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

寂滅為樂

聖嚴師父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盡!
今生做不完的事,
願在未來的無量生中繼續推動;
個人無法完成的事,
勸請大家共同推動。
──法鼓山‧聖嚴法師(二○○五)



不知如何才能表達對皈依師父聖嚴法師的敬意。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2月3日下午四時圓寂,享壽80歲。他留下遺言指出,生前無任何私產,一切財物,涓滴來自十方布施,故悉歸屬道場。身後事是莊嚴佛事,不可辦成喪事。

我雖然沒有親近過聖嚴師父,而且只有在2001年國立清華大學90週年校慶的一場座談會上,見過聖嚴師父。可是聖嚴師父無疑是我最敬仰的人之一,前年在方丈果東法師來舊金山灣區弘法時,正式皈依佛教,很高興我們的皈依法師是聖嚴師父。

從前小時候初次接觸佛教,到近來重新再度接觸佛教,到皈依佛教,受聖嚴師父的影響很大。他著的《佛教入門》《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幫助我接觸正統的佛法,是我佛學的啟蒙老師。

師父說過一句令我深深感動的一句話:「佛法那麼好,知道的人卻那麼少。」,佛法在釋尊在兩千五百年前創立後,我今天在美國還能受教,要歸功的是一群善知識,還有聖嚴師父無辭勞苦地傳教。

聖嚴師父創辦法鼓山,但回顧聖嚴師父的一生,其實充滿了顛沛流離,考驗與轉折,他卻默默承受,還發大願心拯救苦海中浮沈的芸芸眾生,體現了六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身體力行最佳示範。聖嚴師父創辦法鼓山,不是為了建立山頭彰顯榮耀,而是為了要良好地示範佛法。法鼓山屬下的各研究單位,皆是漢傳佛學的頂尖學術研究重地。

聖嚴師父在台北縣金山鄉創立法鼓山的道場,為佛教建築作了最佳的示範。聖嚴師父為建築風格奔走中國,參考唐宋時期的佛教建築,回台還舉辦了佛教建築講座。在建設道場時,不僅考量了人的需求,從使用者生活角度出發,還兼顧了環境的需求,作到對環境有善,並且減量以達成環保的訴求。在法鼓山道場中,充滿各種建築巧思,從小處中體現聖嚴師父對人、對環境的大愛。

聖嚴師父不僅是是台灣首位出國進修取得文學博士學位的學問僧,更承繼漢傳佛教禪宗臨濟、曹洞二法脈建立新一代禪風。聖嚴師父還親身示範了慈悲之最佳典範。

聖嚴師父長期患腎病,但婉拒換腎,認為「我老了,浪費一個腎是不慈悲」。

聖嚴師父說:「我為什麼不換腎?一個好好的腎,如果用在一個年輕人或者中壯年人身上,可發揮的時間比較長。但我今年(二○○七年)已七十九歲,來日無多,用一個腎等於浪費一個腎,這是非常不慈悲的事,所以我拒絕換腎。」

聖嚴師父年老體弱後,他仍毅然抱病弘法,為推動法鼓山的理念奔波勞累。不僅戮力推動「心六倫」,還投入自殺防治。聖嚴師父一生苦難與阻礙不停,但抱持著「將佛法分享他人」願心,一直到人生的盡頭才歇息。和釋尊一樣,他的色身逃不過生老病死的摧殘,可是他的精神永遠活在人世間。



【生命之鼓─聖嚴法師】(04:56)


為台灣築夢的人-聖嚴,心可以打太極拳(03:29)


聖嚴法師傳奇(1/4):從軍裝到袈裟的聖嚴法師(09:17)


聖嚴法師傳奇(2/4):博士比丘‧聖嚴法師(09:42)


聖嚴法師傳奇(3/4):枯木開花‧聖嚴法師(08:55)


聖嚴法師傳奇(4/4):風雪中的行腳僧‧聖嚴法師(10:25)


聖嚴師父語錄:

聖嚴師父


聖嚴師父遺言:

一、出生於一九三○年的中國大陸江蘇省,俗家姓張。在我身後,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勿撿堅固子。禮請一至三位長老大 德法師,分別主持封棺、告別、荼毘、植葬等儀式。務必以簡約為莊嚴,切勿浪費舖張,靈堂只掛一幅書家寫的輓額「寂滅為樂」以作鼓勵;懇辭花及輓聯,唯念 「南無阿彌陀佛」,同結蓮邦淨緣。

二、身後若有信施供養現金及在國內外的版稅收入,贈與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及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我生前無任何私產,一切財物,涓滴來自十方布施,故悉歸屬道場,依佛制及本人經法院公證之遺囑。

三、凡由我創立及負責之道場,均隸屬法鼓山的法脈,除了經濟獨立運作,舉凡道風的確保、人才的教育、互動的關懷及人事的安排,宜納入統一的機制。唯在國外的分支道場,當以禪風一致化、人事本土化為原則,以利純粹禪法之不墮,並期禪修在異文化社會的生根推廣。

四、法鼓山總本山方丈一職,不論是由內部推舉,或從體系外敦聘大德比丘、比丘尼擔任,接位之時亦接法統,承繼並延續法鼓山的禪宗法脈,亦不得廢止法 鼓山的理念及方向,是為永式。佛說:「我不領眾,我在僧中」,方丈是僧團精神中心,督策僧團寺務法務僧斷僧行,依法、依律、依規制,和樂、精進、清淨。

五、我的著作,除了已經出版刊行發表者,可收入全集之外,凡未經我覆閱的文稿,為免蕪濫,不再借手後人整理成書。

六、在我身後,請林其賢教授夫婦,將我的「年譜」,補至我捨壽為止,用供作為史料,並助後賢進德參考。故請勿再編印紀念集之類的出版物了。

七、我的遺言囑託,請由僧團執行。我的身後事,不可辦成喪事,乃是一場莊嚴的佛事。

八、僧俗四眾弟子之間,沒有產業、財務及權力、名位之意見可爭,但有悲智、和敬及四種環保的教育功能可期。諸賢各自珍惜,我們有這番同學菩薩道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曾在無量諸佛座下同結善緣,並將仍在無量諸佛會中同修無上菩提,同在正法門中互為眷屬。

九、在這之前本人所立遺言,可佐參考,但以此份為準。
  末後說偈:「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法鼓山 創辦人
中華民國九十八(二○○九)年



聖嚴師父


聖嚴師父重要記事:


* 1931年 誕生於江蘇,名「保康」
* 1943年 年14歲,於南通狼山廣教寺出家,法名「常進」
* 1949年 入伍通信連,由上海登艇來台
* 1959年 結束十年軍旅,於東初老人座下再度出家
* 1961年 於高雄美濃朝元寺閉關六年,解行並進,深入經藏
* 1969年 留學日本立正大學,六年後取得文學博士學位
* 1976年 抵美國,開設週日靜坐班,隔年首次舉辦禪七
* 1977年 因東初老人圓寂返台,繼承中華佛教文化館、農禪寺
* 1981年 擔任文化大學、政治大學研究所教授
* 1985年 於北投中華佛教文化館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
* 1989年 創設法鼓山
* 1990年 召開第一屆國際學術會議
* 1993年 提出「心靈環保」,為法鼓山核心理念
* 1994年 提出「禮儀環保」
* 1997年 出席第十一屆國際宗教領袖和平會議,訪問梵諦岡,晤見當時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
* 1998年 獲《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對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物之一、在紐約與達賴喇嘛進行「漢藏佛教世紀大對談」
* 1999年 「提出心五四運動——廿一世紀生活主張」、領導法鼓山投入921地震救災工作,積極展開「災後人心重建運動」
* 2000年 漢傳佛教唯一代表參加「千禧年世界宗教與心靈領袖和平高峰會」、獲二十屆行政院文化獎、於美國象岡道場舉辦「默照禪四十九」
* 2001年 於台北縣金山鄉法鼓山園區舉辦「默照禪四十九」
* 2002年 出席在紐約舉行之「世界經濟論壇會議」,是唯一受邀的佛教領袖、出席在泰國曼谷舉行之「世界宗教與精神領袖理事會」、以《天台心鑰——教觀綱宗貫註》一書獲中山學術著作獎
* 2003年 推動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與北京大學合作設置「法鼓人文講座」。應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之邀,出席日本京都「世界青年和平高峰會」第一次籌備會議。膺獲第二屆總統文化獎。
* 2004年 推動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分別與台灣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合作設置「法鼓人文講座」。主持法鼓人文社會學院動土典禮。出席在曼谷召開的「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與「亞太青年和平高峰會」。出席在約旦召開的「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擔任總召集人,舉辦「世界青年和平高峰會台北論壇」。
* 2005年 出席在愛爾蘭都柏林召開的世界銀行「信仰暨發展會議」。推動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分別與台灣成功大學、南京大學合作設置「法鼓人文講座」。於中國北京大學、臺灣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及廣州中山大學進行專題演講。獲頒泰國朱拉隆功僧伽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創設之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落成開山。
* 2009年2月3日 圓寂於從臺大醫院前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途中,享壽八十。



補註:「寂滅為樂」等的意思:

聖嚴師父


PS:很多媒體以訛傳訛地指出,聖嚴法師是台灣首位博士比丘。其實,台灣比丘界的第一位博士是印順導師,其中卻也是聖嚴法師的因緣搓合。1973年立正大學的一位退休教授—牛場真玄先生,將印順導師的《中國禪宗史》譯成日文,送到了大正大學,並代為申請博士學位。由於聖嚴法師當時與牛場真玄先生往來密切,於是便代行其勞。是年,便讓印順導師的專著通過大正大學的博士申請,也促成了台灣第一位博士比丘的誕生。為此,聖嚴法師則為文記述之—〈劃時代的博士比丘〉。印順導師畢生推行人間佛教,「為佛教,為眾生」,他也是慈濟證嚴法師的依止師。



相關網站:

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

法鼓山

你可以不必自殺網

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

聖嚴法師傳奇(影片)

聖嚴法師文集 - 佛教圖書館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嗯~謝謝分享喔~那幾句話讓我受益不少

Gene Ng 提到...

該真正感謝的人是聖嚴法師,他真的為佛法和社會付出很多很多。

EDJ 提到...

Gene 大大您好,

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寂滅為樂,後面有個解釋說「寂滅」指的是「涅槃解脫」,又說此時「沒有自我執著」、「不受環境影響」、「不受身體狀況影響」。

想請問版大,佛教當中的四種涅槃: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大般涅槃,請問這篇文章是說哪一種呢?

再請教一個問題,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後,滅盡五陰十八界,連意識意根都不存在,那到底又有誰能夠領受「沒有自我執著」、「不受環境影響」、「不受身體狀況影響」的涅槃境界呢?

佛教跟一般信仰不一樣,它是一門追求真相的宗教,因此如果用科學精神來學習佛法的話,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追究的的。

Gene Ng 提到...

您問的問題,我想可能還是要詢問有德法師比較好。佛教畢竟是解行並重的,我還沒有能力去解釋自己還不完正真正清楚的名相,否則也只是勉強鸚鵡學舌,對您我修行沒有實際助益。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