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你不可不知的好色醫學

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

之前部落格有篇文章〈從「性」看穿人性的下流科學〉,介紹《下流科學:是天性還是怪癖?從「性」看穿人性!》Why Is the Penis Shaped Like That? And Other Reflections on Being Human)這本書,居然意外地成為去年點閱率最高的文章(請參見〈2013年精華文章〉)XD


由此可見,即使台灣的社會已經算是相當現代與開放了,「性」仍是對大家充滿神秘感和令人好奇的。不過《下流科學》的口味對我說還是太重了,這本劉育志和白映俞夫婦的《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從G點、隆乳、自慰到同性戀,醫生這樣談性》相較之下,就更加深入淺出並且寓教於樂。

劉育志醫師以小志志為筆名在網路和報章雜誌發表文章,很有名氣。他的著作有《外科失樂園》《刀下人間》《醫療崩壞!烏托邦的實現與幻滅》《公主病,沒藥醫!》《臺灣的病人最幸福》,和妻子白映俞醫師等人合著的有 《醫療崩壞!沒有醫師救命的時代》《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玩命手術刀:外科史上的黑色幽默》,白映俞也著有《小女子的專長是開膛:我的外科女醫之路》。從這些著作可見,兩位外科醫師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仍不忘勤奮的寫作以及用心地探討醫療政策。

性,是人類…哦不…所有生物自古以來演化的最強的演化趨動力,性的象徵其實無處不在,在象形文字、古代圖騰甚至廟宇中都能找到蛛絲馬跡。在《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裡,兩位作者引用了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歷史和軼事等,風趣幽默地解說許多令人害羞的性事,多處不禁令人莞爾。他們探討了G點傳說,儘管高達六成的女性相信G點的存在,可是迄今仍未有科學上的證據支持。

不過雖然G點的存不存在,僅是相不相信的問題,可是不管是男女,多數人都有自慰的經驗和習慣吧。在《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裡,我們可以看到古人也常拿男女生的自慰來開玩笑和大作文章,甚至一顆不知是真是假的跳蛋都奇貨可居。連古埃及的法老在尼羅河邊打手槍都是對神明的敬拜,如果這個文化留傳至今,小志志還開玩笑地表示,總統不免要三不五時到淡水河邊去打手槍了XD 他們不僅提出自慰不會傷害健康,而且還有諸多好處,有興趣該讀讀《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我有位大學學弟,發了一篇Science論文,結論是慾求不滿會讓雄性折壽,所以如果受到了刺激,還是不要強忍啊XD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1923-)曾說過一句名言:「權力是最強的春藥」(Power is the best aphrodisiac),人類自古就不斷追求更強更持久的性能力,許多壯陽食品也非常熱門。要消滅或減少那些造成生態上的破壞的外來入侵種,其實只要有醫師或小道消息宣稱牠們有壯陽之功效應該就行了吧XD 先不管那些壯陽補品,有個藍色的小藥丸--威而鋼,倒真的是不少有勃起障礙的福星。《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當然也採討了威而鋼的各種趣事,看來救老二的命甚至可能比救自己的命要緊啊。

女性的性吸引力,常常是正經或不正經的媒體熱門話題。《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探討了隆乳的百年歷史,讓人瞭解到不少女性為了增加性吸引力,多年來受了這麼多苦,看來真是我們這些臭男人的錯!不過,老實說,我實在不明白為何胸部大就是美?不過,有次我跟一位女性友人提到這個問題,她居然懷疑我是「貧乳控」,所以我還是閉嘴好了XD

性,雖然可以帶給人類各種歡愉,可是如果遇上了性病,可能就會令人生不如死,《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提到兩種歷史上曾造成重大危害的性病,分別是維納斯的詛咒──梅毒和世紀末的瘟疫──愛滋病。讀了《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我才知道原來梅毒曾經是那麼地可怕,而且原來有那麼多名人可能感染了梅毒,並且還改變了歷史;而愛滋病,也曾經令人聞之色變,還好在生物醫學的進展下,愛滋病不再是個絕症,但還是個要持續不斷服藥而很麻煩的疾病。

我有個朋友從前當兵時是輔導長之類的,他那班有兩個天兵,只要假期就一定出去嫖,而且還特別找有性病的,因為長了菜花就不必出操了。後來長官受不了了,就禁止他們就醫還想逼他們出操,結果他們逼得在朋友面前脫褲秀出他們已經爛得差不多的小雞雞。他後來只能叮嚀他們,外頭風大雨大,一定記得要穿不可或缺的小雨衣──保險套XD 保險套真是個了不起的發明啊,讓人可以後顧無憂地享受性愛的歡愉而避免了許多不堪的後果,也為地球節省了許多尿布和奶粉養出來的污染。

不僅保險套這個負責任的男人必備的防護用具,避孕藥的發明也改變了許多女人命運,讓女人不再是生產的機器,而有了自己的天地,雖然是保守人士所不願樂見的。不過令人氣憤的,有些男人就是不願意戴套,又不想養小孩,導致一些女生就得採取另一個方法──墮胎。墮胎這個議題,在美國只要遇到選舉年,幾乎都會是熱門話題。

避孕是很多人日常功課,可是做愛不是演化來讓我們白爽的啊。《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也談孕與不孕的大學問。有趣的是,我有些朋友沒有準備有小孩的,卻會因為意外有了小孩而差點措手不及;有些想要有小孩的,反而努力了好幾年,老公甚至都天天腰痠腿軟了,都還沒消沒息,所以我都建議他們,在努力做人時心中一定要默唸這咒語:「我們不要小孩…不要小孩…」

《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在最後一章探討了同性戀、性別認同和變性的議題,從現代醫學的角度出發,告訴我們同性戀其實也有遺傳基礎,並非是自由的選擇。從諸多的科學證據來看,認為同性戀是可以改變或治療的,根本毫無意義。他們說道,「愛自己、做自己,並尊重他人的想法,才是最好的選擇」。

有一部電影《美麗拳王》(Beautiful Boxer,บิวตี้ฟูล บ๊อกเซอร์)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一位泰拳高手後來變性成為了女人。陽剛至極的泰拳拳王居然選擇變性成為了陰柔的女人?那樣極不搭調的極端意象,正是整個故事張力最強之處之一。《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探討了變性手術的歷史,也談到了美國一個山腳下的變性之都,非常有趣。


本文原刊登於【GENE思書軒】,並同步刊登於泛科學


閱讀全文...

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最嗆辣的貿易史

最嗆的貿易史:小小胡椒,打造世界經濟版圖

Pepper-A-History-of-the-Worlds-Most-Influential-Spice-by-Marjorie-Shaffer


我在外面吃飯狂灑胡椒粉的舉動常常讓我同事膛目結舌,不過我肯定他們是大驚小怪的,因為馬來西亞作為重要胡椒產區,甚至東馬還有很多胡椒口味的糖果、餅乾等等,嗜吃胡椒並沒有啥值得小提大作的。

在馬來西亞的炎熱天氣下,辛辣的印度菜或馬來菜特別吸引人,在每天都吃慣了特別辛辣的南印度菜和馬來菜後,到了台灣唸書時,前好幾年我都覺得台灣的食物索然無味,根本不信相台灣有任何美食可言。雖然偶爾能在餐廳看到辣椒醬,不過對我而言,不是太鹹就是太甜或者太麻。於是,胡椒就成了唯一的慰藉了。

不過,我也是讀了《香料之王:胡椒的世界史與美味料理;關於人類的權力、貪婪和樂趣》Pfeffer: Rezepte und Geschichten um Macht, Gier und Lust)這本從歷史文化、全球貿易到藥用及料理價值的書,才開始更加注意胡椒這種今日平凡的香料(請參見〈辛辣刺激的香料之王〉)。我開始在超市買一種自磨式七彩胡椒,才發現原來胡椒真的有種迷人的香氣,在家不管吃啥都要磨好些份量灑到食物上XD

《香料之王》深入淺出述說胡椒相關知識的物質史,也花了不少篇幅收錄許多中西經典胡椒食譜。無獨有偶,這本《最嗆的貿易史:小小胡椒,打造世界經濟版圖》Pepper: A Hi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Spice)也要用胡椒來述說東南亞過去曾經輝煌的貿易史,讓我們瞭解到,餐桌上增添美食滋味的小小胡椒,曾是推動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

《最嗆的貿易史》讓我很有感覺,因為作者瑪潔莉.謝佛(Marjorie Shaffer)深入的查考與生動的描述,揭露16、17世紀以來歐洲強權為了胡椒你爭我奪,與其所開拓的據點和建立的運輸路線,劃定了世界貿易版圖。她也用了不少篇幅在述說馬來西亞、印尼和新加坡在香料貿易中的地位和故事,這是我們小學歷史課都有教的,只是那時候不曉得為何現在便宜得要命、小小不起眼、卻家家餐桌必備的胡椒都吸引西方人來冒險和建立殖民地,他們去超市買不就OK了嗎?XD

黑胡椒原產於印度,這種熱帶藤蔓植物所結的辛辣果實卻讓歐洲人從羅馬時代起就著迷,商人必須找到胡椒的供應來源,他們不遺餘力地追尋,把歐洲拖出發展遲緩的中世紀,帶進國際化的印度洋貿易網,促成全球貿易的興起。《最嗆的貿易史》帶領我們跨越時空,生動地描繪胡椒如何傳入歐洲、美洲、亞洲的故事,以及它在當中的遭遇以及扮演的角色。

歐洲中古時期,胡椒是達官顯貴的最愛,佐餐、用藥,都少不了它;胡椒能用以買地、付稅,甚至當嫁妝。為了搶胡椒,史上第一家股份公司開立、商船大戰南洋海盜、新加坡港闢建,甚至連耶魯大學都是靠著胡椒而開!耶魯大學是因捐助人伊利胡·耶魯(Elihu Yale,1649–1721)而命名的,他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工作了廿年。為了進口胡椒及分配其獲利,史上第一家將所有權劃分為股份的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之誕生。

胡椒史,也是一本帝國主義現形的爭奪史。胡椒之路可以致富,但也難辛的路途上疾病橫行、失事頻仍,因為實在是危險重重,當時據說得綁架水手、招募罪犯,才有足夠的船員,也只有少數人幸運者,才能平安滿載胡椒而歸。17世紀初,歐洲胡椒市場爆炸式成長,歐洲商人接踵來到胡椒港--亞齊(Aceh)。《最嗆的貿易史》生動地述寫當時富裕悠閒的亞齊常舉行鎮日的飲宴,蘇丹經常派裝飾華麗的大象隊伍去迎接外賓,用大宴會和鬥象競賽,炫耀他無上的財富和權力。亞齊人那時的生活水準遠勝歐洲人,可是當時盛況早已不在,今日的亞齊甚至是印尼最貧窮的省份之一。




成也胡椒、敗也胡椒,後來出現貿易利益的爭端時,歐洲列強開始動輒訴諸暴力手段,甚至大肆屠殺無辜的原住民。美味的胡椒曾經讓東南亞地區的蘇丹和人民富裕,但後來竟成為引進西方強權的禍水。歐洲人對胡椒的貪得無厭,讓英國東印度公司在蘇門答臘西南岸建立起胡椒殖民地,強迫當地人淪為苦不堪言的胡椒奴工。英國人雖因產量不足而從未獲利,但萊佛士(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1781–1826)卻恰巧發現馬六甲海峽入口的良港--新加坡,他把新加坡建立為歐洲與亞洲之間的國際港口。




在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兩年後成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比前者更兇狠,將軍庫恩(Jan Pieterszoon Coen,1587–1629),以心狠手辣聞名,為與英國人搶地盤搶胡椒,還有掃蕩違抗者,他屠殺了上萬名香料群島居民。他在1619年成功搶到雅加達港,毀掉當地的宮室,把國王趕至萬丹(Bantam),並把雅加達改名為巴達維亞(Batavia,荷蘭的羅馬名)。




除了英國人和荷蘭人的爾虞我詐,作者瑪潔莉.謝佛是美國人,當然要提一下美國在當時的成績。19世紀的蘇門答臘西北岸,是活絡的美國胡椒貿易中心。美國當地人關係看似友好,卻因海盜攻擊美國胡椒船而生變,美國首度進軍東南亞,並在當地逞兇。

除了遭受歐洲列強瓜分奴役和蹂躪的東南亞,在駛往亞洲的胡椒船上,飢餓的船員渴望吃到新鮮的食物。柿子挑軟的吃,《最嗆的貿易史》指出,印度洋上的馬斯卡林群島(Mascarene Islands),島上的珍禽異獸紛紛遭殃,包括嘟嘟鳥和陸龜等就慘遭絕種的命運。




最後,《最嗆的貿易史》指出,胡椒入藥的傳統醫學,如今正引起注意。現狆科學家對胡椒的消炎功效深感興趣。也有實驗顯示,胡椒在抗癌上可能發揮作用。除此之外,根據維基百科,與所有的東方香料一樣,胡椒有著悠長的用作香料和藥物的歷史。黑胡椒子在印度是草藥、悉達和尤那尼醫學中的一種藥物。5世紀的《敘利亞醫學之書》(Syriac Book of Medicines)指出胡椒(可能實際指的是蓽撥)可治療便秘、腹瀉、耳痛、壞疽、心臟病、疝氣、聲嘶、消化不良、昆蟲叮咬、失眠、關節痛、肝病、肺病、口腔膿腫、晒傷、齲齒與牙痛。在中醫學中,黑胡椒可治療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亦可用於食物中毒解毒。

讀了《香料之王:胡椒的世界史與美味料理;關於人類的權力、貪婪和樂趣》《最嗆的貿易史:小小胡椒,打造世界經濟版圖》後,我吃飯時對胡椒都充滿著敬意 :p

閱讀全文...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財閥如何利用國家賺錢並阻止其他人翻身

財閥

The Plutocrats


之前有篇文章〈燒大錢的大科學研究,應該嗎?〉,有位多年來大力提倡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的部落客分享到他臉書,順便加上幾個評語,其中一個是針對我批評所得分配不公的問題,他認為凡事政治力介入的,那怕給予的或拿走的只是一點,也不對。這句話看來有那麼一點道理,可是超級富豪們所獲取的驚人財富,全都是努力奮鬥沒有靠政治力爭取來而理所當然的嗎?

要瞭解這個全球化的貧富不均現象的成因,還有富人全都靠自己的努力嗎,可以讀這本克里斯蒂雅.弗里蘭(Chrystia Freeland)的《財閥:有錢人如何利用國家賺錢並阻止其他人翻身》Plutocrats: The Rise of the New Global Super-Rich and the Fall of Everyone Else)。前財經記者弗里蘭深入追蹤報導全球超級富豪近廿年,揭開關係緊密、自成一格的超級富豪圈子的 《財閥》曾榮獲2013年全國商業圖書獎(National Business Book Award)、2013年吉爾伯圖書獎(Lionel Gelber Prize)和《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2012年度好書。

《財閥》指出,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已經成為世界新潮流!貧富之差中今中外始終不曾消失,可是過去數十年間,富有的定義出現了巨變。昨天有篇新聞〈調查:85個首富資產 相當全球半數人財富 〉指出,全球最富有的85名富豪所擁有的財富,已相當於全球最底層35億人的資產總和。85個首富耶,就算每個首富家裡有十個家人,他們也僅佔全球人口的0.0000012%而已,所以不是1%對99%,而是0.0000012%對99.9999988% XD 0.1%超級新富豪的財富迅速膨脹,甭說我們這些99%,甚至還把其他前0.9%的富人遠遠拋在後面。

減稅和經濟自由化,讓新時代的超級富豪,掠奪財富的手段比以前更快、準、狠、辣!《財閥》中描寫的超級富豪,和過去的富二代不同,他們不少是橫跨全球的成功專業人士,雖然他們一開始是靠自己的努力,可是登上他各國的金字塔頂端後,他們呼風喚雨、使天喚地,絲毫不受約束。

《財閥》還指出,這些全球新貴遍及印度、巴西、中國等市場競爭激烈、政局不安的動盪經濟體。《財閥》也揭露出,俄羅斯、墨西哥、印度等地的寡頭權貴如何趁著國營事業私有化之便,利用權力霸占資源以掌控當地經濟;中國最富有的全國人代,掌控了國內政經體制,偷偷累積了比美國三大體系的所有成員(總統與內閣、最高法院、國會兩院)還要多很多的驚人財富;不要以為那些都是落後國家勾當而已,金錢無國界,國界早已攔不住財富和腐敗,這個新鍍金時代也正改變著西方國家的政治、社會與經濟。

《財閥》讓我們看到,真正的無國界,真正的無遠弗屆,只發生在超級富豪身上!科技的進步和全球化,讓超級富豪感覺到,世界以國家來區分的意義愈來愈小,全球只有兩個國家--富人國和窮人國。他們已經變成一個環球族群,彼此之間的相同點遠多過於同國的同胞。不管超級富豪的主要住宅是在紐約、倫敦、巴黎、東京、首爾、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莫斯科還是孟買,如今它們都自成一國。

除此之外,超級富豪連心裡想的也漸趨一致,互相欣賞和羡慕以外,相對來說,他們對其他人就缺乏同情心,甚至有時會對社會底層感到冷漠和不屑,彷彿沒有錢就不是人。他們以為自己是完全憑實力贏得成就,讓他們只顧自身利益,再加上周遭都是上流社會志同道合的富豪,對別人的苦痛更加漠不關心。可是這群對世界無感的超級富豪們,卻如君王般,漸漸左右著現在的世界!

對超級富豪的批判,僅是因為眼紅的仇富嗎?其實貧富不均破壞力的嚴重性,甚至該提升至國家安全的地步,可能比恐怖主義還兇狠!弗里蘭曾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撰文-The Self-Destruction of the 1 Percent,提到中世紀的威尼斯因為採行較開放的政治與經濟制度而邁向富裕繁盛,反過來又帶動制度朝更加開放的方向前進,富裕到盛極一時而稱霸地中海。但早期的菁英豪族不甘於新人輩出瓜分利益,在當時全球最先進的民主制度下反撲成功,將威尼斯快速拉往封閉的榨取方向,因而導致它逐漸衰落。

卅年前,企業CEO的所得平均是一般員工的42倍,現在是380倍!現在的CEO們都比卅年前的厲害了九倍嗎?我們辛辛苦苦掙來的每一分錢都要計算來繳稅,可是富人輕易競租和炒作來的許多財富卻一分稅也不必繳。錢賺得愈多,相對繳的稅就愈少。中產階級的受壓榨及流失,是許多國家經濟欲振乏力的原因之一,可是許多國家反而只懂得給富人減稅,無疑是跟鬼拿藥方。

讓全民叫苦連天,烏龍百出的eTag,遠通在當初和現在如何試圖綁架全民利益,現在新聞已經多到罄竹難書了,結果政府高官們彷彿全都有把柄在遠通手上的感覺,加上日月光放肆地排重金屬廢水污染後勁溪之後高官們無所謂的態度,讓人見識到什麼叫做「裙帶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的真面目。台灣基本上已經成了大大小小的財團都踴躍「競租」的樂園,甚至把「競租」圖利準制化,讓我們還能相信政府確實是屬於全體納稅人的,不是任何富人可以用錢買通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在《不公平的代價: 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The Price of Inequality: How Today's Divided Society Endangers Our Future)指出,分配不均根本的原因,就是財團綁架政府,只求自己的財富如滾雪球般膨脹, 而特權份子架空的政府失能,無法矯正市場失靈。受害的不僅是中產階級與勞工而已,更已經嚴重地傷害了民主政治與司法體系(請參見〈不公平的代價和真相!〉)。

其實這不是裙帶資本主義的真面目,而是資本主義本身的真面目。提出「我們是99%。」(We are the 99 percent)口號的華爾街佔領運動的重要領袖--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在《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指出,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在許多方面是對立的。因為自由市場是公開競爭,並且以金錢作為媒介而交換財貨之處;而資本主義是以錢養錢的藝術,資本主義要壯大就必須要打造寡占地位的企業,為此就非得和政治威權產生裙帶關係,以限制市場自由和提高未來競爭者進入門檻,才能讓完成寡占事業(請參見〈債的歷史和演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吳修銘(Tim Wu)在《誰控制了總開關?》The Master Switch: The Rise and Fall of Information Empires)中揭示了,一旦商業力量及政治力量雙賤合璧地介入,開放的媒體很快就變得封閉。當充滿創新活力的新興企業成為獨斷的大企業後,幹出有違消費者甚至國家社會利益的愚蠢事,不僅罄竹難書,而且程度還令人膛目結舌(請參見〈到底是誰控制了總開關?〉)。

經濟菁英寡頭權貴把持了國家的經濟學家民主政治與司法體系會帶來很糟糕的後果,MIT的制度經濟學家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和哈佛大學的政治經濟學家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在《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指出,窮國之所以貧窮,不是由於命定的地理因素,也不是因為傳統文化作祟。糟糕的政策很可能不是因為執政者愚笨無知,而是他們刻意圖利支持其權力的特權菁英,代價是整體社會的利益(請參見〈國敗論-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指出,在廣納型制度(inclusive institutions)下,一個社會若能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更多人分享、致力於保護個人權益,並且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建立制衡並鼓勵多元 思想,國家就會邁向繁榮富裕;反之,在榨取型制度(extractive institutions)下,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若只由少數特權菁英把持,則國家必然走向衰敗,即使短期之內出現經濟成長,卻必定無法持續,因為特權階 級為了保有自身利益,會利用政治權力阻礙競爭,不但犧牲多數人的利益,也不利於創新,阻礙了整體社會進步。少數特權菁英害怕的,就是經濟學大師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1883-1950)提出的「創造性的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而寧可固步自封。

風險專家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نسيم نيقولا نجيب طالب‎)在《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是反脆弱》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也指出,我們帶到社會中最大的脆弱因素,也是危機的最大製造者,那就是缺乏「切身利害」的人。這些人從波動、變動、混亂中獲取上檔利益(或利得),並使別人暴露在發生損失或受到它們傷害的下檔風險之中,靠傷害別人而變得反脆弱(請參見〈脆弱的反面不是強固,是反脆弱(Antifragile)〉)。

塔雷伯表示,以往只有承受風險的人才會位高權重,因為他們必須為自己採取的行動承擔下檔損失。在塔雷伯心目中,所謂英雄,是為別人承受下檔損失的那些人,就是有勇氣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人。塔雷伯痛陳,今天的情況恰好相反。反英雄這個新階級崛起:他們是官僚、銀行家,或者只知道借別人的名氣以自抬身價;以及學者握有太多權力,卻不必承擔真正的下檔損失或責任。他們上下其手玩弄系統,卻由一般公民付出代價。

這些有識之士們的好書,一再讓我們認識和瞭解到,貧富差距的拉大,還有坐視財閥無節制的壯大,不僅是個不公不義的倫理問題,對世界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穩定會造成極大的破壞!我們未來世界的命運,究竟還掌握在我們手中嗎?



閱讀全文...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丈量世界的雄心壯志

丈量世界

Die Vermessung der Welt


《丈量世界》Die Vermessung der Welt)是部很不好分類的書,因為它即不是傳記,也非科學小說。是少數竟敢以科學家為主題,結合真實的歷史事件,然後還膽敢大賣的小說!單單在德國就售出兩百卅萬冊!去年還拍成了同名電影《丈量世界》(Die Vermessung der Welt

丈量世界




《丈量世界》是說,18世紀末,兩位德國青年分別以自己的方式「丈量世界」。一位是亞歷山大·封·洪堡(Friedrich Wilhelm Heinrich 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8-1859),雖然他貴為貴族,可是卻不辭勞苦地著迷於科學冒險,不僅強迫僕人電爆他,還上山下海地親赴原始森林、大草原,深入南美洲的奧利諾科河(Río Orinoco),探勘洞穴、攀登火山,經歷千驚萬險;另一位是數學家暨天文學家卡爾·費德烈·高斯(Johann Karl Friedrich Gauß,1777-1855),他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有「數學王子」的美譽。和幾乎對女人完全沒有慾望而且終生未娶的洪堡不同的,《丈量世界》裡的高斯少了女人就活不下去。1828年,兩人都已上了年紀,可是也已名滿天下,兩人首次在柏林碰面,展開《丈量世界》裡一章高斯、一章洪堡的的故事。

洪堡出生於普魯士(Preußen)首都柏林(Berlin),出身於一個地方貴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曾任礦區的檢查員和主任。1799年至1804年間曾和老法邦普蘭(Aimé Bonpland,1773–1858)前往拉丁美洲旅行探險,就當地自然環境包括洞穴、火山、海洋、植物、礦產、氣候、水文等各方面都進行科學研究與分析,並在當地發現許多新物種。隨後曾於美國、西伯利亞和中亞進行科學考察。他於1804年回到歐洲,從1808年起留居巴黎整理資料,先後長達21年。他在巴黎出版不少著作,例如探險的成果收錄在卅卷巨著《新大陸熱帶地區旅行記》(Le voyage aux régions equinoxiales du Nouveau Continent, fait en 1799–1804, par Alexandre de Humboldt et Aimé Bonpland)。晚年著有五卷本的《宇宙》(Kosmos)五卷,是他描述地球自然地理的著作。

哥倫布為歐洲人發現了美洲,洪堡為他們瞭解了美洲!世界上以洪堡的名字命名的地名有澳洲、紐西蘭的山脈,美國的湖泊與河流,甚至月亮上的山等;他所涉獵的科目非常廣泛,包過天文學、地理學、生物學、地質學等,並在每個領域都有重大貢獻;他最先確定了等溫線(isotherm)與等壓線(isobar)的概念,並繪制了全球等溫線圖,使同緯度各地的氣候得以互相比較,大陸氣候和海洋氣候的差別才因此得以顯示;他也是研究動植物群落與地球環境關系的先驅,而且把植被依景觀的不同而把全世界分為16個區;在對火山的考察中,他認識到了岩石水成論(Neptunism)的侷限。他也是近代氣候學、地貌學、火山學、植物地理學、地球物理學的創始人之一!

他和哥哥威廉·封·洪堡(Friedrich Wilhelm Christian Carl Ferdinand von Humboldt,1767-1835)創立了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HU Berlin),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學,擁有十分輝煌的歷史,對於歐洲乃至於全世界都有相當深遠影響。柏林洪堡大學於2012年6月入選為11所德國「精英大學」之一。威廉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文化科學,如教育學、國家理論、語言、文學和文化的分析。他是普魯士的教育改革的推動者,同時也是普魯士的外交官。




和出身貴族世家的洪堡不同的,高斯是布倫瑞克(Braunschweig)一對普通夫婦的兒子,幼時家境貧困,但聰敏異常,受卡爾·威廉·斐迪南大公(Karl Wilhelm Ferdinand, Fürst und Herzog von Braunschweig-Wolfenbüttel,1735–1806)資助才進學校受教育。據說高斯三歲時便能夠糾正他父親的借債帳目。他曾表示,他能夠在腦袋中進行複雜的計算。

高斯九歲時利用很短的時間就計算出了小學老師提出的問題:自然數從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對50對構造成和101的數列求和(1+100,2+99,3+98……),同時得到結果:5050。這個天才的結果在《丈量世界》裡讓他的老師興奮得痛扁他一頓XD

當他16歲時,預測在歐氏幾何(Euclidean geometry)之外必然會產生一門完全不同的幾何學,即非歐幾里德幾何學(Non-Euclidean geometry);他導出了二項式定理(binomial theorem)的一般形式,將其成功的運用在無窮級數,並發展了高級微積分(advanced calculus)的理論;18歲時,高斯轉入哥廷根大學(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學習。在他19歲時,首次成功的用尺規構造出了規則的正17邊形,解決了兩千年來懸而未決的難題;在他21歲出版的經典著作《算術研究》 (Disquisitiones Arithmeticae)中,作出了二次互反律 (law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的證明,成為數論(Number theory)繼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算術研究》中,他也導出了三角形全等定理的概念;他也發現了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並猜測了質數定理(prime number theorem)。

一般上,數學家的主要成就在廿幾歲就差不多完成了,高斯也不例外,所以他轉向往對數學家來說,和乾淨的純數學相比,髒兮兮的天文學、大地測量和物理學發展,持續作出重要的貢獻!

1807年高斯成為哥廷根大學的教授和當地天文台的台長直到逝世為止。高斯應用了最小二乘法基礎上創立的測量平差理論,測算天體的運行軌跡。用這種方法,成功測算出了小行星穀神星 (Ceres)的運行軌跡。穀神星於1801年被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 (Giuseppe Piazzi,1746-1826)發現,但他因病耽誤了觀測,就再也找不到穀神星的軌跡。皮亞齊把以前觀測的數據發表出來,希望全球的天文學家共襄盛舉一起尋找。奧地利天文學家海因里希·歐伯斯(Heinrich Olbers,1758-1840)根據高斯計算出的軌道成功地再發現了穀神星。

高斯發現通過對足夠多的測量數據的處理後,可以得到一個機率性質的測量結果,他隨後專注於曲面與曲線的計算,他提出的函數被命名為標準常態分佈〔normal distribution,或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並在機率計算中大量使用。

1818年至1826年間,高斯主導了漢諾威公國(Königreich Hannover)的大地測量(geodesic survey)工作。為此,他發明了日光反射儀(heliotrope)。就像《丈量世界》中描寫的那樣,高斯親自參加測量工作。他白天觀測,夜晚計算,五六年來,親自計算過的大地測量數據超過百萬個。當觀測走上正軌後,他集中精力到處理數據上,發表了近廿篇對現代大地測量學具有重大意義的論文。為了利用橢圓在球面上的正形投影理論以解決大地測量中出現的問題,高斯從事的曲面和投影的理論,成為了微分幾何(differential geometry)的重要基礎。

1831年,高斯開始與小他27歲的韋伯 (Wilhelm E. Weber,1804-1891) 以亦師亦友的身份,在電磁學領域共同工作。1833年,高斯發明了磁強計( magnetometer)。通過受電磁影響的羅盤指針,他向韋伯發送出電報,是世界首個電話電報系統,儘管線路才八公里長。1840年,他們畫出了世界第一張地球磁場圖,並且定出了地球磁南極和磁北極的位置。他的姓--高斯(Gauss),後來甚至正式成為磁感應強度的單位。

雖然高斯在數個領域進行的研究只發表了155篇論文,只把他把認為已經成熟的理論發表出來,他拒絕發布他不認為完整和無懈可擊的作品。他經常吐槽同事說,他們的發現自己早就證明過了,只是因為基礎理論的不完備而沒有發表,讓人批評他愛搶出風頭。他過世後,廿部紀錄著他的研究結果和想法的筆記被發現,證明高斯並非打嘴砲。

雖然高斯身為一位教授,但他並不熱愛教書。儘管如此,他還是有學生成為有影響的數學家,例如後來聞名於世的戴德金(Richard Dedekind,1831-1916年)和黎曼(Bernhard Riemann,1826-1866) 。可惜《丈量世界》對高斯和他學生的關係沒有著墨。

描述兩位偉大科學家的《丈量世界》雖然大受歡迎,可是身為科學工作者,《丈量世界》的筆調實在是輕鬆到過份了XD 不可否認,《丈量世界》的故事頗幽默,而且多處令人莞爾,可是對科學家奮不顧身,不畏世俗眼光而全心全意投身科學研究和知識的探索的心思和心境,描寫得卻不夠深入,他們倆對後世的巨大貢獻也著墨不夠。雖然科學家也是凡人,可是這兩位偉大科學家的許多行為,在動機、心境和心思不明之下,對外人而言就不過是耍寶而已Orz 當然,也可能如此,讓許多非科學本科的讀者也能樂在其中,可是對科青而言,就太不夠味了!

儘管如此,讀者在《丈量世界》應該就能看出,洪堡和高斯和兩種類型極端的科學家,前者熱衷在田野裡四處奔波,拚命收集他所能想到的材料,而後者主要在書房裡苦思理論,以及在室內做觀察,即使要外出測量也從未想要出國去探險。在許多科學領域,也有這兩種迴然不同的科學家,例如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田野生物學如分類學、生態學,以及在實驗室為主的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等等。雖然我不是田野生物學家,不過讀完《丈量世界》,我也想到野外去探險了呢XD

可是無論是何種科學家,科學研究最大的動力就是旺盛的好奇心!同樣是認識世界,有人用行腳天下的方式,有人用科學理論,兩者的結合,就像《丈量世界》兩位不貌似竿子打不著的相遇,卻能激起知性的火花!科學家不僅丈量世界,也改變了世界!


本文原刊登於【GENE思書軒】,並同步刊登於泛科學


閱讀全文...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環繞世界的黃色小鴨艦隊

環繞世界的小鴨艦隊

Flotsametrics and the Floating World:How One Man’s Obsession with Runaway Sneakers and Rubber Ducks Revolutionized Ocean Science


黃色小鴨來台,已經在高雄和桃園展過了,現在到了基隆,先變成薑母鴨然後是三色鴨再自爆來娛樂大眾,真是太偉大了!不過,我到現在都還沒去拜見黃色小鴨,未來恐怕也不會。

這篇好文〈 看黃色小鴨,你帶了什麼回家? 〉值得大家思考。除了創意、品味和觀點,還可以帶回家一個有深度的東西,那就是「科學」!

1992年,一艘自香港駛出的長榮貨運貨輪打算穿越太平洋抵達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港(Tacoma, WA),惟途中在東太平洋國際換日線(International Date Line)附近遇到強烈風暴,貨輪內一個放置有中國製造的2萬9千隻浴盆塑膠泡澡玩具的貨櫃墜入大海,並且破裂,當中浴盆玩具又以黃色小鴨加上紅色海狸、藍色海龜及綠色青蛙,形成了一支龐大的「友好漂浮物」,在大海上隨波逐流。2003年,當中一部分開始抵達美國、加拿大及冰島等國家的海岸。


Rubberduck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ulture/art/20071106/10382297


在大海中漂流了十多年,航行距離幾乎可繞地球一圈半的小鴨艦隊,引起獨具慧眼的海洋科學家埃貝斯邁爾的注意,發現玩具小鴨的壯遊歷程,暗藏著海洋的運行節奏,揭露許多不為人知的洋流秘密!曾有謠言指出,這個故事就是荷蘭概念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設計「黃色小鴨」的靈感!

這段有趣且動人的真實故事,就記載在海洋學家埃貝斯邁爾(Curtis Ebbesmeyer)和新聞工作者西格里安諾(Eric Scigliano)的好書《環繞世界的小鴨艦隊》Flotsametrics and the Floating World: How One Man’s Obsession with Runaway Sneakers and Rubber Ducks Revolutionized Ocean Science)裡!《環繞世界的小鴨艦隊》可以算是埃貝斯邁爾的半自傳,他在書裡交待他如何誤打誤撞地闖入海洋科學的領域,然後成為石油公司最早雇用的海洋學家之一,以及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成立海洋科學方面科系早期的研究生之一,追逐大博灣稱作蛇鯊(snark)的水板行蹤。

埃貝斯邁爾感性地認為,海洋的流轉其實也像是一種芭蕾舞,漂浮物隨著水流的音樂移動舞步。因為不習慣學術界的風氣,他取得博士學位後,並沒有往學術界發展,而是和朋友合伙開了顧問公司,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各種各樣有趣的研究,並把研究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埃貝斯邁爾對知識的探索,完全來自好奇和熱情,而非繁複的學術評鑑!

為了工作需要,他開始追蹤測定用途的標流物。埃貝斯邁爾並不是工作的奴隸,他甚至在追蹤漂流物時發展出興趣,成為漂浮物偵探,他探討了有趣的瓶中信,其中一個還是來自台灣漂流到溫哥華的一個抗議海報,裝在台灣菸酒公賣局的瓶子裡,海報中畫有1979年被判刑入獄的中國民運人士魏京生,標題是中文粗體字「不怕坐牢」,據信是當時台灣黨外人士散佈的。

埃貝斯邁爾發現,因為風暴而意外落海的貨櫃,有時候無意中提供了漂流物來供他進行研究。1990年一艘貨輪因風暴而意外讓五個裝滿6萬多隻Nike運動鞋的貨櫃墜海,他利用漂流在海上的Nike球鞋,還有玩具小鴨等,他到處探訪集結世界各地的海灘拾荒愛好者,利用上岸的漂流物為數據,再運用科學儀器、電腦模擬進行分析,他和朋友能夠一步步探索11條主要的海洋環流如何作為海洋運送帶。他指出,那些環流就像鐘錶裡的齒輪般,井然有序的流動,然後將所有吞吐進入大海中的物品進行篩選、運送、拋上岸,讓瓶中信能夠跨越時空傳遞訊息給世界另一頭的人。

利用漂流物,埃貝斯邁爾開創了一門稱作「漂浮物度量學」(flotsametrics)的學問,著迷於這門全新海洋科學的埃貝斯邁爾,繼續追蹤過各種瓶中信與漂流物。他創立了《海灘拾荒快報》(Beachcombers� Alert!),刊登各種好康的。研究漂流物不全是浪漫,有時候還有點恐怖,他也鑑識過各種擱淺的屍體;海洋可以吞噬生命,但是透過業餘的研究,他提出海上浮石孕育出地球第一個生命的可能!

埃貝斯邁爾還追溯海流和海風如何幫助哥倫布發現他身處的新大陸。他指出,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 – 1506 )事實上是史上第一位懂得細讀漂流過大西洋的訊息的漂浮物學家,更是改變了歷史的海灘拾荒人。還有,過去日本人還透過洋流漂泊到美洲,影響了當地的文化甚至基因庫。儘管日本解除鎖國政策,幕府將軍因為明治維新而退位,但是黑潮依舊繼續把船舶橫掃到美國去。

他也發現了規模遍及各大洋的海上垃圾帶(garbage patch)。他痛心地指出,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我們一再將有毒金屬與有毒垃圾摻入海洋中,毒害無辜的生物和我們自己;無所不在的塑膠,也成為新誕生的海中惡棍,吞噬海洋生物的生命;儘管我們不瞭解,也一直搞破壞,但大海孕育也滋養生命,最後,他感性地表示,唯有真心傾聽這片偉大海洋唱出的歌曲,我們才能繼續生活在這個富有水資源的星球上!

《環繞世界的小鴨艦隊》真是一本感人的好書,生動活潑地道出一位海洋科學家一生的追尋,以及過程中親情和友情的扶助!追完黃色小鴨後,你帶了這本書回家了嗎?

閱讀全文...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以小勝大,以弱制強!

以小勝大: 弱者如何找到優勢, 反敗為勝?

David and Goliath: Underdogs, Misfits, and the Art of Battling Giants




小時候,暢銷書作家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曾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因為他的書真的很引人入勝。可是,長大後卻發現,原來他真的很唬爛XD

儘管他很唬爛,可是他能夠把一堆乍看之下不相干且不起眼的事件互相連結起來,帶來讀客一場精彩的知性冒險!這讓他繼續穩坐超級暢銷作家的寶座。他的好幾本書,如《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決斷2秒間》Blink: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和《大開眼界:葛拉威爾的奇想》What the Dog Saw)都極為值得一看!(請參見〈如何成為超凡的異數?〉

所以先別管唬爛了,你有聽過〈大衛與歌利亞〉David and Goliath)這個故事嗎?

葛拉威爾在他的新書《以小勝大: 弱者如何找到優勢, 反敗為勝?》David and Goliath: Underdogs, Misfits, and the Art of Battling Giants),繼續唬爛…哦不…繼續把許多看似不相干的故事寫成一個「以小勝大」的主題!

大衛(David,דָּוִד‎,未來的以色列國王)和歌利亞(Golyat,גָּלְיָת)的戰鬥的故事記載在《希伯來聖經》( Hebrew Bible ,תַּנַ"ךְ‎‎)中的《撒母耳記上》(Books of Samuel,ספר שמואל)第17章中,三千年前,在掃羅王(Saul,שָׁאוּל)和以色列人迎戰非利士人(Philistines, פלשתים)。 身高超過200公分的勇猛戰士歌利亞連續四十天,每天兩次向以色列人討戰,進行一對一的單挑決鬥,來決定戰役的勝負。掃羅和全體以色列人都非常剉屎。

在狀況外的年輕大衛為跟隨掃羅出征的三個哥哥送飯,聽見歌利亞的罵陣,和掃羅允諾的重金賞賜,無所畏懼,要擊敗歌利亞。大衛拒絕了掃羅提供的戰衣,手中拿杖和投石器,和從溪中挑選的五塊光滑的石子;和歌利亞對陣,歌利亞頭戴銅盔,身穿鎧甲。

「那非利士人就指著自己的神咒詛大衛。」 大衛回答說:「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裡;我必殺你,取下你的頭。我又要將非利士軍兵的屍首給空中的飛鳥、地上的野獸吃。全地就必知道以色列中有神;聚集在這裡的眾人也必知道耶和華施行拯救,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於耶和華。祂必將你們交在我們手裡。 」

大衛用投石器將石子擊中歌利亞的額,歌利亞就馬上仆街。大衛將歌利亞的刀從鞘中拔出來,用刀割了他的頭,將他殺死。非利士人逃避以色列人的追趕,「直到迦特和以革倫」。大衛將歌利亞的軍裝放在他自己的帳棚里,卻將他的頭拿到耶路撒冷。掃羅問元帥押尼珥(Abner,אבנר),是誰的兒子迎戰那非利士人。押尼珥領大衛到掃羅面前,掃羅問大衛是誰的兒子,「大衛說,我是你僕人伯利恆人耶西的兒子」。




大衛的勝利,是奇蹟嗎?葛拉威爾卻要告訴我們,大衛贏得理所當然!身為弱者,他並不膽怯,勇敢選擇了對自己有利的戰場和工具,巨人應聲而仆街。歌利亞不是打不敗的巨人,他其實只是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的病人而已XD 那是一種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由於生長激素(hGH)生產過量,導致患者體型脹大,生理功能異常。此病通常在中年時發病,若在發育前發病,則會不斷長高,令患者患上巨人症(gigantism)。超過九成患者是由於腦下垂體有腫瘤。腫瘤不但會令患者頭痛、視力減弱,還會導致額骨變薄,讓大衛能趁虛而入。

如果《以小勝大》只是舉了大衛與歌利亞的故事,就不夠唬爛…哦不…無法登上去年暢銷書榜首的寶座。葛拉威爾還透過在商界、學界、不同國界的真人真事,來質問:人生勝利組一定強過魯蛇?名校真的比較好?閱讀障礙症患者就沒出息?主流永遠是對的?艱辛創痛的童年竟然有益?天生的殘疾反而幫了大忙?

葛拉威爾表示,過去我們一直認為,大就是美、強就是好、富就是爽,高富帥、白富美必然對我們有利,沒含著金湯匙出世,不如就改含水銀湯匙。可是葛拉威爾結合科學、歷史與聖經的多重線索來唬爛…哦不…來破解了一個又一個的迷思,重新解構政治、社會、教育、創作領域的強弱法則。

《以小勝大》就是要用逆轉命運的弱者群像,帶出一個重要的人生啟示,強者未必強,弱者未必弱;我們以為的優勢可能是一個陷阱,我們以為的劣勢正蘊藏著機會!人生充滿逆轉勝的機會!

俗話說,強可強,非常強;說弱者,即非弱者,是名弱者。凡所有強,皆是虛妄。若見諸強非強,即見如來……

葛拉威爾在《以小勝大》第一部,舉了率領烏合之眾打勝仗的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為例,指出相信「強者必勝」,就是永遠的輸家。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上校(Thomas Edward Lawrence,1888-1935)沒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不打正規戰,才能異軍突起,協助阿拉伯起義對抗強大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還有外行的阿宅籃球教練只用了只會一招的球隊,就讓一群宅女幾乎走遍天下無敵手。可是為何弱者的不按牌理出牌的招式不常見呢?因為弱勢者的策略很艱辛,因為無所畏懼,所以毫無損失,標準的「Nothing to Lose」!

我們都是魯蛇,因為連連勝文的人生都高挫折XD 葛拉威爾用一個富豪的難辛成長為例,指出他錢多到爆之後,反而無法窮養下一代的人生勝利組,錢可以送我,讓我墮落吧XD。也提到小班制的學習效果比較好?沒這回事!人數減少,但老師會更用心嗎?有些研究發現,不見得。而且班上人數太少,反而難以帶動氣氛。葛拉威爾也提到,財富能買到的東西未必有益,人生勝利組的父母更難用支付不起來拒絕小孩的要求XD

台北又有一個莫內畫展,歷史博物館的「印象.經典-莫內特展」,當初要不是印象派畫家拒絕參加主流沙龍展,勇敢離開大池塘,到小池塘裡當大魚,自己籌辦畫展闖出名聲,我大概沒機會去看了XD 葛拉威爾用一個名校學生的故事,以及名校博士的論文為例,指出躋身大池塘的代價太高!因為相對剝奪感會放大負面感受,所以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在名校墊底的,就算資質比二流學校的第一名都還強,可是成就卻不一定了。

葛拉威爾在《以小勝大》第二部談有益的困境,他舉了打贏微軟反托拉斯案官司的閱讀障礙症律師為例,指出命運的逆境,讓人生可以「不只是這樣」。在現代社會,閱讀能力是一種關鍵能力,不過不少成就斐然的人卻有閱讀障礙症!例如英國維珍集團(Virgin Group)創辦人布蘭森爵士(Richard Branson),一直到了八歲都還不會識字,因此求學時期飽受欺侮(請參見〈不按牌理出牌的維珍顛覆學〉)。不僅是頂尖律師大衛‧波伊斯(David Boies),連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法學院,帶領新加坡脫貧成為東南亞的瑞士的李光耀(Lee Kuan Yew,1923-),也是閱讀障礙症患者!

閱讀障礙症患者,智力同一般人並無差別,但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卻與常人有較大差距。可是因為更困難,所以會更用心。打贏微軟反托拉斯案官司的大衛‧波伊斯是從建築工人變成頂尖律師的,他懂得更專心地聆聽,甚至能細心地察覺言語的細微變化而識出破綻。他也被迫練就的彌補性學習,甚至為了說服老師給他放水,而練就好口才。

葛拉威爾也舉了被迫長大的失親小孩,指出苦在起跑點的人,就能贏在終點!這次的故事主角是傑伊(Emil "Jay" Freiriech)的不堪童年。葛拉威爾先以英國倫敦在二戰遭受德軍空襲為例,指出九死一生和幸運躲過之差別。面對創痛經驗,不是只有負面反應,所以也不必對創痛經驗恐懼,年幼失親者,成就甚至可能更傑出。傑伊不畏反對,對幼童進行危險的雞尾酒療法。他力排眾議,治癒了兒童白血病。這個故事在《萬病之王》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也有詳述(請參見〈癌症的人性傳記-萬病之王〉)。經歷苦難,才能免於苦難,要堅強或沈淪,決定權在你。

就像周星馳電影《西遊·降魔篇》說的:「曾經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曾經執著、才能放下執著;曾經牽掛、才能了無牽掛。」

葛拉威爾在《以小勝大》第三部,提出懷柔寬容力量是最強大的力量。以恩威並施取代絕對威權的紐約警察,指出正當性的權力,是以法管人,以情理服人!他用發生在北愛爾蘭大城貝爾法斯特(Belfast,Béal Feirste)的動亂,指出革命源自當權政府的愚蠢與殘暴,太多的法律和秩序會造成傷害。法律原本可以站在弱者這邊,可是霸王硬上弓造成走投無路的第三選擇,讓文明國家英國的北愛爾蘭陷入長達卅年的血腥暴亂!




還好台灣也有人懂得這個道理,今天就有則振奮人心的新聞:『彰化地方法院法官陳義忠,對彰化縣北斗鎮民眾阻擋台電工程車施工涉強制罪案判無罪,法官援引六四天安門事件一名北京民眾以肉身擋坦克為例,並斥「難道天安門擋坦克是強制罪犯?」認為台電挾其財大氣粗之勢,未經溝通就逕行施工,弱勢民眾只能團結逼台電軟化,且肢體訴求並無立即危險,是和平行為,應視為言論自由保障範圍,判決民眾無罪!』

接著,葛拉威爾用兩個喪女的真實事件,指出用寬恕代替報復的喪女雙親,選擇原諒與放下,才是真正的強者。加州一位不讓女兒的悲劇重演,提出讓加州兇殺案減少50%的三振出局法。可是嚴刑峻法真有效?多年來的研究,卻發現大量納稅人的稅金和罪犯的青春,換來的成效非常有限。在另一個事件中,喪女的家長繼續被傷痛折磨,還是走出傷痛?他們做出了以暴治暴之外的選擇,找到了寬恕的力量,拯救了友誼、婚姻和明智。

最後,葛拉威爾說的故事,是二戰時為正義而無視危險收容庇護猶太人的法國樂善邦(Le Chambon-sur-Lignon)。 這個村莊是猶太人逃向奧地利的必經之地,是非常寒冷的山區。村民們願意放下自己的舒適和遵守律法的心,對抗不公義的時代,他們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平安,幫助拯救那些逃難的猶太人,他們中有人因此被捕,被送進集中營死去,但沒有人放棄這些拯救的行動,每一家幾乎都收留幾個猶太人。




樂善邦居民的祖先,過去也因為宗教信仰而遭受當權者無情的迫害,可是那些苦難,卻讓他們更勇敢地協助弱者!樂善邦的故事,表明了邪惡與不幸能造成的傷害有其極限!

閱讀全文...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核必有核不可?

老實說,我真的很不想漟這渾水。我個性內向害羞,不擅長和人吵架。每次讀到擁/反核兩邊的戰文,我就頭痛。也有不少跟我一樣內向害羞的朋友被流彈掃到,苦不堪言。小弟原本寧可安安靜靜多讀本好書,而且我也相信「以和為貴」的哲學,說我鄉愿也OK啦~

無論如何,我還是寫了這篇文章,就提出一些個人淺見,誰叫我最大的缺點是不懂得耍賴。老實說,無論擁/反核的諸多論述,大部分都不符合理性討論的期待。當然,我也曉得,這種兩邊各打五十大板的說法,只會兩頭不著岸地招來一百大板。

彭明輝老師這本《有核不可?:擁/反核的33個關鍵理由》,算是國內少數完整整理了擁/反核論述的書,值得參考。國內最活躍的擁核團體「核能流言終結者」的一份勘誤表,也該看一看。不過,這份勘誤表,似乎也沒正面痛擊到重點,害我失望了。前四頁不過是指出技術性疏失而已,後面六七頁,指出的「錯誤」,也不對。台灣的經濟問題之解套,根本沒有標準答案,說是錯誤,難道把經濟學當作是可以用方程式推導出的硬科學?

有核不可?


我就直說了,我反不反核呢?其實,我不反核! 原因有幾個,一是,身為科學工作者以及科學愛好者,我覺得核能發電,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從漂亮的理論推論到實際的運作,都是人類智慧的高度結晶,充滿物理之美!在理性和感性上,我不僅不反核,我還擁核咧!

再來,核電的使用有沒有風險,當然有!可是這世界上有沒有零風險的東西?不可能!使用化石燃料,雖然便宜又方便,可是從造成了全球氣候變遷以及其他空汙;水力發電算是乾淨,可是建造水庫卻也改變了生態,並且還可能影響地質穩定。其實再生能源也有各種問題。以我的個性,我原本願意多承擔一些風險。

高風險就是高收益,只要有高收益,就一定有高風險!核電,就像投資,或者賭博。我認為小賭怡情,只要大樂透和威力彩連槓,我必買!只要經過賭場,我一定去小玩吃角子老虎。我買的基金,風險大都RR4以上,RR4以下的,只買過一支,而且後悔了,因為一點也不刺激。

不過,既然我擁核,我應該支持核四續建了吧?答案是,才怪!我願意賭,不代表我經過所有賭場都去賭,也不代表所以RR4以上的基金我都買。如果某家賭場耍老千,吃角子老虎(我不會玩別的XD)的程式三不五時被捉包有問題,我還去玩嗎?笨蛋才去!不過,如果有免費招待吃住,可以考慮……如果一家投信,三不五時經理人被捉包和投資對象有勾結,我買他旗下的基金嗎?豬頭才買!

核四問題,是工安問題,反核四不代表反核!台電的核四建造,出包的問題罄竹難書,如果真的愛護核電,就該反過來更嚴厲地監督核四,如果核四無法保證安全,甚至更應該反對其商轉,因為萬一一旦核四出了核災,全世界的核能就保證不會再有未來了!這心態,就像愛護小孩,就不該放縱寵溺一樣!

就核四問題而言,反核四方和擁核四方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常常沒有交集。擁核方用對自己有利的數據來預測,反核方亦然。預測鬼才奈特.席佛(Nate Silver)在他的好書《精準預測: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息?》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Why So Many Predictions Fail—but Some Don’t)中提到,最常出錯的就是過度自信、被稱為「刺蝟」型的預測者,他們很會歸納、喜歡大原則、很有膽識、專業素養高,可是無法包容不確定性、複雜局面和異議。這樣的「刺蝟」,在擁/反核方都常見。其實,只要有人很大聲地說自己是在捍衛科學真理,對其發言就要小心(請參見〈精準預測的訊號與雜訊〉)。

使用對自己有利的數據,很難說就一定是錯的,因為身為學者,對自己建構的理論和模型沒信心,乾脆去賣雞排算了。因此,面對擁/反核方的不同數據,其接近真相的數據,往往是落在兩個數據之間。席佛《精準預測》提到,面對這種戕況,有一種方式解決,那就是該雙方討論,得出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數據。依此,我建議,把兩方人馬的專家,就像梵帝岡選教宗一樣,全都關在一個體育館裡,中間要求不准使用任何暴力,並且無限期提供乾糧和食水,雙方得出了共識才准放他們出來!

如此,取得共識的數據後,再來問問原因擁核或反核的人,面對新數據,還願意堅守立場嗎?說不定,有些擁核者看到兩方專家都同意的數據,就改變立場了呢,反之亦然。不過,當然,我也不會天真到相信這種事事實上可能發生,所以我們就承認,我們真的不知道核四的真實風險和成本有多高(或多低)吧。

核電廠的設計愈複雜,就愈難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風險專家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نسيم نيقولا نجيب طالب‎)的好書《黑天鵝效應:如何及早發現最不可能發生但總是發生的事》The Black Swan: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提出出現在一般的期望範圍之外、會帶來極強大的衝擊的「黑天鵝事件」。福島第一核電廠核災(福島第一原子力発電所事故 )就是不折不扣的黑天鵝!(請參見〈脆弱的反面不是強固,是反脆弱(Antifragile)〉

塔雷伯指出人們長久以來卻習慣注意特定事件。我們習慣注意已經知道的事情,卻一而再再而三忽略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人的想法通常受限於其所見、所知,和設想來假設。但是,實際的情況比認知的更複雜、更不可預知。現代世界的技術知識不斷增加,但是事情的發展卻遠比從前難以預測。每一樣東西的設計變得十分複雜,而失去強固性,使得黑天鵝到處亂飛。

在福島第一核電廠核災發生前,有太多事後諸葛就猜到會發生的事件,在核災前沒有任何專家曾料到!塔雷伯也指出,一個工程上的災難,例如空難,事實上卻會讓之後的飛行變得更安全,因為人是會從錯誤中學習的,而且工程的進步主要是建立在嘗試錯誤上的。只不過,福島核災讓核安專家發現,要提高核電廠的安全程度,其成本會大幅攀升!這就尷尬了,因為台電堅持要續建核四,是因為核能便宜。可是成本又上升了,加上無窮的預算追加,核四的建造,理由就只剩減碳了XD 那麼,已經砸下去的重本怎麼辦?這在行為經濟學,稱成「沉沒的成本」(sunk cost),一個良好的決策,考慮的應該是未來,而非過去!


從純學術的角度來看核四,如果核四運轉順利都沒狀況,當然很好,如果爆了,也很好啊!因為又多一個案例可以研究了,絕對讓人類的工程知識又再進一大步。不過,呃……聽起來怪怪的對不對?那人民的身家性命安全呢?基於學術倫理,醫學實驗都要通過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核,加上實驗受試者必須要簽同意書吧?如果預計要淨空卅公里,那方圓卅公里內的居民是否要同意承擔這個風險呢?

減碳嘛,雖然說現在再生能源仍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可是誰能預料未來十年,再生能源的發展,就像十年前,有誰預料到iPhone的上市?支持核能,是支持科技,難道就不相信人類的科技能夠再突飛猛進、一日千里嗎?說不定,十年後的先進國家的能源主流,是乾淨的受控核融合呢!到時還堪用四五十年的核四不就落伍到爆了嗎?

看來夠複雜吧?其實,核四問題,也沒那麼難解套,塔雷伯在好書《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是反脆弱》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中,提到要如何「反脆弱」以避免黑天鵝的傷害呢?為大局著想,避免某些人的上檔利益是建立在大眾的下檔損失上,就是要讓能夠取得利益的人,迎頭承受風險!他舉羅馬時代為例,指出橋樑工程師需要在橋建好後,在橋下住一陣子;古巴比倫的《漢摩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也規定房屋的建造者在房屋倒下讓屋主遭受任何損失,就要有相應的代價,例如壓死屋主小孩,就而獻上自己小孩的生命等等!

塔雷伯表示,這規定的目標不在事後懲罰,而是提供反誘因,在他們執行專業時,避免隱藏風險而造成他人傷亡。所以啊,如果能夠規定核四決策者、設計者、建造者、擁護者全家全都搬到貢寮,他們就不敢隱藏任何風險了吧?哦,不方便嗎?也是,他們和家人的工作又不是全都在貢寮。那就折衷一下,所有參與核四的決策者、設計者、建造者、擁護者,全都向國家社會簽切結書,保證不管出現多大的核安問題,都第一時間趕到核四現場協助解決!否則就罰當時月薪一百倍作為核安基金!

如此一來,一舉兩得、一石二鳥、一箭雙鵰!即沒有人敢隱藏任何風險,二來出問題後馬上有各界第一流專家到現埸支援協助解決問題!這樣也可以贏得社會大眾對核四的支持,以及對他們的尊重!

好好考慮這些方案吧,就談到此,以上。

閱讀全文...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看賤台灣‧看不見台灣

看見台灣




去年最夯的記錄片,不必問,鐵定是《看見台灣》。為了支持導演,我上映首週就去戲院觀影了。

我個性內向害羞,不愛湊熱鬧,既然《看見台灣》已被熱烈討論,很有見地的正反意見已很多了,連有些官員們都因它而開了很多會吃了很多便當,我文筆一向拙劣,就甭參一腳了吧。

我承認過去兩個月為了寫一堆論文、計畫書和文章而變得有點宅,年底年初才有空出去走走,路上就回想起我剛來台灣,和大學同學到處遊山玩水的情景,那也算是我自己的「看見台灣」。

說說當初的心情嗎?好的,我就老實告訴大家,剛來到台灣時的「看見台灣」的感想是啥。

說真的,那時候,我真的覺得,台灣醜爆了!!!

或許我來自落後國家吧,從來沒有見過海岸到處都有混凝土消波塊的!在大城市裡亂七八糟的市容、街道擁擠髒亂也就算了。可是就連風景區,仍可見到醜到爆的完全沒特色的混凝土建物、鐵皮屋、塑膠布、PVC水管等等。我以為是因為我來自落後的國家,我們國家窮到無法在田野或風景區到處擺放混凝土、鐵皮屋、塑膠布、PVC水管,所以我就當鄉巴佬算了,說不定一個國家富裕以後,就可以到處擺放混凝土、鐵皮屋、塑膠布、PVC水管了呢XD

第一次去東部遊玩,人家總是說花蓮好山好水,可是搭火車進入花蓮,先看到的是啥?是龐大的水泥廠!人家說台東的風景秀麗,可是到了台東,幾乎每座不大不小的山上都種滿了檳榔。連去年我去過台灣風景最漂亮、最樸實的蘭嶼,也見到所有放眼望到的野溪都被混凝土侵佔了!

台灣是不是已經得了戀水泥癖啊?除了醜陋的混凝土、鐵皮屋、塑膠布、PVC水管,黃色小鴨在元旦前夕壯烈犧牲前,就自己從黃色小鴨變成薑母鴨再成三色鴨,讓大家再度看見台灣。這些都是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還有偷排到河流裡的重金屬。

後來,當我到了更富裕的澳洲、歐洲、美國、日本後,發現怎麼連經濟比台灣更富裕的國家,為何不在人可以到得了的地方到處擺放混凝土、鐵皮屋、塑膠布、PVC水管呢?我原來該以為亞洲的價值觀更重視天人的和諧呢XD

我貼了一篇文章,是位大學生看了《看見台灣》後落淚,我有些朋友不解,納悶為何要看過《看見台灣》之後,才知道台灣國土百孔千創,要知道台灣的環境被搞得有多糟,隨便看看家附近的山川溪流,不就看得到了嗎?這就是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方式,用經濟發展為由,讓人無法發現原來每個人家附近,再也不適合嬉戲玩耍。

我自己的家鄉也經歷了很大的轉變,小時候的週末,爸媽常帶我們去海邊游泳,那時候海邊總有不少小販在買淡菜,那是平民小吃耶,可是後來海邊愈來愈髒,就不適合游泳了,再也看不到賣淡菜的小販,出了國才知道淡菜要在高級餐廳才吃得到。原本我們舊家附近是農田,種各種蔬菜和水果,我們家的院子還殘留地瓜的根,會自動長出地瓜葉,要吃菜去院子裡採就行了。小時候的娛樂是到處去溪流水溝捉魚回家養,可是後來農田全成了工廠,小我十幾歲的弟妹就只能在家打電動了XD

不過,即使如此,我還是在台灣被嚇到了。可是,隨著在台灣待的時間愈來愈久,越來越熟悉,接著去了其他歐美日國家後,後來乾脆抱著欣賞的眼光,把台灣山川弄得醜到爆的混凝土、鐵皮屋、塑膠布、PVC水管、檳榔樹當作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旅遊特色了!因為這些東西,在別的國家還不能輕易四處看得到哦!

其實這麼說也不對,中國不少地方環境破壞的程度可是台灣望塵莫及的,而且孟加拉或一些非洲國家恐怕更糟糕吧。好吧,台灣如果想向下比,反正繼續白爛地滿足少數人利益地破壞下去,有一天就會在環境和經濟的貧窮上把孟加拉狠狠比下去了。

其實,我甚至認為,這些混凝土、鐵皮屋、塑膠布、PVC水管也甭拆了,留著當作教訓好了。反正,台灣政府高官在看過《看見台灣》口口聲聲說要整頓整頓,可是在清境違法民宿放水就算了,還沒死人嘛,在日月光偷排污水污染後勁溪後,居然還為了GDP的數字而放水。為何有些高官可以忍心一再教訓自己的人民和國土,是因為他們任期結束以後要移民國外了嗎?

今天在臉書看到一篇頗發人深省的近狀動態,是說瑞士人一個小村落的公民,很有格調地拒絕德國車神舒馬赫(Michael Schumacher)購買一個視野絕佳的保留地來蓋豪宅,儘管他會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結果舒馬赫也乖乖服從他們的法律,和村民和樂共處。我有天走過中研院附近某豪宅前,就看到一群人嘲笑旁邊死都不肯賣的小菜園。


瑞士一向很富裕,是他們有錢了才有格調的嗎?不是,是他們有了高格調才富裕起來的吧?瑞士人的教育程度很高嗎?恐怕非也,他們大學畢業的人口比例可能比台灣有碩士學位的還少。他們之所以富裕,是因為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即使周邊國家為了各種利害關係殺紅了眼,多次烽火連天、血流成河時,他們不僅沒被掃到,不同民族還完全相安無事。

瑞士我去過兩次,那些的湖水是粉藍色的,每天都像活在明信片裡。我以為台灣一直都很醜,直到有朋友帶我去爬山,雖然有次差點死在山上,不過也見識到,台灣人煙罕至的地方有多漂亮,景色完全不輸台灣人很血汗地把自己家園還有肝搞得很糟糕之後,然後花大錢出國去看的風景。

總統發表元旦祝福又說要拚經濟,可是拚來拚去,還不是如此拚:

拚經濟


拚經濟,為了啥?為了GDP的數字?我說,我們華人,常常不知為何賺錢。台灣過去的經濟奇蹟,是全民共創的佳績,可是現在為何悶了?我想是因為一來,太多人抱著儘快撈一筆的心態,先撈了錢再說;二來,不知金錢的意義,以致成功為了富裕國家,卻還要年輕人吃苦,成功者成天提當年勇,漠視社會環境的變遷,以為自己吃過的苦,在國家富裕後,大家仍要繼續的吃。結果在成了富裕國家後,還要成天繼續忍受烏煙瘴氣的環境,還要繼續不停地開發,然後在地震、颱風和豪雨後到處製造悲劇。

我還想不出有哪個比台灣更富裕的國家,現在還像台灣這樣明目張膽地大肆破壞環境來致富的。有找到現在國土比台灣更殘破的富裕國家的話,請告訴我。我敢說台灣是人均GDP破兩萬美元的國家裡頭,環境被破壞得最嚴重的!更扯的是,台灣還有地震、颱風和豪雨!原本就該比大部分國家還更重視環境保護!

有什麼理由繼續用拚經濟的理由讓財團繼續開發?台灣過去16、17年的經濟成長,有誰吃得到了?全都看得到,99%的人全都吃不到。我17年前來台灣,我們馬來西亞物價只有台灣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現在回家出門吃頓飯,要花的都快和在台灣差不多了,台灣的薪資卻完全原地踏步。愈來愈殘破的國土山河換來了啥?

過去破瓌過的,很多已無法完全恢復了,或許該做的,就只能是充份地善用,例如台灣已有閒置的工業區,有什麼理由只是為了少數人的帳目而到處強徵農地?有何道理賤價收購辛勞人民的家園?還能大肆補貼少數人的利益來踐踏國土?還有本錢再去向山林溪流予取予求?還敢破壞濕地?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看賤台灣,真的看不見台灣!


相關網誌:

推影片》從域望解讀慾望,《看見台灣》齊柏林空拍美麗島

傅楷逸:《看見台灣》後的進行式──八年級生對台灣的關懷

看見台灣國土真相了嗎(詹順貴)

社論:因為視而不見,所以「看見台灣」

看見台灣,看見大陸

別信大官口中的環保

台灣那個海岸線最糟?前五名全在西部

【假日版】王昀燕:後來我們都哭了──《看見台灣》的認同形構

郭力昕:台灣符號、政治維穩、與國族性格――如此《看見台灣》

【讀者投書】楊勝傑:《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讀者投書】陳威任:《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向齊柏林購買鏡頭之後

胡慕情:鳥目台灣

【讀者投書】廖本全:也談清境──遍地烽火的國土

【周四專欄】胡慕情:難看無比的日月光晨間劇

閱讀全文...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2013年精華文章




新的一年的開頭,又來到年度大回顧的時候了,從無名小站搬來這裡轉眼間就六年了,迄今也累積了總共617篇文章,總瀏覽量突破210萬次!

為了回顧本年度的精華文章,我就列出「本年度最受歡迎的2013年文章」、「本年度最受歡迎的所有文章」、「累積最受歡迎的文章」、「本年度最熱烈討論的文章」以及「累積最熱烈討論的文章」,和大家再度分享一下。

「本年度最受歡迎的文章」、「本年度最受歡迎的所有文章」和「累積最受歡迎的文章」是從Google Analytics的資料來的,也就是點閱率最高的文章;那些有分上下集的文章,僅列出點閱率最高的那篇。

最後,我列出從搜尋引擎找上門來的十大關鍵字,瞧瞧究竟是那些關鍵字吸引新朋友來拜訪的 :)


本年度最受歡迎的2013年文章

1) 從「性」看穿人性的下流科學

2) 不公平的代價和真相!

3) 國敗論-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4) 快思慢想的世界

5) 研究所這條路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 台灣的國際觀困境

7) 風起,唯有努力生存!

8) 2012年度十大好書

9) 故意視而不見的大難時代

10) 神的演化和迷思

11)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人生管理學的一堂課

12) 問題出在經濟學,笨蛋!

13) 改變世界歷史並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

14)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自造者時代

15) 真的是法官說了算!?


本年度最受歡迎的所有文章

1) 三個傻瓜(3 idiots)-三個忠於自己的笨蛋

2)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共生哲學

3) 讓子彈飛個不停吧!

4) 從「性」看穿人性的下流科學

5) 不公平的代價和真相!

6) 國敗論-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7) 快思慢想的世界

8) 研究所這條路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 好玩又超刺激的高空跳傘(Skydiving)〔上〕

10) 台灣的國際觀困境

11) 清晰思考的藝術

12) 風起,唯有努力生存!

13) 關燈一小時能改變世界拯救地球嗎?

14) 2012年度十大好書

15) 笑中帶淚的人在囧途

16) 故意視而不見的大難時代

17) 神的演化和迷思

18)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人生管理學的一堂課

19) 世界大學排名有意義嗎?

20)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21)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22) 【吳哥印象】後記及目錄

23) 學會思考,你真的贏定了!

24) 靠夭,那是給人吃的嗎?!

25) 六大錯覺的操縱,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


累積最受歡迎的文章


1) 三個傻瓜(3 idiots)-三個忠於自己的笨蛋

2) 讓子彈飛個不停吧!

3)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4)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5) 笑中帶淚的人在囧途

6)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7) 【吳哥印象】後記及目錄

8)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共生哲學

9)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正負2度C

10)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制高點:世界經濟之戰(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

11) 美國牛肉事件中,台灣學者專家之意見

12) 靠夭,那是給人吃的嗎?!

13) 好玩又超刺激的高空跳傘(Skydiving)〔上〕

14) 世界大學排名有意義嗎?

15) 艋舺(Monga)

16) 超蝦的第九禁區(District 9)

17) 李家同,你錯怪漫畫和《達文西密碼》了!

18) 【分享】台大機械教授施文彬 語錄集

19) 請用您的行動,來告訴雀巢公司:我們真的受夠無良黑心廠商了!

20) 【分享】歐巴馬演說(Barack Obama Speeches)

21)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

22) 【分享】草泥馬之歌

23)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24) 正負2度C--不願面對的真相

25) 海洋天堂中的父愛

26) 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

27)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

28) 【分享】〔超扯童話血多〕賣火柴小女孩(更新至最終話)

29) 六大錯覺的操縱,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

30) 沒讀過《英文寫作風格的要素(中英完整版)》(The Elements of Style),別說你懂得英文寫作!!!

 

本年度最熱烈討論的文章

1) 台灣的國際觀困境

2) 誰無罪?誰有罪?

3) 從「性」看穿人性的下流科學


累積最熱烈討論的文章

1)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2) 關於死刑,給朱學恒的話......

3) 關於死刑......

4) 美國牛肉事件中,台灣學者專家之意見

5) 南港202兵工廠搬遷爭議之我見

6) 面對中國

7) 滷肉飯,並不是吃與不吃的問題而已!

8)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正負2度C

9) 相由心生的超自然心理學

10)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


今年怎麼找上門的?

1) sky of gene

2) 三個傻瓜

3) 讓子彈飛

4) the sky of gene

5)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6) 人類之子

7) 印度教

8) 思考的藝術

9) gene of sky

10) 人在囧途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2012年精華文章

The Sky of Gene - 2010年精華文章

The Sky of Gene - 2009年精華文章

The Sky of Gene - 2008年精華文章

The Sky of Gene - 2007年精華文章

The Sky of Gene - 再度狂賀!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決選入圍

The Sky of Gene - 賀!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初審入圍

The Sky of Gene - 狂賀!第五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決選入圍

The Sky of Gene - 賀!入圍第五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的初審階段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