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築用了大量石材,所以䇄立千年不倒。古埃及、古波斯、古希臘、古羅馬等古文明業已不在,但留下的文明古蹟仍讓人對古世界有許多豐富的想像;即使是中世紀的愚昧,還留有有法國巴黎的聖母院、德國柯隆的大教堂、義大利米蘭的大教堂、奧地利維也納的聖史蒂芬大教堂,都叫不信教的遊人也讚嘆。
可是到了吳哥古蹟,那裡上百個鬼斧神工的廟宇建築,其氣象之宏偉、雕工之精緻,讓歐洲的哥德式大教堂相形見絀。這些都是人類用岩石留下的文明足跡。可是岩石記錄下的,何止是的這些幾千、幾百年的短暫歷史呢?
美國結構地質學家貝鳶業如(Marcia Bjornerud)在《地球用岩石寫日記:追蹤46億年的地球故事》(Reading The Rocks: The Autobiography of the Earth),就要來告訴我們,岩石本身,就記錄了好幾十億年的歷史,在訓練有素的眼光下,岩石就像地球的日記。
對我這門外漢來說,岩石是冰冰冷冷的,似乎只有用在經典建築上才有生命力。然而岩石,如果知道怎麼研究和解讀,可以讀出各種各樣的資訊,真是佩服地質學家豐富的想象力,以及他們深入探究的精神。其實,學會解讀岩石,是自然史(natural history)的一個重要部分,是過去博物學家(naturalists)的基本訓練之一。國內外所有自然史博物館,岩石的收藏和生物標本相比幾乎可以等量齊觀。可惜博物學家的訓練和精神,在功利又高度分工的這個時代,幾乎是蕩然無存。
身為一個生物學家,我們都知道要用生物來講故事,算是比其他領域如化學、物理和數學來得輕鬆太多,因為許多生物本身就很有趣,有時候甚至在臉書上有人放張奇特生物的照片,就能引來許多討論和按讚。有時候,有數學宅或工程宅放了數學圖案或程序,也能引來會心一笑,可是放岩石卻能熱烈按讚分享的,似乎還沒看到過,啊……不對……其實有,如果那顆岩石是顆鑽石的話。
在相對不討喜的情況下,《地球用岩石寫日記》要來告訴我們岩石背後的深意。《地球用岩石寫日記》並非一本市面上介紹岩石種類、名稱和成分而已的圖文書。貝鳶業如主要要談的是岩石形成和地球科學的各種知識和理論。
對我這演化生物學家來說,岩石最最最有趣之處,不在其本身,而是包在裡頭的化石。事實上,地質年代,就是用主要化石的演替來製訂和命名的。但事實上,化石並不是地球的日記,它比較像台灣某些媒體報導,充滿各種偏見、謬誤,極大部分國家社會真正重要的大事不報,專挑精簡聳動的來報,或者這裡抄一點那裡手掰一段。
化石也差不多如此,留下來的大多是意外,侷限在少數地區,而且在形成過程中,大部分生物組織都破壞殆盡,只留下扭曲的硬組織,古生物學家要花極大力氣去復原。所以要解讀化石的真相,是極費功夫的,也是件智力上很有挑戰性的工作。不過,收集了許許多多片面的化石資料後,古生物學還是有信心可以重塑過去地球的景象。演化生物學大師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1941–2002)的經典之作Wonderful Life: The Burgess Shale and the Nature of History,啟發了許多人對動物早期演化的認識和想像,但在學術界也有相當的爭議和討論,《地球用岩石寫日記》也提到了這點。
前科博館館長李家維教授,在貴州瓮安和雲南澄江生物群的發現,就改寫了教科書,讓我們對動物早期演化有了新的認識;像是近廿年來,許許多多有羽恐龍的發現,尤其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周忠和及徐星的研究和發現,也讓我們瞭解到羽毛這一演化的創新,究竟先在什麼樣的動物上先出現,以及獸腳類恐龍如何演化成鳥飛上天。
《地球用岩石寫日記》說的雖然是歷史,但卻有以史為鑒的意味。可是人類確定從歷史上學到的教訓,就是人類永遠學不到歷史的教訓。《地球用岩石寫日記》中文書名有點小誤導,除非那「日記」是在《星際效應》(Interstellar)的那顆米勒星,在上頭一小時是地球七年──因為岩石告訴我們的故事,往往以幾十萬年,甚至百萬、千萬年為單位。
我們智人(Homo sapiens)這個物種二十萬年前出現在地球。如果把地球的46億年歷史壓成一天,我們直到最後3.75秒才現身。可是在這百年間,地球上卻產生了幾十萬年甚至百萬年才產生的變化。如果說我們破壞了地球,可能不算正確,因為地球已經發生過五次大滅絕,再來一次,對她來說不算什麼──我們破壞的不是地球,而是人類自己的未來。
《地球用岩石寫日記》雖然寫得很清晰,但對我這生物學家來說,整本書一張附圖都沒有,讀起來還是不免有些吃力,不少處要努力在腦海中想像,還不如用圖來讀比較有效率和輕鬆。另外,《地球用岩石寫日記》提到和演化有關的理論和爭論等,也需要相當的背景才能搞懂。整體而言,《地球用岩石寫日記》不算是本深入淺出的入門書,需要一定的背景才好讀懂,但讀了會頗有收獲。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並同步刊登於泛科學。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地球用岩石寫億年的日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