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參與式民主政治的公民批評者角色

我常在FACEBOOK上貼清大彭明輝老師部落格的文章連結,主要是想讓自己和大家思考彭明輝老師提出的問題,而非贊同他所有觀點。這舉動引起不少共鳴,但是也有同樣多的爭議。在爭議的部分,有時候甚至還產生火藥味,甚至不時傳出一陣烽煙。

其實,我真的是個很討厭政治的人,大學被迫要修憲法方面的課,選了一門政治學的通識課,那門課的老師教得很棒,也非常風趣幽默,可是我打定了進去教室就補眠的主意,常常被同學的笑聲叫醒還不知發生了啥事。那是我大學最不認真上的一門課,因為我睹定一輩子不漟政治的渾水。

可是,後來涉世愈深,才發現你可以不管政治,可是政治卻不會不管你。是的,你自己可以做個好人,也可以多和好人交朋友,更可以希望大家都能成為好人,甚至道德勸說讓更多人都成為好人。可是如果我們身處一個壞的制度,那制度變相處罰好人,變相獎勵壞人的話,我們不僅要任壞人宰割,還會看到更多好人成為壞人。是的,在那樣的制度下,你還是可以堅持成為好人,不過你就無法阻止你的朋友成為壞人。因此,不讓你的朋友成為壞人,制度改革才是治本之道。

在FACEBOOK上,會來吐槽論戰的朋友,可能都有各自不同的理由,不過大多持著的同樣理由是,他們不滿有人只會提出批評而沒有提出任何建言,他們認為那是不負責任的!

可是,在這裡我要從兩個方面來反駁這樣的觀點,也就是我並不認為只批評而沒有提出建言,是不負責任的。一個方面是從民主政治的公民社會切入,另一個方面是對公民角色認知的誤會。

彭明輝老師在〈解決房價、糧食問題與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根本之道 〉說得好:「中間選民必須想一想:要安居樂業,可以完全不管政治嗎?」,我在〈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中提到了公民參與的重要性,在〈民主究竟有多好?〉用科學化的分析方法驗證了民主的優異性。在這裡,我想再闡述我對民主政治的理念。

在民主是憲政機制下,代議式民主的確需要一定的專業,所以三權分立的政體有專職的內閣、國會和法院,除非親自下海參政,人民要透過選票間接參與民主政治。可是民主社會所保證的言論自由,卻也賦與了人民除了選票之外的參與政治之可能,那包含看報、和朋友討論、參與公民團體表達對某種議題的關懷、參與遊行、集會、連署、募款或抵制等活動。

根據傳統代議式民主體制的作法,我們把國家決策的責任和權力交付給政治家,因為我們對他們有一定的信任。可是人心難測,再被看好的政治家,都有可能在上任後,因為如腐敗、自私自利、不適任等原因讓人民失望。在代議式民主的邏輯下,人民只有在下次大選時才能發揮當家的權力。可是,運用參與民主的邏輯,人民除了傳統的選舉投票,還能透過公民團體的參與(非政府組織NGOs、非營利組織NPOs或第三部門)、及其他政治或社會活動的參與(遊行、集會、連署、募款、抵制、線上論壇等)等影響政治家的決策!

在參與式民主政治良好的運作情況下,人民除了選舉政治家作為代表以執行民主體制中正式的行政及立法的功能之外,亦可以參與他們感興趣的公民團體,如關懷弱勢族群、人權、環境、宗教、特定議題等。即使國家決策還是得依靠在政府體制內以審慎的程序完成,不過人民還是可以透過一些政治或社會活動,諸如遊行、抵制、連署、募款、集會、網路論壇的方式等來表達對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議題的意見,並增加溝通對話的可行性。

在台灣這樣的民主新興國家,經歷了社會運動動蘯的時期,終於讓走上了民主之路。可是在上了軌道,民主之車還沒開穩時,人民或許又因為厭倦泛政治化的運作而厭倦了。然而在這個人情可能愈來愈淡薄的時代,還是能集合了數十萬人民的輿論力量,終於眾志成城,讓國光石化終自彰化大城濕地退了場!這基本上就是參與式民主最大的勝利!

過去人民接受訊息的通道,主要依靠報章、雜誌、電視或廣播,所以資訊的篩選與流通,主要是靠少數人在管理,人民過去只能選擇他們比較信得過的報章、雜誌、電視或廣播來接受資訊,除非自己是公眾人物,否則甚少機會直接在這些傳統媒體上表達意見。可是在這個BBS、部落格、微網誌、YouTube和社群網站盛行的時代,人民甚至可以向全世界公開他們任何的想法,而閱聽者也能快速地成為資訊的提供者!在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下,真相也比往常更容易被公開,或者扭曲。

網路縱然是無面刃,不過卻提供了參與式民主最佳的舞台!當初苗栗大埔毀田事件中,業餘的網路記者拍下毀田的過程,並且把影片貼到CNN的網站上,讓主流媒體原本完全不關心的議題迅速沿燒了起來,迫使苗栗縣縣長出面道歉,行政院院長也得出面協調。這也是網路參與式民主的大勝利!

在代議式民主制度下,每一位選民只是一根小鑼絲釘。幾根小鑼絲釘不太可能撼動整台大機器,可是一堆小鑼絲釘就能。可是,在參與式民主制度下,一位有心的公民,或者團體,就能夠成為大機器中的關鍵零件。一台汽車少了一兩根鑼絲釘可能不太打緊,方向盤缺了一半就會影響駕駛。而公民或團體,就能夠透過公共參與的方式,來成為汽車的方向盤或其他關鍵零件!

在成熟的民主社會中,對公共事務關心的公民或團體,就是汽車的關鍵零件。參與式民主制度鼓勵的是公民參與的公共討論,藉由公共討論達成共識,既然是公共討論,公民之間的意見就能夠互相影響以及檢視,或許有些公民的影響力較大,意見也較優異,所以能夠得到更大的支持。可是,一位公民或團體縱然是一台大機器的機鍵零件,卻也不可能成為機器而整個部分。一台汽車不是單靠轉動方向盤就能前進,所以一位公民的意見倘若沒有其他公民的支持,也無法成氣候。

既然公民作為一台大機器的關鍵零件,那麼既使針對同一議題,不同的公民就能夠各司其職。因此,在民主社會本來就有人會主要是批判者,有人主要是建言者。民主政治本來就是團體的活動,要求一個人在批評時,就要能夠解決問題,會不會太理想了呢?

從前有一個訪談讓我印象深刻,記得當時當紅記錄片《無米樂》的導演製作人接受訪問,他們說有人問他們為何不直接參與農民運動來幫助農村農民,他們回答說他們的專業是拍記錄片,如果拍一部記錄片就要參與一個運動,給他們幾百年都不會夠用!

是的,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一個人的影響力卻可以是無限的。或許他們沒有直接幫到農村農民,可是透過他們的影像,卻可能可以讓更多的人起身關心農村農民。沒有一個公民或團體可以當民主社會這個大機器的整體,可是卻能夠成為一個關鍵的大零件!

同樣的,一個人對制度的嚴厲批評或許不能直接改變什麼,可是卻有可能讓更多人瞭解到問題的所有,進而有更多人可能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批評制度的人,不應該被指責沒有直接解決問題而被抹殺其在公民參與中的貢獻!

對於批評的公民,我想主要就是看其論點有沒有道理。就像對一個零件的評價,是評論它能不能好好地完成其工作,而非它能不能也做其他工作,像是方向盤也是圓的,不過拿去替代輪子可能就會不適用。當然,一個方向盤如果也能和輪子做替換,可能是一個超讚的設計,不過那是一種錦上添花!一位好的批評者,有可能不是一位好的建言者;一位好的建言者,可能就不花力氣去批評。可是一位好的批評者如果也能成為好的建言者,那是一種錦上添花!

再從另一個公民角色的方面來討論。有朋友指出,如同在指導學生的研究一樣,必須要要求學生除了能夠批判,也要能夠揚出實際可行的作法。

可是,在這裡我要很抱歉地指出,這是一種對執行者和評鑑者角色的錯置。

在民主社會中,政府是政策的執行者,而公民是政策的評鑑者。政府要對政策導致的結果負政治上的責任而,公民卻不需要。好的政策結果或許不會得到多少讚揚,可是壞的政策結果卻會被譙到灰頭土臉。這乍看之下不公平,可是政治專業是一種個人自由的選擇,沒有人被逼要當政治家,就像怕熱就不要去當廚師一樣,政治家憑自由意志參政,接受了人民的信任委託,就要有擔當!

面對與解決政治上的問題,也就是政治家的責任。就像研究生是研究計畫的執行者,當然不夠只會批評別人的研究,而自己卻做不出成果。在野黨上台成為執政黨,如果只會批評前朝而自個沒作為,被人民用選票換掉,也只是活該。

而公民的角色,在民主社會中,應該算是評鑑者,而非執行者吧。評鑑者對政策當然可以只批評,而解決問題的,要留給執行者,那就是政府!或許評鑑者也可以給建言,但實際去解決問題的,是政府!這不是不公平,因為怕熱就不要當廚師,沒能力就不要參政,這才是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最後,舉個我們在學術界比較讓人熟悉的比喻。研究生是其研究計畫和論文的執行者,資格考或論文口試委員是評鑑者。有哪位研究生或指導教授,會在資格考或論文口試時,對評審委員說,如果沒有實際的想法,就不要光批評研究生的研究計畫或論文,而不給具體的建議嗎?

當過研究生,我們都知道,評審委員大可只是大力批評,如果有幾位能給具體的建議,那非常好,只不過那是可遇不可求。我們都可以接受資格考或論文口試委員只批評不給建議,因為我們自個都知道,找出具體可行的做法,是學生和指導教授自個的責任!

在民主社會中,公民就是政府真正的評審委員!

當然,學術界也非無情的,只要學生夠認真,多少會有資格考或論文口試委員在批評之餘給點建議。同樣的,好的公民也會提供建言,只是批評者和建言者可以由不同人扮演,而集合起來就成為公民的力量!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The Sky of Gene: 世界大學排名有意義嗎?

The Sky of Gene: 民主究竟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The Sky of Gene: 民主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真正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萬歲

The Sky of Gene: 民主係蝦米?

The Sky of Gene: 蝦米係民主?

The Sky of Gene: 再談為何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

The Sky of Gene: 活在象牙塔裡的化工學者

The Sky of Gene: 台灣政府財團之惡,在於不食人間煙火。

The Sky of Gene: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糟蹋稻穗......

The Sky of Gene: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欺壓秧苗......

The Sky of Gene: 中科三期爭議之我見

閱讀全文...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給自己的…

今天下午到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參加了第六屆華文部落格大獎頒獎典禮。

今年的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得獎名單終於出爐了,「年度最佳 訊息觀點」只有我的「The Sky of Gene」和「NM ∥ 熱血狗子妹‧拿翹誌∥」殺入總決選哦!雖然最後沒得首獎,不過這已經是最棒的肯定了^_^

在頒獎典禮上,主持人朱學恒先生和全嘉莉小姐問了自己和大家,當初寫部落格的初衷為何。

我自己當初寫部落格,是想寫對大家有用的文章,或者偶爾胡搞一下。起初胡搞的,比認真的多,只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胡搞的就愈來愈少……自己其實是偷偷更愛自己能夠有胡搞的那種心境的……

是的,最近寫過了太多認真嚴肅的文章了,甚至沒有心情寫「心情日誌」這類的文章。或許很多朋友開部落格不過就是要隨便寫寫日誌心得而已,偶爾也輕鬆一下嘛,所以就允許這一篇的雜亂無厘頭吧。

要不是李宗盛的這首《給自己的歌》得了金曲獎,我想我永遠都不會知道它的存在。我就是這麼和流行脫節,呵呵……

可是這首《給自己的歌》,實在太變態了!

為什麼有一首歌,歌詞的每一句都是他X的耳光,卻又有一種被打得好的該死感覺…


「想得卻不可得 你奈人生何」,有時候真的知道自己想得和想失的,是什麼嗎?人生的得與失,難道是一種交換?要拿你想要的,和另一個也想要的作交換?如果真的可以選擇,我會選的是什麼?是完全平平凡凡,就像街道上隨著可見的人們,只要珍惜身邊的小確幸就夠了嗎?難道我就比別人要求更多了嗎?

可是,我們真的可有選擇?「等你發現時間是賊了 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是什麼在夜裡翻牆?

自己要的有多大、有多小?「我不過是想弄清原委 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麼呢?」








給自己的歌/李宗盛

想得卻不可得 你奈人生何
該捨的捨不得 只顧著跟往事瞎扯
等你發現時間是賊了 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
愛戀不過是一場高燒 思念是緊跟著的好不了的咳

是不能原諒 卻無法阻擋
恨意在夜裏翻牆
是空空蕩蕩 卻嗡嗡作響
誰在你心裏放冷槍
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
每當你記起一句就捱一個耳光
然後好幾年都聞不得問不得女人香

往事並不如煙 是的 在愛裏念舊也不算美德
可惜戀愛不像寫歌 再認真也成不了風格
我問你見過思念放過誰呢?不管你是累犯或是從無前科
我認識的只有那合久的分了 沒見過分久的合

歲月你別催 該來的我不推
該還的還 該給的我給
歲月你別催 走遠的我不追
我不過是想弄清原委
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麼呢?
她的愛在心裏埋葬了抹平了幾年了仍有餘威

是不能原諒 卻無法阻擋
愛意在夜裏翻牆
是空空蕩蕩 卻嗡嗡作響
誰在你心裏放冷槍
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
每當你記起一句就捱一個耳光
然後好幾年都聞不得問不得女人香
然後好幾年都聞不得問不得女人香

想得卻不可得 你奈人生何
想得卻不可得 情愛裏無智者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海闊天空

The Sky of Gene: 好人悠遊卡(Nice Guy EasyCard)

The Sky of Gene: 原來我也是劈腿族(18禁)

The Sky of Gene: 其實我才是劈腿的超強者(21禁)

The Sky of Gene: 我的小玉

The Sky of Gene: 危機

The Sky of Gene: 一個人的轟趴

The Sky of Gene: 好人萬歲

The Sky of Gene: 最幸福的時代

The Sky of Gene: 這就是人生!

The Sky of Gene: 明天的明天的明天

The Sky of Gene: ADAPTIVE LANDSCAPES

The Sky of Gene: 原來我才是強者!

閱讀全文...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不朽的永生樹

The Tree of Life




第一次聽說《永生樹》
The Tree of Life),居然是在去年七月在法國里昂參加的分子生物學及演化學會的年會(SMBE Annual Meeting)上。為何來著?因為有一組正在建構地球上所有生物親緣關係樹的科學家,有了一個困擾,那是當人們用「Tree of Life」當關鍵字作Google搜尋時,會出現一堆和《永生樹》電影有關的網頁,而非科學家想要宣傳的「生命之樹」計畫Orz

開場白把
《永生樹》這部電影和科學年會扯在一塊,有點像是在瞎扯,其實不然。《永生樹》雖然不是部記錄片,甚至是部宗教意涵頗濃的電影,可是《永生樹》卻也毫不吝嗇地製作了宇宙、地球和生命起源的片段,甚至還包括了生命的演化。可是,《永生樹》把人類和整個宇宙、地球和生命起源連結在一起的,卻是美國德州一個平凡得再不能平凡的家庭。透過這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永生樹》要試圖探討的,卻又是人生的意義,這麼一個大哉問的議題。

《永生樹》是一部非常獨特的電影,試圖把人生的意義,這麼一個大問題,放在兩個小時的電影中探討,然後又透過許多意象來給觀眾自己去探討。《永生樹》充滿導演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的強烈個人述事風格,而且強烈到你自己也可以把自己個人也融入影片當中。

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最佳影片的
《永生樹》基本的劇情是,在1950年代,出生自美國德州家庭的小男孩傑克,自小在兩種不同且相衝突的教育方式下成長,慈愛的母親(潔西卡雀絲坦飾)教導他依循愛與恩慈的道路展開他的人生,嚴厲的父親(布萊德彼特飾)卻要他學會振作堅強,有朝一日才能出人頭地。面對來自父母兩人相矛盾的人生指引,傑克不斷地試圖在當中尋求平衡,直到他在成長的道路上,看見了人生的黑暗,疾病、苦難與死亡。當他從純真的童年走向幻想破滅的成人世界,昔日眼中美好而光輝的世界也逐漸變調。長大成人後的傑克(西恩潘飾),發見自己已淪為迷失的靈魂,對人生感到迷惘與疑惑,他開始試圖去尋找生命的起源、人生的意義以及信仰的存在......

電影從長大成人的傑克開始述說故事。傑克似乎面臨了中年危機,他事業有成,可是身處城市高聳明亮的摩天樓中,他卻疲憊徬徨無助,回想起了他弟弟的死亡......傑克隻身孤單地走在沙漠中,就像信樂團《海濶天空》中的「我曾懷疑我 走在沙漠中 從不結果 無論種什麼夢」......傑克弟弟的死忙,讓他回憶的過去,不是停留在他弟19歲之時,而是他的童年.....

The Tree of Life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問過自己,「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將會從何而去?」......
《永生樹》試圖回答的,也就是這些問題,也包含了開始,以及結束,也就是《聖經》中的「I am the alpha and the omega (τὸ Α καὶ τὸ Ω)」。

《永生樹》的視覺風格極為強烈,在影像中建構著強烈的對比,那些震撼人心的影像,就濃縮在電影海報中:

The Tree of Life


《永生樹》充滿詩意地,從宇宙的大爆發、地球的形成、生命的起源、生物的演化述說到傑克的出生,父親欣喜地看著傑克的小腳的感動。生命能夠在浩瀚的宇宙中誕生,就是生命中最奇妙的事了。可是在孤獨的宇宙中,人生的意義又為何呢?為什麼要有我?我又為什麼是我?

The Tree of Life


《永生樹》細膩地述說了傑克的成長。當傑克有了兩個弟弟,而且漸漸長大後,他開始要學習,學習面對人生中各種矛盾、磨擦、衝突、迷惘、掙扎、挫折.....傑克一家,不過就是再平凡不過的一家,是我們走在路上,他們的父母,是隨處可見平凡的人們,他們生活中有美好的、也有醜惡的。愛老婆小孩的父親,也會和他們吵架,拿他們出氣。善良的小孩們,也會到鄰居家搞破壞、偷東西、虐待小動物.....在成長的過程中,憎恨嚴厲的父親,對大人說謊.....純潔的童年只是大人的想像,我們都知道自己小時候有多壞(至少我是XD)......

The Tree of Life

The Tree of Life

The Tree of Life

The Tree of Life

The Tree of Life


《永生樹》很長的時間,就是在述說著傑克那平凡得再不能再平凡的童年回憶,那樣的回憶時而真實時而不真實,不過我們有誰不是活在自己回憶中不真實那樣的真實中呢?

《永生樹》的最後,就是人生的Ω,那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而是人在平凡人生的各階段的相交,對最初的感動的珍惜......

《永生樹》或許並沒有給予任何人,人生意義為何的答案;但也或許,在片頭母親慈愛的聲音中,已經道出了導演自己的答案,「人生有兩條道路:自然之道,還有恩典之道。你必須要選擇要走哪一條。」(There are two ways through life: the way of nature, and the way of Grace. You have to choose which one you'll follow.),還有「只有去愛才能幸福。除非你去愛,否則你的人生將會虛擲。」(The only way to be happy is to love. Unless you love, your life will flash by.)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海闊天空

閱讀全文...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人類之子的絕望與希望

Children of Men




台灣最近紛紛擾擾的塑化劑風波,讓我連想到前一陣子看過的一部好電影《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

有朋友說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塑化劑風波剛爆發時,其致癌疑慮該飲料業者業績掉了一成;可是後來傳出塑化劑會讓雞雞變小,結果飲料業者業績就掉了六成XD

看來社會大眾還真是關注生育力這件事啊XD 從塑化劑風波中,也不難看出人類在工業化社會中,要承受多些人類文明過去所未曾面臨過的風險。

《人類之子》這部2006年的預言式科幻電影,描述在2027年,由於莫名的原因造成人類有18年無法生育下一代(塑化劑奏效了?),簡單說是絕育了,使得全世界陷入陰霾裡。

《人類之子》的故事發生在不平靜的英國,當時英國政府是全球少數還有功能的政府。可是英國處處有警察、軍隊盤查以捕捉非法入境的難民,整個社會充滿著戒嚴的氣息,每個人都是愁眉苦臉的過活,似乎未來毫無生機、愁雲慘霧。故事從世界上最年輕的人——一個18歲少年被殺開始,頓時人人都以為人類末日真的來臨了,老化的族群終究會佔據了世界,世界再也沒有新血的注入以延續人類的文明了嗎?就在這完全絕望之時,突然發現一名懷孕的黑人難民Kee,她卻不能被公諸於世,因為英國政府將奪走她的嬰兒並交給一個上流社會的黑女扶養,於是她和受前女友之託幫忙保護的男主角Theo Faron就成了各方人馬追逐的對象……

Children of Men


《人類之子》的編導、演技和攝影皆屬少有的上乘之作。姑且不論其背後豐富的哲理和隱喻,單單就其出類拔萃的長鏡頭攝影,就能在影壇上佔有一席迄立不倒的地位了!

《人類之子》總共用了好幾場長鏡頭的片段。其長鏡頭〔long take,或稱為一鏡到底(single-shot sequences)、不中斷鏡頭或長時間鏡頭〕的拍攝手法,標榜一個場景只用一個鏡頭貫穿,無任何剪接。一個完美長鏡頭拍攝,需要導演與工作人員事先精心設計鏡頭的調度流程、演員的走位等等,而且對演員的演技也是相當嚴格的考驗,只要一個小小的錯誤就會讓之前所拍的一切全功盡棄,所有人必須得由最開始之處整個從頭重拍。

在《人類之子》之中,也因為善用長鏡頭,那幾場爆破、劫車、巷戰的戲,都無比生動!《人類之子》在開頭,巧妙地用巧速食店的電視新聞娓娓道來2027年人類面臨的史無前例的災難-喪失了生育力,然後從男主角走出速食店後發生的街頭恐怖攻擊爆炸,都是一鏡呵成的。

Children of Men


另一場經典是在林間小路,Theo等人在車內遭到暴徒襲擊,整個過程發生了圍攻、火燒車、汽油彈攻擊、機車撞擊、槍擊斃命、倒車避敵、警察臨檢、襲警潛逃等高難度動作場面,在極為緊湊刺激的四分鐘火爆場面中,都是一鏡呵成的!

以上兩段火爆場面還不是最變態的,最變態的是在貧民窟發生的巷戰。在該巷戰中,政府軍和反抗軍在街頭巷尾打得非常火熱,男主角在槍林彈雨中冒死衝入一棟被政府軍給團團包圍的公寓上樓尋找女主角和嬰兒,在整個逼真的巷戰場面中,也都是一鏡呵成的,而過程中有許多難民逃竄、機槍掃射、砲彈爆破、中槍倒地、神哭鬼嚎的場面,而隨著男主角搖晃的鏡頭,從頭到尾居然長達七分半鐘沒有停頓!這場讓人身歷其境的逼真巷戰場面,就足以讓經典戰爭電影如《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和《黑鷹計劃》(Black Hawk Down)相形見拙。

Children of Men

Children of Men

Children of Men


雖然僅憑那幾場超高難度技巧的長鏡頭,就足以讓《人類之子》名留青史,可是《人類之子》卻懷著更大的野心!《人類之子》要在人類最絕望的情境中,探討希望與信念。在那場超震撼的巷戰中,當人類為了生存而互相廝殺時,男女主角抱著小嬰兒走出殘破不堪的公寓時,難民也好、反抗軍也好、政府軍也好,大家都停止了廝殺和逃竄,各自懷著五味雜陳的心情望著小嬰兒的離去。

Children of Men


改編自P·D·詹姆斯小說的《人類之子》也運用了大量的隱喻,從維基百科中可以找到一些。

《人類之子》的隱喻有許多是來自《聖經》。例如Kee在穀倉產子隱喻耶穌在馬槽裡降生,而Kee也自稱是處女,像徵聖母瑪利亞。當其他人發現小嬰兒時,不是叫著「Jesus Christ」,就是在胸前畫十字。反抗組織的名稱「Fishes」,也和基督教的符號「耶穌魚」(Ichthys, ΙΧΘΥΣ)有關,那是基督教的一個代表符號,最早是基督徒為了躲避羅馬帝國宗教迫害而使用的暗號,隨著米蘭敕令的發佈,基督教得以合法化,此符號也因其歷史意義而成為基督教的代表符號之一。一位埃及婦女協助他們逃出難民營,也隱喻著出埃及記。最後男女主角在舟上等待人類專案(The Human Project)的使者到來,也象徵了諾亞方舟。

Children of Men


《人類之子》描述了人類苦難的情景,包括絕育、背叛、恐懼和絕望。在面對絕育的絕望下,全球各大城市皆二連三發生大暴動。而唯一還有功能的英國政府卻把外國人當異類囚禁殘殺。囚禁在牢籠中的外國人,像徵著人類「他者/我者」的二元對立。Theo進入改建自廢棄發電廠的藝術方舟(Ark of Arts)運作總部,裡頭的藝術品和外國混亂的世界成了強烈對比。隱居於世的老嘻皮Jasper,像徵了純潔但逃避。

Children of Men

Children of Men


《人類之子》除了宗教隱喻,也出現了政治隱喻,像是男女主角混進去的難民營,隱喻關塔那摩灣拘押中心(Guantanamo Bay detention camp),那是一美國軍方於2002年時在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所設置的軍事監獄,座落於古巴關塔那摩灣沿岸,在911恐怖攻擊後專門囚禁和虐待恐怖份子。而英國政府把外國人當小強一樣捕捉驅趕殘殺,也像徵了二戰的大屠殺,尤其是在英國軍人毒打非法移民時,背景音樂出現了和二戰種族大屠殺有關的Arbeit macht frei。而《人類之子》中英國政府對待非法移民的蠻橫作法,還有英國人民消極冷漠的態度,以及當時社會的肅殺氣氛,令人想起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小說《一九八四》(1984)中極權的老大哥。

《人類之子》的結局,對人類的未來,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個在充滿恐懼和絕望的故事中,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恐怕是已經帶來豐富哲理意涵的編導們,刻意給予我們心中的留白和想像吧。

Children of Men


閱讀全文...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再度狂賀!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決選入圍




好啦,這篇真的又是炫耀文!

小弟終於不負眾望地再度拚進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的決選入圍了!!!

因為是第二度決選入圍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原本沒上次那麼令人感到新鮮興奮,不過因為近來好事不少,加入這次入圍決選的最佳訊息觀點的部落格,比例只有去年的一半,我還能再度入圍,這是對這一年半來小弟努力不懈最好的獎勵之一:)

「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頒獎典禮將於06月25日假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典禮主持人為朱學恒先生與全嘉莉小姐。他們已於網站上公佈決審入圍名單,歡迎上來看看其他入圍參賽者的優質部落格:http://blogaward.chinatimes.com/2011/secondsum.aspx

2009年的第五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中,我從參賽「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的158個部落格中初審入圍59個,再來剩下入圍決選的22個,是參賽部落格的13.9%。今年的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中,從參賽的79個部落格中初審入圍22個,再來剩下入圍決選的6個,是參賽部落格的7.6%,入圍比例約為去年的一半。

其實,從今年初選入圍的部落格比例和數量比去年的少,而且大部分初選入圍的部落格素質都頗不錯,就讓我不敢抱著太高的期望:p 沒想到在今年更加競爭的情況下又再度入圍,真的要感謝大家的厚愛。

上次的決選入圍,讓我回憶起高中和我的伯樂-顏龍章老師在華仁中學校園的相遇。顏龍章老師其實從來沒有教過我要如何寫作,雖然他是位詩人,但他卻送了我一本報導文學作品。他還多次在課堂上朗讀和討論我的作文,遇有鼓勵我參加作文比賽。

記得有一次,我不知要如何下筆,就不管起承轉合,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地沒條理地亂寫一通,那篇應該是我高二最爛的一篇作文吧。沒想到顏龍章老師不僅沒苛責我,還在班上對大家說,從我亂寫的東西中,都可以看得出我讀過的書很多XD

是的,他就是這麼一位充滿慈愛的好老師。他也是真正的伯樂,他從沒強求我要走哪條路,他只是讓我在自己選擇的路上,更堅強勇敢樂觀地走下去。

我很慶幸自己能遇上顏龍章老師這麼一位伯樂,而且還在不同場合遇到不同面貌的伯樂,這包括在這裡、噗浪和臉書上來和我討論的讀者和朋友。尤其是臉書上三不五時來吐槽的朋友,除了害我被誤會成成天在臉書打嘴砲,你們其實提供了我很多很棒的靈感,也一再煅煉了我論戰的能力:p

其實,有時候我也會問問自己,為何要一直持續努力不懈地寫作,最近終於在一位讀者的留言中找到了靈感:

人的價值,並非在擁有了什麼,而是在分享了什麼:)


共勉之:D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賀!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初審入圍

The Sky of Gene - 狂賀!第五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決選入圍

The Sky of Gene - 賀!入圍第五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的初審階段

The Sky of Gene - 2010年精華文章

The Sky of Gene - 2009年精華文章

The Sky of Gene - 2008年精華文章

The Sky of Gene - 2007年精華文章


閱讀全文...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撐飽與挨餓-公義何在的糧食戰爭

兩個月前在這裡介紹了清大彭明輝老師的必讀好書《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商周出版)的文章〈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原本以為這麼硬的主題,那篇文章必然會冷冷地躺在這裡,沒想到彭老師的一個連結,就讓它爆紅了起來XD

彭明輝老師的《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是從台灣的糧食需求為出發點而著的。可是糧食這現代人類賴以維生的基本物資,卻在這幾十年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靜悄悄地讓極少數超大型跨國公司給把持,也成為投機客炒作賺取暴利的工具。

這本拉吉.帕特爾(Raj Patel)的《糧食戰爭:市場、權力以及世界食物體系的隱形之戰》Stuffed and Starved: The Hidden Battle for the World Food System)這本好書,試圖從食物的生產、配送,以及擺在超市讓消費者選購的過程,詳細解說以及揭示出其中的不公不義之處!

糧食戰爭

Stuffed and Starved


《糧食戰爭》原文書名是Stuffed and Starved,其原文書名傳神地表達了書中的宗旨,而且原文書封面,也非常有趣,把書名和其他資訊巧妙地融入超市的櫥窗和廣告中,而超市也正好是書中欲探討的主題之一,這正是少數極有創意和意思的封面設計。

Stuffed and Starved,意思是撐飽和挨餓,那就是世界現在食物分配的極端。全球而言,我們正是活在不折不扣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世界!可惜中文書名「糧食戰爭」並沒有呈現出其中的精神。

拉吉.帕特爾指出,雖然拜綠色革命所賜,現今是人類生產糧食有史以來最多的時候,但地球上仍有超過一成(即八億)的人處於飢餓狀態,可是與此同時,也有十億人體重超重。也就是所說,全球的食物分配之不均,寧可讓十億人胖到患上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文明病,也不願讓八億窮人有一丁點食糧糊口。這就是極度不公不義之處!

雖然人類生產的糧食破記錄,理論上應該要可以喂飽全世界人口,可是其中的分配不均,卻讓十億過胖的人剥奪了其他八億人賴以為生的幾口飯。加上先進國家的浪費,讓再多糧食也滿足不了貪慾,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愈來愈多新人加入肉食者的行列,而生產肉類需要耗費大量的糧食。更糟的是,在糧食需求強勁上升時,全球糧食生產卻遭逢前所未有的危脅,包括可耕地因興建工廠及城市而縮減、水源和土壞的污染以及全球氣候變遷對長期糧食生產的打擊等。因此,糧食將不再僅僅是食物,而成為了戰略武器!

《糧食戰爭》是第一本完整揭示世界農業、糧食市場與國際趨勢的書。在《糧食戰爭》中,拉吉.帕特爾把世界糧食體系比喻成一個沙漏,上下兩端分別是廣大的生產者(農民)和消費者,可是溝通兩端的細頸卻是:食品企業。後者以市場力量宰制了無能為力和不知情的農民和消費者。不僅是食物分配不均,食物體系的所得也極度不均。在星巴克花上百台幣喝到的咖啡,頂多只有幾塊錢落入農民的口袋,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了。

拉吉.帕特爾深入研究了世界糧食體系的歷史與形成方式,仔細分析了農民的抵抗及國際上的紛爭,並且試圖回答這些重要的問題:在現今的全球化時代,誰在主宰世界糧食貿易體系?誰從農產品貿易中牟利?誰主導了食物供應?世界食物體系是如何破壞人們的健康?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隱藏在食物背後的政治和經濟相互掛勾的隱性共犯關係逐步被檢驗出。並且把諸多乍看之下無關的問題,如飢餓、肥胖、自由貿易、農村人口流失以及食品安全等連結起來,勾勒出貪婪企業如何控制整個食物體系。

最後拉吉.帕特爾強力主張,我們必須要捍衛飲食的主權,不能任由企業決定我們該吃什麼!除了基本的溫飽,台灣近來發生的塑化劑風波,也一再顯示消費者寄託食品企業的天真!而食品企業甚至還順理成章地以受害者的身份自居,讓政府主動提供減稅,讓喝下塑化劑的真正受害者-消費者掏腰包補償讓他們喝下塑化劑的食品企業,這就是整個食品工業背後錯綜複雜的政經關係之明示。

《糧食戰爭》先以農田裡的選擇為起點,縱橫穿越世界食物體系,最終討論我們盤中食物的選擇。在《糧食戰爭》中,拉吉.帕特爾觀察由農村社區、 企業、政府、消費者、所形成的食物體系。這個由不同群體的選擇加總所形成的體系,造成了許多飽食終日的人和許多食不果腹的人。食物體系的兩端是肥胖和窮困兩個極端的人,而食物體系的控制者則成了少數富有的一群。食品企業成了王國後,人們以為在超市中的選擇變多了,事實上不過是被食品企業耍的花招給蒙騙。

《糧食戰爭》第二章,拉吉.帕特爾探討了農民自殺問題和破壞全球農村社區的力量。城市人很難看到農村潛在的暴力事件,甚至還保有農村天真純樸的和樂想像。可是,來自各層面對農民的壓迫,不管是肉體暴力還是經濟暴力,都對農村社區產生巨大的破壞性影響。在一些大城市,農村的荒廢透過移民對城市形成的破壞也悄悄顯現。

《糧食戰爭》第三章探討了貿易協定對窮國農業的影響。拉吉.帕特爾指出,貿易協定對窮國極不公平,尤其是面對先進國大力補貼的農產品,窮國更是無力招架,於是加深窮國的貧富差距,讓窮國的農民成為少數人利益的犧牲者。

《糧食戰爭》第四章討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食物體系的演化過程。食物體系的設計是為了食物的重分配,以保證系統本身的穩定。可是食物也成了政治和貿易的工具,於是原本讓更多人吃飽的食物體系逐漸荒腔走板,反而讓更多需要食物的人離食物愈來愈遠。

《糧食戰爭》第五章將對食物體系的幾大贏家和農業綜合企業進行近剖析,揭示跨國食品企業如何玩弄政治並且操弄市場,甚至把消費者當成敵人來打獲利的仗。

《糧食戰爭》第六章說明生技公司如何利用控制了農民的選擇,並且利用基改種子來操縱農民,來賺取暴利。基改作物的本意,原本是要減少殺蟲劑等的使用,或者提高產能。可是為了謀取暴利,基改作物卻成了生技公司控制農民的工具而已,例如讓農民購買更多除草劑以施予耐除草劑的基改作物農田等。

《糧食戰爭》第七章舉出以黃豆具體的例子,以瞭解到跨國企業如何操縱政客及農民來為他們的暴利服務。拉吉.帕特爾揭示出像黃豆這類多功能原料,其背後龐大的運作系統:從產地、加工、市場,到我們的餐盤上,在這輸送和加工過程中,其背後有多麼錯綜複雜的權力運作,也顯示出我們現在對工業食品其實並沒有真正的選擇。

《糧食戰爭》第八章討論了超市這種最新、最強大的農業綜合企業。消費者看似在超市擁有選擇食物的權力,然而,無論是食物來源,或是添加入食物裡的東西,消費者其實是在被限制的選擇下,誤以為自己有選擇自由。其實超市是個籠子,我們都是在籠子裡選擇商人擺入的產品。

拉吉.帕特爾在《糧食戰爭》第九章反省幾個重要的問題,例如我們的口味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我們非得要讓工業食品的高糖高鹽高脂肪來操縱我們的食慾?拉吉.帕特爾主張,我們要收回我們的主權,我們不應只做個消費者,我們還應該建立起新的食物體系,向食品工業施壓,改寫權力關係對糧食種植者和消費者的雙重剝削。我們能不能吃得更健康、更美味,而且讓窮人有能力餵飽自己,是我們必須要做的選擇。

要我們要怎麼做出改變呢?拉吉.帕特爾提出以下十點:一、改變口味;二、吃當地、當季的食物;三、吃得符合農業生態;四、支持地方產業;五、所有勞工都有維護尊嚴的權利;六、農村需要徹底的、全面的改革;七、人人都有可維持生計的收入;八、支持永續的糧食供需結構;九、突破糧食體系的瓶頸;十、為過去和現在的不公提供補償。

拉吉.帕特爾也指出,全球各地都都已經有人起來組織行動、予以反擊!在歐美各地,有識之士發起吃當季當地食物的運動,農民也組成合作社或市集,直接把新鮮食材賣給消費者。在台灣,也有有識之士發起農學市集、有機市場、農村陣線及直接跟農夫買運動。

究竟以上幾點是否真的能夠改變跨國大企業對食物的操弄呢?我想這是一個值得以行動探討的問題。無論如何,只要瞭解食物體系是如何被少數有心人士操弄,我們才能夠認識到這個攸關公義和健康的重要議題有多迫切。

遠的不說,從過去的三聚氰胺,到今天各種食品飲料皆淪陷的塑化劑,還有歐洲現在爆發的致命大腸桿菌桿菌污染,我們還要忍受食品企業操弄我們的食物多久呢?


相關網站:

綠色陣線協會

248農學市集

直接跟農夫買

台灣農村陣線

公平貿易-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The Sky of Gene – 該好好用心地面對的全球7大短缺

The Sky of Gene – 不能沒有蜂

The Sky of Gene - 美食地獄

The Sky of Gene - 美食帝國(Food, Inc.)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是單純的科學問題嗎?

The Sky of Gene - 群萌亂舞的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科學知識傳播的原則

The Sky of Gene - 重啟美國牛肉談判!!!

The Sky of Gene - 【分享】你準備好吃美國牛內臟了嗎?

The Sky of Gene - 機車與美國牛肉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中,台灣學者專家之意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大博士生吃牛糞漢堡抗議美國牛肉進口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拒吃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來告訴雀巢公司:我們真的受夠無良黑心廠商了!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2.5 ppm!-從台灣三聚氰胺事件論政策和報導的不專業

The Sky of Gene - 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那是給人吃的嗎?!

The Sky of Gene - 關燈一小時能改變世界拯救地球嗎?

The Sky of Gene - 真假環保

The Sky of Gene - 綠色EQ

The Sky of Gene -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The Sky of Gene - 再談為何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

The Sky of Gene - 活在象牙塔裡的化工學者

The Sky of Gene - 台灣政府財團之惡,在於不食人間煙火。

The Sky of Gene -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糟蹋稻穗......

The Sky of Gene -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欺壓秧苗......

The Sky of Gene - 中科三期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南港202兵工廠搬遷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正負2度C--不願面對的真相

The Sky of Gene -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正負2度C

The Sky of Gene - 世界資源真相,您可曾想過?

The Sky of Gene - 加州科學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地球很美有賴你-HOME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The Sky of Gene - 2009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The Sky of Gene - 危急中的地球(Planet in Peril: Environmental Coverage

The Sky of Gene - 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

閱讀全文...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廿二年的六四

天安門事件


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已經廿二年了,當年我還是小學生,卻要在新聞畫面中看著一個大國的政府屠殺手無寸鐵的愛國大學生。

去年底,北非的突尼西亞發生茉莉花革命(ثورة الياسمين ‎)後,就沿燒到了大半個中東地區,各國青年紛紛走上街頭高呼民主,中國茉莉花革命卻慘遭中國軟硬兼施地鎮壓。

中共維護政權唯一的方式只有靠每年超過8%的經濟成長(所謂的保八),可是中國現在經濟強勁發展,是付出多少社會環境的代價來換的?中國黃河已經三四十年經常無法出海了,加上上遊工業污染,也不堪使用了。而水源原本豐富的長江流域,今年也出現大旱,而北京當局還硬要啟動南水北調的工程。連最基本的水資源都可以這麼胡搞。因此,中共其實是用一種很不永續的方式在經營其極權的政權!中國的貧富差距極大,為了保住經濟高成長,中共要應用甚多違反自然和人性的手段!

我從前有篇文章〈中國爛趨勢〉中用多方證據指出對中國不實行民主卻還能有未來美好的想像,完全都是一廂情願的!在這篇〈民主究竟有多好?〉也用科學的方法和數據,分析了民主和國家、經濟、社會、環境、人權等發展息息相關的證據。

對於這個世界,中國作為人口第一大國,要在政治和環境上不把地球給毀掉的方式,只有轉型成民主國家!這是唯一的選擇!

可是,中國現在卻一再開民主倒車,關了劉曉波不說,連國際尊重的藝術家艾未未都因參與維權活動被捉去關,簡直就是無法無天!






不過在這個時代,很多東西是政府管不了的。中國花費了好幾十萬人力在監控網路,卻還讓「草泥馬」蔚為風尚(請參見〈【分享】草泥馬之歌〉),也擋不了影藝圈悄悄起的變化(請參見〈再見,愛國主義!〉),甚至連中國去年最叫好叫座的《讓子彈飛》裡頭囂張的明嘲暗諷都沒發現(請參見〈讓子彈飛個不停吧!〉)。

中國的領導人如果不識時務地學學台灣的蔣經國,有一天他們一定會發現中國會出現第二、第三、第N個穆巴拉克,才來悔不當初?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讓子彈飛個不停吧!

The Sky of Gene: 民主究竟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千年的魔咒-毋忘六四

The Sky of Gene: 中共重判劉曉波的警訊

The Sky of Gene - 再見,愛國主義!

The Sky of Gene - 永遠不該被遺忘的六四

The Sky of Gene - 【分享】草泥馬之歌

The Sky of Gene - 中國爛趨勢

The Sky of Gene - 民主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 民主真正好?

The Sky of Gene - 民主係蝦米?

The Sky of Gene - 六四

The Sky of Gene - 民主萬歲

The Sky of Gene - 遺忘...

The Sky of Gene - 遺忘的慶幸


The Sky of Gene - 面對中國

The Sky of Gene - 【從電影看圖博】序


相關網站:

那夜無星-八九民運二十年顧後瞻前

六四事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安門母親網站首頁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