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正負2度C--不願面對的真相

2c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正負2度C〉很快又成了小弟最受歡迎的文章之一,可見《±2℃ / 正負2度C》已達到其宣傳效果。

好吧,開始說壞話了!

首先,《±2℃ / 正負2度C》標題中的2℃,根本就是徹頭徹尾的大笑話!

那2℃是怎麼來的呢?

那是哥本哈根會議(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政治承諾:保持全球平均溫度較前工業化時代的升幅不超過2℃,考慮長期目標設立為1.5℃以內。

而這個承諾是怎麼來的?

那是一堆國家首腦在吵了好幾場架,搞出了一堆鬧劇後,虛偽地在世人面前假裝他們達成了共識,而草草隨便弄出來唬弄世人的!

那所謂的2℃是自以為是的政客弄出來的,不是科學研究的結果哦!如果那堆白爛政客認為地球人口太多,再多死一些都OK,於是訂成3℃,那標題不就成了《±3℃ / 正負3度C》XD

不管是幾度℃,白爛政客說要保持全球平均溫度較前工業化時代的升幅不超過2℃,請問全世界有誰知道要如何保持全球平均溫度較前工業化時代的升幅不超過2℃?沒有,一個也沒有!就算是最菁英的科學家,也只能用已知少得可憐的數據去模擬,估說我們還可以多燒多少化石燃料。準確率和氣象局預測某個颱風的雨量一樣,有兩成就該偷笑了!

而這部記錄片居然用一個鬧劇來當其標題,顯示這部記錄片對全球氣候變遷的認知其實是只有可笑的膚淺程度。

小弟認為,一部真正用心完整探討全球氣候變遷的優良記錄片,必須同時要有以下元素:一)揭示人類活動造成全球暖化是科學社群的共識!二)探討台灣在全球氣候變遷下受到的潛在危害;三)台灣的現有政策究竟會把問題弄得多糟!四)我們有多少解決問題的可能?

我認為,而《±2℃ / 正負2度C》對於第一點,只有剛好及格,第二點可以有80分,最後兩點是零分!所以如果一百分是滿分,《±2℃ / 正負2度C》只能有35分而已!

我不明白的還有,一部A了產業大佬那麼多油水的記錄片,怎麼只拍了區區65分鐘?這個複雜的議題,再多65分鐘都不夠咧!好歹好好用心地學學大愛電視的《台灣大地奧秘》,拍成一系列藝術和專業兼具的高水準記錄片嘛!

關於人類活動造成全球暖化是科學社群的共識這一點,或許有人會反駁說科學社群內還是有一些雜音,例如這個名單:List of scientists opposing the mainstream scientific assessment of global warming。嗯,沒錯,他們大多是訓練有素的科學家,提出的理由並不能說沒道理。可是這個名單只有區區46位科學家而已!

科學社群對於人類活動造成全球暖化已達成了共識,這一點的證據可以從三方來:一)頂尖的學術期刊如NatureScience的評論,都支持並表達科學社群對於人類活動造成全球暖化已達成了共識;二)參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的諸多報告的,有來自幾十個國家,上百位氣候學家,所以如果科學社群還未達成共識,不可能會有一系列嚴謹的報告出現;而且許多調查和研究都顯示,大部分氣候學家都支持這一點:Climate change consensus;三)絕大多數科學團體也支持這一點,其中所有科學團體的龍頭如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edemy of Sciences)及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等也都表達支持:Scientific opinion on climate change

因此,除非有人是氣候學家,自己手上握有證據反駁這一點,要不然所有跳出來說科學社群對於人類活動造成全球暖化還未達成了共識的人,要不是有陰謀想要從傳統能源業獲益,就都只是不尊重專業的嘴砲仙而已,可以不必浪費時間去和丁丁或暗搞陰謀論的人打嘴砲。

那麼少數科學家挑戰的是啥?對於進行科學研究的人,應該很清楚要讓科學家達成共識有多難,尤其是在研究系統非常複雜的學門,例如生命科學和地球科學。科學社群中有人提出異議是再正常不過的,因為研究的方向或角度不同,就會像瞎子摸象一樣。

假設你從未看過大象,有一群瞎子摸了象,討論後告訴你大象的皮膚相當粗糙、有四根很粗壯的腿,有一條很長的應該是鼻子的東西、頭兩側有兩片大大的東西、嘴邊還有兩根長長的的東西......可是後來有一個不合群的瞎子擅自摸了大象的睪丸告訴你,之前他們說的都不對,大象不過是兩顆蛋蛋而已啦~好吧,就算後者摸的東西沒有錯是大象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是你就該只聽從他的話了?

因此,讓我再重覆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表達他對於全球暖化爭議的看法:「如果有九十八個醫生說我的兒子生病需要吃藥,而另外兩個人說:『不,他一點病都沒有。』我會選擇聽那九十八個醫生的話。這就是常識,所謂的全球暖化的危機也是如此。我們聽從大多數專家的,那些壓倒性多數專家的看法...現在的關鍵是我們知道這是工業化時代造成的惡果,我們得要齊心協力逆轉這危機才行。」。我們還是選擇相信大部分專家的意見吧!

關於探討台灣在全球氣候變遷下受到的潛在危害,《±2℃ / 正負2度C》做得算不錯,雖然還不算接近滿分。不過《±2℃ / 正負2度C》忽略許多同樣重要的台灣環境議題,恕小弟才疏學淺,大家請參考這幾篇好文章吧:〈從正負2度C,談許多它沒告訴你的事〉〈左右看:正負2度C後的真相〉〈陳文茜《±2℃》之四不一沒有〉〈只有現象沒有真相的「正負兩度 C」:陳文茜,妳可以發揮更好的影響力!〉〈±2℃台灣氣候變遷紀錄片錯誤教育〉〈恐懼與道德訴求外 還有什麼〉〈±2℃ :政商高層能減更多碳〉,謝謝。

《±2℃ / 正負2度C》中用了幾米的插畫藝術來表達未來迫近的危機,究竟是不是好的方法,見仁見智。雖然片中對於全球暖化對台灣的影響之描述還只是臆測而已,不過台灣的環境在全球氣候變遷來面臨愈來愈嚴峻的危機,卻很有可能是事實。

然而,人類因破壞生態環境而導致文明的滅亡,在人類歷史上,在工業化很久以前,也都一直重覆地上演。著名的演化生物學家和生物地理學家Jared Diamond在他的書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中譯《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就舉出許多曾經輝煌一時的文明,就因為自以為人定勝天,結果卻因破壞生態平衡而自取滅亡。因此,人類破壞大自然而遭到嚴厲的反撲,是自古以來就得要面對的問題。

我們常聽環保團體或影片說我們在破壞地球,這樣的論調有一個問題。我們製造出再出毒素或不可分解的垃圾,其實並沒有破壞地球。地球出不是也到處充滿天然卻難以分解的東西嗎?地球也不是本來就有一堆會置人於死地的惡水惡地嗎?我們製造出再多毒素和垃圾,用的也全都是地球上已存在的東西,地球也不會因為它們而毀滅。

我們破壞的,是人類的未來!我們在毀滅的,是人類的文明!

我有時候真的覺得,我們的上一代是最幸福的一代。他們雖然經歷戰亂和蕭條,可是他們現在終於可以享受他們努力換來的成果。而我們以及我們的下一代,卻可能要面對人類生死存亡的問題。

想一想吧,我們努力打拚的,不是為了自己和下一代的幸福嗎?可是不僅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努力付出的一切,未來卻沒人能享用,我們的血汗難怪是為了加速自取滅亡的速度?

因此,為了我們自己的私利也好,為了下一代的幸福也好,我們必須拿出行動!

而具體的行動,就是開源節流!

開源節流,很多人會認為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做起。例如在家中選用省電的電器,關閉沒有在使用的電器、縮短洗澡時間、少開車等等......可是,我在此要說的是,那些方法都正確的,可是卻不是最重要的!雖然那些方法值得大家實踐。

怎麼說呢?

因為我們消耗的能源,極大部分,並不是在我們看得見的地方,而是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例如在我們吃的食物、我們消費的東西上!我們生活中吃的用的,絕大部分都是快速地燒了一桶又一桶石油才弄出來的!製造和運送食物和各式產品產生的溫室氣體,遠高於我們日常生活中因用電、用油、用瓦斯所排放的。

因此,如果真要節能減碳,最有效的方法,其實是完全不吃肉!完全只吃附近農場種植的有機農產品!把消費慾望降到最低!不買任何3C用品!不用電腦、不用手機、不用數位相機!所有生活用品都用到破爛到完全無法使用才丟棄!夏天完全不開空調!

要不然您就算把那些很多愛地球文章介紹的節能減碳方法都實現了,你仍然開接地不斷燃燒有限的石油並且大增二氧化碳!可是,如果要過上述那種生活,大家都得成為苦行僧!我想或許極端一點,讓全世界都成為生產和消費都毫無效率的共產社會吧!

所有,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更有效地大規模開源節能才行!

政府應逐步取消所有任何形式對能源的補助。因為讓市場獎勵有能力節能減碳的廠商,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並且也符合使用者付費的公平原則!

台灣扭曲的能源政策犧牲納稅人的錢途和前途補助少數既得利益者,過去、現在、未來都變相鼓勵工業界耗能增碳!這部記錄片有不少高科技大佬支持,可是如果他們真要有減能減碳的社會責任,公平地付費使用能源才是正道!

除了工業界開放高效率的節能方法,同時也要鼓勵綠建築的建設。例如綠化屋頂或把屋頂漆成白色,也是好方法(〈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正負2度C〉)。

可是,無論節多少能,還會需要燃燒有限的石油和破壞環境,我們更需要的是開源!開發再生能源,比起節能更重要!因為開放高效率再生能源,是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在更重要的開源方面,必須多管其下,生質柴油、太陽能、風力發電和地熱發電都是值得一試的!我不想說那個方法才最值得投資,就像沒人會拿iPod、iPhone、iPad、iMac、MacBook來比較,說一個人只能選買一種一樣。

政府在這些新能源的開發上,應扮演的角色,除了提供研發經費,更重要的還有創造誘因,和擴大市場,讓開發再生能源的廠商有利可圖。

就以太陽能來說好了,今天我們能買到的太陽能發電板,和廿年前的,有啥差別?

同樣是捕捉光子的能量,絕大部分讀者都應該可以深切瞭解這十年來,數位相機的發展!真是名符其實的一日千里啊!

為何數位相機可以一日千里,太陽能發電板卻原地踏步呢?原因之一就是出在數位相機有利可圖,並且有眾多投入研發的廠商!而太陽能發電板的研發卻因之前油價的下跌而停滯不前!可是如果太陽能發電板和數位相機及手機一樣成為了民生用品,那情況就一定會大不一樣!

把握現在,才能展望將來。與其污染環境地使用深藏地底的古老陽光,我們何不捨遠求近地使用現在陽光?現在的陽光,除了提供光子,也提供了風和潮汐的力量!

因此,政府逐步取消對能源的任何補貼,同時利用稅務優惠鼓勵再生能源的研發和使用。台灣陽光充足,政府若能實際鼓勵太陽能發電板的使用,甚至鼓勵智慧電網的建立,讓民眾也能把家中裝設的太陽能發電板發的電,在白天家中耗電較少時賣回電力公司,讓電力公司轉賣於工業區使用,除了能做到正港的節能減碳!還能讓住戶、工廠和電力公司同時獲益!

好吧,或許又有人會以為我做的夢太美了,以現在的政經狀況來說難以實現等等等......

如果沒有夢的話,人類能夠著開飛機飛行嗎?沒有夢的話,人類上得了月亮嗎?沒有夢的話,台灣能夠成為民主法治社會嗎?

在廿卅年前,我們能想像人人一日無手機不可的日子嗎?

解鈴還需繫鈴人。科技是雙面刃,我們利用科技闖的禍,我們也需要利用科技去解決!問題在於,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智慧!

如果我們現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我們的後代子孫才會記得我們的存在,否則我們所有人以及祖先,很快地就會成為地球上最糟糕的過客!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正負2度C

The Sky of Gene - 綠色EQ

The Sky of Gene - 世界資源真相,您可曾想過?

The Sky of Gene -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The Sky of Gene - 加州科學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地球很美有賴你-HOME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The Sky of Gene - 2009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The Sky of Gene - 危急中的地球(Planet in Peril: Environmental Coverage

The Sky of Gene - 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


閱讀全文...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正負2度C




昨晚過完年從南洋回到台灣剛好趕上陳文茜開拍的記錄片《±2℃ / 正負2度C》的電視首播。

這部記錄片的副標題「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名符其實,因為它的確觸及許多台灣人所不曾正視過的問題,也就是全球暖化對台灣的生態、社會和經濟的影響不僅比絕大部分台灣民眾所認知的還嚴重,甚至台灣還可能出現全球第一波生態難民!

所以,在台灣,所謂的節能減碳和環境保護,絕對不能再成為政治口號而已,而是要在相當短的時間內落實。

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做的是否足夠,也不知其他國家能否配合,不過很肯定的是,如果現在在這片土地上的官員百姓還繼續歌舞昇平下去,或者僅僅做足表面功夫,我們就死定了!

這部記錄片,我會衷心地推薦給所有的朋友觀看!






以下是電視及各地播放時間:

電視播放:

2010/02/22 (週一)  23:00 ~ 00:30  華視
2010/02/24 (週三)  22:00 ~ 23:30  中視
2010/02/25 (週四)  23:00 ~ 00:30  緯來綜合台
2010/02/27 (週六)  06:30 ~ 08:00  華視
2010/02/27 (週六)  16:00 ~ 17:30  非凡電視台
2010/02/27 (週六)  16:00 ~ 17:30  鳳凰衛視

台中燈會:
2010/02/25 (四)   19:00~20:30 台中市文心森林公園.圓滿劇場(向上路)

展覽:
2010/02/26 ~ 03/28,在華山藝文中心的幾米美術館展出「±2°C」的特展。除播放《±2°C》影片外,並搭配幾米於本片中出現的環保插圖繪本圖片及「世界上消失的 101個地方」特展。


或者到中天電視文茜部落格下載。

或者觀看YouTube的影片:


















這個網站有對《±2℃ / 正負2度C》相當清楚的介紹:±2℃/正負2度 C| 紀錄片 < 電影 < 興趣 -美寶百科MEPOPEDIA

當然還有:加減2 度C行動聯盟官方網站可以參考


雖然《±2℃ / 正負2度C》值得大力推薦,不過它卻非是完美的,甚至做得還很不夠。怎麼說呢?

從科學的角度,我想這部記錄片值得討論的很多,我想稍後再撰文談之(〈正負2度C--不願面對的真相〉)。在這裡,我想指出《±2℃ / 正負2度C》的不足之處。

和美國不同的,台灣沒有支持或反對全球暖化理論和事實的政治角力,大部分台灣人民,也都相信全球暖化是事實,並且大致上也同意節能減碳是為美事。因此,在台灣,其實比較沒有必要和高爾(Al Gore)的《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一樣極力說服觀眾全球暖化的事實,可是片長約一小時的《±2℃ / 正負2度C》似乎花了將近一半的時間在試圖說服觀眾。

是的,不管在何處,總是有一些自作聰明的人,他們不見得是科學家,更不是氣候專家,可是卻在自己沒有進行任何研究的情況下自以為是地質疑科學界對全球暖化的真實性。關於這一點,我不想去辯,只想說,我尊重專業,所以選擇相信大部分專家的意見。

就像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表達他對於全球暖化爭議的看法:「如果有九十八個醫生說我的兒子生病需要吃藥,而另外兩個人說:『不,他一點病都沒有。』我會選擇聽那九十八個醫生的話。這就是常識,所謂的全球暖化的危機也是如此。我們聽從大多數專家的,那些壓倒性多數專家的看法...現在的關鍵是我們知道這是工業化時代造成的惡果,我們得要齊心協力逆轉這危機才行。」

《±2℃ / 正負2度C》中對全球暖化對台灣影響的著墨相當可取,這是其長處。

而短處呢?

《±2℃ / 正負2度C》令我感到非常失望的是,整部影片幾乎完全沒有對台灣的能源和環保政策的探討,那也就算了,也幾乎完全沒有對觀眾提出任何建議。

好吧,既然《±2℃ / 正負2度C》沒有提出建議,多打嘴砲批評無益,就提出些建設性意見吧。

要保護地球,必須多管其下,從節能到開發再生能源,都是必要的。許多方法也不是互斥的,也都是可以並行實施的。我在這裡提出一些淺見,不代表其他方法並不重要,只是因為小弟才疏學淺。

首先,政府應該逐步停止對水、電、石油、瓦斯等資源的任何補貼,讓這些資源在市場上完全反映成本!讓使用者公平地付費!

當然,這是說易行難的,因為如果人民的薪水不漲,可是政府卻決定調漲這些民生費用,很容易引起極大的反彈。除非政府能夠明確地讓人民瞭解,廢除了補貼,事實上政府就能減少對人民的稅收,對人民的生活水準的提升是有正面助益的。

當然,要政府調漲民生費用是極為困難的,不過對節能減碳,其實還有一個更簡單而不太會引用民怨的方法,只是要看政府有沒有魄力實行。

那就是,把城市裡的屋頂,尤其是平屋頂或頂樓加蓋的鐵皮屋頂,統統立法漆成白色!!!

把屋頂漆成白色!?聽起來有點無聊吧?

可是,提出白屋頂運動的,可是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哦!他在擔任美國能源部長前,在擔任頂尖的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主任時,就對能源問題有深入的研究,一個美國政府高官,同時又是頂著諾貝爾獎光環的學者,會拿自己的仕途和聲望開玩笑嗎?

我是生物學家,我其實對綠化屋頂(green roof)更感興趣,綠化屋頂是指在天台或屋頂上大規模栽種植物。

根據《維基百科》,綠化屋頂(green roof)有以下諸多好處:

* 改善熱島效應:吸收熱能,有助散熱。
* 降低頂層溫度,進而減低耗電量。
* 美化環境。
* 改善空氣質素:植物可以隔濾懸浮粒子。
* 綠化用的泥土、隔濾層可以使用建築廢料,物盡其用。
* 隔音。
* 調節雨水流量。
* 提供休憩園地。
* 屋頂甚至可以種植農作物,提供食物。

而實行綠化屋頂成功的國家或地區有:

# 德國:德國是近代最早研究、實踐屋頂綠化的國家。估計有12%的住宅大廈天台已綠化。
# 日本:東京政府將「屋上綠化」定為改善環境方針之一。自2001年4月,立例規定新的建築物面積達1000平方米便要綠化天台和牆身。現時,綠化的天檯面積超過五十公頃。
# 香港:少量學校、私人公司以及房屋署興建中的新樓宇有綠化天台。

綠化屋頂在美國、瑞士、瑞典、愛爾蘭、英國、加拿大、法國、希臘、西班牙、埃及等國也有了一些成功的例子和具體成效〔〈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加州科學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不過實施上並非沒有困難,其技術考量有:

* 防止滲水。
* 防止根部生長到建築物。
* 確保植物能承受風力。
* 植物的品種能否適應長期暴曬的環境和該城市的氣候。
* 如何打理植物:提供營養、灌溉排水、防治害蟲。
* 大廈的受壓能力。

所以,如果要快速大量地在現有的建築上實行,恐怕也不是件簡單的事。政府可以獎勵新建築設立綠屋頂,對現有大量的舊建築,可以採用高反射能素材、塗料把屋頂漆成白色。這相對來說,也是件相當輕鬆愉快的事。

根據朱棣文曾領導的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的研究指出,計劃如在熱帶與溫帶100座大城市推行,其效用等於全球停用汽車十年!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就有份關於白屋頂的報告

cool roof 3

cool roof 2

cool_roof1_zne9

cool roof 1

cool_roof


白屋頂可以把建築的降溫空調使用能源降低5-20%。從物理角度,深色屋頂吸收並保留的太陽熱力比例可逾八成,但白屋頂將有七成五的熱力被反彈,除可為建築物節省冷氣開支,整體而言也可令地球吸收較少的熱力。

如果政府有魄力,把城市裡除了古蹟或特殊造形除外的所有平屋頂及頂樓加蓋的鐵皮屋頂等立法採用高反射能素材、塗料漆成白色,那不僅能讓屋主所節省電費之益,還能大幅改善所謂的熱島效應,效果據說可達百分之卅。

根據《維基百科》,熱島效應、或稱熱島現象,是一個自1960年代開始,在世界各地大城市所發現的一個地區性氣候現象。具體來說,無論從早上到日落以後,城市部份的氣溫都比周邊地區異常的高。這個現象的發現,是由於人造衛星的出現,使人類得以利用人造衛星從高空以紅外線拍攝地球。這種拍攝的最初目的,是作氣象測量用途,用以分析雨雲的構成。可是,後來人類從紅外線的影像發現了照片中的城市地區的溫度有著很明顯的差異,看起來城市部份就好像在周邊地區的一個浮島。

造成熱鳥效應的原因很多,來自於被低反照率的柏油和混凝土覆蓋,地表面吸收太陽熱的增加,就是其中之一。

台灣除了冬天少數狀況會特別寒冷,夏天時不僅全島會特別炎熱,城市中更是特別令人非常悶熱難受。因此,如果立法強制所有平屋頂等採用高反射能素材、塗料漆成白色,將能有效改善熱島效應,讓城市在炎夏時稍微舒適一些。

台灣的房屋大多是平屋頂或鐵皮屋頂,把屋頂全都漆成白色,幾乎對市容觀瞻完全沒有任何負面影響!而且要求強制把城市建築屋頂漆成白色,對住戶增加的費用有限,而且相較許多大型公共工程,也算是小工程而已,相信政府應該拿得出具體的補助或獎勵,問題只是政治有沒有足夠的魄力。

政府主導大規模屋頂漆成白色運動,也能增加油漆工人的收入,創造綠色就業機會,對庶民經濟也有所助益。

如果台灣城市能有效執行白屋頂運動,並且在實行後具體取得成果發表,也能增加台灣城市在國際媒體的曝光,對台灣的國際行銷,也是一大利多!

白屋頂運動即簡單,又有諸多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正負2度C--不願面對的真相

The Sky of Gene - 綠色EQ

The Sky of Gene - 世界資源真相,您可曾想過?

The Sky of Gene -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The Sky of Gene - 加州科學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地球很美有賴你-HOME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The Sky of Gene - 2009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The Sky of Gene - 危急中的地球(Planet in Peril: Environmental Coverage

The Sky of Gene - 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



閱讀全文...

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

【分享】(ori) 黃明志新年歌 CNY SONG by Namewee 發財寶大拜年

在新春佳節裡,聽膩一成不變的賀歲歌曲,就來點不一樣的吧。這是大馬有史以來最西北夠力的新年歌(衛道人仕勿看):




Namewee CNY Song幕後花絮:




幹!黃明志才是真正的大馬之光!黃明志Namewee的其他好歌:




我家就在新山(JB)XD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分享】麻坡的華語(muar chinese)

The Sky of Gene -【分享】我愛我的國家(negarakuku)

The Sky of Gene -【分享】negara kukuku

The Sky of Gene -【分享】9月3號敬請期待


相關網站:

我的名字叫明志


Namewee 黃明志 Official Page @ Facebook


閱讀全文...

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打不倒的偉人(INVICTUS)

INVICTUS




《打不倒的勇者》(
INVICTUS)是部我很早就想大力推薦的電影,而且早在電影正式上映前,就有朋友拿到首映票帶我去看,所以原本可以在正式上映前就寫好這篇文章的,可惜我當時實在忙得喘不過氣來......

《打不倒的勇者》講的是非洲民族英雄、人權民權鬥士曼德拉的一段精彩故事。曼德拉是我最欽佩的政治家,他不僅有勇氣,還有過人的氣度和包容力,並且領導能力過人。曼德拉的一生也有過不太光彩的記錄,不過卻讓他更像一個真真實實的人!

《打不倒的勇者》的導演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無疑是美國最優異的大導演,他從《殺無赦》Unforgiven)開始,就是商業和藝術都能兼顧的大導演。我有好些女性友人,在不知結局的情況下看了《登峰造擊》Million Dollar Baby),結果哭得不成人形XD 他的《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也是史上最偉大的戰爭電影之一,深刻地刻畫了無情戰火對人性的摧殘,而且最了不起之處是,《來自硫磺島的信》是完全站在過去的敵人的角度來看待那場殘酷的戰役。不同於其他好萊塢大導,在拍外國題材仍拍成有美國色彩的好萊塢片,《打不倒的勇者》也是完全是站在南非人的角度來看待曼德拉的故事,絲毫沒有美國的色彩,也絲毫不煽情誇大。

飾演曼德拉的是美國老牌演員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他簡直就是把曼德拉演活得似乎可以隨時跳出銀幕!他的一舉手一投足,以及說話的語調方式,和大家熟悉的曼德拉簡直毫無兩樣,他不僅僅是在飾演曼德拉,他簡直就是在戲裡成為了曼德拉!可惜麥特戴蒙(Matt Damon)表現平平,由誰來演似乎都沒啥差別XD

INVICTUS

INVICTUS


《打不倒的勇者》講述一則激勵人心的真實故事,改編自英國作家John Carlin的書《打不倒的勇者》Playing the Enemy: Nelson Mandela and the Game That Made a Nation)。Playing the Enemy有中文版《打不倒的勇者》,由遠流出版。電影片名Invictus是拉丁文,意即「無敵的」。《打不倒的勇者》中文片名僅道出曼德拉是為勇者,但曼德拉同時也是位智者,更是位仁者!

INVICTUS


描寫曼德拉如何與南非橄欖球隊隊長法蘭索瓦皮納爾(Francois Pienaar)同心協力,聯手凝聚國人向心力,讓因為黑白人種問題面臨嚴重分裂的南非能夠團結一致。新當選的南非總統曼德拉接手的是百廢待興的國家,他深深瞭解,自從種族隔離政策以來,南非就一直存在著種族歧視和貧富不均的階級問題,不過他相信透過作為國際語言的運動能使人民團結,於是他決定重整不受看好的南非橄欖球隊,在看似無望的1995年世界盃冠軍賽中努力奮戰。

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R. Mandela;1918年7月18日-),生於南非川斯凱,曾任南非總統,也是透過全面代議制民主選舉所選出的首任南非元首,於1994年至1999年間執政。在他任職總統前,曼德拉是積極的反種族隔離人士,同時也是非洲國民大會的武裝組織民族之矛(Umkhonto we Sizwe)的領袖。

當曼德拉領導反種族隔離運動時,南非法院以密謀推翻政府等罪名將他定罪。依據判決,曼德拉在牢中服了27年刑,其中大多數的日子在羅本島度過。他現為著名的政界元老,持續對時事話題發表他的見解。在南非,他普遍被暱稱為馬迪巴(Madiba),其是曼德拉家族中長輩對他的榮譽頭銜。這個稱謂也變成了曼德拉的同義詞。

INVICTUS

INVICTUS


南非從前實施種族隔離隔離政策時,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抵制和制裁南非,南非也是馬來西亞過去明文所禁止前往的國家之一(另一個是以色列),可是台灣和南非過去有邦交,所以對南非的瞭解比較不負面。曼德拉在推動多元族群民主,新馬的媒體幾乎是每日必報,可是台灣媒體幾乎一整個把南非的多元族群民主運動給忽略了,以致我有不少博學多聞的台灣朋友對那段歷史似乎也不太瞭解。前陣子,我大力推薦,認為是史上最有深度和創意的科幻電影《第九禁區》〈超蝦的第九禁區(District 9)〉〕,居然對不瞭解南非歷史和現狀的年輕人來說,不過就是部外星人和地球人打來打去無厘頭的爛片Orz

1990年2月11日出獄後,曼德拉轉而支持調解與協商,並在推動多元族群民主的過渡期挺身領導南非。自種族隔離制度終結以來,曼德拉受到了來自各界的讚許,包括從前的反對者。曼德拉在四十年來獲得了超過一百項獎項,其中最顯著的便是199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香港著名搖滾樂團--我小時候的偶像Beyond曾有著名的獻給曼德拉的歌曲《光輝歲月》,這首歌在我小時候是人人耳熟能詳的一首經典:






光輝歲月

曲:黃家駒 詞:黃家駒 編:Beyond

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
在他生命裡 彷彿帶點唏噓
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
是一生奉獻 膚色鬥爭中

*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
 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 *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
 迎接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一生經過徬徨的掙扎
 自信可改變未來 問誰又能做到 #

可否不分膚色的界限
願這土地裡 不分你我高低
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
是因它沒有 分開每種色彩

Repeat *###



曼德拉不僅用他的勇氣和智慧獲得了人民和昔日政敵的信任,他掌權後還選擇了包容過去讓他身心飽受摧殘的敵人!這番氣度,注定讓他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可是曼德拉並非完人,他後來因政治主張上的分歧,和多年始終對他忠心耿耿的妻子離異,電影中就有微妙地拍出了他和女兒之間的矛盾,以及他對妻子家人複雜的情感。

《打不倒的勇者》也是一部絲毫不沉悶的好片,劇情高潮迭起,尤其是球賽更能讓人熱血奔騰!基本上,我最非常痛恨運動比賽的,不過仍然能夠被電影的氣氛給鼓舞。曼德拉是一個多面相的偉人,要整體體現他的偉大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打不倒的勇者》用的是一個絕頂聰明的方式,利用他如何在原本也痛恨的南非橄欖球隊,把他們從喪家之犬鼓舞成南非史上最偉大的球隊,他無畏旁人的誤解,用乍看之下捨本逐末的方式來重建他熱愛的國家。

INVICTUS


《打不倒的勇者》深刻豐富地描繪出了曼德拉為人處事的態度和哲學,以及他超群的氣度和領導能力,還有過人的創意、智慧與膽識。相信這部電影將會是日後人們要瞭解這位偉人的最理想的方式之一!

INVICTUS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超蝦的第九禁區(District 9)


相關網站:

打不倒的勇者Invictus -- @movies開眼電影



閱讀全文...

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

艋舺(Monga)

Monga poster




自從魏德聖的《海角七號》之後,台灣觀眾也開始發現台灣導演原來可以拍得出台灣人不僅看得懂,也覺得很好看的商業電影。而且台灣演員在銀幕裡,也不需要背文藝腔的台詞,卻更能創造出更出生活化的經典台詞!可是,如果台灣電影界,沒能再出現一部在台灣叫好又叫座的商業電影,那
《海角七號》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已。去年的《聽說》,雖然意外地叫好又叫座,不過卻也是因為網友的口碑宣傳。因此有一部大製作,片商大力宣傳的商業電影,讓觀眾進電影院不會覺得上當,對台灣商業電影的起死回生,是至關重要的。

還好鈕承澤的《艋舺》並沒有叫人失望,雖然它並非是完美的。是的,
《艋舺》,是部噱頭十足,沒有深刻內涵,消費台灣土本文化的電影!事實上,台灣電影業需要製作的,不正是這種大搞噱頭,不需要太多苦悶的深刻內涵,而且還消費台灣人熟悉印象的商業電影嗎!嗯,這才是正港的台灣電影,俗擱有力!

《艋舺》在開拍時,就有好些負面新聞,有一些地方文史工作者,以及萬華區的居民,就對《艋舺》中描述的黑道幫派,以及台北文化局的介入,感到非常不滿。理由有,《艋舺》污名化萬華,以及消費萬華,還有美化黑道等等。

可是,如果台灣觀眾能夠接受進電影院看好萊塢電影或港片,是純娛樂消遣。好萊塢電影或港片,不也常常大搞噱頭,沒有深刻內涵,還有消費美國和香港的治安嗎?香港電影有一陣子不也把香港拍成古惑仔三不五時就在街頭砍人嗎?

有好些在萬華區長大的朋友,對
《艋舺》中描述萬華地區遍地黑道,很不以為然,甚至認為《艋舺》污名化萬華,對萬華區未來的發展不利。像是這篇文章〈我為什麼反對電影艋舺。〉就道出了許多萬華人的心聲。

雖然我不是在台灣長大的,13年前來到台灣時,三不五時就會有人提醒我,台北萬華區是龍蛇混雜的地區。從前我們是窮學生時,西門町還不是小正太小蘿莉的聚集地,我們要血拚大多是去西門町,我無法忘記,當同學有錢的哥哥知道我們去西門町逛街時,用毫不掩飾的嫌惡卑視表情說,西區是中下階級才會去的,他們都是去東區逛街的。

有朋友提到說,萬華區基本上是台北最貧窮的地區,有不少風化場所。這點我想某個程度上是事實,因為有幾次我在萬華區找朋友迷了路,就有人問我要不要妹妹XD 而在那之前,早就有很多人叫我在萬華走路要小心,因為萬華區又窮又亂。 我知道,看到此,家住萬華的朋友可能會想把我給痛宰了,因為萬華區可能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居民,都是純樸的台北人,他們一輩子和色情業及黑道都沒有任何掛勾。可是,我想要說的是,無論事實如何,許多人對萬華的印象,可能和我的差不遠,也不需要等
《艋舺》來污名化了!

monga-7


但或許,那些風化場所和黑道已經是萬華的過去了,已經成了歷史了,所以
《艋舺》沒有必要在傷口上灑鹽。西京朋友在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上致詞說,他反對的其實不是電影本身,而是台北文化局補助電影的角色。有識之仕指出,電影紅了,對萬華地區短期的觀光可能是有幫助的,可是對萬華的長期印象,卻是負面的。

不過,我反倒認為,像這樣的一部電影其實對社區的發展,是危機也可以是轉機。關鍵是,在消費過了萬華後,萬華能不能真正走向正軌。一部商業電影能有多偉大呢?商業電影沒有戲以載道的責任,雖然台北文化局的角色有爭議,不過如果它能贊助一部醜化台北部分地區的電影,它就不能贊助美化那地區的電影嗎?可是台灣觀眾要的不是歌功頌德的電影,就算台北文化局出再多資金,就算能討好當地人,也不見得不是鴉片,而且拍出有藝術深度的電影,如果沒有噱頭,或許能在國外領獎,但是台灣觀眾還是不會進戲院裡看的。

對於黑道幫派,有朋友也告訴我說,他們在萬華長大,可是一輩子也沒見識到什麼黑道等等的。可是,畢竟我身邊的朋友絕大多數是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從小唸的是好學校,或許無法想像電影中的黑道幫派是怎麼回事吧?

我不是在台灣長大,更不可能是萬華長大的。可是,從小學到中學,我唸的都是放牛班,被那些混黑道的小混混欺負,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從小學到初中,被班上的大哥們下課當人肉沙包痛扁,被打到頭破血流,肋骨還被打到一根折到,回家還得忍痛裝著什麼都沒發生過。後來被打到後來內傷痛到受不了了,才求父母帶我去看醫生,把中藥當三餐吃,吃了半年才有起色。小學時,剛被打到受不了時,和父母投訴,父母和校長投訴,那個他媽的白目校長,居然在上課時帶著一堆公文進教室,也不看我一眼把我叫出去要我當面把扁我的同學招出來,我為了活命當然說是誤會一場,然後下課因為打小報告被扁得更兇,回家還為欺騙父母的罪名再挨一頓扁......

Monga1

Monga-2


我也記不得為何那麼欠扁了,可能我長得太奇怪?動作也太奇怪了?還是死不肯交保護費?還是三不五時打小報告?後來初中時,被打到沒感覺了,還干脆和大哥們商量,在把我當人肉沙包時,順便賞些小費買零食吃吧,於是有一陣子過著人肉沙包賺小費的沒尊嚴的生活。有一次,看到洪蘭寫說她小孩在一次體罰後心靈受創,我就想說他媽的被扁一扁就心理受創,我早就他奶奶的成了心理變態了吧XD(說不定很多正妹都已經把我當心理變態了吧......Orz)

對許多受良好高等教育的朋友來說,黑道幫派不過是電影裡被消費的,可是對我這種爛學生來說,卻是過去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說電影會鼓勵學生混黑道。哈,黑道有那麼簡單嗎?我從小學到高中,身旁多少小混混啊,當小混混,沒身手沒勇氣,會那麼好當嗎?像我這種欠扁又不懂得扁人的,去加入他們,他們先扁了再說吧......況且,
《艋舺》就像一句經典台詞說的「我混的不是黑道......是友情......是義氣......」

是的,
《艋舺》消費的還有萬華,可是要被消費,不也是要有足夠的內涵嗎?回到電影的標題,電影中有提過,「艋舺」在清朝日據時代,就是台北最繁華的商業中心。艋舺,又稱文甲,平埔族語「Moungar / Mankah」,台北三市街之一,今名萬華,為台北市發源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番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清朝雍正元年(1723 年),福建泉州三邑之晉江、南安、惠安人士渡海來此地搭建茅屋數棟,販賣蕃薯為生,而漸成小村落,稱為「蕃薯市」。由於當時平埔族人係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農產品與漢人交易;平埔族人稱「獨木舟」為艋舺,此為艋舺地名之由來。

monga_1600_1200

去年艋舺地區的清朝老街剝皮寮也完成了修復並開放參觀,這是我上次去參觀的相簿:My Photos>剝皮寮

而今台北的發展移到了東區,西區卻已破舊了。很可惜的,
《艋舺》對「艋舺」的介紹,只有短短幾分鐘不到,它原本可能加入更多的歷史故事等元素的。電影《艋舺》也沒有真正展現出當地的靈魂,所以電影標題只是借了個古地名,講述一個到處都可能發生的故事,是非常可惜的。

《艋舺》的故事其實並不新鮮,兩部電影的風格相當不一樣,不過《艋舺》的故事劇情,和《投名狀》其實非常非常像,雖然後者在藝術性和深度上是更高的。兩部電影講的是同樣是道上兄弟結義,還有義氣與背叛,甚至就連結局都非常的像,只是發生的時空不同而已。講述的雖然是非常類似的故事,《艋舺》在風格上卻沒有《投名狀》的影子。

《艋舺》劇情夠緊湊,沒有冷場。《艋舺》的演員表現不俗,尤其是阮經天、馬如龍和鳳小岳。趙又廷就首次上大銀幕的表現來說,算是可圈可點的,只是還是有點嫩。柯佳嬿長得超像我最愛的桂綸鎂,只可惜她在戲裡是個花瓶,她演技其實很不錯,只是能發揮的有限,那要怪導演鈕承澤沒多給她些戲份。我想,表現公認最好的,應該是阮經天吧!?他的話雖然不多,可是一舉眼一投足,就道盡了許多言語所道不盡的內心情感!

最後我想,
《艋舺》縱然不太完美,也會是台灣商業電影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吧!?

monga-13

monga-12


《艋舺》8分鐘電影片段 & 幕後紀實:




YouTube上的超爆笑KUSO惡搞版: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不用聽,不用說,也能感受得到的《聽說》(Hear Me)

The Sky of Gene - 海角七號(Cape No.7)

The Sky of Gene - 在戰場上,有誰不是無辜的?


相關網站:


電影《艋舺》官方部落格

UPUP。西京朋友: [ 我為什麼反對電影艋舺。]

《艋舺》真的會污名化萬華? - ROCgood 的部落格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