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城市的勝利與驕傲

城市的勝利

Triumph of the City


《城市的勝利》
Triumph of the City: How Our Greatest Invention Makes Us Richer, Smarter, Greener, Healthier, and Happier)作者愛德華.格雷瑟(Edward Glaeser)結合經濟學與歷史,解釋城市如何運作,以及城市為什麼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城市的勝利》最引人入勝的主題是,格雷瑟深入地研究了城市生活的重要性,指出城市最大的資產不是在有多少華麗的建築,還是在於人和教育。

格雷瑟是哈佛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他研究的經濟學領域相當廣泛,包括城市、住房、種族隔離、肥胖、犯罪、創新制度與其他主題,他也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部落格Economix撰寫許多這類主題的文章。

格雷瑟在《城市的勝利》第一章,用希臘雅典、伊拉克巴格達、日本長崎、印度班加羅爾、美國加州矽谷等古今中外城市為例,指出城市的生活對人類精神文明有多種要,因為在城市中,各界菁英才能共聚一堂,激發出各種創意。

《城市的勝利》第二章,格雷瑟問道:城市為何衰退?他以工業城市底特律(Detroit, MI)為例,指出產業單一化(汽車工業),以及對教育的不夠重視,如何在地方政府一再建設下,仍然成為衰退成為「鐵鏽地帶」。

和好書《落腳城市:最終的人口大遷徙與世界的未來》Arrival City: The Final Migration and Our Next World)英雄所見略同,格雷瑟在《城市的勝利》明確指出貧民窟對城市而言不僅不是毒瘤,還是脫貧的合理管道(請參見〈落腳城市‧城市落腳〉)。許多外來移民即使生活在條件差的貧民窟,也不願意回到鄉下,說明了貧民窟對他們仍有魅力。而且貧民窟事實上證明了城市的魅力,讓貧民希望能夠分城市成長的一杯羹。政府對貧民窟歧視的政策,事實上反而助長了貧窮。

《城市的勝利》盛讚摩天大樓的發明,讓人們有效地共處同一屋檐。格雷瑟反對一味為了保存街區原貌而限制高樓的增長。他更指出法國巴黎市區就因為限制摩天大樓的建設(巴黎只有一棟醜到爆的摩天樓,蓋好他們就後悔了XD) ,使得巴黎市區成為有錢人才住得起的豪宅區,而不再是滋養年輕文學家、哲學家、藝術家的天堂。而雜亂無章的孟買,也是因為限制高樓的興建,讓孟買成為單層貧民窟無效率地蔓延的城市。

格雷瑟在《城市的勝利》以麻州波士頓(Boston, MA)和德州休士頓(Houston, TX)兩個士頓來說明城市不斷蔓延的問題。格雷瑟自個歡迎居住在高密度的住宅,利用公共交通來通勤,可是他自個卻做了最壞的示範:住在郊區豪宅開車通勤和購物。他怪罪政府政策對住郊區開車的生活利。格雷瑟用波士頓和休斯頓的房價及薪資差異指出,住在休士頓那種需要開車的無趣城市,比起美國的雅典-波士頓,事實上對受薪階級有多大的吸引力。不過格雷瑟反對城市蔓延,因為那樣有諸多缺點。因為郊區的生活方式會消耗更多運輸交通能源和時間成本,所以大城市若過度郊區化會造成更大的能源浪費與排碳污染。

格雷瑟接著在《城市的勝利》接著指出,最環保的莫過於柏油路。他認為,田園生活其實是一種不環保的夢想。他表示,在田野生活或旅遊,事實上對環境會造成負擔。他希望印度與中國等新興大國能夠遏止城市的蔓延,利用摩天大樓和公共交通來節能減碳。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格雷瑟雖然列舉了城市的各種優點,可是卻忽略了許多問題,那些問題不是在骯髒、貧窮、不衛生、犯罪盛行、物價高昂、對環境有害 。首先,格雷瑟顯然是個城市長大的阿宅,他熱愛城市的花天酒地,忽略了大自然對人們身心成長的重要性。

格雷瑟表示要對大自然有善,就不要到田野去遊山玩水趴叭走。旅客的過多對一些國家公園的確是會造成負擔。不過格雷瑟顯然不知或忽略一種稱為「自然缺乏症候群」(Nature-Deficit Disorder)的心理問題,上個月底《紐約時報》BBC都不約而同地刊登了文章報導自然缺乏症候群。有研究顯示,孩童在戶外上課的學習效果更好,患上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孩童接觸大自然後會改善症狀,而且比起高科技產品,孩童在戶外活動更能夠讓他們快樂。

更甭起城市裡淡薄的人情味、交通和擁擠活造成的身心壓力,以及缺乏運動的生會對人身心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格雷瑟提到大城市裡有成群的單身男女所以更容易找到另一半,不過他顯然沒去搞清楚為何他們仍舊單身XD

還有,格雷瑟雖然比較了居住在城市市區和郊區對環境之利弊,可是卻也忽略了農村人口在遷往城市後,能源使用的提高。格雷瑟重視交通等效益,但是膚淺地忽略城市生活比較田園生活,為了滿足各種物慾的誘惑而消費所消耗的能源和資源。

不過瑕不掩瑜,《城市的勝利》很可取的是,他指出城市的蔓延對環境之弊,而且破除環保人仕對城市生活和摩天高樓排斥的迷思。台灣政府不試圖解決台北市高昂的房價問題,只求把台北市上班的人們遷往新北市郊甚至桃園市的政策,事實上就是在開《城市的勝利》裡提到的倒車。

讀過了《城市的勝利》,我想台北市應該認真考慮把松山機場廢掉,因為機場捷運蓋好後,松山機場顯然會失去其便利,更何況台北捷運文湖線的哈比人車廂根本不可能讓行李上車。廢掉了松山機場,台北大同區和松山區不少地方就少了煩人的噪音。而且就不必為了飛安而限高,於是《城市的勝利》盛讚的高樓就可能出現,讓台北房市有更多的供給。


檢視較大的地圖


而廢掉的松山機場,保留原有主要建物改建成博物館、藝文空間或商場,不破壞歷史記憶。拿水泥地釋出去蓋適合小家庭的住宅,另一半的綠地還可以弄出比大安森林公園大好幾倍的中央森林公園,搞不好還會讓紐約中央公園相形失色!這樣做不僅能夠成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德政,搞不好還能提高台灣的生育率等而一舉多得。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何竟然沒有政客能夠發現啊?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為什麼城市的精神在全球化時代這麼重要?

The Sky of Gene: 落腳城市‧城市落腳

The Sky of Gene: 台北士林文林苑都更案之不可取

The Sky of Gene - 全球變暖說真的是聳人聽聞嗎?

The Sky of Gene - 關燈一小時能改變世界拯救地球嗎?

The Sky of Gene - 真假環保

The Sky of Gene - 綠色EQ

The Sky of Gene -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The Sky of Gene - 再談為何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

The Sky of Gene - 活在象牙塔裡的化工學者

The Sky of Gene - 台灣政府財團之惡,在於不食人間煙火。

The Sky of Gene -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糟蹋稻穗......

The Sky of Gene -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欺壓秧苗......

The Sky of Gene - 中科三期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南港202兵工廠搬遷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正負2度C--不願面對的真相

The Sky of Gene -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正負2度C

The Sky of Gene - 世界資源真相,您可曾想過?

The Sky of Gene - 加州科學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地球很美有賴你-HOME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The Sky of Gene - 2009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The Sky of Gene - 危急中的地球(Planet in Peril: Environmental Coverage

The Sky of Gene - 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

閱讀全文...

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為什麼城市的精神在全球化時代這麼重要?

城市的精神

The Spirit of Cities


在全球化快速的濫觴下,全世界的大城市,尤其是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在市容面貌上長得愈來愈相像。在全球化浪潮讓全球大城市的迅速同質化下,《城市的精神:為什麼城市特質在全球化時代這麼重要?》The Spirit of Cities: Why the Identity of a City Matters in a Global Age)就在其副標題出一個對城市而言重要的問題:為什麼城市的精神在全球化時代這麼重要?

《城市的精神》作者貝淡寧(Daniel A. Bell)和艾維納.德夏里特(Avner de-Shalit)利用一種特殊的寫作方式,把歷史敘述和理論性的論述以及親身經歷的故事交替地呈現,透過在世界各地的城市考查、散步和生活,用一種見樹又見林的方式,來表達九個城市獨特又明確的氣質、習性與價值觀,以及她們市民的認同與定位。

《城市的精神》兩位作者,一位是牛津大學哲學博士(貝淡寧)。他長年旅居香港、新加坡和北京。現任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志遠人文藝術講座教授、北京清華大學政治理論教授和比較政治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另一位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馬克斯.坎佩爾曼民主和人權講座教授暨社會科學院院長(德夏里特)。《城市的精神》是他們倆在舊金山的學術研討會上見面後聊出的嶄新構想。

《城市的精神》中,他們利用輕鬆對話、小說、詩歌、傳記、旅遊指南、建築標誌,和親身經歷等資料,描繪九個他們久居或深入考查過的城市- 「宗教之城」耶路撒冷、「語言之城」蒙特婁、「建國之城」新加坡、「享樂之城」香港、「政治之城」北京、「學術之城」牛津、「寬容之城」柏林、「浪漫之城」巴黎的豐富歷史,充分論述城市精神如何體現在各自的政治、文化與經濟生活中,更進一步闡明市民的自豪感如何抗衡全球化所帶來的同質化傾向,以及遏制民族主義氾濫等主題。

雖然乍看之下,城市是透過建築和街景市容區有所別來的,但貝淡寧和德夏里特提出世界上眾多的大城市及其居民也表達出獨特的習性與價值觀,因此城市的精神是由其居民以及文化所塑造的,這樣內涵是必須要在城市中居住才能實際感受到的,於是《城市的精神》中自傳性風格的故事,彌補了社會科學實證研究方法的不足。

《城市的精神》,他們特別著重在城市精神中的對立以及自豪之處,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聖地,可是卻充滿了宗教、民族的對立;蒙特婁據說是北美最宜人的城市之一,可是卻有英法語民族的對立和驕傲;新加城是亞洲的瑞士,可是卻暗藏多元種族主義、經濟能力和 賢能政治、愛國主義和政治壓制的多重矛盾中,但新加城人卻也為他們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回歸後的香港,處在放任資本主義和沒有享樂主義的物質主義的矛盾;北京處在抹去過去的痕跡、去政治化的現在政治及復興過去未來的矛盾中;牛津是英國學術重鎮,可是大學和牛津市民卻有著經濟和教育的不對等。

他們探討的九個城市:耶路撒冷、蒙特婁、新加坡、香港、北京、牛津、柏林、巴黎、紐約,無論其歷史有多古老或年輕,都有個自極為獨特的故事。除了耶路撒冷、蒙特婁和柏林,其他六個城市我都到過,其中最熟悉的城市是新加城,因為她就在我家鄉-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Johor Bahru, Johore)的隔壁,從小看新加坡電視台長大。貝淡寧當過新加城國立大學的教授,可是因為政治立場不容極權的上位者,所以被掃地出門而到香港然後中國任教,他對新加城社會、歷史和政治的描寫,非常精確深入!新加城建國後對物質生活的追求,的確讓他們犧牲了許多公平、權益和自由。

從他們論述,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的魅力所在,絕對並非光鮮亮麗的外表,而是城市豐富的歷史,以及其蘊含的文化,還有城民的自我認同和自豪。這些城市的精神,是由個人與群體、群體與城市以及歷史與展望的多元互動所打造出來的。

雖然他們沒有提到台北,不過我想像台北這麼多元充滿活力的城市,應該也會讓他們著迷。台北是我待過變化最快速的城市。台北的市容雖然和許多國際大都市相比不算美觀,可是台北巷弄之中隱藏的多樣市井文化和人情味,卻讓台北成為一個世界上最讓人感到舒適的華人城市。台北有清朝古蹟,日據文物以及國民黨從中國帶來的北方建築,擁有極為獨特的文化歷史記憶。台北也是全世界對多元宗教最寬容的城市,任何宗教都能在台北安心立足。台北也是全球少數沒有貧民區的大城市,是住商混合、生活機能極為便利的城市。

可惜當權者一味追求美觀以及經濟開發,使得台北在這十幾廿年漸漸成了人口外流、市面盡是一般市民買不起的豪宅連雲的天龍國。加上當權者沒有足夠的人文修養還有歷史記憶,加上文化眼光不足,於是圖利建商打著都市更新的口號把人民的房屋拆掉,對於人民的財產權與居住權不尊重,更甭提對歷史記憶與人文精神的謙卑敬仰。或許城市當權者都該好好讀讀這本《城市的精神》,學學以人文為本的城市精神才是多麼有魅力!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落腳城市‧城市落腳

The Sky of Gene: 台北士林文林苑都更案之不可取


閱讀全文...

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原來世界是肥的

世界是肥的:生活型態、廣告以及政策背後的黑暗陰謀

The World Is Fat: The Fads, Trends, Policies, and Products That Are Fattening The Human Race


這本《世界是肥的:生活型態、廣告以及政策背後的黑暗陰謀》
The World Is Fat: The Fads, Trends, Policies, and Products That Are Fattening The Human Race)的封面寫著:「其實,肥胖並不絕對和貪吃、不愛運動掛上等號,他可能來自一場陰謀,一個由政府、財閥檯面下利益糾葛的肇因……」

其實,那句話太抬舉政府和財閥了,因為西方的肥胖問題,根本就是個官商勾結的陽謀!當然美國人的肥胖問題,早就不是啥新聞了,可是也要到留學美國那幾年,才真正見識我不管如何狂飲狂吃到發福,對美國人來說還是個苗條的瘦子之世面,而我留學的加州還算是美國身材最苗條的一州哦XD

我想,美國人應該是沒救了,太多美國人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健康和正常的飲食而狂啃高油、高糖、高鹽的速食和垃圾食物,關於這個問題,請參考這篇文章〈飲食規則-我們該吃什麼?〉。如果這本書僅探討美國人的肥胖問題,就沒有出版中譯本的必要了。還好《世界是肥的》探討的全球化的肥胖問題。

肥胖不僅是身材的問題,根據維基百科,肥胖症事實上是一種慢性病,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是人類目前面臨最容易被忽視,但發病率卻在急劇上升的一種疾病。肥胖症能導致多種生理和心理疾病。一來,脂肪體積的增加導致的疾病,包括骨關節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社交障礙等;二來,脂肪細胞增加導致的疾病,比如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脂肪含量增加導致機體對胰島素反應能力下降,從而導致胰島素抵抗。脂肪含量增加同樣也導致機體,主要是血液,處於一種炎症狀態,增加了栓塞的風險。

《世界是肥的》作者巴瑞.鮑勃金(Barry Popkin)是北卡羅萊納大學的營養學講座教授,他是研究全球肥胖問題的專家,也是一位經濟學家與流行病學家。鮑勃金生長在威斯康辛州的小鎮,他孩童時期吃的是當時美國家家戶戶自個準備的食物,他在大學時就到印度考查一年,因此會說印地語。他在印度的觀察,讓他對營養的經濟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大學畢業後參考了民權的政治活動,後來在康乃爾大學獲得農業經濟學的博士學位,繼續研究營養的經濟學。他在東南亞工作了三年後,獲得北卡羅萊納大學的教職,任教了卅多年。

《世界是肥的》中指出,在半個世紀以前,全球最嚴重的營養問題是飢餓,體重超重的人口還不到一百萬。而今,體重超標的人口已達16億之多。罹患糖尿病跟高血壓的人數比以前倍增了廿倍,肥胖儼然成為本世紀最嚴重的文明病之一。

鮑勃金在《世界是肥的》中強調,很多人怪罪自己貪吃、不愛運動而變胖,其實事實並非這麼單純。很多時候,是因為時代的改變,導致我們的生活型態大幅改變,再加上科技的進步,讓五光十色的廣告無所不在,甚至國家政策的轉向,諸多不良影響衝擊了人類的飲食和運動習慣。於是,我們生活在一個超重的肥胖世界。

鮑勃金根據數十年的研究和經驗寫出此書。他針對肥胖這個主題作出全球性研究,調查了半個世紀以來人類生活和食品系統的變化。鮑勃金想要瞭解的是,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肥?《世界是肥的》通過對四個家庭以及作者本人家庭的研究,並且揭示了人類不斷變胖的原因在於新的生活方式以及政治工商運作等因素,探討了肥胖危機的根源和解決之道。

鮑勃金積極地研究美國人的飲食行為,並且深入研討人們的飲食模式、趨勢、社經人口因素與肥胖間的關係。鮑勃金注意到,近年來歐美飲食習慣經歷了快速變化,因此他深入研究了人們運動與否所造成的生理差異、身體結構的變化以及其原因以受及變化將造成的後果,還有什麼樣的政策和團體得以改善現況。除了活躍於美國營養學領域,他也定時前往世界各地,進行嚴謹的田野調查,所到之處包括中國、俄羅斯、墨西哥、菲律賓和巴西等許多國家。

鮑勃金對世界人口為什麼會變肥進行嚴格調查,發現到許多變態之處。例如在印度,買瓶可樂可能比水還便宜,於是人們寧願喝可樂。又如中國,電視機普及率比十年前增加三成,於是電視節目和廣告開始影響人們的飲食方式,同時也降低了運動的頻率。而美國政府長期對農民補助大豆和玉米,導致牲畜養殖成本大量降低,直接影響人們對食物的選擇。《世界是肥的》也提及加工食品造成的危機,以及窮人吃了便宜的垃圾食物體重也直線上升的原因。

鮑勃金在《世界是肥的》中爆料出專業營養學會或醫學會等機構的決策和方案,其實受到了食品產業的操控。我在美國就常看到許多加工食物僅含有一兩樣正常的成份就能獲得什麼美國心臟學會的背書等等。加上美國食品產業遊說政府和影響學界,讓他們無差別地把食品的營養價值化約來研究和推廣,這使得垃圾食物變得只是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混合物,所以都是人們應該要攝取的好東西。

在美國,政府對玉米、大豆、肉類提供高額補助,這大大降低了垃圾食物的價格。因為美國政府各種直接和間接的補貼,使得美國出現一種極為弔詭和荒謬的狀況,那就是極為繁瑣地生產製造出來漢堡,居然比超市架上健康的新鮮蔬果還便宜。在垃圾食物隨手廉價地可得的情況下,健康的食物相形不僅是口味遜色的問題了。

鮑勃金在《世界是肥的》中指出,有些企業開始意識到他們的社會責任,可是麥當勞無法推出健康的餐點,因為對手常會藉機推出高熱量套餐,大撈一筆。食品產業知道,如果以大批量銷售食品或飲料的話,顧客會買更多。事實上,麥當勞就是美國人食量變大的始作俑者。

鮑勃金在《世界是肥的》中表示,食量和熱量的控制,才是決解問題之道。不過很可惜的,鮑勃金畢竟是在美國飲食文化貧乏的環境下長大的,除了熱量和食量的控制,食物的多樣化也同樣是重點。在飲食文化豐富的國家,例如法國、日本、義大利、中港台,肥胖的問題相對輕很多。因為同樣的熱量和食量,在食物組合的差異,人體對熱量的攝取就有差異。例如食物中含有的纖維素含量有多寡,就明顯地影響了熱量的實際吸收程度和速率。也有許多研究顯示食物種類也會影響腸道裡的共生菌菌相,從而改變對食物養份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世界是肥的》指出飲料中的糖份因為熱量高容易產生肥胖,可是有研究顯示,同樣是碳水化合物的熱量,其來源就會造成生理上的差異。這和食品產業想要一直大力宣傳熱量就是單純的熱量顯然是兩碼子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有篇好文章:Is Sugar Toxic?,就在探討這點,文章中提到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有位教授Robert H. Lustig就一直努力不懈地向大眾解說食用糖的嚴重問題。

其論點是,同樣是熱量,可是砂糖中含有的蔗糖的問題卻比澱粉嚴重,因為一個蔗糖分子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所聚合而成的雙糖(澱粉是葡萄糖的聚合物)。人體可以直接使用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可是代謝果糖的路徑卻不同。很多研究顯示,人體是把果糖在肝中轉化成脂肪儲存起來,因此對肝臟來說代謝果糖是個負擔,而且飲料中的糖又會讓人體更快速和大量地吸收。而果糖轉化成的脂肪會堆積在肝臟中形成脂肪肝以及肥胖等代謝問題。美國食品產業喜愛使用的高果糖玉米糖漿含55%的果糖,是個比蔗糖更糟糕的替代品。文章和演講中,都直接指稱糖是毒藥:




像果糖對人體代謝的影響,顯然就不是單單從熱量上的多寡就能理解的。同樣是脂肪,反式脂肪就可能比飽和脂肪更容易堆積在心血管而造成重大毛病。這類發現,需要靠大量生物醫學和公共衛生的研究才能認識到。我們對食物和營養的許多認識,相信都還在起步,因此很多問題,確實不能簡化成「OO不就是XX」或者「OOXX吃幾十年都沒有問題」啊就能輕易帶過的。

至於我們要怎麼吃得美味及健康,其實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就有許多提示了。華人是有名的重視吃,台灣又受健康的日式飲食影響,食物種類繁多又美味。美國人因為祖父母和父母輩長期讓食品產業和政府給誤導,並且失去了該有的飲食文化,以致他們居然會拿在我們飲食文化常識中就可輕易辨識出的垃圾食物來成天喂養他們的小孩,然後在小孩明顯過胖後還覺得很OK,難怪英國名廚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榮獲TED大獎的演講中大肆批評現狀以及提倡飲食教育:




華人傳統的飲食方針,雖然有些可能是沒道理的,可是有許多卻是上千年年來的寶貴經驗。所以,如果有長輩要我們不要吃得太油、太燥熱、太冰涼、太鹽、太甜、太撐等等,要多喝白開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請不要嫌他們囉嗦。因為我們祖宗傳承下來的飲食文化、智慧和禁忌不僅讓我們更健康,還能便宜地享受美味可口的食物。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三百年來黑心食品之美味詐欺

The Sky of Gene - 食物的歷史-吃的意義

The Sky of Gene - 飲食規則-我們該吃什麼?

The Sky of Gene - 潘朵拉的種子之代價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那是給人吃的嗎?!

The Sky of Gene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The Sky of Gene -美食地獄

The Sky of Gene - 美食帝國(Food, Inc.)

The Sky of Gene - 不能沒有蜂

The Sky of Gene - 再回《回答: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The Sky of Gene - 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是單純的科學問題嗎?

The Sky of Gene - 禪、茶水、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群萌亂舞的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科學知識傳播的原則

The Sky of Gene - 重啟美國牛肉談判!!!

The Sky of Gene - 【分享】你準備好吃美國牛內臟了嗎?

The Sky of Gene - 機車與美國牛肉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中,台灣學者專家之意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大博士生吃牛糞漢堡抗議美國牛肉進口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拒吃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來告訴雀巢公司:我們真的受夠無良黑心廠商了!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2.5 ppm!-從台灣三聚氰胺事件論政策和報導的不專業

The Sky of Gene - 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

閱讀全文...

2012年4月7日 星期六

三百年來黑心食品之美味詐欺

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

Swindled: The Dark History of Food Fraud, from Poisoned Candy to Counterfeit Coffee


《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Swindled: The Dark History of Food Fraud, from Poisoned Candy to Counterfeit Coffee)出版得正是時候,尤其是正當過去三聚氰胺和去年的塑化劑風波還記憶猶新,今年的瘦肉精風波還歷歷在目,甚至還愈演愈烈之際。

台灣《商業周刊》在上個月中,就報導了台灣市面上一連串的黑心食品,抱括加了興奮劑和人造蝦紅素會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的活蹦亂跳鮮蝦、殘留有機磷農藥會產生致癌物損害肝腎功能的糙米、加了磷酸鹽會讓體內鈣離子流失的飽滿大顆蚵仔、浸泡過甲酫有致癌風險的進口蘋果、添加硼砂會妨礙消化酵素的彈牙魚丸等等...

讀過了這本黑心食品歷史的好書《美味詐欺》,就能瞭解到政府介入保護人民的健康,有多麼的重要!同時,也要瞭解英美政府的放任無為,在英美兩地造成了多少重大的黑心食品醜聞。月亮可能真是國外的比較圓比較大,可是那樣的月亮上的嫦娥,是會喂玉兔吃瘦肉精的...

作者碧.威爾森(Bee Wilson)是英國知名的飲食作家,她書中舉的主要例子,大多數皆是在英美發生的醜聞。她指出,她主要揭露英美的黑心食品史,並非是因為她是英國人,而是英國的貿易和工業發展對黑心食品的影響有其指標意義。

我想,更重要的是,書中提到的,英國因為圈地運動趕走了眾多的小農,導致傳統飲食文化的淪喪,加上英國政府主張貿易自由而放任,把關的責任下放予廠商甚至消費者。而美國也有類似的問題。相較之下,法國政府對食物產地和製法的嚴格規定,以及強制執法,還有優異的飲食文化,讓黑心食品無地自容。

《美味詐欺》書中,碧.威爾森舉出一些重大的黑心食品醜聞,包括1756年倫敦的麵包門事件。劣質麵包裡加入明礬,黑麵包就變成白麵包。吃不起白麵包的窮人在沒有任何政府監管的保障下,只好用賤價買下再吃下他們原本付擔不起的黑心明礬白麵包。英國政府基於自由貿易的稅收,一直不肯為消費者把關。倫敦在19世紀還出現的假茶葉訴訟案。不肖廠商把黑刺李葉子煮過、烘烤、揉製、乾燥,再用醋酸痛染色,冒充上等中國綠茶。

獨立後的美國也沒好到哪去,美國政府也和英國政府一樣把食品衛生管控的權力下放予企業和消費者,一直到1906年才通過
「純天然食品與藥物法案」(Pure Food and Drug Act)。於是多起黑心食品醜聞相繼爆發:1850-1853年紐約爆發餿水奶醜聞。《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披露說,這種骯髒的液體一年內導致了八千兒童死亡。餿水奶醜聞甚至持續了十多年;1898年美國的防腐劑醜聞。美西戰爭中,大批軍人因食用添加了防腐劑的牛肉而死亡;1904年芝加哥的黑心香腸事件。辛克萊(Upton Sinclair)暢銷書《叢林》(The Jungle)披露了大型肉品工場毛骨悚然的場面;1970-1985年,《化學大餐》(The Chemical Feast)出版,討伐美國日常飲食中的各種化學添加劑。英國的一項研究調查發現,耶誕節大餐中可能含有高達170種不同的添加劑。

對我們毫不陌生的,2004-2008年在中國出現的人造雞蛋、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代表了中國在自由經濟市場的畸形產物,不過就是重蹈過去的英美的覆轍。

既然英美政府無能,《美味詐欺》只好敘述了德裔英國化學家兼商人阿庫姆(Frederick Accum,1769 – 1838 )、英國顯微鏡專家哈塞爾(Arthur Hill Hassall,1817 – 1894)、創立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提供哈塞爾宣傳平台的沃克利(Thomas Wakley,1795 – 1862)、成功推動「美國純天然食品與藥物法案」的威利(Harvey Washington Wiley,1844 – 1930)、《化學大餐》作者納德(Ralph Nader)、英國營養學家凱洛琳(Caroline Walker)等人揭發黑心食品內幕的故事,藉著講述這些鬥士的趣聞和傳奇,再現出黑心食品背後的技術較量、以及政治與商業利潤的糾葛。

《美味詐欺》也探入探討了技術進步和觀念變化在黑心食品的歷史裡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當人工合成食品的技術日益成熟,廉價的替代食品滿足了底層和中產階級的自由選擇時,形形色色的防腐劑、爽脆劑、軟化劑、乳化劑、染色劑、起雲劑、調味劑、除臭劑就以合法的、科學改良的名義添加到食物中。這時候,黑心食品又該如何定義呢?

當然,會有人指出,那些添加劑或人造食品,不見得會對人體有害。事實上,有些人造食品甚至在推出市場時,還標榜有益健康呢!例如用氫化植物油製成的人造奶油-乳馬琳(margarine)來取代真正的奶油,然後標榜零飽和脂肪酸和零膽固醇。可是結果人造奶油含有的反式脂肪,後來證實比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還可怕,已知長期食用和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

中國市面上出現的人造雞蛋和三聚氰胺毒奶,還有台灣的塑化劑事件,都是不折不扣的黑心食品,可是速食、垃圾食物和加工食品呢?前陣子揭發美國速食業大量使用泡過阿摩尼亞的下等牛雜肉來做漢堡的英國名廚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榮獲TED大奬的演講中,就指出英美這一代有可能會因為吃的不健康食物而比父母輩還短命:




對英美政府非常放心而歡迎美牛進口的朋友,真該好好讀讀這本《美味詐欺》好書來認識英美飲食、社會、工商和政治文化下不光彩的黑心食品史,看看英美國民吃的食物有多麼有溢身心賤康吧!。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食物的歷史-吃的意義

The Sky of Gene - 飲食規則-我們該吃什麼?

The Sky of Gene - 潘朵拉的種子之代價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那是給人吃的嗎?!

The Sky of Gene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The Sky of Gene -美食地獄

The Sky of Gene - 美食帝國(Food, Inc.)

The Sky of Gene - 不能沒有蜂

The Sky of Gene - 再回《回答: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The Sky of Gene - 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是單純的科學問題嗎?

The Sky of Gene - 禪、茶水、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群萌亂舞的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科學知識傳播的原則

The Sky of Gene - 重啟美國牛肉談判!!!

The Sky of Gene - 【分享】你準備好吃美國牛內臟了嗎?

The Sky of Gene - 機車與美國牛肉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中,台灣學者專家之意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大博士生吃牛糞漢堡抗議美國牛肉進口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拒吃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來告訴雀巢公司:我們真的受夠無良黑心廠商了!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2.5 ppm!-從台灣三聚氰胺事件論政策和報導的不專業

The Sky of Gene - 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