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7日 星期二

眺望宇宙演化的盡頭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時光荏苒、流年似水、彈指之間、斗轉星移、電光石火,莫名其妙又過了一年,老了不想面對的一歲。

你知道嗎?在非洲,每六十秒,就有一分鐘過去,雖然我不是數學家但這聽起來還不錯,對吧?雖然,傳說中上帝對人是公平的,每個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為何很像在餐廳點菜,隔壁桌的看來更好吃──別人的時間都比我的多?

時間究竟是什麼呢?是一種主觀感受而已嗎?還是一種客觀的物理標量。無論時間是什麼,你在讀到這裡的時候,它正在流逝中,即使你不想面對,它也還是悄悄流走。

我們短短的一生,頂多上百年吧?在這個有137.87±0.02億年老的宇宙,真的連微不足道都不算。然而,儘管人生苦短,可是我們的心靈卻可以如脫韁野馬,在宇宙黃泉中上下而求其索,用無邊的想像力遨遊在四度甚至十度空間中。

如果時間對所有人都公平,那麼最適合探討時間的,不就是物理學家嗎?也只有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因為科學而愈來愈清楚,我們才懂得過去發生的許多事情,然後拚命想像未來。

這本《眺望時間的盡頭:心靈、物質以及在演變不絕的宇宙中尋找意義》Until the End of Time: Mind, Matter, and Our Search for Meaning in an Evolving Universe)作者布萊恩.葛林(Brian Greene)用理論物理學家的心靈,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以更哲學、藝術和人文的視角,探索時間的意義。他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暨數學教授,擔任該校理論物理學研究中心主任,並以超弦論開創性發現著稱。








弦理論主張,自然界的基本單元不是電子、光子、微中子和夸克之類的粒子。這些看起來像粒子的宅東西實際上都是很小很小很宅的弦閉合圈(稱為閉合弦或閉弦),閉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弦理論還指出,我們所處的宇宙空間是十個物理的空間再加上一個時間的空間。這些空間之所以不會被我們察覺到是因為他們都被「壓縮」到了很小很宅的空間當中。 葛林主要的科學貢獻就是研究這些「壓縮」起來的空間的形狀和形態。

葛林之前最有名的作品有《優雅的宇宙》(The Elegant Universe)、《宇宙的構造》(The Fabric of the Cosmos)以及《隱遁的現實》(The Hidden Reality),雖然我都未曾拜讀過,可是卻久仰他的大名。我不曉得《眺望時間的盡頭》和這幾部暢銷書相比如何,但說實在話,這不是本能夠輕易讀懂的書,因為葛林實在太旁徵博引。很肯定的,他是極為博學多聞、觸類旁通的科學家,造就了這本的博大精深,但對讀者的功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葛林更著名的是他普及理論物理的工作,尤其是弦理論與尋找可以解釋所有物理現象的萬有理論──統一場論。他的處女作《優雅的宇宙》,進入了普立茲獎非小說類型圖書的決賽,並且於2000年榮獲了皇家學會的科普書獎項 。美國公共電視網還為《優雅的宇宙》製作了一個科學紀錄片。

葛林的知識涉獵範圍愈來愈廣,從大爆炸出我們這個宇宙後,從最小的夸克到意識的誕生,從生命的起源到語言的誕生,都是他關心的主題。就像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一樣,宇宙註定要歷經「成、住、壞、空」。我們目前見到的所有有序,從恆星和星系,再到生命和意識等等,愈來愈有序只不過是假像,短暫的有序,不僅是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而甚至可以說是要加速全宇宙熵增的速度。不管至高無上的神存不存在,宇宙終究會回歸寂靜冷清的原子游離狀態。所有生命都僅是曇花一現,可是他卻仍想把握永恆的道理。

與其說是部結構嚴謹的科普書,《眺望時間的盡頭》其實似乎是葛林參與了賞析宇宙大爆炸後的各種作品,更像是學生參觀了博物館後的心得報告吧,只是這個博物館包羅萬象。又或者,這是本寫給時間的情書集。

我們在科學上,或者再往後追溯,哲學上對萬事萬物之道的探索,恐怕不是吃飽了沒事幹而已,因為那樣的話,我們就盡情狂打嘴炮就好。我們在科學上狂操腦力,瘋狂地建構和推導出一個又一個理論,包括葛林最擅長的超弦理論,是因為我們對永恆仍抱有幻想和期待──一個無懈可擊的理論彷彿超越了生死輪迴。

其實,不需要葛林在《眺望時間的盡頭》一再提醒我們,任何有識之士都清楚,我們即使能透徹地理解宇宙,甚至充分解開了暗能量和暗物質之謎,然後把這些知識千秋萬世、分毫不差地傳承下去,仍然逃不過質子衰變和熱力學熵帶來的最終宿命。當然,那是幾十億年後的事,我們人族的歷史在宇宙中只有短暫的幾百萬年,連未來幾十億年的千分之一都不到,相較之下,果真是「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然而,可能誠如《眺望時間的盡頭》引述美國詩人艾蜜莉.狄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1886)說的:「永恆,是當下構成」以及美國作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的「每個片刻中的永恆」,我們用自己的行動來驗證永恆,而非讓永恆來主宰我們。

我相信,只要我們人類還有存在的一天,無論我們是否已移民多個星系,就像《基地》(Foundation)或《沙丘》Dune)裡那樣,或者是被獨裁暴君亂投核彈把文明摧毀再重來反覆無常,這樣的叩問深植到我們人性之中,或許我們仍會像葛林在《眺望時間的盡頭》中叩問的一樣,總有些阿宅會把同樣的問題一再重提,在那樣的心靈中,刹那即永恆。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