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2012年精華文章

又來到年度大回顧的時候了,從無名小站搬來這裡已剛好五年了,迄今也累積了總共552篇文章,訂閱者近2,000人,總瀏覽量突破139萬次!昨晚還夢見最初鼓勵我寫作的恩師顏龍章老師,希望他在天之靈也能看到 :D

為了回顧本年度的精華文章,我就列出「本年度最受歡迎的2012年文章」、「本年度最受歡迎的所有文章」、「累積最受歡迎的文章」、「本年度最熱烈討論的文章」以及「累積最熱烈討論的文章」,和大家再度分享一下。

「本年度最受歡迎的文章」、「本年度最受歡迎的所有文章」和「累積最受歡迎的文章」是從Google Analytics的資料來的,也就是點閱率最高的文章;那些有分上下集的文章,僅列出點閱率最高的那篇。

最後,我列出從搜尋引擎找上門來的十大關鍵字,瞧瞧究竟是那些關鍵字吸引新朋友來拜訪的 :)


本年度最受歡迎的2012年文章

1)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共生哲學

2) 飲食規則-我們該吃什麼?

3) 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4)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老師談困境與抉擇

5) 原來世界是肥的

6) 三百年來黑心食品之美味詐欺

7) 我在MIT燃燒物理魂-教學的典範!

8) 全球變暖說真的是聳人聽聞嗎?

9) 本世紀的預防醫學-真原醫(Primordia Medicine)

10) 錢買不到,也不應該買的東西

11) 再回《回答: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12) 愛台必讀!-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

13) 台北士林文林苑都更案之不可取

14) 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必須面對的科學真相

15) 網路真的讓我們變笨?


本年度最受歡迎的所有文章

1) 讓子彈飛個不停吧!

2) 三個傻瓜(3 idiots)-三個忠於自己的笨蛋

3) 笑中帶淚的人在囧途

4)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5)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6)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共生哲學

7) 美國牛肉事件中,台灣學者專家之意見

8) 全境擴散的超寫實

9)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10)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

11) 世界大學排名有意義嗎?

12) 靠夭,那是給人吃的嗎?!

13) 好玩又超刺激的高空跳傘(Skydiving)〔上〕

14) 飲食規則-我們該吃什麼?

15) 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16)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老師談困境與抉擇

17) 原來世界是肥的

18) 六大錯覺的操縱,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

19)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

20) 【香江新春】九龍寨城(Kowloon Walled City)

21) 請用您的行動,來告訴雀巢公司:我們真的受夠無良黑心廠商了!

22) 三百年來黑心食品之美味詐欺

23) 美食帝國(Food, Inc.)

24)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25) 李家同,你錯怪漫畫和《達文西密碼》了!


累積最受歡迎的文章

1) 三個傻瓜(3 idiots)-三個忠於自己的笨蛋

2) 讓子彈飛個不停吧!

3)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4)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5) 笑中帶淚的人在囧途

6)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7) 【吳哥印象】後記及目錄

8)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正負2度C

9) 美國牛肉事件中,台灣學者專家之意見

10)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制高點:世界經濟之戰(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

11) 艋舺(Monga)

12) 超蝦的第九禁區(District 9)

13) 李家同,你錯怪漫畫和《達文西密碼》了!

14) 【分享】台大機械教授施文彬 語錄集

15) 靠夭,那是給人吃的嗎?!

16) 【分享】歐巴馬演說(Barack Obama Speeches)

17) 【分享】草泥馬之歌

18) 世界大學排名有意義嗎?

19)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

20) 請用您的行動,來告訴雀巢公司:我們真的受夠無良黑心廠商了!

21) 【分享】〔超扯童話血多〕賣火柴小女孩

22)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

23) 好玩又超刺激的高空跳傘(Skydiving)〔上〕

24) 海洋天堂中的父愛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25) 正負2度C--不願面對的真相

26) 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

27)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28) 請用您的行動,拒吃美國牛肉!!!

29) 寶藏巖之寶

30) 美食帝國(Food, Inc.)


本年度最熱烈討論的文章

1) 滷肉飯,並不是吃與不吃的問題而已!

2) 相由心生的超自然心理學

3) 飲食規則-我們該吃什麼?

3) 真的是橡皮推翻了滿清?

4) 異香客

5) 本世紀的預防醫學-真原醫(Primordia Medicine)

5) 網路真的讓我們變笨?


累積最熱烈討論的文章

1)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2) 關於死刑,給朱學恒的話......

3) 關於死刑......

4) 美國牛肉事件中,台灣學者專家之意見

5) 南港202兵工廠搬遷爭議之我見

6) 面對中國

7) 滷肉飯,並不是吃與不吃的問題而已!

 
8) 相由心生的超自然心理學

9)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

10) 【分享】台大博士生吃牛糞漢堡抗議美國牛肉進口

10) 性、演化、叩應男


今年怎麼找上門的?

1) 三個傻瓜

2) 讓子彈飛

3) 人在囧途

4) 艋舺

5) 第九禁區

6) 正負2度c

7) 海洋天堂

8) 寶藏巖

9) 美國牛肉

10) 草泥馬之歌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2011年精華文章

The Sky of Gene - 2010年精華文章

The Sky of Gene - 2009年精華文章

The Sky of Gene - 2008年精華文章

The Sky of Gene - 2007年精華文章

The Sky of Gene - 再度狂賀!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決選入圍

The Sky of Gene - 賀!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初審入圍

The Sky of Gene - 狂賀!第五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決選入圍

The Sky of Gene - 賀!入圍第五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的初審階段

閱讀全文...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清晰思考的藝術

思考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 52 Denkfehler, die Sie besser anderen uberlassen


這本《思考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 52 Denkfehler, die Sie besser anderen uberlassen)可能由於寫得很簡潔風趣,是本頗暢銷的書,在臉書也見過有人討論和推薦。把《思考的藝術》當作心理學、經濟學、商管和勵志的書來讀都行。

《思考的藝術》中文版書名少了一個關鍵詞:「清晰」,《思考的藝術》的德文書名「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譯成中文「清晰思考的藝術」。《思考的藝術》裡頭介紹了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一個禮拜練習一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一年剛好結業…

《思考的藝術》舉了這麼多的受迫性思考錯誤,其實幾乎沒一個是作者的創見。很有趣的,這些非受迫性思考錯誤有一些剛好在我之前介紹過的書中都可以找到(請參見〈別當正常的傻瓜了吧!〉〈讓人乖乖聽話的影響力〉〈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經濟博物學家(the Economic Naturalist)〉):



魯爾夫.杜伯里(Rolf Dobelli)是瑞士人,瑞士聖加侖大學(University of St. Gallen)企管碩士、經濟哲學博士。他以風趣幽默的語調,深入淺出地逐篇舉出52個我們全都易犯的思考錯誤,再佐以生活趣事、名人軼事、歷史、感情關係、投資理財、股票買賣、實驗研究等,具體說明我們會如何犯下這些為數不少的思考錯誤。此外,針對各項思考錯誤,提出因應之道。同時,每篇均搭配一幅與主題相關的諧趣德式插畫,讓《思考的藝術》不僅具實用性,更具可看性。

諸多行為經濟學的研究一再顯示,我們面對許多人生重大決策,居然還敢不理性掉入思考的陷阱裡,產生偏差、謬誤、幻覺、錯誤。我們經常會「直覺地、無意識地」做出決定,然後事後諸葛地再補上一些看似合理的選擇理由。犯下這些思考錯誤一點也不可恥,因為這是人類百萬年來演化出的心智必然的結果,我們的大腦並不是演化來讓我們時時刻刻保持理性的,而是要讓我們存活和繁衍後代的。人因為不完美而可愛,而且也有學習理性地清晰思考的能力而偉大!

雖然並非創見,不過要把這些乍看之下頗學術的專有名詞,都在一定的篇幅內解釋請楚(每篇文章都只有三頁),確實並非易事:存活者偏誤(The Survivorship Bias)、過度自信效應(The Overconfidence Effect)、 沉沒成本謬誤(The Sunk Cost Fallacy)、 確認偏誤(The Confirmation Bias)、權威偏誤(The Authority Bias)、對比效應(The Contrast Effect)、 現成偏誤(The Availability Bias)、 故事偏誤(The Story Bias)、後見之明偏誤(The Hindsight Bias)、控制的錯覺(Illusion of Control)、均值迴歸(Regression Toward the Mean)、結果偏誤(The Outcome Bias)、選擇的弔詭(The Paradox of Choice)、討喜偏誤(The Liking Bias)、稟賦效應(The Endowment Effect )、零風險偏誤(The Zero-Risk Bias)、稀少性謬誤(The Scarcity Fallacy)、賭徒謬誤(The Gambler’s Fallacy)、損失規避(The Loss Aversion)、基本歸因謬誤(The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預測的錯覺(The Forecast Illusion)、聯結謬誤(The Conjunction Fallacy )、不作為偏誤(The Omission Bias)、自我選擇偏誤(The Self-Selection Bias)、聯想偏誤(The Association Bias)、認知失調(The Cognitive Dissonance)、雙曲貼現(The Hyperbolic Discounting)等等。

在推薦序裡,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邏輯謬誤鑑識班》作者)告訴大家「…為了讓此著作對自己產生最大的幫助,請勿囫圇吞棗閱讀。每讀完一篇,最好就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是否有類似的問題,準備一本小筆記本,把自己曾經製造過的、或是可能會遇到的情況記錄下來,有空的時候還可以複習一下。」是個不錯的建議,由其是《思考的藝術》的一年課程設計剛好一個禮拜可以充分練習一個思考錯誤…

不過,我想更重要的是,我們在讀這類書籍的同時,除了要清晰地思考,也要有足夠的批判性思考。儘管作者用了輕鬆的筆法、清楚的說明,以及有一定深度的論述,可是《思考的藝術》舉的諸多例子仍只是我們生活中被簡化的一部分,而學術研究就是要能夠把道理簡單地抽絲剝繭出來。用簡化的理論來把事物的道理簡化,其實就是科學美妙之處,可是也是科學侷限之處,這是雙面刃。在真實的生活中,我們並不是一次重覆一個書中某一個思考錯誤而已,而更有可能是好幾個同時或接連的交互作用。

例如買了一支爛股票被套牢了,就很可能是因為「存活者偏誤」而只注意到成功的例子而忽略了「替代路徑」,因為「新手的運氣」在股市中賺了一把,可是「享樂跑步機」讓自己覺得賺得不夠,加上「社會認同」和同事一起大力炒股,因為「權威偏誤」而聽信原來只有「司機的知識」的財經專家的「預測的錯覺」,加上「過度自信效應」以為自己的眼光不凡,問了因「結果偏誤」而找來的理專再犯了「激勵過敏傾向」,因為「對比效應」以為某支股票的股價夠低,被套牢後因「沉沒成本謬誤」不捨得及時賣出,然後陷入「在好轉前會先惡化」的陷阱,再來因為「損失規避」不願買出一直向下跌的股票,還用「美化修辭」的「框架」安慰自己,再用「自利偏誤」怪罪大環境,「認知失調」地騙自己沒去選到的股票以後會跌得更慘。

趕快來練習一下《思考的藝術》裡的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吧XD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學會思考,你真的贏定了!

The Sky of Gene - 讓人乖乖聽話的影響力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學家上了海盜船

The Sky of Gene - 為什麼我選的常常不是我要的?究竟是誰在操縱你的選擇?

The Sky of Gene - 該死!大債時代裡的泡沫炸了!

The Sky of Gene -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

The Sky of Gene - 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

The Sky of Gene - 別當正常的傻瓜了吧!?

The Sky of Gene - 超變態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Freakonomics)

The Sky of Gene - 相撲手經濟學?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博物學家(the Economic Naturalist)


The Sky of Gene - 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

The Sky of Gene - 聰明反被聰明誤

The Sky of Gene - 向錢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用白話文來解釋這次的美國金融風暴&10分鐘讓你全面了解當前世界金融危機

The Sky of Gene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制高點:世界經濟之戰(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


閱讀全文...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世界,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糟嗎?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達爾文也喊Yes的樂觀演化

The Rational Optimist:How Prosperity Evolves






麥特.瑞德里(Matt Ridley)的新書《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達爾文也喊Yes的樂觀演化》The Rational Optimist: How Prosperity Evolves)是相當值得一讀的。

麥特.瑞德里是英國演化生物學家、全球知名科普作家、《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專欄編輯,擔任英國新堡國際生命中心研究主任、美國紐約冷泉港實驗室教授,也是牛津大學動物學博士。著有《紅色皇后:性與人性的演化》(The Red Queen: Sex and the Evolution of Human Nature)、《德性起源》The Origins of Virtue: Human Instinct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23對染色體:解讀創生奧祕的生命之書》Genome: The Autobiography of a Species in 23 Chapters)、《天性與教養: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作用》Nature via Nurture: Genes, Experience, & What Makes Us Human)和《克里克:發現遺傳密碼那個人》Francis Crick: Discoverer of the Genetic Code)。

瑞德里的資歷也頗有趣,他是演化生物學家,通常做演化生物學的人都是生命科學領域裡頭最不食人間煙火的。不過,瑞德里卻是英國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的非執行董事長!這有可能是因為他的父親在1987年到1992年是北岩銀行的董事長,並且擔任董事卅年。對2007年金融海嘯有認識的人,應該知道北岩銀行是英國第一家讓金融海嘯給淹掉的銀行,英國國會還怪罪他沒有及時認識到該銀行投資策略的風險,迫使他在2007年十月灰頭土臉地下台。這段經歷在《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的前言裡有些交代。

瑞德里在《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的前言中指出,以他在北岩銀行的慘痛經驗,他主張資本、資產市場,由於容易泡沫化和炒作,因此需要政府的管制。可是財貨、服務市場因為運作得很有效率,所以只要較少的管制。這點值得台灣政府大力參考,因為台灣是一整個反過來,政府放任資本和資產市場炒作,卻三不五時自以為是地介入財貨、服務市場去主導產業發展,這樣的本末倒置難怪會讓台灣經濟停止起飛,而且還可能會越搞越糟(請參見〈房地產飆漲是扼殺台灣經濟的主因〉〈政府失靈後的台灣經濟 (佘健源、劉玉皙)〉)!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的原文書名The Rational Optimist,直譯過來是「理性的樂觀派」。在全書中,他舉了許許多多例證來說明他為何那麼理性地樂觀。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第一章裡指出,社會不斷以驚人的速度成長進步。生活愈來愈好,而且是以驚人的速度改善。在全球各地,食物變多、所得增加、壽命延長;疾病、嬰幼兒死亡率和暴力則減少。1800年以來,人類預期平均壽命增加一倍以上,實質所得增加九倍以上。即使將世界拆成片斷,也很難在2005年時找到比1955年還差的地方。大多數的人類吃得更好、住得更好、娛樂活動更多、更長壽、更不容易生病。兩個世紀以來,人類的四大最基本需求──食物、衣服、燃料與住所,變得更便宜。富人變得更富有,窮人也過得更好。貧窮在過去50年減少的速度遠快於過去500年。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在接下來的第二、三、四、五章中,不斷地強調市場貿易、專業分工對我們人類的演化有多重要!瑞德里認為,富裕來自於每一個人都為其他人工作。開始於一萬多年以前的交換和專業化習性,已創造出集體智慧,讓人類生活水準處於日漸上升的趨勢之中。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一再強調,自給自足的生活讓我們只能活在一大堆做不完的瑣事中度日。人類是唯一懂得用交換來各取所需的生物。把自己擅長取得的資源交換出去,換取自己想要卻無法或不擅長取得的資源。一個愈高度專業分工的社會,人們就會有愈多閒暇從事休閒和創新。因為技術的創新造就了效率,於是人們又多了更多時間去創新,於是就良性循環下去。很多人知道德國的工業很強,而德國卻也是西歐年假最多的國家,原因可能正是如此!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表示,人類是生而熱衷貿易的,貿易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展。而且,我們要能夠進行貿易就得要能夠互相信任,瑞德里相信在愈開放的市場裡,人們也愈能夠有較高的誠信。因此,市場貿易的功效就不僅是提高生活水準而已。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也提到了農業,近來在學界對農業的興起作了一些反思,認為農業的興起不見得是人類主動的選擇,而是迫不得已,而且人類不見得因為農業的興起而過得更好,因為食物種類變少,人類其實更加營養不良,詳情請一讀這本 《潘朵拉的種子:人類文明進步的代價》Pandora's Seed: The Unforeseen Cost of Civilization)(請參見〈潘朵拉的種子之代價〉)。可是,瑞德里保持他一貫的樂觀,認為那些悲觀的論調是因為沒有考慮到農業興起後的貿易!然後他又再強調貿易的重要性。

瑞德里讚揚綠色革命,他不贊成有機食物,認為那是低效率的生產方式。我並不完全認同他,因為無機農業未必像他所說的那麼美好,有機農業也未必像他說的那樣,農業的永續本來就是大哉問,這本《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值得大家同時參考(請參見〈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下)〉)。亞洲的農業模式和西方大不同,而且不懂美食的英國人談食物可信嗎?XD

對於基因改造作物(GMO),瑞德里反對盲目反對GMO,因為那讓原本可以擺脫飢餓的非洲人仍處於饑荒。關於基因改造食物,其實我的看法是,基因改造作物必然會成為趨勢。雖然環保團體強烈反對基因改造作物,認為那是不自然的。可是,這世界上沒有真正天然的食物,除非餐餐都吃野味。


人類已經改造了所有牲畜和作物的基因體,所有作物和牲畜的遺傳、生理和解剖相較它們的野生的祖先都是畸形異常的。運用病毒、跳躍基因或其他載體作基因轉殖看似很變態,可是連我們人類的基因體裡都一堆病毒留下的DNA片段,為何沒人感到害怕?而且植物的基因體本來也特別多跳躍基因等東西,難道得把它們清掉才給人吃?又或許很多人覺得不同物種作基因交換很不正常,可是事實上跨物種基因交換在自然界本來就是家常便飯。無可否認,GMO有其風險,可是沒有人會要等一輛百分之百不會被撞爛的車上市才坐車或允許車輛上路吧?承受風險本來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問題只是值不值得而已。不過,如果GMO只是成為大企業壟斷和不當獲利的手段,那鐵定非全民之福!

談完了農業,瑞德里接著談城市的歷史和發展,他對城市改善人們的生活,當然是樂觀的。除了《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這兩本談城市優點的好書《城市的勝利》Triumph of the City: How Our Greatest Invention Makes Us Richer, Smarter, Greener, Healthier, and Happier)和《落腳城市:最終的人口大遷徙與世界的未來》Arrival City:The Final Migration and Our Next World)也值得參考(請參見〈城市的勝利與驕傲〉〈落腳城市‧城市落腳〉)。對於貿易的歷史,可以參考《貿易打造的世界:社會、文化、世界經濟,從1400年到現在》The World That Trade Created : Culture, Society and the World Economy, 1400 to the Present)和《青花瓷的故事》The Pilgrim Art: Cultures of Porcelain in World History)也值得一讀(請參見〈多元貿易打造的世界〉〈青花瓷的故事與傳奇〉)。

和許多學者一樣,瑞德里認為現代化生活會讓人們生養較少的小孩而讓人口問題緩和。接著他談到化石燃料如何解放奴隸,並且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舒適。我想,即使是主張環保的人,也不應否定化石燃料的功勞,如果沒有化石燃料,我們今天所有享受到的美好事物都不可能。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在第九章指出,分享和交換知識讓我們能夠有更多的創新和發明。我會沒有在耶誕節出去鬼混,也沒有待在家裡吃零食看電視,而是一個人待在辦公室傻傻地寫這篇文章,就是因為能夠無遠弗屆地分享知識,實在是一個太美妙的經驗了!就我們能夠接觸到和分享出去的知識的質與量而言,這確實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美好的時代!

關於悲觀主義,《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在第九和十章指出,70年代媒體也曾一窩蜂報導全球寒化並造成恐慌,但並未發生。他相信,較暖的氣候增加全球食物的供給,並減少水資源短缺的風險。將大量資源用來預防臆測的風險,卻不拿來解決目前的貧困問題。使用玉米生質酒精的美國駕駛人,是搶走了窮人的食物,以飽滿他們貪得無厭的油箱。他主張,即便在最糟的情境下,氣候變遷在未來產生的損害,遠低於今日採取氣候緩和措施的成本。

關於氣候變遷,其實對全球來說,暖化並非是全面性的災難而已。恐龍時代,地球就是非常地溫暖。全球暖化必定會造福一些區域,雖然對另一些區域來說是災難性的。可是全球暖化是個極複雜的問題,有學者指出,暖化對歐洲是有利的,可是對亞洲來說卻不然。但是也有可能暖化造成北極冰川的融化,阻斷了洋流而讓歐洲冬天更冷、夏天更熱。總而言之,不可預測的變數實在太多了,才不一定正如瑞德里能夠那麼單純地樂觀咧。關於氣候對人類文明史的影響,可以參考這本《氣候文明史:改變世界的攻防八萬年》(気候文明史:世界を変えた8万年の攻防)(請參見〈改變世界的攻防八萬年之氣候文明史〉) 。


他認為,悲觀言論往往占據新聞頭條、暢銷書排行榜,與巨大的既得利益掛勾,卻不必對錯誤負責。悲觀主義常在假設科技沒有變動的情況下預測未來,讓我們過得更好的事物受到阻礙。他反而認為,到目前為止,停止創新是人類所能做出的最危險事情,實際上會造成不能永續發展。他相信,人類能夠以集體智慧解決問題。

雖然這本書頗有創見,可是還是有個大問題。瑞德里一再在書中強調,他對人類解決難題有十足的信心,而且也一再提供各種證據來佐證他的樂觀。可是到了書末,他卻反過來對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樂觀,原來是建立在他相信化石能源的蘊藏量比已知的還多的樂觀上的!

其實我在剛讀《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時沒有馬上被他說服,《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畢竟是一位西方人以西方的眼光來寫的,很多西方人還是有人定勝天的天真信念。可是瑞德里真的是位優異的作家和科學家,讀到最後兩章前,差點就被他提出的種種例證說服了。但是讀到他對化石燃料的蘊藏量,而不是人類創新的科技樂觀時,我卻差點吐血!


他對人類利用替代能源的進展居然反而抱持著悲觀的態度,認為如果要改用替代能源,而犧牲多少經濟發展和土地等,所以還是繼續使用化石燃料吧!這種對人類科技進展的失敗主義態度,根本就是把自己在書中前四分之三的論點一竿子打翻,我還沒有見過這麼自宮式的邏輯。

而且,對於悲觀的論調,我看不出有何利益可言,倒是樂觀地排碳,那和許多資金雄厚的能源業者的利益更有掛勾吧?講求清苦的環保價值觀會比自認享受富裕是神的恩典還有市場和吸引力?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認為悲觀的論調是主流,可是我反而不認為,因為如果你在台北或者其他國際大都市的路上問路人,擔不擔心人類的文明會因為人類的種種作為而毀滅,我想很多人都是口是心非地說擔心,然後繼續每天照常上下班、吃喝玩樂,有多少人真的悲觀到要試圖做些改變啊。即使一堆人相信12/21似乎真有其事,可是那天有多少人真的恐慌了呢?不過有多少文明真的因為不懂得節制而自我毀滅了呢?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雖然說明了這是個美好的時代,可是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在《大崩壞》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和隆納.萊特(Ronald Wright)在《失控的進步:復活節島的最後一棵樹是怎樣倒下的》A Short History of Progress)中舉的例子,還是讓我都未來不敢太過樂觀XD 不過人類靠自己的力量在這幾萬年的各種災難中存活下來了,我們也不必對全人類的未來太過悲觀。

最後,用這段名言結尾,因為我們不僅是活在最美好的時代,也站在一個史無前例的分歧點: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
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石油和新能源的未來-能源大探索(The Quest)

The Sky of Gene: 城市的勝利與驕傲

The Sky of Gene: 落腳城市‧城市落腳

The Sky of Gene - 全球變暖說真的是聳人聽聞嗎?

The Sky of Gene - 關燈一小時能改變世界拯救地球嗎?

The Sky of Gene - 真假環保

The Sky of Gene - 綠色EQ

The Sky of Gene -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The Sky of Gene - 再談為何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

The Sky of Gene - 活在象牙塔裡的化工學者

The Sky of Gene - 台灣政府財團之惡,在於不食人間煙火。

The Sky of Gene -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糟蹋稻穗......

The Sky of Gene -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欺壓秧苗......

The Sky of Gene - 中科三期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南港202兵工廠搬遷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正負2度C--不願面對的真相

The Sky of Gene -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正負2度C

The Sky of Gene - 世界資源真相,您可曾想過?

The Sky of Gene - 加州科學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地球很美有賴你-HOME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The Sky of Gene - 2009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The Sky of Gene - 危急中的地球(Planet in Peril: Environmental Coverage

The Sky of Gene - 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


閱讀全文...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最後的野味-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

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從餐桌的盛宴到海洋的盡頭,一位漁夫作家從魚市出發的溯源之旅

Four Fish: The Future of the Last Wild Food


去美國唸書之前,我以為像美國那麼富裕的國家,超市裡的選擇一定很多,後來才發現原來,來來去去就那幾種選擇,連魚肉也似乎只有兩三種而已。

這也是為何在《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從餐桌的盛宴到海洋的盡頭,一位漁夫作家從魚市出發的溯源之旅》Four Fish: The Future of the Last Wild Food)中,作者保羅.葛林伯格(Paul Greenberg)僅僅談到了四種西方人較為熟知的魚-鮭魚、海鱸、鱈魚和鮪魚,用四種漁業的興衰結合生物學、歷史、採訪紀實、人物故事,一步步進入從海洋到餐桌的旅程。

葛林伯格在少年時期就有了自己的船,把出洋捕魚當作娛樂。他記得當時的鰈魚(flounder)、鯖魚(mackerel)、黑魚(blackfish)、犬牙石首魚(weakfish)、鯛魚(porgy)、扁鰺(bluefish)、油鯡(menhaden)、條紋鱸(striped bass)等,可是當他卅歲出頭再回到同一片海域,牠們不是數量稀少,就是永遠消失了。

《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 從文化、經濟、社會、生活、生態、演化、漁業、商業、生物學等廣泛的層面,以散文式的敘述方式,述說四種西方人較熟悉的食用魚資源的過度開發。雖然《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 只介紹了四種魚類,但牠們在漁洋裡的危機,也代表了海洋中成千上萬種生物正在消失。

撰擇鮭魚、海鱸、鱈魚和鮪魚,除了牠們主宰了西方現代海產市場。 而且人類一直努力控制牠們,不是透過野生系統的管理,就是透過個別物種的馴化與養殖。鮭魚,歸鄉的習慣幾千年來確保了牠們的生存,如今卻導致其滅絕,最後不得不藉由馴化來阻止牠們絕滅;海鱸,生活在近岸的淺水域,歐洲人在那學會如何在海上捕魚,現在轉而採取更先進複雜的馴化形式來維持魚肉的供給;鱈魚,昭示著工業漁業的時代,人類建造巨型加工漁船,以捕捉看似永不枯竭的鱈魚,把牠們容易加工的魚肉變成平民的便宜主食,過度捕撈已導致一些魚場的崩潰;鮪魚,長距離地在大陸斜坡頗遠的深海區遨遊。幾乎所有鮪魚魚種巡游的水域範圍都遍及多個國家,壽司風潮導致黑鮪魚成了奇貨可居的珍稀魚種。

由於《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 只介紹了四種魚,所以能夠更清楚地交代牠們面臨的危機,以及人們試圖馴化牠們的現狀。其人文關懷的觀點,溫暖地讓我們體會海洋資源危機。作者很仔細地介紹了牠們的養殖,可是卻又一再認為養殖這些西方市場熟悉的獵食性魚類,只是用更多小魚去換少量大魚而已。牠們之所以會被挑選來馴養,不是因為牠們容易被馴養或者較為經濟,只是因為牠們是西方人餐桌上熟悉的食物而已。

《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表示,野生魚與馴化魚所占的市場比例幾近相等,將兩者視為共同未來正是我們需要的海洋政策。這四種魚與野生和馴化的衝突息息相關,因此我希望藉由描述牠們的故事,把人類的需要與全球的需求分開,並對在人與魚之間建立公平持久的和平關係提出建議。《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指出,如果要考量各種包含環境、生態和經濟的因素,比較好的養殖魚應該是西方人較不熟悉的吳郭魚、楂魚和金目鱸。

世界上很多人靠魚來攝取蛋白質,據說在一些文化下,魚肉甚至還被當作素食,因此全球漁業耗竭是食物供應上最大的威脅之一,除了這本《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還有一本《超級掠食者的大屠殺真相:沒有魚的海洋》Une mer sans poissons)探討全球的漁業危機。還有不錯的記錄片《魚線的盡頭》(The End of the Line)對 「過度捕撈」造成海洋生態的浩劫,有深入的剖析與警告:










雖然不少媒體和學者相當悲觀,可是《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認為,生產食物的循環與子循環都仍在運轉,有時甚至非常暢旺,只要人類能夠自制,海洋仍有強大的恢復力。《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 指出,有些看似已經枯竭的漁場,有時只要能夠休養十年,就能夠恢復至少一部分的榮景。

對於魚的保育,比起陸地上的哺乳動物還難多了。如果有家餐廳賣貓熊肉、獅子肉、大象肉,我們可能扺制他們甚至去抗議。我們可以輕易地認出貓熊、獅子和大象,即使我們不是動物學家。可是對於魚來說,沒有經驗的人,像我這樣,即使是生物學家,也很難輕易地鑑別出魚種之間的不同,除非是從小就常陪媽媽上市場。就我的經驗來說,太多魚對我而言看來都差不多,甭說要認出牠們,更甭提還搞清楚他們到底是否瀕危等等。我想,絕大多數常上市場買魚的人也不見得清楚吃食哪種魚對生態而言是比較友善的。

雖然市面上有書籍如《菜市場魚圖鑑》《台灣魚達人帶你環島吃海鮮》介紹台灣市場上的各種魚類,後者還介紹了什麼魚可吃,什麼魚什麼季節或大小不該吃 ,進一步探討如何正確吃魚才能保護台灣周邊的海洋資源 。可是應該有更簡易快速的方法來教育民眾吧?

《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在書中提到美國加州蒙特雷灣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有推出海產卡(Seafood Watch),介紹消費者「綠色」(最佳選擇)、「黃色」(優良替代品)和「紅色」(避免食用)的各類海鮮:

Seafood Watch Pocket Guide

Seafood Watch Pocket Guide



檢視較大的地圖


他們甚至還推出了智慧手機(iPhone和Android)的APP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雖然後來他們的調查發現,建議消費者避免食用的魚種或系群的漁撈壓力並未減少。不過保羅.葛林伯格也指出,在這些公眾教育的工具引進前,甚少消費者知道黑鮪魚過漁,也很少人曉得養殖大西洋鮭的不良效應。我在幾年前參觀蒙特雷灣水族館時,就看過了這個海產卡,也A了張回家。當時也才知道原來養殖的大西洋鮭不是個好選擇。

對於台灣海產市場上的魚等海鮮,我僅知道吻仔魚不是好選擇,還有儘量不要吃魚翅,黑鮪魚已經少到吃不到了而已。對於海洋保育的努力,台灣環保團體可能做得還是不足夠的,也許這也是生態保育可以更加努力的方向吧?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不能再浪費

The Sky of Gene - 原來世界是肥的

The Sky of Gene - 三百年來黑心食品之美味詐欺

The Sky of Gene - 食物的歷史-吃的意義

The Sky of Gene - 飲食規則-我們該吃什麼?

The Sky of Gene - 潘朵拉的種子之代價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那是給人吃的嗎?!

The Sky of Gene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The Sky of Gene -美食地獄

The Sky of Gene - 美食帝國(Food, Inc.)

The Sky of Gene - 不能沒有蜂

The Sky of Gene - 再回《回答: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The Sky of Gene - 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是單純的科學問題嗎?

The Sky of Gene - 禪、茶水、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群萌亂舞的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科學知識傳播的原則

The Sky of Gene - 重啟美國牛肉談判!!!

The Sky of Gene - 【分享】你準備好吃美國牛內臟了嗎?

The Sky of Gene - 機車與美國牛肉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中,台灣學者專家之意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大博士生吃牛糞漢堡抗議美國牛肉進口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拒吃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來告訴雀巢公司:我們真的受夠無良黑心廠商了!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2.5 ppm!-從台灣三聚氰胺事件論政策和報導的不專業

The Sky of Gene - 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

閱讀全文...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真的是橡皮推翻了滿清?

我選擇唸理科,主要的原因除了熱愛科學,另一大原因就是厭惡要死背硬記的史地。我迄今仍不懂死背硬記那些地名、人名、年代等等對國家社會有何貢獻,除了證明學生的記憶力和毅力之外,知道的朋友儘管賜教。

雖然討厭背多分,我還是蠻喜歡歷史的。不過在聽故事之餘,真正有興趣瞭解歷史是在大學之後,至少歷史相關的通識課主要是交報告而不必再背多分了。不過過去沒背多分也似乎沒什麼損失,因為長愈大就愈發現,怎麼過去學的好像都又要被改寫了?所以我自己都疑惑了,到底用教科書死背硬記的史地教學法,真的幫助我們瞭解這世界了多少?加上教科書裡的歷史是即得權力者寫的,不見得就是真相!

像這本《橡皮推翻了滿清》就顛覆了許多過去教科書裡教過的中國近代史知識和觀點。會注意到這本《橡皮推翻了滿清》,是在作者的部落格「明騎西行記」讀到幾篇標題就是「橡皮推翻了滿清」的幾篇文章〈[辛亥解密] 橡皮推翻了滿清(上)〉等,覺得十分有趣。作者藍弋丰在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棄醫從事圖文創作。於知名BBS站台PTT擔任歷史群組下的「架空歷史板」(DummyHistory)板主,在網路歷史族群中相當活躍。著有《海角七號》電影改編小說《海角七號電影小說》,以及歷史小說《明騎西行記》

橡皮推翻了滿清


作者藍弋丰顯然十分推崇中國歷史學大師黃仁宇的大歷史觀。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China: A Macrohistory)從小事件看大道理;從長遠的社會、經濟結構觀察歷史的脈動;注重人物與時勢的交互作用,理念與制度的差距,行政技術與經濟組織的衝突,以及上層結構與下層結構的結合。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是我這輩子讀過最有啟發性的歷史好書!

傳統中國史家研究歷史,過去都是以斷代史方式研究,研究時又常會人事角度、意識形態以至歷史人物善惡評價。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以其大歷史觀概念,指出中國數千年來發生的問題,都是缺少了現代社會發展下一些關鍵元素,他把這些統稱為「缺少數目字上管理」( mathematically manageable)。而所謂的「缺少數目字上管理」,就是沒有行之有效的經濟制度和相關法規系統,而這兩者都是現代社會必須包含,同時也是西方國家普遍已建立的框架。

黃仁宇觀點是,中國早在幾千年前為了對抗外族侵略以及治理黃河,早在二千多年前已完成大一統。自漢以來為了方便治理這個大一統國家,不斷以儒家的意識形態用作統治國家的工具,整個政治架構由文官集團主導,而皇帝的權威亦不過是由道德上的基礎維繫,而非明確的法律和經濟制度。這種社會文化,自明代起已越來越強烈,許多宮廷內爭議都由此而起。

同時黃仁宇認為中國傳統經濟都是由一些細小的自耕農作主導,貶低工商業,商業架構數千年來都從未建立,尤其是欠缺了一些像銀行、法律、保險等商業社會需要有的機構。所以在評論王安石變法時,便明確指出王安石改革內容具有現代金融體制的雛型,偏偏北宋的經濟本身缺少的現代社會的基本要素,因此改革推行工作不易見效。

而稅制也是黃仁宇研究的重點。他的觀點是中國傳統政權主要靠稅收維繫,失去了稅收,政權也無法維持。由東漢開始中央對地方失去掌握,主因是稅收基礎受到破壞,至唐朝才重新建立,到其後又沒有有效稅制建立,結果在每次對抗外患中,都總是敗的多,贏的少。黃仁宇還指出這種種結構加上社會經濟結構(廣大民眾都是一些細小的自耕農),令近代中國引進西方的代議政制時,出現了很大矛盾,故他簡單概括說這是「新舊體制不銜接」。

他的另一本好書《萬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也是體現其「大歷史觀」的一部明史研究專著。一般史家認為的明朝滅亡之起點,如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去世,萬曆廿年(1592年)援朝鮮之戰,萬曆卅一年間的「妖書案」,接下來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起的「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的薩爾滸之敗等。與這些年份相比,萬曆十五年(1587年)雖然有海瑞、戚繼光的去世,但終究只是無足輕重的一年,也即如其英文版的書名:無關緊要的1587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但黃仁宇提出與其他史學者不同的看法,指出此一年似是無重大動盪,實際上可能卻是明朝發展至盡頭而步向滅亡的一年。

《萬曆十五年》主旨在書中末段點出:「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

黃仁宇引用典籍,特別是《神宗實錄》,就此年中發生的立儲之爭和一連串使萬曆帝感到大為不快的問題作分析,研究發生在萬曆帝身上的變化。黃仁宇指出,雖然最後萬曆帝在種種問題上妥協,但他由此怠政卅三年,可能是他對抗無效之後,對文官集團的一種報復方式。由此可以理解,明朝的皇帝表面看是有其無限權力,但終歸也要受到傳統文化和文官集團的制肘。中國歷代文官受的教育是儒家的抽象道德哲學,可是在官場的黑暗惡鬥讓他們人格分裂,辦事審案更是以主觀認定為準。

另外書中還提到海瑞、戚繼光、李贄等 人,也是受到傳統文化的制肘,而得不到有意義的發展。對海瑞,黃仁宇形容「他雖然被人仰慕,但沒有人按照他的榜樣辦事,他的一生體現了一個有教養的讀書人服務於公眾而犧牲自我的精神,但這種精神的實際作用卻至為微薄。」;對戚繼光,黃仁宇評「戚繼光的求實精神,表現於使革新不與傳統距離過遠。」;而對李贄,黃仁宇也評說李贄不過是反映明朝在儒家倫理文化趨於僵化下,思想界的苦悶和困局。

咦,要介紹《橡皮推翻了滿清》,可是為何卻大篇幅地談了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萬曆十五年》?因為如果搞懂了《中國大歷史》《萬曆十五年》的大歷史觀,就差不多搞懂了《橡皮推翻了滿清》的大歷史觀。《萬曆十五年》之中,黃仁宇展現其超凡的史學和寫作功力,把一連串乍看之下毫無關連甚至看似不重要的事物給串連起來,《橡皮推翻了滿清》不出其右。

黃仁宇的大歷史觀認為,時代之走向及發展狀況,是由無數社會和物質上的各種因素共同堆積起來的,歷史舞台上的某一「關鍵角色」 往往只是一個「角色」,讓任何人來扮演都可以,為眾人所熟知的著名歷史人物只是正好在那個時間踏上了舞台,坐上了歷史早準備好的空缺「角色」席。

《橡皮推翻了滿清》指出,依黃仁宇的歸納,每個王朝前期的「盛世」,就是因為朝代創立期的戰亂造成人口大量減少,於是在朝代建立初期,有了一段因為人口相對於土地等資源較少,這就是「盛世」。在「盛世」中人人過的很好的時期,就會人口爆炸到把可耕地塞滿,因而開始開墾邊緣農地,造成環境破壞,水土保持崩潰,於是產生水災、旱災,旱災又會誕生蝗災,而人吃不飽免疫力就會下降,於是產生瘟疫,而吃不飽、沒地、沒工作的人為了生存,就會落草為寇,或起來造反,於是王朝陷入各種天災人禍,最後政府崩潰、天下大亂,如此循環不息的「傳統王朝週期」。

古中國的多數王朝都符合這個定律。黃仁宇從「大歷史」的角度,指出王朝興衰的真正原因,跟傳統帝王史觀完全不同,一個王朝的傾頹,往往與皇帝「賢明」與否沒什麼關係,因為古中國一直處於黃仁宇所謂的「間架式結構」, 簡單的說就是「天高皇帝遠」,古中國缺乏現代行政體系,而是用一種幾乎哲學式的結構在控制整個帝國,皇帝的任何施政很難貫徹到基層。

藍弋丰指出,清朝自然也無法避免走上週期興衰的鐵律,但清的「盛世」期間特長,是什麼原因呢?這主要是是受益於明末一些高產作物的引進,這個地球上能養活最多人的作物有三種,一種是古中國原本就有的稻米,但是只有華中、華南才適合種植,另外兩種是玉米與馬鈴薯,玉米原產於南美洲,它的高產特性讓印加文明的人閒到沒事做;馬鈴薯也一樣原產於美洲,後來引進歐洲後養活了無數的歐洲人。這兩種高產作物在明末左右引進古中國,可想而知,同樣的土地,可以承受的人口上限增加了,就會花更多時間才繁殖到人口過剩,所以清朝就擁有了中國有史以來最長的「盛世」,這是因為農業上的革命,不是因為滿清的皇帝有多賢明。

如果按照傳統規律,滿清大概在道光咸豐年間就因為民變滅亡。可是清末有複雜的國際貿易關係,在滿清「官軍」有了較優勢的西方火器武裝下,不但太平天國吃癟,連之後的民變通通沒搞頭,因為火力壓倒人力。

可是滿清最終還是滅亡了,教科書裡寫的是孫文的起義,可是《橡皮推翻了滿清》根據這個大歷史觀,指出不是孫文,也不是武昌起義,推翻滿清的就是橡皮筋、橡皮擦的「橡皮」,現代人口中的橡膠!

《橡皮推翻了滿清》指出,一切都要從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說起,1908年,亨利.福特(Henry Ford,1863-1947)推出T型車,風靡一時,輪胎需求量一夕暴增,製造輪胎的原料橡膠價格也跟著三級跳,全球橡膠股價飆漲,國際一流商業城市上海也不例外;沒想到暴起之後就是暴落,泡沫化的橡膠股一夕崩盤,就這麼撼動了大清帝國的銀根!

事情有這麼簡單嗎?《橡皮推翻了滿清》在第一章闡述了橡皮如何推翻了滿清後,在第二章更詳盡地敍述了清末的歷史,指出讓一個王朝滅亡的原因錯綜複雜,並非僅是滿清腐敗原因這麼簡單而已。

《橡皮推翻了滿清》指出,士紳對滿清離心離德是滿清滅亡的主因。當時的中國,在廣大的鄉間還處於黃仁宇所說的「以倫理統治」的狀態。由於朝廷命官都非同鄉的人,人情和方言都不通,他們得依賴鄉紳的協助才能有效治理地方,有些土豪劣紳甚至還能主宰官員的命運,如同經典電影《讓子彈飛》裡那樣(請參見〈讓子彈飛個不停吧!〉)。

鄉紳在就像是地方上的小型官員,鄉民都聽從他們的領導,鄉紳也負責排解糾紛,甚至當起司法機構,還執行私刑,為了保護鄉里不受土匪的侵襲,鄉紳也經常是負責團練的頭頭,所以還是民兵武裝的指揮,而通常一鄉也只有鄉紳家識字,所以很多事都要委託他代理,鄉紳人比較好的就是像父母官一樣,鄉民也大多服從他的領導,根據的不是法律,而是一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從屬關係。

士紳之所以對滿清離心離德,除了上述的橡皮引起的金融風暴,還有鐵路國有的處置不當,以及廢科舉和 「皇族內閣」。當時為了廣建鐵路並且避免外國勢力的介入,各省接連成立民辦鐵路公司, 紳商、地主成了鐵路公司的股東,有些省份就連不少農民手中都有鐵路股票。可是這些鐵路公司缺乏管理人才,又各自為政,搞到路線都銜接不起來,加上人謀不臧, 盛宣懷覺得 「砍掉重練」才有得救,於是他決定宣布「鐵路幹線國有政策」。 可是民間的鐵路公司股份,卻要求各地方政府自行設法償付,地方當然不想償付,於是各地紛紛爆發 「保路運動」這類的動亂。

另外,1905年滿清完全廢除科舉,對士紳階級來說,參政管道被中斷,廣大的鄉間士紳需要一個新的管道讓他們能重新參政,新政又剛好提供了這個管道,那就是立憲。 光緒帝及慈禧太后逝世後,溥儀繼位,光緒之弟(溥儀生父)載灃攝政,他一上台,就罷了袁世凱,並打算逐步加強皇族中央集權。載灃完全沒有考慮政治的平衡原則,其開出的責任內閣13人裡頭,漢族四人,滿族九人,有七人為皇族,還說決定閣員是君主的權力,議員無權干預用人大權,全國議員聽到當場翻桌,至此士紳對立憲完全灰心。

《橡皮推翻了滿清》最後對孫文等革命黨的批評非常不客氣。《橡皮推翻了滿清》指出,孫文的幾次起義都是沒有良好規劃的造反,甚至讓許多人莫名其妙地喪命。尤其是對孫文把高知識份子當砲灰這事很不能理解及諒解。藍戈丰指出,在清末明初,知識份子是稀有的人才,理應把他們用在計畫、規劃、宣揚新思想、引進新技術。

不過我不太同意這一點。藍弋丰在《橡皮推翻了滿清》也說到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是對國家存亡有極大使命感的人,才會願意拋頭顱灑熱血,很不巧的,這類人通常是見識不凡的高知識份子。《橡皮推翻了滿清》也多次吐槽孫文有幾次起義敗事是因為手下是徵招來的莽夫。這不是對孫文太嚴苛了嗎?高知識份子親自出馬也要罵?找山野莽夫等烏合之眾也要罵?況且在國家動盪之時,也不知道會不會有明天和後天了,知識份子動手時還能思前想後?

不過瑕不掩瑜,整體而言《橡皮推翻了滿清》是一本非常有趣且值得一讀的好書。藍找丰不僅學識淵博,提出的觀點新鮮有趣有道理,更重要的是他寫故事的功力讓整本《橡皮推翻了滿清》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多元貿易打造的世界

The Sky of Gene - 青花瓷的故事與傳奇

閱讀全文...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台式市場民主

從台灣政府不願調漲基本工資〔連世界最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香港都調漲法定最低薪資7%了(〈香港政府将法定最低工资上调逾7%〉)〕,到這幾天全國產業發展會議引發的15K爭議到其所謂的「共同意見」來看,台灣政府擺明是站在產業老闆那邊,是毋庸質疑的。

全國產業發展會議


台灣在選舉一結束後,就再也沒有一人一票的民主,因為企業大佬和富豪的聲音永遠最大。

選舉前、選舉後


台灣無疑是全世界最照顧富人的國家,雖然富人還嫌不夠。炒地炒股新增的17兆財富,多不需繳稅? 台灣的租稅負擔率從一九九○年的20%,一路下降至二○一○年的11.9%,全球第六低,比城市國家新加坡的13.5%、香港的13.9%都低,更遠低於中、日、美、韓、歐盟等國。 而且,絕大多數的富人的所得,都轉換為不必報稅、不會課稅的形式持有。他們的所得,幾乎全不在會被課稅,根本不必報稅(〈台灣富人的低稅天堂- 天下雜誌〉)。

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朱雲漢院士撰文指出(〈台灣是地球上少有的富豪樂土|言論新聞|中時電子報〉):


「首先,在台灣當富豪很神氣,一般的官員見到富豪矮半截,大老闆也不把部長級官員放在眼裡,更不用說司局長這些中上層官員;因為他們往往可以直通院長、副總 統、甚至總統。如果願意做一點政治捐獻,就可以讓不少立法委員幫自己關說政策與護航法案,甚至直接出面找承辦官員喬事情,而官員碰到立法委員個個都像聽訓的小學生。」

「同時,在台灣當富豪不必提心吊膽,因為社會治安不差,而且財產權保障很徹底,得罪當局而導致身家性命不保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不僅如此,在台灣當富豪很像是清朝的鐵帽子王爺,可以世襲罔替。從前在遺贈稅率還沒有大幅調降之前,已經有很多巧門可以規避遺產稅;現在遺贈稅率降到十%,更可以名正言順的將個人財富幾乎原封不動的移轉給子孫。如果是透過房地產來移轉,因為不需要按實際市場價格課稅,真正繳交的實質稅率僅僅是資產市值的三%~四%左右,全世界很難找到如此善待富豪的地方了。」


以台灣這樣的情況來看,台灣政府對富人的照顧非常的有魄力、毅力和決心!可是這效率卻還不夠。

台灣政府部會間也愛互扯後腿,經建會才在網站支持施振榮說的:「台商返台政策的關鍵在於這群返鄉鮭魚是否具備競爭力,能否為台灣創造附加價值,並指出台灣的資源有限,如果無法創造附加價值,搬回來是拖垮台灣。」(〈經建會-爭取高值化台商回台再造台灣經濟新動能〉)可是經濟部的「共同意見」用白話文寫出來就是政府會協助「血汗經濟」調降工資、調高工時、再附送搶水搶地,馬上打了經建會耳光(〈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全國產業發展會議的真正衝突點〉〈環境報導: 抗議「血汗經濟」 產業會議閉幕爆衝突〉)!也真沒想到台灣居然是向落後國家向下看齊。

因此,文化部請了哈佛教授桑德爾來告訴台灣大眾,錢買不到公共政策(請參見〈錢買不到的東西--一場思辯的正義講座〉),那麼台灣政府也該再打文化部一個大耳光才夠看啊!

桑德爾反對一切都市場化,台灣政府就應該要告訴他,什麼叫做真正的市場效率!徹底掌他個巴掌!

既然台灣事實上沒有真正的民主,為數廣大的中產階級和勞工階級的意見只能眼睜睜被少數的財團老闆消音,那麼就來乾脆一點,把台灣民主制度徹底市場化!讓台灣政治對財團的支持徹底透明化,用市場來促進效率!

怎麼個市場化呢?就是在選舉時,把一人一票的民主改為根據過去四年繳的稅在計票時來作加權,例如過去平均年繳繳一億台幣稅金的大戶的選票就比只繳一百萬台幣的人要多百倍的價值!以萬元為單位來算選票,平均年繳十萬的選票算十張,繳一億的算一萬張!

市場經濟講供需效率,從此繳稅都例最低稅額,各戶可依對選票的需要決定要溢繳稅額,在乎選舉結果的人多繳稅提高影響力,對選舉結果不在乎的人繳最低稅額。如此一來,王雪紅也不必出來表態支持什麼九二共識了,就大方繳多些稅來增加她選票的價值!繳稅斯有票,而且不僅自然人可投票,有繳公司稅的財團法人也可投票!

台灣只要實施了這個制度,台灣政府就再也不必因為無力徵稅而叫窮了!那些大戶和財團競相多繳稅都來不及了吧!搞不好各國富豪也爭先恐後要移民到台灣咧!

如果台灣首創這個制度甘心作實驗白老鼠,還可以公告全世界,台灣政治的創意和魄力無限!

中華民國,萬稅萬稅萬萬稅!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錢買不到的東西--一場思辯的正義講座

The Sky of Gene - 錢買不到,也不應該買的東西

The Sky of Gene - 富人為何該多繳稅?-也論稅制

The Sky of Gene - 新第三世界的自食惡果

The Sky of Gene - 該死!大債時代裡的泡沫炸了!

The Sky of Gene -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

The Sky of Gene - 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

The Sky of Gene - 別當正常的傻瓜了吧!?

The Sky of Gene - 超變態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Freakonomics)

The Sky of Gene - 相撲手經濟學?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博物學家(the Economic Naturalist)


The Sky of Gene - 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

The Sky of Gene - 聰明反被聰明誤

The Sky of Gene - 向錢看

The Sky of Gene: 台北士林文林苑都更案之不可取

The Sky of Gene: 台灣的半套式民主

The Sky of Gene: 人民的心聲,該聽見了吧!?

The Sky of Gene: 參與式民主政治的公民批評者角色

The Sky of Gene: 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The Sky of Gene: 再談為何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

The Sky of Gene: 活在象牙塔裡的化工學者

The Sky of Gene: 台灣政府財團之惡,在於不食人間煙火。

The Sky of Gene - 南港202兵工廠搬遷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糟蹋稻穗......

The Sky of Gene: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欺壓秧苗......

The Sky of Gene: 中科三期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The Sky of Gene: 民主究竟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The Sky of Gene: 民主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真正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萬歲

The Sky of Gene: 民主係蝦米?

The Sky of Gene: 蝦米係民主?

The Sky of Gene: 中國爛趨勢

閱讀全文...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錢買不到的東西--一場思辯的正義講座

2012國際大師人文講座






文化部邀請哈佛大學著名教授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來台演講。9日晚間舉辦世界人權日系列活動,桑德爾與部長龍應台對談,兩人就「人權、正義與美好社會」暢談當代正義與道德,面對經濟、政治、社會矛盾時的複雜處境。第二場的主題是:「錢買不到的東西」。我只有拿到第二場的票,桑德爾的魅力把台大綜合體育館擠得水泄不通,我們冒雨提早一小時入場只能坐在後排,一些後補的學生只能在後面席地而坐。

桑德爾說這是他首次訪台,但是已經覺得像是回到自己的家鄉般親切。然後,桑德爾就開始切入一個接著一個的主體,說明背景,提出問題,請學生用活動手冊投票表決贊成或不贊成?舉起翻白的那面代表贊成,舉起橘色的封面代表反對。

我以為這只是一場演講,把他在《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這本書裡的議題覆誦出,沒想到居然成了「錢買不到的東西」版的「正義課」(請參見〈錢買不到,也不應該買的東西〉〈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桑德爾在請大家投完票後,繼續請觀眾說明贊成或不贊成的理由。桑德爾作為一位主持人,不斷提出問題,引領我們思考,並且讓持相反意見的觀眾互相辯論。

桑德爾也非常擅長運用本土資訊,例如五月天演唱會、春節火車票、便利商店淘汰雜貨店、媒體壟斷等本土議題。對這些議題,大部分的投票不是贊成或反對相近各半,要不然就是稍微傾斜而已。只是談到贊不贊成財團壟斷媒體,就有超過九成五的觀眾投反對票!其中一位投贊成票的學生其實也反旺中,只是他認為市場的機制如果能讓名聲良好的媒體壯大,有何不可。在現場,清大學生陳為廷也舉手發表感言,他才開口發言報出名字,就受到在場民眾熱烈掌聲。

就桑德爾問過的問題來說,首先是黃牛票的問題。不管是五月天演唱會的票或者是春節火車票,我都是投反對票的。雖然五月天演講會和春節火車票的性質不同,不過如果黃牛票合法,那麼消費者不僅要多付他們原本不需要付的費用,商家也沒賺到他們原本可以賺到的利潤,只是讓不從事生產去花時間精力搞黃牛票的人賺到他們原本可以用來從事生產而賺到的錢,對這個社會而言是淨損失。

有些議題如便利商店取代雜貨店,確實讓現代人更疏離,雖然生活變得更方便了。便利商店以低薪聘用員工,把大部分利潤集中到企業,也可能讓社會貧窮化。可是有位觀眾也提出了,認為雜貨店本身比較好的人,就真的比較愛上雜貨店嗎?在一切講求效率、方便和潔淨的社會,很難不受便利商店的誘惑吧。心中認定的正義,是身體力行的現實,其中的落差不算小吧。

關於台灣近來最熱門的媒體壟斷,這個問題對現場觀眾的投票,以及全場對陳為廷的掌聲喝彩來說,是壓倒性多數反對媒體壟斷。這對理智且關注公共事務的大學生和知識份子來說,答案是非常明確的。旺中案,最大的問題,我認為是一個失格的媒體還想要壯大。蔡衍明先生無疑是成功的商人,可是從他公器私用地抹黑反對他的人到踐踏公共論述的價值來說,他不懂媒體在社會真正該有的倫理和價值,他並不適合當媒體人,不管他是不是真的像在傳記中那麼一個有情有義的人,不適合就是不適合。對這個議題的挑避,也難怪旺中媒體集團對昨天的這場台灣轟動的演講,隻字未提!

桑德爾指出,現在有許多公共議題的討論,往往排除掉容易有爭議的部分,便宜行事地交由市場機制去處理,以致於造成大眾缺乏對公共議題的討論,進而產生對政治的挫折感。他呼籲,大眾要克服猶豫不決的心態,認真去面對各項具爭議性的議題。以台灣學生對桑德爾一個個愈來愈尖銳的問題越來越踴躍的舉手發言,而且表現不輸哈佛大學的學生來看,台灣受高等教育的莘莘學子對公共議題其實一點也不冷漠,只是社會和媒體以及大人們,給了他們機會表達意見了嗎?他們的意見曾受到重視了嗎?

如果陳為廷不用稍微激動一點的態度對教育部長表達不滿,媒體和社會可曾在乎他的意見了嗎?媒體的操作甚至讓大眾誤以為他態度惡劣呢!可是,高官以良好的態度迴避問題、推卸責任,似乎反而不成了個嚴重的問題了。社會大眾對學生的要求,甚至高過了教育部長了嗎?

反旺中


雖然桑德爾鼓勵學生辯論,不代表他認為不同觀點都沒有絕對好壞對錯,桑德爾是要透過辯論探討出更好的抉擇。桑德爾並不反對市場經濟,而是反對市場社會。桑德爾在《錢買不到的東西》就明確指出,他認為光靠經濟就可以讓社會變美好是不對的,因為生命中許多事物,一旦被標了價轉化為商品,就會腐化或是墮落。

桑德爾在《錢買不到的東西》中指出,自由市場造成了兩大問題:不平等和腐化。桑德爾教授在《錢買不到的東西》中直言,當今世界有愈來愈多的人事物都能標價出售,市場機制變得無所不在。當社 會變得什麼都能買賣,我們其實正付出無形而巨大的代價,承受著想像不到的後遺症。雖然市場機制帶給人類史無前例的富裕,但是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社會,卻讓我們遠離了美好生活的理想。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看清這個代價!

桑德爾在《錢買不到的東西》提醒,我們應該自問:世上有什麼東西是無論如何都不該用錢去買的?我們也必須決定,應該以什麼樣的價值來管理社會及公民生活的各領域。當一切皆可待價而沽時,面對日益「商品化」的社會,道德與正義不斷受到金錢與市場的腐蝕。雖然當今的市場機制已與道德脫鉤,而我們需要將兩者重新連結起來--面對金錢的蔓延,我們必須選擇,如何劃定正義的防線,以守護我們都渴求實現的美好生活!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錢買不到,也不應該買的東西

The Sky of Gene - 富人為何該多繳稅?-也論稅制

The Sky of Gene - 新第三世界的自食惡果

The Sky of Gene - 該死!大債時代裡的泡沫炸了!

The Sky of Gene -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

The Sky of Gene - 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

The Sky of Gene - 別當正常的傻瓜了吧!?

The Sky of Gene - 超變態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Freakonomics)

The Sky of Gene - 相撲手經濟學?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博物學家(the Economic Naturalist)


The Sky of Gene - 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

The Sky of Gene - 聰明反被聰明誤

The Sky of Gene - 向錢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用白話文來解釋這次的美國金融風暴&10分鐘讓你全面了解當前世界金融危機

The Sky of Gene: 台北士林文林苑都更案之不可取

The Sky of Gene: 台灣的半套式民主

The Sky of Gene: 人民的心聲,該聽見了吧!?

The Sky of Gene: 參與式民主政治的公民批評者角色

The Sky of Gene: 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The Sky of Gene: 再談為何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

The Sky of Gene: 活在象牙塔裡的化工學者

The Sky of Gene: 台灣政府財團之惡,在於不食人間煙火。

The Sky of Gene - 南港202兵工廠搬遷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糟蹋稻穗......

The Sky of Gene: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欺壓秧苗......

The Sky of Gene: 中科三期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The Sky of Gene: 民主究竟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The Sky of Gene: 民主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真正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萬歲

The Sky of Gene: 民主係蝦米?

The Sky of Gene: 蝦米係民主?

The Sky of Gene: 中國爛趨勢

閱讀全文...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共生哲學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應該是李安有史以來最出色的作品。在台灣、中國、新加坡幾乎是零負評。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的原著是有名地難以電影化。很幸運的,是由李安來執導,我們有能有一部由優異的小說改編的傑出電影。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原著,在全球熱賣突破了700萬冊!榮獲英國曼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 for Fiction)、德國圖書大獎等6項國際大獎。優秀的小說加上細膩的導演,雙劍合璧,精彩可期。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最讚的,還不僅是把3D電影技術運用到極致,故事本身也留下許多令人玩味的空間。《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頭充滿著寓意深遠的哲學隱喻,而且是以精緻的東方哲學形式表現。以下通篇有雷,還未觀看《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朋友,回頭是岸。

對西方人,還有我們甚至是反而更熟悉的西方哲學來說,善與惡、天堂與地獄、人性與獸性,是二元對立的。可是對印度教來說,善與惡、天堂與地獄、人性與獸性,是共生且並存的。

在故事中,少年Pi的名字由來,是因為來自法文的「Piscine Molitor」中的「Piscine」(游泳池)和「Pissing」(撒尿)的音相似,所以他自已把它改成了「π」,很倔強理性地背下了俗稱「3.1416...」的這個無理數。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頭,有許多暗喻著事情發生的典故,那隻孟加拉虎的名字「Richard Parker」本身就意味著海難、食人和自相殘殺,那個名字是英國著名的「女王訴杜德利與史蒂芬案」(R v Dudley and Stephens)中,最早的被害者。這個例子在歐美的法學和倫理學的課堂中,幾乎是必討論。

1883年,澳大利亞遊船木樨草號(Mignonette)從英國埃塞克斯前往澳洲雪梨,途中沉沒,四個倖存者——船長Tom Dudley、助手Edwin Stephens、船員Edmund Brooks和見習船員Richard Parker——被困在一艘十三英尺長的救生艇上,全部食物只有兩個罐頭。 在第19天,Dudley建議,以抽籤的方式選出一個人被殺掉,讓其他三人吃掉,以求生存。對此,Brooks反對,Stephens表示猶豫。而Dudley表示,Parker身體最弱又沒有家人,他肯定先死。Dudley隨後殺了Parker,他們三人以Parker的屍體為食撐著。 四天后,他們被路過的德國帆船Montezuma號救起,Montezuma號進英國法爾茅各斯港短暫停留, Dudley、Stephens和Brooks以涉嫌故意殺人罪被逮捕收監。 陪審團同情被告,但為了避免無罪宣告的結果,法官要求陪審團進行特殊裁決,只認定事實。 根據陪審團認定的事實,法官宣告被告犯有故意殺人罪,駁回他們的緊急避難抗辯。 被告被判處絞刑,隨後被維多利亞女王赦免了。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大文豪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唯一的小說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 of Nantucket問世後,Richard Parker這個名字就被廣泛用在幾部出現船難、食人肉場景的文學作品中。

Pi在出生時,有隻蜥蜴死了,代表生和死是一體的兩面,是共生並存的。少年Pi在小時候,父親就告訴他宗教是騙人的東西,對他說過:「 有些東西看似繁華絢麗,實則是虛幻。」可是他不僅信了印度教,也接受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這對西方人而言,是無法理解的,可是對多神信仰的印度人甚至中國人,代表宇宙不同力量的神祇共存,是天經地義的。Pi也說了,宗教有許多房間。在印度教,有五百多個神祇,其中三大神的梵天(ब्रह्मा,Brahma)代表創造,毘濕奴(विष्णु,Vishnu)代表保護、濕婆(शिव,Shiva)代表破壞。印度教和中國的民間信仰一樣,並沒有統一的教主,其教義散佈在吠陀本集、梵書、森林書、奧義書、吠陀支、往世書和神話史詩《羅摩衍那》(रमयन,Rāmāyana)及《摩訶婆羅多》(महाभारत、Mahabharata)之中(關於印度教,請參見〈【吳哥印象】後記及目錄〉)。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在故事中,許多二元對立的事物,在印度教的哲學上,是共生並存的。在印度教的神話中,並沒有善戰勝惡,因為善與惡的力量,在宇宙中仍是拉鉅戰,勝負未定,是共生並存的。有陽就有陰,有光明就有陰影,差不多就這個意思。

有位網友說得好「如果Pi的第二個版本的故事沒出現,這部電影只能稱之為精致,卻格局不大,充其量是海洋版《荒島求生》,人虎版《泰坦尼克號》,印度版的《魯濱孫漂流記》,而在Pi講述完第二個版本的故事後,電影情節急轉直下,人物故事豁然明朗,草蛇灰線全部浮出水面,好比觀眾品了甘醇的酒,潛伏的酒勁此刻終於上腦,大家直呼後勁十足暢快過癮。」(請參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哲学解读:一部人与人类信仰的奇遇记〉

印度的宗教經典,印度教也好,佛教也好,都存在著大量富含隱喻的神話故事,在解讀時本來就不能執著於文字,少年Pi在獲救後,他對無法相信他故事的日本調查人員說了第二個版本,在印度的哲學中,兩個版本之間的關係並非是矛盾衝突的,那兩個版本事實上就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解讀,只是一個是感性,另一個是理性。《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動物版本,就是一種魔幻寫實之傑作。這和另一部魔幻寫實的好片《羊男的迷宮》El Laberinto del FaunoPan's Labyrinth)有異曲同工之妙(請參見〈魔幻寫實的羊男の迷宮(Pan's Labyrinth)〉)。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有細膩的伏筆,少年Pi在充滿煩惱的少年期,讀著杜斯妥也夫斯基(Фёдор Достоевский,Fyodor Dostoyevsky,1821-1881)和卡繆(Albert Camus,1913-1960)的作品,他們都是存在主義大師,杜斯妥也夫斯基探討宗教與理性還有人性在罪惡深淵的試煉,而卡繆追問人生受苦的意義,還有人對於存在的荒誕的恐懼和感受;那隻孟加拉虎的本名是「Thirsty」,當小男孩在教堂偷喝聖水被捉包時,神父就說了「You must be thirsty!」。

在漂流的過程中,少年Pi承認,他能夠活下來,是因為有了Richard Parker,而他在漂流的那些日子中活著的意義,就是要滿足Richard Parker。Richard Parker和少年Pi之間的關係,是獸性與人性。在汪洋大海無邊無際的日子裡,想要繼續為不知有沒有希望的明天要活下去,那僅是一種慾望而已,如果用理性的人性來分析,可能還無法找到真正的理由。那樣的慾望是一種原始的獸性。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和Richard Parker之間亦敵亦友的關係,就是人性與獸性之間的矛盾掙扎。人性在狂風巨浪雷霆交加中能夠欣賞神的傑作,而獸性卻充滿恐懼。少年Pi一直到狂風巨浪把日記弄丟了之後,才和Richard Parker相安無事地共存,因為沒了文明的束縛,人性和獸性才能夠共生並存。

少年Pi和Richard Parker在半死不活時,發現一個島嶼,島嶼上住了許多狐獴,那裡就像是天堂,白天有吃不完的海草和喝不完的淡水,還有隨便讓Richard Parker當食物的狐獴。可是到了夜晚,那座島嶼就化為地獄,淡水變成酸液,海藻消化屍體。有人認為,草和盤根錯節的樹根代表著人的血肉與靜脈、夜晚會腐蝕動物的湖水代表人體內的胃酸、成千上萬的狐獴更代表著屍體上的蛆,那座食人島其實是他的母親。可是也有人說那座島嶼是保護神毘濕奴的化身。無論何解,我認為那座島嶼其實就是象徵天堂與地獄是原始慾望一體的兩面。為了不讓文明遺忘,少年Pi選擇離開那座食人島,也離開了原始慾望。

227天後,救生艇被沖上了墨西哥海岸。Richard Parker立即逃遁入附近的叢林。227天的涵義是圓周率(π)的略估值,即是22/7。但當少年Pi踏上陸地終於獲救的那一刻,Richard Parker頭也不回的跑進了叢林,這寓意著回到正常文明社會,Pi心中的獸性也隨之消失,他的人性回歸。獸性在文明社會是被壓抑和掩飾的,Richard Parker並非一去不回,牠只是隱藏在暗處。牠沒有好好地道別,是因為牠無所不在。善與惡、理性與慾望、人性與獸性,在我們心中不是一直共生並存的嗎?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兩位從日本來的調查人員到墨西哥的醫院調查沉船的原因,當少年Pi告訴他們,他與動物共存的故事,他們覺得這個故事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Pi告訴了他們另外一個版本──當人失去人性的之後的版本。另外三個倖存者包括輪船的廚師、斷了一隻腿的船員、和Pi的母親。貨船的廚師殺了船員跟Pi的母親,把他們倆切成一塊一塊來當做食物跟當餌...連接起了兩個故事之間的關係:斑點鬣狗是邪惡的廚師、受傷的斑馬是隨喜的佛教徒船員、猩猩是Pi的母親、而那隻名叫Richard Parker的孟加拉成虎則是Pi他本人。

兩個版本都水落石出,一個版本代表純真,另一個就是血淋淋的殘酷。Pi問了準備寫他的故事的作者,問他會選擇哪一個版本。Pi給的兩種故事版本,沒有人能證實哪一個版本是真的。不過最後聽故事的作者說他選擇相信動物版本,Pi回道:「神與你同在」。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閱讀全文...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相由心生的超自然心理學

記得大學還是個成天掛BBS打嘴砲的宅男時,在高中校友會板上吐槽了相信星座算命的學長姐還是學弟妹,和一位學長並肩論戰後,一位學妹就跳出來說,難怪我們沒有女友。可是我們卻要那位唸新聞系的學妹舉出數據說明,不相信星座算命和沒有女友之間的關連...

事過境遷,現在的我是不會那麼呆板了,偶爾也會配合同事朋友一下,聊一下星座算命之類的,甚至去參觀廟宇時還順便求些籤來玩玩,只不過自己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上個月去了日本名古屋,在幾個神社求的三張籤都是「吉」,既然日本的神明都投三票「吉」給我了,總該相了吧?對「籤」這東西執著的朋友,恐怕也要跳出來譙我了。可是,我真的是對的,願聞詳情者請看這篇文章〈人生的失與得〉

這裡主要其實不是要談論我自己有多相不相信星座算命,而是要介紹這本好書《超自然心理學:為什麼我們會相信詭異的事?明明沒有,為什麼看得見?》Paranormality: Why We See What Isn’t There?),作者李察.韋斯曼(Richard Wiseman)的前兩本書《讓你瞬間看穿人心的怪咖心理學:史上最搞怪的心理學實驗報告》Quirkology: How We Discover the Big Truths in Small Things)和《心理學家教你59秒變A咖》59 Seconds: Think a Little, Change a Lot)也是有趣的暢銷心理學好書(請參見〈教你59秒變A咖的怪咖心理學〉)。

超自然心理學:為什麼我們會相信詭異的事?明明沒有,為什麼看得見?

Paranormality: Why We See What Isn’t There?


李察.韋斯曼是英國賀福郡大學心理系的科普教授(Professor of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y),他曾是職業魔術師,倫敦魔術協會最年輕的會員之一,本身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怪咖,專門針對鬼魂、奇蹟、魔術、騙術和直覺等心理學進行科學研究。他在倫敦大學學院取得心理學學士學位後,到愛丁堡大學的凱斯勒超心理學研究中心(Koestler Parapsychology Unit)攻讀博士學位。

在攻讀博士的四年間,他試算命師和靈媒。過去廿年間,他深入探索超自然的心理,到鬧鬼的城堡度過不眠的夜晚、研究印度大師、檢測通靈犬,混入異端邪教、訪問捉鬼專家,秤出靈魂的重量,測試一隻會講話的貓鼬、參與令人吃驚的通靈會,以及接受英國漢普頓宮(Hampton Court Palace)的邀請去捉鬼等等 。


李察.韋斯曼試圖解開算命、通靈、預言、念力等超能力背後運作的原理與奧祕,他針對超自然現象發表過五十篇以上的學術論文,是超自然現象科學調查委員會(Committee for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f Claims of the Paranormal)的成員。由他這麼一位專家來為什麼說明那些超自然現象是真的還是假的,是再合適不過的。

《超自然心理學》的開場白中,他在對一隻號稱有預測主人回家能力的狗傑堤(Jaytee)進行測試,可是卻怎麼也找不到牠有預測能力的證據,開始踏進超自然的是非之地。

在第一章「算命」中,李察.韋斯曼介紹了神祕的D先生,向他學習如何說服陌生人相信你對他們的一切瞭若指掌。算命師其實都是使用「冷讀術」的心理技巧,使來算命的人相信其實是他們自己想要相信的事物,標準的相由心生。有部有趣的日劇《益智遊戲》(ザ・クイズショウ),兩季都有利用冷讀術出場的算命師被主角狠狠耍了一番。

人對自己的人生其實早有成見,算命師不過是強化那個成見而已。我這輩子唯一被專業算命師算過一次命,是多年前回家奔喪之時。當時為老媽請算命師來已經頗不爽,當下沒給他好臉色。不過他真是箇中高手,原本就吐他吐到死的,不過他既然猜中我自己的成見,就姑且放過他一馬。

《超自然心理學》第二章討論「靈魂出竅的體驗」。李察.韋斯曼指出,大腦是要靠感官傳遞的資訊,才能建構出自己在軀體內的感覺。當大腦因為種種原因失去這些訊號(他在《超自然心理學》中提出幾個有趣的實驗),又接受不到真切的視覺訊息,大腦就會創造出身體的新所在地,那就產生「靈魂出竅」的感覺,真是標準的相由心生。

作為一位專業的魔術師,李察.韋斯曼對用念力彎曲金屬湯匙,說明那只是一種魔術,也是很合理的。我們的眼睛和大腦事實上只能處理所見事物的一小部分而已,魔術師就是利用這技巧騙人,只是自稱有超能力的神棍把那歸咎為念力。他甚至還教我們怎麼用彎曲湯匙來騙人。

《超自然心理學》的第四章,李察.韋斯曼訪問兩位自創新宗教的女子,學習如何利用旋桌術、靈應盤和不存在的幽靈交談,充分發揮潛意識的威力。李察.韋斯曼指出,偉大的科學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就曾設計過實驗證實旋桌術不過是人們無意識的動作所造成的。還有,李察.韋斯曼敬仰的美國心理學家約瑟夫.賈斯卓(Joseph Jastrow ,1863 – 1944),曾設計過一個名叫「自動記錄器」(automatograph)的儀器來證實人們的無意識動作是靈應盤移動的原因。還有因為反彈效應(rebound effect),叫人愈不要移動,反而更有可能讓產生無意識的動作。

我這輩子最想見到的東西,就是「鬼」。可惜我陽氣太重,與鬼一直無緣。《超自然心理學》當然要討論「抓鬼」。李察.韋斯曼在《讓你瞬間看穿人心的怪咖心理學》中就指出,利用人耳聽不見的超低聲波,也能讓人產生陰森詭異的感覺。李察.韋斯曼還指出,愈相信有鬼的人愈容易撞鬼。他也表示,心理暗示加上大腦超敏感的發現型態能力,就可以解釋撞鬼的現象,又是標準的相由心生。

《超自然心理學》的第六章,李察.韋斯曼討論「讀心術」,他指出用一種稱為「肌肉讀心術」的小技巧,讀心術其實就不過是種魔術表演而已。他也舉實例指出,催眠可以讓我們做違反個人意志的事情也不過是實驗的疏失而已。他也探討了邪教如何洗腦和控制人心,這在《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這本書中也有深入討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請參見〈讓人乖乖聽話的影響力〉)。

《超自然心理學》在最後一章討論了「預言」,以瞭解林肯是否真的預知自己的死期,學習如何掌控夢想,深入探索睡眠科學的驚人世界。很多人都有夢境預言現實的經驗,我也不例外,有幾次自己在現實中看到夢境中曾出現的場景,自己也嚇了一跳。不過我們其實做了很多自己記得或不記得的夢,偶爾夢境呼應現實,就把夢境與現實聯想起來,以為夢可以預測未來。事實上,那只是機率的大數法則在運作,如有雷同,一切純屬巧合罷了。把自己的奇妙體驗用機率來解釋,確實是有點情何以堪,可是事實就是如此啊!

《超自然心理學》最後指出大腦發現型態的能力,是人類為了適應自然而演化出的能力,讓我們能夠在獵物把我們當晚餐前先聯想再落跑。可是在文明社會,反應過度的聯想能力和創造力,就讓人們有了以上種種超自然經驗。然而,那些超自然的事物,其實全都是相由心生而已啊! 我們潛意識威力也比我們所知道的還強大。人其實很容易被操縱,只是我們對自己都太有信心而不自覺。

我一向對超能力嗤之以鼻,從前也常和相信超能力的家人爭論(有位親戚據說有和鬼神溝通的能力,也自己開了廟),那是因為我的科學訓練嗎?其實不完全是,更主要的是因為宗教!我學的科學和皈依的宗教都各投了票,要我相信超自然能力,別傻了!

《金剛經》云:「凡有相者,皆為虛妄」,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相就是現象,一切現象像包括物質現象和心理現象,都是種種條件和合而生(緣起),體性本空(性空),虛妄不實,沒有永恆不變、獨立存在的自性;佛家也指出,我們人都是帶著有色眼鏡在看這個世界,鬼神、天堂、地獄一切唯心造,只有佛陀和得道高僧才能看見這世界的實相。佛家雖承認神通,可是卻反對執著和強調神通,正信佛教的法師都會要學習禪修者要以「佛來佛斬,魔來魔斬」的態度把所有異相當作是幻象而不理會。只有附佛外道和神棍才會以假的神通或超能力招遙撞騙以詐財。

因此,如果能用理性的科學來解釋的超自然現象,何必求諸怪力亂神?即使超自然現象真的存在,捉摸不定的東西,也能夠成為我們該追求的事物?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六大錯覺的操縱,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

The Sky of Gene - 為什麼我選的常常不是我要的?究竟是誰在操縱你的選擇?

The Sky of Gene -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

The Sky of Gene - 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

The Sky of Gene - 讓人乖乖聽話的影響力

The Sky of Gene - 教你59秒變A咖的怪咖心理學

The Sky of Gene - 別當正常的傻瓜了吧!?


閱讀全文...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改變世界的攻防八萬年之氣候文明史

氣候文明史:改變世界的攻防八萬年

気候文明史:世界を変えた8万年の攻防


以古鑑今,是讀歷史最實際的目的吧。可惜的是,我們中小學讀過的歷史,不是著重死背硬記,就是教科書的死板解釋,根本無助瞭解事情發生的各種面向。

這本有趣的科普書《氣候文明史:改變世界的攻防八萬年》(気候文明史:世界を変えた8万年の攻防)補充了這方面的不足。作者田家康是日本的氣象學家,他從氣候變遷的角度,解釋人類文明史中的諸多大事件。 人類與氣候變遷的拉鋸戰,在八萬年間不斷在進行,雖然我們的歷史課本甚至討論。

氣候變遷的力量,更像「看不見的手」,卻宰制了許多國家和朝代的命運,也暗中推動了人類的文明發展走向。《氣候文明史》書中舉了不少例子說明氣候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在說故事的同時也順便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氣候知識,還很有誠意地在書末附了兩篇文章詳細解說「如何調查過去的氣候」和「氣候變遷如何發生」。

我們人類的演化,就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直立人的出現,在學界就有理論認為是因為非洲(尤其是東非)氣候在冰河期變得乾燥,森林成了草原,人類為了能在廣闊的草原看清天敵而演化出直立的身體。人類在不同時期的大遷徒,在全球趴趴走,也和氣候變化息息相關。

族群遺傳學的研究也發現,在智人出現後,驟變的氣候曾經使全球人口數迅速銳減至萬人以下,作者田家康直指這和氣候的劇變息息相關。人類文明出現了農耕也是因為在新仙女木事件時氣候變冷而食物減少,迫使人類要努力栽種植物以活命。之後的溫暖期造成世界各地洪水泛濫,各古文明都有洪水傳說。可是災難性的大洪水,讓原本只存在於西亞的農耕文化散播到全世界。

溫暖的天候造就了西漢蓬勃熱絡的絲路貿易,而寒冷的天候卻使東漢內憂外患不斷,終至滅亡。不過危機就是轉機,作者田家康指出世界普及的宗教和哲學就是在寒冷化時代,在社會政治動蘯之中產生的精神革命。中國和日本接受外來的佛教,也拜氣候異象讓人們有了心靈寄託需求之所賜。

因氣候驟變而毀滅的文明,罄竹難書 。過去一萬年以來,氣候掌控了尼羅河流域的水位變化,同時也左右了埃及王朝的興衰。深受人民敬畏的埃及法老王神威,在一次次與預言相悖的氣候變動中失去地位,使古埃及自此走向衰亡。羅馬帝國的滅亡,過去大多以政治混亂和外族入侵等人文因素作解釋,不過田家康指出,因火山爆發引起的氣候驟變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我們當今面對最重大的危機之一,就是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全球暖化。從這本書中,我們可能要認識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不一定勝天!不過儘管如此,縱使全球人類的族群曾經縮減至兩千人甚至更少,人類至少還是存活下來了。

人類在地球的歲月中,把45億年壓縮成一天,也不過是半夜前最後的那不到兩秒鐘,可是我們因為氣候驟變的嚴格考驗而演化出了智能,這比稱霸地球上億年顯然過得太爽的恐龍還強得太多太多了,不過我們把智能花在活得比恐龍還爽而大量排碳和破壞環境上,在這兩秒鐘之中讓地球產生了好幾分鐘至少小時的變化,讓人類的前途難料。恐龍至少在氣候變冷時還變成了鳥,我們將何去何從呢?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全球變暖說真的是聳人聽聞嗎?

The Sky of Gene – 潘朵拉的種子之代價

The Sky of Gene –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The Sky of Gene – 該好好用心地面對的全球7大短缺

The Sky of Gene – 不能沒有蜂

The Sky of Gene - 關燈一小時能改變世界拯救地球嗎?

The Sky of Gene - 真假環保

The Sky of Gene - 綠色EQ

The Sky of Gene -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The Sky of Gene - 再談為何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

The Sky of Gene - 活在象牙塔裡的化工學者

The Sky of Gene - 台灣政府財團之惡,在於不食人間煙火。

The Sky of Gene -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糟蹋稻穗......

The Sky of Gene -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欺壓秧苗......

The Sky of Gene - 中科三期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南港202兵工廠搬遷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正負2度C--不願面對的真相

The Sky of Gene -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正負2度C

The Sky of Gene - 世界資源真相,您可曾想過?

The Sky of Gene - 加州科學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地球很美有賴你-HOME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The Sky of Gene - 2009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The Sky of Gene - 危急中的地球(Planet in Peril: Environmental Coverage

The Sky of Gene - 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