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該好好用心地面對的全球7大短缺

ie sieben Knappheiten

cam_mueller_knappheiten_fin


《全球7大短缺》Die sieben Knappheiten: Wie sie unsere Zukunft bedrohen und was wir ihnen entgegensetzen können)是值得一看的趨勢好書。作者Henrik Muller是來自德國的國民經濟學家,能夠讓讀者接觸來自歐洲的觀點,而非主流的美國觀點,也非總是以美國利益為考量而出發。而台灣現在面臨的許多問題,可能和德國面臨的問題相對比較相似。

《全球7大短缺》指的是哪七大短缺呢?那是人口、靈魂、時間、能源、權力、土地、水。這些短缺,是因為全球化、人口發展變化、氣候危機這三大發展給人類帶來的挑戰。這七大短缺,也正好是台灣政治和社會還不願好好用心面對的真相!

首先,第一大短缺是人口。這乍看之下有點莫名其妙,因為人口不是不斷地增長嗎?而且在這一百年來,人口更是爆炸性增長啊!

population_growth


是的,全球人口是在增長,可是《全球7大短缺》要討論的人口短缺,是從實際增長、具有生產力的人口以及人口老化的問題來探討。首先,由於教育的提升,讓人們不再願意成為生養小孩的機器,所以預測全球人口約在兩個世代後,就會停滯成長;再來是工業國,如德國和日本,由於少子化而提早面對了人口萎縮的問題;加上人口老化,那就會面對人口品質短缺的問題。發展的後果是,先進國家目前較長的青少年時期和退休階段,以及相對較短工作時間的生活模式,已經不太可能繼續維持下去。

因為少子化和人口老化,在可預見的未來,年輕人口養育老年人口的壓力會快速提升,有工作能力的人口年齡層卻面臨短缺,屆時年輕人可能連養活自己和家小都不容易,因此我們這一代可能在年輕時就得計畫理財投資以便在老年時養活自己。同時也可見在未來,養兒防老的觀念只會完全喪失,然後惡性循環地讓人口萎縮。

由於新聞的報導,日本的少子化現象是眾所皆知。不同於日本,甚少台灣媒體和政客正視台灣少子化的問題,可是事實上,台灣的少子化問題比日本還嚴重!日本在2005年生育率降至1.29,可是2006年行政院主計處統計指出台灣出生率已降至1.18人左右!這個數據怎麼看都很不妙,只可惜台灣媒體和政客從來不關注真正重要的問題,而讓問題被忽視而持續惡化。台灣遲緩的準備,確實該讓人憂心啊!

接下來作者要談的第二大短缺是靈魂。這乍看之下又有點莫名其妙,經濟和靈魂有啥關係?又不是在談論神學或靈修。其實,作者指的靈魂是用知識與資訊創造出來的東西,說白了就是「創新」。

作者指出,雖然過去廿年的全球化過程中,參與國際交流的人數激增,但目前為止並沒有令人驚豔的表現和成果。而且,他認為開放的世界經濟目前還只是單調無聊的活動,重複著一些相同的事務,或出產越來越便宜的東西。他指出,這個世界不缺乏人才,可是缺少真正有文化的人,尤其是自由、開放的靈魂。他表示,一個充滿靈魂的全球化才是充滿希望的未來。

作者還指出,全球靈魂的短缺的其中一個重要關鍵,是因為中國、東歐、東南亞掘起成為世界工廠,快速地讓商品變得極為便宜!加上模仿的「山寨文化」興盛,讓全球各地的市場充斥著 一模一樣、單調乏味、毫無特色的廉價商品。

風水輪流轉,成熟市場現在飽受新興市場傾銷廉價商品,讓前者也開始柿子挑軟的吃地被迫打價格戰,而非利用原創和創新來回應,造成兩方差距縮減。但作者強調,光有知識和教育還沒有用,因為現在連知識和教育的取得都可以是低廉的,只有要用真正的原創和創新來回應這個問題!

靈魂短缺的問題,正也是台灣現在和未來面對的問題。如果台灣政府繼續用變相補貼某些傳統產業(如石化產業)來打價格戰,只會把台灣子民推向低落的深淵!因此,堅持獨特性,原創性、創新性、在地性,才能產生真正的內涵而重獲生機!

雖然主要不是在討論教育和知識,作為德國有識之士,作者也批判了德國教育的僵化,讓德國缺少大學畢業的人才。台灣近十年,雖然大學生激增,不過相應資源卻沒有增加,使得大學生平均水準讓數量給拉下後,還被刮分的不足資源給扯後腿。和大力投入愈來愈多教育和研發資源的其他三個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和香港相比,台灣投入的教育和研發資源卻是相對退步的,對台灣未來競爭力不啻會造成極為負面的影響。

第三大短缺是時間,原因主要是因為德國是個相當重視休假與退休生活的國家,然而德國卻是全球第二個面臨老年化與人口銳減的國家,因此卻造成要用縮減的工作時間來喂養老化的人口。

這個問題對高工時的台灣,乍看之下不成問題。不過台灣也將面對人口萎縮及人口老化,而台灣又不能像德國能夠提高工時(因為已經夠長了XD)來因應,要不然台灣上班族只怕會紛紛過勞死再讓問題惡化,這個時間短缺問題恐怕也是台灣不得不思索的。

第四大短缺是能源。作者指出,由於新興國家對能源的渴求,使得需求量不斷往上飆高,可是歐美已開發的油田產量即將耗盡,而且石油開採大國,如沙烏地阿拉伯、俄國和伊拉克境內的投資趨緩,於是能源──尤其是乾淨、安全的能源──未來數十年將面臨短缺,價格也會狂
,對人類經濟和生活方式產生劇烈動盪不安的影響。

單單能源短缺的問題,就足以用好幾本書來談了。《全球7大短缺》或許有點老生常談,但是對這個問題的根源,有深入淺出的介紹,也值的一看。對能源短缺的問題嚴重性,一般人平日都難以感受,前陣子在DISCOVERY頻道看了一部記錄片《石油耗竭之後》,利用戲劇的方式,探討歐美石油公司和一般民眾面對石油短缺的手足無措,頗有警世味道!因此積極開放新的再生能源,勢必已經刻不容緩!

第五大短缺是權力。這又怪了,連權力都可以短缺?雖然說權力是最強力的春藥,不過要那麼多春藥幹嘛XD

其實,作者指的是主宰國際次序的權力。他指出,這個世界在廿世紀的下半期顯得比較穩定,原因在於權力高度集中,當時美國和蘇聯主導著各個國家的系統,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因而建立了一個國際性的秩序,根據他們的利益創造和穩定這世界的制度。

可是近十年來,全球化、東西方意識型態對立的結束以及新興國家的興起,造成權力的分散,加上美國蠻橫地進攻伊拉克後,就失去了其威信。而中國及俄國又以不干預他國內政為由,置國家事務不理。因此,現在已經沒有能主宰國際秩序的強權大國。他認為這個情況非常棘手,因為還有很多急迫性的全球問題有待國際協調才能解決,例如從危機重重的世界經濟問題到氣候變化,以及對抗犯罪和恐怖暴力等等。

權力,其實就是種雙面刃。雖然沒有人願意再回到冷戰的時代,不過一個強權來主持國際次序,卻是必要之惡。可惜美國從小布希當權後,把好幾十年建立的威信統統掃得一乾二淨,加上中俄的再度掘起,美國只怕再也不可能再成為一個在外國人心目中強大而且偉大的國家了!

第六大短缺是土地。土地短缺或許多擁擠的亞洲國家來說,實在太顯而易見了。

作者指出,過去人類總覺得空間源源不絕,然而現在,整個地球因為三大發展趨勢已經擠滿了人類的活動。扮演全球整合經濟會合點的都會區快速成長現在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已經高過鄉村人口。可是,人類對耕地和牧地的需求增加卻反而因為高消費力的城市人口增加而激增,因為城市人消耗越來越多的精緻食物。同時,全球氣候變遷威脅著可利用的土地面積,造成農地因為乾旱區域和洪水氾濫區域的擴大,而受到嚴重毀損。在未來,人口稠密的海岸都會區可能將受到洪水和暴風雨襲擊,多個都會區可能因海平面逐年上升變得不宜居住。所以人類可能不會達到人口成長的極限,但可能會碰到地理的極限而感到地球越來越擠了。

土地短缺的問題,在飽受颱風災害的台灣尤其嚴重。台灣缺乏長期有效的水土保持,卻又多次以經濟開發為由,強勢霸王硬上弓地開發生態脆弱的土地。如果再不思索面對這個土地短缺的問題,台灣將會因為愈來愈擠而喪失不少該有的生活品質,也會因為農地的流失而產生國家安全的問題。

最後的第七大短缺是水。在先進國家,很多人總認為水是免費供應、源源不絕的資源,就因為人類這樣的態度,河流、湖水和海水毫無忌憚地遭受污染,飲水和污水處理基礎建設等必要投資被擱置,尤其是快速成長的新興國家都會區。在農業方面,有些國家中,許多補助和貿易限制規定了一些荒繆的條件,鼓勵農民濫用水資源,例如,在乾旱區種植密集需求水份的稻米。人口越來越多,需要更多的農作物,光這一點就需要一套全新的農業管理制度。

最近和同事聊天時才發現,原來許多台灣人都不曾知道原來台灣也面對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因為台灣雨量豐盛,是世界平均值的2.6倍。然而,台灣一年四季雨量分佈極為不均,有明顯的極盛和極衰期,因此保存水資源不易。只是政府還要犧牲農民用水來扶持高耗水的產業,也沒有有效管理工業污染河川的問題,還治標不治本地痛頭醫頭、腳痛醫腳,除了河川改道和蓋水庫,就拿不出有建設性的對策。

面對這全球七大短缺,難道我們就只能坐以待斃?

作者在《全球7大短缺》第二部分提出「七種美德」來因應七大短缺,他指出這七種美德代表新時代的日常倫理,並且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看,它們也代表極端地摒棄目前的惡習。

第一大美德是工作,作者指出因為我們再也無法以舊有的方式負擔休閒和退休後的生活,所以要更努力工作。這個美德其實是對低工時的德國而言。台灣的工時已經夠高了,要改善的是工作效率,而非提高工時。

第二大美德是節儉,因為物質消費已經完全失控。許多經濟學和心理學的研究一再顯示,當經濟發展到溫飽再也不是問題之後,物質的享受就不能再帶給人們更多的快樂!而且為了地球有限的資源著想,所以為消費而消費的習慣該改善,而且該鼓勵人們花更多金錢在精神文化的活動上,而非瘋狂血拚!

第三大美德是創新,因為無聊的日常例行工作已經無法保障富裕的生活。這也是台灣該積極發展的方向,應該投注更多的資源在教育和研發上!

第四大美德是團結,作者指出個人的危機經過變位後,危機會擴大,因此只有個人受到社會和家庭保障時,才能承受這樣的危機。在新時代,當發表意見的管通更多元時,我們更應該學會傾聽,放下成見而尋求共識,降才能面對愈來愈多和越來越大的危機!

第五大美德是開放,作者反對保護主義。市場的開放,可以解決許多問題,例如讓適合生產某些產品的國家生產那些產品,透過開放的市場更有效應用有限的資源。

第六大美德是合作,作者主張社會菁英必須學習置身於新的條件規則和制度下,無論是國際性或國內的。由於強權不再,國際間唯有透過合作來解決共同的問題。

第七大美德是根源性,作者指出文化傳統是唯一能夠在全球競爭中,表現自我魅力的唯一機會。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愈來愈多大城市變得越來越像,可是卻又各自面對不同的問題。在走向國際化之後,只有再度重視並應用在地的智慧,才能在全球化的狂潮中力挽狂攔來面對更尖銳的競爭!

雖然作者提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不見得都會應驗或適用,可是《全球7大短缺》這本書提出太多好問題供大家來思考了!總而言之,《全球7大短缺》真的是一本值得一讀,並且在讀後好好思索和研究其中問題的好書!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別當正常的傻瓜了吧!

The Sky of Gene - 蝦米!誰說人是理性的!?

The Sky of Gene - 超變態蘋果橘子經濟學(SuperFreakonomics)

The Sky of Gene - 相撲手經濟學?

The Sky of Gene - 經濟博物學家(the Economic Naturalist)


The Sky of Gene - 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

The Sky of Gene - 聰明反被聰明誤

The Sky of Gene - 向錢看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


The Sky of Gene - 正負2度C--不願面對的真相

The Sky of Gene -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正負2度C

8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讚!
借分享!

Gene Ng 提到...

謝謝^_^

THK 提到...

「根源性」的觀念,應該讓台灣好好思考。台灣的問題之一,在於強調國際化的人常常忽略本土化,強調本土化的人則常忘了思考怎麼把自己的特色推出去。

在國際化、全球化的今日,如何表現自我確實是重要的。只會模仿別人,絕對無法真正的國際化。

Gene Ng 提到...

嗯,尤其是台灣國際化的腳步其實比很多東亞國家都還晚起步。晚起步雖然也意味著落後,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正是可以吸收其實國家國際化後的教訓的時候。

NY 提到...

謝謝你的分享~~

Gene Ng 提到...

不必客氣:)

匿名 提到...

他為什麼不肯乖乖說是「人才」和「創新」的短缺?

Gene Ng 提到...

有能力快速做出山寨版的,也是人材啊...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