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簡林(Wisdom Path)是全球最大戶外的木刻佛經群,位於香港大嶼山的鳳凰山山坡,鄰近昂坪,選址背山面海,環境幽靜,竹林由38條花梨木柱組成,當中的37條刻有《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02年,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見香港受經濟低迷的困擾,於是決定贈送其手筆的心經墨寶予港人,藉以鼓勵港人,後來,香港政府決定將墨寶轉化成戶外大型展覽,讓全香港市民也可以欣賞,所以決定建造心經簡林。心經簡林由2003年開始籌備,2004年9月動工,於2005年5月駿工,並於5月20日由當時的署理行政長官曾蔭權。
饒宗頤曾任教於無錫國學專修學校(1943年)、廣東文理學院(1946年)、香港大學(1952年-1968年)、新加坡國立大學(1968年-1973年)、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1970年─1971年)、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2年)、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系主任;1973年─1978年)、法國高等研究院宗教學部(1978年)、日本京都大學(1980年)、澳門東亞大學(1981年)、溫州師範學院(1991年)、復旦大學(1992年)、廣東美術學院(1993年)、中山大學(1935年及1993年)、北京廣播學院(1994年)、杭州大學(1994年)、深圳大學(1995年)、韓山師範學院(1996年)、廈門大學(1996年)、台北華梵大學(1998年)、南京大學(1999年)、首都師範大學(1999年)、武漢大學(1999年)及北京大學(2000年)。
饒宗頤的研究領域甚廣,時間跨度很寬,上至先秦下至明清,並且著作甚多,僅僅其中的《20世紀饒宗頤學術集》便有十二卷,超過一千多萬字,專著逾八十種;論文五百多篇。除此之外,他通曉英語、法語、日語、德語、希伯來文、印度語、伊拉克語等六國語言及文字,還精通甲骨文、梵文及楔形文字。
除了學術的研究外,饒宗頤也擅長書法、書畫、詩詞、古琴,而且造詣極高,贏得甚高的評價。臺灣故宮博物院前院長秦孝儀認為:「先生法書上追漢魏,下邁蘇黃。山水人物,尤蒼茫澹遠,自辟蹊徑。而古文辭駢麗並擅,義正旨遠,道德、文章、書畫,辛亥以還,公其巨擎也。」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季羨林教授對他的詩詞非常讚賞:「選堂先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五洲已曆其四;華夏九州已曆其七;神州五嶽已登其四。先生又為性情中人,有感於懷,必發之為詩詞,以最純正之古典形式,表最真摯之今人感情,水乳交融,天衣無縫,先生自謂欲為詩人開拓境界,一新天下耳目,能臻此境界者,並世實無第二人。」而人們對他書畫的評價:「選堂先生的書畫,清狂跌宕不可一世,溫文雅逸莫之與京。在當代,只有溥儒有此濃馥的書卷氣。但溥畫失之枯硬瘠薄,其筆法過多『作家』氣。選堂先生筆墨豐潤華滋,行筆自由放任;若無繩墨,卻自有法度。」
饒宗頤1962年獲得號稱西方漢學之諾貝爾獎的法國法蘭西學院「漢學儒蓮獎」。1965至1966年,他於法國國立科學中心,從事研究巴黎及倫敦所藏敦煌畫稿,並把研究結果著成《敦煌白畫》一書。1978年退休後在法國、日本、新加坡、泰國、中國、台灣及澳門、美國周遊講學,舉辦書畫展,並先後受聘為多位內地著名大學的名譽教授或其他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1993年12月,他獲得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頒予的人文科學博士學銜和法國文化部頒授的文化藝術勳章。1997年,他創辦了大型學術刊物──《華學》,並得到香港藝術發展局授予第一屆終身藝術成就獎。1998年,獲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當代國學大師」的榮譽。2000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授予大紫荊勳章,以表彰他在學術領域的傑出成就。2001年,他獲得俄羅斯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心經簡林工程共歷時三年,耗資950萬港幣。心經簡林原意發展為大嶼山天壇大佛的旅遊景點,因此整個項目由旅遊事務署統籌,香港旅遊發展局也有參與,而工程部分由建築署展開,香港大學藝術館則受托負責編排《心經》的工作。籌備初期,由負責的有關部門與饒宗頤教授、香港大學及香港旅遊發展局所成立的督導委員會曾建議將墨寶轉化作石雕放置於戶外,但石質容易受到風化,而考慮到中國早期文字均以竹簡雕刻,把墨寶雕刻於木樁上,可達至竹簡的效果,而且木刻更能彰顯饒宗頤教授在運筆用墨的妙趣及個中的神髓,並反映中國文化歷史的源遠流長,所以最終決定以木雕製成。由於整篇書法分別摹刻於多條木柱上,近似古時書於竹簡,因此名為心經簡林。
心經簡林興建時與昂坪360遇到相同的問題,由於鳳凰山沒有正式的行車道路,建材難以運到該處,而用作木雕的木材重達四至六噸,因此須由特別設計的重型運輸車運載,至於安裝木柱的吊機,則拆散為多年組件,運載到目的地後再重新組合使用。
其次,大嶼山一帶為香港重要的生態保育地區,更是盧氏小樹蛙的棲息地,為避免影響小樹蛙的繁殖,建築署特選定10月至4月這段時間進行施工,因為這段時間並非小樹蛙的繁殖期。另外,簡林範圍的凸巖和四周的樹木則儘量保留。
木柱採用花梨木,雕刻有國學家饒宗頤教授的墨跡。木柱高八至十公尺,每根木樁的高度和位置,依照大嶼山天然山勢排列成「∞」形(無限符號),代表生生不息,最高的木樁沒有任何雕刻,代表著無限和無量之意。
木柱以「天然去雕飾」雕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共260字及經名、落款和兩個印章共24字,總共284字,每根原木少則刻上四個字,長不過十個字。每字約600乘600毫米大,深六分。
所有木雕分別由唐積聖、張醒熊和李國泉雕刻,三人均事雕刻藝術數十年之久,當中唐積聖更有近二十年為饒宗頤教授摹刻的經驗。而整個項目的技術要求及質素由以港大副校長李焯芬教授擔任主席的技術評核小組提供指導及監督。
負責興建的建築署表示,所有木柱均經過奈米技術處理,可以防止黴菌孳生,而柱頂均鑲有鐵鎐和繫上繩索,防止木柱爆裂,預計可保存百年,但它在開幕後一年多被發現木柱上有裂痕、蟲洞及真菌出現。其後建築署對心經簡林進行維修,包括採用加強木柱的堅硬度的保護塗料,改用一種較傳統的保護塗料和另一種保護塗料以延長木柱的壽命,並在木柱塗上包括硼砂及奈米光觸媒等的保護塗層,防止菌類滋生及蟲蟻侵擾。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Prajñāpāramitā Hridaya Sūtra),又稱《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佛教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
《般若經》的內涵以空性為主,透過對空性的了解能斷除煩惱障而得到小乘的涅槃,即聲聞及獨覺的菩提果位;也能夠透過對空性的認識,再加上福德資糧的圓滿,能徹底斷除所知障而獲得大乘的涅槃,即無上的菩提果位。因為解了空性貫穿三乘,故解空被稱為三乘之母,詮釋它的般若經亦稱為母般若。《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即是《大般若經》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義皆設於此經,故名為《心經》。
對《心經》的要義有興趣者,推薦張宏實著,橡實文化出版的《圖解心經》,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心經》入門書吧!張宏實著,橡實文化出版的《圖解金剛經》也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金剛經》入門書,也很值得一讀。
心經簡林刻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唐代高僧玄奘譯的版本: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去參觀心經簡林,需要走上大概十來分鐘。路上會經過幾戶破舊的人家,很有探險的感覺。
到了心經簡林,那有一個登山健行步道入口。
有幾支木柱似乎因為蟲蛀的問題,正在修復中。
參觀完心經簡林回去的路上,有幾頭牛就在路邊吃草。今年是牛年,不知牠們是否有特別被好好照顧。
心經簡林(Wisdom Path)的整本相簿:
相關網站:
心經簡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9年3月1日 星期日
【香江新春】心經簡林(Wisdom Path)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 則留言:
很特別的地方
訂了你的網誌了
謝謝妳的鼓勵:)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