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落腳城市‧城市落腳

好書可以傳道、授業、解惑,那麼好書中的好書呢?我定義所謂好書中的好書,不僅能夠很好地傳道、授業、解惑,還能改變你的觀念,讓你發現原本認知的世界,原來不再一樣了。這樣的好書中的好書,其實不多。在這裡要介紹的這本書《落腳城市:最終的人口大遷徙與世界的未來》Arrival City:The Final Migration and Our Next World)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中的好書。如果要開個今年度十大好書單,我會把它放在榜首。

落腳城市

Arrival City

Political_Saunders_Arrival-City

《落腳城市》說的當然是落腳城市的故事,那麼什麼是「落腳城市」(arrival city),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大城市的外來移民(從本國農村或其他國家)在城市中形成的聚落。這樣的聚落在不同國家、不同城市,可能有不同的名字,有些名字是我們熟悉的,例如「貧民窟」。

2008年的英國電影《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贏得奧斯卡金像獎,可是這部電影能夠改變大家對貧民窟的印象嗎?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吧。我從前看過的一部電影《無法無天》(City of God),描述的是巴西貧民窟長大的少年,以及當地黑幫的無法無天,是部非常令人震撼的好電影。




「貧民窟」被大多數的城市居民視為城市之癌,也是城市規劃者和政客的眼中釘。可是讀完《落腳城市》,我對「貧民窟」的印象從此大改觀!

《落腳城市》的作者道格.桑德斯(Doug Saunders)是英國-加拿大記者,他的足跡橫跨五大洲的卅座城市與鄉村,見識當地的住民和社區,追訪了他們從農村或其他國家遷徙入城市的慘痛經歷或是成功經驗,發現這股力量對城鄉發展有巨大的影響,而且已經也將會正在改變這個世界。

不管我們或全球政治菁英想不想接受,當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進行一場勢不可擋的城鄉遷移,而遷徙過程是讓新移民向上提升的社會流動,或是落入更邊緣、更難掙脫的境遇,前瞻的移民政策和落腳城市的縝密規劃,成為重要且不容忽視的課題。

道格.桑德斯指出,城市化是全球趨勢,他援引人類學和社會學等學界最新的研究,加上進行鉅細靡遺實地調查,他在書中指出,對許多國家或城市而言,落腳城市絕不是要或不要問題,也不是個好或壞的選擇。他舉出各大洲的實例,指出一個國家和城市能不能把落腳城市轉化成發展的力量,或讓它們淪為暴力不安的場所,完全取決於現今國家或城市的規劃者是否有能力注意到這樣的發展,以及應有的具體行動。

道格.桑德斯在書中指出,在大規模人口遷徙的過程中,落腳城市其實是一個動態的社會現象。落腳城市可以有的正面功能是:維繫人脈及社會網絡、進入城市就業市場、在城市中可安身立命,以及最重要地提供了一個社會階級流動晉升的管道。在全球快速城市化的過程中,落腳城市讓大量陌生的外來鄉城移民可以逐漸脫貧,能夠創造資產累積,進而產生新興中產階級。

道格.桑德斯鉅細靡遺訪問了多個不同國家落腳城市生活的人民,揭露出一個功能良好的落腳城市,如何在遷入城市討生活的人們提供各種需求,以及維繫他們和故鄉的聯繫;而一個讓無知的城市規劃給毀掉的落腳城市,如何小則讓城市停滯發展,大則釀成城市三不五時的暴動不安。

舉一些我們較熟悉的例子來說,像中國廣東的深圳,因為中國城鄉戶籍二元化的政策,讓成為城市發展的主力的民工,在無法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後,對中國農村和城市造成的負面影響。對農村而言,民工為了保障而繼續擁有的農田無法有效利用,而城市在排斥了農村人口後,無法安心融入城市而導致勞工大批離去,使得城市發展停滯。

對落腳城市居民的誤解和排斥,造成德國的土耳其社區嚴重的社會、治安和人道問題,讓勞工短缺的德國反正無法有效利用人力。在法國,也因為對落腳城市的強硬規劃,造成落腳城市喪失了它所有的正面功能,使得法國各大城市的效區成了不定時炸彈,平日犯罪率高漲,三不五時還來些大暴動。歐洲的失敗落腳城市,還讓失業率高居不下的年輕人投入極端恐怖活動的懷抱。

道格.桑德斯以幾個成功的落腳城市為例,舉出城市規劃者對落腳城市功能的接受,不僅能夠能夠為城市安定,還能創造出發展的力量。在歐洲,他舉了西班牙帕爾拉(Parla)為例,指出當地的摩洛哥人融入了西班牙的社會後,不僅貢獻了可觀的經濟成長動力,在經濟蕭條後也不致發生動盪。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也在規劃整齊劃一的歐洲社區成了移民的地獄,而衍生出極端恐怖活動後,讓移民聚集的社區「去規劃」,讓混雜的街道社區成為移民的天堂。對外來移民的包容,反正是讓外來移民能夠真正融入當地社會,接受當地文化的契機。

《落腳城市》中,成功的落腳城市有像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蓋奇康度」(gecekondu),他花了一整章專門探討蓋奇康度的發展,以及其對土耳其社會、經濟和政治的長遠影響。還有巴西聖保羅的佳丁安潔拉(Jardim Angela),如何在當地居民的努力之下,從兇殺案高到屍體隨處可見到貧民成為中產階級的跳板。巴西上一任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公認是位好總統,他本身就是在貧民窟長大的,他也是巴西第一位正視貧民窟發展的總統。

落腳城市並不是廿或廿一世紀的產物,道格.桑德斯以倫敦和巴黎為例,指出歐洲的兩大超級都市過去大部分地區就是典型的落腳城市,在十七、十八世紀經歷了各種陣痛,才成為現代城市的典範。我們現在在美洲、亞洲和非洲各大城市看到落腳城市混亂的局面,也不過是重演歐洲兩大都市的過去。就這一點而言,美洲、亞洲、非洲大城市的亂象,在面對西方世界時,也沒什麼好自卑的。

不過也因為各地的文化、社會、經濟和政治條件差異甚大,因此都有很不同的發展條件,以及面對不同的問題。道格.桑德斯在《落腳城市》中舉的例子真的不少,除了舉出大量的實例,讓落腳城市居民的生活栩栩如生,讓我們看到世界各地落腳城市的各種不同面貌,而且他各地其中社會、經濟和政治錯綜複雜的成因後果分析得也非常好。

可借他沒有走訪台灣和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也有不少落腳城市,就是各處可見,我們稱之為「非法木屋區」的違建。台灣也有不少落腳城市,而且是以一個大家熟知的名字存在,那就是「眷村」。根據維基百科,「眷村」通常是指台灣自1949年起至1960年代,中國大陸各省的中華民國國軍及其眷屬,因國共內戰失利而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徙至台灣後,政府機關為其興建或者配置的村落。不過,有部份人廣義認定眷村也包含榮民與眷屬自行興建的大範圍違建。

基本上,台灣的眷村就非常符合書中提出的「落腳城市」之條件。而台灣最有名的落腳城市就有「彩虹眷村」和「寶藏巖」(請參見〈寶藏巖之寶〉)。有趣的是,如果以所有的台灣城市都或多或少符合落腳城市的資格。馬來西亞是英國殖民地,所以在城市規劃上,城市住商的區域是分得相當清楚的,住宅區內有限制商業活動,而商業區內也甚少有住人。可是台灣城市大多住商不分,而且市容還非常雜亂。《落腳城市》雖然沒有舉任何台灣城市為例,但台灣城市大部分地方住宅高密度,住商不分以及沒有整體規劃的情況,正好符合落腳城市中,居民能夠做小生意,以及其方便性建立的人際關係。而且也因為缺少整體規劃,台灣城市的功能性反而能夠讓居民自行型塑,最近剛好看到這兩篇值得深思的好文章:〈看見城市 ─ 關於空間的美麗與哀「醜」〉〈顛覆頂樓加蓋「垂直村落」築一個夢 〉,就對台灣的城市空間有很不樣的解讀。

雖然瑕不掩瑜,不過《落腳城市》還是有一些我覺得值得商榷的論點。除了討論落腳城市本身,道格.桑德斯也以印度的農村為例,指出讓農民決定貧困問題最好的方法,是讓大量的農村遷徙到城市裡去。他以印度農村為例,指出因為繼承田地的問題,每戶的耕地一直被子孫分割而縮小,造成生產效率不彰。而交通不便的農村,也讓農民無法到城市去討生活而獲得改善,使得不少農民只好自殺。他也舉例指出,他訪問過的貧民窟居民,大多寧可待在環境糟糕的貧民窟,也不願回去農村。他還批評一些學者長期對農村生活有不實際的嚮往。他以英國的過去發生的圈地運動(enclosure movement)為例,表示農民減少了,每戶的耕地面積的擴大,才能更有效率地生產,他以法國因為農地小而造成的政治動盪為反例,相對英國政治的穩定,來支持其論點。

雖然道格.桑德斯的論點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姑且不論農作物生產和糧食自給的問題,以農村人口往城市大量遷徙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似乎失之偏頗。因為世界許多國家農村的貧困,大部分是政府政策偏頗所造成的。農民自殺,很多時候不是因為貧困,而是因為收成失利而舉債。政府如果沒有良好的政策來保障農民收入的穩定,單單用人口遷徙,並不見得能夠解決農村的問題。

還有,道格.桑德斯的另一個論點是,城市人口的生育率遠較農村人口的小,因此大量農村人口遷往城市,似乎能夠解決環境問題。不過,另一個問題就來了,今天剛好有報導列出世界十大人口暴衝的城市。雖然長遠來說,城市人生育率較低,因此快速的都市化,未來可能讓世界人口降低,可是城市人消耗的資源卻遠高農民。如果要讓人口大量遷往城市,又要讓他們有機會脫貧,對地球資源的消耗來說,可能會變得更沉重。這是當政者和學者應該要研究探討的大問題。

總而言之,《落腳城市》真的是本讓好好讀讀思考思考的好書,讀了它將扭轉了我們對遷徙、城市、人口成長、外援與政治的看法。

《落腳城市》中豐富動人的理論與故事可知,不管那個落腳城市是在哪大洲、哪個國家、哪大城市,如果城市舊居民和當權者,能夠以人性關懷,能夠包容低下階層和外來移民,為落腳城市與新住民創造機會,那麼就能夠更繁榮更安定!低下階層和外來移民,不就是在重覆我們父母輩讓我們能夠安居樂業的努力嗎?人類的文化、社會、經濟、政治發展自標,不就是要讓這個世界,有更多人能夠一起享用人們努力結出的果實嗎?


相關網站:

Arrival City

閱讀全文...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多元貿易打造的世界

The World That Trade Created

The World That Trade Created


其實,有一個問題,我一直就想問。那就是,不管你去東南亞也好,歐洲各國也好,中國日本韓國也好,美國加拿大也好,全世界幾乎長得實在是太像了!我並不是說,各國或者各大城市沒有自己的特色,問題是不管你到哪,不管路上的行人穿的有多土多時尚,也不管是休閒的T恤還是襯衫,或者是正經八百的西裝大衣,基本上全都是西式的服裝。也不管你到哪兒,現代的建築,也全都是西方的產物,還有所有的工商業、政治、法律、教育等制度,有哪個不是直接或間接受西方的影響?

我能想得到的,我們亞洲人沒有讓西方人給同化的,也只剩下在街上比較不輕易看到的地方(除了文字),那就是說的語言和吃的食物了。不過事實上我們說的話和吃的東西,也深受西方的影響,現在有哪個亞洲地方吃不到道地的漢堡薯條啊?可是去歐洲看看,有哪些地方吃得到道地的餛飩麵啊?

如此來看,西方文明,簡直就是人類文明的巔峰了。當然,絕大部分西方人應該也認定了西方文明是人類文明最高峰了吧?可是,歐美近年來一場場金融風暴或倒債危機,對比金磚五國巴西、印度、印尼、俄國、中國等的堀起繁榮。美國就有不少專欄作家提到,如果到中國最先進的城市,回到美國後會覺得美國才是發展中國家。加上亞洲四小龍台灣、香港、南韓、新加城以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從落後國家成為先進國家,這的確令西方人大跌眼鏡。如果西方文明真的是人類文明的最極緻,那麼非西方國家怎麼可能快速堀起發展?


就在亞洲國家快速堀起之時,一些獨裁國家,也試圖挑戰西方的民主制度,像新加坡的李光耀就一再強調他自己其實根本不懂也不相信的亞洲價值觀來唬弄人民,試圖學習中國古代的帝王利用儒家學說來搞權術。而中國也大搞什麼完全矛盾的市場社會主義經濟,加深中國的貧富差距以及不公不義。可是,難道亞洲國家除了像新加坡或中國那樣唬弄人民,就無法利用自己即有的文化來走自己政治經濟發展的路了嗎?

還有一個我非常反感,可是在台灣卻很常見的名字叫「遠東XX」(Far Eastern)。什麼叫「遠東」?根據維基百科,「遠東」(英文:Far East;日文:極東;韓文:극동)是歐美人使用的一個地理概念,他們以歐洲為中心,把東南歐、非洲東北稱為「近東」,西亞附近稱為「中東」,把更遠的東方稱為「遠東」。後來中東和近東常合稱「中近東」。現在有時「中東」指的是「中近東」。遠東一般包括今天的東亞(包括俄羅斯的東部)、東南亞和南亞,即阿富汗、哈薩克以東、澳洲以北、太平洋以西、北冰洋以南的。

「遠東」這個稱法,是以歐洲為中心的,是歐洲人自覺他們就是天下,我們東亞不過是個邊陲地帶。好吧,歐洲人過去夠強大,讓他們把我們東亞邊緣化,算我們倒霉。可是一堆台灣公司行號,使用這個名字,根本就是自我矮化!憑什麼我們還要以歐洲為世界中心?憑什麼我們要自當邊陲地帶?這對西方人而言,我們自個使用這個名稱,就好像有天看到日本公司稱作「倭奴...株式會社」一樣好笑吧。

由此可見,歐美不僅自認是世界的中心,連我們都被洗腦成,或者被迫得要承認歐美「的確」是世界的中心。然而歐洲人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注定就要縱橫世界發揮其無遠弗屆的經濟力、政治力和影響力嗎?在歐洲人大勢興起在世界各地殖民和西化世界各地之前,除了歐洲之外的世界各地都是過著蠻荒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嗎?

這本書《貿易打造的世界:社會、文化、世界經濟,從1400年到現在》The World That Trade Created : Culture, Society and the World Economy, 1400 to the Present)與過去所有討論世界史與世界經濟發展的著作最大的不同,在不以歐美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和抽象的市場及經濟理論為出發。這本試圖「去歐洲中心」的歷史著作,以不同文化下不同的市場準則、運輸、致癮性食品、移植、暴力、工業化、去工業化過程等七個中心主題規劃講述世界經濟創造過程中的盛衰消長帶來的影響。

《貿易打造的世界》讓我們能看到,在歐洲人成為世界發展的中心之前,在亞非都有非常有特色、長久經營良好的貿易和文化,而歐洲人為了做生意,對各地文化也保持了一定的尊重。而歐洲人霸道地漠視各地文化,在世界各地殖民,強加他們的制度和法律於各國,而歐洲人開始在各殖民地過著歐式的生活,不再努力融入各地社會文化,是相當晚近的事。地方差異和地方體制在相當長的時間中形塑了全球的環境。全球化程度在今日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這一「世界新秩序」其實不是今日才有,多元化也不是晚近的新發現,全球化一連串時間縱軸甚至長達五百年。

《貿易打造的世界》的作者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和史蒂夫.托皮克(Steven Topik)一位是美國漢學專家,另一位專攻拉丁美洲史。對於世界經濟史的研究,他們檢視了橫跨數洲而多彩多姿的歷史場景,國際貿易的參與者和市場栩栩如生呈現眼前,裡面有阿茲特克貿易商和歐洲商行,有海外華商和秘魯銀礦工人,有種植園奴隸和花生農,還有其他許許多多角色,讓我們見識到在遙遠不相干地方的人們,是如何透過當時的全球市場無形中大力影響了天涯另一角的人們生計。在《貿易打造的世界》中,闡明了社會因素在貿易上的重要性,以及商品變動的文化意涵。

《貿易打造世界》也揭露出,天然資源的發現,對一些地方來說,可能不是幸福的開始,更是災難的來臨。像是歐洲人嗜好的咖啡和砂糖,也讓世界許多熱帶天堂,成了奴隸和農民的地獄。例如其中有一章,探討了台灣的糖產。台灣曾是世界最重要的甘蔗產地之一,但是終能免遭像海地、爪哇、菲律賓那樣因作物單一而生態遭到嚴重破壞、經濟長期貧窮落後的局面,卻要拜鄭成功的割據一方,然後清朝為了穩定台灣的農業政策所賜。

《貿易打造的世界》的推薦序中,表示《貿易打造的世界》是繼1997年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出版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之後,又一超脫嚴肅的學術論述,深入淺出探討近世人類歷史發展過程的高水準論述。我倒是完全不贊同。《貿易打造的世界》這本書雖然很有趣也很有參考價值,但是它的原創性遠遠不及《槍炮、病菌與鋼鐵》,後者不僅是本寫得非常出色的科普書,賈德.戴蒙的觀點在學術界也引起了不少討論和研究。而且也因為是集結十餘年來作者們為《世界貿易》雜誌的「回顧」專欄所寫的文章,所以結構顯得有些鬆散。

總而言之,如果學校裡教的歷史不必死背硬記,而且能夠像《貿易打造的世界》一樣有趣、具有啟發性,或許會有更多學生能夠好好用心地瞭解現在的世界究竟是如何被打造出來的吧。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學家上了海盜船

閱讀全文...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傳奇的賈伯斯傳(Steve Jobs)

Steve Jobs




如果說要推薦《賈伯斯傳》(Steve Jobs),那會是一件天大的怪事,因為天下文化一個禮拜前出版的《賈伯斯傳》,據說首刷22萬冊及再刷三萬冊書第一天就已全數訂購一空,腦殘媒體還宣稱什麼全台缺書(可是信義誠品明明書就多到可以擺成靈堂......)

Steve Jobs


中國的書店更超過: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由此可見賈伯斯已成了一個特殊的文化現象了。賈伯斯在iPhone 4S發表會的第二天過世,原本對iPhone 5的失望的罵聲連連(我也氣得想把冰箱裡的蘋果拿來摔...),很戲劇化地成了各種對他的讚揚和思念。

steve-jobs-apple-silhouette


霉體常常把賈伯斯當神,我自己也不清楚有多少人真的像台灣霉體一樣腦殘,可是前陣子就有人當著我的面說「你們這些信徒...」,我糾正了一下,我雖然有用iPod、iMac、iPhone和iPad,可是我卻不是信徒,我只是因為它們好用而用。結果對方還一直指稱我是標準的信徒。我當然火大訓斥了他一頓,我是不是信徒,我自己最清楚,不要學台灣腦殘政客和媒體隨便亂扣帽子。

樹大招風,加上如果那棵大樹還會掉下蘋果的話。賈伯斯本來就是個狂人、怪人,也難怪他也遭惹了不少非議。然而,如果真的不認識這個人,甚至也不想瞭解這個人,那麼就無法理解他的作為,也只能以片面的資訊來批評他,可是這樣只會無的放矢而減損自己的威信。賈伯斯已經離開人世了,所以的確可以對他蓋棺定論了。在他過世前,市面上早已充斥一堆關於蘋果和賈伯斯的各類商管書籍,可是我一點興趣也沒有,因為它們絕大部分,不過是事後諸葛。

然而這本《賈伯斯傳》Steve Jobs: A Biography)可能就不太一樣,因為那是賈伯斯親自授權著名傳記作家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撰寫的,而且他還允許後者可以不要求控管內容,也不要求出版前先看過,對受訪者也不設限。如果讀過這本傳記,就會瞭解到關於這一點有多難得,因為賈伯斯根本就是個控制慾超強的變態!是的,賈伯斯就是這麼一個怪人,他對他的公司和產品,控制慾強大到恐怖,可是對他不遺餘力地捍衛的隱私之曝光,卻表現得極為大方。

就賈伯斯的私生活而言,這我想沒什麼好討論的,好奇的朋友就自己去看書吧,我自己也是因為好奇心而買《賈伯斯傳》來看的。當然,誰都可以不喜歡賈伯斯,可是在公開批評賈伯斯之前,對他的產品和創作沒有一丁點的瞭解,就用速食的方式在網路上找資料來充塞,當然也不是不行,因為我其實也沒那麼在乎賈伯斯,他也不過是個有血有肉的天才,WHY SO SERIOUS?只要自己不怕鬧笑話,要隨便亂罵也無所謂。

這本《賈伯斯傳》和其他拍馬屁或事後諸葛的書,最大的不同是,作者艾薩克森呈現出賈伯斯比較真實和不為人知的一面(其實也沒那麼不為人知,除了不重要的隱私,這傢伙早就是媒體和部落客爆料的主角),為賈伯斯立傳的艾薩克森,也非等閒之輩,他曾任《時代》(Time)雜誌執行總編輯、CNN董事長兼執行長,他的《愛因斯坦》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富蘭克林傳》(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n Life)、《季辛吉傳》(Kissinger: A Biography),部部叫好又叫座,雖然愛因斯坦、富蘭克林、季辛吉等大名人的傳記已經是多到爆,由此可見他寫傳記的功力有多高。

其實,看過這本傳記,會發現這個傢伙根本不可理喻到了極點,因為他的人格
連結特質一再出現極端的矛盾。他追求禪修的靈性,可是他的脾氣極度火爆。他生活極為簡樸,看不出對金錢的慾望,卻三不五時因為股票選擇權的問題,讓蘋果電腦雞飛狗跳。他無法和大部分同儕和朋友溝通,可是他用來說服別人的扭曲力場強大到恐怖。

賈伯斯當然不是神,雖然他創立的蘋果電腦,在他回鍋重掌大權後,屢次發表讓世人驚艷之作,賈伯斯在其中的角色,與其說是開創者,還不如說他是先知。美國就有媒體把他和愛迪生(Thomas Edison,1847-1931)及福特(Henry Ford,1863-1947)相提並論,不同意的人沒用過他的產品,或不屑使用蘋果的任何產品,指稱他其實沒有改變世界,我想這是個大誤會。非洲有人一輩子沒見過電燈泡和汽車,但他們就能宣稱愛迪生或福特沒改變世界?

當iPhone推出之前,有誰曾想像過iPhone所能具有的功能和潛力?是的,很多人可能因為賭爛封閉系統而改投Google Android的懷抱,可是一堆使用Android系統的觸控型智慧手機,有哪個不是抄襲iPhone的創意?當iPhone吃了威而剛成了iPad之前,有哪家電腦公司有能力先推出類似的產品?雖然iPad的點子已經是顯而易見到可笑的地步,結果iPad推出後一年,都還沒有任何一家電腦公司能夠推出像樣的產品,害我只好在嘲諷過iPad後,尷尬地又重投蘋果的懷抱。一直到iPad出了第二代,才勉強有幾家電腦公司推出像樣一些的產品。

就算是MacBook Air在2008年推出後,要等到整整三年,ASUS才能推出類似的ZenBook的所謂ultrabook,而且在外觀和配製上,簡直就是很大方地大抄特抄。別說蘋果的點子是創新的,連他們製造產品的能力都是其他大電腦公司望塵莫及的。當蘋果推出iTune時,連一向愛唱反調的比爾‧蓋茲都要稱讚蘋果又做對事了,雖然當時市面上早已充斥一堆MP3播放軟體和服務,大公司如SONY也握有極難得的先機。而其他大電腦公司,如SONY、Dell、HP、ASUS、Acer、HTC、Samsung、Nokia養的盡是笨蛋嗎?當然不是,能在一群天才中出殺出重圍,你能稱他什麼?

精彩的傳記中,總會有正反派,在《賈伯斯傳》中,賈伯斯一個人就能夠唱雙簧,一個人分飾正反派,因為他一個人就能把人格的光明和黑暗面的輪廓磨得非常銳利,對世人而言,他是帶來創意、品味和夢想的布道家;可是對他們親友而言,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渾球!要下定論說他是好人或壞人,是膚淺的。

《賈伯斯傳》中,另一個也分飾兩角的,是他亦敵亦友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他是個鮮明的對比。對世人而言,他是個保守、膚淺和耍賤的企業家;可是對他的親友及慈善團體而言,他是友善親切的好人。比爾‧蓋茲在《賈伯斯傳》是個丑角,但他笨得可惡卻又可愛。可惡的一面是視窗的耍賤,可愛的是他相對賈伯斯的先知,一再鬧笑話。

《賈伯斯傳》還有個有趣之處,比爾‧蓋茲不僅品味不如賈伯斯,而且每當賈伯斯創造出一個新產品或重大決策時,比爾‧蓋茲就要看衰,可是他對媒體的預言,多半在幾個月後,就再度證明他是個笨蛋。他們另幾個鮮明的對比是,比爾‧蓋茲熱衷慈善事業,而賈伯斯卻對慈善工作完全不感興趣。然而,賈伯斯的生活卻相當簡樸,他住的房子在矽谷不算豪宅,也沒有聘請警衛保全(我們實驗室有位前助理在史丹佛大學念書時,去偷採過他家院子的蘋果,而且就是麥金塔品種的蘋果XD),而比爾‧蓋茲的高科技豪宅就有兩千多坪。

看過了《賈伯斯傳》,我想賈伯斯其實根本就不算個發明家,也不算個企業家,更不是工程師。賈伯斯其實只有一個身份,他是個瘋狂的藝術家,他把電腦和電子產品當作藝術來玩。他痛恨電腦公司為了獲利,對產品的創新漠不關心,一心就在行銷上抄捷徑,而非真正的創新。賈伯斯不僅把電腦產品當藝術品,他也把因為熱愛音樂,而創造出iTune及iPod這麼好用的產品,還大力推動了數位音樂的行銷,只因為他痛恨盜版。

我想,如果把賈伯斯當作藝術家來看待,他的許多瘋狂變態的作為,就變得可以理解了。我們痛恨一個企業家目中無人,可是對藝術家的目中無人,卻比較能夠接受吧。如果看到《賈伯斯傳》中,賈伯斯不僅對產品的設計有強烈的執著,他對新產品發表會的上台表演,也要求盡善盡美到會讓周圍的人起笑。

可是,相對比爾‧蓋茲三不五時要在台上面對微軟視窗當機的藍螢幕,賈伯斯的表演,簡直就是完美!尤其是他發表MacBook Air的表演,很快地就成了商學院的教材:




他發表iPod Nano時,從牛仔褲小口袋掏出iPod Nano的表演,也是經典:




我不算是蘋果迷,過去甚少注意蘋果大會的發表,但是iPhone的首次發表,馬上讓我折服了:




除了產品發表,賈伯斯處理iPhone 4的天線門事件的不按牌理出牌,其公關手段也成了商學院教材。《賈伯斯傳》提到這點,就表示連危機處理這種高難度公關手法,成天得罪週遭親友的賈伯斯,不僅不遵從遊戲規則,甚至還自定遊戲規則。

嗯,沒錯,這麼多這麼酷的產品背後,有許多天才的心血結晶。蘋果的圖形介面的點子其實是來算全錄(Xerox)的PARC,可是《賈伯斯傳》說的也沒錯,除了好的點子,執行力也是很重要的。全錄沒有好好用心地發展自己的創意,這點怪不了誰,畢竟當時全錄是大公司,賈伯斯不是大吃小,而是相反。《賈伯斯傳》也提到蘋果設計總監艾夫(Jony Ive)對賈伯斯常把他的點子當作自己的創作來談很不是滋味,但他也承認如果沒有賈伯斯,他的才能和創意一定會被其他沒品味的主管埋沒。

賈伯斯人生最精彩之處,是他讓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給掃地出門,結果在離開後,不僅沒有一蹶不振,還讓他創立的公司NeXT被蘋果買回,使他又再度重掌大權,然後再用一個又一個佳作創造出蘋果最輝煌的成績。那也就算了,他還用皮克斯(Pixar)創下美國動畫史上一個又一個經典和突破,甚至讓迪斯尼相形之下,十年毫無任何建樹。創造優異的產品,許多企業家都有辦法,但是能傳奇如賈伯斯的,又有幾人?我覺得那十年才是賈伯斯人生的關鍵,《賈伯斯傳》很完整地描寫了他的創業和重回蘋果後的經歷,那十年反而顯得太單薄了。《賈伯斯傳》應該用更多的篇幅來描寫他在那十年的心境,可惜這點卻令人失望。

也因為他的人生特別精彩,他在史丹佛大學的畢業演講,成了經典,也激勵了不少人:




有人批評賈伯斯只是創造出讓世人慾求不滿的科技產品,可是試想如果沒有iPod,就沒人去買MP3隨身聽?沒有iPhone,就沒有人去用手機了?我是個粗心大意的人,過去弄丟了好幾個MP3隨身聽,手機很少有能用上一年的,不是摔壞就是泡水。可是我五年多前買的iPod現在還在也還能用,iPhone也用了兩年多從沒出過大問題。蘋果的產品是工藝品,就算過時了,我也捨不得把它們扔掉。可是那些沒質感的MP3隨身聽、手機或筆電,當它們壞掉時,我心中還慶幸又能用更新的3C產品了咧。況且大部分同品牌的3C產品一年還不斷推陳出新,相對蘋果產品種類屈指可數,更新頻率是用年來算的。如此一來,蘋果產品的設計和製作精良,還有更新相對緩慢,其實才不會讓人養成把3C產品當作隨用隨扔的習慣。

是的,賈伯斯不是神,雖然對蘋果電腦而言,賈伯斯像足了神。不過賈伯斯對蘋果電腦來說,是個雙面刃,姑且不提蘋果電腦如何面對沒有賈伯斯的世界,蘋果電腦也因為賈伯斯一味打造完美的產品,加上現任執行長庫克(Tim Cook)的鋼鐵意志,讓蘋果的代工廠成了血汗工廠。而且,蘋果電腦也沒有捉住成為一個更偉大的電腦公司領頭改變世界的機會,來注重生產過程的環保。蘋果電腦在賈伯斯在世時,可以藉由他的光環成為偉大的公司,雖然他們可以更偉大地讓其他電腦公司在人權及環境問題上跟進。可是如果蘋果繼續漠視代工廠的人權,以及生產過程的環境問題,在後賈伯斯時代,蘋果電腦恐怕不僅無法再真正地改變世界,而且沒多久就會不再偉大!


閱讀全文...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經濟學家上了海盜船

The Invisible Hook

The Invisible Hook


這本《海盜船上的經濟學家:為何四百年前的海盜能建立最好的經濟制度?》The Invisible Hook: the Hidden Economics of Pirates)可以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因為它徹底顛覆了我們對海盜的刻板印象。


不過不知是不是因為讀過了一些更有趣的經濟學書箱,例如《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 A Roug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Freakonomics: Global Cooling, Patriotic Prostitutes, and Why Suicide Bombers Should Buy Life Insurance)和《經濟自然學:為什麼經濟學可以解釋幾乎所有的事物》The Economic Naturalist: In Search of Explanations for Everyday Enigmas)之後,就失去了新鮮感;又或者作者彼得.里森(Peter T. Leeson)的寫作功力仍不及Steven D. Levitt、Stephen J. Dubner和Robert H. Frank,雖然《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Steven Levitt也盛讚「《海盜船上的經濟學家》是由近來最富有原創性的年輕經濟學家寫的超級好書。」

《海盜船上的經濟學家》之中,作者其實提出許多有趣的證據來支持其理論,而且作者有許多對當時歷史、文化和社會的描述也是我前所未聞的。只是,我看過這本書的簡介後,大部分章節還沒翻開,就大約能猜出作者大致的見解是啥了,感覺上沒啥新鮮感。當然,也不能說作者毫無新意,因為畢竟這些獨到的見解是他首次提出的,他也很盡力地呈現諸多證據和經濟學理論給讀者。然而或許,有些東西人家的確沒想到,可是只要一提出來,就一文不值了XD

我們對海盜應該不會有啥好印象吧,尤其這幾年索馬利海盜猖狂,大部分新聞報導都頗負面,不過有些有深度的新聞報導卻指出,那些索馬利海盜不僅不是一群有勇無謀之徒,他們在家鄉,甚至是許多城鎮社區的主要經濟來源,以致是索馬利國人合資搞出來,頗有企業精神的組織。

根據維基百科,政經情報顧問公司Geopolicity指出,至少有一千五百人的索馬利亞海盜於2010年的營業額約新台幣69億元,2015年可望成長至台幣116億元。2010年全球經濟因海盜蒙受的損失約台幣2400億元,2015年預估將達到台幣4340億元,5年間的成長率將近100%。Geopolicity用「合理利潤極大化的企業家典範」形容索馬利亞海盜,並預測隨著所得差距擴大,將有更多索馬利亞民眾加入海盜行列,擴大海盜的勢力範圍。索馬利亞海盜2010年每人平均年收入折合台幣約229萬元,是該國平均國民所得1萬5千台幣的150倍以上,說明了索馬利亞海盜每年增加四百人的原因。

而且,索馬利海盜宣稱,只要船東願意支付贖金,他們就不會傷害人質,而且他們經常撥出贖金幫助索馬利亞窮人。海盜頭子甚至公開宣稱,自己是索馬利亞的「海軍」。他們揚言,因為索馬利亞政府無力維護海洋權益,結果造成外國船隻頻繁侵犯索馬利亞領海主權並搶掠當地漁業資源,甚至傾倒廢物,所謂的贖金是這些船隻主人對索馬利亞的必要補償。所以索馬利海盜在索馬利人眼中甚至可能是正義的!

《海盜船上的經濟學家》的原文書名是The Invisible Hook,借用的是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裡提出的「看不見的手」(the invisible hand),指出那隻看不見的手,如何化為看不見的鉤子,讓一切看似燒殺擄掠的行為背後,都以追求最大利潤為原則,而在追求利潤的目標之下,其實運用的是公平合理的發財之道。

作者用經濟學理論,來解釋為何海盜能夠落實民主政治,而且還建立分權體系,甚至還是非常有法治觀念的(當然是僅適用於海盜船上)。海盜因為講求民主、法治和公平,甚至比歐美更先進地落實種族平等。作者也把合法的商船來比較,指出海盜們的生活和工作品質,甚至遠高過商船。而海盜的骷髏旗和刑求,都是理性抉擇的結果,並且是一時興起之作,其背後也深藏經濟學原理。

《海盜船上的經濟學家》有一個實用之處,作者在最後一章整理出了所謂的「海盜管理學」,讓大家瞧瞧在沒有國家政府的干預下,一群烏合之眾如何能夠有效利用良好的制度來獲取最大的利益,讓海盜在燒殺擄掠之餘還能榷充管理學和經濟學教授,在12週中教導海盜成功之道,甚至還開了書單,列舉不少正統經濟學的經典之作來相呼應。

《海盜船上的經濟學家》也是一系列經濟學擴張主義的書之一,也就是試圖利用經濟學的理論去解釋乍看之下和經濟學不直接相關的各種事物背後的道理。個中佼佼者還有Tim Harford的《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一個臥底經濟學家,完美破解商業檔案》(The Undercover Economist: Exposing Why the Rich Are Rich, the Poor Are Poor--and Why You Can Never Buy a Decent Used Car!)和《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從FACEBOOK到劈腿,150個生活難題爆笑拆解》Dear Undercover Economist: Priceless Advice on Money, Work, Sex, Kids, and Life's Other Challenges),《商業周刊》也有模仿Tim Harford在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中的專欄-「經濟達人」。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該死!大債時代裡的泡沫炸了!

The Sky of Gene -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

The Sky of Gene - 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

The Sky of Gene - 別當正常的傻瓜了吧!?

The Sky of Gene - 超變態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Freakonomics)

The Sky of Gene - 相撲手經濟學?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博物學家(the Economic Naturalist)


The Sky of Gene - 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

The Sky of Gene - 聰明反被聰明誤

The Sky of Gene - 向錢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用白話文來解釋這次的美國金融風暴&10分鐘讓你全面了解當前世界金融危機

The Sky of Gene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制高點:世界經濟之戰(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

閱讀全文...

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該死!大債時代裡的泡沫炸了!

大債時代

Whoops


《大債時代:第一本看懂全球債務危機的書》
Whoops!: Why Everyone Owes Everyone and No One Can Pay)是一本能夠瞭解2007年全球金融海嘯的好書,作者約翰.蘭徹斯特(John Lanchaster)很用心地把金融危機,從金融公司、政府、消費者、旁觀者的角度切入,整理成清楚的來龍去脈,讓讀者全面地瞭解這場危機。如果想快速地瞭解這場危機的近因,可以觀看這個影片:


《大債時代》的原文書名的副標題很好:Why Everyone Owes Everyone and No One Can Pay,點出金融世界最弔詭之處。在金融海嘯發生之前,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財經官員發現任何異樣,絕大部分經濟學家也失了職。很多人後來才見識到「末日博士」魯比尼之前被認為是瘋子的先見之明。當然也沒有幾個人知道,我早在前一年就預知美國經濟快垮掉了!我當時對首次來美見識到美國大國氣派的朋友說,美國遲早會自我毀滅。

《大債時代》的中文書名,我覺得取得不夠好,如果讓我取,我會用「該死!泡沫炸了!」,美國這次的金融危機,還不僅是把泡沫吹破,裡頭裝的氫氣還把一堆人炸得粉身碎骨。

縱橫中外古今歷史,危機並不見得一定會把一個超級大國搞垮,因為危機也可以是轉機。可是,再大的帝國,也一定會因為沒有好好地處理某項危機,就開始一蹶不振。這個危機的發生,也許僅是因為貪婪和無知,可是在危機爆發之後,讓納稅人辛苦繳納的稅金拯救的金融鉅子,個個又再度傲慢地無所不用其極,成功阻攔政府的監管,這鐵定會成為美國這個超級大國走下坡的近因!

美式資本主義的成功,是建立在機會的平等,以及收獲的不平等上的!英美所主張的自由市場之所以有效率,是因為資訊的自由公開。可是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卻完全違背了這兩大原則。

金融公司包裝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過度複雜以致把風險的資訊給掩埋。風險在投機事業中,並不是毒藥而是糖果,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只有高風險才有高收益。可是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包裝轉售、再包裝再轉售、又再包裝又再轉售的過程中,就成了資訊無法公開透明的糖衣毒藥了。每個投機客都以為他們把高風險轉嫁了給別人,只有自己留下高收益。

金融風暴發生後,闖禍的金融公司主管居然還能夠厚臉皮地把納稅人的金錢換成自己的分紅,不僅不必承擔失敗的後果,還能夠得到獎賞。美國這個國家向來以慷慨地獎勵成功者而吸引了全世界的菁英為她賣命。現在華爾街獎勵的不僅是成功者,還包括一群闖大禍的失敗者。因為,要賺取暴利,不僅不需要成為成功者,也不必擔心失敗,只要能夠卡到「大到不能倒」之位,就能成為接受獎勵的幸運即得利益者。於是連機會的平等也被華爾街一筆勾消了。

更糟的是,這群吸血鬼,在闖了大禍事後非但沒有絲毫悔意,還繼續砸錢遊說美國共和黨國會議員阻攔任何試圖監管金融業的法案,並且繼續發放高得離譜的高薪和分紅給高級主管。這些無理已經讓美國成了一個不再慷慨地獎勵努力和創新的偉大國家,而成了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庸俗國家。

作者約翰.蘭徹斯特(John Lanchaster)並非美國人,他是居住在倫敦的英國記者。倫敦也是有名的金融之都。記得在2007年,也就是金融風暴發生的前一年,許多媒體都把倫敦棒為廿一世紀的世界之都,其金融業之旺盛,有超越紐約之勢。接著沒多久,倫敦也因為金融風暴而重重仆了一大華爾街。英美在玩弄金融風暴的手段上,堪稱一丘之貉。

蘭徹斯特在開頭,用冰島為例讓讀者知道,一個國家真的可以被蒸發的錢給一夜搞垮。有人稱這種百年難得一見的大災難為「黑天鵝」(Black Swan),指的是指看似極不可能發生,但實際又發生的事件。「黑天鵝」主要具有三大特性:一、這個事件是個離群值(outlier),因為它出現在一般的期望範圍之外,過去的經驗讓人不相信其出現的可能。二、它會帶來極大的衝擊。三、儘管事件處於離群值,一旦發生,人會因為天性使然而作出某種解釋,讓這事件成為可解釋或可預測。2008年金融危機乍看之下頗符合「黑天鵝」的。

可是,我懷疑這場金融危機真是隻「黑天鵝」,因為一來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沒有過去經驗可循;二來其實那些衍生性金融商品在設計之時,根本就是一群涉世未深的MBA或數學阿宅,在創造風險計算公式時,憑空猜想出其中的參數。這在科學界裡,就是利用猜想來的參數來用電腦來摸擬實驗室的真實實驗,就當作實驗室裡的實驗已完成就拿去發表。在真正的實驗室,會有科學家質疑一個設計看似完美的實驗失敗了,是因為這個實驗是「黑天鵝」嗎?金融海嘯稱作「灰天鵝」搞不好還貼切些。

金融業原本不過是眾多產業之一,只不過當美國的金融公司愈來愈大到不能倒時,他們主宰了經濟了命脈。當一個產業沒落,或者一個大公司因決策失誤而倒閉,是個悲哀的故事,但是對社會經濟影響有限。然而就因為金融公司的重要,就要讓華爾街投機取巧的人士,享有比辛勤努力工作的商業街(Main Street)大眾享有更多更多特權。獎勵投機比獎勵努力和創新還來得容易,這在歷史上往往就是大國走下坡的根本原因之一。

對於這場金融海嘯這麼錯綜複雜的事件,相信日後會有更多好書闡述之,《大債時代》對非金融和經濟科系出身的讀者而言,最大的吸引力除了作者契而不捨地挖金融海嘯背後的諸多真相,還有作者深入淺入地介紹許多專門的金融和經濟學術語。

《大債時代》還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就算沒有任何金融風暴,房地產的價值其實是不會比經濟成長更高的,除非捷運是買了房子之後再規劃在你家旁設站,否則房價暴漲不過是新聞在炒作少數案例。不過在建商、政府和銀行的炒作之下,絕大多數人還是寧為房奴。民間疾苦再也沒有富豪的口袋重要。傳統文化要安家才能立業,加上人們自以為要的安全感,房價飆漲又能拉抬GDP,就算房價與薪資脫扣許久都還一直往上飆。這樣的泡沫,不知何時又會炸開?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獲得「不理性的力量」!

The Sky of Gene - 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

The Sky of Gene - 別當正常的傻瓜了吧!?

The Sky of Gene - 超變態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Freakonomics)

The Sky of Gene - 相撲手經濟學?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博物學家(the Economic Naturalist)


The Sky of Gene - 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

The Sky of Gene - 聰明反被聰明誤

The Sky of Gene - 向錢看

The Sky of Gene - 【分享】用白話文來解釋這次的美國金融風暴&10分鐘讓你全面了解當前世界金融危機

閱讀全文...

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罪行的告白

Verbrechen

Verbrechen








《罪行》
Verbrechen),是由11篇短篇小說集合而成的,我一口氣把它們看完後,不禁感嘆,要嘛作者是個曠世天才,要不然就是真的人生如戲。從作者費迪南.馮.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的經歷來看,應該是後者吧。可是,費迪南.馮.席拉赫述說故事的功力也非常高深,每則故事都離奇得扣人心弦,讀完後不禁感覺五味雜陳。

雖然德國律師費迪南.馮.席拉赫試圖深入探討的,顯然是法律問題,可是就算對法律不瞭解或者不關心的讀者,仍然會被這11則故事打動,因為剥掉了法律的外衣,種種「罪行」剩下的就是「人性」。

雖然說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不過有時候,真實的人生恐怕比戲劇裡來得更變態。費迪南.馮.席拉赫從他執業十幾年的生涯中,焠鍊出曲折離奇的11篇故事,這11篇故事像是11道味道豐富的奇特菜餚,每道菜餚嘗起來,很難讓人馬上有幸福的感覺,但是道道神秘菜餚都讓人欲罷不能,五味雜陳的滋味令人拍案叫絕。

費迪南.馮.席拉赫的筆調沉穩冷靜,每則發人深省的故事都毫不煽情,作者彷彿是位在案發現場冷靜記錄的探員,然而簡單的故事背後錯綜複雜的人性枷鎖拉出了無形的張力,雖然故事裡的主角都是罪有應得,但是卻也都叫人感到捥惜。

這些滋味渾厚的菜餚,雖然是在冷靜平實且理性的心境下烹調而來的,但是好的藝術品是要投入情感的。我想,除了把人生百態中的各種愛恨情仇做成主菜,
作者在把精彩的菜餚端上你心中的餐桌時,也把偷偷地同理心化為各種調味料,輕輕地灑在每道好菜上,讓憐憫疼惜之情在心中的舌尖上化了開來,然後在心口中迴盪。

雖然費迪南.馮.席拉赫沒有直接探討什麼是「正義」這個大哉問的問題,可是看完每則人性故事後,都不禁讓人想要問自己,究竟法律上的「正義」,真的能像其外表那樣利利落落、乾乾脆脆嗎?每則報章頭條或者法律卷宗裡頭,有多少令人扼腕嘆息的實情呢?雖然說這世界上很少有絕對的好人,或者絕對的惡人,但是大好人和大惡人甚至都可以是同一個人。

沒有多少人身下來就想要成為罪犯。可是只要有光明,就會出現陰影。有時候,當我們不偏執自以為是地只顧著把「正義」來照亮每身前的每一個角落,並且我們肯回頭面對光明背後的陰影之時,陰影才不會趁我們不注意時,偷偷擴大成吞噬人心的黑暗面。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閱讀全文...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人生的失與得

又是一年一度的生日了,除了大街小巷都擺了不少食物和香蠋幫我慶祝,還有被學弟在老闆面前用巧克力蛋糕砸了好幾次(下次同樣顏色的東西一定會砸在他臉上,只是絕對不會是巧克力蛋糕的XD),就乏善可陳。所以就來爆些料吧。

今年其實我把幾週前去了日本京阪神奈的花天酒...哦不...深度文化考查當作為自己慶生了。和去年差不多時候的法瑞之旅相比,今年的京阪神奈之行,可說是無驚無險。

除了有一晚,在奈良走了很多路,趕回京都後要再前往大阪,我在京都電車裡乾等了一個多小時(車站只用日語廣​播XD),看到一陣廣播後,日本人都倉惶而逃,才跟著跑.....幾經波折才到大阪...結果背著近30公斤的行李,爬​了一座又一座的天橋,都找不到旅館...又翻過一座又一​座天橋回到車站看地圖...找到旅館後才發現,原來我經​過它很多次,只是這家旅館招牌只用片假名,還用奇怪的字​型和顏色,害我在疲累及低血糖的情況下,對半天都對不起來...Orz

Hotel


那家商務旅館(有人以為我去住愛情旅館Orz),居然連一個英文字都沒有XD 結果我到了晚上11點,在沒吃午晚餐的情況下,才吃了第一口泡麵XD 還好是在日本,如果是在歐洲,早就發生以下的事件了...

那在法瑞發生了什麼事呢?當時我和朋友坐在湖邊公園裡,朋友要上網到非死不可查地址以便寄一堆明信片,我就借了她iPhone,因為那裡可以收到市政廳的無線網路訊號。幫朋友設定好後,我隨便拍了拍照,想要拿背包裡的車票時,居然發生在身邊的背包不翼而飛。

我當時嚇出一身冷汗,腎上腺素頗時飆升。那天我只好要準備離開那裡,中午去搭車到南法去,而且那天不會去很多地方,所以很多東西都放在背包裡,而且因為盛夏酷熱,我還放了一堆大瓶裝飲料,所以整個背包少說也要十幾公斤重。在背包被公園光天化日之下被公然A走之前不久,我心裡還OS說,這麼重的背包,最好有人可以搶走,沒想到它就真的在我們分心的兩三分鐘裡,消失得無影無蹤。

還好我的iPhone和相機都還在,可是背包裡還有不少歐元,以及車票、證件、信用卡和一堆重要文件。幸好護照和主要的錢在身上,而且筆電在大登山背包鎖在車站置物櫃中,要不然還真的吃不完兜著走。後來我在非死不可發了背包在公園被偷走的訊息,沒想到一堆落井下石的人居然傳說我被仙人跳了,說到後來還說是被乾洗。結果我這一年來被洗腦到,我提到這件事時,都會說:「上次在歐洲被乾...哦不...背包被偷...」XD

後來提到這件事,大多數人都猜說我是在義大利,要不就是法國,或者西班牙發生的。可是,事實上,事發地點是瑞士的日內瓦!如果是在法國旅行,我在休息時都是把背包緊緊包著,根本不是讓宵小有下手的機會。就是因為在瑞士,所以才會掉以輕心,在休息時把背包放在身邊,而不是抱著。

我急忙地找遍日內瓦公園的各角落,都找不到背包的蹤影。只有去警察局報案。在路上,我氣得一路把前一天慶典遊行丟得滿地都是的瓶瓶罐罐到處亂砸(那一天,路上真的超髒亂,我不過把路上的垃圾變得更碎而已XD),路人用奇怪的眼光看我,我就狠狠瞪回去,只差沒脫口幹譙:「Your country really sucks!!!」

到了日內瓦警察總局,偌大的警察局居然只有一間小辦公室能夠報案,而且只有兩名警察值班。他們一次只允許一兩個人進去,我們只能在外面乾等。我再過兩個小時就要去搭車去南法了,因為和大學同學約好了在尼斯碰面。等了好一陣,我們進去警局裡,警察居然說他們不會英語,要等會英語的同事到來,才能處理,我們又被趕出門外。

日內瓦雖然在瑞士法語區,可是因為是非常國際化的大都市,而且很多國際機構進駐,大多數市民多少會一些英語,可是警察居然完全不會英語,這就很扯。結果來報案的遊客愈來愈多,很多都是排隊進去了,又被趕出去再排一次隊。一些遊客在裡面和警察報案時,一位會法語的黑人幫他們翻譯了一下,他出來時,就對我們說:「These policemen suck!!!」XD

後來我們實在等很久了,那兩位不會英語的警察又放我們進去,用很破的英語替我們報案。我們幾乎是用比手劃腳的方式完成報案,那兩位警察除了幾個本來就和法語很像的英語詞(如document等),唯一認識的英文名詞,恐怕就只是MONEY了XD 難怪聽到MONEY時,還特別興奮Orz

背包被偷損失慘重,我還要到南法花天酒...哦不...深度文化旅遊一個禮拜。因為充電器和小相機都在背包中弄丟了,後來我只能用iPhone記錄南法的美景XD 不過,我那背包因為裝太多拉裡拉雜的東西,所以本來就很重。弄丟了背包和一堆現鈔,路上也沒啥可以裝的,後面一週的旅途,兩肩不必負重爬上爬下,反而變得特別輕鬆。沒了錢,不能買東買西,反而省了很多逛街的時間。而且沒了充電器,單眼相機也只好收起來,不必為拚命拍照而忙,反而更能慢慢觀察周遭事物。

背包被偷的時候,我氣得想瘋子一樣在公園亂砸東西,可是事後回想,這反而成了一段有趣的回憶。後來的旅程,除了沒錢豪飲美酒,在朋友的資助和陪伴下,也沒減任何半分遊興。背包裡隨著弄丟的重要文件,只是要跑幾趟公家單位,後來也沒造成什麼太大的麻煩。說得來這一年內,幾乎沒有什麼因為背包弄丟而遺憾的事。在京都等車和大阪迷路的事,現在回想起來,也算是在日本唯一的冒險了XD

這款代誌,任何人都不希望會再發生,不過就算發生了,當事不管有多生氣、多難過、多懊惱,事過境遷了,卻也沒什麼好不爽的。我想人生,很多一開始令人覺得很幹的事,事過境遷了,也就很快地海闊天空了吧。

這次去京都,我當然也入鄉隨俗地求了幾支籤。我其實對求籤這事不認真,求到好的籤就信,求到壞的,就當沒發生過。當我用自己的方式解籤,遇到對籤詩認真的人,對我說我其實什麼都不懂,我才想對他們說,你們才什麼都不懂。

我在京都清水寺旁的地主神社抽到了一支籤,是「凶」。我把它綁在那,可是要離開時,卻把它帶了回來。我自己也不清楚為何要那樣做,只是想說抽到「凶」的機會似乎比較小,所以「凶」的籤更有紀念意義。可是我後來抽到的四支籤,卻是「大吉」、「吉」或「小吉」,以「吉」的數量來高,高達八成,所以「吉」的比較可信了吧。今天聽我這樣解籤的人,全都Orz,又說不是降解的啦XD 可是,我其實是對的。

京都地主神社

三十三間堂

三十三間堂

天狗


很多籤是在佛寺裡求的吧?佛家說因果造化,一個人一輩子的福報也好,惡報也好,都是前世,或者前輩子造下的。一個人有多少福報或惡報,就像工作賺錢或者負債借錢一樣,是累積下來的,多多少少是很清楚的,只是那數字是天機,我們自己不曉得有多少福有多少債,一切要發生了才知道。

因果是不可思議的,可是因果的信用評比,不管是讓穆迪(Moody's)、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或惠譽國際(Fitch Rating)來評,絕對是比AAA更高的等級!

除非是大老闆或者無業遊民,一般成人都會有一定的收入和負債。同理,除非是大善人或大惡人,一般人都會有一定的福報和惡報。所以,如果一個的果報是自己造下的,那就像工作賺來的錢,或者貸款負債一樣,是有個差不多數字的,也是自己該負責的。

如果求到的是好的籤,假設籤詩的是準的,那麼你求的的「吉」,也不過是把自己種下的福報提撥出來享用而已,就像把自己辛苦工作賺來的錢,拿出來花而已,有什麼好爽的?

如果是抽到壞的籤,假設籤詩的是準的,那麼你求的的「凶」,也不過是把自己種下的惡報趁早償還而已,就像把自己貸款借來的錢,還回去給金融公司,有什麼好不爽的?

既然沒啥好爽,也沒啥好不爽的,抽到好的壞的籤,也沒什麼好在意的,就像沒人會去ATM提款時,就會感覺特別興奮,去繳還貸款時就覺得特別沮喪的吧?

其實,這種享用福報,償還惡報的,是可以有讓人可以特別不爽的。那就是,一個人太放縱了,一次把自己的福報享用精光,就像有人在領了薪水後,當天就去瘋狂血拚或大吃大喝一次花光;或者有人欠的債欠太兇了,人家要你一次償還,那就破產了,在因果報應上,於是人就嗝屁了。可是這一切,不都全是自己造下的業嗎?其實,人生只要不太大吉、太大凶,不就只要心安就能平安嗎?

不管我抽到了多少好的籤或都壞的籤,全都是自己種下的業。福報是自己的種,為何我不能安心享用呢?惡報也是自己種的,該還的債是躲不掉的。

所以在人生中,有什麼得與失,不是自己種下的果呢?既然是自己種下的,那還有什麼好向命運計較的呢?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GOOD LUCK!!!

The Sky of Gene: 給自己的…

The Sky of Gene: 海闊天空

The Sky of Gene: 好人悠遊卡(Nice Guy EasyCard)

The Sky of Gene: 原來我也是劈腿族(18禁)

The Sky of Gene: 其實我才是劈腿的超強者(21禁)

The Sky of Gene: 我的小玉

The Sky of Gene: 危機

The Sky of Gene: 一個人的轟趴

The Sky of Gene: 好人萬歲

The Sky of Gene: 最幸福的時代

The Sky of Gene: 這就是人生!

The Sky of Gene: 明天的明天的明天

The Sky of Gene: ADAPTIVE LANDSCAPES

The Sky of Gene: 原來我才是強者!

閱讀全文...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人民的心聲,該聽見了吧!?




近年地方政府力推大型開發案,徵收農地頻傳爭議,三千多名農民與聲援民眾、全台14個地區自救會、數十個農運、社運團體發起的「七一六農民重返凱道」昨晚露宿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要求政府停止浮濫土地徵收,並呼籲行政院長吳敦義履行修改土地徵收條例的承諾,反對政商與農民搶地、搶水。

去年7月17日農民在凱道上種下「凱稻」,並給政府120天的時間,修改土地徵收條例。民間團體在去年11月提出「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吳敦義曾承諾,會做為參考並加速修法,但進度卻遲遲落後。去年7月農民首次夜宿凱道即要求修改《土徵條例》,行政院長吳敦義雖允諾,但修正案至今仍躺在內政部,而且愈來愈多良田變建地,灌溉水被搶走變工業用水,農民決定再次揭竿而起。

台灣為開發科學園區、工業區,每年約流失3,120公頃農田,相當於120個大安森林公園。農委會聲稱糧食自給率將從現行32%,於2025年提高到40%,這需要71萬公頃良田,但特定農業區(特別保護的優良農地)才27萬公頃,因此提高糧食自給率的政策,該如何兌現?

台灣工業區實際上早已過剩,政府還不停徵收農田,而從未進行完整的國土規劃,這樣的政策早已問題重重。台灣的國土面積是日本的十分之一,可是台灣的土地徵收案是日本的十倍,因此就單位土地面積而言,台灣的土地徵收率是日本的一百倍!

我就有朋友家在南部的土地讓政府以每坪60幾塊台幣的賤價強制徵收,可是徵收後就被當作荒地好幾年迄今還未有任何處理。當我在一次婚宴上說給另一位朋友聽,他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對,還認為政府不過是依法行事,可是談到城市規劃的都市更新,他就完全無法接受政府的作法。我當時是氣得想當場翻桌,不過冷靜一下,想想這不過是大部分城市人對鄉下土地價值的看法。

在一個文明的現代化民主國家,如果你受的身家財產和性命安全的保障,因你居住的是城市或鄉下而有別,那麼什麼還叫做公平正義呢?如果僅因為居住地而有差,那台灣北部的居民是否就該比中南部和東部的居民享有更多保障?大台北地區的居民是否又該比桃竹苗的居民享有更多保障?台北市的居民是否該比新北市和基隆市的居民享有更多保障?大安區的居民是否又該比台北市其他區的居民更多保障?大安區捷運站旁的居民是否又該比非捷運站旁的居民享有更多保障?大安區捷運站旁豪宅的居民是否又該比中古屋的居民享有更多保障?

土地強制徵收的問題,決不能簡化成經濟價值的膚淺數據,那是對人權的基本保障。土地徵收並非不可為,但是那要在確定徵收完全無法避免,而且在通盤考量下進行。放任工業區的荒廢而強制徵收農地,是在沒有對國家利益考量下的愚蠢行為,也是一種變相地在經濟數據上灌水的行為。好好的工業用地資源還沒善用,放任寶貴的資源無謂浪費,卻在農地上填滿混凝土,就能憑空增加國家國民財富?鈔票真的可以如此印出來的嗎?

今年最賣座的國片之一是《雞排英雄》,而《雞排英雄》的主題是什麼?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一群小市民勇敢地站起來對抗不講理的大財團!是的,夜市一定不會比商場來得更值錢!可是,台灣人民現在也開始意識到有許多文化和生活上的價值,並非金錢可以取代的!

台灣從去年開始,景氣開始復甦,可是主流和公民媒體,不約而同一再報導的,卻是「無感復甦」、「過勞死」、「貧富差距加大」、「所得分配不公」和「實質薪資停漲」等新聞。沒有多少人一再接受了這樣的資訊後,仍然一廂情願地相信政府和財團的開發一定會對全民有利。台灣的經濟問題,已經不再是經濟成不成長的問題,而是所得分配公不公平的問題了!政府和財團,在這樣的民意氛圍下,還要用操弄簡單但不切實際的經濟數據來圖利少數人多久呢?

從反國光石化的強大民意迫使政府政策大轉彎,就可見台灣人民已經不再輕信操弄過的經濟數據了!雖然許多問題,不該被簡化成經濟與環保或文化的對立。可是就算是,在一個民主國家,人民還是有權作魚與熊掌的取捨!

除了「七一六農民重返凱道」,在台灣還有一個不公不義的事件在進行著。位於台東卑南鄉杉原海邊「美麗灣渡假村」被環保人士控告財團與縣府違法,判決縣府與財團敗訴,已被於去年九月判決應立即停工。但是財團跟縣府都把法院裁定當耳邊風,繼續狂蓋、狂挖。






今年6月開始,一群來自東海岸的藝術家們組成了「反反反美麗灣行動聯盟」並發起「百人肉身圍籬」行動,在美麗灣渡假村前的杉原海灘上搭建起達魯岸(阿美族語的臨時工寮),希望透過集體創作共同守護海岸。四、五百名關心海洋生態、原住民傳統領域的民眾7月10日下午齊聚台東縣杉原海邊,手牽手大聲怒吼,表達反對美麗灣開發案、捍衛土地的決心。

在東部,還有一件破壞環境的開發案進行。有個稱作「阿塱壹古道」的地方在短短60公里內,將世界四大氣候(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的生態系統全部涵蓋,這種世界級的生​態廊道就在阿塱壹。然而交通部「環島公路網」的計畫,將​台灣1,172公里的海岸線,硬被環島公路包覆,成為快速​切割的生態殺手與生冷的消波塊、擋土牆等水泥建築的「堡​島」,讓台灣濱海的生態系統,與孕育生命的海洋斷裂。如​今,連最後環島公路網1/100的天然海岸線也不放過。




台灣只剩這個天然海岸線,百分百的自然,沒有任何人為的消​波塊、擋土牆與各式各樣「工程建設」。人為的經濟發展,尚可有取代的方式,可是椰子蟹、綠蠵龜的生存,還有許多美好自然風景的逝去,卻絕對是一去不回的。我們難道要以一個不可逆且確定的損失,去換一個可取代且不確定的利益嗎?

為「阿塱壹古道」,我們還有能做的,就是趕快到連署網頁把你的心聲連署出去吧!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參與式民主政治的公民批評者角色

The Sky of Gene – 撐飽與挨餓-公義何在的糧食戰爭

The Sky of Gene – 愛台必讀!-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The Sky of Gene – 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The Sky of Gene – 該好好用心地面對的全球7大短缺

The Sky of Gene: 再談為何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

The Sky of Gene: 活在象牙塔裡的化工學者

The Sky of Gene: 台灣政府財團之惡,在於不食人間煙火。

The Sky of Gene - 南港202兵工廠搬遷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糟蹋稻穗......

The Sky of Gene: 當怪手都可以隨便欺壓秧苗......

The Sky of Gene: 中科三期爭議之我見

The Sky of Gene: 是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The Sky of Gene: 民主究竟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The Sky of Gene: 民主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真正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萬歲

The Sky of Gene: 民主係蝦米?

The Sky of Gene: 蝦米係民主?

The Sky of Gene - 關燈一小時能改變世界拯救地球嗎?


相關網站:

別任由政府把你歸在「默許」那一邊 |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在凱道作一個小小的夢


獨立蒼茫: 政府虧欠農民的帳,我們凱道算


漂浪。島嶼--munch: ◎716馬的風暴---農民不是兄弟、土地正義不是江湖道義◎ - yam天空部落

漂浪。島嶼--munch: ★想要就拿走--「農人我要」的土地徵收★ - yam天空部落

716重返凱道前 吳揆急召民團代表 農陣:事情沒解決 安撫沒必要 | 苦勞網

沒有家,要怎麼繼續歌唱?不要告別,東海岸。 | 阿吱的影像生活日記簿

全民牽手護海洋 砲轟美麗灣搞違建 | 苦勞網

日安 阿塱壹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搶救阿塱壹古道 號召10萬人連署


阿塱壹不要說再見!





閱讀全文...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我們要的,不過就是乾淨的選舉!

Bersih 2.0 Taiwan Rally

Bersih 2.0 Taiwan Rally




我雖然算是個關心時政的人,可是參加遊行集會,今天倒是生平第一次。原因是,一來我個性內向害羞,不愛拋頭露面;二來,台灣社會表達意見的方式很多元,大部分時候還不需要上街頭高聲搖旗吶喊。

可是,我今天下午穿了黃衣和朋友去了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參加了「Bersih 2.0 Taiwan Rally 旅台大馬遊子聲援淨選盟集會」,朋友甚至連小孩都帶去了。會參加這個遊行集會,是因為大馬政治現狀實在讓人忍無可忍了!而且,也終於有一次,我完全肯定,這個遊行集會的訴求,絕對是正確的!




相對民主進步的台灣,大馬的民主從獨立後,就一直原地踏步,執政黨總是能用各種手段,威迫利誘選民投向執政黨,使得執政黨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Barisan Nasional)總是能獲得國會三分之二的席位而強勢執政。這情況一直到2008年才開始稍微有些轉變,執政黨席位終於比三分之二少了些,不過由於選舉制度不公,讓僅獲得50.27%普選票的國陣,仍然能佔有63.1%的席位!

來台灣念書是15年前的事了,當時父母親戚長輩在小孩出國時,不免告誡我們要學成歸國,報效國家社會。

當時台灣剛進行完第一次總統全民直選,正處民主轉型的陣痛期,政治社會動盪不安。當年在念僑大先修班時,正好碰上白曉燕命案,僑大所在的林口因為是案發現場,到處風聲鶴唳。人民普遍沒有法治觀念,一堆違法的代誌都可以隨便就地合法。加上飆車砍人、擄人勒索、槍擊命案連連,讓我們受到不少文化衝擊。政壇也被黑金污得烏煙瘴氣,許多被判刑的黑道份子,都能公然登上立法院議事堂!

轉眼間過了十幾年,這幾年回馬來西亞,我和不少大馬朋友,都漸漸發現,親戚長輩再也不是告誡我們要回去報效國家社會,而是勸誡我們,如果有能力待在國外,就不要回去了…:(

而馬來西亞在這十幾年,流失掉的比我優秀的人才,竟然有超過百萬之譜!

然而歷經民主陣痛期的台灣,也慢慢走向民主的康莊大道,經歷了兩次政黨輪替,讓政客愈來愈不敢掉以輕心,因為另一次政黨輪替,說不定又會到來。台灣公民也一再發揮了力量,讓圖利少數人的政策急轉彎,如國光石化及苗栗大埔。而且,台灣治安也在一點小事就動不動大驚小怪的媒體嚴厲監督下,改善得比往年好許多。當年家常便飯的槍擊案,現在都可以震動警政高層。

十幾年前,台北街道到處坑坑洞洞,垃圾隨地可見,多處房屋破舊混亂,市容比馬來西亞大部分城市都還不如。除了少數地區有捷運,台北大部分地方都要搭擠得要命又到處繞路的公車。鬧市街頭幾乎甚少見到外國旅客,許多外商還把員工外派到台北當作是種處罰。相對現在整潔的重劃區和如火如荼的都市更新,一堆外國旅客自掏腰包來台灣旅遊。

台灣這十幾年來的進步,就是因為實現了民主法治、言論自由及公民參與,成為華人地區的民主模範!

當然,現在不少台灣朋友還是會告訴你,台灣政治和社會還有一大堆問題,而且認為台灣還在民主的幼稚園,甚至還未入學。這是好現象,這代表人民知道他們有什麼權利還有待爭取,而且他們也把表達爭取權利的行為當作理所當然的基本人權。

在這裡也順便抱怨一下,根據這篇投書〈在台外籍人士 竟無言論自由〉,當台灣數個NGO與在台馬來西亞學生於7月5日上午前往馬來西亞在台辦事處抗議,譴責大馬政府的粗暴作為,要求大馬政府尊重人民言論自由,並當場遞交陳情書時,現場松山分局的員警則私下恐嚇,如果在場的馬來西亞學生公開發言,警方將通報移民署,請移民署處理。導致原本打算在當天陳情活動中發言的馬來西亞學生,因此噤聲。

可是根據2007年底《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法,於《移民法》29條明文保障外籍人士在台的意見表達自由:「外國人在我國停留、居留期間,不得從事與許可停留、居留原因不符之活動或工作。但合法居留者,其請願及合法集會遊行,不在此限」。

執法的台灣警察居然對民眾刻意誤導法律,這不僅是開民主倒車,還是法治的糟糕負面示範!

不過今天我們在自由廣場的集會,完全沒有受到任何干擾,這是好現象。可是在馬來西亞呢?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過萬人不理會政府禁令舉行集會,要求改革選舉制度,防暴警察施放催淚氣體驅散,至少10多人受傷,包括反對派領袖、前任副總理安華。警方表示,拘捕超過1,400人。




大馬政府口口聲聲指稱「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BERSIH 2.0,簡稱「淨選盟」)是反對黨要推翻政府的陰謀,可是有別於2007年的淨選盟人民集會,淨選盟2.0委員會成員皆以非政黨身份參與組織集會。淨選盟由全馬62個非政府組織組成,並不隸屬於任何政黨。

淨選盟成員有社會團體有人民之聲、獨立新聞中心(Centre for Independent Journalism,簡稱CIJ)、社會傳播中心(KOMAS)、回教姐妹組織(SIS)、廢除內安法令聯盟(GMI)、馬來西亞之子(Saya Anak Bangsa Malaysia,簡稱「SABM」)、國際特赦組織馬來西亞分會(Amnesty International Malaysia,簡稱AIM)、維護媒體撰稿人聯盟、馬來西亞大專生團結陣線(SMM)、全國回教學生聯盟(Gabungan Mahasiswa Islam SeMalaysia,簡稱GAMIS)、獨立大專學運組織(KAMI)、林連玉基金委員會、回教復興陣線(Islamic Renaissance Front,簡稱IRF)等等。

而淨選盟的訴求,不是要政府下台,而是非常非常基本的選舉改革而已!

其訴求是:

一、清理選民冊
二、改革郵寄選票制度
三、在選舉時使用不退色墨汁
四、讓參選政黨公平接觸媒體
五、要求更長的競選期(至少21天)
六、強化選舉機構體制
七、杜絕賄選
八、停止骯髒政治手段

請問,這八個訴求,有哪一個是有那麼一丁點不合理的?這八個訴求,根本就是最基本不過的!

獨裁政權是真小人,可是口口聲聲民主卻操弄選舉的政府,卻是更卑鄙的偽君子!

大馬政府對淨選盟的一再打壓,根本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欲蓋彌彰!政府恐懼人民正義的力量到,連黃衣都杯弓蛇影地成為違禁品Orz

除了預定在吉隆坡舉辦的大型群眾集會以外,淨選盟2.0的影響力也擴張到了海外。目前,在韓國的首爾;在澳洲的坎培拉、墨爾本、雪梨、柏斯、阿德萊德、布里斯班和荷巴特;在日本的大阪;在台灣的台北,在法國的巴黎;在英國的倫敦;在加拿大的渥太華;以及在美國的洛杉磯、舊金山和紐約都已有海外馬來西亞人主動發起淨選盟2.0集會或小型聚會,於2011年7月9日當天共同聲援國內淨選盟2.0集會的選舉改革訴求。

回到之前的問題,我們這些在海外遊子的親戚長輩,現在都擔心我們回國的出路,使得人才只好一向往外流。我們過去愛嘲笑偷渡來馬的印尼非法移民是「印尼仔」,但是印尼經過了西方國家肯定的公平民主選舉後,國家社會發展蒸蒸日上。而原地踏步的馬來西亞,在不公平不義的制度下,十年後搞不好要偷渡到印尼去當「馬來仔」呢?

大馬人,尤其是華人,大部分都普遍有著政治冷感,甚至大人過去還對我們積極倡導及灌輸「自掃門前雪」的自保精神。我和朋友過去參加集會前,甚至還懷疑我們是否會撲個空,改行程去參觀中正紀念堂讓獨裁者老蔣給嘲笑一番XD

到了集會現場,見到了上百黃衣人,然後我深深發現,我們真的老了!我們的同胞學弟妹,在民主的表現,其實真的很值得我們這些老人學習!在這個集會上,從馬來西亞旅台留學生的積極和穩健的發言,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大馬人民民主素養的進步!

從今天開始,我不會再懷疑,馬來西亞真的還有救!

也許一次的改革還不夠,也不保證會成功,不過我們絕對還有下一次!我們要一次又一次的做到成功為止,讓我們有一天能夠仰首闊步地踏回國門!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大馬政府,好嘢‏!!!

The Sky of Gene: SAPU MALAYSIA!

The Sky of Gene: 參與式民主政治的公民批評者角色

The Sky of Gene: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The Sky of Gene: 民主究竟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真正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萬歲

The Sky of Gene: 民主係蝦米?

The Sky of Gene: 蝦米係民主?

The Sky of Gene: 台灣不民主紀念館

The Sky of Gene: 廿二年的六四

The Sky of Gene: 讓子彈飛個不停吧!

The Sky of Gene: 千年的魔咒-毋忘六四

The Sky of Gene: 中共重判劉曉波的警訊

The Sky of Gene - 再見,愛國主義!

The Sky of Gene - 永遠不該被遺忘的六四

The Sky of Gene - 【分享】草泥馬之歌

The Sky of Gene - 中國爛趨勢

The Sky of Gene - 遺忘...

The Sky of Gene - 遺忘的慶幸



相關網站:

2011年淨選盟2.0人民集會-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淨選盟2.0官方網頁

Bersih 2.0 Taiwan Rally 旅台大馬遊子聲援Bersih2.0

Bersih2.0 Taiwan Rally 旅台大馬遊子聲援淨選盟集會

Nasi Lemak 2020



閱讀全文...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超給力的李獻計歷險記!




上個禮拜才看到這部2009年出品的中國國產動畫,真是驚為天人,我迄今已經看了N遍了!

這部超牛逼、超給力的中國動畫《李獻計歷險記》片,居然是一個人花了兩年多,用業餘的時間慢慢完成的處女作!短短廿幾分鐘的動畫,而其豐富無比的內容,以及想像力,還有其誠意,甚至比絕大多數大製作電影,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獻計歷險記》是部奇幻愛情故事,劇中除了豐富的動畫元素,還極為巧妙地安插了台灣知名綜藝節目和美式電影預告片來交待部分重要劇情,很有KUSO的味道。

《李獻計歷險記》片頭短短一分鐘,就已宣示了其不凡!整部《李獻計歷險記》,沒有任何一個多餘的畫面和對白;雖然是一人製作,但動畫裡的各種細節,絲毫完全不馬虎;各場景的轉換非常巧妙富創意,也充滿各種有趣的伏筆;主角李獻計的北京腔和小日本的日式英語,都十分有味道;集合各大古典、流行、電影動漫配音名曲的背景音樂,都和劇中場景搭配得天衣無縫!《李獻計歷險記》作者李陽的藝術功力真是非凡啊!

《李獻計歷險記》訴說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是一個人窮極一生對愛情的追求。千金難買早知道,在感情中的世界中,最令人捥惜遺憾的,不就是該把握的過去,已不能再重來了嗎!?《李獻計歷險記》中,一切的冒險,就是要把過去重來。可是到頭來,時間是重來了,可惜歲月終究不饒人……

《李獻計歷險記》的主人翁患的「差時症」,原本是不存在的心理疾病,可是沉溺在愛情世界的歡樂愉悅與悲痛哀傷的人們,有誰能不患上差時症呢?只是我們都想和李獻計一樣,以世紀為單位來度過快樂的戀愛時光,然後用幾分鐘的時間過完情傷後所有的哀痛罷了……想得卻不可得,現實往往事與願違,但你奈人生何?

這部《李獻計歷險記》,似乎顫覆了所有商業動畫和電影,原來一個人真誠地建構出的虛幻情感世界,還真能愚公移山呢!

Lee's Advantages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分享】〔超扯童話血多〕賣火柴小女孩(更新至最終話)


The Sky of Gene: 【分享】鋼彈停格動畫(Gundam Stop Motion)

The Sky of Gene:【分享】爆笑變態監獄兔( ウサビッチ,USAVICH.TV)

The Sky of Gene:【分享】爆笑變態監獄兔第三季( ウサビッチ,USAVICH.TV)

閱讀全文...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大馬政府,好嘢‏!!!

先看影片來認識大馬政府有多讚!








這則新聞中,為因應明年馬來西亞大選,馬來西亞一群傻瓜公民社團代表組成「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Bersih 2.0, 凈選盟),倡議選制改革,並要求建立一個獨立運作的選舉機制。

淨選盟原本預計於今年7月9日在吉隆坡舉辦大規模遊行,但在過去幾天,大馬政府共逮捕了超過一百人,其中還包括國會議員和州議員。台灣NGO(非政府組織)團體在6月30日發表聯合聲明表達嚴正抗議,要求大馬政府無條件立即釋放所有民權人士。

台灣NGO發表聲明說,「人權作為普世的共同價值,每一個人基本的言論自由、集會結社、參與選舉權利等,都應該受到尊重與保障。」

基本上,對大馬人來說,那句「人權作為普世的共同價值,每一個人基本的言論自由、集會結社、參與選舉權利等,都應該受到尊重與保障。」,是徹徹底底的屁話!!!

台灣人懂個屁!不管民主政治有多好,對馬來西亞人來說,全不管用…至少政府和大人在我們小時候是這麼教我們的,他們難道是在說謊嗎?政府和大人,難道會做錯事嗎?我以為只有小孩子才會不懂事耶!

馬來西亞人,生來就注定是沒有基本的言論自由、集會結社、參與選舉權利!連我寫了好幾篇關於民主政治論述的文章,裡頭的道理,放到俺的祖國馬來西亞,也全都成了屁!屁!屁!

大馬法律明文禁止大學生參與政治活動,因為大學生不是只會念書就好嗎?什麼知識分子該關心社會公義?社會公義是政府說的算,關知識份子屁事?什麼參與式民主?執政黨就是民主,你以為是誰在當家?

什麼狗屁「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Bersih 2.0),他們懂個屁!?淨選盟的訴求是什麼?

請看:

一、重新整理選民册
二、改革郵寄選票
三、使用不脱色墨制止重覆投票
四、自由及公平使用媒體
五、要求更長的競選期(至少21天)
六、強化公共機構和制度
七、停止貪污
八、停止骯髒政治

統統都是屁、屁、屁、屁、屁、屁、屁、屁!總共八個臭屁!

什麼改革選制啦?人家執政黨隨便灌個票是會怎麼樣?難道反對黨不也是靠真的選票在灌水嗎?

自由及公平地使用媒體?媒體本來就該算是公家單位,怎能公器私用?

強化公共機構和制度?公共機關和制度不是就該讓執政黨繼續執政千秋萬載嗎?要不然你以為誰是頭家?

什麼停止貪污、停止骯髒政治?大馬政府究竟鎮壓多久?要捉多少人?才會讓大馬人民瞭解,大馬真正需要的,是不公不義!是貪污腐敗!是骯髒政治!!!

反對黨清高個屁啊?你以為人家再潔身自愛,也會比執政黨在酒店偷情被偷拍色情光碟的政客來得乾淨嗎?

民主自由其實根本就是西方國家的陰謀!為什麼要讓西方霸權來漟渾水?我們不是該肥水不流外人田,讓執政者當自己人繼續搜刮民脂民膏嗎?

台大楊維哲教授在〈撫今傷昔─陳文成博士逝世28週年紀念〉中說道:

「德國一位牧師(失禮,我忘掉他的名字,)有一首名詩,大概是:

一開始,伊等來掠共產黨徒,
我無出聲,因為我毋是共產黨徒;
復來,伊等來掠工會會員,
我無出聲,因為我毋是工會會員;
復來,伊等來掠猶太人,
我無出聲,因為我毋是猶太人;
復來,伊等來掠天主教徒,
我無出聲,因為我是新教徒;
最後,伊等來掠我,
已經無人好出聲了。」


是的,我們乾脆讓大馬執政黨繼續來掠大馬人民好了,有什麼關係呢?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SAPU MALAYSIA!

The Sky of Gene: 參與式民主政治的公民批評者角色

The Sky of Gene: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The Sky of Gene: 民主究竟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有多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真正好?


The Sky of Gene: 民主萬歲

The Sky of Gene: 民主係蝦米?

The Sky of Gene: 蝦米係民主?

The Sky of Gene: 台灣不民主紀念館

The Sky of Gene: 廿二年的六四

The Sky of Gene: 讓子彈飛個不停吧!

The Sky of Gene: 千年的魔咒-毋忘六四

The Sky of Gene: 中共重判劉曉波的警訊

The Sky of Gene - 再見,愛國主義!

The Sky of Gene - 永遠不該被遺忘的六四

The Sky of Gene - 【分享】草泥馬之歌

The Sky of Gene - 中國爛趨勢

The Sky of Gene - 遺忘...

The Sky of Gene - 遺忘的慶幸



相關網站:

2011年淨選盟2.0人民集會-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淨選盟2.0官方網頁

Bersih 2.0 Taiwan Rally 旅台大馬遊子聲援Bersih2.0

Bersih2.0 Taiwan Rally 旅台大馬遊子聲援淨選盟集會

Nasi Lemak 2020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