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神經經濟學教您如何避免錯誤投資的大腦煉金術

大腦煉金術

Your Money & Your Brain


我在這裡談過不少行為經濟學的書籍,這次要談的這本書《大腦煉金術:神經經濟學教您如何避免錯誤的投資》Your Money and Your Brain: How the New Science of Neuroeconomics Can Help Make You Rich),中文書名雖然看來比較像是賣膏藥,可是就如同其副標題所示,是要探討神經經濟學的。


行為經濟學是心理學與經濟分析相結合的產物,利用社會、認知與情感的因素,來研究個人及團體形成經濟決策的背後原因;而神經經濟學則著重要經濟活動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活動,以及我們的大腦活動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

由於行為經濟學和神經經濟學各受到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影響,所以其差異就像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差異一樣,前者會考量社會和環境因素,而後者主要注重生物因素。而研究方法上,行為經濟學利用實驗來測試個人在不同條件下的決策反應,神經經濟學則進一步會用到神經科學常用到的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術(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事件相關電位(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等。經濟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學科之一,如果沒有考量到生物因素的話,有許多假設都有可能是有問題的。

2008年爆發的金融海嘯中,讓銀行虧損好幾百億而破產的,都是畢業自一流名校的菁英,他們發明的衍生金融商品之複雜,連經驗豐富的投資客和監管單位都無法輕易搞懂。就算不提金融海嘯,股市、期貨市場和房地產泡沫化,在國內外時有所聞,為何人們會瘋狂地用身家財產去嚴重高估商品股市的價值,然後在一丁點風吹草動下就認賠瘋狂拋售?可是為何原本應該是精明、理性的菁英,在金錢方面,會做出不理性又愚蠢的決定?更何況一般大眾或散戶?

雖然《大腦煉金術》寫在全球金融海嘯之前,《大腦煉金術》作者-傑生.史威格(Jason Zweig)試圖介紹新興的神經經濟學,在結合了心理學、神經科學與經濟學之後,可能可以解答部分問題。 史威格是《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個人理財專欄作家,曾擔任《錢雜誌》(Money)資深作家、《時代雜誌》(Time)與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客座專欄作家、《富比士雜誌》(Forbes)共同基金版主編 。《大腦煉金術》也試圖說明新興的神經經濟學,如何能夠教導投資人,避免犯跟金錢有關的錯誤。

《大腦煉金術》說明,我們演化來的大腦如何讓投資人經常誤解風險,對自己的投資決定為何會過度自信。《大腦煉金術》前兩章主要是在介紹神經經濟學、行為經濟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之後的章節則說明貪婪、預測、信心、風險、恐懼、驚訝、後悔、幸福快樂這些情緒對人類決策的影響。把《大腦煉金術》當作理財的書,或是科普書來讀,都可以。

大腦禁不起貪婪的誘惑,讓我們更重視可能得到的東西,而非得到的東西。於是即使樂透的期望值相當的低,每當好幾期摃龜後,我們幾位同事一定合資去買。大腦易受賺大錢的期望刺激,讓我們瘋狂追逐市場上的熱門商品與投資,而忽略了風險與賺錢的機率。股市上漲令人流口水,可是好消息往往來得太遲。

大自然討厭真空,人腦討厭隨機。我們演化而來的大腦會無意識的從一堆隨機的資料中試圖辨認出型態,然而相關性並不等於因果性,尤其是短期或著小樣本的交易資料。我們以為在判斷事物的可能性時,往往是在判斷其相似性。我們的大腦還會以過去發生的事來推測未來會發生的,以為在理性分析時其實也可能在追隨直覺。我們以過去的漲跌來判斷該買那支股票或基金,雖然過去並不能預測未來。

我們在投資的時候,常常高估自己的眼光,自以為自己的見解最獨到,除了我例外。因為自信,人類才能夠勇於面對困難而存活至今。不過心理學家發現,有許多人都錯誤地高估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荷莉貝瑞神經元造成的純粹曝光效應也讓我們因為碰到熟悉的東西,就自我感覺良好。我們也有控制錯覺,以為可以用行動掌握隨機的事物。其實,承認我並不知道,並不丟臉,總好過裝懂而血本無歸。也不要只買自己聽過的公司的股票而已,分散投資才是更好的策略。

基金說明書都會說明投資人應注意投資必有因利率及匯率變動、市場走向、經濟及政治因素而產生之投資風險,經理人也要求我們至少花幾天要詳閱,不過因為我有信心都清楚其中風險,所以有些理專都幫我做手腳改申購日期……我們自以為很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不過一些心理學實驗卻發現原來人願不願意冒險都可以被很多架構(框架)給操縱。因為對風險的認知會受到情緒影響,所以很多事情是急不得的。只要研究過金融史,就該知道繁榮之後總是衰退,最有自信的交易者最先掛掉,除了我例外。

投資人最可怕的惡夢是手上的股票暴跌,可是我們對壞事的真正可怕程度卻有著錯誤的認知,於是無關緊要的風吹草動都讓股市不理性地大波動。在做出與另人相反的決定時,杏仁核會強烈發射警告訊號,產生恐懼的情緒。這或許也就是股市崩盤的成因。這時候,投資人最需要的,其實就是淡定紅茶…

因為投資人討厭驚訝,美國有些公司為了不讓利空影響公司市值,而不理性地不惜犧牲長期利益來滿足盈餘預測的驚喜。人還有很討厭後悔的感覺,甚至厭惡到不惜做出許多不理性的決定。稟賦效應也讓我們成為惰性投資人,食為無味仍啃為雞肋。千金難買早知道,可是為了避免錯過早知道,有些投資人同一支股票一再賣了又買、買了又賣,也有人害怕錯過中大獎的機會,彩卷狂買又狂買(好幾次我爸的車牌只要有中四合彩,他絕對忘了去買,我們都習慣那種懊悔的感覺了XD)。

經濟學研究的就是金錢,可是金錢能夠買到幸福快樂嗎?不見得,但有可能,如果我們把錢花在刀口上的話。

最後,《大腦煉金術》勸告我們,要訂出務實又可以達成的目標,還有如售賺到比較高的報酬率,同時提高安全度。要成為比較鎮定、有耐心的投資人,別讓情緒左右決策。衡量自己有限的能力,清楚地知道不曉得啥。犯錯時也別自怨自艾。並且在投資理財時要注意:

  • 建立整體視野
  • 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
  • 先研究,再投資
  • 千萬別說總是這樣
  • 學習你不知道的東西
  • 過去不能代表未來
  • 評估別人的話
  • 東西如果好到不像真的,很可能就是如此
  • 成本是殺手
  • 雞蛋容易破 

雖然這本《大腦煉金術》又有趣又有一定的實用性,不過朋友在臉書上還介紹了他認為更實用的《蜥蜴腦賺錢術:哈佛學者的最新研究,結合神經經濟學與非理性科學的聰明理財術》Mean Markets and Lizard Brains: How to Profit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Irrationality)和這本《行為財務學—當財務學遇上心理學》Behavioral Finance),對行為經濟學有興趣的朋友,還可參考以下好書:

3 則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