又來到年度大回顧的時候了,從無名小站搬來這裡已剛好四年了,迄今也累積了總共499篇文章,總瀏覽量突破60萬次!
今年更特別的是,「The Sky of Gene」榮獲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的肯定,殺入總決選成為「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的「推薦優格」^_^
為了回顧本年度的精華文章,我就列出「本年度最受歡迎的2011年文章」、「本年度最受歡迎的所有文章」、「累積最受歡迎的文章」、「本年度最熱烈討論的文章」以及「累積最熱烈討論的文章」,和大家再度分享一下。
「本年度最受歡迎的文章」、「本年度最受歡迎的所有文章」和「累積最受歡迎的文章」是從Google Analytics的資料來的,也就是點閱率最高的文章;那些有分上下集的文章,僅列出點閱率最高的那篇。
最後,我列出從搜尋引擎找上門來的十大關鍵字,瞧瞧究竟是那些關鍵字吸引新朋友來拜訪的:)
本年度最受歡迎的2011年文章
1) 讓子彈飛個不停吧!
2)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3)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4) 笑中帶淚的人在囧途
5) 世界大學排名有意義嗎?
6) 真假環保
7) 六大錯覺的操縱,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
8) 傳奇的賈伯斯傳(Steve Jobs)
9) 不朽的永生樹
10) 台灣的半套式民主
11) 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12) 劃時代的愛地球電子書-高爾的Our Choice
13) 為什麼我選的常常不是我要的?究竟是誰在操縱你的選擇?
14) 可歌可泣的海拉細胞的不死傳奇
15) 關燈一小時能改變世界拯救地球嗎?
本年度最受歡迎的所有文章
1) 三個傻瓜(3 idiots)-三個忠於自己的笨蛋
2) 讓子彈飛個不停吧!
3)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4)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5) 笑中帶淚的人在囧途
6) 【吳哥印象】後記及目錄
7) 李家同,你錯怪漫畫和《達文西密碼》了!
8) 【分享】台大機械教授施文彬 語錄集
9) 世界大學排名有意義嗎?
10) 寶藏巖之寶
11)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制高點:世界經濟之戰(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
12) 海洋天堂中的父愛
13) 學會思考,你真的贏定了!
14) 【分享】草泥馬之歌
15) 真假環保
16) 六大錯覺的操縱,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
17) 傳奇的賈伯斯傳(Steve Jobs)
18) 沒讀過《英文寫作風格的要素(中英完整版)》(The Elements of Style),別說你懂得英文寫作!!!
19) 美食帝國(Food, Inc.)
19) 【吳哥印象】乳海翻騰(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
20) 不朽的永生樹
21) 香軟好吃的戚風蛋糕(Chiffon Cake)
22) 【香江新春】九龍寨城(Kowloon Walled City)
23) 民主究竟有多好?
24)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25) 好玩又超刺激的高空跳傘(Skydiving)〔上〕
累積最受歡迎的文章
1) 三個傻瓜(3 idiots)-三個忠於自己的笨蛋
2) 讓子彈飛個不停吧!
3)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4)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5) 【吳哥印象】後記及目錄
6)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正負2度C
7) 艋舺(Monga)
8)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9)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制高點:世界經濟之戰(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
10) 笑中帶淚的人在囧途
11) 【分享】歐巴馬演說(Barack Obama Speeches)
12) 超蝦的第九禁區(District 9)
13) 【分享】〔超扯童話血多〕賣火柴小女孩〔更新至第最終話(上)〕
14) 【分享】草泥馬之歌
15) 【分享】台大機械教授施文彬 語錄集
16) 李家同,你錯怪漫畫和《達文西密碼》了!
17) 正負2度C--不願面對的真相
18) 寶藏巖之寶
19) 美國牛肉事件中,台灣學者專家之意見
20) 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
21) 海洋天堂中的父愛
22) 請用您的行動,拒吃美國牛肉!!!
23) 請用您的行動,來告訴雀巢公司:我們真的受夠無良黑心廠商了!
24)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25)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
26) 靠夭,那是給人吃的嗎?!
27)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28) 香軟好吃的戚風蛋糕(Chiffon Cake)
29) 【從電影看圖博】小活佛(Little Buddha)〔上〕
30) 世界大學排名有意義嗎?
本年度最熱烈討論的文章
1) 關燈一小時能改變世界拯救地球嗎?
2) 世界大學排名有意義嗎?
2) 參與式民主政治的公民批評者角色
4) 傳奇的賈伯斯傳(Steve Jobs)
4) 台灣的半套式民主
6) 該死!大債時代裡的泡沫炸了!
6) 人民的心聲,該聽見了吧!?
6) 給自己的…
累積最熱烈討論的文章
1)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2) 關於死刑,給朱學恒的話......
3) 關於死刑......
4) 美國牛肉事件中,台灣學者專家之意見
5) 南港202兵工廠搬遷爭議之我見
面對中國
6)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
7) 【分享】台大博士生吃牛糞漢堡抗議美國牛肉進口
性、演化、叩應男
8) 重啟美國牛肉談判!!!
9) 群魔亂舞的2.5 ppm!-從台灣三聚氰胺事件論政策和報導的不專業
10) 危機
今年怎麼找上門的?
1) 三個傻瓜
2) 讓子彈飛
3) 人在囧途
4) 寶藏巖
5) 海洋天堂
6) 草泥馬之歌
7) 初戀紅豆冰
8) 永生樹
9) 艋舺
10) food inc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再度狂賀!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決選入圍
The Sky of Gene - 賀!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初審入圍
The Sky of Gene - 狂賀!第五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決選入圍
The Sky of Gene - 賀!入圍第五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的初審階段
The Sky of Gene - 2010年精華文章
The Sky of Gene - 2009年精華文章
The Sky of Gene - 2008年精華文章
The Sky of Gene - 2007年精華文章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2011年精華文章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全境擴散的超寫實
我原本對這類用病毒大傳播作主題的災難片沒啥興趣,因為它們不僅是老梗,而且大多誇張煽情狂灑狗血。可是會看這部《全境擴散》(Contagion)是在長途搭機的途中,不小心看到它的導演是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
史蒂芬·索德柏是我最愛的美國導演,他的電影我一定不會錯過!史蒂芬·索德柏是少數藝術和商業都能同時兼顧的鬼才。1989年其作品《性、謊言和錄影帶》(Sex, Lies, and Videotape)獲當年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從而一舉成名。「性、謊言、OOXX」更成了流行名詞。2001年其兩部作品《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以及《天人交戰》(Traffic)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最後憑藉後者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這在奧斯卡歷史上是第一次。《天人交戰》更是我最愛的電影之一,電影中以毒犯、執法者、司法官為主軸多線並進的方式呈現一個錯綜複雜的故事,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他的《瞞天過海》(Ocean's Eleven)和《瞞天過海:13王牌》(Ocean's Thirteen)也是商業片的經典。前年,我在短短一兩個月觀看了他風格迴異的電影《切·格瓦拉》(Che)兩部曲《切:28歲的革命》(CHE: The Argentine)和《切:39歲的告別信》(CHE: Guerrilla)和《爆料大師》(The Informant!),是一種有趣的觀影經驗,他處理不同電影題材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史蒂芬·索德柏的這部《全境擴散》,以商業災難片的角度來看,其藝術性居然是令人驚訝的高。對我一位生命科學的研究工作者而言,其科學事實在呈現,在電影錯綜複雜的多線故事下,居然還是極少見的精確。也難怪一些著名科學作家如Carl Zimmer會大力讚嘆這部好片。
而且電影中對生命科學研究的寫實,更是令人讚嘆。在極大多數好萊塢電影中,似乎跑個離心機就能把病毒的全基因體作定序,實驗室大多昏暗得會讓科學家把實驗材料亂加一通,而且科學家似乎只要在鍵盤上亂敲,就會跑出一堆令人眼花撩亂的炫麗圖像,然後科學家總是能在一堆無厘頭的資料中用毫秒的時間把所有資訊掌握。可是寫實功力高深的史蒂芬·索德柏卻能跳脫巢臼,用不性感的影像來扣人心弦。
在《全境擴散》中,科學家面對一個未知的病毒的整個探索過程,大致在電影中都相當忠實地被呈現。例如科學家必須誠實地面對無知,其中有科學家也在追尋的過程中也壯烈犧牲了。電影中,科學家必須盡力用各種方法培養病毒,然後在培養了病毒後,還得在成敗完全未知的情況下奮力研發疫苗。在各界和政治壓力下,科學家還要面對無知和民粹的抨擊。在電影中不像神一樣的科學家,反而更像有血有肉真真實實的常人,而成為英雄的也就是這些常人。
在整個科學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得分離出病毒,然後瞭解病毒的基因體,預測其蛋白質結構,還有建構演化樹來預測病毒的突變速率等,這些科學工作居然都巧妙地在電影中用簡單的方式一一呈現。對實際進行生命科學研究的人來說是如獲至寶,可是對一般觀影者來說卻不會囉嗦。要這樣做,沒有深厚的電影藝術功力是難以辦到的。
在電影劇情上,《全境擴散》毫不膚淺地用多線並進的方式述說錯綜複雜的故事。又是「超連結電影」(hyperlink cinema)的一大典範!所謂「超連結電影」是指電影故事一開始會發展出幾條看似毫不相關的線,最後不相關的人事物都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史蒂芬·索德柏的《天人交戰》早是超連結電影的經典。
雖然面對大災難,可是《全境擴散》卻不像極大多數災難片,大肆煽情狂灑狗血,而是冷靜地寫實。在《全境擴散》的寫實中,我們面對許多今後一定會面對到的現實狀況。電影中要探討的主題相當多,有造成恐慌的各種因素、鑑定和對付新病源的科學過程、專業工作和私人情感的拉鋸戰、政治駕淩專業的問題、人際關係在危機中的作用、小市民面對大政策的反應等等,提出了許多頗有深度的各種五花八門的重要問題。
電影中事發地點除了多個美國城市,還有亞洲的香港和中國農村。電影中出場的各種人物包括有帶原的出差者、痛失家人者、科學家、CDC主管、一般平民、搞破壞的部落客、聯合國官員等等等,他們都在這場新病毒大流行上千萬人喪生的災難危機中面對人性的各種各樣大考驗。在多線並進下,故事劇情卻還比許多劇情簡單的電影還有條理,毫不紊亂。
在《全境擴散》 中,有許多大陣仗的卡士,抱括多位傑出著名的大演員,包括麥特·戴蒙(Matt Damon)、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勞倫斯·費許朋(Laurence Fishburne)、裘德·洛(Jude Law)、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和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在這樣的大陣仗下,《全境擴散》還很大膽地讓幾位明星在電影中出場沒多久就犧牲掉了,而且還得犧牲色相,這樣的演出水準已超乎演技本身所能及的!
在《全境擴散》結尾中,很巧妙地引出這部電影的靈感-SARS和H1N1。這兩個疾病對大家來說可是一點也不陌生啊。還有利用伐木機具上的商標、倒下的樹木、生態桋位遭破壞的蝙蝠、農村中的豬、香港的餐廳主廚和出差旅行者來道出全球化的過程中的各種微妙的環環相扣。
《全境擴散》真是內容極為豐富的電影豪華盛宴啊!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超連結」電影
The Sky of Gene: 切(Che)
張貼者: Gene Ng 於 晚上10:27:00 6 意見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台灣的半套式民主
我雖然不是出生在台灣的外僑,不過很多台灣朋友都驚訝我對台灣社會政治議題的關心。我會關注台灣的社會政治議題,除了台灣對我教育的恩情,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台灣是全球現代華人社會,文化和政治發展高度最高的國家,有許多值得借鏡之處。
當初我15年前來台時,台灣正值民主轉型,經歷了不少陣痛和亂象。到了今天,不管今天上台的執政黨是不是自己支持的,在台灣的土地上,沒有任何腦袋清楚的人想要再回到過去威權時代了。過去,星馬華人常把台灣的民主亂象當笑話看,可是現在我們自己反而笑不出來了,還真切地想向台灣學習民主經驗。
民主政治的優異毋庸質疑,我已經在幾篇文章中討論過了,這裡就不再討論:〈民主究竟有多好?〉、〈民主真正好?〉、〈民主有多好?〉。
如果連台灣的民主都向下沉淪了,不管是海外華人,東南亞各國,還是中國,我們要向誰學習?
台灣的民主,未來是會進步還是退步,我不曉得,可是看看台灣的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的洋相:
台灣難道沒救了嗎?非也。
是的,台灣的確落實了民主政治中最重要的公平選舉制度,也享有高度的言論自由。可是台灣在經濟學人信息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編製2010年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中得分7.52分,在全球167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36,被歸類「部分民主」(Flawed democracy)的國家。「完全民主」(Full democracy)的得分是8至10分。同樣是在東亞漢字文化圈的韓國和日本分別得分8.11和8.08,排名分別是第20和22。
民主指數衡量了五個指標:選舉程序與多樣性、政府運作、政治參與、政治文化和公民自由。任何國家排名等,都會有其先天的問題,不過經濟學人信息社編製民主指數並沒有什麼突兀或令人覺得詭異的排名狀況,所以有一定的可信度。
既然台灣已是全球華人社會中,民主和自由程度最高的國家,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台灣無法成為一個「完全民主」的國家呢?除了我在此不想討論的選舉舞弊等選舉文化的問題,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台灣雖然學習到了歐美的民主制度,不過其實台灣頂多學到了半套。
一個運作良好的民主政治,並非人民選出總統、地方長官和國會議員,就該回家睡大頭覺。因為靠選票選出的政客會欺騙、會健忘、無能,或者更糟的是全都有。難道人民只能在四五年後,才又用選票把他們換下台,然後再換上另一批同樣欺騙、健忘和無能的政客,就無能為力了嗎?
其實人民可以利用參與式民主來直接監督政府,以下重覆之前文章的幾個段落(〈參與式民主政治的公民批評者角色〉):
在民主是憲政機制下,代議式民主的確需要一定的專業, 所以三權分立的政體有專職的內閣、國會和法院,除非親自下海參政,人民要透過選票間接參與民主政治。可是民主社會所保證的言論自由,卻也賦與了人民除了選 票之外的參與政治之可能,那包含看報、和朋友討論、參與公民團體表達對某種議題的關懷、參與遊行、集會、連署、募款或抵制等活動。
根據傳 統代議式民主體制的作法,我們把國家決策的責任和權力交付給政治家,因為我們對他們有一定的信任。可是人心難測,再被看好的政治家,都有可能在上任後,因為如腐敗、自私自利、不適任等原因讓人民失望。在代議式民主的邏輯下,人民只有在下次大選時才能發揮當家的權力。可是,運用參與民主的邏輯,人民除了傳統的選舉投票,還能透過公民團體的參與(非政府組織NGOs、非營利組織NPOs或第三部門)、及其他政治或社會活動的參與(遊行、集會、連署、募款、抵制、線上論壇等)等影響政治家的決策!
在參與式民主政治良好的運作情況下,人民除了選舉政治家作為代表以執行民主體制中正式的行政及立法 的功能之外,亦可以參與他們感興趣的公民團體,如關懷弱勢族群、人權、環境、宗教、特定議題等。即使國家決策還是得依靠在政府體制內以審慎的程序完成,不過人民還是可以透過一些政治或社會活動,諸如遊行、抵制、連署、募款、集會、網路論壇的方式等來表達對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議題的意見,並增加溝通對話的可行性。
在台灣這樣的民主新興國家,經歷了社會運動動蘯的時期,終於讓走上了民主之路。可是在上了軌道,民主之車還沒開穩時,人民或許又因為厭倦泛政治化的運作而厭倦了。然而在這個人情可能愈來愈淡薄的時代,還是能集合了數十萬人民的輿論力量,終於眾志成城,讓國光石化終自彰化大城濕地退了場!這基本上就是參與式民主最大的勝利!
過去人民接受訊息的通道,主要依靠報章、雜誌、電視或廣播,所以資訊的篩選與流通,主要是靠 少數人在管理,人民過去只能選擇他們比較信得過的報章、雜誌、電視或廣播來接受資訊,除非自己是公眾人物,否則甚少機會直接在這些傳統媒體上表達意見。可是在這個BBS、部落格、微網誌、YouTube和社群網站盛行的時代,人民甚至可以向全世界公開他們任何的想法,而閱聽者也能快速地成為資訊的提供者! 在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下,真相也比往常更容易被公開,或者扭曲。
網路縱然是無面刃,不過卻提供了參與式民主最佳的舞台!當初苗栗大埔毀田事件中,業餘的網路記者拍下毀田的過程,並且把影片貼到CNN的網站上,讓主流媒體原本完全不關心的議題迅速沿燒了起來,迫使苗栗縣縣長出面道歉,行政院院長也得出面協調。這也是網路參與式民主的大勝利!
在代議式民主制度下,每一位選民只是一根小鑼絲釘。幾根小鑼絲釘不太可能撼動整台大機 器,可是一堆小鑼絲釘就能。可是,在參與式民主制度下,一位有心的公民,或者團體,就能夠成為大機器中的關鍵零件。一台汽車少了一兩根鑼絲釘可能不太打緊,方向盤缺了一半就會影響駕駛。而公民或團體,就能夠透過公共參與的方式,來成為汽車的方向盤或其他關鍵零件!
在成熟的民主社會中,對 公共事務關心的公民或團體,就是汽車的關鍵零件。參與式民主制度鼓勵的是公民參與的公共討論,藉由公共討論達成共識,既然是公共討論,公民之間的意見就能 夠互相影響以及檢視,或許有些公民的影響力較大,意見也較優異,所以能夠得到更大的支持。可是,一位公民或團體縱然是一台大機器的機鍵零件,卻也不可能成 為機器而整個部分。一台汽車不是單靠轉動方向盤就能前進,所以一位公民的意見倘若沒有其他公民的支持,也無法成氣候。
以上就是對參與式民主的再度說明。最近在臉書中,曾有朋友表示,他們無法理解在今天,為何有人偏偏要走街頭作抗爭,因為他們以為所有問題都該在體制內解決。可是要走上街頭,難道是件簡單的事?要不是官逼民反,有誰要冒著被警察痛扁,還有被告違反集遊法而上街頭廝喊?
當然,並非所有事件都要讓人上街頭抗爭,不過台灣政府一再作出令人Orz的政策卻是事實。而根本的問題是,台灣並沒有完全落實民主的精神。一個運作良好的民主政治,只有「下而上」,從來就沒有「上而下」的,千萬不要讓名流給騙著了(〈中國爛趨勢〉)
什麼叫作「下而上」或「上而下」?「上而下」比較好理解,那就是一切政策都由政治菁英主導,政治菁英完全決定了政策的方向和內容,由他們來決定人民需要什麼以及接受什麼。有名流創出「上而下的民主」這種狗屁不通的名詞。拜託,「上而下」就是獨裁政治,「上而下的民主」的同意詞就是「獨裁的民主」,這在邏輯上和「黑色的白馬」一樣是荒謬可笑的。
因此,民主就只能是「下而上」的!「下而上」的意思就是,由人民來告訴政府,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能接受的是什麼,然後由政府參考人民的意見來制定政策的方向和內容。因此,政策的制定本來就是公民必須直接參與的。
可是,很可惜的是,大部分台灣政府高官,仍活在威權時代中,仍然未察覺政府在新時代中的角色,仍然抱著「上而下」官大學問大的心態在辦事。
先舉個地方上的問題討論,從前台北市敦化南北路的自行車道,公認是個浪費公帑又超難用的傑作,建成圓環更是另一個更了不起的傑作。敦化自行車道和建成圓環,在設置或建造前,自行車騎士和小吃攤業主,可曾參與了?這些都是政治菁英自以為是搞出來,然後使用者被迫接受的傑作。
我們作科學研究的人都知道,有些規定根本就是不太合理,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制定法規的不是進行研究工作的科學家,而是經過高考等進入政府單位的公務員。可是,在美國如果要制定任何科學政策或法規,政府和國會都要向由科學家組成的國家科學院和國家研究委員會咨詢。從前有教授告訴我們,過去的規定更不合理,這十幾年已經有所改善,但是申請研究經費的研究人員,還是要忍受專業不如他們的高官定出的遊戲規則。
高等教育的五年五百億也是一樣,大學校長和教授只能毫無選擇地接受政府高官制定的遊戲規則,不能過問合不合理,也不能過問對學術教育發展有利還是弊。同樣的,政府在試圖解決博士就業時理解過教授、博士生、企業的需求過了嗎?文建會在規劃國慶晚宴時和藝文界討論過了嗎?
在經濟上,政府並非不做事,而是在沒做對的事。「兩兆雙星」成了「兩兆傷心」;經濟部花了上億欲扶持APP產業,卻被資訊部落客踢爆問題一大堆(〈【客座】軟體開箱文:失敗的App123--經濟部工業局出品〉、〈RS萬事屋: [資訊分享] 經濟部鼓勵App產業的迷思〉);「雲端產業發展政策」又是另一個案例(〈五里霧中談雲端〉)。這些問題的根本,又是高官「上而下」地抱持官大學問大的心態。還有彷彿納稅人的稅金是免費地從天上掉下來的一樣,隨便浪費亂花一通。台灣面對的競爭愈來愈激烈,真正花在刀口上的經費反而越來越少。
從前看了一篇文章,某位產業大佬毫不客氣地批評,政府一直自以為是地花大錢扶持或輔導產業發展,根本就是莫名其妙。相對錢多事少離家近的高官及公務員,比在商場上第一線身經百戰的企業家和業務員還更懂得工商運作模式,還有消費者行為,以及風起雲湧、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走向?這根本就是天大的笑話。這又是一種「上而下」的政治菁英心態。
大多數人民對熱門新聞的健忘的,那麼提幾個最近發生的時事吧。像是民進黨攻擊國民黨後來又出糗的「柿子一斤兩元」事件。根本問題並非柿子一斤幾元,而是農民靠天吃飯高風險收入不穩定的問題,以及中盤商不合理剥削的問題。可是在整個事件中,有哪個政客能在攻擊對手之餘,用心「下而上」地瞭解農民問面對的真正問題,然後放在心上去研究對農民真正有保障的政策?
由此可見,台灣即使推行民主政治十幾年,可是卻是做半套的民主。台灣要晉昇「完全民主」國家,其實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政麼官員在制定政策時多和人民做雙向溝通,落實「下而上」的精神!「上而下」的心態只會讓政府官員疲於奔命地什麼都要管,卻又事倍功半地什麼都管不好;「下而上」才是人民和政府的雙贏,才是民主政治的王道!
新加坡的民主指數只有5.89,算是「混合政權」(Hybrid regime)。大家都知道新加坡不夠民主,因為沒有言論自由,而且執政黨利用不公平的選區制度掌控國會極大多數議席。可是,絕大部分台灣朋友可能不知道的是,新加坡在落實「下而上」的民主方面,有時候可能比起台灣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從小在馬來西亞南部長大,每天都偷偷收看新加坡製作較精良的電視節目。新加坡政府有時候在推行和研議政策時,並非因為是國會極大多數就霸王硬上弓的。他們會事先利用電視新聞或節目,對人民進行溝通,有時候甚至鼓勵人民發表意見或辯論,並且利用這些意見作政策內容的調整。也因為如此,新加坡反而較少出現令人難以適從的朝令夕改。可是我來台灣十幾年了,除了政府製作單方面的廣告,還有名嘴吐槽扭曲,幾乎沒有看過任何有意義的政策說明和討論。就是因為如此,才官迫民反地逼迫一些人無奈地走上街頭抗爭。
連民主程度和文化遠落後台灣的新加坡都能做到了?有什麼理由說台灣不能不落人後?
台灣的公務員素質其實比歐美的還好,如果真的肯調整心態,好好地「下而上」地傾聽人民的心聲,一起研議政策。甭說成為「完全民主」的國家,至少都和韓國日本一樣衝到前廿幾名吧!
要高官和公務員改變心態可能需要不少時間,那麼身為公民又能做什麼?作為旁觀者,我建議您接受彭明輝老師的建議(〈投廢票會讓人不齒和笑話〉),把立法院不分區立委的選票投給泛藍泛綠以外的小政黨(如綠黨或人民民主陣線等),讓他們把更多元的聲音帶進政壇中,成為日後促成改革的酵素!!!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人民的心聲,該聽見了吧!?
The Sky of Gene: 參與式民主政治的公民批評者角色
The Sky of Gene: 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The Sky of Gene: 再談為何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
The Sky of Gene: 活在象牙塔裡的化工學者
The Sky of Gene: 台灣政府財團之惡,在於不食人間煙火。
The Sky of Gene - 南港202兵工廠搬遷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糟蹋稻穗......
The Sky of Gene: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欺壓秧苗......
The Sky of Gene: 中科三期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The Sky of Gene: 民主究竟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The Sky of Gene: 民主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真正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萬歲
The Sky of Gene: 民主係蝦米?
The Sky of Gene: 蝦米係民主?
The Sky of Gene: 中國爛趨勢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來自紅花坂的懷舊
我是宮崎駿的死忠粉絲,最愛的是《神隱少女》(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真的令人百看不膩,那是他生涯的最高峰吧。
生為宮崎駿的兒子,我真的不曉得宮崎吾朗是幸運還是不幸。幸運的是,他能受到宮崎駿的栽培。宮崎駿作品中的創造性和編織故事性的藝術,已經達到一個難以想像要如何超越的高度。我想,宮崎駿並非沒有差強人意的作品,像後來的《霍爾移動城堡》(ハウルの動く城)和《崖上的波妞》(崖の上のポニョ)就是,可是即使那樣,《霍爾移動城堡》和《崖上的波妞》在創意和藝術的高度,仍讓許多動畫導演望背興嘆。宮崎駿的高度,就成了宮崎吾朗的包袱。
很慶幸的,宮崎吾朗的第二部作品《來自紅花坂》(コクリコ坂から),總算開創出了他的一片天空。
《來自紅花坂》是宮崎駿首次與兒子宮崎吾朗合作的動畫,是編自1980年間發行佐山哲郎原作、高橋千鶴作畫的少女漫畫。在宮崎駿完成《風之谷》後,偶然機會翻閱了同名少女漫畫,他深受青少年戀情的描寫、以及男女主角的性格特色讓吸引,決定嘗試將此漫畫搬上大螢幕。不過這個念頭延宕了數十年,直到2009年底,宮崎駿先生向鈴木敏夫表示,決定要將此漫畫改編成動畫電影,於是由宮崎駿擔任企劃,兒子宮崎吾朗執導。
《來自紅花坂》故事敘述1963年的橫濱,時空背景處於積極除舊佈新的年代,為了就是打造出全新的現代市容。女主角是高中生松崎海,她和家人在港口附近經營一間民宿,因為爸爸失蹤,媽媽出國,身為長女,每天扛起照顧寄宿房客和家人的大小事。而且不論颳風下雨,小海都執著的在院子裡升上象徵「航海平安」的旗幟,希望在海上失蹤的父親,可以看到旗幟安全歸來,也代表對於失去的父親一種思念情懷。
港口附近的港南高中裡頭的舊社團大樓「拉丁區」(カルチェラタン,Quartier Latin),因為過於老舊即將遭到校方拆除,在這種因緣際會的偶然情況下,小海結識了發起了校內抗爭運動,希望可以維護傳統,讓「拉丁區」大樓免除被拆除的命運的風間俊。而在他們兩人之間,似乎有種密不可分的命運牽連...一段青春且充滿復古風情的故事也就此展開。
《來自紅花坂》的畫風細膩,令人聯想起《崖上的波妞》之中返樸歸真的畫風。《來自紅花坂》把舊時代的建築和街道,非常完美地重現銀幕,整部電影充滿復古懷舊的情感。電影中的復古懷舊情懷,並不是膚淺地再現60年代的日本而已,而是對充滿回憶的身邊舊事物的欣賞和珍惜。
就連重新翻唱1974年森山良子的老歌《道別的夏天》(さよならの夏)的主題歌《道別的夏天~來自紅花坂~》(さよならの夏~コクリコ坂から~),也更加讓整部電影的復古懷舊濃得化不開。
《來自紅花坂》的故事相當的平實,令人有種在回味平凡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確幸的味道。在那個大家就為生活和未來努力認真打拚的年代,一群經世事的高中生,為了不讓事故的大人犯錯摧毀他們充滿感情和回憶卻老舊和骯髒的「拉丁區」,也一樣地認真努力著。
《來自紅花坂》裡頭最令人感動的,是來自風間俊等人的,為了維護「拉丁區」所做的一切。因為建築老舊就要拆除,那麼過往的回憶是否也因為不成熟就要抺殺掉?風間俊在松崎海民宿中,對明治時代保留完好的建築之感嘆,也令人動容。松崎海對父親的思念之堅持,也無論事風雨和事實如何而使終如一。
《來自紅花坂》是吉卜力工作室近年來少數寫實的作品,電影裡頭的復古懷舊風,或許是對過去樸素美好的年代的緬懷。在物質主義盛行的繁華日本都市,是否因為過度的現代化,卻又令人感到窒息和空虛。沒了充滿感情和回憶的建築和街道巷弄,有再華麗的生活,就能夠讓人感到幸福了嗎?
長大後,有一天回到小時候過年常去的鄉下外婆家,感嘆驚訝那個破舊的房子曾是小時候最期待的天堂。人在變,世界也在變,愈來愈容易得到的享受,可曾比起紥紥實實地努力著更令人幸福了?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夏日大作讚(サマーウォー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