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前一晚實在太吵了,就睡到十點半才起床。想說香港人竟然這麼愛錢,過年也照開店,就去中環看看著名的蓮香樓有沒有開吧。
中環,又稱中區(Central),位於香港中西區,是香港的政治及商業中心。很多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政府總部、立法會大樓、終審法院,以及前港督府(現稱禮賓府)也是位於中環,而中環亦和上環一樣是通往赤鱲角、元朗、屯門和邊界之主要社區。
檢視較大的地圖
中環是香港的心臟地帶,也是港島開埠後最早開發的地區,也是香港的商業中心。早在1841年英國人佔領香港的時候,英國人便率先在中環建立其軍事基地,並迅速興建多條幹道。在今下亞厘畢道的山坡,1841年開埠時己劃為政府專用地段,作為港英政府象徵的港督府便座落在政府山的中央位置。因此歷史上,中環屬於維多利亞城的一部份。
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及戰後初期,位於香港島北岸的中環已是當時香港的主要商業中心。由於土地不敷應用,在德輔任內(1887年至1891年),中環進行了多次填海工程。今日的香港會所、皇后像廣場、立法會大樓等,也是當時的工程所建成的。
1970至1980年代是中環的全盛時期,當時中環不斷興建摩天大廈,包括各銀行總部。加上金融市場開始興旺,不少香港主要的商業活動均在中環進行,不少香港人都以在中環上班為榮。但由於中環土地即使多次填海都始終不能滿足需要,加上中環辦公室的租金一直居高不下,這個港島的主要商業區便逐漸擴展至上環、金鐘及灣仔北岸。不過貴為香港的心臟和金融市場中心,中環的商業活動仍然相當頻繁。
搭地鐵到上環站從E2出口出去到蓮香樓後,發現蓮香樓居然放假到大年初四Orz,只好再另覓餐廳,蓮香樓對面的一家飲茶餐廳倒是有開,只是在蓮香樓休息時還營業,有點可疑,而且還開在對面,不知是不是撿排不到蓮香樓的客人?而且旅遊書都沒介紹,心想還是算了。
在香港的蓮香樓原設有三家,現僅存一家於香港島中環威靈頓街160-164號(該店創業於1918年),在威靈頓街與鴨巴甸街交界。於1910年(宣統二年)一名叫做陳如岳的翰林學士,因品嚐了連香樓的食品後,大讚其蓮蓉做得出色,故書「蓮香樓」,提議將原本的「連」字上加上「草花頭」,連香樓自此易名為蓮香樓。香港的蓮香樓經營中式茶樓午市晚飯,不另加一,著名菜式有漿燒骨、霸皇鴨、煎釀鯪魚。 它也以蓮香老餅家為賣點。香港的蓮香樓老闆是顏姓的先生。製餅工場在香港柴灣,蓮蓉堅持是自家製的,糕點每天出爐,新鮮運到中環出售,這是特色賣點。
檢視較大的地圖
好吧,那去附近的九記牛腩看看吧。到了九記牛腩,也還是沒開。
檢視較大的地圖
九記牛腩是香港一間以牛腩著名的食肆,位於上環歌賦街21號,已有90年歷史,以清湯牛腩及咖喱牛腩聞名,湯底以中藥配方製成。九記現由潘國興經營,東主稱現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三代皆有光顧。
兩者想吃的餐廳都沒開,可是在歌賦街卻看到一個標子「孫中山史蹟徑」。不過肚子已經很餓了,就在附近隨便找家餐廳,吃了些煲飯,然後再去瞧瞧那「孫中山史蹟徑」有什麼好康的。
在歌賦街到荷里活道,有一系列的「孫中山時期的香港」之介紹。香港可能太過重視經濟發展了,香港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不多,城市以現代建築為主,那些圖片中的歷史建築,幾乎全都不見了。後來看到一個牌子指出「孫中山記念館」的位置,就想說過去看看吧。
孫中山記念館位於半山衛城道,就是在堅道的附近。記念館的前身是摩門教的教堂,再前身是香港早期華人富商的大屋甘堂第。甘棠第於1914年建成,原為香港殷商何東胞弟何甘棠的住宅,樓高四層。整座大樓的建築屬英皇愛德華時期的古典風格,弧形陽台有希臘式巨柱承托。內部裝修瑰麗堂皇,色彩斑斕的玻璃窗、陽台牆身的瓷磚,以及柚木樓梯的欄杆至今依然保存良好,是香港現存有數的二十世紀初建築物。
檢視較大的地圖
孫中山在1883年冬到香港,與陸皓東一同於公理會受洗入基督教,並就讀於拔萃書室(今日之拔萃男書院)。次年進入中央書院(今日之皇仁書院)。1887年進入香港西醫書院(香港大學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屆兩名畢業生中第一名成績畢業,並獲當時香港總督威廉•羅拔臣親自頒獎。後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 在廣州行醫期間,常常與尢列、陳少白、楊鶴齡、陸皓東等人暢談、批評國事,也常談革命。故被廣州人將此四人(孫文、尢列、陳少白、楊鶴齡)名為「四大寇」,甚至在文旁邊加上水字旁,成為「汶」。
1895年孫中山到香港,會見舊友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楊鶴齡等,準備籌劃生平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目標。同年2月12日,孫中山在中環士丹頓街13號正式成立「香港興中會總會」。時楊衢雲、謝纘泰等先以「開通民智、改造中國」為宗旨創立「輔仁文社」。孫中山以志業相近,遂與輔仁會社接洽,楊衢雲等欣然同意舉全社併入興中會;於是租定總會所一處,託名「乾亨行」。2月20日,孫中山於香港大學作公開演講,並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於香港。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興中會總會在香港成立,與會者皆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倘有貳心,神明鑒察。」為誓。
想去孫中山記念館,一時還搞不清位置,就亂逛進了蘇豪區。蘇豪區(又稱蘇豪美食區或荷南美食區, SoHo或Soho)位於香港香港島中上環一帶,是蘭桂坊以西的新興飲食地帶。「蘇豪」這個名稱其實取源於英國倫敦一個性質類似的小區蘇豪區,不過因為這個地區位於荷李活道南部(South of Hollywood Road),所以經常活躍於當地的外籍人士特意從地理中抽出「So」及「Ho」而得名。
檢視較大的地圖
蘇豪區位於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旁,包括敦和里、士丹頓街、伊利近街一帶。除常見的美式西餐及歐陸式菜館外,一些較少見的特色菜,例如尼泊爾菜,西班牙菜,北非菜,地中海菜現有各類餐廳超過三十間。看看那裡的餐廳酒吧,應該是老外會愛去的那種吧,才中午就看到有老外在酒吧喝酒。
逛一逛就看到了傳說中世界最長的戶外有蓋手扶梯──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中環一帶是山坡地,坡度和舊金山有得比,也難道港英政府會這麼貼心,照顧逛街的人仕。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Central-Mid-Levels Escalator and Walkway System)由港英政府興建,是往來香港中環至半山區的行人交通系統,原意是為方便半山區居民往來中環商業區,並舒緩半山區狹窄道路的繁忙情況。系統耗資2億4千萬港元興建,1993年10月15日啟用,估計每年所使用的電費約50萬港元。
計劃原興建六條類似的扶手電梯系統,後來興建中途發現嚴重超資問題,最終只完成了興建一條便沒有繼續該項計劃。
檢視較大的地圖
扶梯系統全長800公尺,垂直差距為135公尺,由20條可轉換上下行方向的單向自動扶手電梯和三條自動行人道組成,連接有蓋行人道和行人天橋。
系統由中環街市為起點,沿閣麟街、荷李活道、些利街、摩羅廟交加街、羅便臣道,終點為干德道。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Guinness World Records),此系統是全球最長的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完成整個旅程需時20分鐘。
系統在早上及下午繁忙時間會向不同方向行走:星期一至星期六06:00-10:00時為下行,10:20-00:00則為上行;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則由06:00-00:00皆為上行,免費使用。系統每日使用人次約為5.5萬,由機電工程署負責管理。
扶梯系統途經多個景點,包括酒吧與餐廳林立的蘇豪區,有百年歷史、被政府列為香港法定古蹟的舊中區警署,吸引不少中外遊客參觀。
因為是從最後一段上了手扶梯,還沒上癮就到了半山了,下了手扶梯天還是亂逛,然後就看到了傳說中的孫中山記念館,可惜又是大年初一放假閉館。好吧,既然餐廳和記念館沒開,那廟宇過年時總會有人上香吧,如果連廟宇都敢過年休息,香港就會被神明詛咒吧。接下來,就去上環文武廟吧。
中環(Central)的整本相簿:
相關網站:
中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香江新春】中環(Central)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