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今年快結束了,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之際,推選出今年讀過的2015年十大必讀好書,每本好書也都有書評。
和往常一樣,這些好書,不僅要內容豐富精彩,文筆生動流暢、深入淺出地具有高可讀性,在讀過後還有一種「WOW」的感覺,即使沒有毀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也讓你對世界的認識又提升了一層!
除了十大必讀好書,今年也同時列出去年最大的遺珠,特別推介一本好友的好書,以及一些小弟掛名推薦的好書。
另外,因為太多人問我怎麼讀這麼多書,其實也沒有很多,今年總共才五六十本而已T.T,所以就寫了這篇〈APP時代的讀書術〉和大家切蹉 :)
也希望來年能讀更多好書來和大家分享 ^_^
以下順序僅依書評刊出的時間排序: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The Righteous Mind: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
書評:〈好人真的總是自以為是?〉
簡介: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在《好人總是自以為是》第一部分要說服大家,許多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顯示,我們的許多道德判斷,是直覺先來,策略推理後到的;《好人總是自以為是》的第二部,強納森.海德特具體詳盡地說明有哪些直覺,以及直覺源自何處,他描繪出道德空間地圖,來說明為何保守派政客雖然較不受知識份子愛戴,卻受到民眾歡迎,以及為何自由派政客常常選輸。在紛紛擾擾的時代,我們都該靜心看看《好人總是自以為是》到底說了什麼,再來看看我們周遭發生的一切,好好思辨一下。可再搭配約書亞‧格林(Joshua Greene)的《道德部落:道德爭議無處不在,該如何建立對話、凝聚共識?》(Moral Tribes: Emotion, Reason, and the Gap Between Us and Them)一起服用(請參見〈該如何在道德部落間建立對話、凝聚共識?〉)。
《西方憑什麼:五萬年人類大歷史,破解中國落後之謎》(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
書評:〈西方究竟憑什麼?〉
簡介:西方真的在主宰世界?現在亞洲不是正在堀起?西方諸國不是正在沒落嗎?先別高興太早,我們看看周遭,即使是書中很針對的中國,我們平日用的,還有哪些是我們自己傳統文化的發明?包括服裝、廚房、房屋、通訊、交通工具,乃至教育、政治、金融、經濟、法律,幾乎全部都是從西方傳進來的,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沒有多少樣不是西方人發明的,即使我們很阿Q地說指南針、火藥、紙張和印制術是中國人發明的,可是現在真正在使用的,有哪樣不是早就經過西方人的大幅改良。因此,要解釋為何西方文明會稱霸全球,似乎是歷史學家的重要工作之一,原因從人種優劣論、文化決定論、地理決定論到英雄史觀、狗熊史觀都有。可是《西方憑什麼》作者伊安˙摩里士(Ian Morris),卻很大膽地鶴立雞群,把時間軸的尺度從史前一路跨到現代!《西方憑什麼》的主旨很簡單,就是地理能夠解釋為何西方能統治世界,而非文化、政治、遺傳和偉人。伊安‧摩里士有考古學訓練,所以和一般歷史學家的研究方法不同,他也把出土物質的當作量化文明的重要指標。他發展出社會發展指數來衡量各地區的進步程度,根據的是能源消耗、組織大小、作戰能力和資訊傳播等等來為各各社會打分數,標準的數字化管理。
《匱乏經濟學:為什麼老是在趕deadline?為什麼老是覺得時間和金錢不夠用?》(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書評:〈多多才益善的匱乏經濟學〉
簡介:《匱乏經濟學》以輕鬆有趣的方式討論匱乏,可是裡頭的問題卻是很嚴肅的,例如貧困為何讓人難以脫身?組織企業為何陷入四處救火的困境?為錢發愁的人為何較難控制衝動?孤單的人為何不容易交到朋友?《匱乏經濟學》指出貧窮原來也有許多後遺症,讓陷入貧窮的人惡性循環,甚至影響到他們的認知能力。就像《匱乏經濟學》提出的,匱乏的感受會窄化眼界、扭曲判斷,所以只是管理時間還是不夠的,我們應當有效管理我們的認知頻寬,別把時間表排得太滿,允許一定的彈性和寬鬆是有益的。
《尼安德塔人:尋找失落的基因組》(Neanderthal Man: In Search of Lost Genomes)
書評:〈尋覓尼安德塔人的失落基因體〉
簡介:帕波(Svante Pääbo)的《尼安德塔人》最主要要介紹的,是我們人類遠古早已滅絕的近親,尼安德塔人基因體研究的整個心路歷程,算是本半自傳。這是一本很難得的好書,因為極為繁忙的科學大佬能寫書就不錯了,還能寫得深入淺出又是一絕,另一個賣點是,這本《尼安德塔人》也揭示了科學研究在實驗室裡外的明爭暗鬥的政治,以及開創一個新天地所需具備的毅力和勇氣!不僅關心人類演化的朋友,所有生命科學乃至有志從事科學研究的朋友,也都該讀。如果單純只是要看八卦,當然也可以。
《糖、脂肪、鹽:食品工業誘人上癮的三詭計》(Salt, Sugar, Fat: How the Food Giants Hooked Us)
書評:〈帶你住成癮套房的糖、脂肪、鹽〉
簡介:普立茲獎得主果然不是蓋的,邁可.摩斯(Michael Moss)這位頂尖的調查記者就是能透過精彩的一手報導,讓讀者身歷其境地跟隨他去挖出一個又一個食品業者的黑幕。邁可.摩斯膽敢挑戰美國幾家富可敵國的食品業巨人,他採訪了數百名現任和前任食品業內人士,包括化學家、營養科學家、行為生物學家、食品科學家、營銷主管、包裝設計師、CEO和說客等等,在《糖、脂肪、鹽》報導中詳列卡夫食品、可口可樂、家樂氏、雀巢、奧利歐、嘉吉等大企業的經營實例。
《我們的河:科學與救贖的追尋》(Toms River: A Story of Science and Salvation)
書評:〈我們哭泣的河〉
簡介:《我們的河》作者費根(Dan Fagin)花了七年的時間,追蹤採訪湯姆斯河汙染事件,把整個來龍去脈寫成了一部洋洋灑灑的經典科學報導《我們的河》。這本書厚達600頁,裡頭鉅細靡遺地述說當地的故事,穿插了不少那些化合物的科學史。《我們的河》沒有訴諸義正詞嚴的譴責,而是公平公正地呈現科學證據和事實。面對科學上的未知,要不為了可讀性而過度簡化和通俗化但又能顧及正確性和完整性,是個大挑戰!讀《我們的河》不需要有太多化學甚至科學的背景,但《我們的河》卻還是忠實地把科學上的已知和未知很平衡地呈現出來。
《創新者們:掀起數位革命的天才、怪傑和駭客》(THE INNOVATORS: How a Group of Hackers, Geniuses, and Geeks Created the Digital Revolution)
書評:〈數位革命的創新者們〉
簡介: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在《創新者們》要敘述一群阿宅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大群有卓越眼光、不羈創意與無比勇氣的人,如何攜手合作創造出電腦與網路,讓數位時代得以降臨,讓賈伯斯能大展雄才。薩克森也真是位奇才,雖然 IT 產業有許多艱澀的術語,他卻能把阿宅們的故事和人生說得天花亂墜、引人入勝,恨不得自己也能宅一輩子(誤)。即使不是 IT 宅,也會發現《創新者們》很有啟發性。IT 科技已深入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並非是個陌生的國度,《創新者們》用很有趣的方式,讓我們瞭解到主修資科的朋友在課堂上都未必學到的故事和八卦,除了寓意深遠,還很有娛樂效果,是本寓教於樂的好書!
《財富大逃亡:健康、財富與不平等的起源》(The Great Escape: Health, Wealth, and the Origins of Inequality)
書評:〈健康、財富與不平等的大逃亡〉
簡介: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在《財富大逃亡》中表示,經濟發展史可以理解為「大逃亡」的歷史,先進國家逃離了貧困和疾病,現今大部分人都變得更富裕、更健康、更長壽,而發展中國家則還在「大逃亡」的路上。因為部分人口逃離了不幸,但還有許多人口停留在貧困和疾病的困擾中,所以產生了極大的不平等。迪頓雖然是經濟學家,但他也很重視歷史。《財富大逃亡》在討論全球的健康與財富時,不僅聚焦於現代,也回顧人類發展的歷程。迪頓的《財富大逃亡》 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到,經濟繁榮如何提高和增進壽命和健康。對於幫助窮國,迪頓提出大家應該和不該採取的行動,如果幸運地生在「對」的國家,應該善盡道德義務,協助全球減少貧窮和疾病。
《微權力:從會議室、軍事衝突、宗教到國家,權力為何衰退與轉移,世界將屬於誰?》(The End of Power: From Boardrooms to Battlefields and Churches to States, Why Being In Charge Isn’t What It Used to Be)
書評:〈權力的終結?〉
簡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總編輯摩伊希斯.奈姆(Moisés Naím)在《微權力》要探討這些問題:權力是如何取得的?要如何運用權力?權力又如何失去?如果要用一句話簡述其結論就是,權力更容易取得、更難運作、更易失去。這指的不是政治上而已,也包括宗教和企業等等。簡單來說,摩伊希斯.奈姆指出,無論是政府、企業、軍事、宗教還是工會,領導人的權力愈來愈受限,而他們面對的問題反而是越來越複雜多變,而這樣的轉變,並不僅局限在先進國家,或者是發展中國家,是一個全球化的普遍現象。雖然個人取得更多的權力,也帶來了更多的自由,但是這是好事嗎?摩伊希斯.奈姆認為不見得,因為權力的衰退也帶來了效率的低落。
《背離親緣: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Far From the Tree: Parents, Children and the Search for Identity)
書評:〈那些背離親緣而與眾不同的孩子〉
簡介:安德魯‧所羅門(Andrew Solomon)在他的巨著《背離親緣》中,窮盡十年時間,針對三百個擁有異常孩子的家庭進行深入且多次的拜訪,他們有聽力正常的父母生出聾人後代、芭蕾舞者生出侏儒女兒、華爾街寵兒生出唐氏症寶寶、異性戀父母生出同性戀、平庸的父母生出神童、慈愛的基督徒父母生出連續殺人犯,以及自閉症、殘障、跨性別、思覺失調(舊譯:精神分製),甚至因姦成孕生下的孩子……《背離親緣》總共探討了十種類型,每種都問了一套獨特但又彼此相關的題目,全部加起來就呈現了孩子有水平身分時,父母所遭遇的一連串五花八門的問題。
2014年的遺珠: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書評:〈 虛構事物和集體想像建構出的人類大歷史〉
簡介:《人類大歷史》指出,通常,描寫文字發明之前的年代,是生物學家、考古學家的專長;但是文字發明之後的年代,則是歷史學家、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擅場。哈拉瑞在《人類大歷史》精準地掌握了生物學、考古學、歷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的複雜觀念。哈拉瑞還表示,他希望這本《人類大歷史》能填補傳統史書的三個鴻溝:一、歷史觀與哲學觀之間的鴻溝,他要提供有史實根據的深刻哲學思考;二、人類和生態系統之間的鴻溝,他要讓讀者多從生態系來思考,而不是只講人類的利益;三、集體和個人之間的鴻溝,他要檢視歷史事件如何影響到當時一般人的生活,例如當時的平民感受如何?有沒有人更幸福或更悲慘?
特別推薦:
《詩想:看見邊緣世界的戰爭、種族與風土》
書評:〈 看見邊緣世界的詩想〉
簡介:吾友希米露的《詩想》,就是一本能擴展視野的好書。《詩想》整本書只介紹了三首英文詩,可是從希米露生動活潑的筆觸和博學多聞的知識,用她英美文學的專長,讓我們從三首沒有太多生字的英文詩中,認識了三個不同世界,收獲非常豐富。《詩想》中談到的三首詩選精選自奈及利亞、印度和庫德族知名詩人的代表作品,他們都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詩人,可是卻用英文詩發光發熱,讓世界認識到了他們的民族,這些詩涉及了國家與族裔、膚色與種族、市集與文創、戰爭與和平等。這三首詩,都是非常淺顯易懂的英文,生字不多,可是每一句,都值得大書特書,這是這幾位優異的文學家深厚的功力。
最後,推薦小弟掛名推薦或審訂的幾本好書:
《亞特蘭提斯.基因》(The Atlantis Gene)、《亞特蘭提斯.瘟疫》(The Atlantis Plague)和《亞特蘭提斯:新世界》(The Atlantis World)
書評:〈亞特蘭提斯.基因:人類起源的凶險之謎〉、〈亞特蘭提斯‧瘟疫:人類進化的轉捩點〉、〈亞特蘭提斯‧新世界:來自異星的救贖〉
簡介:《亞特蘭提斯.基因》驚悚的故事中,從事自閉症研究的遺傳學家凱特,無意中和智人突變轉化要素「亞特蘭提斯基因」扯上關係。在地下反恐組織鐘塔(Clocktower)探員大衛的協助下,兩人發現印瑪里掌握人類自古至今的歷史進化祕密,與其背後恐怖動機,他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攜手合作,一起解開這樁危及全世界的跨國陰謀。他們發現1918年殺死全球五千萬到一億人的超級傳染病西班牙流感的始作俑關鍵,莫名遭到印瑪里追緝。「亞特蘭提斯基因」的真相,甚至是人類物種起源之祕,而尼安德塔人的化石是關鍵……在亞特蘭提斯進化二部曲《亞特蘭提斯‧瘟疫》中,印瑪里施放出奪命瘟疫病毒,全世界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命懸一線,印瑪里卻宣稱這是人類二次進化的開始,並號召倖存者組成軍隊以抵抗自遠古便存在的宿敵……而《亞特蘭提斯‧新世界》的主要場景是在宇宙的異星,說的是一個文明崩壞而尋求救贖的故事。
《羽的奇蹟》(Feathers: The Evolution of a Natural Miracle)
書評:〈鳥羽之美:台灣版《羽的奇蹟》〉、〈鳥羽之美:鳥為何有多彩多姿的羽毛?〉
簡介:《羽的奇蹟》非常生動地述說了許多關於羽毛的故事,讀起來趣味盎然。其實近年來羽毛研究在國際上發光發熱的重大突破,有不少都有台灣的科學家參與,這是值得台灣驕傲的領域。《羽的奇蹟》雖然沒有觸及台灣研究者的研究貢獻,但是本不可多得的優異科普作品,作者索爾.漢森非常風趣地述說他和羽毛的各種邂逅經驗,有時涉及科學內部的知識轉折,有時拓展到人類應用羽毛的面向,多處令人不禁莞薾,他風塵僕僕地四處奔走,帶我們探訪尋覓羽毛的各種有趣面向,讓我們見識羽毛無窮的魅力。他的文筆實在太活潑生動了,每讀一章就像看了一部國家地理頻道的影片,可愛的小鳥和拉斯維加斯舞者的身影彷彿能在紙上再現。吳建龍先生的譯文也很流暢逗趣,這會是所有愛鳥人仕無不希望能人手一本的好書!我也希望藉由本文讓更多人知道台灣學者在羽毛領域的發現。
《鮮味的祕密:大腦與舌尖聯合探索神祕第五味!(收錄39道天然鮮味食譜)》(Umami: Unlocking the Secrets of the Fifth Taste)
書評:〈鮮味の祕密〉
簡介:《鮮味的祕密》是本料理書,可是卻是本很有科學根據的科普書,可說是一物兩用,即能學烹飪,又能得到科學知識。《鮮味的祕密》不僅有食品科學的知識,還包含圖文並茂地以分子生物學和神經生物學解釋人類如何嚐出味道的相關知識。《鮮味的祕密》搜刮遍世界各地的鮮味食譜,就像看《料理東西軍》一樣和作者尋覓最佳的食材,海、陸、空都不放過。書中附有大量令人食指大動、垂涎欲滴的照片,結合東西方烹飪知識和食物文化,也是一本食物的歷史,也是作者自己的美食探索之旅。
《看漫畫了解腦神經科學》(Neurocomic)
書評:〈用腦看漫畫了解腦神經科學〉
簡介:《看漫畫了解腦神經科學》,用一個像是八卦小報的開頭,一個好色的男人試圖搭訕一個正妹而展開了一個奇幻般的旅程,意外進入人類大腦裡探險,在旅程中遇到了多位奇人異士,用超現實的方式來告訴他(及讀者),在現實上大腦是由什麼組成的嗎?什麼是神經元?大腦如何思考?記憶如何運作?心靈只是大腦的產物嗎?我們是如何成為自己的?
《種子的勝利:穀類、堅果、果仁、豆類、核籽如何征服植物王國,形塑人類歷史》(The Triumph of Seeds: How Grains, Nuts, Kernels, Pulses, and Pips Conquered the Plant Kingdom and Shaped Human History)
書評:〈種子的大勝利〉
簡介:索爾.漢森(Thor Hanson)在《種子的勝利》的妙筆生花,讓我們認識到種子這玩意兒的發明,是多麼了不起的演化大創新,讓種子植物在陸地上開枝散葉地繁衍生息;形形色色的種子突破了五花八門的難關,不僅為世界增添了多彩多姿的趣味,也滋養和孕育了我們的身體及文明,不啻是整個生命界的大勝利!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2014年度十大好書
The Sky of Gene: 2013年度十大好書
The Sky of Gene: 2012年度十大好書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2015年度十大好書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 則留言:
感謝 分享
新年快樂 ^_^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