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8日 星期四

非洲布希曼族的原始富足








我小學的時候,有部非洲搞笑片極為火紅,在多個國家創下票房奇蹟,馬來西亞票房不斷飆高,媒體也有許多報導和討論,有些和我差不多年紀的朋友可能知道這部電影——《上帝也瘋狂》(The Gods Must Be Crazy)。

聽說這部搞笑片在香港紅到片商找來男主角歷蘇(N!xau,1944-2003)到香港拍了宅到爆的《非洲和尚》(1991年)、《非洲先生》(1993年)、《非洲超人》(1994年)。但因為我當時剛上小學吧,甭說爸媽那時候忙創業沒空帶我們去看電影,他們有空也不會讓我們看無厘頭搞笑片,所以我一直只知道天下掉下來的可樂瓶砸到了一位非洲原始部落的阿宅,然後就一路胡搞瞎搞、胡搞瞎搞⋯⋯

一直到我讀到這本《原始富足:布希曼族的生存之道,以及他們能教給我們什麼?》(Affluence Without Abundance: The Disappearing World of the Bushmen),提醒了我小學時天天上新聞的這部搞笑片,然後才找來看。

老實說,《上帝也瘋狂》上映時我沒去看的原因,除了當時我還只是個小正太之外,我對這類電影其實相當反感,總覺得一定是在消費非洲原住民,用一堆我們對「原始人」的偏見和刻板印象無厘頭地搞笑,彷彿他們接觸到文明社會一定會鬧出許多笑話;但自視文明人的阿宅有誰到了這些部落不會鬧笑話、甚至在他們習以為常的環境下能生活多久而不至於小命不保?

然而,根據《原始富足》作者詹姆斯.舒茲曼(James Suzman)對電影中主角的芎瓦西族人的瞭解,他們並不認為這部搞笑片對他們有何冒犯,《上帝也瘋狂》在當地也家喻戶曉。外界盛傳在書中原名為格奧的歷蘇被片商剝削、欺負他們不僅金錢的意義、僅給他幾百美元的片酬,舒茲曼在書中指出,這個金錢的問題才沒那麼簡單。

2003年歷蘇死於肺結核,世界各大媒體相續報導。歷蘇究竟有多少不簡單呢?且由一位在波札那(Botswana)和納米比亞(Namibia )的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與每個主要的布希曼族群共同生活和工作了超過近三十年的人類學家舒茲曼在《原始富足》中為我們娓娓道來。




身為一位在英國頂尖大學受過完整高等教育的白人,舒茲曼在這本結合回憶錄和民族誌寫作方式的書中,以多篇獨立或半獨立的章節為我們探索所謂的布希曼人世界,用他們在嚴酷大自然下簡單富足的生活,對照受到西方現代化影響的工商社會中的庸庸碌碌、匆匆忙忙。




人類的祖先無疑來自非洲,那裡就是我們智人老祖宗的故鄉。布希曼人(Bushmen)指那些生活在喀拉哈里沙漠的原住民族,這個稱呼很有爭議,人類學界似乎也沒有完全的共識,舒茲曼除了這個族名,也難找到一個能夠摡括這些族群而不帶歧視的族名;他也指出,對他們來說,被怎麼稱呼,可能不比被怎麼對待更重要。所以他還是選用了這個族名。

近來人類學界許多研究逐漸發現,人類從採集狩獵的生活方式轉為農耕生活後,我們的老祖宗並沒有過得比較好。大量的考古證據顯示,農耕生活方式不僅花費更多時間和力氣耕作,作物種類有限造成營養不良,更高密度的群聚以及和馴化動物的親近也造成傳染病頻傳,更甭提後繼的貧富不均和戰爭殺戮等等。相較之下,採集狩野者似乎只需要花費更少的時間工作,而且還沒有貧富不均和性別剝削的問題。人類學界對採集狩獵的布希曼人的研究,某個程度上也強化了這個觀點。

那一個大問題來了:如果農耕生活這麼糟糕,而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爽得嫑嫑,為何我們的老祖宗仍要自討苦吃?這是個大哉問,我們也還在尋找答案。基督文明早就試圖要回答這個問題,那就是亞當和夏娃的罪過。究竟伊甸園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人類學家對非洲、澳洲和南美洲的採集狩獵族群的研究,彷彿就是要為我們勾勒出伊甸園的模樣。

舒茲曼在喀拉哈里沙漠的長期田野研究,發現他們生活上的富足並非子虛烏有,《原始富足》中有許多他們生活方式的描述,令人親歷其境,彷彿可以像看記錄片一樣跟著他們追蹤動物,獵殺帶回去和族人分享。但身為人類學家,他並不是用獵奇的心態看待,而是探討其中豐富的文化意涵,並且讓我們見識到在沒有明確的土地所有權、時間觀念、性別刻板印象和領導階層下,他們如何有序地互動和生活的。

然而,我剛說過,問題才沒那麼簡單。《原始富足》指出,這些在喀拉哈里沙漠中貌似生活著與世無爭的布希曼人,其實並不是完全和現代社會隔絕的,過去西方人發現他們,經歷殖民統治到一、二戰後的幾十年間裡,他們的經濟和文化也非一成不變,畢竟從前殖民地到殖民統治到後殖民時期,他們周遭的世界翻天覆地,各股政治勢力鬥得你死我活,他們沒能獨善其身。

許多布希曼人居住地的實情是,白人殖民者剝奪了他們在那些土地上狩獵的權力,現在有些布希曼人淪為白人遊客打獵大象的跟班;農業的引進改變了他們族群中性別的角色和權力,金錢的流通破壞了族群和諧,飲食習慣的變化讓第二型糖尿病流行,而酒精成癮在一些社區也成了年輕人的重大社會問題。

智人老祖宗在非洲大陸上起源後的七萬年間,布希曼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似乎沒什麼變化,看似無憂無慮地在和大自然和平生活,只要利用傳承上萬年的知識,整個田野都是他們的超市和櫥櫃,他們只需要活在當下就好,擔心未來或懷念過去毫無意義。這給了人類學家很好的研究樣本來認識我們智人祖先的可能生活方式。

任何人類學家,幾乎都是在重視工作和效率的社會成長的,但對我們來說賴以為生的經濟成長,也不過是這百年來的產物,對照一個保持了幾萬年的生活方式,現代化生活才是異類。其實那樣幾萬甚至幾百萬年的生活才是常態,但我們對現代社會己經習以為常,無法想像沒有現代貨幣系統、財產權保護和市場機制的話要怎麼過活,反而以為那樣的世界是鬼扯!布希曼人,就是我們活生生的遠古記憶吧!

但現代的市場經濟和政治制度可能才是最脆弱的,川普政府這幾年的荒腔走板和中美貿易戰(甚至不久將來可能的大戰)就可見一斑!充分認識這些採集狩獵族群,才能讓我們更加瞭解現代生活中的一切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將會何去何從吧?

最後提一個有趣現象。在布希曼人的語言中,他們還保留有世界大部分語言所沒有的搭嘴音,這些搭嘴音往往用一些我們常見的符號來標示,例如/、≠、!、//等等。其他我們應該都能夠發出這些音,只是沒用在語言中常用字詞的正常發音而已:




《原始富足》不是本說教的書,也沒有要我們學習人類學界那些了不起的理論,而是以一種親近布希曼人的方式來窺看他們的世界,帶給我們更開闊的視野,真是一本不會太嚴肅來認識一個重要採集狩獵族群的好書!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