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的《鳥人》(Birdman or (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在今年奧斯卡金像獎問鼎九項大獎,真的是部絕對不容錯過的好片!在導演、劇本、表演、攝影、剪輯上,都有絕佳不俗的表現!而且還在爛番茄中保有新鮮度94%,在IMDb中平均得分8.6/10。在Metacritic根據46條評論,得分89(滿分100),代表「普遍好評」,並且被《時代雜誌》評為年度十大佳片。
阿利安卓是墨西哥籍導演,他的《死亡三部曲》(Death Trilogy)是我最愛的電影之三,它們是2000年的《愛情像母狗》(Amores perros)、2003年的《靈魂的重量》(21 Grams)和2006年的《火線交錯》(Babel)。這幾部作品讓他榮獲多項大獎,《愛情像母狗》入圍2001年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靈魂的重量》入圍2003年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男主角西恩·潘(Sean Penn)獲最佳男演員獎。《火線交錯》獲2006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2007年美國金球獎戲劇類最佳影片。
這三部《死亡三部曲》,是不可多得的「超連結電影」(hyperlink cinema),這是指電影故事一開始會發展出幾條看似毫不相關的線,最後不相關的人事物都巧妙地交織在一起。這類電影,有名的還有《諜對諜》(Syriana)和《衝擊效應》(Crash)、《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以及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的《天人交戰》(Traffic)和《全境擴散》(Contagion)(請參見〈「超連結」電影〉)。
就拿《死亡三部曲》最傑出的首部曲《愛情像母狗》來說,一場車禍,把貧富差距巨大的墨西哥城靠鬥狗為生的社會低層、打過遊擊戰而坐過牢的老年殺手、富裕但欲置對手死地的同父異母兄弟、事業有成包養小三的中年男人、美麗漂亮的高級模特兒、還有流浪狗和鬥犬,這些因為墨西哥社會階層嚴重隔離的人,命運在片中糾結交錯。
可是在《鳥人》中,不僅不再「超連結」,裡頭大量的長鏡頭〔long take,或稱為一鏡到底(single-shot sequences)、不中斷鏡頭或長時間鏡頭〕,讓《鳥人》還比許多電影還直線得更直線。雖然這些超長的長鏡頭,並不是真的全都一鏡到底,而是用一些特效剪接出來的,可是這樣極高難度的拍攝手法已經能讓《鳥人》名垂青史,而且讓人目不睱給。
走出了電影院,心中沉澱發酵後,才赫然發現,原來《鳥人》其實才是部真正的「超連結電影」,因為不僅像過去的超連結電影,是在片中的時空和命運超連結,《鳥人》的超連結居然突破了另一個維度,這部過氣明星藉自編自導自演的百老匯舞台劇東山再起的黑色喜劇,成為「戲裡←→戲外」、「虛構←→真實」、「舞台劇←→電影」這樣的多維度「超連結」!
片中紹大部分時間採用的長鏡頭,是《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地心引力》(Gravity)攝影師艾曼紐爾·盧貝茲(Emmanuel Lubezki Morgenstern)的傑作,加上如影隨行的爵士配樂,把電影在劇中的舞台劇和用舞台劇的表演方法之間產生了另一層次的超連結,加上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演的過氣超級英雄演員,不就是在演他自己嗎?演過蝙蝠俠的他飾演演過鳥人的雷根·湯普森(Riggan Thomson),米高·基頓用舞台劇的方法來演雷根·湯普森去演舞台劇。
1989年的《蝙蝠俠》(Batman)的成功,開創了超級英雄電影的風潮,但也很不幸的,米高·基頓後來卻未曾再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蝙蝠俠的高峰成了他的事業低潮,就像《鳥人》電影裡的《鳥人》電影成了雷根·湯普森的高峰也是低潮,而在雷根·湯普森的現實中,鳥人成了他一生揮之不去的伴侶,賜給他想像中的超能力,但他的嚎叫也只是個笑話。
就這樣,「戲裡←→戲外」、「虛構←→真實」、「舞台劇←→電影」多個維度的超連結在交錯糾結著。就連電影裡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原著小說「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也暗示著這部電影是誰在演誰在演誰呢?
分清楚米高·基頓倒底是在演誰在演誰,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不管是誰,都在尋找尊重和肯定。萬眾矚目的高潮和的曲終人散的低潮,其實是一體的兩面,但卻讓成名之累讓劇中主角分不清「愛情」和「崇拜」的差別。即使「事物的本質,不因他人評論而改變」,可是成名才能帶來被尊重,還是被尊重才能成名?雷根·湯普森是不願意再演《鳥人4》,還是他已過氣而不能再演《鳥人4》呢?
在虛構的真實裡,米高·基頓把一個事業、家庭、愛情一團糟的過氣演員、舞台劇編導、父親、前夫和男友演得活靈活現,配角艾瑪·史東(Emma Stone)和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也有令人驚艷的表現,尤其是艾瑪·史東飾演的女兒珊(Sam Thomson)在和父親對罵的那一段,堪稱演史上的一絕!表情、肢體動作和語氣的變化細膩得那麼真實。
劇中對真實和虛構的嘲諷也非常豐富,超級英雄電影常出現的爆破特效還有舞台上耍寶的超級英雄人偶,著實狠狠酸了眾多流行的超級英雄電影;雷根·湯普森被喬治·克隆尼在電影裡搶去了風頭,在現實上演了《蝙蝠俠4:急凍人》(Batman & Robin)卻也成了喬治·克隆尼演藝生涯的敗筆之一;一個只能在舞台上硬起來,現實中軟趴趴的方法演技演員麥可·夏納(Mike Shiner),想要在舞台上上演真槍實彈,終究輸給了更真槍實彈上場的雷根·湯普森,真是一槍還比一槍絕;靠實力成名,還不如脫得剩內褲在時代廣場奔跑爆紅得更快;靠胋標籤才能夠認識和被認識的速食文化,不管那個標籤是蝙蝠俠還是鳥人,反正都有翅膀;想要殺死卡通英雄演員導演的舞台劇的評論家塔比莎·迪金森(Tabitha Dickinson),卻因為真槍實彈而被HIGH了,給了這齣戲極高的評價……
總而言之,《鳥人》超豐富的層次感,還有所有演員在長鏡頭裡競飆演技、超長超多的一鏡到底、繞梁三日的配音以及多維度的超連結等等等,實在令人不容,也不該錯過!
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
鳥人無知的意外美德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