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0日 星期三

【吳哥印象】印度教的三大神祇

要瞭解吳哥的藝術文化,一定得瞭解印度教。雖然柬埔寨人民現在信仰的,絕大多數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不過在興建那些寺廟時,人民主要信仰為印度教,寺廟群皆以印度教的精神來建造的,並且吳哥窟的世界上最大浮雕,也是取材自印度教的神話。

印度教(Hinduism),我們東南亞華人取其音稱之為「興都教」,中港台皆稱之印度教,可能是因為信仰此教者,絕大部分為印度人,而且「興都」和「印度」的音甚近。基本上,印度教是印度人的民間信仰,沒有統一的經典,和中國人的民間信仰甚相似,一樣為多神信仰,像中國人民間拜的神祇就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王母娘娘、觀音菩薩、關公、孫悟空、媽祖等,東南亞華人還有大伯公和拿督公等。

印度教其實更複雜,因為全印度有超過五十種民族和語言,印度教也是多神教,神祇說得出來的就有梵天(梵文:ब्रह्मा,Brahma)毗濕奴(梵文:विष्णु,Vishnu)濕婆(梵文:शिव,Shiva)因陀羅(梵語:इन्द्र,Indra)阿耆尼(梵語:अग्नि,Agni)雙馬童(梵語:अश्विन,Ashvins)伐由(梵文:वायु ,Vayu)俱吠羅(梵語: कुबेर, Kubera、Kuvera 或 Kuber)蘇利耶(梵文:सूर्य, Surya)樓陀羅(梵文: रुद्र, Rudra)格涅沙(梵文:गणेश 或 श्रीगणेश,Ganesha)哈奴曼(梵文:हनुमत्,Hanuman)黑天(梵文:कृष्ण,Krishna)辯才天(梵文:सरस्वती,Saraswati)吉祥天(梵文:लक्ष्म,Lakshmi)帕爾瓦蒂(梵文:पार्वती,Parvati,或譯為帕娃蒂、雪山神女)薩蒂(梵文:सती,Sati) 等。

不過雖然神祇眾多,其中三大神祇是力量最大,信眾雖多的,那就是梵天(梵文:ब्रह्मा,Brahma)、毗濕奴(梵文:विष्णु,Vishnu)和濕婆(梵文:शिव,Shiva),搞清楚這三大神祇就差不多了。


梵天(梵文:ब्रह्मा,Brahma)

Brahma-0
(Picture by Dr.Seshagirirao-MBBS @ Picasa

梵天創造了世界萬物,坐騎為孔雀,妻子是辯才天(梵文:सरस्वती,Saraswati)。與毗濕奴以及濕婆並稱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主管「創造」。由於他已完成了創世的任務,已經沒有利用的價值了,所以印度教徒對梵天的崇敬程度相對來說不高,反而較崇拜保護神毗濕奴以及敬畏破壞神濕婆。全印度四千多座印度教寺廟只有兩座是專門供奉梵天的,但大部分印度教徒都對梵天祈禱。

saraswati
(Picture from Maharishi OM
辯才天(梵文:सरस्वती,Saraswati)


梵天後來的地位大不如毗濕奴和濕婆的一個理由是傳說祂愛上了自己所創造出的女兒辯才天,這位河川女神手持七絃琴,是智慧、藝術與科學之神。娶女兒有損其名譽,所以信奉者不多。不過這個說法有學者認為是俗世附會之說,並推測比較有可能的原因,在於梵天相當於哲學界中的梵,神格較為抽象,所以在廟宇中很使少單獨存在。

梵天擁有面向四方的四個頭,四隻手,座於蓮座上或由七隻天鵝所拉的車上。辨識梵天的方法除了四首四手外,還有手持的象徵物,但其往往變化很大,如吠陀經、蓮花、庫莎草、水瓶、匙、勺、神缽、牛酪油罐等都是。傳說梵天本有五個頭,但其中一個卻被濕婆砍下。梵天與濕婆爭論,誰是宇宙的創造者,兩人互不相讓。終於,濕婆被激怒,全身被憤怒所包裹著。濕婆一怒之下,砍下梵天五首之一。成為現在梵天四顆頭顱的模樣。

與印度不同,梵天信仰在南傳上座部佛教的東南亞,尤其泰國,得到很大的發揮,在泰國的梵天信仰,華人稱之四面佛信仰,據說有保佑人間富貴吉祥的功能,在東南亞地區有非常多信眾。

486px-Thai_4_Buddies
(Picture from Wikipedia
泰國四面佛壇


毗濕奴(梵文:विष्णु,Vishnu)

391px-LVishnu
(Picture from OhMyWeird.com


保護神毗濕奴,也名為維修奴、黑天、那羅延天(Narayana),佛教稱為遍入天,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主管「維持」。他的坐騎為迦樓羅(梵文:गरुड,Garuda),妻子是吉祥天(梵文:लक्ष्म,Lakshmi),印度教的毗濕奴派(Vaishnavism)專門供奉他,全國有一千多座廟宇。

goddess-Lakshmi
(Picture from Goddess Forum
吉祥天(梵文:लक्ष्म,Lakshmi)

毘濕奴通常以人形出現,皮膚呈深藍色,四臂上分別持有輪、海螺、法杖和蓮花,或端坐於蓮座,或臥於七頭巨蛇阿南塔身上,座騎則是大鵬金翅鳥
迦樓羅(梵文:गरुड,Garuda)。祂的變化多端,不僅有一千個稱號,也曾多次以不同的化身來到人間拯救世界的。

vishnu_garuda_gajendra_makara
(Picture from Publiskās dienasgrāmatas
大鵬金翅鳥迦樓羅(梵文:गरुड,Garuda)

在毘濕奴傳說中,最著名的是「搗動乳海」的故事。毘濕奴化身成巨大神龜協助天神對抗阿修羅(梵文:असुर,Asura),祂們在海中已巨蟒為繩拔河,蛇吐出的火焰消滅了眾多的阿修羅,而乳海經過攪動後,積沉在海底的種種寶物紛紛現出,有白牝牛、吉祥天女、以及喝下後可戰勝世間所有力量的甘露。

450px-Mahishaasura
(Picture from Wikipedia
阿修羅(梵文:असुर,Asura)


毗濕奴最為常見的形象為藍色皮膚,擁有四隻手臂,並且坐在蓮花上。四隻手臂分別拿著不同的神器:金環、法螺、蓓蕾(花)以及神杵。另一常見的形象,則是毗濕奴躺在千頭巨蛇舍沙(阿難陀龍,梵文:शेष,Shesha)之上,從肚臍生出的蓮花中創造梵天,而吉祥天則隨侍在身邊。

Vishnu&Lakshmi
(Picture from A collection of pictures of the God Vishnu


濕婆(梵文:शिव,Shiva)

shiva_PG24_l
(Picture from Dolls of India


濕婆是毀滅之神,也擔當創造的職能,是印度民眾最為敬畏的神,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他的教派(濕婆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八種化身,除毀滅外還可創造。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

濕婆這個譯名很容易令人誤會他是女神,不過他確是男神,濕婆的第一任妻子是薩蒂(梵文:सती,Sati),薩蒂因為不滿其父達剎對濕婆的侮辱而投火自盡,死後轉生成喜瑪拉雅山之女帕爾瓦蒂(梵文:पार्वती,Parvati,或譯為帕娃蒂、雪山神女)。她付出無數的努力,終於讓因失去前妻薩蒂而心灰意冷的濕婆回心轉意與她再婚。

ma_ardh_blr_cox
(Picture from Forms of Shiva

薩蒂(梵文:सती,Sati)

Parvati
(Picture from RyersOnline.ca
帕爾瓦蒂(梵文:पार्वती,Parvati,或譯為帕娃蒂、雪山神女)


濕婆是苦行之神,終年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卡拉薩山修煉苦行,即是西藏普蘭縣(藏文:སྤུ་ཧྲེང་རྫོང་)的崗仁波齊,通過最嚴格的苦行和最徹底的沉思獲得最深奧的知識和神奇力量。但由於濕婆沈醉於修行而無心建立家庭,帕爾瓦蒂便自己用黏土做出一個小男孩。一天,濕婆外游回來後,被這名陌生男孩擋在家門外,一怒之下把這男孩的頭砍下來。經由帕爾瓦蒂的解釋,才知被砍頭的男孩是自己的兒子格涅沙(梵文:गणेश 或 श्रीगणेश,Ganesha)。要救回兒子,濕婆必須在出門路途上移植第一個遇到生物的頭到自己的兒子,而路途上第一個遇到的是一頭屬於因陀羅的大象,所以格涅沙才以象頭人身的型態出現在各雕繪之中。

ganesha
(Picture from Afroz Taj
格涅沙(梵文:गणेश 或 श्रीगणेश,Ganesha)


《梨俱吠陀》(歌詠明論,梵文:ऋग्वेद ,Rigveda)中,濕婆名為
樓陀羅(梵文: रुद्र, Rudra),是風暴和閃電之神,傳說祂手持弓箭,有善惡雙重性格,能用千種草藥為人獸治病,但當祂發怒時就會以霹靂傷害人畜草木。而祂額上的第三隻眼又稱智慧眼,平時這隻眼睛以閉闔狀態呈現,一旦這隻眼睜開時,這個世界就將歸於洪荒狀態。

雖然濕婆主宰毀滅,印度人相信毀滅帶來的再生與創造,因此祂在教徒心中深受愛戴,而濕婆願意分髮七束讓印度河女神將恆河河水由天而降時不致釀災的傳說中,就凸顯出祂的仁愛之心。

除了長有三隻眼是濕婆的特徵外,祂也擁有四到八臂,長髮編成高高的髮冠,以新月、珠寶或骷髏頭為飾,為表現威力,持物長為三叉杖、斧頭或羚羊角,祂的坐騎則是白公牛難敵(梵文:नंदी,Nandi)。

nandi at corners 1
(Picture from A Shiva Bhakta's Experiments with Spirituality

白公牛難敵(梵文:नंदी,Nandi)

在印度神話中,神祇的壽命雖比凡人長久,但終究也有生老病死。諸神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擾不休,後來更與阿修羅有激烈的爭執,梵天為了調停這場爭執,就與阿修羅和諸神一起相議,決定同心協力去攪拌大海,就可以令大海出現長生不老的靈藥——蘇摩,後來諸神和阿修羅都成功令乳海(因大海已被攪拌成乳海)出現蘇摩,但在接近尾聲的時候,負責綑綁著宇宙最高山峰——須彌山去攪拌大海的巨蛇舍沙卻忍受不了折磨,口中噴出有如海量的毒汁,毒汁濺到地上匯聚成江河,流入大海,毒害三界眾生。諸神在無計可施之下就決定找大神濕婆幫忙,濕婆不忍讓眾生受苦,只好硬生生地將毒汁吞進口中,毒性劇烈的汁液流經濕婆的咽喉,把濕婆的脖子燒成青黑色。

如果以全能濕婆的姿態出現,濕婆通常有三個頭,代表滅生、護身和造生;以男性生殖器林伽(梵文:लिङ्गं,Linga)出現時則象徵再生,查塗穆卡是濕婆的四頭,加上林伽則代表宇宙的五大元素—地、水、火、風、空。林伽呈勃起狀,以優尼(
梵文:योनि,Yoni)為底座,優尼是女性生殖器像,象徵濕婆的妻子。印度教林伽認為它代表生命,象徵生殖、創造的超自然神力,是宇宙之源和最高力量的象徵。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梵文:रमयन,Rāmāyana)記載濕婆與妻子做愛時,一次就達百年之久,中間從不間斷,精液噴灑成恆河,孕育了印度文明。

450px-Nepalese_stone_linga_SF_Asian_Art_Museum
(Picture from Wikipedia
林伽(梵文:लिङ्गं,Linga)

795px-Cattien_stone_yoni
(Picture from Wikipedia
優尼(梵文:योनि,Yoni)


最著名的濕婆形象首推「舞王」,這場宇宙之舞,創造由濕婆手中的鼓所引發,右前手施無畏印意味保護,週邊裝飾的火焰帶來毀滅,高舉的左腳象徵更高精神層次的解脫,右腳足踏侏儒小鬼象徵愚昧也代表時間—也就是說濕婆神不但摧毀愚昧,也征服時間。


以上內容參考維基百科〈印度教中有三大神,分別是梵天 (Brahma)、濕婆 (Shiva)、毗須奴 (Vishnu)〉改寫而成。


【吳哥印象】

2 則留言:

Bob Lu 提到...

問個問題

Brahma 為何翻作梵天啊

Gene Ng 提到...

我猜,「梵」這個字,是音譯自Brahma的梵文字首Brh,意思是生長、創造。

「天」的意思是天神。印度的宗教傳進中國的是佛教,不是印度教。佛教都承認印度教的前身婆羅門教的神祇,可是那些天神雖然有人類享受不到的法力,卻仍有生死病死。佛經對那些神祇的稱呼也不一樣,像毗濕奴就被稱為遍入天。所以Brahma被稱為梵天,也不奇怪吧。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