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共生哲學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應該是李安有史以來最出色的作品。在台灣、中國、新加坡幾乎是零負評。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的原著是有名地難以電影化。很幸運的,是由李安來執導,我們有能有一部由優異的小說改編的傑出電影。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原著,在全球熱賣突破了700萬冊!榮獲英國曼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 for Fiction)、德國圖書大獎等6項國際大獎。優秀的小說加上細膩的導演,雙劍合璧,精彩可期。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最讚的,還不僅是把3D電影技術運用到極致,故事本身也留下許多令人玩味的空間。《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頭充滿著寓意深遠的哲學隱喻,而且是以精緻的東方哲學形式表現。以下通篇有雷,還未觀看《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朋友,回頭是岸。

對西方人,還有我們甚至是反而更熟悉的西方哲學來說,善與惡、天堂與地獄、人性與獸性,是二元對立的。可是對印度教來說,善與惡、天堂與地獄、人性與獸性,是共生且並存的。

在故事中,少年Pi的名字由來,是因為來自法文的「Piscine Molitor」中的「Piscine」(游泳池)和「Pissing」(撒尿)的音相似,所以他自已把它改成了「π」,很倔強理性地背下了俗稱「3.1416...」的這個無理數。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頭,有許多暗喻著事情發生的典故,那隻孟加拉虎的名字「Richard Parker」本身就意味著海難、食人和自相殘殺,那個名字是英國著名的「女王訴杜德利與史蒂芬案」(R v Dudley and Stephens)中,最早的被害者。這個例子在歐美的法學和倫理學的課堂中,幾乎是必討論。

1883年,澳大利亞遊船木樨草號(Mignonette)從英國埃塞克斯前往澳洲雪梨,途中沉沒,四個倖存者——船長Tom Dudley、助手Edwin Stephens、船員Edmund Brooks和見習船員Richard Parker——被困在一艘十三英尺長的救生艇上,全部食物只有兩個罐頭。 在第19天,Dudley建議,以抽籤的方式選出一個人被殺掉,讓其他三人吃掉,以求生存。對此,Brooks反對,Stephens表示猶豫。而Dudley表示,Parker身體最弱又沒有家人,他肯定先死。Dudley隨後殺了Parker,他們三人以Parker的屍體為食撐著。 四天后,他們被路過的德國帆船Montezuma號救起,Montezuma號進英國法爾茅各斯港短暫停留, Dudley、Stephens和Brooks以涉嫌故意殺人罪被逮捕收監。 陪審團同情被告,但為了避免無罪宣告的結果,法官要求陪審團進行特殊裁決,只認定事實。 根據陪審團認定的事實,法官宣告被告犯有故意殺人罪,駁回他們的緊急避難抗辯。 被告被判處絞刑,隨後被維多利亞女王赦免了。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大文豪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唯一的小說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 of Nantucket問世後,Richard Parker這個名字就被廣泛用在幾部出現船難、食人肉場景的文學作品中。

Pi在出生時,有隻蜥蜴死了,代表生和死是一體的兩面,是共生並存的。少年Pi在小時候,父親就告訴他宗教是騙人的東西,對他說過:「 有些東西看似繁華絢麗,實則是虛幻。」可是他不僅信了印度教,也接受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這對西方人而言,是無法理解的,可是對多神信仰的印度人甚至中國人,代表宇宙不同力量的神祇共存,是天經地義的。Pi也說了,宗教有許多房間。在印度教,有五百多個神祇,其中三大神的梵天(ब्रह्मा,Brahma)代表創造,毘濕奴(विष्णु,Vishnu)代表保護、濕婆(शिव,Shiva)代表破壞。印度教和中國的民間信仰一樣,並沒有統一的教主,其教義散佈在吠陀本集、梵書、森林書、奧義書、吠陀支、往世書和神話史詩《羅摩衍那》(रमयन,Rāmāyana)及《摩訶婆羅多》(महाभारत、Mahabharata)之中(關於印度教,請參見〈【吳哥印象】後記及目錄〉)。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在故事中,許多二元對立的事物,在印度教的哲學上,是共生並存的。在印度教的神話中,並沒有善戰勝惡,因為善與惡的力量,在宇宙中仍是拉鉅戰,勝負未定,是共生並存的。有陽就有陰,有光明就有陰影,差不多就這個意思。

有位網友說得好「如果Pi的第二個版本的故事沒出現,這部電影只能稱之為精致,卻格局不大,充其量是海洋版《荒島求生》,人虎版《泰坦尼克號》,印度版的《魯濱孫漂流記》,而在Pi講述完第二個版本的故事後,電影情節急轉直下,人物故事豁然明朗,草蛇灰線全部浮出水面,好比觀眾品了甘醇的酒,潛伏的酒勁此刻終於上腦,大家直呼後勁十足暢快過癮。」(請參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哲学解读:一部人与人类信仰的奇遇记〉

印度的宗教經典,印度教也好,佛教也好,都存在著大量富含隱喻的神話故事,在解讀時本來就不能執著於文字,少年Pi在獲救後,他對無法相信他故事的日本調查人員說了第二個版本,在印度的哲學中,兩個版本之間的關係並非是矛盾衝突的,那兩個版本事實上就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解讀,只是一個是感性,另一個是理性。《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動物版本,就是一種魔幻寫實之傑作。這和另一部魔幻寫實的好片《羊男的迷宮》El Laberinto del FaunoPan's Labyrinth)有異曲同工之妙(請參見〈魔幻寫實的羊男の迷宮(Pan's Labyrinth)〉)。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有細膩的伏筆,少年Pi在充滿煩惱的少年期,讀著杜斯妥也夫斯基(Фёдор Достоевский,Fyodor Dostoyevsky,1821-1881)和卡繆(Albert Camus,1913-1960)的作品,他們都是存在主義大師,杜斯妥也夫斯基探討宗教與理性還有人性在罪惡深淵的試煉,而卡繆追問人生受苦的意義,還有人對於存在的荒誕的恐懼和感受;那隻孟加拉虎的本名是「Thirsty」,當小男孩在教堂偷喝聖水被捉包時,神父就說了「You must be thirsty!」。

在漂流的過程中,少年Pi承認,他能夠活下來,是因為有了Richard Parker,而他在漂流的那些日子中活著的意義,就是要滿足Richard Parker。Richard Parker和少年Pi之間的關係,是獸性與人性。在汪洋大海無邊無際的日子裡,想要繼續為不知有沒有希望的明天要活下去,那僅是一種慾望而已,如果用理性的人性來分析,可能還無法找到真正的理由。那樣的慾望是一種原始的獸性。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和Richard Parker之間亦敵亦友的關係,就是人性與獸性之間的矛盾掙扎。人性在狂風巨浪雷霆交加中能夠欣賞神的傑作,而獸性卻充滿恐懼。少年Pi一直到狂風巨浪把日記弄丟了之後,才和Richard Parker相安無事地共存,因為沒了文明的束縛,人性和獸性才能夠共生並存。

少年Pi和Richard Parker在半死不活時,發現一個島嶼,島嶼上住了許多狐獴,那裡就像是天堂,白天有吃不完的海草和喝不完的淡水,還有隨便讓Richard Parker當食物的狐獴。可是到了夜晚,那座島嶼就化為地獄,淡水變成酸液,海藻消化屍體。有人認為,草和盤根錯節的樹根代表著人的血肉與靜脈、夜晚會腐蝕動物的湖水代表人體內的胃酸、成千上萬的狐獴更代表著屍體上的蛆,那座食人島其實是他的母親。可是也有人說那座島嶼是保護神毘濕奴的化身。無論何解,我認為那座島嶼其實就是象徵天堂與地獄是原始慾望一體的兩面。為了不讓文明遺忘,少年Pi選擇離開那座食人島,也離開了原始慾望。

227天後,救生艇被沖上了墨西哥海岸。Richard Parker立即逃遁入附近的叢林。227天的涵義是圓周率(π)的略估值,即是22/7。但當少年Pi踏上陸地終於獲救的那一刻,Richard Parker頭也不回的跑進了叢林,這寓意著回到正常文明社會,Pi心中的獸性也隨之消失,他的人性回歸。獸性在文明社會是被壓抑和掩飾的,Richard Parker並非一去不回,牠只是隱藏在暗處。牠沒有好好地道別,是因為牠無所不在。善與惡、理性與慾望、人性與獸性,在我們心中不是一直共生並存的嗎?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兩位從日本來的調查人員到墨西哥的醫院調查沉船的原因,當少年Pi告訴他們,他與動物共存的故事,他們覺得這個故事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Pi告訴了他們另外一個版本──當人失去人性的之後的版本。另外三個倖存者包括輪船的廚師、斷了一隻腿的船員、和Pi的母親。貨船的廚師殺了船員跟Pi的母親,把他們倆切成一塊一塊來當做食物跟當餌...連接起了兩個故事之間的關係:斑點鬣狗是邪惡的廚師、受傷的斑馬是隨喜的佛教徒船員、猩猩是Pi的母親、而那隻名叫Richard Parker的孟加拉成虎則是Pi他本人。

兩個版本都水落石出,一個版本代表純真,另一個就是血淋淋的殘酷。Pi問了準備寫他的故事的作者,問他會選擇哪一個版本。Pi給的兩種故事版本,沒有人能證實哪一個版本是真的。不過最後聽故事的作者說他選擇相信動物版本,Pi回道:「神與你同在」。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的確
少了最後的那個故事
這電影就像是沒有了草莓的蛋糕

最後兩個版本有趣的是
雖然幾乎是一樣的事

但透過動物的濾鏡
模糊人類獸性與求生本能
遮蔽觀者鏡像神經其同理所感到的殘酷

但令我在意的是
那麼Pi的"會讓人相信神"故事
是指聽到著兩個故事的人
總是選擇了第一個動物版本

不就代表了相信謊言
不去面對人性可能的殘酷
選擇相信神自有最好的安排
代表人軟弱的面向
也能說是披著良善外衣的脆弱

而選擇相信第二個故事的人呢?
這樣眼光下看的世界
是否會比較黯然失色
黑白版的少年Pi的殘酷漂流?

但我想作者安排
經歷過這些事的Pi
沒有成為一個憤世忌俗的人
依然對宗教或人性沒有絕望

這世界的弱肉強食的環節下
與那些人世的悲歡離合
也都只是這宇宙生生不息的一個過程

Gene Ng 提到...

謝謝您的分享 :D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