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靠著東河的南街海港(South Street Seaport)原來是繁忙的河港,負責與布魯克林區的交通往來,在如鬼斧神工設計般的布魯克林大橋完工後,河港歷經沒落又重生,現在是休閒徒步區。南街海港是社區更新的成功案例之一。
可是我到了那卻有些小失望,因為我不打算去高級餐廳,而南街海港就成了一個毫無特色之處了,因為那裡大部分的商店是美國到處各見的連鎖商店,禮品店賣的又是紐約到處可見的記念品,比起舊金山的漁人碼頭遜多了。不過南街海港還是有一個特色,就是可以近眺布魯克林大橋。
檢視較大的地圖
布魯克林大橋(Brooklyn Bridge),原稱為紐約與布魯克林大橋(New York and Brooklyn Bridge),是美國最老的懸索橋之一,其1,825 米(5,988 英尺)長的橋面橫跨東河連接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的曼哈頓與布魯克林。在1883年完工時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以及第一座使用由鋼鐵製成的懸索的橋樑。自從布魯克林大橋的啟用日,它已經成為紐約市天際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1964年,它成為了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檢視較大的地圖
布魯克林大橋是由一位德國出生的美國土木工程師約翰‧奧古斯塔斯‧羅布林(John Augustus Roebling)所設計的,他擁有多年建造懸索橋的經驗,而布魯克林大橋也將會是他的傑作之一。不幸的是,在1869年7月6日,當羅布林前往布魯克林塔的地點勘察時,一艘渡輪撞上了碼頭,使羅布林受了傷。由於羅布林拒絕接受醫生的治療,令他患上了破傷風,並在同年7月22日逝世,大橋由他的兒子華盛頓‧羅布林(Washington Roebling)負責,擔任首席工程師一職。由於羅布林的逝世引起很大迴響,投資者紛紛退出,並質疑沒有經驗的羅布林是否有能力勝任造橋一事,但他們都被羅布林說服。
布魯克林大橋於1870年1月3日正式開始建造。要建造大橋,首先要把兩座高塔的基石沉入河床。羅布林計劃用每個長160英尺、寬100英尺的密封式沉箱,高塔的重量會將沉箱理到泥土與石塊當中,再在沉箱的內部打入壓縮空氣令水不能進入,而上面的花崗岩的重量會使得沉箱往入深入泥裡,再灌入水泥製成實心的基石。由於工人是在壓縮空氣的環境下工作,因此會令工人覺得很辛苦,嚴重的會造成癱瘓,甚至死亡。
很快地,羅布林又遇到一個大問題,工人們遇上了一塊大石頭,可能需要動用炸藥,如果爆炸時出現少許錯誤,可能會破壞沉箱,事情進行得很順利,沉箱沒有損壞。在灌入水泥之前,地面上的工人犯了一個無心之失的大錯,讓沉箱裡的壓縮空氣湧上地面,幸好沒有人傷亡,隨後也完成了基石,準備豎立第一座塔樓,而另一邊的工人亦開始沉箱作業。由於近紐約的基石深度達 160英尺,但在未到達160英尺之前,已經有工人死亡,再加上深度越深,工人可工作的時數越少,於是羅布林決定不再深入160英尺。如果他錯了,塔樓可能會歪斜甚至倒塌,而他將要負起責任。
兩座塔樓建成之後,主鋼索要從一邊拉到另一邊,然後把巨大的鋼索一股一股地纏繞穿越東河。在穿越過程當中,其中一股斷了,原因是用了劣質鋼索,最後,鋼索的承包工作回到羅布林公司手上。大橋在1883年5月24日完成,共耗費了155萬美元及約27人的性命。
大橋建成初時,主要是供人們步行或騎馬渡過東河之用,後期加設了電車專用的路軌,到了1950年,大橋需要重修,加設六條供車輛用的行車線,而電車亦在重修時期暫停服務。
逛了一下,我在南街海港的購物中心內吃中東烤肉當晚餐後,就離開搭地鐵回旅館抄傢伙去紐華克。
我在搭地址上上城時,見到一個車廂沒什麼人,就進去坐下。剛坐下才發現為什麼,因為在我面前就有一個女黑人,看來像是流浪漢,身上盡是屎尿味,不少乘客一進那車廂就開始叫罵,然後在下一站衡出車廂。那女黑人流浪漢,下半身包著一個漲鼓鼓的布尿布,相信裡頭應該相當充實。她見到大家都唾棄她,她就器了起來,然後抄出了一小瓶烈酒喝起來。過了一陣,她居然HIGH了起來,一邊笑還一邊玩弄她手肘上不知為何大片剝落的皮膚。
我那時已經累得不得了,等會還得背大登大背包去搭車,得節約些體力,所以沒有力氣換到別的車廂站個廿幾分鐘,加上我也好奇她在幹嘛,也不忍心再傷害她,就一路忍受那屎尿味直到該下站的地方。
南街海港(South Street Seaport)的整本相簿:
相關網站:
South Street Seaport
South Street Seaport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Brooklyn Bridge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Brooklyn Bridge Web Page
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費城、紐約】南街海港(South Street Seaport)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