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8日 星期一

故意視而不見的大難時代

大難時代

Wilful Blindness: Why We Ignore the Obvious at Our Peril


之前討論過一本好書《思考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 52 Denkfehler, die Sie besser anderen uberlassen),以及其他相關的心理學及行為經濟學好書(參見〈清晰思考的藝術〉)。這本《大難時代》Wilful Blindness: Why We Ignore the Obvious at Our Peril),也是一本討論人類思考錯誤的好書,基本上算是思考錯誤的災難片版。

我們現在活在一個非常弔詭的時代,我們掌握著人類有史以來最豐富的知識和技術,可是一大群世界菁英卻仍未法掌握人類經濟的未來。甚至一群極度聰明的人還造成了全球金融危機、次級房貸風暴、公司組織崩壞? 英國BBC資深節目製作人瑪格麗特.赫弗南(Margaret Heffernan)在這本《大難時代》,就是要從心理學、腦神經科學及管理學的角度,探討人類本性為什麼這麼容易對危險視而不見,還有為何我們一再做出錯誤和危險的決策。




《思考的藝術》《別當正常的傻瓜: 避免正常人的錯誤,成為超凡的決策者(全新第2版)》以及《不理性的力量:掌握工作、生活與愛情的行為經濟學》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 The Unexpected Benefits of Defying Logic at Work and at Home)等行為經濟學好書相比,《大難時代》充滿悲觀的灰藍色論調。雖然思考錯誤或者不理性讓人們犯錯,不過這是雙面刃,可是《大難時代》主要都是在討論災難性的那一面。

《大難時代》的原文書名Wilful Blindness也是個法律名詞,中文有翻作「故意視而不見」或「刻意不知」,是指刻意以不知情為由來脫罪。例如身帶毒品被逮時以不知情下為朋友提包為由試圖脫罪,就是「故意視而不見」,這類抗辯通常會被法官駁回。

《大難時代》舉了個人的婚姻危機,公司企業的組織崩壞, 撼動整個世界的全球金融風暴為例,如大財團和金融公司有嚴厲的批評。從這些大危機中,《大難時代》問道,為何有人選擇視而不見?是何原因讓人們無視於近在眼前的風險?為何看不見忽視風險只會更危險、造成更嚴重的損害?為何在遭遇過重大的挫敗或災難後,才會發現早有人預見危險,而且已提出過警告,只是無人鳥那些警告?

赫弗南在《大難時代》的第一章討論「偏好的背後」,她指出臭味相投的人容易聚在一起本來就是天性,可是如此一來,卻減少了我們接觸不同的人、價值觀和經驗的機會,漸漸地只會侷限在自己的小天地而成了井底之蛙。當我們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時,比較喜歡尋求共通點,而不是差異點。這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地覺得所有的共通點都是對的,即使事實並非如此。雖然今天資訊極為發達,我們也有臉書來認識和追蹤朋友,而且儘管我們現在擁有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多的選擇,但是我們卻可能只侷限在自己的偏好裡,把非我族類排拒在外。我們對差異的接受程度,遠比我們想像的還低。更糟的是,就像溫水煮青蛙,我們對視野的萎縮還不知不覺…

赫弗南在接著在第二章指出「愛使人盲目」。赫弗南用她自己的婚姻,帶著淡淡的哀傷,述說著盲目的愛情,不算是愚蠢或無知,而是一種無法做出理性判斷的生理現象。情人眼裡出西施,一切唯心造…國家、組織、個人都可能因為愛而盲目。這時候最適合聽這首U2也帶著淡淡哀愁的的Love Is Blindness,這首歌也暗示了盲目的愛讓人投向恐怖主義:




赫弗南用「危險的定見」來解釋,為何儘管證據確鐅,還是有人寧可選擇不相信。她舉了英國流行病學家愛莉絲.史都華(Alice Stewart,1906–2002)為例子,指出她發現孕婦照X光會提高小孩患上白血病,卻讓學界大頭理查.杜爾(Richard Doll,1912–2005)因為危險的定見而擋了下來,使得成千上萬原本可以因為孕婦不照X光而活下來的兒童繼續患上癌症。她再舉了更著名的例子,指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主席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堅信經濟自由主義者安.蘭德(Ayn Rand,1905–1982)的自由放任哲學形成的世界觀,而力阻所有對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管制而釀出全球金融海嘯這個大禍。她沉痛地指出,葛林斯班即使在大禍之後仍死守他的思想。

台灣的工時是世界有名的高,這樣會帶來更高的生產力嗎?為何台灣勞工從來沒有因為高工時的高生產力而讓經濟受惠?這有可能是因為「精疲力竭的風險」。赫弗南表示,歐美規定每週工作40個小時是有原因的,這是一個人能夠發揮最佳效能的時數。當一週工作60或更多小時,不只是會累,還會犯錯,加班的時間正好用來彌補疲累時犯下的錯誤XD 最重要的是,我們在疲勞時最先失去的心智能力通常是我們最需要用來分辨、作出正確判斷的能力。她在《大難時代》中,舉了石化工業和電玩工業為例,指出長工時闖出的大禍和對員工健康和生活的戕害。這點非常值得台灣企業主管參考。

為何政府和企業菁英在做出愚蠢的決策時,沒有人極力阻止?赫弗南認為,那是因為標準的「鴕鳥心態」(雖然在真實的世界中,鴕鳥其實不會笨到把頭埋起來逃避免險)。大腦不喜歡衝突,所以會想盡辦法避免衝突,所以與其要面對衝突,我們寧可選擇「視而不見」。赫弗南舉了美國蒙大拿利比鎮(Libby)為例,指出當地儘管因為礦場的石棉造成許多人死亡和終生不便,但是當地居民卻仍選擇逃避,而非控告採礦公司。

在二戰時,因聽命行事屠殺無辜人民的軍人,真是天生的兇殘?我們對權威的服從,可能比我們認知到的還嚴重。赫弗南表示,人之所以聽命行事,是因為人類的幸福有很大一部份來自於能夠對於超越個人的大我有所貢獻,同心協力可以促成更大的成就,因此願意放棄一些自我,換來更大的影響力、成就、演化與生存。可是服從卻讓一些人墮入犯罪的深淵。哈佛管理學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指出,百分之百堅守原則不犯錯,比百分之九十九來得容易。下不為例會讓人慢慢步向罪惡的深淵(請參見〈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人生管理學的一堂課〉)。在一些商業犯罪的例子中,問題不是出在被要求做一件很大的壞 事,而是服從了許許多多小小的罪惡而沒有及時說「不」。

除了危險的定見和聽命行事,我們還有從眾的危險,讓我們感到安全的歸屬感會讓我們看不見危險,鼓勵我們冒更大的險。一個群體在維持共識的壓力下會導致思慮不周,成員不會尋求資訊來證實他們的疑慮,這種大家同在一起的親密與舒適感,降低了每個人的警覺性,對於錯誤和危險的決策變得更沒有抵抗力。赫弗南舉了一個英國醫生揭發同事醫療不當為例,告訴我們官官相護的力量有多麼地強大!

為何危機發生時,就算沒有人要誰聽命行事,卻還是會有冷漠的旁觀者?這在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研究中,都發現在群體中,我們會視而不見,獨自一人時反而會立即行動。當我們是唯一的目擊者時,比較會採取行動,一旦有其他目擊者,我們便會擔心別人的眼光,而選擇靜觀其變。就算每個人都有責任,但大家都先等著別人去處理。 


當個冷漠的旁觀者可能還是不好受,所以乾脆眼不見為淨。赫弗南表示,科技可以維持關係,卻不能建立關係。她以英國石油的幾次工安事故為例,說明無論科技如何進步,都難以消弭實體的距離,相反地以為交換了這麼多的電子郵件、會議紀錄、 報告,所以一定已經有很好的溝通。而且外包與分工也帶來新的弊病,分工的原意不是要讓公司盲目,卻經常帶來這個副作用,它讓公司各個部分迷失在組織架構中,變得更加盲目。

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在《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中要我們問道,世上有什麼東西是無論如何都不該用錢去買的(請參見〈錢買不到,也不應該買的東西〉)?赫弗南也指出,金錢改變了一切。當金錢的獎勵太被強調時,便會傳達出金錢至上的訊息。著重在個人私利的獎金制度往往會因為公司始料未及的原因而失敗,因為這樣的制度會抹煞掉員工在工作上擁有的道德感。金錢會改變了想法,而且是一切的想法。但是,大部份的公司都仍對於金錢對於工作方式的影響有多麼深遠卻仍視若無睹。

儘管大家都因為同類相吸、盲目的愛、懷有危險的定見,而且鴕鳥心態地聽命行事而成為從眾的冷漠旁觀者而眼不見為凈也精疲力竭了,這個世界還是有勇敢的人,雖然他們可能不被認同。赫弗南在最後第二章說出了揭弊的吹哨人的故事。雖然揭弊人不見得被社會和同儕認同,英美的法律至少還是保護抓耙子的,台灣的法律卻反而保護被揭弊的企業組織。

最後,一路充滿灰藍調的赫弗南在《大難時代》中,要我們看清真相,因此問道:刻意的視而不見需要什麼條件才能茁壯?如何減少這些條件的出現,讓我們較能夠聽見默默地在內心深處請求我們睜大眼睛的聲音?我們可以養成什麼樣的習慣讓自己保持警覺?赫弗南要我們拒絕想要取悅人的衝動,還有蒐集有用、相關且即時的資料就會發現危機並不那麼讓人「視而不見」,雖然複雜的問題仍不容易被發覺。

大難時代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清晰思考的藝術

The Sky of Gene - 學會思考,你真的贏定了!

The Sky of Gene - 讓人乖乖聽話的影響力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學家上了海盜船

The Sky of Gene - 為什麼我選的常常不是我要的?究竟是誰在操縱你的選擇?

The Sky of Gene - 該死!大債時代裡的泡沫炸了!

The Sky of Gene -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

The Sky of Gene - 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

The Sky of Gene - 別當正常的傻瓜了吧!?

The Sky of Gene - 超變態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Freakonomics)

The Sky of Gene - 相撲手經濟學?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博物學家(the Economic Naturalist)


The Sky of Gene - 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

The Sky of Gene - 聰明反被聰明誤

The Sky of Gene - 向錢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用白話文來解釋這次的美國金融風暴&10分鐘讓你全面了解當前世界金融危機

The Sky of Gene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制高點:世界經濟之戰(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


閱讀全文...

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舌尖上的世界-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飲食史

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飲食史

知っておきたい「食」の世界史


我高度懷疑這本《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飲食史》( 知っておきたい「食」の世界史)是出版社趁春節前推出的,讓大家在過農曆新年大吃大喝時配飯用的。否則封面怎麼這麼紅,而且還燙金字咧XD

在這裡介紹了怎麼多關於飲食歷史的書,這本《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飲食史》和其他書有何不同?這麼說好了,如果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食物的歷史—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Food: A History)談的是飲食「文明」面向的演化,湯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的《歷史大口吃:食物如何推動世界文明發展》An Edible History of Humanity)談的是飲食「科技」面向的演化、 碧.威爾森(Bee Wilson)的《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Swindled: The Dark History of Food Fraud, from Poisoned Candy to Counterfeit Coffee)談的是飲食「黑心」面向的演化,那麼這本宮崎正勝的《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飲食史》談的是飲食「食材」面向的演化(請參見〈食物的歷史-吃的意義〉〈歷史大口吃喝〉〈三百年來黑心食品之美味詐欺〉)。

《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飲食史》作者宮崎正勝原任北海道教育大學教育系教授。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史學系畢業。專攻前現代的國際交流史、世界教育史。著有《中東與伊斯蘭世界史圖解》(商周出版)、《世界史圖解》(商周出版)、《圖解世界近現代史》(易博士出版社)、《從地名與地圖看世界史》(世潮)、《圖解東亞史》(易博士出版社)等。他的另一本《你不可不知的日本飲食史》( 知っておきたい「食」の日本史),我也介紹過了(請參見日本〈吃的樂趣-你不可不知的飲食史〉)。

由日本人來談飲食的「食材」面向的演化,完全合情合理,像是「料理東西軍」這類的日本美食節目,裡頭對食材完美的追求,真是令人印象深刻。《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飲食史》透過食材與料理,以全球性的角度敘述文明、文化的交流與變容的過程。拜世界貿易和文化交流所賜,我們過年餐桌上的佳餚,才能夠這麼豐盛。

蘿蔔來自中亞、菠菜來自伊朗、咖啡來自中東、蠶豆和橄欖來自地中海、玉米、番茄、辣椒、地瓜、花生、四季豆、馬玲薯來自美洲、芝麻來自非洲、胡椒和咖哩來自印度。 各國文化交流除了食材的流通,也包括了料理方式的激蘯,以及風味的演變。源自中國,在日本發揚的豆腐和醬油也成了歐美的日常食材和配料,日本人除了大量吸收接受中國的飲食文化,後來也受西方料理的影響而愛上牛肉、天婦羅和咖哩飯。除了食材和料理法,人們在處理食物時,為了保存方便和風味,也讓微生物參與來醱酵。我最愛的日本食物之一,就是醱酵的納豆,只要有納豆,就能配完一碗白飯。醱酵還帶給我們醬油、乳酪、酸奶、泡菜、美酒…

宮崎正勝從世界史的巨大框架,探討農牧業帶給人類的飲食文化改變,談到食的迴廊和哥倫布大交換。然後在成功遏制食材腐敗的 「飲食的第三次革命」後,餐廳和外食的興起。在冷凍技術成熟後,微波冷凍食物也流行了起來。

台灣美食節目常愛用一些公式化讚美語,例如什麼「爆漿彈牙」、「入口即化」、「意外地搭」等等等。最近也看了一本老法的《美食的世界地圖》Atlas mondial des cuisines et gastronomies),發現和這本小日本的《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飲食史》,居然「意外地搭」,配在一起食用,只差沒爆漿彈牙和入口即化...

美食的世界地圖

Atlas mondial des cuisines et gastronomies


當然,日本人的飲食之精緻細膩程度,在歐亞大陸另一頭就是老法才能與之比美。兩個飲食文化都極度重視食材的多樣性和豐富度。在日本旅遊逛街最大的樂趣,就是各類食品和地酒的選擇,似乎是無窮無盡;在法國,乳酪和紅酒的選擇也多不勝數。《美食的世界地圖》介紹的,就是全球飲食文化的豐富,也花了許多篇幅介紹食材的多樣性,讀著時不禁讓人想馬上環遊世界品賞各國美食。還好我們早已生在一個幸福的年代,不必舟車勞頓就能在像台北這個大都市品賞到不少異國美食。

我們中華文化圈的飲食文化比之小日本和老法還悠久許多,雖然華人普遍因為簡樸,對食材的完美程度之追求不如小日本和老法,不過中華文化悠久的歷史,讓我們華人對食材的料理方式,有著全世界最豐富的寶藏,最近在讀《舌尖上的中國》,每一次讀了幾段就因為愈來愈餓而暫時放下XD

舌尖上的中國

老英和老美,一個曾是日不落帝國,一個是這兩個世紀的終極強權。英文是出版主流,可惜老英和老美雖然極為富裕和強盛,在飲食上和地球上大多數文化相比卻乏善可陳,僅懂得用科技大量生產和銷售工業化食品,還嘲笑歐洲日本小農傳統,漠視食材豐富對文化心靈的滋養,僅懂得用高脂高鹽高糖調製食物,真難想像每日披薩漢堡熱狗炸魚薯條的日子究竟有何樂趣可言啊?面對老英和老美,我們確實可以自信滿滿!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美味的吃史

The Sky of Gene - 知性的全球野菜紀行

The Sky of Gene - 最後的野味-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

The Sky of Gene - 不能再浪費

The Sky of Gene - 原來世界是肥的

The Sky of Gene - 三百年來黑心食品之美味詐欺

The Sky of Gene - 食物的歷史-吃的意義

The Sky of Gene - 飲食規則-我們該吃什麼?

The Sky of Gene - 潘朵拉的種子之代價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那是給人吃的嗎?!

The Sky of Gene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The Sky of Gene -美食地獄

The Sky of Gene - 美食帝國(Food, Inc.)

The Sky of Gene - 不能沒有蜂

The Sky of Gene - 再回《回答: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The Sky of Gene - 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是單純的科學問題嗎?

The Sky of Gene - 禪、茶水、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群萌亂舞的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科學知識傳播的原則

The Sky of Gene - 重啟美國牛肉談判!!!

The Sky of Gene - 【分享】你準備好吃美國牛內臟了嗎?

The Sky of Gene - 機車與美國牛肉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中,台灣學者專家之意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大博士生吃牛糞漢堡抗議美國牛肉進口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拒吃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來告訴雀巢公司:我們真的受夠無良黑心廠商了!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2.5 ppm!-從台灣三聚氰胺事件論政策和報導的不專業

The Sky of Gene - 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

閱讀全文...

2013年2月3日 星期日

學會談判,真的什麼都可以談,什麼都好商量?

《學會談判,什麼都可以談,什麼都好商量》

Everything is Negotiable: 4th Edition: How to get best deal every time


台灣書市現在開始出版了幾本談判學的書,也很快成為暢銷書。或許是台灣沒啥談判文化吧?需要在加入國際村後惡補一下,要不然經貿協議等就像現在都只能聽別人的話辦事。

不過,這些談判學的書,主要是應用在商場上的。像我不經商,所以一直不太感興趣,直到好友小文子送了我這本《學會談判,什麼都可以談,什麼都好商量:沒有好口才,只要掌握談判技巧,人人都可以變成談判大師》Everything is Negotiable: How to get the best deal every time)。他出版了不少商管類好書,不過還是說這本書是他最認真出版,也覺得最實用的。他在編輯過程,就不時把書中學到的招數,用在生活中,然後在臉書分享心得,從買東西到和老婆出外吃飯,全都用上了。

我個性一直內向害羞,談判這種事不要找我,也輪不到我吧。可是才讀了《學會談判,什麼都可以談,什麼都好商量》的前言,我馬上就發現原來我錯了!我以為談判的場合不是在警匪對峙時,就是在企業的會議室裡,或者國家代表在政府裡談協議,要不然就是在法院談和解而已,這些場合基本上出現在電視電影中,還比真實生活中多。可是,讀了《學會談判,什麼都可以談,什麼都好商量》,才知道原來許多不像是談判的場合,其實就是在談判。

例如買賣房子要談判、要求加薪要談判、教養小孩要談判……,生活當中,談判無所不在,處處是談判。對武林高手而言,草木皆可為劍;對談判高手而言,連嘴砲打屁皆可為談判……

只要有人,就有江湖,難免一場嘴上廝殺,平時不勤練功,敗陣了就只能怪自己學藝不精……一旦涉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處、利害、糾紛,都需要透過談判解決雙方或多方的問題,目的是要爭取利益、維護權益。

《學會談判,什麼都可以談,什麼都好商量》作者蓋文.甘迺迪(Gavin Kennedy)是「談判」(Negotiate)組織的創始人兼主席,以及赫瑞瓦特大學(Heriot-Watt University)名譽教授。他的這本《學會談判,什麼都可以談,什麼都好商量》原文版已出到第四版了,他趁機在前言把剛出書時吐槽他的書評家也修理了一番,真是談判的好示範。

《學會談判,什麼都可以談,什麼都好商量》全書共25章,教導25招談判的技巧和觀念。在每一章開頭,都有一兩題考題,要讀者從問題中,選擇認為最好的選項。然後作者在每一章中,除了闡述他的談判的觀念,也實際引用許多他親身經歷的例子來加以說明,那些例子從生活到商場的都有。

在讀這本書的起初,大部分題目,我都選了作者認為是錯的答案。不過也不必難過,因為即使是談判高手如作者本身,也會不小心犯錯。在作者的仔細調教之下,後頭的章節答對的機率就慢慢上升。《學會談判,什麼都可以談,什麼都好商量》裡頭,有不少很有用的觀念,讓我對談判這件事改觀。例如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雙方妥協才是談判的目的,但是作者卻指出,一味妥協不是談判,瞭解雙方需求才是!我們也要能站在對方立場上思考。用英文的俗話來說,就是「進到別人鞋裡」(To be in somebody's shoes)(真慶幸我們不是老英XD)…

我們之所以要談判,是因為我們互相擁有對方想要的東西,否則八輩子也不會兜在一起了。藉由瞭解自己和對方的需求,才能有效互惠互利。因此,我們在談判前就要充分瞭解對方,以期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就算無法探知對方底細,也別讓虛張的聲勢給壓倒了。

還有,我們在買賣時也常自以為是地「讓利」,以為給對方甜頭必能獲得回報。例如賣東西時愛加上「 誠可議價」,讓對方毫不客氣地殺價。作者也指出,在談判過程中,我們也常自以為是地威脅或抱怨,可是卻不提出明確的建議,讓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賠了夫人又折兵。因此,《學會談判,什麼都可以談,什麼都好商量》要我們先問清楚談判的目的為何?還有在提出建議時,也順便附帶條件,做有效的利益交換,而非一味禮讓來讓自己吃虧。

最後偷懶一下,偷偷沒有經過他同意,貼一篇小文子的文章過來:


喚醒內在潛能-活學談判技巧 變殺價達人

2013-01-22|工商時報|陳文龍

「談判」一方面要「談」(提出自己明確的訴求),一方要「判」(為情勢作出判斷,調整自己,如何不失自己底線,向對方要求更多),生活處處是談判,要精通各種談判技巧,只能透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才能喚醒內在的談判潛能。

談判招數1.殺價不只殺總價,也可以殺單價。

生活中最容易面臨的談判場景是買賣東西,最常見的就是討價還價。買東西想要殺價,會覺得不好意思,會掙扎要不要開口。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你不敢厚著臉皮爭取自己的利益,別人也幫不上你。

我平均2星期會到菜市場買半隻土雞,老闆秤好後會跟我說多少錢,比方是253元,老闆大多會去掉零頭,說算250元就好,此時我會乖乖付錢,不會討價還價。

但後來我再到市場買雞時,改從先問價格做起,也產生不同的效果。

「老闆這雞怎麼賣?」老闆回答:「土雞110元一斤。」

我沒有嫌貴,但開玩笑地說:「這雞不便宜。」(你不能直說人家賣貴,這會惹人不高興,不便宜是較婉轉的說法)然後問老闆:「可以算90元一斤嗎?」

 老闆看似面有難色,說:「我們都賣得很便宜。」(不會有賣家說自己的東西貴)我回說:「景氣不好,錢難賺,算便宜一點啦。」(一定要說出一個合理的理由,讓賣家相信你殺價有理)

 最後老闆表示算我100元一斤。我挑了半隻土雞,約莫198元,老闆僅向我收195元。這次買雞等於打了九折又去掉零頭。

這個談判過程裡有3個問題值得注意:

1.討價還價不但可以從總價下手,也可以從單價下手,特別是裝潢房子,這招一定派上用場,可以為你省很多錢。

2.不要小看這次只省了1、20元,但我只花了幾下唇舌而已,反正老闆不降價,我也不吃虧,成功了,就可省錢。

3.平常就要有談判意識,多練習談判技巧,這次省下的錢數目雖小,但有一天如果是買賣房子或車子、裝潢房子,運用談判技巧,動幾下唇舌,說不定可以省下幾千、幾萬,甚至幾十萬元。

談判招數2.對方有缺失時,替自己主動提出補償方案。

在消費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不要只會向商家抱怨,而是要向他們提出彌補你損失的補救方法。如果你不提出,只能聽令於對方。

有一次,太太在某大連鎖餐飲店買了一碗外帶排骨湯麵,回家打開一看,店方竟然忘了放排骨。打電話向他們投訴,他們請我們過去,說會補一塊排骨給我們。我到了店裡,他們把早已準備好的排骨遞給我。

我除了抱怨他們太誇張,還故意問:「只補一塊排骨嗎?」(替自己提出補償的想法)店員馬上說:「我們會送一杯中杯飲料。」 我說:「我不喝飲料,可不可以換成送小菜。」(正確,談判就是要更多,不要怕丟臉,但提出的補償方案一定要跟缺失相稱)

店員有點遲疑叫我等一下,然後急忙跑到廚房請示主管,又快步跑回櫃檯向我說可以,問我要什麼小菜。我點了一份燙青菜,它比飲料的價格高。

這種消費糾紛很常見,所以這個原則大家如果有機會可以試試,一定能派上用場。

談判招數3.調整談判心態,談判不是威脅,是協商。

我比較喜歡吃中餐,太太較喜歡吃西餐,有一次討論晚上要去吃什麼,太太固持己見說:「要嘛去吃義大利麵,要嘛不出門。」這種話像是最後通牒的威嚇,而非討價還價的談判。談判指的是雙方在每一個問題上調整各自的位置,達成彼此都可接受的聯合解決方案。

(本文作者為久石文化總編輯)

請相信我,他在讀完這本裡之後鐵定成了談判高手,原本我還以為他當晚回家就要跪算盤了。可是沒想到他貼這篇文章到臉書時,老婆還按了「讚」。怎麼辦到的?靠談判嗎?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