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

【吳哥印象】巴芳寺(Baphuon)

柬埔寨文:ប្រាសាទបាពួន
建造時代
:約十一世紀早期(1060年)
建造國王: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Udayadityavarman II)
建築風格:巴芳寺式(Baphuon)
供奉主神:濕婆(梵文:शिव,Shiva)
出入方向:整修中,可繞道參觀
瀏覽時間:一個小時

巴芳寺位於吳哥城內,又名巴普昂寺,在巴揚寺西北。巴芳寺是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建立的獻給印度教濕婆神的國寺。巴芳寺是一座須彌山寺,由三層須彌台構成,底層須彌臺東西方向長120米,南北方向長100米。三層須彌台基總高度為34米。

宋代泉州市舶司提舉趙汝適著於1225年的《諸蕃志》真臘條記載:「西南隅銅臺上列 銅塔二十有四,鎮以八銅象」。所指的銅台就是巴芳寺。元朝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就寫道「金塔之北可一里許,有銅塔一座,比金塔更高,望之郁然。其北一里許國主之廬也」。金塔指巴揚寺塔。銅塔指當時巴芳寺中心的銅塔,原先的24座銅塔,23座已不知去向。巴揚寺中心塔高45米,巴芳銅塔應高50米,今也不存。15世紀後期,巴芳寺改為佛寺,在第二層台基西邊修建了一尊個70多米長9米高的臥佛,銅塔可能因此被拆除。巴芳台基原建立在沙土上,由於它體積龐大,在建立臥佛時可能已經大部分坍塌了。

eDSC07042



巴芳寺的平面圖:

baphuon-nc-ag
(Picture from Angkor Guide


到廿世紀,巴芳寺已大半坍塌。1960年開始的修復工程又遭逢紅高棉上台,而告中斷,記錄著石頭位置的紀錄也遺失無蹤。自1995年開始,由一組法國考古家為首的考古隊又開始修復工作,截至去年, 工作仍然則繼續。2006年5月巴芳寺遺址部分開放,但修復工作可能還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完工。

我們到巴芳寺時,天氣已經很熱了,就休息一下,再懶洋洋地走進巴芳寺。巴芳寺有一條獨特的架高引道,保留還很完整。不過還未修復完畢的巴芳寺,卻有點像是亂石堆,主殿也未開始參觀。

eDSC07047


不過能夠現場觀看修復工程,也頗有趣的。

eDSC07047

eDSC07058


我們參觀完巴芳寺,就往右邊走,原本是要去找臥佛像的,不過不小心就走出了巴芳寺,而走到空中宮殿去了。


【吳哥印象】



巴芳寺(Baphuon)的整本相簿:




我老弟Steamfish的相簿:




【吳哥印象】

閱讀全文...

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沒有藍綠的日子

天下文化前陣子製作了一部影片,稱為「懷念沒有藍綠的日子」:




後來卻被一些網友吐槽,說那不是「沒有藍綠的日子」,而是「只有藍,沒有綠的日子」。事實上,那一點也沒有錯。

沒有藍綠的日子,其實不是在過去,而是在現在和未來。

我是個外來人,在台灣留學工作,總共待了八年,就算到了美國,身邊絕大部分的朋友,也都是台灣人。有台灣朋友問我對台灣最近的總統大選有何看法,我也跟著評論了起來。好久沒寫政治文了,不過反正這是個部落格政論時代(請見BillyPan〈部落格政論時代,現在才要開始!!〉),我也再來湊湊熱鬧好了。

雖然我從前都評論得頭頭是道,可是我心中其實對台灣政治一直不解。我對台灣政治最深深不解之處,不是在於選輸地方首長的阿扁居然可以兩度當選總統,也不在立法院打群架,更不是倒扁運動。而是奇怪為何台灣政壇上,政客們拚命地抄作極端議題。

是的,台灣的確是在不少所謂深藍深綠的選民,可是他們頂多各佔二成五至三成吧。好吧,那剩下的四五成選民呢?

在美國,在總統大選後,常可以見到一種藍紅色的地圖,標示那個州投給了共和黨或民主黨候選人。有些州是深藍或深紅色,有些州是淺紅或淺藍。基本上,在深紅或深藍的州,每逄選舉,都沒啥造勢活動,因為選情通常是一面倒。可是淺色的州,才是兩黨兵家必爭之地。那些淺色的州,有最多所謂的中間選民,他們非常安靜,可是誰贏了他們的心,誰就可以主白宮!

根據我之前的算法,台灣也有四成是所謂的中間選民(請見〈搞不清楚狀況〉),他們也同樣很安靜,沒有什麼聲音。甚至在選戰打熱時,他們還沒被深藍或深綠的選民漫罵說是沒有立場,沒有理想!

台灣的選戰,一直都主打極端議題,這一直也是我不明白的地方。直到前陣子立法院選舉,國民黨拿下四分之三席次,我才請教唸過政治系的朋友,才恍然大悟。原來,台灣立法院在改革選舉制度前,是一選區多位候選人一同選,然後由最高票的前幾人當選。這些候選人,只要能夠操弄極端議題,固好基本盤,就可當選。可是當立法院選舉變成一選區兩黨對決時,操作極端議題卻錯失中間選民的信任,就注定落選!

其實,從立法院選舉和總統大選來看,可以很清楚看出中間選民的力量。再來玩算術遊戲吧。假設深藍深綠選民再佔三成,四成是中間選民。再假設立法院的選舉結果代表中間選民支持兩黨的比例。那總統大選中,同樣有四分之三的中間選民投給馬英九,那請問馬英九的得票率會有多高?很簡單,三成深藍加四分之三的中間選民(占選民四成),就是三成加三成,總共六成。這和馬英九的得票率(58.45%)非常接近,證明了大部分中間選民信任的是誰。

很有趣的一個現象,在大選前選戰打得最火熱時,我常上的兩大書籤網站HemiDemifunP,絕大部分的文章都是來自深綠選民的,所以選情是乎是一面倒向謝長延,那些支持謝長延的文章,從政策面到意識形態面,還有八卦面攻擊馬英九的都有,有些還是高水準之作。可是結果沒有聲音的中間選民,不是完全沒攪局,就是可能乾脆把政治文過濾掉,然後「惦惦」地投給馬英九。

其實,那些政治文,絕對會讓深綠選民大呼過癮,可是完全沒有吸引到中間選民的作用。為什麼呢?我想原因有幾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深綠選民完全不知道中間選民在想什麼。深綠選民可以一直漫罵統媒報導不公正,可是難道獨媒報導就公正了嗎?如果獨媒也報導偏頗,就不該有立場指控人家。深綠媒體對國民黨,幾乎是一面倒地指控,而所謂的統媒,至少還有一些中間選民的聲音。在這樣的情況下,深綠選民其實一直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民進黨操弄極端議題太拿手了,還學不會體諒中間選民的感受。是的,很有可能謝長延比馬英九更有理想抱負,能夠讓深綠選民很感動,可是只要中間選民不在乎,再崇高的理想也只不過是個夢想。有篇很好的文章值得大家看:〈文明的速度〉

或許中間選民無法體會那樣的理想,讓深綠選民很痛心。可是理想不應該是自己的才會贏得選票,理想要是中間選民的才行!如果想要不顧人民大眾的理想,而要為自己的理想來執政,請到對岸去,共產黨員搞不好個個都更有自己的理想!

民進黨要再度執政也好,國民黨要繼續執政也好,就看誰先瞭解今後的台灣,才是個沒有藍綠的日子!


閱讀全文...

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吳哥印象】村莊(A Village)

參觀完巴揚寺,我們並沒有直接到計劃中的下一站巴芳寺,而是被樂聲吸引走到一個小村莊。那兒聚集了一群老人,在準備慶典,和一群小孩彩排樂器表演。他們應該是為第二天的浴佛節作準備吧。

eDSC07110

eDSC07116

浴佛節就是佛誕日,是佛教徒紀念和慶祝佛教創始人佛祖釋迦牟尼誕生的日子。自古以來,在當天佛教廟宇都舉行一連串盛大的浴佛儀式、慶祝活動,祈求佛祖福澤社會,消弭災難,以及禮請法師開壇說法,說教論道。

eDSC07109


大部份北傳佛教國家地區,多少受到中國影響。於中國而言,其曆法認為陰曆四月初八是最吉祥的日子,故一般把佛誕日定在這一天,但也有二月初八、十二月初八等說法。朝鮮、日本的佛教可說源於中國,基本上沿用了四月初八的說法。而南傳佛教於陰曆五月的月圓舉行,名衛塞節。

eDSC07113


在兩千五百多年前,摩耶夫人夢見六牙白象從右脅進入,因而懷有身孕。十個月後,夫人於回娘家待產的途中,於藍毗尼園,看到微妙芳香的無憂樹,便舉起右手攀扶,這時世尊即從右脅降生到世間,並且向四方各走七步,腳下步步均生大蓮花;然後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指眾生本具的佛性)。

此時大地震動,天女散花,四天王以十二種香湯、名花灌沐太子金身,九龍亦從上而下吐水,一溫一涼為佛沐浴,人天無不歡欣鼓舞,因為世尊的到來,為三界熱惱的眾生,帶來無比清涼的佛法,更為迷失的眾生找到一條解脫之道。

eDSC07120


我們過去時正好遇上浴佛節,我和佛果真有緣。村莊內有一座大佛像,和一座立佛像,旁邊則擺了一些林迦。還有一些小佛塔。

eDSC07118

eDSC07128


在那待了差不多十分鐘,我們就前去下一站巴芳寺。


【吳哥印象】



村莊(A Village)的整本相簿:


【吳哥印象】

閱讀全文...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吳哥印象】巴揚寺(Bayon)

柬埔寨文:ប្រាសាទបាយ័ន
建造時代:
十二世紀晚期至十三世紀晚期
建造國王: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到闍耶跋摩八世 (Jayavarman VIII)
建築風格:巴揚寺式(Bayon)
供奉主神:佛陀(梵文:बुद्ध,Buddha)、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
出入方向:東門進、北門出
瀏覽時間:兩個小時

大吳哥巴揚寺,又被譯作巴戎寺或巴雲寺。

巴揚寺,可以參觀一整天。就建築結構、宏偉和美學,吳哥窟是吳哥古蹟第一。可是就精神內涵來說,巴揚寺才是吳哥第一!

eDSC06805


巴揚寺的平面圖:

bayon-nc-ag
(Picture from Angkor Guide

bayon_map2r
(Picture from アンコール遺跡群フォトギャラリーPhoto Gallery of Angkor Ruins


僅是浮雕,已有一千二百米長,人物過萬。最著名的,是第一層的外牆,所雕的都是十二世紀柬埔寨日常生活的情景。這世界上,可能有許多偉大的大型宗教建築,可是很少有像巴揚寺,能夠把百姓生活當作重心的。這也再再顯現出闍耶跋摩七世 ,的確是一位懷有大乘佛教精神,勤政愛民的聖君。

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巴揚寺都屬於偉大的傑作。巴揚寺的興建,約比吳哥窟晚差不多一百年,其位置在王城的中央以須彌山為藍本。寺廟的中部在建築第二期曾經擴建,但今日所見的,則屬第三期及最後一期的藝術風格。

建築材料全是沙岩,據說原先是兩層建築物,用來拜祭濕婆,可是在建築期間,改為大乘佛寺。所以第三層的建築,似是加在兩層之上。而在第二層內牆上的浮雕,仍是有關印度教的神話。無論如何,巴揚寺在每一角度觀看,都屬宏偉的傑作,而在宏偉之中顯現均衡與和諧,就更為難得。

巴揚寺的浮雕包括兩個畫廊,內畫廊所雕的是印度神話,外畫廊所雕的則有日常生活,諸如街市情景、打魚、節日慶祝,有鬥雞、玩魔術等,以及有歷史性場面,描述各場戰役的經過。外畫廊的浮雕也宣揚大乘佛教。

巴揚寺內的五十四座塔,既象徵佛光普照,也代表當時吳哥王朝版圖下統治的省份。

我們到巴揚寺時,外面聚集了一群僧侶,我們就過湊熱鬧。有一些遊客還和僧侶搭訕拍照。

eDSC06609

eDSC06613


後來那群僧侶,也跟著遊客進入巴揚寺。橘色的袈裟,和厚重的石塊,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十分迷人。

eDSC06626


在那,也可見常見到僧侶坐著沉思,他是在思考生命的意義嗎?

eDSC06634


浴佛節就快到了,平日樸素的佛像都被裝飾而華麗了起來。

eDSC06667

eDSC06752

eDSC06762

eDSC06808

eDSC07027


巴揚寺最有名的當然是「高棉的微笑」。巴揚寺每一座塔四面都刻著闍耶跋摩七世的面容,與印度教大梵天不同的是,此乃象徵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佛菩薩,代表的是佛家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三公尺高的闍耶跋摩七世微笑面容,軒昂的眉宇、中穩的鼻樑、熱情的厚唇、慈祥的氣質,國王的微笑反而勝過建築本身的宏偉,而成為旅客最深的印象,無怪會被其後代子孫尊稱為「高棉的微笑」。

eDSC06730

eDSC06779


在那也看到有人在寫生素描高棉的微笑。

eDSC06726

eDSC06729


也有人穿著古裝和遊客拍照收取小費。

eDSC06740

eDSC06741

有算命師傅為洋妹占卜,他們似乎是用法語交談。

eDSC06746

eDSC06747


我們看到很有趣的一景,有位洋小孩,見到遊客拜佛,他也想要拜,不管她父母怎麼阻止為沒用,就臉色凝重地讓他去拜。那位小孩或許前世是位虔誠的佛教徒吧,修了福德,這世生在好人家。

eDSC06766

eDSC06767

eDSC06768

eDSC06770

eDSC06771


巴揚寺的浮雕,因年代久遠,也有些斑剝了。那裡的浮雕也太多太大了,如果要仔細看,可能能夠看一整天。我們只好走馬看花,拚命照回家慢慢欣賞。

eDSC06827


【吳哥印象】



巴揚寺(Bayon)的整本相簿:




我老弟Steamfish的相簿:




【吳哥印象】

閱讀全文...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吳哥印象】吳哥城南門(Angkor Thom South Gate)

柬埔寨文:អង្គរធំ
建造時代:
約十二世紀
建造國王: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建築風格:巴揚寺式(Bayon)
出入方向:南門進入吳哥城
瀏覽時間:15至30分鐘

吳哥城(Angkor Thom)又稱「吳哥通」,「吳哥」意為城市或都城,而「通」字則為「大」,全名即為「大城市」,故也被人稱為「大吳哥」。

大吳哥城佔地約九平方公里,是國王闍耶跋摩七世所建的國都,也是吳哥文明光輝國力強盛時代結束前的最後國都。

eDSC04852


吳哥城的平面圖:

Angkor-map-A-Thom
(Map from essential architecture

angkorthom_map
(Picture from アンコール遺跡群フォトギャラリーPhoto Gallery of Angkor Ruins

angkor-thom-nc-ag
(Picture from Angkor Guide


闍耶跋摩七世是一位虔誠信奉大乘佛教的國王,他所留下的吳哥都城遺址緊臨著吳哥窟,是一處被長達12公里城池所包圍的城市。在進入都城前,遠遠便會見到高及七公尺的大石城門上頭,四面都刻著闍耶跋摩七世的面容,與印度教大梵天不同的是,此乃象徵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佛菩薩,代表的是佛家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eDSC04858


在吳哥都城中央,仍依須彌山觀念建立起壯觀的巴揚寺(Bayon),其最特殊的設計,是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闍耶跋摩七世微笑面容,軒昂的眉宇、中穩的鼻樑、熱情的厚唇、慈祥的氣質,國王的微笑反而勝過建築本身的宏偉,而成為旅客最深的印象,無怪會被其後代子孫尊稱為「高棉的微笑」。

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記載,十三世紀末年的大吳哥城到處繁華熱鬧,建築物金碧輝煌,較當時元朝的都城也毫不遜色。

大吳哥城內散佈多處吳哥遺跡,較著名的有巴揚寺(Bayon)、巴芳寺(Bapuon)、空中宮殿(Phimeanakas)、鬥象台(Elephant Terrace)、痲瘋王台(Leper King Terrace)、十二生肖塔(Prasats Suor Prat)。

吳哥城南門,我們是第二次去的。可借天氣陰陰的,沒上次的時候好拍照。到入口前有一條護誠河,橋上兩旁雕的就是「乳海翻騰」,兩邊手執舍沙蛇神的分別是天神和阿修羅。

eDSC06570

eDSC06582


第二次去比較特別的是,有看到騎大象進城的遊客。

eDSC06598

eDSC06599


【吳哥印象】



吳哥城南門(Angkor Thom South Gate)的整本相簿:




我老弟Steamfish第一次參觀的的相簿:




我老弟Steamfish第二次參觀的的相簿:




【吳哥印象】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