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香江新春】昂坪市集(Ngong Ping Village)

昂坪市集(Ngong Ping Village,前稱昂坪旅遊走廊、昂坪主題村或昂坪旅遊村)是位於香港大嶼山的一個旅遊景點,位於大嶼山昂坪,鄰近昂坪覽車站及天壇大佛,佔地1.34公頃。市集於2006年6月開幕啟用。

昂坪市集的建築及園林設計,試圖展示出昂坪獨特的精神面貌及文化氣息,並設有三個旅遊景點,以及25個食肆、購物及娛樂設施。市集內亦有功夫、雜耍或粵劇等街頭表演節目。

昂坪市集有兩套多媒體節目播放,分別是《與佛同行》和《靈猴影院》。《與佛同行》是一套紀錄片,內容主要是介紹佛祖釋迦牟尼的一生,以及佛教的起源及其傳遍全球的經過。《靈猴影院》則是一套動畫,以佛陀《本生經》為藍本,以庭園中的一棵菩提樹,帶出靈猴的故事。這兩部影片的票可以和覽車票一起購買,不過因為太商業化了,就沒去看。

DSC03103

DSC03361


檢視較大的地圖


昂坪市集基本上是參考蘇州園林式的設計,香港近年蓋的大型公園,似乎也偏愛摸彷蘇州和唐代風格的中國建築,和最早期的閩粵建築的風格差異頗大,那些中國式建築,騙騙老外還可以,卻令我有些失望。香港人在開發新旅遊區時,不重視本土傳統,沒大膽地採用閩粵民間建築的風格和元素,而寧可屈就蘇州園林和唐代風格的中國建築,令我懷疑香港人是不是斷了本土傳統的根,還是不夠自信呢?

DSC03096

DSC03090

DSC03097

DSC03106

DSC03129

DSC03130

DSC03142

DSC03358


DSC03359

DSC03360


到了昂坪市集,肚子餓了。就想找地方吃飯。昂坪市集最大的餐廳是昂坪茶館,那是一座兩層高的中國式園庭建築,室內面積約為2,500平方呎,由榮華集團負責營運,投資額達700萬港元。茶館可容納50人,其中上層展館以多媒體電腦動畫和電子遊戲,向參觀者介紹中國茶文化和中國糕點的資料,而下層的茗茶區則設有茶道及老婆餅製作示範,並有20個座位供品嘗茗茶之用。茶館提供50種茶葉,當中的重點推介是香港四大名茶(鳳凰茶、蒙山茶、擔竿茶和清明茶)。

DSC03105


因為擔心昂坪茶館會太貴,就在街上找別的餐廳,看到一家叫作「昂坪膳坊」(Ngong Ping Garden Restaurant)麵館不錯,就進去吃。他們的南乳豬腳撈麵和燒鵝撈麵相當不錯,豬腳燉得很軟很夠味,燒鵝吃起來倒是像燒鴨 :p 一客撈麵加茶,一個人要HKD 70多,還不便宜耶。在參觀完天壇大佛、心經簡林和寶蓮禪寺,回去搭覽車的路上,途中還去了家糖水店「滿記甜品」(Honeymoon Dessert)吃好吃的芝蔴糊。

DSC03107

DSC03116

DSC03121


昂坪市集相當小,如果不吃東西、不買東西、不看影片,差不多幾分鐘就可以走完了。那裡有許多商店售賣佛像、唸珠和佛教文物,都不便宜。從昂坪市集走到天壇大佛,非常的近,接下來當然就是參觀天壇大佛。

昂坪市集(Ngong Ping Village)的整本相簿:




相關網站:

昂坪360

昂坪市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閱讀全文...

【費城、紐約】聖派屈克節遊行(St. Patrick’s Day Parades)

當年許多移民從愛爾蘭來到美洲大陸,在革命戰爭(Revolutionary War)時,幾乎一半以上的士兵都是愛爾蘭裔;因此每年的3月17日或是之前的一個星期六,在美國許多有廣大愛爾蘭裔人口的城市,都會歡樂慶祝這個紀念古愛爾蘭傳奇人物-聖者派屈克的節日(St. Patrick's Day)。

DSC02350

DSC02444


代表愛爾蘭的綠色,也就成了聖派屈克節的(St. Patrick’s Day)代表色,綠色也代表了春天的來臨;許多城市會在遊行隊伍經過的路上,漆上一條條綠色的條紋,人們會穿上綠色的衣服、結上綠色領帶,或是在頭髮上結上綠色的緞帶,或是戴上綠色的帽子;甚至許多酒吧會在當天賣加了綠色色素的-綠啤酒。

聖派屈克節既然是紀念古傳奇人物的節日,和許多傳統節日一樣,也有它的古老由來囉!聖派屈克的傳奇中,傳說與真實的歷史互相連結在一起了。出生於西元373年左右的聖者派屈克(St. Patrick),原本是住在大不列顛島(British Isles)的孩子,在他16歲那年被海盜給擄了去,然後被當成奴隸賣到愛爾蘭(Ireland),在被囚禁的六年之中,他成了一個牧羊人。

在這段苦難的生活中,他就寄託宗教的力量來度過;他每天不斷向天主祈禱,希望有一天能夠回到自己家鄉的土地上。就在一天晚上的祈禱時,有一個聲音傳入他的耳中,告訴他快逃離牧羊的農莊,在距離農莊約二百英哩遠的岸邊有艘船正在等著他,也因此他帶著幾個同伴,一起划著船逃離愛爾蘭,在歐洲大陸大約是今日法國的地方登陸。

在這段逃離的期間,他的神蹟也漸漸的顯露出來,也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例如:每當他們處於飢餓狀況時,就會有野生動物在附近出現,讓他們能夠繼續活下去。到了後來聖者派屈克又回到愛爾蘭宣揚宗教時,更多神奇的傳說圍繞著他。終其一生聖者派屈克都留在愛爾蘭,把宗教的光芒帶到島上的每個角落,建立教堂和學校教育人民,在愛爾蘭有許多教堂和學校都以他命名。因此愛爾蘭人為了紀念這個守護著他們的聖者,就以他去世的日子3月17日,訂為愛爾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聖派屈克節(St. Patrick’s Day)。

聖派屈克節也有些具代表性的象徵,例如:通常有著三片心形葉子連在一起的酢漿草(Shamrocks)和傳說中的綠衣老矮人(Leprechauns)。聖者派屈克利用三片心形葉子的酢漿草,來向當時的愛爾蘭人解釋宗教上三位一體(Holy Trinity)-天父、聖嬰及聖靈的重要教義。因此酢漿草就成了愛爾蘭的象徵,到了現在更以發現四葉的酢漿草為幸運的象徵。

另外綠衣老矮人是愛爾蘭傳說故事中的角色,他們是仙子製鞋的鞋匠,身高約二呎行動快速的小精靈,他們很喜歡和人們惡作劇,像是把人們兩隻鞋子的鞋帶綁在一起,害人們一站起來就跌倒;傳說中這些精靈將一罐罐的黃金藏在樹洞中,想要尋找黃金的人們,會在夜晚循著鞋匠精靈的鎚子聲,找到他們並要他們說出藏金的地點;曾有個人抓住一個精靈,也找到樹洞中的黃金,那個人先用紅手帕在樹上做個記號,準備回去帶工具再來挖黃金,誰知再回來後根本找不到那棵藏金的樹,原來小精靈把所有的樹都綁上了紅手帕啦!

最早的聖派屈克節的遊行,只是當時許多被派往美洲新大陸愛爾蘭裔的士兵,每年在聖派屈克節那天,舉行軍隊行進來紀念祖國的大節日。慢慢隨著愛爾蘭裔的新移民愈來愈多,到了今天美國許多城市每年都會舉行遊行來慶祝,尤其以紐約的遊行為全國最大的遊行。在聖派屈克節那天,不管是不是愛爾蘭人,許多人也都會穿上帶有綠顏色的服飾,希望可以為此討得幸運。

在愛爾蘭後裔人數眾多的城市,例如波士頓、芝加哥、紐約,這是個群眾狂歡節日。這天美國人通常用聖派屈克節大遊行和喝個爛醉來慶祝。

美國聖派屈克節慶祝大遊行的傳統是從1737年開始的,它最初是在波士頓舉行;而現今它已經擴大到美國每個大城市。只要有愛爾人後裔住的地方,大部份都會有或大或小的遊行,但是紐約是全世界最大的遊行隊伍。每年這個時候,很多全美國的愛爾人後裔,都會聚集在紐約共相盛舉。根據去年的統計,2005年的遊行隊伍加上參觀的人數,總共有十五萬人之多,而且他們很多都穿著綠色的衣服參加遊行。

遊行的時間是從早上十一點開始,遊行的隊伍從44街到86街都有,他們根據大會安排的時間和行程,慢慢的聚集到第五大道上。遊行最好的觀看地點是在,第五大道和59街以後的行人道上,大都會博物館的廣場前,也是一個好的據點。

紐約的大遊行最早是從1762年開始,當時是由Irish Immigrants in the British Colonial Army 所發起的,然後慢慢的有更多的愛爾蘭團體加入這個遊行,而演變成今天世界上最大的聖派屈克節的遊行。遊行隊伍的領頭一定是軍人團體,那是因為從1762年來所遺留下來的傳統。

我和Cindy約好八點半在洛克菲勒中心見面,她原本還不相信我一大早就能起床。我到了洛克菲勒中心等了一陣還沒見到她來,HOLY卻打電話來說,我們大學系上的學妹也在紐約,他們也約了去看聖派屈克節遊行。

後來等了一陣,Cindy才到來,HOLY和學妹也在途中。Cindy嫌那一帶太擠,就一直往北走,我就在後頭跟,腳還不小心踩進雪裡,弄得鞋子裡全濕透,還好鞋子是GORTEX的登山鞋,過了一兩個小時後居然能全乾。我們就在洛克菲勒中心附近看遊行。

DSC02212

DSC02236

DSC02270

DSC02279

DSC02284

DSC02297

DSC02314

DSC02344

DSC02361

DSC02378

DSC02389

DSC02407

DSC02431

DSC02471

DSC02481

DSC02505

DSC02518

DSC02528



後來Cindy提議我們搭地鐵到中央公園八十幾街處看遊行的結尾,我還沒見到HOLY和學妹,就打電話問他們要不要一起轉移陣地。後來還好在往地鐵站的路上,我們終於見面了。我們一起搭地鐵到86街去。學妹帶了一位朋友共行,Cindy說她看來有點面熟,我笑說會不會是大眾臉,沒想到她們原來是國中同班同學,世界真小。

DSC02550

DSC02561

DSC02575

DSC02578

DSC02555


到了86街,是遊行隊伍結束之處,那群女生就找穿著蘇格蘭裙的風笛手拍合照。我們看時間差不多了,就想一起去吃午餐,我走到第五大道上,就抄捷徑走到遊行隊伍旁,結果突然間被一位警察強拖到人行道上,我心想不能走在遊行隊伍旁也不必那麼粗暴吧,說時遲那時快,就有一大坨冰雪從天而降。警察也一直把行人拖到旁邊,口中還大叫「Ice! Ice!」。在我回神過來後,就見幾位警察和樓上的住戶對罵,然後又有幾坨冰雪掉下來。原來是一些沒公德心的人把窗戶和欄桿上的冰雪丟下來砸路人。靠!沒想到這種事居然會在美國的文明城市發生。

我們走到地鐵站後,學妹的朋友就提議去吃泰國菜,她在紐約唸書,當地比較熟,我們就說好。那家泰國餐廳的菜還不錯,不過在哪叫啥我已不記得了,我叫了什麼菜也忘了,不過有趣的是,那家餐廳有所謂的套餐,就是叫兩樣菜和一杯奶茶,只要USD 7,可是很多菜單點居然要USD8、9,我們當然是叫套餐。用完了餐後,Cindy說她想去參觀華爾街,我們就一起到了華爾街去。

聖派屈克節遊行(St. Patrick’s Day Parades)的整本相簿:




相關網站:

Saint Patrick's Day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The History of St. Patrick's Day - History.com

2009 Saint Patricks Day Parades





閱讀全文...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費城、紐約】性博物館(Museum of Sex)

紐約性博物館(Museum of Sex)是美國建立的第一個性博物館,座落在曼哈頓區的第五大道。這是一幢四層的大樓,面積不小,但是三個展廳所占的面積不大,總的超不過1,000平方米,據說辦公室和研究所所占的地方倒很大,工作人員也不少。

其實在前去性博物館之前,我還猶豫了好一陣,因為我個性內向害羞,更何況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觀看令人臉紅心跳的東西。後來想說反正還有時間,正好也要去那附近,於是就去了。我到性博物館時,參觀者並不多,在我前面有個韓國正妹,原本值得搭訕的,只可惜她是和男友一起去的XD

原本我以為性博物館應該不歡迎拍照吧,因為展品都很限制級,沒想到入門就看到一個牌子寫「歡迎拍照」(Please take photographs),我以為是開玩笑的,進去後又見另一個牌子寫「請盡量拍照」,我就把背包中的小A抄出來,在性博物館裡和她親熱。

性博物館內有許多令人臉紅心跳的展品,有情趣用品、性玩具、性工作的歷史、充氣娃娃等,遇有不堪入目的變態人獸交影片等,二樓有一個展示廳放映主流電影中真槍實彈的性愛場面。

DSC02135

DSC02123

DSC02130


檢視較大的地圖


性博物館建立於2001年9月23日。由於美國建國只有200多年,所以根本沒什麼性文物,紐約性博物館開館之初是陳列美國19世紀至20世紀色情行業的發展史。人們都認為美國是一個很開放的國家,人們對性文化是很容易接受的,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性博物館在建立初也惹起了不少非議,不少人認為悄悄地做是一回事,把它公開陳列,甚至放在博物館裡是另一回事,可見這項事業即使在美國也不是沒有難度的。

不過,這個博物館有其深厚的學術背景,絕非低級黃色之流。性博物館和美國最著名的金賽性學研究所(20世紀中葉由當時的世界性學權威金賽教授所建立,金賽並擔任第一任所長)有密切聯系,紐約性博物館的創始人兼所長瓊•瑞尼西博士(June Reinish)就是金賽研究所(The Kinsey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Sex, Gender, and Reproduction)的第三任所長。這個博物館還得到了一些財團的支持和幫助。

紐約性博物館的門票價格為每人17美元。館內展示的照片、圖片與實物主要來自學者和收藏有關檔案的富人商店的捐贈,展品向人們展示了紐約淫蕩好色的歷史。

在這幢曾盛極一時的當紅大妓院五層大樓的第一、二層,三個占地約五千平方英尺的走廊上都挂著巨幅的美人名冊廣告。

這個性博物館還沒開張就遭到了社會各界的猛烈攻擊,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學者稱,那些捐贈圖片的人都是黃毒制造者,博物館藏污納垢。

參觀完性博物館,我就到攝影愛好者的聖地B&H去朝聖。


檢視較大的地圖


玩數位攝影的人幾乎都知道這家店,因為它幾乎無所不賣,連最細微的零件都有,很多沒有到過紐約的人都在它的網站買過東西。B&H在紐約的總店更是其大無比,大部分店員是頭帶小圓帽的猶太人,B&H附近街上可到處可見穿著打扮獨特的猶太人,可能那一帶是猶太人聚集區吧。好人華生交待我幫他買一個小零件,我隨手抄了目錄指給一個工作人員,他就把東西找到,找一個單子給我,付帳後那東西會從輸送帶自動送到收銀台抄傢伙走人。

買好了東西,我就在附近找餐廳吃飯,見到一家中國餐廳,五樣菜飯只要USD 5,心想不會是騙人的吧,就進去試試,一試果然俗又大碗又好吃。有朋友說紐約吃很貴,可是和加州比,沒貴多少,也可能是競爭激烈,還有俗又大碗的中餐可以吃,真不錯。

因為性博物館的照片實在是兒童不宜,而且為保護心靈弱小者,這裡就不放相簿的Slide Show。滿18歲,心靈成熟充滿好奇心的成人朋友請到Flickr相簿去看吧:http://www.flickr.com/photos/geneng/sets/72157603792257882/


相關網站:


Museum of Sex -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Museum of Sex





閱讀全文...

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香江新春】 昂坪360(Ngong Ping 360)

在出發去香港前,我弟強烈建議下機當天就要去搭昂坪覽車,因為大嶼山離市區頗遠,來回相當耗時,可是覽車站卻離機場頗近,當天下午就從機場來回比較實際。中午到了香港國際機場,就把行季寄存在機場,超過三個小時,不滿24小時,一件收費HKD 55。

從機場過去可搭S開頭的巴士,約十分鐘就到了東涌車站(Tung Chung)。到了東涌車站,昂坪360的覽車站就在旁邊。東涌是個新市鎮,還在開發中,高樓住宅很新,不過從密密麻麻的窗口就可以看出,香港人住得有多狹小多密集。

DSC02966

DSC03035


檢視較大的地圖

DSC02959

DSC02965

DSC03007


昂坪360(Ngong Ping 360),是香港一條連接大嶼山東涌及昂坪的纜車(吊車)路線──昂坪纜車(Ngong Ping Cable Car,前稱Ngong Ping Skyrail)及其相關的旅遊設施昂坪市集等。昂坪纜車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纜車系統,亦是香港繼柏架山吊車和香港海洋公園的登山纜車後第三個纜車系統,於2006年9月18日正式通車。系統由附屬於港鐵公司的昂坪360有限公司管理,但它不是綜合港鐵系統的一部分。

當時的地鐵公司最初把該纜車系統稱為「東涌旅遊吊車」,但因國際上同類型系統是稱作Cable Car,直譯為纜車,因此地鐵公司改稱「東涌旅遊纜車」。最後地鐵公司把纜車系統及相關項目的品牌命名為「昂坪360」,當中的「360」指乘客可在吊車內360度觀賞大嶼山風景。

位於昂坪的寶蓮寺是香港熱門的旅遊景點,但聯外交通極為不便,尤其是北大嶼山新市鎮建成後,遊客多取道東涌轉乘大嶼山巴士前往昂坪;而兩地僅有單線行車設計、地勢險要的東涌道連接,若遇上交通意外就必須全線封閉。為改善往返昂坪的交通,提升景點的吸引力,香港旅遊協會(香港旅遊發展局前身)逐於1995年提出興建東涌吊車。1998年,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宣佈興建東涌吊車。其後,政府委託地鐵公司(現稱港鐵公司)進行可行性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在2000年2月進行招標,包括地鐵公司在內的三家財團提交了發展建議。

2002年6月,行政會議批准香港地鐵及Skyrail-ITM所合組的聯營公司,奪得「東涌吊車」的建造及營辦合約,建築成本為7.5億港元,聯營公司將獲得為期30年的專營權。7月12日,政府正式與地鐵公司簽約,而城市規劃委員會並正式公佈「昂坪分區計劃大綱草圖」。

不過寶蓮寺住持釋智慧隨即公開反對政府有意在吊車系統附近興建旅舍及食肆的計劃,認為有關建設將影響佛門清靜,並於10月22日宣佈從2002年10月25日至10月31日封山7天以示抗議,規劃環境及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其後於10月23日親自拜會解釋,寶蓮寺最終取消了封山行動。香港立法會於2003年5月28日三讀通過《東涌吊車條例》,為批出專營權予地鐵公司提供法律架構,而地鐵公司亦大幅減少東涌纜車站商業設施及昂坪纜車站的商業發展範圍。

昂坪360的建築工程於2004年2月展開,由於工程地盤位於郊野公園範圍,根據香港法例,承建商不能利用車輛運載物料進入工地,故工程期間,地鐵有限公司從加拿大僱用六頭騾子協助搬運興建物料(香港真是法治嚴明啊!),現時其中四頭騾子已完工回加,兩頭則留在香港的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Kadoorie Farm and Botanic Garden)。

昂坪360全長5.7公里,行程約需24至30分鐘(視乎當天天氣而定),比乘搭新大嶼山巴士23號線巴士由東涌市中心途經東涌道前往昂坪,節省超過40分鐘。

DSC02979

DSC02993


纜車系統分為三段,途中經過兩個轉向站。纜車定線由東涌站開始,首先跨過東涌海灣到達赤鱲角轉向站,然後轉向60度向北大嶼郊野公園內的彌勒山山坡攀升,再於彌勒山山腰的轉向站再轉向,最後抵達昂坪站。

Ngongping360_sameboat


昂坪360採用雙纜索的架空行車設計,與歐洲阿爾卑斯山脈的纜車為同類設計。昂坪360的車廂及纜索是由義大利的Leitner Group製造。纜車系統共有八個纜塔,其中五個位於郊野公園範圍內。纜塔之間距離較遠,可採用較高載客量的纜車車廂。

纜車車廂使用鑽石型設計,最高可容納17人,其中包括十個座位,也預留了輪椅人士專用空間。纜車沒有空調設備,只靠外面送入的山風。整個系統有112個纜車車廂,每小時每方向可接載3,500名乘客來往東涌和昂坪。

單程收費平日成人為HKD 63,小童HKD 30,長者HKD 49;指定日子成人HKD 74,小童HKD 38,長者HKD 60。來回車費平日成人HKD 96,小童HKD 48,長者HKD 74;指定日子成人HKD 107,小童HKD 54,長者HKD 85。另設有包括一些景點的套票。

Ngong Ping 360


那天去昂坪的人似乎不算多,不過是假日,所以票價是HKD 107。等沒多久就能上覽車了。覽車理論上最多乘載17人,可是人不多,差不多每輛覽車僅有3-5人。覽車內雖然沒有空調,不過卻是透氣的,海風山風會在行進中送入車廂內,沒有悶熱的感覺。那天在大嶼山是陰天,十分涼爽。

從赤鱲角轉向站到彌勒山山腰的轉向站十分的刺激,會經過一段海灣及山坡,從那樣的高度望下去,十分令人心曠神怡。因為有風的關係,覽車會輕微晃動,感覺也蠻刺激的。

DSC02998

DSC03006

DSC03031

DSC03042

DSC03072

DSC03395


過了彌勒山山腰的轉向站,就可以隱隱約約看到天壇大佛,在山腰也可以看到一些健行客,有些健行客全家大小在山坡步道上就地野餐了起來。

DSC03053

DSC03055

DSC03058


昂坪纜車站設於昂坪高原,毗鄰著名景點天壇大佛及寶蓮襌寺。車站的樸素設計,配合附近的自然環境。而昂坪市集則設在昂坪纜車站旁,乘客可以經過市集前往天壇大佛及寶蓮襌寺。


檢視較大的地圖

DSC03078

DSC03086

DSC03083

DSC03364

DSC03363

DSC03080


昂坪360(Ngong Ping 360)的整本相簿:




相關網站:


昂坪360

昂坪360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