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冠狀病毒病,俗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迄今在全球已造成超過四千五百萬個確診病例,其中逾一百二十萬人死亡!拜台灣剛開始執行時備受質疑的嚴格防疫措施所賜,已兩百多天零本土傳染案例,在秋冬近來多個歐洲大國病例攀升而大舉封城時,台灣還能照常舉辦展覽、藝文、體育活動以及百貨公司週年慶。
疫情肆虐全球時,我們很慶幸能夠戴個口罩就能上街,也不必擔心自己和親友性命受到冠狀病毒的危脅。只是因為隔離檢疫政策,今年甚至明年一整年,我都無法方便地回馬來西亞辦理要事,家人不方便來台灣,也甭想出國參加研討會。待疫苗研發成功後,便利的國際旅行才有可能,但可想而知,屆時機票也不會像疫情前那樣廉價了。
未來如果想要國際旅行,疫苗就不是個選項,而是絕對必要,待全球人口施打疫苗到形成群體免疫前,拒絕施打疫苗的旅客,要嘛被拒入境,要不然就要乖乖待在防疫旅館,因此就連我一些對流感疫苗抱持高度懷疑態度的朋友,都期望冠狀病毒疫苗能盡快研發成功。今年也因為這場疫情,國人一改過去消極的流感疫苗接種,造成公費流感疫苗供不應求。有心人士還趁機不分青紅皂白地幹譙政府,也不管過去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常常不如預期,而且製造疫苗的原料也需要一年前事先規劃。要不是這場意料之外的疫情,很多流感疫苗只能備而不用。
從中可見,一般民眾對傳染病其實不太擔心,過去很多人覺得流行感冒不過是比普通感冒嚴重一點點而已,吃吃藥甚至不戴口罩也能照常上班上街。我從前也這麼認為,2009年H1N1新型流感疫情時,我從未擔心,想說會致命的應該是老人和小孩,結果自己就中招了,症狀不算很嚴重,吃了克流感(Tamiflu®)後很快復原。一直到大概四年前,我得了很嚴重的流感,虛弱地足足在床上躺了好幾天,嚴重地影響了工作,才決定每年都要接種流感疫苗。
我強力支持施打流感疫苗。流感病毒的突變愈多,就愈有機會經天擇演化出愈強的傳染性和毒性,而病毒感染的人愈多,整體的突變就愈多──我們為何要讓病毒有更多機會突變呢?我看過反對接種疫苗的理由之一,居然是認為會因為沒得病而無法形成免疫力,一整個沒搞清楚疫苗的運作機制就是讓人對流感病毒產生免疫反應啊。
還有,我過去也以為老人及小孩最需要施打流感疫苗,但後來得知老人和小孩因為免疫力不如青壯年,所以疫苗保護力不見得可以相提並論。因此,要保護老人和小孩,反而應該是讓青壯年族群接種疫苗。另外,年輕也不見得就有本錢,年輕人熬夜爆肝不會比較強壯啊。前幾年,我不小心莫名其妙感染肺炎而住院了幾天,和一些朋友提起時,赫然發現他們不約而同地有年輕的同事或朋友因流感併發的肺炎,掉以輕心地在個人住處昏迷多日而喪命。
可見整個社會都因為醫療的進步而以為「雖然是傳染病但沒關係」。其實,我有一些高學歷的朋友反對流感疫苗政策,即使有認識的朋友因流感併發症喪命,他們仍認為那是運氣太背,自己和家人沒有必要接種流感疫苗。一些朋友甚至還堅持流感疫苗是國際大藥廠的陰謀——把流感的嚴重性誇大也就算了,還把疫苗故意設計成每年都要接種,以便撈取更多利益。
就算不提流感,如果對傳染病還是沒有正確的認識、繼續破壞生態環境增加野生動物和人類不當接觸的機會,加上全球氣候變遷的推波助瀾,我們有生之年很可能還能再見證另一場全球大流行的瘟疫,一樣要花好幾年才能恢復正常的生活和經濟發展。這本《傳染病的世界史:人類二十萬年興亡史上最大戰爭!》(感染症の世界史)是很值得一讀的好書!作者石弘之甚至在幾年前日文版中,就預測了下一場(也就是這一場)疫情很有可能來自中國南方!
現在,相較許多諸如癌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消化性疾病、眼疾、姿勢不良等等文明病,傳染病相對不是大多數民眾就醫的原因吧?即使是感染性疾病,有不少都是源自其他原因造成的免疫力下降,而非是有什麼病毒或病菌特別致命。然而,過去這些一般民眾最常就醫的頑疾相較傳染病,反而不是問題。經典科普好書《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Plagues and Peoples)就探討了瘟疫如何肆虐各大洲並且形塑各地的文明,甚至在歷史上改變了政治權力均衡,以及地緣政治的發展等等。
進入農耕時代,人口的高密度讓傳染病成了家常便飯。我記得小正太時看的古裝片,主角一旦咳血就準備等死,害我小時候咳嗽咳到太用力痰中有血絲,就嚇得魂飛魄散,還跟同學交待遺言⋯⋯可是古裝片在這一點並不誇張,因為肺結核過去真的是許多人的死因,在天花仍肆虐的年代,活著的人一臉麻子也不足為奇。只是拜抗生素和疫苗的發明所賜,我們才對傳染病的致死大驚小怪。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再承受人口因瘟疫大規模死傷的動盪。讀了《傳染病的世界史》,就會發現我們與傳染病的距離沒想像中的遠。病毒和病菌的演化速度比人類快許多,在這場軍備競賽中,我們只能智取。因此,傳染病勢必一直存在,而抗生素及抗病毒的藥物也一定會篩選出抗藥株,我們頂多只能暫時領先。
多種傳染病在醫學發達的先進國家都還能造成公共衛生的問題,況且是在發展中國家。過去瘧疾、霍亂、梅毒、肺結核、鼠疫、痲瘋病、天花、小兒麻痺症在全球各地都是司空見慣的傳染病,現在瘧疾、霍亂、肺結核在一些國家還不㫁肆虐。蟲媒病如登革熱在東南亞一直都三不五時流行,日本近年因為氣候變遷,多處也傳出久違的本土病例,我自己大三回馬來西亞過春節時也中了招,大年初一就痛得死去活來,休養了兩個多月才恢復元氣。
一些致病微生物一直和人類共存,例如我自己過去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而罹患胃潰瘍,治好後卻多年飽受胃酸逆流之苦,幾年就要因此而照胃鏡;弓漿蟲的傳染在歐美頗流行,有一定比例的人感染,甚至行為因而改變;皰疹病毒感染現今隨處可見,成人感染不算新聞。我小時候大多數同學都感染過水痘帶狀皰疹病毒(HHV-3)而得過水痘;愛滋病患(AIDS)到今天都還在多國上升,只是因為俗稱的雞尾酒療法有效,已經不算是絕症,反而愈來愈不受到重視,不像十幾年前那樣被大眾視為洪水猛獸;人類乳突病毒(HPV)被證實會導致子宮頸癌,男性的感染也不少見,疫苗能有效減少感染機率,但民眾仍不太積極。
《傳染病的世界史》作者石弘之曾任紐約特派員、編輯委員,離職後擔任聯合國環境計畫高級顧問,東京大學、北海道大學研究所教授,駐尚比亞大使等職位,他在書中有許多篇幅是探討日本的狀況和政策,和大多數相關科普書是歐美學者撰寫的很不一樣,對同樣身處東亞的台灣搞不好還更有借鑑意義。日本政府的疫苗和防疫政策對作者來說,是極為消極的,日本人甚至因為消極的麻疹疫苗接種,幾次在歐美造成麻疹疫情。
在冠狀病毒疫情爆發早期,日本政府慢了許多拍,防疫人員的不專業,也讓世界跌破眼鏡,甚至他們連像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專責單位都沒有,官員和學者互踢皮球的心態也令人嘆為觀止。石弘之對日本政府的責難是愛之深、責之切吧。從中我們也知道不少什麼事都唯日本馬首是瞻,更不需要妄自菲薄,在這方面,日本甚至還該向台灣學習!
如果讀了《傳染病的世界史》對傳染病感興趣,也可以再讀讀剛出版的《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The Pandemic Century: One Hundred Years of Panic, Hysteria and Hubris),瞭解十場近年的瘟疫在全球各地跌宕起伏的故事吧(請參見〈我們與瘟疫的距離〉)!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2021年4月27日 星期二
改變世界歷史的傳染病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