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PanSci M.I.C. VI「垃活」心得

今年1月21日受邀參加PanSci舉辦第六場「微型點子對撞機」(Micro Idea Collider,M. I. C.)活動。

微型點子對撞機(Micro Idea Collider,M. I. C.)是PanSci定期舉辦的小規模科學聚會,約一個月一場,為便於交流討論,人數設定於卅人上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針對同一主題,各自在廿分鐘內與大家分享相關科學知識或有趣的想法,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加速對撞激盪出好點子。 


 M.I.C. VI「垃活」在倡導公平貿易的生態綠咖啡舉辦。參加者皆獲贈一本書《環保一年不會死!不用衛生紙的紐約客減碳生活日記》No Impact Man: The Adventures of a Guilty Liberal Who Attempts to Save the Planet, and the Discoveries He Makes About Himself and Our Way of Life in the Process)。


檢視較大的地圖


當天由生態綠公平貿易咖啡創辦人余宛如(Karen)和我各分享廿分鐘,討論「公平貿易」和「真假環保?」的議題。

那天從余宛如(Karen)小姐那裡學到了很多和「公平貿易」有關的知識,和她討論之中,也釐清了不少疑問。

「公平貿易」的商品在美國不算不普遍,富裕的西方人在消費之餘,也開始反思他們購買的商品,其原料的交易是否公平,大中盤商是否為了自身的利益,把給予農民等的收購價,比成本還低到無法讓他們生存,讓少數霸佔通路的人荷包滿到溢出來,可是在發展中國家卻造成一場又一場的人倫悲劇。在美國,標榜「公平貿易」認證的商品,價格雖然稍高,可是CP值不見得比其他便宜的產品低。從前我在美國唸書嗜咖啡時,也儘量購買「公平貿易」的咖啡豆(不過後來戒咖啡了XD)。

可是在台灣,「公平貿易」的產品並不常見。台灣已經開始步入進步的開發國家,雖然現在社會上22K議題漫延,可是台灣現在的生活水準還是遠高非洲、中南美洲和東南亞的絕大部分國家。因此,在身為地球村的一分子,台灣要得到世界的認同和尊重,除了經濟和文化軟實力,也要意識到台灣對世界社會發展的責任。

M.I.C. VI「垃活」活動結束後,我買了一包咖啡豆回去讓嗜咖啡的同事品嘗,他們原本對「公平貿易」有些偏見,因為「公平正義」和口味畢竟是兩回事。可是嘗過了咖啡,挑嘴的同事都覺得頗不錯的 :D

PanSci把M.I.C. VI「垃活」的活動整理成兩篇文章〈「樂活」還是「垃活」?〉〈【記錄】M.I.C.VI 之「垃活」:環保也是一場思辨之旅〉,還有參與者心得〈損害生態,誰來買單?〉

這是當天的演講錄影,首先是余宛如(Karen)小姐的分享:




再來是小弟的:




裡頭提到了一本書《假環保:揭開環保的21個迷思》(偽善エコロジー),有太多和環保有關的迷思,所以我曾撰文抨擊了一下(請參見〈真假環保〉)。

在M.I.C. VI「垃活」的Q & A中,有稍微討論到國光石化遷到馬來西亞或其他國家的問題。其實,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提出這類主張(請參見〈再談為何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那篇文章和這樣的主張對環保人士來說很少見,或許有環保人士看到這樣的不環保的言論會很火大吧?

趁這個機會再討論一下。

當初會提出國光石化應該往東南亞去,是因為東南亞經濟相對台灣落後了好幾十年,工業化程度相對低。當我們反對這些高污染的產業在台灣繼續發展時,是不是也該思考這些石化工業要何去何從?

台灣相對很多國家,已經是相對富裕許多的國家。當我們否定這個工業在產業已經相對進步的台灣發展,也順便反對它們遷往相對落後的國家或地區時,是否是要否定這些國家希望能夠工業化然後和台灣人民有一樣的生活水準?

這不是一個可以輕易回答的問題,因為這些產業遷往落後國家時,是否也會因為管制相對鬆散而製造了更多污染,尤其是在政治也落後的國家。

如果,我們用環保的標準來檢視比台灣落後的國家或者抵制她們生產的產品,是否會阻礙到她們的經濟發展?自私地過更富裕的生活,卻假仁假義地希望他們繼續過著比較不污染可是也更落後的生活?

可是,如果我們大方地接受她們更便宜的產品,是否僅是把污染留在境外?歐美之所以可以過比從前更環保的生活,有很大原因是因為高污染產業已經外移了,台灣很可能僅是步他們的後塵而已。如果台灣環保人士真的有心,比較可以做的是監督國光石化在外國投資的工廠,是否有遵照原本承諾的,用比較先進環保的製程,而非大開方便之門污染當地。

還有,我們可以很環保地否定這些高污染的產業,可是我們的生活中,能夠不使用塑料和電子產品嗎?環顧我自己身邊,幾乎沒有一樣東西不用到塑料。

很多東西甚至不是我們想要的,例如便宜的贈禮等等。很多塑膠製品都是設計成一次使用的。小時候,任何東西壞掉要丟掉,是很令人心疼的;現在,很多東西就是設計來成為垃圾的!

石化業為何需要擴張,無非是因為我們對塑膠的胃口愈來愈大,渴求便宜到隨便扔掉都不痛不癢的產品愈來愈多!

現在馬來西亞當地已有人抗議國光石化的設廠(請參見〈國光石化 馬來西亞邊佳蘭展開填海工程〉〈憤怒龍蝦-馬來西亞石化專區和國光石化外移爭議〉),所以我也會收回過去的立場,也反對國光石化到馬來西亞,不過不反對國光石化遷至其他更落後,但為了經濟發展可以接受的地方。


如果消費者的習慣,或者產品的設計理念不改變,我實在看不出反對國光石化到馬來西亞或者其他國家有什麼實際上的意義,因為國光石化不去,馬來西亞國油或其他跨國公司也會去建廠來污染當地!

就算馬來西亞有幸逃過這一劫,國光石化也屈服台灣人的環保運動而不去了,世界上另一個角落也會悄悄冒出另一個輕油裂解廠!

最後,補充一下。當天準備的演講,原本順便要介紹朋友幾本好書的,不過限於時間,當然沒機會了 :p 現在補充於此:

Our_Choice_thumb


Our Choice,書評:〈劃時代的愛地球電子書-高爾的Our Choice
簡介:Our Choice中,高爾把主要探討我們該如何面對和解決全球氣候變遷的問題上,從各方面來探討氣候變遷問題的解決之道。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全球暖化、能源耗竭、人口爆炸危機下的新經濟革命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全球暖化、能源耗竭、人口爆炸危機下的新經濟革命》Hot, Flat, and Crowded: Why We Need a Green Revolution--and How It Can Renew America),書評:〈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
簡介:這本書所要提出的是一場劃時代的綠能革命,他堅信這場綠能革命將主宰國家未來的經濟地位、環境衛生、能源保障以及國家安全,也決定個人及企業未來的競爭生存能力。



EQ


《綠色EQ》Ecological Intelligence: How Knowing the Hidden Impacts of What We Buy Can Change Everything),書評:〈綠色EQ〉
簡介:這本書要探討如何在消費市場具體實現「從搖籃到搖籃」的夢想。「徹底透明化資訊」(radical transparency information)是唯一有效的良方,唯有政府與廠商共同找出有效辦法,利用新興的工業生態學(industrial ecology)的方法,計算量測製程中每一項環節、每一項原物料對地球可能造成的危害,提供消費者整個生產製造過程「徹底透明化資訊」。然後消費者藉著 「徹底透明化資訊」來選擇對環境衝擊較小的產品。



Cradle To Cradle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書評:〈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簡介:「從搖籃到搖籃」是要利用充滿巧思創意的方式,來改變傳統的工業設計,讓消費者在享受新產品之餘,廠商能夠有效地回收舊商品,把絕大部分原料充分回收使用來製造更新的產品,並且大幅減少對環境的衝擊,創造一個三贏的局面。



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從恐怖主義、能源危機、核能安全、太空競賽到全球暖化背後的科學真相


《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從恐怖主義、能源危機、核能安全、太空競賽到全球暖化背後的科學真相》Physics for Future Presidents: The Science Behind the Headlines),書評:〈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必須面對的科學真相〉
簡介:這本書是以物理學家的角度,來探討和國家安全和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的物理知識,書中的五大主題是恐怖主義、能源危機、核能安全、太空競賽和全球暖化,全書完全沒有數學,敏銳地道出頭條新聞背後的科學基礎。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Waste: Uncovering the Global Food Scandal),書評:〈不能再浪費〉
簡介:這本書探討全球食物浪費的問題,還有各種解決之道。


cover


《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書評:〈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下)〉
簡介:這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討工業化食物,第二部分探討有機食品,第三部分則是作者的親身體驗,試圖找回永續經營的農業和食物的意義。



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從餐桌的盛宴到海洋的盡頭,一位漁夫作家從魚市出發的溯源之旅


《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從餐桌的盛宴到海洋的盡頭,一位漁夫作家從魚市出發的溯源之旅》Four Fish: The Future of the Last Wild Food),書評:〈最後的野味-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
簡介:這本書用四種西方人較為熟知的魚-鮭魚、海鱸、鱈魚和鮪魚,用四種漁業的興衰結合生物學、歷史、採訪紀實、人物故事,一步步進入從海洋到餐桌的旅程。 ,觸及海洋資源的枯竭,以及馴養上述四種魚造成的環境問題。



蜜蜂消失後的世界


《蜜蜂消失後的世界:蜜蜂神祕失蹤的全球危機大調查》A World Without Bees),書評:〈不能沒有蜂〉
簡介:這本書是兩位英國愛蜂媒體人剖析蜂群衰竭失調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簡稱CCD)的可能成因之傑作。CCD的可能原因有萎縮的基因庫、殺蟲劑的毒害及基改農作物造成的中毒、病毒與真菌的攻擊、蜂蟎等寄生蟲的泛濫、營養失調、都市化蔓延的環境劇變、氣候暖化造成適應不良、利用人造賀爾蒙欺騙蜜蜂超時工作過勞死等環境因素。



新聞地理:完全看懂時事的20堂地理課


《新聞地理:完全看懂時事的20堂地理課》,書評:〈給未來總統的新聞地理課〉
簡介:這本書全書共分廿章,涵蓋生活各層面中的重要議題,如 地理知識架構、自然景觀、糧食、氣候、產業、全球化與在地化、自然災害、都市聚落、觀光旅遊、社區營造、環境經理、地圖與地理資訊系統、衛星影像…等。是認識環境和地理的優良讀物。



東西的故事


《東西的故事》The Story of Stuff: How Our Obsession with Stuff Is Trashing the Planet, Our Communities, and Our Health-and a Vision for Change),書評:進行中...
簡介:我們買個不停,拋個不停,卻沒發現自己的健康和生活的環境,就在這個過程中被徹底糟蹋。認識東西製造背後的故事,或許就是改變的契機。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達爾文也喊Yes的樂觀演化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達爾文也喊Yes的樂觀演化》The Rational Optimist: How Prosperity Evolves),書評:〈世界,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糟嗎?〉
簡介:這本書對人類如何決定問題的方式頗有創見,也提供了許許多多例證來說明為何我們該那麼理性地樂觀。不過對於替代能源等環保科技,作者反而是「假樂觀、真悲觀」!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石油和新能源的未來-能源大探索(The Quest)

The Sky of Gene: 城市的勝利與驕傲

The Sky of Gene: 落腳城市‧城市落腳

The Sky of Gene - 全球變暖說真的是聳人聽聞嗎?

The Sky of Gene - 關燈一小時能改變世界拯救地球嗎?

The Sky of Gene - 真假環保

The Sky of Gene - 綠色EQ

The Sky of Gene -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The Sky of Gene - 再談為何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

The Sky of Gene - 活在象牙塔裡的化工學者

The Sky of Gene - 台灣政府財團之惡,在於不食人間煙火。

The Sky of Gene -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糟蹋稻穗......

The Sky of Gene -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欺壓秧苗......

The Sky of Gene - 中科三期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南港202兵工廠搬遷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正負2度C--不願面對的真相

The Sky of Gene -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正負2度C

The Sky of Gene - 世界資源真相,您可曾想過?

The Sky of Gene - 加州科學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地球很美有賴你-HOME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The Sky of Gene - 2009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The Sky of Gene - 危急中的地球(Planet in Peril: Environmental Coverage

The Sky of Gene - 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


閱讀全文...

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軟柿子不再垂得低低的大停滯

大停滯:全球經濟陷入漸凍,如何擺脫困局?

The Great Stagnation: How America Ate All the Low-Hanging Fruit of Modern History, Got Sick, and Will (Eventually) Feel Better

The Great Stagnation: How America Ate All the Low-Hanging Fruit of Modern History, Got Sick, and Will (Eventually) Feel Better


這本充滿洞見的《大停滯:全球經濟陷入漸凍,如何擺脫困局?》The Great Stagnation: How America Ate All the Low-Hanging Fruit of Modern History, Got Sick, and Will (Eventually) Feel Better)一點也不厚,繁體中文版中的四篇推薦序加上一篇導讀,甚至還佔了整本書的四分之一哦!

《大停滯》作者泰勒.柯文(Tyler Cowen)是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目前任教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喬治梅森大學。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曾選他為過去十年「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 他經營的超高人氣部落格「Marginal Revolution」,在全美經濟類點閱率的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

柯文認為,美國經濟現在最大的問題,不管左派還是右派都還沒有認真面對。那就是在過去300年來,他們把早已所有「好料」都撈走了可是美國的社會與經濟,全都建構於「有撈不完的好料」的預期之上。但是好料,早就被撈得所剩無幾了。

美國從17世紀以來,為什麼會過得那麼爽,是因為擁有廣闊的土地、大量的移民、威力驚人的新科技等先天條件。他稱這些為「垂得低低的果子」,所以柿子先挑軟的吃,比喻美國要發展經濟並不需要太辛苦,躺著伸手去摘取那些低垂的軟柿子,就有吃不完的好料。不過300年來,他們把好料都撈得差不多了。他以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在上升在這40年來的放緩,說明低垂的軟柿子都被採光了,追求經濟成長的成本愈來愈高,已經走到樹木早已光禿禿的「科技高原」上。可是,他們還假裝那些垂得低低的軟柿子仍在。

柯文表示 ,會有今日榮景不再的光景,是因為西方的科技進步速度放慢了。他認為至少與19世紀、20世紀前半相較,慢了許多。他拿他奶奶來說明,在她人生的前50年當中,就目睹了許多驚人的改變,例如汽車、電力、收音機、抽水馬桶到抗生素等等。可是他認為,自己的人生前50年,卻只看到溫和的改變,大變化乏善可陳。 


或許有人會認為IT產業和網路帶來新的經濟活力,可是柯文卻指出,那些產業聘用的員工太少,加上創造出的財富仍集中在少數人身上,所以幾乎對全國整體經濟不起啥作用。雖然柯文不認為網路的崛起對經濟成長有啥實際上的貢獻,這本《大停滯》的原文版在2011年1月出版時,是先以US$4的低價發行電子書的。柯文其實並不否定網路的便利性,以及帶給大家的幸福,只是在經濟學裡,沒有標價的東西就不算數,那是經濟學本身先天的限制。

很多東西不管用了,那麼政府在幹嘛?柯文同時批評了美國左派和右派,尤其是指右派對減稅所能帶來的獲利提升、刺激經濟成長的效果,卻充滿著許多不切實際的幼稚想像。所以他認為,共和黨一旦掌權,往往會比民主黨帶來更大的財政災難。

柯文指出,在金融風暴發生時,過去十年來美國人所感受到的榮景,基本上是靠債務、膨脹的房價與經濟上的假象所堆砌起來的。柯文表示,金融界雖然有所創新,創造出了許多衍生性金融商品,可是那些創新就算沒害人害已,造福的也僅是極少數富人而已。雖然大家都已經厭倦和厭惡金融風暴的討論了,可是他認為,該要問的是:為什麼他們會在同一時間內,犯下這麼多的錯誤?而答案可以歸納為,他們以為自己還像過去一樣富有。


雖然《大停滯》的主標題是「大停滯」(廢話…),可是原文書名還有一個頗長的副標:「How America Ate All the Low-Hanging Fruit of Modern History, Got Sick, and Will (Eventually) Feel Better」。那個「...Will (Eventually) Feel Better」是因為美國人最終會習慣或者絕望了嗎?我想,柯文的意思應該是想要問,他們能擺脫困局嗎?

他還樂觀地希望用理性與科學迎向未來,他認為未來還是可能再度出現「垂得低低的果子」,只是現在那些柿子還不夠低不夠軟。他認為,中國、網路、教育仍是三大有利趨勢。美國應該學亞洲國家一樣投注更多資金在教育,尤其是科學和工程上!

這本書的確充滿一些洞見,但是有些建議我卻認為還是有問題。例如他認為分配不均是個問題,可是卻認為稅賦的重分配只有暫時性效果。關於這點,他沒有解說為何讓更多中低層人民有更多錢可以消費,那些效果卻是暫時性的?如果中低層或中產階級增加的消費會因為流到上層去而效果有限,那麼該改革的不是制度本身嗎?華爾街(Wall Street)金融家取得的資金,是用去炒作的主要是資本、資產市場,可是因為「財富重分配」讓低層和中產階級多得的錢,主要是在財貨、服務市場的「商業街」(Main Street)消費的,本質上就完全不同。更何況,在美國的現狀下,「財富重分配」(Redistribution of wealth)根本是個誤導性名詞,應該稱作「財富公平分配」(Fair distribution of wealth)才對!

雖然台灣有些留美知識份子,對美國的很多事物不假思索地全盤接受,然後直接搬到台灣。可是,國情確實不同,台灣的整體發展畢竟還是遠落後美國的。所以柯文在《大停滯》中提到那些還不夠低的果子,對台灣而言,搞不好都已經摘得差不多了。而美國已經摘光的果子,台灣卻還未採摘。

例如他認為中國市場是美國還未摘的果子,可是台灣都已經摘了一些了,其中有些還是酸的硬的。其實,不僅中國和印度,其他鄰近的新興市場也值得關注,畢竟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是不智的。我相信,東南亞在未來十幾廿年,會是個比中國和印度更有潛力的新興市場!

對於科學,沒有到過美國唸書,或許還真的很難理解美國這個高科技大國的數理教育有多糟糕,而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社會地位更遠低律師和銀行家,還好美國有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外國移民充當高科技勞工。只要在美國大學當過助教,就能感受到台灣和許多亞洲國家的數理教育比他們好多了,所以這個果子在台灣已經垂得夠低了!只是還不夠軟,尤其是國科會僵化的報帳制度傷害了大量的大學教授!所以還改革的是制度本身,然後再向新加坡和韓國看齊,加碼科學和工程研究資金,改善台灣科研環境。

還有,台灣還有一堆垂得夠低的果子還未摘取。台灣薪資所得佔報稅所得總額高達75%,可是世界銀行2012年的統計顯示台灣政府稅收僅佔GDP的8%,遠低於中國的17.5%,韓國25.6%,日本28.1%,以及巴西與英國的34.3%,甚至遠低於赤字預算嚴重的美國(24%);台灣的政府支出僅佔GDP的16%,低於新加坡(17%)和香港(17.3%),更遠低於中國的23%,韓國 33.1%,巴西38.8%,日本42%,美國42.2%與英國的51.2%。美國和英國經歷雷根和柴契爾夫人的小政府時代,稅收仍佔GDP分別有24%和34.3%,政府支出佔GDP還分別有42.2%和51.1%。

因此,只要台灣公平地徵收資本利得稅、遺產稅和取消創產減稅優惠,擴大稅基把台灣政府稅收佔GDP的提高三倍到24%,再擴大政府支出兩倍到佔GDP至少32%,大量投資社福、教育、科學和文化等軟實力,台灣經濟不僅不大停滯,要不爆衝地成長,都很難吧?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不公平的代價和真相!

The Sky of Gene - 台式市場民主

The Sky of Gene - 錢買不到的東西--一場思辯的正義講座

The Sky of Gene - 錢買不到,也不應該買的東西

The Sky of Gene - 富人為何該多繳稅?-也論稅制

The Sky of Gene - 新第三世界的自食惡果

The Sky of Gene - 該死!大債時代裡的泡沫炸了!

The Sky of Gene -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

The Sky of Gene - 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

The Sky of Gene - 別當正常的傻瓜了吧!?

The Sky of Gene - 超變態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Freakonomics)

The Sky of Gene - 相撲手經濟學?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博物學家(the Economic Naturalist)


The Sky of Gene - 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

The Sky of Gene - 聰明反被聰明誤

The Sky of Gene - 向錢看

The Sky of Gene: 台北士林文林苑都更案之不可取

The Sky of Gene: 台灣的半套式民主

The Sky of Gene: 人民的心聲,該聽見了吧!?

The Sky of Gene: 參與式民主政治的公民批評者角色

The Sky of Gene: 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The Sky of Gene: 再談為何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

The Sky of Gene: 活在象牙塔裡的化工學者

The Sky of Gene: 台灣政府財團之惡,在於不食人間煙火。

The Sky of Gene - 南港202兵工廠搬遷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糟蹋稻穗......

The Sky of Gene: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欺壓秧苗......

The Sky of Gene: 中科三期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The Sky of Gene: 民主究竟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The Sky of Gene: 民主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真正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萬歲

The Sky of Gene: 民主係蝦米?

The Sky of Gene: 蝦米係民主?

The Sky of Gene: 中國爛趨勢

閱讀全文...

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

不公平的代價和真相!

不公平的代價: 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

The Price of Inequality: How Today's Divided Society Endangers Our Future




因為彭明輝老師的這篇文章〈值得期待的一本好書〉,讓我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的《不公平的代價: 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The Price of Inequality: How Today's Divided Society Endangers Our Future)期待已久。

史迪格里茲是以「資訊不對稱」的研究榮獲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曾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現任教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有《扭轉全球化危機:史迪格里茲報告》The Stiglitz Report: Reforming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ystems in the Wake of the Global Crisis)、《失控的未來:揭開全球中產階級被掏空的真相》Freefall: America, Free Markets, and the Sinking of the World Economy)和《世界的另一種可能:破解全球化難題的經濟預告》Making Globalization Work)等暢銷書。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在〈推薦序一 直指核心的經濟解方〉中認為,史迪格里茲是所有拿到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中,是最聰明的一位。他表示,史迪格里茲幾乎是當今經濟學界唯一在各個領域無一不通的大師,而且史迪格里茲經常能以直觀透視,回到問題的根本核心。

政論家、社會觀察家南方朔在〈推薦序二 當代政經危機的全診斷〉指出,史迪格里茲最大的原創貢獻乃是在資訊經濟學上。他早就指出,市場的完善必須立基於資訊的透明和完善。但是事實上,資訊的不對等和不完善其實司空見慣,因而造成了市場交易甚至總體經濟策略決定的不斷錯誤。

史迪格里茲曾擔任柯林頓政府的經濟顧問委員會委員。他認為,美國有強大主控力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和美國財政部所做的都是為了美國的金融社群的利益,而不是為了有助於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幫助別國解決經濟問題。為了這個原因,他和美國財政部及IMF經常處於對立的狀態。也因如此,他遂於1997年辭去經濟顧問委員會的主席,同時獲聘為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

史迪格里茲還是批評得不遺餘力,而對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風暴,他也批評IMF對亞洲國家提高利率、造成大量公司破產倒閉之過。因為他對美國財政部及IMF不斷的批評,使得美國財政部不斷向世界銀行施壓,要他靜音。由於他受夠了這種政治壓力,於是2000年他離開了世界銀行,重返校園,到哥倫比亞大學任教。2001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2008金融危機後,史迪格里茲受法國前總統薩科齊(Nicolas Sarkozy)邀請,擔任國際經濟與社會進步評量委員會主席,打破GDP的迷思。

史迪格里茲在《不公平的代價》聚焦全球都面對的世紀難題-分配不均。現在全球都面臨到,薪資停滯、工作機會消失,大眾的稅負愈來愈重,但是社會福利卻一減再減。史迪格里茲認為,這根本的原因,就是財團綁架政府,只求自己的財富如滾雪球般膨脹,而特權份子架空的政府失能,無法矯正市場失靈。受害的不僅是中產階級與勞工而已,更已經嚴重地傷害了民主政治與司法體系。

無獨有偶,哈佛大學超人氣政治哲學教授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在《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中也指出,自由市場造成了兩大問題:不平等和腐化。邁可.桑德爾舉了許多例子說明為何自由市場會造成不平等,而且還把各種原本就美好的事物標上價格,讓其腐化或墮落。面對日益「商品化」的社會,道德與正義不斷受到金錢與市場的腐蝕(請參見〈錢買不到,也不應該買的東西〉)!

《不公平的代價》中,史迪格里茲的〈作者序〉明確指出,低成長不是問題,分配不均才是。工作機會消失,經濟成長停滯,不是全球化必然的結果,是政府管理失能,政策失當!民主成為一元一票的機制,1%的富人對社會洗腦、綁架政府決策,犧牲99%大眾的生計!他曾在在《浮華世界》(Vanity Fair)撰文指出,這是個「1%所有、1%所治、1%所享」(Of the 1%, by the 1%, for the 1%)的社會!

《不公平的代價》指出,近卅年來美國的貧富不均在日益惡化中。自由市場造成的不平等是極度明顯的,看看以下這個圖吧。從1979年到2007年,美國收入前1%的富人,財富的增加是顯而易見的,可是中間60%和低層的20%的收入卻是持平的,這說明了收入前1%的瓜分所有的實質經濟成長,而中產階級和窮人的增加的收入全都被通貨膨脹給吃掉了!

Inequality-by-Kenworthy



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頂層1%的人口取走總國民所得增幅的65%以 上。到了2010年,美國要努力站起來的時候,收入前1%的人取走了經濟復甦額外創造的93%的財富。企業執行長的一年薪酬與一般勞工相比為243比1,頂層1%一週的所得比底層五分之一人口一年所賺還多了40%;至於頂層0.1%一天半所賺幾為底層90%一年所賺;所得最高20%的人,他們全部總所得比底層80%的人加起來還多。

美國右派辯解說富人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整個社會因而受益。但史迪格里茲卻指出,許多富人其實並沒有為國家創造新的財富,他們通過操縱政治體制以及對社會大眾洗腦,讓政府和國會建立有利他們的制度,讓人民犧牲自己的利益,轉移國家社會大眾辛勤創造出的現有財富到自己的口袋中。華爾街銀行霸道地壟斷了資訊和關係網,從而得到超高額利潤,這種非生產性的尋利活動被稱為「尋租」(Rent seeking)。所以一些富人的財富不是被創造出來的,而是從社會低層往上轉移過去的,是標準的劫貧濟富。例如政商關係良好的富人得以低於成本的代價取得國家的資產,或著以高於市價的代價把資產變賣給國家,這樣的作法就產生毫無效率的經濟行為。

史迪格里茲在《不公平的代價》裡,重砲抨擊華爾街的貪婪銀行家。那些華爾街銀行家龐大財富的取得不是來自於對經濟的實質貢獻,而是膽大妄為的欺詐、莽撞囂張的投機豪賭、巧取豪奪的掠奪性放款,從99%的人口袋中劫走各種資產。他們唯一的創新把像毒藥般的巨大風險包裝成像是甜美糖果般的利潤。這些無法無天的作為,不僅使財富更加不均,也將全國甚至全球的經濟陷入險境。


在金融風暴後,華爾街大亨不僅沒有得到懲罰,反而那些表現差勁白爛,甚至知法犯法的富人被授予豐厚的天文數字的回報和獎金。因闖下大禍讓美國政府花大筆鈔票紓困的美國國際集團(AIG),前幾天甚至還恩將仇報地考慮控告美國政府在金融危機期間入股侵害股東權益與違憲,求償250億元!獎勵失敗者,真的是市場經濟學鼓勵的嗎?市場經濟學講求效率,所以市場的效率是在非常有效地劣幣逐良幣嗎?

財富可以獎勵個人的付出並抑制個人的貪懶。可是史迪格里茲也表示,企業高級主管的高額獎金制度對國家有害無益,因為這個制度不公平地過度高估個人對企業經營的能力。而且獎金制度讓企業主管有更大的誘因去做短線炒作,不僅犧牲投資者的利益,也可能讓企業罔顧風險。


更有趣的是,杜克大學的著名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利(Dan Ariely)在《不理性的力量:掌握工作、生活與愛情的行為經濟學》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 The Unexpected Benefits of Defying Logic at Work and at Home)一書中提到,他們一系列在各地進行的實驗發現,對於需要高度心力付出的工作,超高報高反而會讓表現大打折扣!因為領有超高薪資或紅利的主管,不再是「NOTHING TO LOSE」了,加上心猿意馬,反而會分心和添加壓力。儘管他有證據顯示高薪對工作的表現反而不利,不過丹.艾瑞利在書中也指出,幾乎沒有任何銀行家選擇相信。或許政府機關是時候該監管財團執行長等主管的超高薪資了(請參見〈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

史迪格里茲列舉了排山倒海的證據指出,國家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造成的分配不均,實際地在經濟上降低生產力、打擊效率、拖慢經濟成長、提升不穩定性,還將嚴重地傷害社會資本,加深社會對立、疏離與不信任。史迪格里茲表示,我們的經濟與政治體系承諾我們要做的事,與他們實際做的事情,兩者天差地別到不容忽視的地步!我們必須看清楚財團扭曲的邏輯,站出來改變!

美國有些有識之士提出用高稅率和法規去制約美國富人的行為,但所有這些提案都面臨強大的阻力。美國從雷根時代就一直鼓吹自由經濟,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eidman)等許多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家都支持這個想法,認為自由經濟體系讓人民有自由去發揮潛能並且促進創新,過度的法規和政府干預會減慢經濟增長。尤其右派在這卅年成功地對美國社會洗腦,任何可能違背自由市場精神的政策或理論都會觸動到美國人過度敏感的神經。每當歐巴馬政府試圖引進任何法規或政府干預以維持公平時,右派便指控他們搞「社會主義」。在美國,「社會主義」是全民公敵的髒話,只要被扣上「社會主義」的帽子,就不必在政壇上混了,迫使歐巴馬政府非得對右派做出一些無理的妥協。

《不公平的代價》提出的許多現狀和案例真的令人不寒而慄。可是我們就只能任由財團和富人宰割了嗎?更重要的是,史迪格里茲在《不公平的代價》更用他廣博的經濟學學識,針對預算之爭、公平的經濟政策、 我們這代的責任提出許多良心建議,非常值得各界參考。

我從前在美國唸書時,有位開餐館的台灣前輩跟我們說,美國在廿卅年前確實是遍地黃金,可是在現在,如果不是出生富豪,想要在社會上取的成功愈來愈難。美國已經分裂成用財富來劃界限的國家,富人和窮人居住在完全不同的環境。在東岸搭火車或者在加州奧克蘭看到的貧民窟,拍張照說那裡是在中南美洲,應該也有不少人會相信。颶風卡崔娜(Hurricane Katrina)更讓美國歷史名城紐奧良(New Orleans)的窮人淪落到比非洲更慘的局面。

雖然這本書《不公平的代價》談的是美國的問題,可是許多國家,包括台灣也沒好到那裡去。我在16.5年前來台灣,在這十幾年來,台灣的貧富差距日漸加深,財團的影響力也愈來愈高。因為制度鼓勵尋租躺著都能白白賺,富人的態度愈來愈好,愈來愈多人因為官迫民反地被迫走上街頭而讓媒體漠視或羞辱。

彭明輝老師指出,台灣薪資所得佔報稅所得總額高達75%,有違租稅公平;高科技產業實質有效稅率平均為5.8%,傳統產業則為14.8%,造成產業別租稅不公平;對富人減稅並對高科技產業多重補貼的結果,造成政府稅收嚴重偏低與國債高築。世界銀行2012年的統計顯示台灣政府稅收僅佔GDP的8%,遠低於中國的 17.5%,韓國25.6%,日本28.1%,以及巴西與英國的34.3%,甚至遠低於赤字預算嚴重的美國(24%);稅收嚴重不足,使政府沒有經費進行必要的服務,因此台灣的政府支出僅佔GDP的16%,低於政府結構遠小於台灣的新加坡(17%)和香港(17.3%),更遠低於中國的23%,韓國 33.1%,巴西38.8%,日本42%,美國42.2%與英國的51.2%(請參見〈彭明輝:白吃午餐的代價〉)。

台灣財經雜誌也有文筆不錯的人試圖用普及化的文章,經濟學簡化成自由市場而已,美化新自由主義的各種主張,忽略經濟學的其他主流學派以及豐富的研究內容,甚至把質疑市場經濟的人貶為「不懂經濟學」。可是我很不理解的是,在全球金融海嘯後,新興凱恩斯經濟學學派(New Keynesian Economics)開始崛起,許多學者也開始認識到了自由市場的不足,承認了市場調節的重要性,因為自由市場已有一次慘痛的實驗失敗,那些還盲目擁護自由市場的信徒,信心是哪裡來的啊?

史迪格里茲發現市場會失靈,他研究會造成市場失靈的的「資訊不對稱」而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所以他不懂經濟學嗎?普林斯頓大學的克魯曼(Paul Krugman)也認為要對富人課稅並封殺諸多避稅漏洞,抨擊雷根時代吹起的新自由主義資本經濟風潮,認為沒有管制的資本階級是25年後的今天造成災難的主因。他主張,勞工薪資的提升應該建立在集體談判權和罷工權之上,而不是完全建基教育和自我競爭力提升的理論上。克魯曼以國際貿易的研究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所以他不懂經濟學?

一人一票的民主也正被財團一元一票的民主取代,所以我才說乾脆來個〈台式市場民主〉。台灣和美國也一樣,社會上有太多人天真地以為那樣不禮貌是仇富,而認為我們先得再讓利給即得利益者,讓他們吃人夠夠後,就會把一部分財富吐出來下滲給社會底層。或者明明身為99%,卻懷著1%的思維作著致富的春秋大夢。台灣的現狀可以參考這幾篇好文章:〈 Re: [新聞] 實價登錄上路 五都房屋地價稅看漲〉〈給資本代言人的信〉〈台灣--被財團主導的社會〉

其實自由市場並非是魔鬼。我相信,財貨、服務市場運作得相當良好,政府或許可以減少管制,除非其中的資訊不對稱會影響消費者權益。可是資本、資產市場容易被不當和非理性炒作,能否放任,確實是有疑慮的。政府另外一項功能也確實是利用政策使得所得分配公平,因此累進稅制、社會福利和基本工資完全有存在的必要,北歐也已證實了這些政策完全不會影響經濟發展!

台灣的經濟不公平的狀況甚至青出於藍。政府不僅沒有提供良好法治環境和基礎建設,還給予特定產業或企業的補貼,諸如水電、匯率、利率、稅率、特許權等等優惠,可是這其實就是創造一種便以財團尋租的機會。這個不公平的經濟模式無法有效主導產業、汰弱扶強,反而淪為裙帶資本主義,而且無效率的經濟發展自然也就無法創造出實際的價值。在這個尋租盛行的經濟體中,除了資源錯置、獎勵企業不務正業外,各式獎勵促使資源由99%流向1%少數特權份子,導致貧富差距惡化。


可是,民主制度沒有錯,錯的是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玩家挾持了民主制度。是少數富人操縱了本該為大多數公民服務的政府,直接用各種似是而非的政策來謀求最大的私利,並且毫不在乎刻意地打壓或犧牲大多數的人。我們該對民主失望了嗎?其實不然,民主確實仍是我們的希望,台灣的問題其實不是出在民主制度本身,而是出在誤解民主而不夠民主!詳情請參見〈台灣的半套式民主〉〈民主究竟有多好?〉〈Re: [問卦] 臺灣的命運會如何〉

台灣雖然也很不公平,可是很多狀況還是比美國好很多,至少金融業比較沒他們那麼亂來,人民平均素質也比美國人高。為了台灣的未來,這本《不公平的代價: 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The Price of Inequality: How Today's Divided Society Endangers Our Future),確實得例為大學生和公務員必讀好書之一!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台式市場民主

The Sky of Gene - 錢買不到的東西--一場思辯的正義講座

The Sky of Gene - 錢買不到,也不應該買的東西

The Sky of Gene - 富人為何該多繳稅?-也論稅制

The Sky of Gene - 新第三世界的自食惡果

The Sky of Gene - 該死!大債時代裡的泡沫炸了!

The Sky of Gene -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

The Sky of Gene - 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

The Sky of Gene - 別當正常的傻瓜了吧!?

The Sky of Gene - 超變態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Freakonomics)

The Sky of Gene - 相撲手經濟學?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博物學家(the Economic Naturalist)


The Sky of Gene - 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

The Sky of Gene - 聰明反被聰明誤

The Sky of Gene - 向錢看

The Sky of Gene: 台北士林文林苑都更案之不可取

The Sky of Gene: 台灣的半套式民主

The Sky of Gene: 人民的心聲,該聽見了吧!?

The Sky of Gene: 參與式民主政治的公民批評者角色

The Sky of Gene: 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The Sky of Gene: 再談為何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

The Sky of Gene: 活在象牙塔裡的化工學者

The Sky of Gene: 台灣政府財團之惡,在於不食人間煙火。

The Sky of Gene - 南港202兵工廠搬遷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糟蹋稻穗......

The Sky of Gene: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欺壓秧苗......

The Sky of Gene: 中科三期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The Sky of Gene: 民主究竟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The Sky of Gene: 民主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真正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萬歲

The Sky of Gene: 民主係蝦米?

The Sky of Gene: 蝦米係民主?

The Sky of Gene: 中國爛趨勢

閱讀全文...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人性正義的反對完美

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

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我想,要不是夾著超人氣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去年底來台訪間的氣勢,以及他兩本好書《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和《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的暢銷,這本《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這本書,就不一定有機會出版中文版。就算出版了,也不見得有機會浮上檯面。

這本原文版在2007年出版的書不厚,主要內容是來自他2004年刊登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一篇同名文章(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 Michael J. Sandel - The Atlantic),不過出書時增加了一些新內容。


桑德爾曾擔任過小布希總統的生物倫理委員會委員。個人認為全書最值得看的是〈結語 胚胎的道德標準:幹細胞的爭論〉這一章。在這一章,桑德爾反而為幹細胞研究辯護,駁斥許多指控利用胚胎幹細胞進行再生醫學研究的論點如何不成立。小布希政府當年禁止利用聯邦經費對當時已建立好的胚胎幹細胞株以外的胚胎幹細胞進行任何研究,可是桑德爾提出了和當權者很不同的看法。

小布希政府對胚胎幹細胞研究的管制和設限影響了美國再生醫學的發展,當時英國和新加坡反而持開放態度,也吸引了一些幹細胞研究學者帶槍投靠。在那一章裡頭,桑德爾駁斥了反對者的各各論點。美國有保守的教會影響政府的決策。其實,像台灣這樣沒有西方基督教背景的社會,就不應該自我設限用受西方基督教的倫理來做幹細胞研究的道德規範,而應該開放討論出亞洲價值觀,對幹細胞研究做可以接受的規範。

這本書《反對完美》的其他內容,桑德爾也用他清晰的論理文筆一一解說。在第一章,桑德爾引用一個案例,有一對同性戀伴侶特意選擇五代皆為失聰的基因,讓自己產下與自己同樣為失聰的孩子!該新聞一刊出,立刻引來一陣撻伐。那麼,公開徵求頭腦聰明、身材高挑、無任何遺傳疾病的卵子捐贈者,為何卻無引起任何公憤?利用基因工程來改造出完美的身體,有什麼不對了嗎?

在第二章,桑德爾用運動員使用禁藥來說明運動的本質如何被濫用藥物這種作弊方式而破壞。如果濫用藥物該被禁止,那麼利用基因工程的改造呢?桑德爾舉了歌劇院的擴音系統為例,指出那樣讓歌劇從細膩的藝術淪為通俗的表演。桑德爾表示,同樣的,基因工程改造會讓體育淪為表演,而非頌揚天賦和努力。

為了說明父母利用基因工程來控制子女的性狀有多荒謬,桑德爾舉了許多例子說明野心勃勃的父母把對子女的愛轉化成對他們的成就上的掌控。桑德爾表示,那些介入孩子生活各個層面的父母,看不到人生的意義是個恩賜,卻急於掌控和統治而過度焦慮。

桑德爾指出,生命是個特別的禮物,如果父母能夠用基因工程來訂做子女(雖然現在還只是科幻的階段),那麼生命就不再是種恩賜,父母和子女的倫理關係也從生育和教養的關係而成為設計者與被設計者的關係,那麼親子關係就產生了新的責任。我們不會怪罪父母把我們生得不夠強壯和聰明,可是如果是設計者和被設計者,那麼被設計者是不是就有權力質疑設計者的決定?還有要設計者負全責,如果被設計者還不滿意的話?

操控孩子的性狀,也破壞了父母對子女無條件的愛。並且還破壞了由天賦的差異而建立的謙卑、責任與團結這些道德觀。基因改造把「天賦」當作是受惠的恩賜而產生的謙卑,也推翻了努力和奮鬥,還讓責任擴張成要為基因改造的成敗負責。基因改造也降低了對和弱者之間的團結意識,而以為應得的是理所當然的。

《反對完美》這本書的許多論點在論理上都頗站得住腳,只是我還是覺得有點怪怪的,今天早上才發現為什麼。桑德爾指稱,子女是的生命的恩賜,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條件的。這點在哈佛大學那樣的環境下或許是對的,因為那裡絕大多數學生和教授都是聰明又努力的,也就是在後天和先天上都贏了社會上大多數人。

可是那些身體狀況和智商低於平均的人,難道就沒有利用基因工程改善自己身體狀況的可能了嗎?這樣對自己身體的改造,如果不涉及競賽,也還是會產生人性道德危機了嗎?如果有一個小孩,天生體弱多病,雖然不至於到有殘疾,可是體能就是比一般人弱,從小在學校被同學霸淩。如果他的父母能夠可能靠後天進補來改善,為什麼就不能用基因工程來改善他呢?那個小孩想要的改造,並非要上運動場上去表演,也不是要否定基因樂透彩,只是要成為一個不被歧視、不被欺負的小孩,那麼基因工程就不能是個選項,如果有一天科技的進步可以證實基因工程沒有重大副作用的話。

其實,我舉的以上例子就是我自己。因為出生時缺氧,導致小腦受損而運動協調能力受創,還有手指輕度畸形。可是這些缺陷又還不到殘障的程度,或許有人會安慰說,這至少比完全殘障好吧。其實不見得,因為都只是小缺陷,所以就只能上正常學校,可是樣樣落後同學,又因為動作和手指古怪而在小學和初中被同學天天照三餐嘲笑和霸淩,真的看不出有什麼比較好。要不是佛法慈悲,我可能早就放棄我自己了,也不會有今天了。

所以以自己真實的人生經歷來說,《反對完美》這本書說的很多論點,都像是紙上談兵而已。不過,我自己很驕傲的是,我協調能力差,可是從一路摔到半死後,也學會了騎單車和機車,雖然有好心的體育老師擔心我過度受傷而勸我放棄。但也因為遇到了好體育老師而學會了游泳,他其實沒有真的教我什麼,只是給了我信心,承認我先天的缺陷卻還認為我做得到。

所以生命還是美好的,因為人生中還有佛法和貴人。只是有缺陷的生命,現實裡頭的辛酸和驕傲,是這本書沒有提到,也是倫理學課堂不會討論到的。


《反對完美》提到的一部經典科幻電影《千鈞一髮》(Gattaca很值得一看,電影原名「Gattaca」,就是來自DNA的組成A、G、T、C。裡頭述說著在一個基因工程改造小孩盛行的年代,被視為瑕疵品的自然產物,如何懷抱夢想努力成為太空人的故事。我小時候的處境就和男主角差不多,這部難得一見的科幻好片,給了我很大的勉勵 :)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錢買不到的東西--一場思辯的正義講座

The Sky of Gene: 錢買不到,也不應該買的東西

The Sky of Gene: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閱讀全文...

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人生管理學的一堂課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我想,一個豐富多姿多彩的人生,應該像一所綜合大學,可以在不同學院裡旁聽學習各種課程。可以在文學院學文學、歷史、哲學,在藝術學院學電影、戲劇和美術欣賞,在醫學院久病成良醫,在商學院學經濟、投資、理財、管理…

所以這樣一本書《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就是人生大學商學院的一本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這堂課中,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要求我們要衡量的,不是企業的成功與否,而是我們的人生成功與否,可是衡量的方法並不是用一般的標準,所以才要問「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創新的管理學理論「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在管理學界似乎很有名,連我都聽說過,只是不曉得其內容,還以為是什麼超級厲害的創新XD

克里斯汀生的好幾本管理學書籍都有繁體中文版:


克里斯汀生提出最重要的人生三大問題,要我們好好地問問自己:如何從工作中得到快樂?如何擁有美好的家人、朋友關係?如何堅持原則正直一生?

克里斯汀生也給年輕人的三個忠告:第一,找出什麼是真正會激勵你的事情。 第二,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規劃,但也要為可能的改變,做好準備。最後,找出你的人生目的是什麼。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裡,克雷頓.克里斯汀生簡單說明了什麼是「破壞式創新」,也舉了幾個他協助企業的實例。小至速食餐廳的奶昔,大至INTEL和美國國防部,他巧妙地用這些實例來說明企業管理,然後再用到對人生的省思。

當然,坊間一定早有多不勝數的人生管理書或勵志書,告訴我們人生要怎麼成功,有什麼東西是更重要的。也很許多把管理學理論套用到人生的書籍,彷彿法人和自然人都可以同一般被管理就對了!可是,為何還有這麼多原本成功的大企業,後來卻失敗了?那麼原本成功的人不是也可能會失敗嗎?管理學難道只是事後諸葛嗎?有趣的是,克里斯汀生在學術上的研究,用在人生上也同樣適用!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和那些人生成功指南有兩個很大的不同。第一,克里斯汀生對成功企業如何被其他看似不成功的企業擊垮,有很深入的研究。更妙的是,那些原本成功的大企業,一直都在做管理學認為是對的事,人生亦然;第二,克里斯汀生是位虔誠的俗稱摩門教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教徒。摩門教非常重視家庭,加上虔誠的信仰,讓克里斯汀生在經歷癌症、心臟病,以及中風的煎熬考驗後,對人生有更不同的體驗。

克里斯汀生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裡,舉出一些哈佛商學院同班同學的例子,他們這些哈佛商學院畢業的天之驕子,在畢業後前幾年大多意氣風發,可是過了廿幾年後,有人離婚了,更令人驚訝的是,有人闖出大禍犯罪入獄了。可是,沒人在畢業時即刻意計劃要跟配偶離婚、跟小孩疏離,甚至鬧出醜聞、犯罪入獄。為何他們的人生,就像克里斯汀生研究的原本成功的企業一樣,追求成就卻掉入引發不幸的陷阱?和那些企業一樣,他們的人生策略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克里斯汀生以他自己為例,指出他人生策略的調整。克里斯汀生自己曾嚮往成為《華爾街日報》編輯,他工作和念研究所都是為了這個理想,可是後來他被自己創設的公司炒魷魚,卻發現對教學的熱情,他用這些歷程說明如何交叉運用審慎策略和應變策略來因應人生的突發狀況。

他在大病幾場後發現,他在哈佛商學院課堂中教導的管理理論,不僅能解釋企業問題,也能拿來管理並預測人生,因為那些原本成功的同學,和那些原本成功的企業都做「對」了一樣的事。那些原本成功的企業和個人,都因為 「資源分配問題」而被逐出市場和無法實現美滿人生。和原本成功的企業一樣,這些人都有很強的成就目標。可是短期目標的成功卻無法保證更持久的幸福。原因是因為我們以為可以用來衡量成功的指標,原來是可以用小聰明灌水的!

真正讓企業成功和個人幸福的指標,不像短期獲利或薪資一樣,可以輕易地拿出來炫耀。《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明確地指出,要有美滿的人生,就該依心目中的優先順序,調配行動、時間及資源,以管理好人際關係。他指出,有些同學尋找的工作,僅是讓他們短期就能有高薪,並非是因為他們熱愛那些工作,可是日子一年年過去了,人生就埋沒在自己不愛的工作裡;對小孩長期投入的工夫,和事業上的短暫成就相比,可能是充滿挫折的,可是卻能在幾十年後帶來更大的幸福。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舉了不少管理學實例,其中一個有趣例子是戴爾電腦(DELL)如何因為重視短期獲利,讓自己引以為傲的能力送給華碩電腦(ASUS)一步一步地鯨吞蠶食。如果戴爾電腦知道有今天,他們可能就不會去做那些「對」的事了吧?他舉了本田的小狼機車的成功為例,說明對於工作,生涯策略的調整和應變也和審慎的策略一樣重要;還有他用研究開發奶昔為例,指出他們剛開始無法理解為何不管怎麼研發都無法增加奶昔的銷路,直到理解不同時間的顧客是如何對待那些奶昔,然後舉了IKEA對顧客的設想為例。和真實的人生一樣,我們也可能沒有花心思深入瞭解伴侶和家人的生活和需求,而無法有更美滿的人生。

除了生涯規畫,還有何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更重要的,克里斯汀生認為堅持原則正直的人生才會幸福。也要我們思考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他相信,百分之百堅守原則,其實比百分之九十九堅守原則還更容易。無法堅守原則,只要騙了自己「下不為例」,這個「下不為例」並實比剛開始完全堅守原則還難遵守。

從克里斯汀生一生對工作、家庭、原則的熱愛,《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讓我們瞭解,有些選擇或許並不見得讓人當下覺得是「對」的,追求短期的成就讓我們光鮮亮麗,但是那些辛苦的投資或許才會讓我們的人生更美滿。克里斯汀生最後也強調,我們還要幫助其他人成為更好的人!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讓我們的人生上了一堂管理學課程,不過像我開頭說的,美滿的人生,應該要比這些都還豐富。

閱讀全文...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美味的吃史

馬來西亞天氣一年四季都頗炎熱,雖然和台灣夏天濕熱的高溫相比還算小意思。我們還是小屁孩的時候,很少有人不愛吃冰棒、冰淇淋的呢?我三姑丈是買冰棒、水淇淋為生的,過年到三姑家拜年時,他總要請我們這些小屁孩吃上幾支。三姑家的經濟狀況在我們小時候其實不太好,可是她卻是我阿嬤所有子女中最孝順的,有什麼好東西的一定送一份到我們家,雖然家境不好的他們更應該自己留著吃和用。

三姑丈說請我們吃冰淇淋時,阿嬤也一直試圖拒絕,也要我們不要再讓三姑丈請客,因為那些冰淇淋是他的生計啊。可是我們這些小屁孩那承受得了冰淇淋冰涼甜美的誘惑,只好每年都把阿嬤的話當耳邊風,把良心拿去喂狗,從三姑丈那拿冰淇淋喂自己。前幾年回家,聽說孝順又好心的三姑丈在送冰淇淋的途中出車禍而走了,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小時候,堂姐也很疼我們兄弟,常買禮物送我們,還常帶我們去吃爸媽都捨不得帶我們去吃的速食炸雞等。記得有一年,堂姐偷偷帶我們去一家連銷炸雞店吃炸雞,我們很不要臉的加點香蕉船冰淇淋,當時有一位非瘦削的老人一直在門口徘徊,渴望看著速食店裡坐在落地窗前的顧客吃著的炸雞和冰淇淋,然後一直吞口水。我很想問堂姐能不能也請他吃一份,可是當然沒有問出口,因為我們那時候吃的東西,在小時候已經算是奢侈品了。後來,只要我一看到香蕉船冰淇淋,就一定會回想起小時候的那一幕。

還有,還記得有一天特別炎熱的下午,寄宿大伯家的初中,大伯母請我吃了汽水漂浮冰淇淋,當時第一次知道原來汽水和冰淇淋有這種吃法,心想如果能每天吃有多好。去年過年回家,廣播中主持人說,他小時候每年過年最期望的,就是能喝到汽水,可是長大後每天都能照三餐喝到汽水,對過年的期望就一年比一年更淡。現在長大了,每天照三餐吃汽水漂浮冰淇淋,也不會有什麼財務上的負擔,只有體重上的負擔。愈來愈富裕,過年就愈來愈少期待和新鮮感,也愈來愈難快樂。

當家裡的小妹出生後,我們家家境和國家經濟也開始上升。小時候有誰不貪嘴不愛吃零食?媽媽試圖阻止我們在飯前偷吃零食的時候,總要說它們有多沒營養,後來在學校學了點知識,回家就和媽媽辯說零食高糖、高鹽、高脂肪、高熱量,營養超豐富啊,怎麼會沒營養XD 家裡只有最受寵的小妹在飯前吃零食不會招爸媽的痛扁,她飯前吃了零食吃不下飯,居然還把吃不到一半的飯菜拋下,然後再用零食填飽肚子,半夜再吵肚子餓要媽媽去買漢堡給她吃。

我們家住的社區後來成了外勞區,很多鄰居都相繼搬走了,可是因為長輩的因素,我們還繼續住下去。晚上有一些馬來人買漢堡給半夜還得在工廠上班的外勞充饑,雖說不會太貴但也是小頓正餐的價格吧。當時在麥當勞吃個大麥克,在一般小販中心大概可以吃個四五頓正餐了吧。

差不多在快要上初中的時候,必勝客(Pizza Hut)才進軍新馬賣披薩,電視廣告上小孩和大人吃著披薩,還會拉出一條又一條牽絲的乳酪,臉上洋溢著幸福的樣子。班上有些家境不錯的同學能和家人去必勝客吃披薩,我們就一直狂問他們披薩有多好吃。不過說也奇怪,大部分有幸吃到的同學都說不僅不好吃,那些會牽絲的乳酪還是臭的,有人吃了還跑去狂吐XD 結果在必勝客吃披薩,因為受不了乳酪的味道要噁心反胃的馬來西亞人,在當時還不算是少數哦!

馬來西亞雖然美食很多,可是對外來食物的接受度,在我們小時候實在是有限。很多東西,我也是在來了台灣後才吃到的,例如牛排和日式料理。不過像披薩,我高中有一次和家人去搭麗星遊輪的時候有在自助式西餐廳吃過,只不過我當時不相信我吃到的麵包就是披薩。

披薩怎麼可能是一種麵包呢?吃麵包怎麼可能會表現出幸福洋溢的表情?披薩的餡料,一定是盛在一種非常特別而且神奇的東西上的呢,那東西絕對不可能是麵包。所以我到了大學,都還不肯接受披薩就是一種麵包的事實,只有在幾次吃過不同家披薩,它們都不約而同地把餡料放在麵包上烤,我才很難過地接受,原來披薩真的是一種麵包,不是什麼特別神奇的東西。

後來,馬來西亞人對披薩也能接受了,有一年回家,媽媽還要我去幫忙買披薩回家辦PARTY,我出了門都還懷疑我真的是要去買披薩嗎XD 當然,也沒再聽過有人吃了披薩跑去狂吐的事情了。小弟學了麵包烘焙,過年時還會烤披薩來招待親朋戚友。

有一年有位美國教授到實驗室訪問,老闆吃他吃披薩時,還驕傲地跟他說,那些口味美國吃不到的,他也很羡慕地讚嘆台灣披薩種類和口味之多和美味,是比美國還幸福的。

就吃而言,這是個豐富的時代,也是個貧乏的時代啊。我們小時候汽水是過年過節才喝得到的,連大人都是。可是現在,有時候辦完活動,一堆喝不完的汽水都沒人要。有一次我為了惜福,一整天把喝剩的汽水當白開水喝,都還是留了一堆讓它們變成無汽糖漿再倒水槽。從前看到冰淇淋就特別興奮,可是現在看到冰淇淋就想到體重然後就覺得索然無味。現在有時候有好事要請同事吃披薩,都會有人懇求能不能不要再吃披薩了…

去了美國唸書,看到小時候最希望天天吃的冰淇淋、漢堡、披薩,在那真的可以天天吃了,卻最希望不要再吃的東西就是冰淇淋、漢堡、披薩。不過冰淇淋、漢堡、披薩,還是讓我回想起小時候,物資生活不豐富,但是卻很無憂快樂的種種。

在加州唸書時,有些美國朋友會帶我去一些他們覺得很棒的漢堡店吃漢堡配啤酒,那些漢堡還算美味但也不沒他們說得那麼好吃,可是還是比在台灣一些知名美式漢堡店吃到的好吃,畢竟老美的食物還是得由專業的老美來弄XD 只有一次,前年底到加州洛杉磯南加大(USC)訪問時,剛好遇到他們的年度聖誕聚餐,實驗室老闆鍾老師帶我們到南加大附近的一家餐廳「The Lab Gastropub」,吃到的漢堡是我這輩子吃過最美味漢堡,鮮美的牛肉加上各種層次感的蔬菜,真的是人間美味 :D


檢視較大的地圖


偶爾在書店看到這個「吃史:美味全家餐」,覺得十分有趣就買回來看。裡頭三冊書介紹的冰淇淋、漢堡、披薩的《冰淇淋:吃的全球史》Ice Cream: A Global History)、《漢堡:吃的全球史》Hamburger: A Global History)、《披薩:吃的全球史》Pizza: A Global History),就上述提到的典型美式食物。這幾冊書,除了由各箇專家介紹這些食物的歷史和全球文化現象,在書末還附上一些食譜哦!

吃史: 美味全家餐

冰淇淋

漢堡

披薩


過去,有些食物如冰淇淋是貴族或有錢人才吃得到的,拜老美的創新所賜,現在大家都吃得到了。漢堡和披薩原本是窮人或勞工的食物,現在也成了全球速食的代表,養肥了許多老美。這幾本書,很清楚地介紹了這些美式食物如何夾著無比的影響力進軍全球,成為全世界各處都吃得到的食物,也如何和各地作文化交流而改頭換面。

這幾冊書,是出版社Reaktion Books的一個「Edible Series」的其中三冊,其他吃的全球史還包括蘋果(Apple)、牛肉(Beef)、麵包(Bread)、蛋糕(Cake)、魚子醬(Caviar)、香檳(Champagne)、乳酪(Cheese)、巧克力(Chocolate)、雞尾酒(Cocktails)、咖哩(Curry)、棗子(Dates)、琴酒(Gin)、草藥(Herbs)、熱狗(Hot Dog)、檸檬(Lemon)、龍蝦(Lobster)、牛奶(Milk)、內臟(Offal)、橄欖(Olive)、橙(Oranges)、鬆餅(Pancake)、派(Pie)、豬肉(Pork)、馬玲薯(Potato)、布丁(Pudding)、萊姆酒(Rum)、三明治(Sandwich)、湯(Soup)、香料(Spices)、茶(Tea)、伏特加(VOdka)、威士忌(Whiskey)、葡萄酒(Wine)。

這些令人食指大動的美味套餐,不知衛城出版社打算再出版幾本?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知性的全球野菜紀行

The Sky of Gene - 最後的野味-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

The Sky of Gene - 不能再浪費

The Sky of Gene - 原來世界是肥的

The Sky of Gene - 三百年來黑心食品之美味詐欺

The Sky of Gene - 食物的歷史-吃的意義

The Sky of Gene - 飲食規則-我們該吃什麼?

The Sky of Gene - 潘朵拉的種子之代價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那是給人吃的嗎?!

The Sky of Gene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The Sky of Gene -美食地獄

The Sky of Gene - 美食帝國(Food, Inc.)

The Sky of Gene - 不能沒有蜂

The Sky of Gene - 再回《回答: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The Sky of Gene - 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是單純的科學問題嗎?

The Sky of Gene - 禪、茶水、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群萌亂舞的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科學知識傳播的原則

The Sky of Gene - 重啟美國牛肉談判!!!

The Sky of Gene - 【分享】你準備好吃美國牛內臟了嗎?

The Sky of Gene - 機車與美國牛肉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中,台灣學者專家之意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大博士生吃牛糞漢堡抗議美國牛肉進口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拒吃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來告訴雀巢公司:我們真的受夠無良黑心廠商了!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2.5 ppm!-從台灣三聚氰胺事件論政策和報導的不專業

The Sky of Gene - 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

閱讀全文...

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2012年度十大好書

2012年度十大好書


新的一年來點比較特別的,在這裡也來推選出去年讀過的2012年十大必讀好書。也希望今年能讀更多好書來和大家分享 ^_^

以下順序僅依書評刊出的時間排序: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書評:〈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老師談困境與抉擇〉
簡介:這本好書收錄了彭明輝老師的經典文章和廿幾年的教學內容,非常適合在人生任何階段面對困境與抉擇的朋友。



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

《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Swindled: The Dark History of Food Fraud, from Poisoned Candy to Counterfeit Coffee),書評:〈三百年來黑心食品之美味詐欺〉
簡介:這是一部很有趣的西方黑心食品史,可以瞭解到西方社會在現代化的過程也和我們一樣面對黑心食品的危脅過。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Waste: Uncovering the Global Food Scandal),書評:〈不能再浪費〉
簡介:作者從自身經驗探討全球食物浪費的問題,很有警世意味。



我在MIT燃燒物理魂

《我在MIT燃燒物理魂》For the Love of Physics : From the End of the Rainbow to the Edge of Time—A Journey Through the Wonders of Physics),書評:〈我在MIT燃燒物理魂-教學的典範!〉
簡介:MIT人氣課程主角教授獻書說法,看看艱深的物理學能有多有趣吧!



萬病之王

《萬病之王》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書評:〈癌症的人性傳記-萬病之王〉
簡介:估計我們周遭的親朋戚友包括自己,四個人就會有一人死於癌症。先下手為強認識這個暗黑的敵人吧!



生命的躍升

《生命的躍升:40億年演化史上最重要的10個關鍵》Life Ascending: The Ten Great Inventions of Evolution),書評:〈生命的躍升-演化史上最重要的十大發明〉
簡介:來看看演化史上十大發明-生命的起源、DNA、光合作用、複雜的細胞、性、運動、視覺、溫血、意識、死亡,如何主宰地球的生命面貌。



網路讓我們變笨?: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思考與閱讀行為

《網路讓我們變笨?: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思考與閱讀行為》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書評:〈網路真的讓我們變笨?〉
簡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網路是我們學習的雙面刃,好好認識一下網路讓我們變得膚淺的那一面。



錢買不到的東西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書評:〈錢買不到,也不應該買的東西〉
簡介:有錢能使鬼推磨,在自由市場思想泛濫的時代,還有什麼東西,是錢不應該買到的?



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
 

《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書評:〈Be Quiet!安靜,就是力量!〉
簡介:您八成是位內向者,或者您有不少內向的朋友,好好認識內向者潛在的力量吧!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 Why We Do What We Do in Life and Business),書評〈習慣的力量為什麼讓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簡介:習慣主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我們該習慣哪些習慣?習慣要如何被改變呢?



候補:

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人體的原始記憶與演化

《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人體的原始記憶與演化》The Wild Life of Our Bodies: Predators, Parasites, and Partners that Shape What We Are Today),書評:〈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野生樂園〉
簡介:原來衛生文明的環境並不見得會讓我們更加健康,我們的身體和寄生蟲以及微生物仍有一段難分難捨的故事。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達爾文也喊Yes的樂觀演化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達爾文也喊Yes的樂觀演化》The Rational Optimist: How Prosperity Evolves),書評:〈世界,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糟嗎?〉
簡介:人因分享和貿易而偉大!看看演化生物學家如何預測世界未來會更美好。







閱讀全文...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知性的全球野菜紀行

全球野菜紀行

世界の野菜を旅する


我很愛吃蔬菜,總覺得吃了許多綠油油的蔬菜,清了腸胃後,身體有種輕鬆的感覺。所以注意到這本書《全球野菜紀行》(世界の野菜を旅する)。

讀了《全球野菜紀行》封底的簡介,然後讀了《全球野菜紀行》,有種被騙的感覺。第一個理由是,我原本以為這是討論世界上各種蔬菜的歷史等等的書,讀了才發現,原來作者留法版畫家玉村豐男在自己家的田園和旅行中,把和各種蔬菜的邂逅,寫成了輕鬆詼諧的散文,所以寫得很隨性,有各種小故事,述說著那些蔬菜的起源、演化、歷史、食譜、傳說,以及蔬菜們和人類還有文化的各種互動。總而言之,就是他見到蔬菜時,腦海中的印象。

甘藍菜讓他回想起葡萄牙喝到的葡式味噌湯,還有英式田園以及法國人的沙拉;從鱈魚談到馬玲薯,還有歐州的濃湯,以及麵包在愛爾蘭的消失;從辣椒談到玉米的神聖,和咖哩等香料的全球之旅,還有辣椒為何會辣;茄子讓他回想起在中東的美好時光和友誼,以及黎巴嫩一去不回的榮華。芋艿和日本年菜,還有夫妻間的那位山神;人們自古對甜食的慾望結成了砂糖...

蔬菜不僅在世界旅行,作者玉村豐男也隨著蔬菜四處漂泊,在旅行中藉著蔬菜思考人類和蔬菜相遇的種種。在口腹享用蔬菜的同時,也用心享用蔬菜知性的一面。

另一個覺得被騙的原因,是因為這本《全球野菜紀行》中譯版的錯字實在是匪夷所思、令人髮指的罊竹難書的多!乾乳酪成了乾乳酪、法國成了法過、經由成了莖油、香腸成了箱常……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讀完幾乎要懷疑,這本書的編輯有這麼好當嗎?譯者的WORD檔沒讀過就直接拿去排版,排版完直接送印刷廠嗎?

還有美中不足的一點是,作者玉村豐男既然是畫家,《全球野菜紀行》就該附上幾幅書中提到的野菜等食物的插畫嘛XD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最後的野味-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

The Sky of Gene - 不能再浪費

The Sky of Gene - 原來世界是肥的

The Sky of Gene - 三百年來黑心食品之美味詐欺

The Sky of Gene - 食物的歷史-吃的意義

The Sky of Gene - 飲食規則-我們該吃什麼?

The Sky of Gene - 潘朵拉的種子之代價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那是給人吃的嗎?!

The Sky of Gene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The Sky of Gene -美食地獄

The Sky of Gene - 美食帝國(Food, Inc.)

The Sky of Gene - 不能沒有蜂

The Sky of Gene - 再回《回答: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The Sky of Gene - 回〈美國牛肉的迷思 – 謠言與事實 Q&A〉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是單純的科學問題嗎?

The Sky of Gene - 禪、茶水、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群萌亂舞的嘴炮文

The Sky of Gene - 科學知識傳播的原則

The Sky of Gene - 重啟美國牛肉談判!!!

The Sky of Gene - 【分享】你準備好吃美國牛內臟了嗎?

The Sky of Gene - 機車與美國牛肉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的科學依據

The Sky of Gene - 美國牛肉事件中,台灣學者專家之意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大博士生吃牛糞漢堡抗議美國牛肉進口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拒吃美國牛肉!!!

The Sky of Gene - 請用您的行動,來告訴雀巢公司:我們真的受夠無良黑心廠商了!

The Sky of Gene - 群魔亂舞的2.5 ppm!-從台灣三聚氰胺事件論政策和報導的不專業

The Sky of Gene - 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