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蝦米!誰說人是誠實的!?

誰說人是誠實的!

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 How We Lie to Everyone-Especially Ourselves


只要讀過丹.艾瑞利(Dan Ariely)的《不理性的力量:掌握工作、生活與愛情的行為經濟學》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 The Unexpected Benefits of Defying Logic at Work and at Home)和《誰說人是理性的!:消費高手與行銷達人都要懂的行為經濟學》Predictably Irrational: The Hidden Force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 請參見〈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就一定會對這本《誰說人是誠實的!》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 How We Lie to Everyone-Especially Ourselves)充滿期待。如果出版社再晚幾個月還不出中文版,或者讓某知名教授給譯了,我就要去買原文版了XD

丹.艾瑞利這三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有趣的行為經濟學概念和機智的實驗,生動地結合了個人經驗和第一手學術成果。從他的書也能看出,國外頂尖的學者在進行出類拔萃的研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實際且切身的問題,以及滿足人類的好奇心,而非是為了衝SCI點數和爭啥有的沒的排名。






艾瑞利在《不理性的力量》中就指出,人們只要有機會的話,就會不老實地作弊,雖然大多時候不至於太囂張。但是,如果先被暗示或提醒要誠實,就會減少不誠實的行為。而且,當人們直接面對現金時,就比較誠實,當面對的不是現金時,不誠實的行為比較容易發生(例如公司員工A文具、假公濟私等)。這對金融風暴有重大的啟示,因為當金融公司主管把錢包裝成各種極為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時,他們就心安理得地在面對投資人時,隱藏許多重要的風險資訊!艾瑞利以《誰說人是誠實的!》更進一步挑戰我們的成見,並敦促我們要更老實的地審視自己。

《誰說人是誠實的!》中,艾瑞利指出為何有些事我們傾向於耍賤欺騙,還有為何在耍賤欺騙時我們其實鮮少考慮到被逮到的機率,還有企業如何為其不道德的行為鋪路。艾瑞利在《誰說人是誠實的!》也說明,何以不道德的行為無論在個人生活、專業領域,以及政治世界這麼吃得開。而這樣的事實又帶給我們什麼影響,特別是在我們自以為道德標準很高的情況下。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艾瑞利和他的合作者在《誰說人是誠實的!》中藉由進行一系列巧妙的實驗,來檢視我們為什麼耍賤作弊、是啥因素左右了我們往不誠實方面傾倒,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防止或者至少減少我們自己和他人的欺騙行為。他在《誰說人是誠實的!》書末老實地介紹了他的合作者。能和一群聰明有創意的人共事,是非常幸福的事!

為何「不誠實」如此有趣?艾瑞利在《誰說人是誠實的!》指出「你會欺騙,我們都會欺騙。是的,我時不時也會欺騙。」但這不代表我們都是罪犯。相反的,艾瑞利在《誰說人是誠實的!》指出,我們的行為,受到兩種動機的左右。一方面,我們想要讓自己成為一個誠實、受人尊敬的人,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也會盡不擇手段,增進自身的利益。藉由一點點認知上的彈性,只要我們撒點小謊、暫時做一點點不道德的事,我們就可以從這種欺騙中獲益,而同時又能維持自身的誠實形象。

美國安隆公司(Enron Corporation)闖了大禍,究竟那些高層主管安的是什麼心態來做假帳?馬多夫又為何撒下瞞天大謊布下龐式騙局?芝加哥大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貝克(Gary Becker)在違規停車時,想生出理性犯罪理論假設,欺騙就像我們大多數的決定,都奠基在理性、合乎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礎上。但艾瑞利在《誰說人是誠實的!》主張且證明,事實上是我們往往忽略不理性驅動力主掌我們行為是否要符合道德的決定。

他利用實驗測試了「理性犯罪的簡單模型」,來測量不誠實的天性,以實際地瞭解關於「不誠實」,我們知道了些什麼,還有我們自以為知道了些什麼。他們居然發現,被逮的機會大小,對作弊程度的影響其實沒預期那麼大。他們實際去測試了市場攤販、計程車司機,也發現不誠實的程度並非全然是理性地利用成本效益分析來衡量得失的結果。

那麼道德上的自我詮釋空間是如何運作的?我們究竟如何蒙混過關?艾瑞利發現,我們越有辦法合理化自我的慾望,在道德下的自我詮釋空間就越大,也越能夠心安理得地面對自己耍賤的不當行為。我們很敢說服自己直接幹走金錢,可是卻能接受「不小心」帶回家的原子筆等等文具。我們會發現企業有些收費簡直和搶銀行沒兩樣,可是他們不會真槍實彈去大幹一場,卻會心安理得地坑客戶。艾瑞利發現了承諾、戒律、榮譽規章可以如果維持誠實,可是官僚的國稅局和保險公司卻完全不想鳥他……

面對利益衝突時,我們獲得的,恐怕不是專業的意見,而是可以讓對方中飽私囊的意賤。艾瑞利提醒我們,當我們面臨利益衝突時,得知提供賤議的人可能立場偏頗、懷有私心時,應該多花一些時間向毫無利害關係的第三方徵求意見。

為何疲倦的時候,特別禁不起誘惑?艾瑞利提出,意志力其實是另一種有限資源,就像肌肉一樣,每當我們為了抗拒誘惑時的每個決定,或多或少消耗了一些心力,當我們一再運用意志力來抗拒誘惑時,意志力就會消耗殆盡。我們不會在早晨就盡情狂歡,可是會在忙了一整天後放縱自我。他們也發現,期末考前一週是奶奶過世的高峰期XD

非常有趣的,艾瑞利發現使用冒牌貨時,我們也比較容易作弊。當以為使用的是冒牌貨時,自我形象蒙上了汙點,就表現得愈來愈不誠實。而且我們也會自欺欺人,我們會說故事給自己聽,而且會編造自己深信不疑的故事。他們也發現,具創意的人都是說謊高手,所以創造性思維有時候會讓我們深陷麻煩;欺騙的行為會相互傳染嗎?作弊像一顆老鼠屎,真會壞了一鍋粥。莫以惡小而為之,因為不誠實會透過社會傳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團體合作甚至也會導致作弊更嚴重,大至國家機器都可以用國防布來掩蓋事實!

儘管艾瑞利發現了原來人有各種耍賤欺騙的行為,可是毫不灰心地,艾瑞利在《誰說人是誠實的!》也指出,只要我們在個人生活、工作,甚至國家政策上進行一些改變,也都能帶來更好的自我。若純粹就「理性犯罪的簡單模型」來說,我們欺騙舞弊的程度不算嚴重。我們每天就讓偷取利益的良機白白溜走,並沒有無時無刻要把別人的東西佔為已有。艾瑞利也肯定那些讓我們維持正直的特質,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實現更高的道德指明了方向!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決定健康、財富與快樂的推力(Nudge)

The Sky of Gene - 快思慢想的世界

The Sky of Gene - 故意視而不見的大難時代

The Sky of Gene - 明智行為的藝術

The Sky of Gene - 清晰思考的藝術

The Sky of Gene - 學會思考,你真的贏定了!

The Sky of Gene - 讓人乖乖聽話的影響力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學家上了海盜船

The Sky of Gene - 為什麼我選的常常不是我要的?究竟是誰在操縱你的選擇?

The Sky of Gene - 該死!大債時代裡的泡沫炸了!

The Sky of Gene -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

The Sky of Gene - 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

The Sky of Gene - 別當正常的傻瓜了吧!?

The Sky of Gene - 超變態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Freakonomics)

The Sky of Gene - 相撲手經濟學?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博物學家(the Economic Naturalist)


The Sky of Gene - 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

The Sky of Gene - 聰明反被聰明誤

The Sky of Gene - 向錢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用白話文來解釋這次的美國金融風暴&10分鐘讓你全面了解當前世界金融危機

The Sky of Gene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制高點:世界經濟之戰(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


閱讀全文...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經濟學家中午吃什麼?

中午吃什麼?一個經濟學家的無星級開味指南

An Economist Gets Lunch: New Rules for Everyday Foodies


這本有趣的好書《中午吃什麼?一個經濟學家的無星級開味指南》An Economist Gets Lunch: New Rules for Everyday Foodies)作者泰勒.柯文(Tyler Cowen)的上一本書是《大停滯:全球經濟陷入漸凍,如何擺脫困局?》The Great Stagnation: How America Ate All the Low-Hanging Fruit of Modern History, Got Sick, and Will (Eventually) Feel Better)(請參見〈軟柿子不再垂得低低的大停滯〉)。他是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目前任教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喬治梅森大學。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曾選他為過去十年「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 他經營的超高人氣部落格「Marginal Revolution」,在全美經濟類點閱率的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

《大停滯》中,柯文認為,美國經濟現在最大的問題,不管左派還是右派都還沒有認真面對。那就是在過去300年來,他們把早已所有「好料」都撈走了可是美國的社會與經濟,全都建構於「有撈不完的好料」的預期之上。但是好料,早就被撈得所剩無幾了。

《中午吃什麼?》真的非常有趣,雖然可吐槽之處也不少。在《中午吃什麼?》中,柯文要探討的,不是嚴肅的經濟學課題,而是輕鬆愉快有趣的飲食問題,而且是從他專業的經濟學家角度出發的。我想,沒有留學或在美國生活過的台灣朋友,可能會覺得柯文在這本書中一半的內容,怪怪的。柯文主張每一餐都該吃得美味划算,他認為糟糕的飲食,不只是一場不愉快的味覺經驗,也是對人生樂趣不必要的否定,而且它浪費了一個提升我們品味、認識世界及分享一次有益經驗的機會。

可是你我的每一餐都很重要,這本來不就是基本人權嗎?台灣現在鬧哄哄的洪仲丘命案和大埔拆屋事件,可能很多人都還對這些迫切的人權危機無感,可是如果有天台灣政府下令台灣人民只能吃得像一般英國人或美國人一樣,絕對會釀成全民暴動,連警察都會倒戈痛扁高官了吧?對我們亞洲人來說,寫一本書主張每一餐都要吃划算又好吃,可能會被當作白癡吧?我們這裡只會出哪裡找划算又好吃的書啦。

不過,我們這種對食物的態度,對不少美國人來說,才是莫名其妙,因為對很多老美來說,平時吃的食物,不過就只是維生之所需而已,不是用來享受的。美國人僅花費十分之一的所得在食物上,是全球最低,他們寧可把錢花在大屋子、大汽車和大電視上,吃對他們來說,是還好而已。很多美國食物的還能入口也僅是因為高鹽、高脂和高糖而已。我認識的不少美國人,平時中午就吃貝果、蘋果、香蕉和優格維生而已。基於大多數美國人對食物品質不重視,我敢說,柯文前世應該是亞洲人,甚至很可能是日本人XD

對於美國飲食文化的低落,柯文不認為是因為那是大型農企業所造成的。他對影響力深遠的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也有不少批評,也認為反農企業的紀錄片如《美味代價》Food, Inc.)搞錯了方向。不過,我反倒認為,雖然柯文的論點頗具說服力,不過《美味代價》不見得搞錯了(請參見〈美食帝國(Food, Inc.)〉〈美食地獄〉),因為問題本來就有很多因素造成,而美國的農企業的壟斷和深厚影響力,也讓問題惡性地循環。

而他對麥可.波倫的批評,我反倒認為對美食的態度來說,他們其實是同一伙的,柯文對後者的批評其實是在紥稻草人,麥可.波倫其實並沒有把所有問題推給農企業,他在《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和《食物無罪:揭穿營養學神話,找回吃的樂趣!》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也提出沒有深厚的飲食傳統,還有營養主義的盛行,是造成問題的原因之一〔請參見〈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下)〉〈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上)〉〈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下)〉〕。麥可.波倫在《飲食規則:83條日常實踐的簡單飲食方針》Food Rules: An Eater’s Manual)中,最主要反對的,是工業化的加工食品(請參見〈飲食規則-我們該吃什麼?〉),這點和柯文的主張也很類似,我高度懷疑柯文到底有沒有把麥可.波倫的這幾本好書好好用心地讀一讀啊。

英美歷史學家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在《食物的歷史—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Food: A History)在提到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文化特意排斥精緻美味的食物(請參見〈食物的歷史-吃的意義〉)。英國飲食作家碧.威爾森(Bee Wilson)在《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Swindled: The Dark History of Food Fraud, from Poisoned Candy to Counterfeit Coffee)中提到,英國因為圈地運動趕走了眾多的小農,導致傳統飲食文化的淪喪,使得英國人習慣接受大量生產的平淡食物,美國人基本上就是繼承英國人平淡的口味(請參見〈三百年來黑心食品之美味詐欺〉)。

《中午吃什麼?》中,柯文提出近一個世紀前的禁酒令讓大量優異的餐廳倒閉,加上美國人花太多時間在看電視,還有順從小孩的兒童口味,也是造成美國食物愈來愈難吃的原因。南港已經是台北市的美食沙漠,可是剛回來前一兩年,我都覺得在研究院路上邊隨便吃都勝過在美國吃的XD

柯文這本書《中午吃什麼?》大力主張,飲食世界需要一種文化,幫助我們擺脫「勢利眼美食家」的偏見,讓人人都無須花更多錢,就能吃到健康、環保、令人讚嘆的美食!柯文指出,經濟學家研究食物,是天經地義的,因為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寫《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時,採用的一些最佳範例,都與穀物交易有關。他試圖用經濟學家獨到的視角,讓我們能夠在小攤子、小餐館,享用到物美價廉、CP值最高的美食!

柯文在《中午吃什麼?》 指出,平常上班用餐,盡量到巷子裡找「低租美食」,尤其是餐車這類的,CP值會比知名餐館還高!我前年底到南加大(USC)訪問時,實驗室有位中國學生就介紹我去醫學院附近的老墨餐車買午餐,一盒吃到撐、美味極的墨西哥烤肉才五鎂左右!在歐美上館子吃飯都不便宜,如果要吃中高價位的餐館,他說要找那種顧客吃飯看來很生氣,可是卻總是把食物吃得一乾二淨的氣氛肅殺餐館,不要找正妹很多而且高聲歡笑的社交餐館。

他還教導讀者如何發現美食新大陸,方法簡單得不得了,就是不去主流超市買菜,他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紹華人超市「長城」,說那裡讓他養成多吃蔬菜的習慣。美國主流超市蔬菜的種類真的乏善可陳,華人超市不僅蔬菜種類比美國主流超市多好幾倍,而且價錢也往往只有一半甚至三四分之一哦!還能買到各種東南亞料理的原料,是我們在美國留學最大的樂趣之一!

柯文是燒烤和墨西哥食物的愛好者,他也花了不少篇幅介紹BBQ美食和如何尋找道地又美味的墨西哥菜。他很推崇亞洲料理,花了一章〈呷飽未?〉介紹美國的各式亞洲料理餐廳。我這個東南亞長大的華人,到了台灣最大的不適應,也是食物。我們在東南亞吃的菜,尤其是馬來菜和印度菜,又香又辣,害我到了台灣唸書的前幾年,所有食物都如同嚼蠟XD 不過到了美國,反而吃到還比較道地一些的越南菜、泰國菜和印度菜哦!到了台灣,這些異鄉料理反而沒一樣道地Orz 不過我吃過最好吃的泰國菜,是十年前在新竹一家極為破爛簡陋的店裡,完全符合柯文的低租美食理論,非常好吃又超便宜,去吃的幾乎都是泰勞 :p

柯文認為巴基斯坦餐館的CP值比印度餐館還高,回台前我在矽谷工作的高中同學也帶我去吃過很不錯的巴基斯坦菜,很像北印度菜,可是卻超級划算,吃到撐才不到十鎂!在柏克萊吃過的巴基斯坦菜也比印度菜美味。說到巴基斯坦菜,我剛回台灣時,有位朋友說,他很好心地帶了幾位剛到台灣唸書和工作的印度人去吃巴基斯坦餐館,想說巴基斯坦菜吃起來像印度菜,那些印度人應該很開心吧,結果那幾位印度人原本就很黑的臉色卻變得更黑,經我告知他才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世仇Orz 這就是沒有國際觀的下場XD

有一次,我們實驗室討論在外用餐的地雷,我吃過最糟糕的餐館,是家韓國餐館,堆積如山的韓國烤肉每片吃起來都像蠟塊。美國其實有好吃又道地的韓國菜,是在韓國人聚集的社區裡,完全沒有英文菜單,只能指著照片點菜,老闆和老闆娘的英文差到連「water」都聽不懂XD 我博士班老闆和他老婆吃過最糟糕的餐館是家菲律賓餐館。不過說也奇怪,美國明明就有很多的東南亞移民是菲律賓人(因為曾殖民過),可是我在美國幾乎從未見過菲律賓餐館,害我對菲律賓菜還蠻好奇的,可是連鎮上唯一超不起眼的那家也是大地雷XD  


美國的日本料理雖然不便宜,可是我們鎮上有日本壽司吃到飽的餐館,是華人經營的,一點也不道地,可是連日本人都愛吃XD 有吃到飽的蝦卵和鮭魚卵壽司、炸軟殼蟹和加州捲。可是我們實驗室有位老美助理最愛的,居然是對面另一家空蕩漡的日本料理吃到飽裡頭,還結著冰晶的不新鮮生魚片!可見老美的品味真的……

說到亞洲料理,當然不能不提中國菜。可是美國的中國菜,被搞廉價的炒飯炒麵搞碴了招牌,害美國人都以為連泰國菜都比中國菜更博大精深。舊金山中國城也一堆騙老外的中餐館,我們避之唯恐不及,要吃好吃的要到郊外或者大賣場去。和柯文的經驗一樣,在美國吃過最讚的中餐館是家川菜館,真的棒極了!

身為經濟學家,柯文不免討論起了農食問題和環保問題。他認為,雖然確實有無良企業在胡搞瞎搞,可是一味反對GMO是不理性的!我也有同感,雖然GMO確實有一定的風險,可是天底下有啥是零風險的?火車在發明時,也有很多人以各種奇奇怪怪的理由反對,現在也有人被政府財團逼去臥軌,火車也會意外出軌造成大幅死傷,火車造成的噪音也是頭痛的問題,可是今天有誰會恐懼火車?有些GMO確實對產量無益,可是如果有抗鹽耐旱的GMO作物,讓可耕地變多,我們可以喂飽的饑民就更多了!

品嘗各地美食,是旅遊最大的樂趣之一。柯文在《中午吃什麼?》 中,極為推崇日本美食。就吃而言,日本人真的超幸福,去日本旅行,隨便吃都能吃到不錯的美食,所以我真的懷疑熱愛美食的柯文前世是日本人XD 柯文也頗愛新加坡美食,還解釋了新加坡因為小販中心的制度,營造出價廉物美的美食。


不過,如果柯文真的那麼愛新加坡美食,他去到馬來西亞肯定大噴鼻血!因為所有星馬人都知道,一到馬來西亞,我們吃的東西幾乎完全一模一樣,可是價格卻只有他們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馬來西亞美食經過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泰國人等族裔的交流,百花齊放!新加坡曾為馬來西亞一邦,在新加坡做熟食的,也不少是馬來西亞移民,他們有的我們全都有!而且新加坡因為世界上最嚴苛的衛生法規,所以同樣的東西,美味程度還是輸給馬來西亞,所以CP值鐵定是新加坡的至少三四倍!

有關吃的,我們絕對是在最幸福的時代中生活在最幸福的地方!中午要吃啥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不如真的來看看這位經濟學家怎麼娓娓道來吧!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改變世界歷史並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

The Sky of Gene - 挑戰稻米達人

The Sky of Gene - 辛辣刺激的香料之王

The Sky of Gene - 隱形果園中的種子哪裡來?

The Sky of Gene - 青花瓷的故事與傳奇

The Sky of Gene - 多元貿易打造的世界

The Sky of Gene - 舌尖上的世界-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飲食史

The Sky of Gene - 美味的吃史

The Sky of Gene - 知性的全球野菜紀行

The Sky of Gene - 最後的野味-Four Fish 人.魚.海的兩種未來

The Sky of Gene - 不能再浪費

The Sky of Gene - 原來世界是肥的

The Sky of Gene - 三百年來黑心食品之美味詐欺

The Sky of Gene - 歷史大口吃喝

The Sky of Gene - 食物的歷史-吃的意義

The Sky of Gene - 飲食規則-我們該吃什麼?

The Sky of Gene - 潘朵拉的種子之代價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我們到底要吃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上)

The Sky of Gene - 靠夭,我們吃的到底是什麼!?(下)

The Sky of Gene - 靠夭,那是給人吃的嗎?!

The Sky of Gene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The Sky of Gene -美食地獄

The Sky of Gene - 美食帝國(Food, Inc.)

The Sky of Gene - 不能沒有蜂

The Sky of Gene - 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