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世界中無所不在的演化






抨擊達爾文演化論的人以為人類是從猴子演化來的。

我們都知道這是錯的。事實上,人類是從猩猩(大猿)演化來的。

演化論在西方國家教育體系面對的阻力,是東亞國家沒有的,因為演化論絲豪不抵觸東亞原有的宗教信仰,儒釋道和民間宗教甚少視演化論為其信仰之大敵,頂多覺得人從猩猩演化來的主張怪怪的,但懶得進一步思考和爭辯。除非是基於理解西方社會的立場,否則在我們的社會中討論演化和宗教對立,沒多大意義。

演化生物學幾乎出現在所有生命科學學門,不但生命科學學門需要演化生物學串拉,醫學、公共衛生問題也能用演化生物學的方法和理論研究,甚至傳統上屬於社會科學的心理學、考古學、人類學、經濟學,也都能見到演化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

演化生物學是門需要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才能學習的學科。如果在生命科學相關科系中要訓練學生這方面的重要能力,要求他們必修演化生物學就對了!演化生物學充滿哲學思辯,不僅因為本身直接源自自然哲學,而且不斷詢問各種現象背後的成因,也就是追問各種生物現象的「為什麼?」──演化生物學大師費奧多西.多布然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1900-1975)曾說:「生物學的一切都沒有道理,除非放在演化的光芒之下」(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

演化生物學也是門歷史科學。研究歷史,效果最好的工具大概是時光機,可是我們有生之年不太可能看到時光機發明,因此研究任何歷史性的問題,只能靠留存至今的各種證據做辨證。演化生物學要用例如化石、DNA、形態、生理、解剖、生化、發育、遺傳、細胞、生物地理等等證據來做演化的辨證!所以演化生物學是門辨證精神很強的學科,也需要廣納跨學科和跨領域的博物學知識。

所以,我讀《無所不在的演化:如何以廣義的演化論建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The Evolution of Everything: How Small Changes Transform Our World),感覺五味雜陳。這是本極富爭議性的書。首先,我要說站在台灣社會的立場,我會極力推薦,因為這本書的主張在某些程度上,是台灣政治和社會需要好好接納的。可是,這也是本需要把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發揮到極致才能讀得好的書。 《無所不在的演化》作者馬特.瑞德利(Matt Ridley)是一位優異的科普作家,著作包括《23對染色體:解讀創生奧祕的生命之書》(Genome: the Autobiography of a species in 23 Chapters)、《天性與教養: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作用》(Nature via Nurture: Genes, Experience and What Makes Us Human)、《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達爾文也喊Yes的樂觀演化》(The Rational Optimist:How Prosperity Evolves)、《克里克:發現遺傳密碼的那個人》(Francis Crick: Discoverer of the Genetic Code)、《紅色皇后:性與人性的演化》(The Red Queen: Sex and the Evolution of Human Nature)、《德性起源》(The Origins of Virtue),台灣都出版過中文版,也都很值得一讀。

簡單來說,《無所不在的演化》中心思想只有一個,那就是「自下而上」。瑞德利曾擔任過《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科學記者,這是個偏右的媒體。他主要發表文章在英美的偏右媒體如《泰唔士報》(The Times)和《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這是比較少見的,尤其是對基礎研究如演化的科學家而言,英美科學家大多偏左,偏左的媒體如《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和《衛報》(The Guardian)較願意投資科學報導,對基礎科學研究也較友善。

瑞德利是英國保守世襲貴族,是個自由意志主義者(libertarian),他把他的政治意識形態在《無所不在的演化》中發揮至極致。要不是瑞德利是位令人敬重的科普作家,意識形態和他相左的人恐怕不容易心平氣和地把《無所不在的演化》讀完。在《無所不在的演化》中,他對美國保守派和自由派是左右開弓,他的政治意識形態在美國算是經濟保守派、社會進步派,投票傾向是共和黨,但和反演化論的社會保守派仍有區隔。

了解這樣的政治意識形態對讀他的《無所不在的演化》很重要。他反對自由派的大政府主張,但也批評保守派對演化論的態度。他這些反對是哲學性的,因此他在前幾章探討了演化論的歷史,讓我們見識盧克萊修(Titus Lucretius Carus,約前99年─约前55年)思想引發的大轉向,這方面的內容在普利茲獎得獎作品《大轉向:物性論與一段扭轉文明的歷史》(The Swerve: How the World Became Modern)有很好的描述。基本上,盧克萊修的思想以及後來的演化論,都是無神論的見解。所謂的神的概念,是一個高高在上、自上而下的全能菁英,在《無所不在的演化》中,他用「天鉤」(skyhook)比喻高高在上、自上而下的菁英視角。

除了宗教之外,我們也在其他領域崇拜神,例如功德院院長過去長期被稱作「賴神」──我不是故意要開政治玩笑,因為把政治人物神格化,就是台灣最大的政治問題之一。雖然台灣進入民主政治已有二十幾年了,可是仍會出現「父母官」這類專制時代才會出現的字眼,加上企業和民眾動不動就要政府出來扛責任,弄得高官疲於應付,成天抄短線愈搞愈糟。

《無所不在的演化》舉了很多例子說明政府的干預和監管某些時候確實會拖累效能,因為政府管太多而綁手綁腳,例如全台灣只有一所教育部大學已是公開的秘密;另外,政府主導產業發展,根本就是個悲劇,兩兆雙星和WiMAX石沉大海的重創,似乎還沒讓台灣政商學會教訓──或者因為利益太大所以不想學到教訓?這麼說並非純粹嘲諷,台灣在《經濟學人》每年公布的全球裙帶資本主義指數(Crony Capitalism Index)中名列前矛,不是秘密。台灣公務員素質其實在先進國家裡算很高的,但是素業有專攻,市場發展本來就絕非追求生涯安定的官員之強項。

瑞德利在《無所不在的演化》中主張,不管是自然現象或人類文明,其實都是自然的、突現的現象。它們是演化的結果,是漸進的、按部就班的,有自己的動能,並非一夕之間創造出來的。而大部分的人類世界都是人類行為互動的結果,不是有目的的設計和干預。

《無所不在的演化》自下而上的思想,很值得台灣社會思考,我真的建議《無所不在的演化》這本書該列入台灣各級官員包括總統的必讀清單。不過我還是認為,《無所不在的演化》有不少邏輯上的謬誤,也值得好好研究討論。

首先,《無所不在的演化》論證政府對社會、金錢、技術、語言、法律、文化、音樂、暴力、歷史、教育、政治、宗教、道德等等等完全無需自上而下地干預。我相信瑞德利並非是無政府主義者,可是當他一再用其自由意志主義的意識形態看待世界,讀起來就變成他似乎要政府全面放棄任何監管和干預,標準的手中只有把鎚子,所有事物都會看作釘子。然而他忽略了演化出現在不同層級的可能──政府的監管和干預,不也是為了應付人類歷史上重大問題而自發演化出來的?如果不這麼論證,那是世界中有個陰謀團體伸出看不見的天鉤誘導各國政府進行監管和干預嗎?例如有些右派經濟學家主張撤消醫師執照的管控更能讓醫療市場發揮作用,卻忽略就是醫療市場發生問題才需要執照管控。

瑞德利在《無所不在的演化》用一些幾個世紀前的例子指稱政府不需要資助科學研究,並且指出政府資助科學研究不會促進經濟發展。這是非常以偏概全的,因為即使歐美確實有一些極為優異的慈善機構和私營研究中心進行頂尖科學研究,例如美國的霍華休斯醫學研究院(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和貝爾實驗室(Bell Labs),以及英國的惠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都給予科學家更大的彈性和自由作創新研究,然而整個科學界本來不會主要由這些慈善機構或私營企業支撐,主要還是由政府進行絕大部分的資助。

好吧,姑且不論歐美政府過去大量資助的基礎物理研究對軍事經濟的貢獻如雷達、密碼學、核子武器等等(這裡先不論倫理道德問題),還有基礎生命科學研究讓生物科技的創新產生等等等經濟活動。這就是標準的經濟學人思維,把所有不屬於經濟活動的事物都當作沒有價值。科學知識的價值真的只能用錢來衡量嗎?

搞笑的是,如果沒有大量政府資助的「無用」研究,甭說是一本科普書,瑞德利甚至連一篇科普文章都無法發表,他倒是用政府大量資助的基礎科學研究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個人經濟活動啊。如果沒有這些大量政府資助而產生的基礎科學知識,他也無法產生寫出這本書所需要的所有洞見了!

瑞德利的前作《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達爾文也喊Yes的樂觀演化》裡提到,放任式資本主義的發展,造就出現今的窮人的生活品質可能比幾百年前的君王還高。這當然是個事實,一些右派經濟學家也主張窮人就是要有這樣的認知,不該成天吵著要重分配。這些說法忽略了窮人感受到的「相對剝削」,還有社會對公平的追求,是根植在我們的基因中,不就是我們的祖先在草原和穴居時演化出來面對艱難的嗎?看來瑞德利該重新讀讀有關合作行為的演化方面的文獻了。

右派經濟學家主張只要把餅做大,即使窮人分得更少,也比過去分得多,所以應該滿足的主張,本身就有一個致命的矛盾,因為就是不滿足才會追求經濟增長啊,現在全社會都滿足了,誰來追求經濟增長?我並不是主張經濟一定要增長,但主張餅要做大的是誰啊?難不成大部分大眾要自滿,經濟菁英因為不滿來帶頭創造財富,那說好的不存在的天鉤怎麼要出來釣起經濟發展了呢?

《無所不在的演化》有值得一讀的見解,也有應該用獨立思考審視批判的資料,而非毫無異議地照單全收,這需要理性的眼睛,與清醒的腦袋。準備好了嗎?翻開《無所不在的演化》吧!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1 則留言:

yeh 提到...

這些說法忽略了窮人感受到的「相對剝削」,還有社會對公平的追求,是根植在我們的基因中,不就是我們的祖先在草原和穴居時演化出來面對艱難的嗎?
---------
1.這句話不通順。可以考慮這樣修改:

a.這些說法忽略了窮人感受到的「相對剝削」,還有社會對公平的追求,是根植在我們的基因中——這不就是我們的祖先在草原和穴居時演化出來面對艱難的嗎?

b.這些說法忽略了窮人感受到的「相對剝削」,還有社會對公平的追求,是根植在我們的基因中——這是我們的祖先在草原和穴居時演化出來面對艱難的啊!

2.姑且不論語句型式,您說「窮人感受到的相對剝削」、「社會對公平的追求」,是「根植在我們的基因中」,這話似乎流於文學,甚至是政治用語。很難想像生物的「基因」會包含「相對剝削的感受」、「社會對公平的追求」這樣的成分。敝人才疏學淺,無法判斷這是科學陳述還是文學陳述,還請不吝賜教。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