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六大錯覺的操縱,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

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教你擺脫六大錯覺的操縱

The Invisible Gorilla: And Other Ways Our Intuitions Deceive Us


當初收到這本書《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教你擺脫六大錯覺的操縱》
The Invisible Gorilla: And Other Ways Our Intuitions Deceive Us),書名令人感到有點Orz,因為我每天在實驗室都看到一隻大猩猩(不要扁我XD)...

其實這本書的書名,是來自一個很著名的經典心理學實驗,這個1999年在哈佛大學進行的大猩猩實驗還讓作者克里斯.查布利斯(Christopher Chabris)和丹尼爾.西蒙斯(Daniel Simons)榮獲2004年搞笑諾貝爾心理學獎(Ig Nobel Prize):




如果你早知道答案了,就找不知情的親朋戚友來做實驗吧。不過,我還是讓以下這個實驗給騙著了:




進行以上經典心理學實驗的作者丹尼爾.西蒙斯的訪談,以及這本書的簡介:




很了不起的,作者克里斯.查布利斯和丹尼爾.西蒙斯居然把那麼簡單的實驗延伸成洋洋灑灑的一部科普書。

這個經典的大猩猩打破了「眼見為真」這個信念,原來即使最明顯的資訊也會被我們漏掉。當我們的大腦集中資源在注意力時,我們會忽略發生在眼前的事件!就算那些事件有多麼異常,或者我們原本以為會有多顯目。在當今這個有許多新事物大量快速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時代,生活中的「大猩猩」更是無處不在。

很有趣的,《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一再指出我們都過自我感覺良好地相信透過感官所建構出的世界。他們利用巧妙的心理學實驗與精彩的真實故事,來顛覆我們對人類大腦運作的自信,帶領我們認識令人目瞪口呆卻真實存在的日常錯覺,並點醒我們是如何受到這些錯覺操弄而不自知。以下兩個實驗將說明我們有多麼視而不見:






《不理性的力量:掌握工作、生活與愛情的行為經濟學》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及《誰說人是理性的!:消費高手與行銷達人都要懂的行為經濟學》Predictably Irrational)顫覆人們在做重大決策時是理性的這一理論,《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則要指出,我們的日常生活還中充斥著各種錯覺。

《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這本書指出了注意力、記憶、自信、知識、因果以及潛能六大層面這深深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六大錯覺。《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列舉了許多反直覺性的科學研究證據,揭發許多日常生活中時而可見但人們卻完全沒有意識到的錯覺與邏輯謬誤,我們只看見我們想看見、所預期看到的一面,而遺漏了許多就出現在眼前但卻未進入意識層面的真相,這真是標準的「YOU SEE WHAT YOU WANNA SEE!」。

在進行大猩猩實驗時,兩位作者都很驚訝地發現將近一半的實驗者都沒看到大猩猩,即使後來的實驗還發現他們的眼光確實在大猩猩身上停留過好一陣子。因此,他們發現因為注意力錯覺的存在,誰說眼見便為真了!?「看到」不等於「看見」,你只看到你準備看到的一切。這個錯覺,甚至真的釀出好幾起很扯的大禍,包括汽車駕駛視機車不見、飛機師視跑道中闖入的飛機或其他物體不見、潛艇指揮官視漁船不見、醫生視異狀不見...

在第二章中,作者舉了不少實例來說明其實記憶都經過大腦的篩選與重組,所以越鮮明的記憶不代表越真實,我們只記得「感覺」起來像真實的部分。我不僅「看到我們想看的」,還「記得我們想記得的」。錯誤的記憶,有時候是很可怕的,例如因為錯誤的記憶而定罪了無辜的人。

第三章是很有趣的一章,因為它和時下流行的「自我感覺良好」有關。在西方文化中,自信是種美德,可是有時候自信滿滿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的表現,而且無知往往比知識更能讓人產生自信。美國從前有個調查,詢問駕駛者對自己的駕駛技術有多好,結果有九成駕駛者答說比平均的好。當然,如果駕駛技術的優劣是常態分佈的話,不可能有九成駕駛者高過平均,也就是說有相當一部分駕駛者的技術低過平均,可是他們卻以為高過平均。當然,除了極少數司機或賽車手是以駕駛車輛為生,大部分人都是「業餘的」,那麼專業人士呢?書中舉了不少例子,來說明專家對自己判斷的過度自信。可是自信有錯嗎?作者認為,錯不在自信,錯在迷戀自信。

第四章是對知識的錯覺,知道「怎麼用」跟知道它「為什麼」能被用是兩回事。他們舉例指出,如果要人畫出單車或馬桶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很多人還是會搞笑地犯了一些常識性的錯誤,例如鏈條的位置有誤等。知道發生「什麼」事,不代表知道「為什麼」會發生!別誤把熟悉的感覺,當成真正的知識。其實在科學界,對知識的錯覺也頗常見,例如當初在定序人類基因體時,大家都來預測人類的基因數。結果絕大部分遺傳學家都猜錯了,基因數從十幾萬,降到實際的兩萬多!股票和基金經理人賭錯名牌的事情也常發生,上次金融危機爆發時,只有極少數經濟學家發現了異狀。我們或許都聽過猴子猜對股票名牌的機率,和股票分析師差不多的故事,可是為何還是有一堆人靠股票分析吃飯?作者解釋道,那是因為我們偏愛專家對知識抱持著肯定的態度,使得他們即使不那麼確定,也還是得斬鐵截釘地下定論。

第五章討論因果的錯覺。作者先提到美國有家長拒絕讓小孩施打麻診的疫苗而釀成疫情。然後就去討論「相關」不等同於「因果」,別把「以為」變成「因為」。賣了關子,繞了一圈再回來討論麻診疫苗。其實,因果的錯覺,在日常生活很容易產生。因為人的大腦就是演化來把相關當因果的。例如電線桿的密度和當地的心臟病發病率相關,是電線桿造成了心臟病發?還是只是因為電線桿愈都市化的地區密度愈高,心臟病是都市中常見的文明病?在學術界,把相關當因果的研究也頗常見,尤其是許多研究還不容易有隨機分配的控制組。

第六章,作者嚴正批判了所謂的「莫札克效應」,他們指出聽莫札特會變聰明和打電玩可以開發大腦潛能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雖然有人還因此發了大財。他們指出,當初的實驗後來無法再被複製,那些都是媒體炒作的結果,所以別被偽科學與媒體操作給擺布了,還提出訓練大腦不如站起來動動身體!

《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舉了不少刑案為例,來說明這些錯覺對刑事調查的干擾。最近剛好看了兩部運用心理學來辦案的推理日劇《真正的犯人:心理特搜事件簿》(ホンボシ~心理特捜事件簿~)和《CONTROL:犯罪心理搜查》(CONTROL~犯罪心理捜査~),就對心理錯覺和刑事調查稍有著墨。

《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書中也不時批判了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決斷2秒間》Blink: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決斷2秒間》指出,「慎思明辨」、「三思而後行」是我們面對重大問題時一貫的態度,我們總認為收集的資訊越多,思考的時間越長,對我們的幫助也就越大。可是葛拉威爾運作了許多研究題材,指出人們在一眨眼瞬間做成的決策,其內涵遠比表相來得複雜。所以在壓力沉重的時刻,瞬間判斷與第一印象是理解周遭最好的工具。在事情發生前
兩秒就精確掌握狀況的能力,能夠自我培養而得。藉由接受訓練和累積經驗,能夠培養出當機立斷的能力。可是,《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卻指出,基於我們受控於各不同層面的錯覺,直覺是否能戰勝分析,是有疑問的。

雖然這對西方科學而言,「看見」不等於「看到」,心理錯覺影響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包括群體與個人,們是常常受到這些錯覺操弄而不自知,是相當新的大發現。可是對於人類受限感官,讓意識主導了各種對世界認知的錯覺,這在佛教哲學中早有不少討論,尤其是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योगाचार, Yogācāra)的大部頭論典《瑜伽師地論》(योगाचारभूमिशास्त्र, Yogācārabhūmi-śāstra)(取得這部論典,是唐朝玄奘大師西行取經求法之最大要因),就試圖透過嚴謹的邏輯辨證來闡述我們的意識對世界的認知,如何充滿各種錯覺,以及我們該如何擺脫等等。

《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是值得一看的好書,讓我們瞭解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真,有多少很扯而且搞笑的錯覺XD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為什麼我選的常常不是我要的?究竟是誰在操縱你的選擇?

The Sky of Gene -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

The Sky of Gene - 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

The Sky of Gene - 讓人乖乖聽話的影響力

The Sky of Gene - 教你59秒變A咖的怪咖心理學

The Sky of Gene - 別當正常的傻瓜了吧!?


相關網站:

The Invisible Gorilla: And Other Ways Our Intuitions Deceive Us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真的沒人看見大猩猩嗎?我看得一清二楚耶!

Gene Ng 提到...

我也看到了…有一半的人會看不到吧,所以我們是看得到的另一半XD

匿名 提到...

上面兩位都已經讀了標題,要是還看不出大猩猩才有奇怪吧 (@@)

Gene Ng 提到...

我是指第一次看的時候...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