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世界,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糟嗎?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達爾文也喊Yes的樂觀演化

The Rational Optimist:How Prosperity Evolves






麥特.瑞德里(Matt Ridley)的新書《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達爾文也喊Yes的樂觀演化》The Rational Optimist: How Prosperity Evolves)是相當值得一讀的。

麥特.瑞德里是英國演化生物學家、全球知名科普作家、《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專欄編輯,擔任英國新堡國際生命中心研究主任、美國紐約冷泉港實驗室教授,也是牛津大學動物學博士。著有《紅色皇后:性與人性的演化》(The Red Queen: Sex and the Evolution of Human Nature)、《德性起源》The Origins of Virtue: Human Instinct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23對染色體:解讀創生奧祕的生命之書》Genome: The Autobiography of a Species in 23 Chapters)、《天性與教養: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作用》Nature via Nurture: Genes, Experience, & What Makes Us Human)和《克里克:發現遺傳密碼那個人》Francis Crick: Discoverer of the Genetic Code)。

瑞德里的資歷也頗有趣,他是演化生物學家,通常做演化生物學的人都是生命科學領域裡頭最不食人間煙火的。不過,瑞德里卻是英國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的非執行董事長!這有可能是因為他的父親在1987年到1992年是北岩銀行的董事長,並且擔任董事卅年。對2007年金融海嘯有認識的人,應該知道北岩銀行是英國第一家讓金融海嘯給淹掉的銀行,英國國會還怪罪他沒有及時認識到該銀行投資策略的風險,迫使他在2007年十月灰頭土臉地下台。這段經歷在《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的前言裡有些交代。

瑞德里在《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的前言中指出,以他在北岩銀行的慘痛經驗,他主張資本、資產市場,由於容易泡沫化和炒作,因此需要政府的管制。可是財貨、服務市場因為運作得很有效率,所以只要較少的管制。這點值得台灣政府大力參考,因為台灣是一整個反過來,政府放任資本和資產市場炒作,卻三不五時自以為是地介入財貨、服務市場去主導產業發展,這樣的本末倒置難怪會讓台灣經濟停止起飛,而且還可能會越搞越糟(請參見〈房地產飆漲是扼殺台灣經濟的主因〉〈政府失靈後的台灣經濟 (佘健源、劉玉皙)〉)!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的原文書名The Rational Optimist,直譯過來是「理性的樂觀派」。在全書中,他舉了許許多多例證來說明他為何那麼理性地樂觀。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第一章裡指出,社會不斷以驚人的速度成長進步。生活愈來愈好,而且是以驚人的速度改善。在全球各地,食物變多、所得增加、壽命延長;疾病、嬰幼兒死亡率和暴力則減少。1800年以來,人類預期平均壽命增加一倍以上,實質所得增加九倍以上。即使將世界拆成片斷,也很難在2005年時找到比1955年還差的地方。大多數的人類吃得更好、住得更好、娛樂活動更多、更長壽、更不容易生病。兩個世紀以來,人類的四大最基本需求──食物、衣服、燃料與住所,變得更便宜。富人變得更富有,窮人也過得更好。貧窮在過去50年減少的速度遠快於過去500年。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在接下來的第二、三、四、五章中,不斷地強調市場貿易、專業分工對我們人類的演化有多重要!瑞德里認為,富裕來自於每一個人都為其他人工作。開始於一萬多年以前的交換和專業化習性,已創造出集體智慧,讓人類生活水準處於日漸上升的趨勢之中。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一再強調,自給自足的生活讓我們只能活在一大堆做不完的瑣事中度日。人類是唯一懂得用交換來各取所需的生物。把自己擅長取得的資源交換出去,換取自己想要卻無法或不擅長取得的資源。一個愈高度專業分工的社會,人們就會有愈多閒暇從事休閒和創新。因為技術的創新造就了效率,於是人們又多了更多時間去創新,於是就良性循環下去。很多人知道德國的工業很強,而德國卻也是西歐年假最多的國家,原因可能正是如此!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表示,人類是生而熱衷貿易的,貿易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展。而且,我們要能夠進行貿易就得要能夠互相信任,瑞德里相信在愈開放的市場裡,人們也愈能夠有較高的誠信。因此,市場貿易的功效就不僅是提高生活水準而已。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也提到了農業,近來在學界對農業的興起作了一些反思,認為農業的興起不見得是人類主動的選擇,而是迫不得已,而且人類不見得因為農業的興起而過得更好,因為食物種類變少,人類其實更加營養不良,詳情請一讀這本 《潘朵拉的種子:人類文明進步的代價》Pandora's Seed: The Unforeseen Cost of Civilization)(請參見〈潘朵拉的種子之代價〉)。可是,瑞德里保持他一貫的樂觀,認為那些悲觀的論調是因為沒有考慮到農業興起後的貿易!然後他又再強調貿易的重要性。

瑞德里讚揚綠色革命,他不贊成有機食物,認為那是低效率的生產方式。我並不完全認同他,因為無機農業未必像他所說的那麼美好,有機農業也未必像他說的那樣,農業的永續本來就是大哉問,這本《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值得大家同時參考(請參見〈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下)〉)。亞洲的農業模式和西方大不同,而且不懂美食的英國人談食物可信嗎?XD

對於基因改造作物(GMO),瑞德里反對盲目反對GMO,因為那讓原本可以擺脫飢餓的非洲人仍處於饑荒。關於基因改造食物,其實我的看法是,基因改造作物必然會成為趨勢。雖然環保團體強烈反對基因改造作物,認為那是不自然的。可是,這世界上沒有真正天然的食物,除非餐餐都吃野味。


人類已經改造了所有牲畜和作物的基因體,所有作物和牲畜的遺傳、生理和解剖相較它們的野生的祖先都是畸形異常的。運用病毒、跳躍基因或其他載體作基因轉殖看似很變態,可是連我們人類的基因體裡都一堆病毒留下的DNA片段,為何沒人感到害怕?而且植物的基因體本來也特別多跳躍基因等東西,難道得把它們清掉才給人吃?又或許很多人覺得不同物種作基因交換很不正常,可是事實上跨物種基因交換在自然界本來就是家常便飯。無可否認,GMO有其風險,可是沒有人會要等一輛百分之百不會被撞爛的車上市才坐車或允許車輛上路吧?承受風險本來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問題只是值不值得而已。不過,如果GMO只是成為大企業壟斷和不當獲利的手段,那鐵定非全民之福!

談完了農業,瑞德里接著談城市的歷史和發展,他對城市改善人們的生活,當然是樂觀的。除了《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這兩本談城市優點的好書《城市的勝利》Triumph of the City: How Our Greatest Invention Makes Us Richer, Smarter, Greener, Healthier, and Happier)和《落腳城市:最終的人口大遷徙與世界的未來》Arrival City:The Final Migration and Our Next World)也值得參考(請參見〈城市的勝利與驕傲〉〈落腳城市‧城市落腳〉)。對於貿易的歷史,可以參考《貿易打造的世界:社會、文化、世界經濟,從1400年到現在》The World That Trade Created : Culture, Society and the World Economy, 1400 to the Present)和《青花瓷的故事》The Pilgrim Art: Cultures of Porcelain in World History)也值得一讀(請參見〈多元貿易打造的世界〉〈青花瓷的故事與傳奇〉)。

和許多學者一樣,瑞德里認為現代化生活會讓人們生養較少的小孩而讓人口問題緩和。接著他談到化石燃料如何解放奴隸,並且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舒適。我想,即使是主張環保的人,也不應否定化石燃料的功勞,如果沒有化石燃料,我們今天所有享受到的美好事物都不可能。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在第九章指出,分享和交換知識讓我們能夠有更多的創新和發明。我會沒有在耶誕節出去鬼混,也沒有待在家裡吃零食看電視,而是一個人待在辦公室傻傻地寫這篇文章,就是因為能夠無遠弗屆地分享知識,實在是一個太美妙的經驗了!就我們能夠接觸到和分享出去的知識的質與量而言,這確實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美好的時代!

關於悲觀主義,《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在第九和十章指出,70年代媒體也曾一窩蜂報導全球寒化並造成恐慌,但並未發生。他相信,較暖的氣候增加全球食物的供給,並減少水資源短缺的風險。將大量資源用來預防臆測的風險,卻不拿來解決目前的貧困問題。使用玉米生質酒精的美國駕駛人,是搶走了窮人的食物,以飽滿他們貪得無厭的油箱。他主張,即便在最糟的情境下,氣候變遷在未來產生的損害,遠低於今日採取氣候緩和措施的成本。

關於氣候變遷,其實對全球來說,暖化並非是全面性的災難而已。恐龍時代,地球就是非常地溫暖。全球暖化必定會造福一些區域,雖然對另一些區域來說是災難性的。可是全球暖化是個極複雜的問題,有學者指出,暖化對歐洲是有利的,可是對亞洲來說卻不然。但是也有可能暖化造成北極冰川的融化,阻斷了洋流而讓歐洲冬天更冷、夏天更熱。總而言之,不可預測的變數實在太多了,才不一定正如瑞德里能夠那麼單純地樂觀咧。關於氣候對人類文明史的影響,可以參考這本《氣候文明史:改變世界的攻防八萬年》(気候文明史:世界を変えた8万年の攻防)(請參見〈改變世界的攻防八萬年之氣候文明史〉) 。


他認為,悲觀言論往往占據新聞頭條、暢銷書排行榜,與巨大的既得利益掛勾,卻不必對錯誤負責。悲觀主義常在假設科技沒有變動的情況下預測未來,讓我們過得更好的事物受到阻礙。他反而認為,到目前為止,停止創新是人類所能做出的最危險事情,實際上會造成不能永續發展。他相信,人類能夠以集體智慧解決問題。

雖然這本書頗有創見,可是還是有個大問題。瑞德里一再在書中強調,他對人類解決難題有十足的信心,而且也一再提供各種證據來佐證他的樂觀。可是到了書末,他卻反過來對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樂觀,原來是建立在他相信化石能源的蘊藏量比已知的還多的樂觀上的!

其實我在剛讀《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時沒有馬上被他說服,《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畢竟是一位西方人以西方的眼光來寫的,很多西方人還是有人定勝天的天真信念。可是瑞德里真的是位優異的作家和科學家,讀到最後兩章前,差點就被他提出的種種例證說服了。但是讀到他對化石燃料的蘊藏量,而不是人類創新的科技樂觀時,我卻差點吐血!


他對人類利用替代能源的進展居然反而抱持著悲觀的態度,認為如果要改用替代能源,而犧牲多少經濟發展和土地等,所以還是繼續使用化石燃料吧!這種對人類科技進展的失敗主義態度,根本就是把自己在書中前四分之三的論點一竿子打翻,我還沒有見過這麼自宮式的邏輯。

而且,對於悲觀的論調,我看不出有何利益可言,倒是樂觀地排碳,那和許多資金雄厚的能源業者的利益更有掛勾吧?講求清苦的環保價值觀會比自認享受富裕是神的恩典還有市場和吸引力?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認為悲觀的論調是主流,可是我反而不認為,因為如果你在台北或者其他國際大都市的路上問路人,擔不擔心人類的文明會因為人類的種種作為而毀滅,我想很多人都是口是心非地說擔心,然後繼續每天照常上下班、吃喝玩樂,有多少人真的悲觀到要試圖做些改變啊。即使一堆人相信12/21似乎真有其事,可是那天有多少人真的恐慌了呢?不過有多少文明真的因為不懂得節制而自我毀滅了呢?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雖然說明了這是個美好的時代,可是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在《大崩壞》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和隆納.萊特(Ronald Wright)在《失控的進步:復活節島的最後一棵樹是怎樣倒下的》A Short History of Progress)中舉的例子,還是讓我都未來不敢太過樂觀XD 不過人類靠自己的力量在這幾萬年的各種災難中存活下來了,我們也不必對全人類的未來太過悲觀。

最後,用這段名言結尾,因為我們不僅是活在最美好的時代,也站在一個史無前例的分歧點: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
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石油和新能源的未來-能源大探索(The Quest)

The Sky of Gene: 城市的勝利與驕傲

The Sky of Gene: 落腳城市‧城市落腳

The Sky of Gene - 全球變暖說真的是聳人聽聞嗎?

The Sky of Gene - 關燈一小時能改變世界拯救地球嗎?

The Sky of Gene - 真假環保

The Sky of Gene - 綠色EQ

The Sky of Gene -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The Sky of Gene - 再談為何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

The Sky of Gene - 活在象牙塔裡的化工學者

The Sky of Gene - 台灣政府財團之惡,在於不食人間煙火。

The Sky of Gene -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糟蹋稻穗......

The Sky of Gene -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欺壓秧苗......

The Sky of Gene - 中科三期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南港202兵工廠搬遷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正負2度C--不願面對的真相

The Sky of Gene -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正負2度C

The Sky of Gene - 世界資源真相,您可曾想過?

The Sky of Gene - 加州科學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地球很美有賴你-HOME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The Sky of Gene - 2009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The Sky of Gene - 危急中的地球(Planet in Peril: Environmental Coverage

The Sky of Gene - 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


2 則留言:

ruby 提到...

看您的文章也有一段時間
不知您是否有想介紹關於基改食品 真的沒有風險嗎??再者 最受爭議的孟山都公司卻只要求老鼠實驗最長三個月 法國一位教授秘密實驗老鼠兩年 及 在影片"孟山都的眼中世界"介紹一些科學家 都發現基轉技術其實是有問題 他可能造成細胞不正常分裂
當然人類發明科技是虛成當一定的風險 那與吃致癌物或者技術未成熟卻製造複製生物一樣 某些風險是否能承擔呢??

Gene Ng 提到...

謝謝您的提問,讓我可以把這個問題說明得更清楚。

GMO是零風險嗎?當然不是。可是有風險為何還要放行?

先允許我打個比方。我們大多知道砂石車在台灣造成許多人命傷亡的意外。那麼砂石車該被全面禁止上路嗎?如果全面禁止砂石車上路,建築材料哪來?用直昇機載嗎?

用這個比較生活化的例子,聰明的讀者應該可以想到,問題的比較好的解決方法,應該不是全面禁止砂石車上路,而是更嚴格的法規來規範砂石車。

您提到的GMO問題,據我所知,主要來自美國政府其實是放任由生技公司做測試,他們對GMO的監督不嚴厲。這種小政府的作法,是基於如果企業自我監督不嚴格,將會受到市場懲罰的信念。可是當一個企業大到因為壟斷而不會倒,企業沒懲罰市場,我們就該慶幸了。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市場力量真有很多大?

讓我再舉一個例子,我在美國念書時,有次開車從北加到南加,有位在交通局上班的好友突然打電話給我,交待我路上要特別小心大卡車。他說州政府因為預算問題,把大卡車考照的責任下放給大卡車公司,讓雇主直接考測雇員,原本以為雇主會重視信譽不致以亂來。結果幾年下來,政府才發現,大卡車的出事率開始上升,後來忍無可忍才把考照的權力收回。我在加州的高速公路上,有幾次就差點被轉換車道的大卡車掃到。這就是讓企業球員當裁判的後果。

回到GMO的問題。我認為該反對的,不是GMO本身,就像上述的例子一樣,不是該反對砂石車和大卡車。出問題的,是美國政府的法規不夠嚴謹,還有任由球員當裁判的問題。

過量食用腌製的食物,還有牛肉,都有可能會提高致癌的風險,甚至連喝過熱的湯都會。可是製的食物,還有牛肉以及熱湯,為什麼法規就不禁止了?

法規不禁止那些食物,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已經接受了它們是正常的食物,並不是因為它們是健康零風險的。我們有同事報告,連吃正常的糧食,都會因為裡頭含有的microRNA而產變我們的生理導致患上文明病的風險增加哦!

當然,我們現有的食物不是零風險,並不代表我們就得接受GMO的額外風險。只不過,期待任何零風險的事物,都是不可能的。只是,那些風險有多大?我們能不能接受,是應該要能夠公開討論的。

美國市面上有七至八成的加工食品都含有GMO的成分,可是當地法規允許不必標示,所以沒有標不含GMO的加工食品,幾乎就一定含有GMO。美國人的健康出了大問題嗎?當然,美國人的文明病如心血管疾病、新陳代謝疾病和肥胖等特別盛行,但是大多是因為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其中有多少比例是GMO貢獻的,沒有人知道。

有科學家發現GMO會改變生態。可是事實上,只要把原野用來種植正常的農作物,就一定會改變生態。我們也無法接受讓農田回歸自然而讓更多人餓死吧?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