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人性正義的反對完美

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

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我想,要不是夾著超人氣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去年底來台訪間的氣勢,以及他兩本好書《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和《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的暢銷,這本《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這本書,就不一定有機會出版中文版。就算出版了,也不見得有機會浮上檯面。

這本原文版在2007年出版的書不厚,主要內容是來自他2004年刊登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一篇同名文章(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 Michael J. Sandel - The Atlantic),不過出書時增加了一些新內容。


桑德爾曾擔任過小布希總統的生物倫理委員會委員。個人認為全書最值得看的是〈結語 胚胎的道德標準:幹細胞的爭論〉這一章。在這一章,桑德爾反而為幹細胞研究辯護,駁斥許多指控利用胚胎幹細胞進行再生醫學研究的論點如何不成立。小布希政府當年禁止利用聯邦經費對當時已建立好的胚胎幹細胞株以外的胚胎幹細胞進行任何研究,可是桑德爾提出了和當權者很不同的看法。

小布希政府對胚胎幹細胞研究的管制和設限影響了美國再生醫學的發展,當時英國和新加坡反而持開放態度,也吸引了一些幹細胞研究學者帶槍投靠。在那一章裡頭,桑德爾駁斥了反對者的各各論點。美國有保守的教會影響政府的決策。其實,像台灣這樣沒有西方基督教背景的社會,就不應該自我設限用受西方基督教的倫理來做幹細胞研究的道德規範,而應該開放討論出亞洲價值觀,對幹細胞研究做可以接受的規範。

這本書《反對完美》的其他內容,桑德爾也用他清晰的論理文筆一一解說。在第一章,桑德爾引用一個案例,有一對同性戀伴侶特意選擇五代皆為失聰的基因,讓自己產下與自己同樣為失聰的孩子!該新聞一刊出,立刻引來一陣撻伐。那麼,公開徵求頭腦聰明、身材高挑、無任何遺傳疾病的卵子捐贈者,為何卻無引起任何公憤?利用基因工程來改造出完美的身體,有什麼不對了嗎?

在第二章,桑德爾用運動員使用禁藥來說明運動的本質如何被濫用藥物這種作弊方式而破壞。如果濫用藥物該被禁止,那麼利用基因工程的改造呢?桑德爾舉了歌劇院的擴音系統為例,指出那樣讓歌劇從細膩的藝術淪為通俗的表演。桑德爾表示,同樣的,基因工程改造會讓體育淪為表演,而非頌揚天賦和努力。

為了說明父母利用基因工程來控制子女的性狀有多荒謬,桑德爾舉了許多例子說明野心勃勃的父母把對子女的愛轉化成對他們的成就上的掌控。桑德爾表示,那些介入孩子生活各個層面的父母,看不到人生的意義是個恩賜,卻急於掌控和統治而過度焦慮。

桑德爾指出,生命是個特別的禮物,如果父母能夠用基因工程來訂做子女(雖然現在還只是科幻的階段),那麼生命就不再是種恩賜,父母和子女的倫理關係也從生育和教養的關係而成為設計者與被設計者的關係,那麼親子關係就產生了新的責任。我們不會怪罪父母把我們生得不夠強壯和聰明,可是如果是設計者和被設計者,那麼被設計者是不是就有權力質疑設計者的決定?還有要設計者負全責,如果被設計者還不滿意的話?

操控孩子的性狀,也破壞了父母對子女無條件的愛。並且還破壞了由天賦的差異而建立的謙卑、責任與團結這些道德觀。基因改造把「天賦」當作是受惠的恩賜而產生的謙卑,也推翻了努力和奮鬥,還讓責任擴張成要為基因改造的成敗負責。基因改造也降低了對和弱者之間的團結意識,而以為應得的是理所當然的。

《反對完美》這本書的許多論點在論理上都頗站得住腳,只是我還是覺得有點怪怪的,今天早上才發現為什麼。桑德爾指稱,子女是的生命的恩賜,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條件的。這點在哈佛大學那樣的環境下或許是對的,因為那裡絕大多數學生和教授都是聰明又努力的,也就是在後天和先天上都贏了社會上大多數人。

可是那些身體狀況和智商低於平均的人,難道就沒有利用基因工程改善自己身體狀況的可能了嗎?這樣對自己身體的改造,如果不涉及競賽,也還是會產生人性道德危機了嗎?如果有一個小孩,天生體弱多病,雖然不至於到有殘疾,可是體能就是比一般人弱,從小在學校被同學霸淩。如果他的父母能夠可能靠後天進補來改善,為什麼就不能用基因工程來改善他呢?那個小孩想要的改造,並非要上運動場上去表演,也不是要否定基因樂透彩,只是要成為一個不被歧視、不被欺負的小孩,那麼基因工程就不能是個選項,如果有一天科技的進步可以證實基因工程沒有重大副作用的話。

其實,我舉的以上例子就是我自己。因為出生時缺氧,導致小腦受損而運動協調能力受創,還有手指輕度畸形。可是這些缺陷又還不到殘障的程度,或許有人會安慰說,這至少比完全殘障好吧。其實不見得,因為都只是小缺陷,所以就只能上正常學校,可是樣樣落後同學,又因為動作和手指古怪而在小學和初中被同學天天照三餐嘲笑和霸淩,真的看不出有什麼比較好。要不是佛法慈悲,我可能早就放棄我自己了,也不會有今天了。

所以以自己真實的人生經歷來說,《反對完美》這本書說的很多論點,都像是紙上談兵而已。不過,我自己很驕傲的是,我協調能力差,可是從一路摔到半死後,也學會了騎單車和機車,雖然有好心的體育老師擔心我過度受傷而勸我放棄。但也因為遇到了好體育老師而學會了游泳,他其實沒有真的教我什麼,只是給了我信心,承認我先天的缺陷卻還認為我做得到。

所以生命還是美好的,因為人生中還有佛法和貴人。只是有缺陷的生命,現實裡頭的辛酸和驕傲,是這本書沒有提到,也是倫理學課堂不會討論到的。


《反對完美》提到的一部經典科幻電影《千鈞一髮》(Gattaca很值得一看,電影原名「Gattaca」,就是來自DNA的組成A、G、T、C。裡頭述說著在一個基因工程改造小孩盛行的年代,被視為瑕疵品的自然產物,如何懷抱夢想努力成為太空人的故事。我小時候的處境就和男主角差不多,這部難得一見的科幻好片,給了我很大的勉勵 :)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錢買不到的東西--一場思辯的正義講座

The Sky of Gene: 錢買不到,也不應該買的東西

The Sky of Gene: 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

3 則留言:

hoamon 提到...

> 其實不見得,因為都只是小缺陷,所以就只能上正常學校,可是樣樣落後同學,又因為動作和手指古怪而在小學和初中被同學天天照三餐嘲笑和霸淩

先不用談『要不要基因改造?』,會發生這種事,一定我們這些身旁的人的錯,首先要改正的是我們的錯誤價值觀。

Gene Ng 提到...

小學和初中多少會有一些欺善怕惡的流氓學生吧?除非是在貴族學校。「講理」在一些環境下是很難的。

其實小學的時候,我爸媽有跟校長投訴過。結果有一天校長然跑進我們班,要我出來當眾指認是誰在霸凌我,校長當時還帶了一堆文件在一邊處理哦。

一個弱小的小學生怎麼敢當眾指認他們,就算指認出來也無濟於事,因為他們頂多在週會在被校長當全校學生面前當眾體罰(我小時候馬來西亞還允許公開當眾體罰學生),他們本來就三不五時上台被當眾鞭打的壞學生。結果我只好說是誤會一場,校長連一眼都不看說他很忙就離開了。害我不僅再挨他們一陣毒打,還背上欺騙師長的惡名!

連堂堂一個校長都白目成如此,桑德爾不必反對「完美」,因為那個「完美」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有時候,倫理學太過紙上談兵了。

這個社會上,很多弱勢的人的處境,是出生良好的人,難以理解的。所以有些人會自以為是地要求弱勢要有禮貌、要態度良好,根本就是寬以待已、嚴以律人!

匿名 提到...

Sandel 認為不應當作基因改良,但一些人反對幹細胞研究則是錯的。在我看來,兩者在未來應該都會變成共識,不再會有人反對。

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