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

【分享】〔超扯童話血多〕賣火柴小女孩(更新至最終話)

分享一個朋友介紹的超扯爆笑動畫,和監獄兔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超扯童話血多】賣火柴小女孩》,應該會引起許多阿宅們的共鳴。










































血多賣火柴小女孩週年紀念MV:




血多賣火柴小女孩兩週年+完結紀念MV: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分享】爆笑變態監獄兔( ウサビッチ,USAVICH.TV)

The Sky of Gene -【分享】爆笑變態監獄兔第三季( ウサビッチ,USAVICH.TV)


相關網站:

Shadox' bloody-cold Channel @ YouTube

從前從前 我叫蘭堂血多

閱讀全文...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評論】一位白人婦女教導孩子何謂黑人(附改編版)

先附一篇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文章〈一位白人婦女教導孩子何謂黑人〉:

在美國,有位白人婦女帶著6歲大的兒子出遠門,找來了計程車,司機是位黑人。

這6歲的兒子從未見過黑人,心中非常的害怕,就問媽媽:「這人是不是壞人,為什麼會長得黑嚕嚕的?」

黑人司機聽了很難過。此時白人婦女告訴兒子:「這位司機叔叔,不是壞人,他是一個很好的人。」

兒子沈默半晌再問道:「既然他不是壞人,那他是不是做了什麼壞事,所以上天在懲罰他要他那麼黑?」

黑人聽了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很想知道這白人婦女怎樣回答。

媽媽說:「 他是個很好的人,也沒有做壞事。 咱們家花園 的花,有紅、有白、有黃 ... 是不是?」

「是啊!是啊!」

「 那花的種子是不是都是黑色的?」

孩子想了一下說,「對啊!都是黑的。」

「 黑色的種子,開出色彩鮮美的花朵,讓這世界多采多姿,是不是?」

「是啊!」孩子恍然大悟地說:

「那司機叔叔不是壞人嘍!感謝司機叔叔,您讓這世界多采多姿,我要為您祈禱。」

天真的孩子在一旁禱告著,黑人司機的淚水奪眶 而下,心想:

「身為黑人被世人瞧不起,今日,這位白人婦女如此溫婉地教導孩子,解除孩子心中對我的恐懼,還為我祈禱與祝福,真得好好的謝謝她。」

此時,目的地到了,黑人司機趕緊下車為白人母子開車門,感激的說:

「 夫人,謝謝您,您的一席話,讓我的人生充滿光明和希望,不再晦暗。夫人,謝謝您!」

很美麗的母親,是不是?

這是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故事。第一次聽到時,就深深憾醒我沈睡的心。

我不止一次讚嘆這位美麗母親那高度智慧的言語,在教導孩子不要有分別心的同時, 更溫暖了另一個傷痕纍纍的心 !


很多人認為它是篇感人的文章,可是我懷疑其真實性和居心。

就真實性而言,在美國一個六歲小孩從來沒有見過黑人,有沒有可能呢?就算他在生活中沒有見過黑人,也不可能沒有在電視上見過黑人吧?除非他從來沒有看過電視!或者家人不準他看有任何黑人角色的電視節目。就生活上而言,如果他們住在中西部鄉下地方,是有可能完全沒有接觸過黑人,可是文章中指出他們是搭計程車時遇上黑人的。

在美國住過的人都知道,在美國要有一定規模的城市才有計程車吧?而且文章中,顯然他們在計程車上的時間並不長,所以推測他們一定是住在城市中,如果居住在城市中,完全沒有遇見過黑人,那麼只有可能那位六歲小孩是完全足不出戶的。在美國的文化,帶小孩一同出門是很普遍的,除非那位小孩有嚴重的隱疾或殘障而幾乎完全不能出門,否則幾乎是不可能在六歲時才首次見過黑人,可是文章中完全沒有提到小孩有任何不便,而且還是出遠門,所以這一點成立的可能性頗小。

好吧,如果這個文章是真實的,那麼更令人不寒而慄,因為那位小孩居然在六歲時才首次接觸黑人,顯然他家人是故意把他隔絕於世並且還不讓他知道有其他民族的存在,這和南非當初的種族隔離有什麼差別呢?而且那位小孩首次接觸黑人時,不僅不是好奇而已,而且還說「這人是不是壞人,為什麼會長得黑嚕嚕」,那他所受的教育就可能大有問題。

那也就算了,他居然還說出:「上天在懲罰他要他那麼黑?」。六歲的小孩應該是天真無邪童言無忌的,而他居然在母親解釋那位黑人不是壞人後,還是推論出他是否是遭天父懲罰,那顯然他所受的家庭教育就大有問題!甚至很有可能他從小就被教導有色的人種是遭天譴!他母親的那一番話也可能只是在尷尬後的對應,我想那位白人婦人只能說是有好口才,並不是真實地提供好的教育。

從那篇文章的文學性來看,我推測其實是一個帶有種族偏見的人所虛構的故事。原因有幾點。第一,文章中的黑人司機完全處於被動,除了暗中含淚,完全沒有要主張自己權益的意思,還得要那位白人婦女來為他申辯,暗指黑人的懦弱!美國文化是鼓勵自己爭取自己的權益的,如果那番話,是從那麼黑人司機的口中說出的,會不會而有教育意義呢?要真正為弱勢族群好,是要鼓勵他們勇敢地站起來,而不是要他們乞求憐憫的施捨!

第二,儘管孩子說了不該說的話,那位白人婦女並沒有向那位黑人司機表達任何歉意。好吧,也許那位白人婦女並不認為自己有錯,可是她也完全沒有慰問那位黑人司機的感受之意,而只自顧自地教導孩人,無形中暗示他們比起黑人司機的優越。

第三,目的地到了,黑人司機趕緊下車為白人母子開車門,那位黑人司機甚至還得為白人的施捨道謝呢。就這點而言,也再次暗示出了白人的優越,也暗指黑人仍然需要白人憐憫的施捨!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篇文章的確是令不少人感動的文章,它其實可以是篇好文章,因為如果我們好好用心地思考裡頭隱含的涵意,我們甚至可以發現還深藏我們骨子裡頭的種族偏見,還是那麼的醜惡!

以下是我改編的版本,相信更有真實的教育意義!

在美國,有位白人婦女帶著三歲大的兒子出遠門,找來了計程車,司機是位黑人。

這三歲的兒子從未見過黑人,心中非常的害怕,就問媽媽:「這人是不是壞人,為什麼會長得黑嚕嚕的?」

白人婦女聽了頓時感到非常尬尷,在不知如何是好時,黑人司機微笑著答道:「可愛的小朋友,叔叔不是壞人,我是一個跟您們一樣好的人哦。」

兒子沈默半晌再問道:「哦,既然你不是壞人,那你是不是做了什麼壞事,所以上天在懲罰你要你那麼黑?」

白人婦女聽了頓時啞口無言,正要教訓兒子並且向黑人司機道歉時,黑人司機再度微笑地說道:「我沒有做過什麼壞事哦。對了,您們家前院的花,有紅、有白、有黃......是不是?」

「是啊!是啊!」

「那花的種子是不是都是黑色的?」

孩子想了一下答道:「對啊!都是黑的。」

「黑色的種子,開出色彩鮮美的花朵,讓這世界多采多姿,是不是?」

「是啊!」孩子恍然大悟地說:「原來司機叔叔不是壞人嘍!感謝司機叔叔,您讓這世界多采多姿,我要為您祈禱。」

天真的孩子在一旁禱告著,白人婦女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心想:

「身為黑人被世人瞧不起,今日,他並不怨恨我們,反而廣宏大量並且溫婉地教導我的孩子,解除了孩子心中對種族的偏見,真得好好地謝謝他。」

此時,目的地到了,黑人司機下車為白人母子開車門,白人婦女感激的說:

「司機先生,謝謝您的包容,您的一席話,讓我們感受到,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是因為它沒有分開每一種色彩。司機先生,謝謝您!」

閱讀全文...

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分享】爆笑變態監獄兔第三季( ウサビッチ,USAVICH.TV)

Season 3


爆笑變態監獄兔出了第三季,終於等到了完結篇。

監獄兔的介紹和第一季及第二季影片:

The Sky of Gene -【分享】爆笑變態監獄兔( ウサビッチ,USAVICH.TV)


Season 1
監獄兔第一季

Season 2
監獄兔第二季



監獄兔 Usavich 第27話 「1階」


監獄兔 Usavich 第28話 「2階」


監獄兔 Usavich 第29話 「3階」


監獄兔 Usavich 第30話 「4階」


監獄兔 Usavich 第31話 「5階」


監獄兔 Usavich 第32話 「6階」


監獄兔 Usavich 第33話 「7階」


監獄兔 Usavich 第34話 「8階」


監獄兔 Usavich 第35話 「9階」


監獄兔 Usavich 第36話 「10階」


監獄兔 Usavich 第37話 「11階」


監獄兔 Usavich 第38話 「12階」


監獄兔 Usavich 第39話 「13階」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分享】爆笑變態監獄兔(ウサビッチ,USAVICH.TV)

The Sky of Gene - 【分享】〔超扯童話血多〕賣火柴小女孩


相關網站:

Usavich.tv

閱讀全文...

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

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

小弟之前介紹的好書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上)〉〈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下)〉),上個月初正好出版了中譯本《食物無罪:揭穿營養學神話,找回吃的樂趣!》(曾育慧譯,平安文化出版)。

In defense of food


關於到底要吃什麼,該怎麼吃,在美國可是非常大的問題。在Amazon.com的百大暢銷書排行榜中,和吃的問題有關的書(非食譜),就多達九本(上個月曾有一度多達15本哦)!列一下書名,大家大致可一窺美國人的飲食文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The End of Overeating: Taking Control of the Insatiable American Appetite

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

The Metabolism Miracle: 3 Easy Steps to Regain Control of Your Weight... Permanently

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

Cook Yourself Thin: Skinny Meals You Can Make in Minutes

Eat This Not That! Supermarket Survival Guide: The No-Diet Weight Loss Solution

Eat This, Not That! Thousands of Simple Food Swaps that Can Save You 10, 20, 30 Pounds--or More!

Master Your Metabolism: The 3 Diet Secrets to Naturally Balancing Your Hormones for a Hot and Healthy Body!

The China Study: The Most Comprehensive Study of Nutrition Ever Conducted and the Startling Implications for Diet, Weight Loss and Long-term Health


其中之一The China Study兩年前就有了中譯本《救命飲食》(呂奕欣、倪婉君譯,柿子文化出版)。The China Study這個原文書名乍看之下和飲食健康沒有直接相關,不過是源自中國的幾項公共衛生研究。這本書的原文版有400多頁,其中引用了超過700篇學術論文,並且也列舉了很多數據圖表,說是科普讀物有點太嚴肅了點,可是又不太像是學術專書,會成為暢銷書,我感到十分意外。

The China Study

The China Study


《救命飲食》的作者T. Colin Campbell,是早期最反對化約式營養學研究的大佬之一。《救命飲食》要傳達的主要訊息其實很簡單,只要一句話就能說完了:「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和動物性脂肪對健康有害!」

是的,不要懷疑,就這麼簡單。T. Colin Campbell也公開表示,他本身就是不扣不折的素食主義者,因為他表示,想要活得健康,就吃素吧!
《救命飲食》指出,動物性蛋白質和動物性脂肪的攝取量和許多文明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自體性免疫疾病和骨質疏鬆等的患病機率是高度相關的。

《救命飲食》出版不久,在網路上就出現了一份精簡的重點概要,如果沒有時間把書看完,該概要也差不多把重點都列出來了:

本書是作者經過數十年研究,終於發現「肉、奶、蛋」此動物性飲食與疾病的關聯,以下是原文部分重點節錄……好書筆記

1.最容易罹患慢性病是吃最多動物性食物的人,就算只攝取少量動物性食物,也有負面效果。

2.酪蛋白(在牛奶蛋白質中占87%),可促進任何階段的癌細胞生長;而來自小麥和大豆等植物蛋白質,就算攝取高單位也不會致癌。

3.酪蛋白甚至所有的動物性蛋白,可能是食物裡致癌可能性最高的物質,只要調整飲食中酪蛋白的份量,就可以啟動或阻斷癌症生長。

4.每日攝取15%至16%的動物蛋白,就可能啟動癌症;降低動物蛋白質的攝取可大幅減少腫瘤啟動。

5.即便有明顯罹癌基因體質,只要改變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就能決定壞基因的開啟或關閉。

6.動物性食品會促進腫瘤發生,植物性食品則可減少腫瘤發生。

7.飲食富含動物性食品,會讓生育年齡延長九到十年,而生育年齡增長會提高乳癌風險。

8.人體發育和蛋白質有關,而植物性蛋白質和動物性一樣有效;植物性蛋白質雖然合成新蛋白質的速度較慢,但比較穩定。

9.沒有任何手術或化學藥物能和飲食(低脂植物性飲食)一樣,對心臟病的成效這麼令人印象深刻。

10.無論科學研究人員、醫師或制定政策的官員怎麼說,外行人一定要知道,全食物蔬食絕對是最健康的飲食。

11.高纖的全食物蔬食能避免糖尿病,而高脂高蛋白的動物性飲食,則會促成糖尿病。

12.飲食最西化的地區(攝取高動物性蛋白質、高動物性脂肪),居民膽固醇濃度最高。

13.乳癌風險高的女性除了看著辦、終生服藥、乳房切除外,還有一種選擇:不吃動物性食品、少精緻碳水化合物、輔以定期監測。

14.雌激素和提高乳癌風險有關,而低脂全植物飲食可降低雌激素。

15.我們會接觸環境中有毒化學物,90%至95%是因為吃了動物性產品。

16.動物性蛋白質、肉、乳製品、蛋等主要促成因素,與高比例的攝護腺癌相關。

17.專業協會、醫生和政府所推崇的「正常」飲食,卻會造成癱瘓、癌症、心臟病、肥胖、自體免疫疾病和糖尿病的比例極高。

18.牛奶喝越多,骨折率越高;植物蛋白的攝取量越高於動物蛋白,越不會出現骨折。

19.現在的父母或孩童都不曉得牛乳和第一型糖尿病、攝護腺癌、骨質疏鬆症、多發性硬化症、或其他自體免疫疾病有關。

20.縱然證據顯示乳製品增加骨質疏鬆的危險,但因攸關大筆金錢,業者或專家仍鼓勵人多喝牛奶。

21.黃斑病變和白內障這兩種眼疾,都是因為未攝取足夠深綠色蔬菜。

22.攝取過多脂肪和膽固醇,易增加各種失智症的罹患機率,尤其是阿茲海默症。

23.植物性食品沒有膽固醇,人體需要膽固醇時,身體會自行製造,不需從食物中攝取。

24.肉類真正的危險是造成營養失衡,就算改吃有機牛肉也不安全,因為營養成分相似。

25.自體免疫疾病可藉由飲食,減緩速度或減輕病情。

26.任何手術或藥丸,都不能有效預防或治療任何慢性疾病。

27.在疾病早期階段(診斷前)能預防疾病的營養物質,在疾病後期階段(診斷後)同樣能終止或扭轉病情。

28.藉由攝取全植物性的飲食,我們使用的水、土地和資源不會變少,製造的汙染減少,也讓農場動物承受較少痛苦;食物的選擇不僅影響身心健康,並影響全球環境。

29.最營養健康的飲食:攝取全食物蔬食,將精緻食物、鹽分、脂肪降到最低,盡量避免動物性食品,最理想的建議攝取量是零。

30.一般人以為減少脂肪攝取量就一定健康,其實是大錯特錯,因為你可能吃下更多動物性蛋白質。

31.要防止人民痛苦,政府最好提倡全食物蔬食,但政府卻說動物性食品、乳製品、肉類、精緻糖和脂肪對人類有益。

32.其實人體只需要5%至6%的膳食蛋白質,代替體內定期流失的蛋白質(像胺基酸)。

33.飲食含有越多動物蛋白,會使血膽固醇含量增加,也提高動脈硬化症、癌症、阿茲海默症和腎結石等等的罹患機率。

34.整個體制都落入企業界的掌控中,政府和學術界各司其職,但大多是在做業者希望他們做的事。

35.你不該認定醫師就比你的鄰居和同事,更了解食物與健康的關聯,因為沒受營養訓練的醫生可能讓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喝過多牛奶。

36.令人心驚的是,大多數醫生沒受過營養學訓練,也不知道營養和健康的相關性。

37.大部分的癌症機構都不願討論關於飲食的建議,甚至嗤之以鼻,因為這嚴重挑戰了以藥物和手術為本的傳統醫學。

38.醫師決定如何進行醫治的考量要點,通常是基於金錢。

39.醫師習慣接受藥物業界的好處,而業界就利用「殷勤」的服務,影響醫師此後所受的醫學教育;導致負責人民健康的醫療體系正在損害我們的健康。

40.營養專家竟當眾讚美麥當勞漢堡的營養價值,難怪消費者對健康資訊感到一頭霧水。

41.「研究過程中,我一再看到蔬食的好處與效果,遠勝過醫療上所使用的藥物或手術…若科學或醫學界的人還對此不聞不問,那麼這些人不光是固執,更是不負責任」。

42.「堆積如山的證據部分來自我自己,部分來自其他科學家,再加上中國營養研究的結果,說服了我改變飲食與生活型態,十五年前我就不再吃肉,六到八年來也幾乎不碰動物性食品,包括乳製品…我的家人也採取了新的飲食法」

●罹患肝癌的孩子,大都來自吃得最好的家庭。

●攝取最多牛乳和乳製品的國家,骨折率最高,骨骼也最差。

●造成第一型糖尿病的最大禍首,可能就是牛奶蛋白質。

●研究統計,飲食中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初期多發性硬化症病患,有80%會死亡。

●只要改變飲食習慣,不吃動物性蛋白質,腎結石復發的病患就能不藥而癒。

●以肉食為主的美國男性,死於心臟病的比例是以植物為主食的中國男性的十七倍!

●醫師決定如何進行治療的考量要點,通常是基於金錢,而不是健康。

●有的醫生讓病人吃了許多苦、花了很多冤枉錢,甚至快要死掉,但其實只要吃燕麥片就可以好了!

●醫師會動手術和開藥,卻不懂營養,因為他們根本沒受過營養 學的訓練。

●沒有任何手術或藥丸可以有效預防或治療任何慢性疾病。


作者介紹

T.柯林.坎貝爾(T. Colin Campbell)被譽為營養學愛因斯坦的柯林.坎貝爾博士,出身傳統酪農家庭,他也曾深信牛奶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食物,鼓勵人多攝取牛奶、蛋和肉,以為這是「優質」動物性蛋白質。

他是全球最受敬重的營養學權威,四十多年來一直位居營養研究最前線,撰寫超過三百篇研究論文,做過無數生物醫學研究,包括為期二十七年、由最具聲望的基金會贊助的實驗室計劃,還有「中國營養研究」,集結康乃爾大學、牛津大學和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二十年結晶,是生化研究史上,涵蓋範圍最廣泛的一次關於人類飲食、生活型態和疾病的調查,加上逾七百五十項的參考書目所完成的《救命飲食》,是健康和營養領域中,最全面而完整的研究著作。



基本上,我同意
《救命飲食》中的大部分觀點,雖然還是有點感到意外。書中第四部分是大爆料,爆出科學界的黑暗面,指控許多主持政府宣導計劃的營養學家其實和食品工業有深厚的關係,簡直就是標準的官商勾結。T. Colin Campbell指出,那也是為何居然有營養學家曾表示,麥當勞的速食對健康無害。對我而言,那才是書中最精彩的部分XD

《救命飲食》是一本重要的書,可是想要瞭解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為何營養學研究結果總是互相矛盾,食品工業的黑暗內幕等,還有兩本必讀的好書,它們比《救命飲食》討探得更深更廣更全面,也就是我曾介紹過的,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的兩本經典好書《食物無罪:揭穿營養學神話,找回吃的樂趣!》In Defense of Food)和《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The Omnivore’s Dilemma)。(〈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下)〉〈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上)〉〈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下)〉

不過,對於
《救命飲食》中提出必須全面禁絕肉食的主張,我並不完全苟同,雖然我也相信素食主義對健康和環境是有益無害的。麥可.波倫在《食物無罪》提出的主張之一是「素食為主」,他也不贊同為了健康因素,完全素食是有必要的。而且《食物無罪》指出,不要吃祖母認不出是食物的東西,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人類的演化中,肉食也是一大關鍵,有研究顯示肉食讓人類能夠演化出較大的腦袋,所以肉食怎麼可能是完全有害的?而且東非和西藏的居民,因為不易取得植物性食物而得食肉,可是他們並沒有文明病的問題。

人類和黑猩猩分家了七百萬年了,演化成雜食動物來適應許多不同的食物,也演化成對高熱量食物的偏愛。文明病的問題並不是出在高熱量食物或肉類本身,而是出在現代社會中,它們捶手可得,以致人們開始不懂得節制。

對於肉食之害,現代社會最主要的問題其實有兩個:一、我們吃的肉,絕大多數是在人工環境下飼養的。牲畜吃的大多不是他們天然的食物,它們恐怕也有文明病的問題,而且抗生素及生長激素的廣泛使用,讓我們吃下的,其實是病豬、病牛、病雞!
《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The Omnivore’s Dilemma)中,就有清楚報到超市中販賣的牛肉,是怎麼養出來的,我看完後感到很害怕,就再也沒在超市買過牛肉了(>.<)

二、在現代社會中,肉食的取得太過容易了,一天三四餐無肉不歡,已經很普遍了,大家也都已習以為常了!我有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朋友,甚至都無法接受一天不吃肉的生活,其中很多甚至還以為不吃肉是不健康的。從演化生物學的觀點來看,人類一天三四餐以肉為食,就算是在西方先進國家,頂多也不過是五六十年的歷史,在亞洲國家可能頂多只有廿卅年的歷史。

智人是在20萬年前出現在地球的。就當作人類大量食肉有一百年歷史好了,然後把20萬年壓縮成一天,那麼一百年也不過是43.2秒!在 類演化的一天的23小時59分鐘16.8秒中,大部分人類族群只不過偶爾食肉而已,我們的身體並沒有也無法快速演化出應付大量飽和脂肪以及膽固醇之道,這也是為何現代社會中有太多太多人的血管被堵塞,以及血壓過高。

而書中一再強調的,沒有任何一樣人類所需的營養,只有靠動物性食物才能取得。這一點不完全正確,因為膽固醇就是動物才能提供的,只不過人體是能夠合成的。可是,你真的那麼想和膽固醇小姐纏綿嗎?




因此,素食在現代社會才應該是比較符合健康的飲食方式。只要吃得均衡,素食不僅能夠完全取代葷食,而且還能讓人更健康。很多研究也顯示,偶爾食肉也同樣是比較健康的。總而言之,如果餐餐食肉,就等著和癌症及心血管疾病親熱吧。

對了,超人氣美食部落客徐天麟就因美食吃出一身病,他的美食部落格「肥到深處無怨油」紅遍半邊天。只是這樣吃的代價不小,徐天麟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全都破表,心血管嚴重堵塞,上上個月還裝了三根心臟支架。

除了健康問題,大量肉食在環境上也是無法永續的。除了森林被大量砍伐來畜牧外,家畜家禽得食用大量的穀類,一口肉背後所代表的穀類可以讓貧民飽餐好幾頓,飼養牲畜過程消耗的水也可能填滿好幾個大水壩。牲畜大量的排泄物也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台灣養豬業所造成河川污染相當嚴重;更重要的是,畜牧業是全球暖化的元兇之一,根據聯合國的報告,畜牧業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五分之一,其在造成氣候變遷的程度上甚至大過交通運輸!

目前全球平均肉品消耗量是每人每天100公克,在富裕國家這個數字上升到200到250公克;貧窮國家則只有20到25公克。有科學家建議,要能永續發展,全球平均肉品消耗量應該在2050年前減少到每人每天90公克。也就是說,為了地球,肉類消耗至少得減半。

除了肉類,
《救命飲食》也反對乳製品的攝取,書中也一再強調牛奶中豐富的酪蛋白是癌細胞的最愛。坊間有不少養生書籍指出飲用牛奶是有危險的,不過我並不認為它們有強力的科學證據的。2006年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s的一篇研究發現,歐洲人和東非人,各自獨立演化出適應乳醣的基因來代謝牛奶中的乳醣,也證實那些基因是經由天擇演化出來的。該研究解釋了部分人類族群為何會飼養乳牛和飲用牛奶,這在哺乳動物中是特例,因為人類是唯一能夠在成年時期代謝乳醣的哺乳動物。該研究也顯示人類部分族群,是靠能夠喝牛奶而活下來的,因為無法適應乳醣的個體已被淘汰掉了,所以牛奶根本不可能是危險的食品吧?我想同樣的,牛奶的問題,主要也是因為乳牛的飼養方式,以及現代人可能喝太多了!在美國,把牛奶當白開水來喝,是相當普遍的。

我想
《救命飲食》對台灣讀者來說,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書中源自的研究計劃,是由康乃爾大學、牛津大學和中國預防醫學院合作的計劃,在七、八十年代間分析了中國和台灣65個縣的居民之生活和飲食習慣以及患病機率等。我們也知道,不同的民族在遺傳上的差異,造成了所謂不同的體質,使得患病的機率傾向有異,甚至適合吃的東西也不一樣。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高熱量飲食在西方造成的主要問題是肥胖,可是在東亞卻是第二型糖尿病。也因為研究是在中國和台灣進行的,那麼對中國人和台灣人來說,該研究的預測應該比對西方人還要準確吧!

不管您有否有時間或閒情去一讀
《救命飲食》,我想書中要傳達的訊息是正確且清晰的,也就是健康的飲食應該是以素食為主的。在訂份便當前,先想想您中年後還想要怎麼樣的生活吧。


T. Colin Campbell的演講:






現代社會之所以會大量消耗肉類,除了經濟富裕外,肉品被處理乾淨才在超市上架,讓消費者不自覺是在吃食動物的屍體,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因此,目睹牲畜屠宰的過程,也是教育少食肉的好方法之一。如果您想要下定決心少吃肉救救自己和地球,請觀看以下影片吧: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是單純的科學問題嗎?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拒吃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那是給人吃的嗎?!


相關網站:

THE CHINA STUDY

The China Study@Google Books


閱讀全文...

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分享】地球很美有賴你-HOME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HOME





HOME是一部2009年上映,由法國電影導演盧貝松(Luc Besson)監製, 和著名自然攝影集《從空中看地球》(
Earth from Above)作者恩亞祖貝特杭(Yann Arthus-Bertrand)導演的環保記錄片。雖然盧貝松僅是監製之一,HOME的台灣中文片名《盧貝松之搶救地球》是因為在台灣他是最著名的法國導演吧,HOME的港版中名譯名為《地球很美有賴你》。

HOME應該是有史以來拍得最美的環保記錄片吧,就像「從空中看地球」的影片版加上對人類行為的深刻反思。影片中要傳達的訊息清晰但不煽動,用對比強烈的影像讓觀眾深刻體會地球之美,以及人類究竟對她做了甚麼。

Yann Arthus-Bertrand早年曾在法國中部主持一座自然保留地,卅歲時遷居肯亞研究獅群生態,一生以自然保育工作為職志,歷年攝影作品散見於《國家地理雜誌》、《地理》、《生活》等國際刊物,並已出版廿本以上空中攝影專書。

《從空中看地球》系列係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贊助,從人文與生態角度提出他的關切與證言,作品並從2000年起於全世界許多城市展出,諸如巴黎、倫敦、東京、紐約、米蘭、聖保羅等,參觀人數達八百萬人以上,未來也將持續巡迴其他城市展出。2004年初,「從空中看地球」的系列攝影曾在中正紀念堂展出,非常精彩。

HOME全數由地球各處地方所拍攝的空中照片而成。它展示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以至人類的活動如何危害地球上的生態平衡。HOME在2009年6月5日於全球同步發行,包括於戲院上映、以DVD型式發行及上載於短片網站YouTube - HomeProject's Channel
法國精品集團PPR贊助HOME的拍攝。HOME於同一日內在五十個國家發行,其數量在電影史上創下世界紀錄。HOME為免費放送,而在戲院上映或日後播放時將以非牟利形式進行。

HOME記述現今地球的狀況,它的氣候以至作為支配地球生物的人類對地球將來的長期反思。整個紀錄片所表達的主題是關於「相連」;所有生物以及地球互相處於一個「敏感但重要」的平衡,以至所有生物如何無法自足。

由巨大的火山地型鏡頭開始,
HOME解釋火山溫泉邊緣的單細胞藻類生物的演化化源頭。從展示有關藻類生物的在光學作用進化過程中的必要角色,HOME同時顯示所有龐大植物品種皆是源自這個單細胞形式生物。

這套紀錄片講解了很多人為本範圍的事件,介紹了農業革命其影響;然後談論利用石油,導致火災;工業、城市和不平等的差距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一樣。
HOME描述了目前的困境--就牛牧場、砍伐森林、食物和清潔的水短缺、過度採石危機和能源短缺的問題。

城市如紐約、洛杉磯、東京、印度,特別是杜拜,都是例證,顯示管理不善和浪費的能源、水和食物。經濟衰退的沼澤濕地和冰川,通過大量空中拍攝的南極、北極和非洲,而大規模移民和難民數顯示目前和預測如果環境保持不變。在這一點上,要把重點放在成為預測全球變暖和碳危機。
HOME顯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氣候變化正在蹂躪的人誰也至少與氣候變化,但也快將如何影響非常稠密的地區。

Yann Arthus-Bertrand為我們帶來他走訪超過五十個國家,全由空中俯瞰所拍攝的獨特畫面,片中走訪的國家和地方包括南非、阿拉斯加、沙烏地阿拉伯、南極洲、阿根廷、北極、澳大利亞、孟加拉共和國、波紮那、巴西、加拿大、 智利、海地、丹麥、中國、南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哥斯大黎加、西班牙、法國、加彭、希臘、格林蘭島、模里西斯、多明尼加共和國、印度、印尼、冰島、以色 列、日本、約旦、哈薩克、肯亞、馬達加斯加、馬爾地夫、摩洛哥、馬利、茅利塔尼亞、直布羅陀、尼泊爾、奈及利亞、挪威、紐西蘭、荷蘭、卡達、俄國、查德、 西伯利亞、史瓦濟蘭、塞內加爾、泰國、坦尚尼亞、烏克蘭、美國、布基那法索國。

影片完整版:

HOME (English with subtitles)


HOME使用「創用CC」(Creative Commons,簡稱CC),並沒有正式版權,任何人皆可合理下載、播放並且分享HOME的高解析度MP4影片。HOME的影片可透過P2P軟體BitTorrent下載:

Home in torrent form at LegalTorrents


HOME的製作特輯:




For trade, humans overcame numerous obstacles--seas, deserts and mountains. First with rudimentary and then increasingly evolved means. By taming animals such as donkeys, horses and camels, humans were able to travel vast distances. When muscle power was no longer enough, oil and other types of fossil energy sources took over to fuel trains, trucks, cargo ships and airplanes that carry merchandise in ever larger quantities from one side of the globe to the other.


New York is the epitome of a cosmopolitan city. One of the world's biggest, it saw immigrants arriv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hasing freedom, their fortune and the American dream. New York continues to attract and fascinate. The city created a new model of urban planning with towers and blocks of buildings, constant traffic, stores and adverts. All these innovations that made the city attractive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its inhabitants'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material goods.


It's possible to exploit wood resources while respecting the primary forest. Woodcutting is not necessarily harmful since, with time and means, wood is a renewable resource. Gabon strictly regulates its timber industry: it is illegal to chop down more than one tree of each species per hectare. This is a way of conserving this resource for the future and of allowing the forest to play its role in the cycle of water and carbon.


Isol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Pacific Ocean, Easter Island recalls a historic tragedy that is yet to be fully explained. The island used to be covered in forest, but the island's expanding population exhausted the forest and other resources, destroying their own means of sustenance. These giant statues are the last remaining trace of their presence on what has become inhospitable territory.


The most visible sign of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caused by humans, the melting of the ice on the oceans and on land is a local and global problem. Arctic ecosystems, whose best known species is the polar bear, are under threat. Native peoples, particularly the Inuits, also see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worsen as the ice melts. The ice is a witness to the Earth's climatic evolutions and its disappearance will have consequences far beyond the polar regions. As the ice-cap melts, sea-levels will rise drastically altering coastlines all round the world.


Kenya's leading tourist destination, the 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protected areas when added to the adjacent Serengeti National Park in Tanzania (25,000 sq. kilometers in total). The reserve now has a population of 40,000 wild animals. They may inconvenience Masai livestock farmers, but they are essential to the reserve's continued popularity with tourists.


The most visible sign of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caused by humans, the melting of the ice on the oceans and on land is a local and global problem. Arctic ecosystems, whose best known species is the polar bear, are under threat. Native peoples, particularly the Inuits, also see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worsen as the ice melts. The ice is a witness to the Earth's climatic evolutions and its disappearance will have consequences far beyond the polar regions. As the ice-cap melts, sea-levels will rise drastically altering coastlines all round the world.


The world's largest wetlands are on the borders of Brazil, Bolivia and Paraguay. Pantanal is unique for its biodiversity.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humanity drained or otherwise destroyed half the wetlands on the planet, decrying them as unhealthy and converting them into agricultural or building land. In Brazil, herders and sugar cane planters are gradually appropriating these vast wetland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expansion of cities and farmland contradicts the aim of preserving fragile and important environments, such as forests, mangroves and wetlands.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world-famous snows of Kilimanjaro have suffered from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glaciers has gone from 12 to 2 square kilometers in a single century. 2009 seems to have been a better year for fresh snowfall but the impact of global warming could mean that the highest point in Africa (5,891 meters) could lose its "eternal snows" by 2020.


Los Angeles, a sprawling conurbation with a population of 17 million, is constantly animated by the traffic on its tangle of end-to-end freeways. At night, the glow of the lights hides the stars in the night sky from the inhabitants of the city of movie stars. Their automobiles enable them to travel from their homes to work every day and to live in residential suburbs far from the inner cities, but this way of life, made popular and desirable by books, TV shows and movies, is not sustainable. This individualistic, consumer lifestyle requires a lot of space and burns a lot of valuable energy.


Well before the arrival of bacteria, vegetation and animals, telluric forces shaped the topography of our planet. Molten magma and ash from the volcanoes left very ancient and recent traces that are particularly visible in Iceland.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2009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The Sky of Gene -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The Sky of Gene - 危急中的地球(Planet in Peril: Environmental Coverage

The Sky of Gene - 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



相關網站:

盧貝松之搶救地球官方部落格:: 痞客邦PIXNET ::

HOME official website


PPR is proud to support HOME

HOME is a carbon offset movi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lanet


閱讀全文...

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

【分享 】DEADLINE post-it stop motion




用便利貼做出的超酷動畫,是一群台灣留學生的精心傑作,真是超有創意:)

這是製作過程的影片: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