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伍)

觀點360°

這裡分享的是「觀點360°」第41至50集。懇請大家多多響應「搶救公視‧全民連署」活動,謝謝。

「觀點360°」是台灣公共電視台由蔡康永主持的一個知性節目,節目中放映國內外優良的記錄片,來探討一些台灣近期發生的社會問題,節目中並且邀請一些專家學者與會討論,可看性非常高。

關於「觀點360°」:

過去『觀點360°』滿足許多喜愛紀錄片觀眾對知識的渴求,停播期間,來自網路仍有人不停回應及討論,如今,蔡康永再次重拾獲得好評的紀錄片賞析節目『觀點360°』主持人身份,藉由世界各國(包括台灣)的優秀紀錄片,藉由從來自不同的觀點與聲音,跳脫制式傳媒聲音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事物值得我們關注,而不是將自己的眼界停留在狹隘的傳媒訊息裡。

精彩的紀錄片,除了純粹的觀賞過程外,還需要多元觀點的延伸討論,擴展紀錄影片本身更深刻的意義。「觀點360°」就是一個帶領大家用各種角度看世界的節目,除了紀錄片呈現事件本身,節目後半的延伸訪談,則是以台灣本土的觀點去觀察、解讀與探討,讓每集紀錄片的議題,可以與台灣、本圖現象連結,讓紀錄片不只是看過就忘的視覺,也可以產生深化和本土化的心靈享受。

過去『觀點360°』曾經製播過兩次,第一次是在2002年製播過17集,第二次則是於2005年開始,共製播過五季共65集,那時『觀點360°』主旨在於讓身處在資訊越來越發達的N倍數時代,藉由來自世界各國的紀錄片,學習建立自己的「觀點」,也學習尊重別人的「觀點」,在不同的觀點之間,相互激盪著狹義或廣義的對世界認知的可能性,擴展台灣島國人民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

如今,『觀點360°』將在八月25日(週六)下午三點起,開始新一季的復播。『觀點360°』這次不只是將選片範圍放眼到世界各地,還將選播台灣許多優秀創作者的作品,包括許多具有潛力的學生作品,這群台灣未來影視紀錄片的生力軍,如何以他們年輕的觀點看台灣。

這次的『觀點360°』不只是在公共電視頻道播出,精彩且完整的內容,也會在中華電信MOD裡播出,讓向隅的觀眾不再錯過拓展看世界的觀點的機會。每週六下午三點到四點半(重播時間週日凌晨一點至兩點半),第13頻道公共電視,90分鐘邀您一起創造屬於您自己的「觀點360°」。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立場,自然會產生不同的認知方式,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就是經由立場來決定「觀點」。身處在資訊越來越發達的N倍數時代,在有限的人生裡,如何建立自己的「觀點」,也學習尊重別人的「觀點」,在不同的觀點之間,相互激盪著狹義或廣義的對世界認知的可能性,擴展台灣島國人民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這樣的理想就是公視再次製播「觀點360°」的用意。

越來越多人感歎台灣的頻道變多,民眾的視野與觀點卻沒有隨之變廣及成熟,許多媒體報導焦點依舊停留在一片情色腥羶暴力商業的氛圍之中。於是在「今天不讀書」的主持告一段落後,蔡康永重拾獲得好評的紀錄片賞析節目「觀點360°」主持人身份,藉由世界各國(包括台灣)的優秀紀錄片,透過來自不同的觀點與聲音,看看在制式的傳媒聲音之外,其實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事物值得我們凝視,而不是將自己的眼界停留在狹隘的傳媒訊息裡。

「觀點360°」曾在2002年製播過17集,如今重新續播,擴大選片範圍,囊括世界各地的優秀紀錄片,西方電視史上第一個對紀錄片下定義的英國導演約翰格里爾生,這位紀錄片之父說:「紀錄片應該是對真實事物做一種有創意的處理。」這個定義含有三個層次,就是『藝術性』、『戲劇化』和『科學的證據』。在紀錄片拍攝已經蓬勃發展的今日,「觀點360°」以紀錄片為主幹,企圖以柔性知識為範疇,用攝影機為筆,為台灣觀眾訴說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故事。

「觀點360°」--給您的當然不只360個觀點,而是在不同的觀點裡,打造個人360度全方位視野,每多一種觀點,就可以對自己多一分的瞭解,對別人多一分的尊重,對世界多一分的親近。每週五晚上十點鐘,在第13頻道公共電視,90分鐘的投資,創造屬於您自己的「觀點360°」。



「觀點360°」在Google Video上有從第一集到九十一集,不過中間有一些缺。清單這個網站有列出::Debussy.org。這些影片的來源是電視播放側錄,來自這個網站:城市的遠見(Debussy.org),這是說明:「清單中的影片是電視播放側錄,僅提供各界渴望求知的朋友們免費試看,如果需要購買典藏的話,請使用正版影片,多多以行動鼓勵我們的辛勞的影片工作者,購買請洽公共電視(http://www.pts.org.tw,+886-2-2633-8000)及各版權所有單位,影片內容說明請至公共電視網站查閱 。」

觀點360° 第四十至五十集:


觀點360° 第四十一集。人生七十 Never Too Late(上)(30:58)


觀點360° 第四十一集。人生七十 Never Too Late(上)(48:27)

隨著人口老化,台灣開始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所認定高齡化國家的標準。事實上,「人口高齡化」是近年來已開發國家普遍所面臨的現象。現今台灣也開始浮現人口高齡化的現象與所產生的問題,『觀點360°』本週就要正視老人議題。

在台灣,對於老人的態度,通常從職場上退出,直接面臨到的便是日後無支薪生活的問題,健康上的問題,也是隱憂;許多退休後的老人往往因為無例行公事,或因自覺成為依賴人口而產生自卑感,甚至認為自己已不再具重要地位而與社會疏離。

【人生七十Never Too Late】就是敘述位在北紐約州的一個鄰近大學的社區,提供了ㄧ個能夠為退休生活帶來智能刺激的環境,在這環境中,一群「活到老,學到老」的老人們,如何利用學習改變自己的生活,以及必需遭遇到難題的過程。

這些超高齡的學生,在遲暮之年,回到校園開始主動學習,在高齡化的社會來臨,影片中的例子在未來絕對會越來越多,終生學習的概念在普遍被推廣之餘,可以看到美國的老人政策配套措施,以及他們面對自己的身心頹敗之餘,仍堅持學習的熱情。有些老夫婦結伴來上課,希望能求取新知充實生活。大學生和老人社區間的共生關係正在成型,老人們可以以大學生的身分度過他們的晚年,享受不同世代的生活。

但是對這些老人家而言,年紀越大,也就越清楚自己離死亡不遠。無論自己的年紀、記性、身體狀況,似乎都跟不上自己想要學習念頭的腳步,上課是因為自己想求知,在哲學中找尋人生的答案,但…還沒找到。



觀點360° 第四十二集。天國烈女?!The Virgins of the Jihad(1:19:43)

【女性炸彈客The Virgins of the Jihad】影片中敘述的是發生在2003年十月四日發生在海法市發生的自殺炸彈攻擊事件,也是以色列境內發生的首起自殺攻擊事件,至少造成19人喪生,50人受傷。負責執行任務的是一名29歲的女律師,她的兩位兄弟在六月死在以色列軍方手上。

紀錄片從在一樁以色列海法Haifa發生的爆炸案說起,這個Maxim餐廳的爆炸案,造成19人死亡,數十人受傷,是自1987年Intifada巴勒斯坦人起義以來最嚴重的一樁自殺炸彈攻擊案,重點是—本案是由「女性自殺炸彈客」所發動。她的名字是Hanadi Jaradat,現年29歲,當她決定以自殺炸彈的方式結束生命,在錄下自殺證言後三天,她走進了這家餐廳。時間是週六下午,餐廳裡多是常客或全家一起來用餐的客人…

過去總認為戰爭是男人的行為,特別是恐怖份子的攻擊,在許多人印象中都是男人;但是現在來自巴勒斯坦、貝魯特、車臣到伊拉克的女性正在改變這樣的思維,自殺炸彈客行動的女性化,已經引起主要受到恐怖攻擊國家的警覺與重視。從俄羅斯、斯里蘭卡,到以色列,女性的自殺式恐怖攻擊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是否會讓恐怖攻擊行動更加難以預防呢?

這起女性自殺炸彈客,提高了以巴間的衝突,也讓女性志願當自殺炸彈客,變成不再是單一個案。本集『觀點360°』將會有研究中東以巴關係的政治專家,及熟悉阿拉伯回教文化的學者,來解答關於這部影片的疑問。



觀點360° 第四十三集。INPUT特集+【20 Days without TV二十個沒有電視的日子】(1:20:39)

『觀點360°』是個以記錄片為主的節目,過去節目選播一些好的記錄片,像是【賓拉登的媒體戰Media Jihad】、【歌劇快閃族Flashmob: The Opera】、【非消費不可Surplus】等片,都曾在「INPUT映波」影展中放映過。

「INPUT映波」影展簡言之,就是從全球各地公共電視,挑選出最精質優良的節目,在為期一週的時間內,密集放映。在「INPUT映波」影展中,不只可以看到製作水準精良的電視節目,更可以和影片的導演、製作人面對面溝通,分享幕前幕後的心得,或是提出觀看影片的疑問,一如『觀點360°』想要帶給觀眾更多關於這個世界的多樣面貌的理想。

2006年五月,「INPUT映波」影展第一次在亞洲舉行,而台灣就是這個「第一次」的主辦國,本週的『觀點360°』邀請台灣知名的策展選片人游惠貞,來為觀眾介紹「映波INPUT」外,也會放映一部本次「映波INPUT」的紀錄片【20 Days without TV二十個沒有電視的日子】,讓觀眾提前感受「映波INPUT」的氣氛。

許多人對台灣的電視節目又愛又恨、邊看邊罵,明知道節目的表現讓人不滿意,但若真要關掉電視長期不看,對不少人而言是天大的困難;一方面是因為電視具有魅力,與習慣性,另方面,電視也是人們重要的休閒與資訊來源,若真不看電視,生活似乎少了什麼。

【二十個沒有電視的日子】這支來自韓國的紀錄片,可以看到許多人一開始沒有電視的日子很「無聊」,然後便開始調整。大部分參與者終究能發現自己以及家人新鮮的一面,以及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藉著參與者的日誌,我們發現只要願意關掉電視,生活都會有所改善。

在台灣四月底即將推行「關掉電視」活動前夕,配合「映波INPUT」影展,本週『觀點360°』邀請到世新廣電系助理教授—管中祥,一起來談論【二十個沒有電視的日子】紀錄片,以及他曾經在學生間發起的「無電視大自由」運動,看看同樣的關電視運動能否在台灣成行。



觀點360° 第四十四集。新聞快報 Breaking News(1:19:39)

在收視率掛帥的情況下,新聞報導為了挑逗觀眾感官,已無所不用其極,為搶收視率出現種種荒謬的現象。

名人八卦、明星緋聞、國會相罵、街頭打架、色情酒店,偷拍直擊的手法不斷,這些被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毫無價值得的新聞,卻是電視收視率調查的前幾名。每次台灣只要出現名人八卦的新聞,就可以看到許多新聞媒體出動大量的記者、 SNG 車連線轉播,一天 24 小時不停追蹤,隨時帶給觀眾新的案情進展。

新聞緊迫盯人的速食報導,加上調色渲染,都成為主要新聞時段的連續劇碼,難怪連紐約時報都以特異現象專文報導之。本週『觀點 360 °』選播的【新聞快報 Breaking News 】,可以看到這樣的文化在國外早已風行,只是這不禁讓人思考,這就是我們以後要看的新聞嗎?

各路新聞媒體八卦狗仔全盤出動,紛紛打著「獨家」之名,行無聊之實,使得每天的新聞越來越像連續劇,一演多年不下檔。像這樣「歹戲拖棚」的情節,是否已經挑戰了觀眾的收視權益和極限呢?犯罪新聞、色情、醜聞和社會獵奇之類題材,是否已經成為新聞報導的主流?當觀眾一邊罵卻還是一邊看電視新聞時,可曾想過何時電視上這樣荒謬的畫面可以消失?這樣的新聞價值究竟在哪裡?又浪費了多少的社會資源呢?

在本週看的【新聞快報 Breaking News 】記錄片中,可以看到美國只要一發生名人醜聞案,就會有百來家的媒體,全日固守法庭門口,無所不用其極的編造新聞,找出報導的新聞點,將各式各樣小道消息傳送到電視機前的觀眾,問題是:觀眾想要看這樣的新聞嗎?



觀點360° 第四十五集。選角:明星的敲門磚 Behind The Couch(1:22:17)

觀眾在看好萊塢電影時,往往會看到明星掛頭牌的風光景象,常常會看到明星因為演到一個角色而大紅大紫,這些明星也因為這個角色而建立他們的銀幕形象,得到驚人的片酬。只是很少人會知道為什麼一部電影,在開拍之前會挑選到這些演員。

像電影【哈利波特】,當初應徵將近五千名的兒童演員,才挑選適合的一個人,這工作就需要專業的選角指導來幫助導演、製片。在好萊塢完整的拍片體制裡,有個專門負責挑選演員的職務叫「選角指導 Casting Directors 」,從與導演、製片開會,知道電影的預算、類型、故事,瞭解所需的演員特質,開始找尋演員,挖掘演員的潛在天份,訓練演員成為影片所需,另一方面,許多想演戲的演員能表現什麼,需要什麼要的能力,如何在選角及導演面前秀出自己的特色,這都是一般觀眾在看電影時,所無法想像的幕後工作。

身為一位優秀選角指導,其實往往會在好萊塢留名,雖然大多數的普羅大眾根本不知道他們是何許人,卻可以左右如史蒂芬史匹伯或詹姆士柯麥隆的演員使用。『觀點 360 °』本週的【選角指導:明星的敲門磚】記錄片將會看到選角指導對一部電影的啟發,他們的重要性足夠和導演、製片們的名字排在一起,可是卻永遠得不到奧斯卡金像獎。

好萊塢因為有完善的電影工業制度,所以有選角指導的職務,那在台灣是否也有類似的工作呢?本集『觀點 360 °』邀請【藍色大門】導演易智言先生,談談是如何挖掘演員陳柏霖及桂綸鎂擔任男女主角,以及從事選角工作近十年的小鳳,一起來聊聊在台灣的選角指導,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觀點360° 第四十六集。宜蘭綠色影展+【重返車諾比】 Radiophobia(1:18:45)

在台灣每年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影展,每個影展的訴求都不太一樣,其中「綠色影展」,是由宜蘭縣政府主辦,挑選許多關於農業、環保、自然災變、生命及動畫有關的影片,從紀錄片、短片、動畫、電影各類種都有,透過來自不同領域的導演鏡頭,帶領大家進入電影的綠色世界中。

以關懷環境生態為選片前提的「宜蘭國際綠色影展」,今年邁入第 3 屆,有鑑於生活週遭空氣品質日益惡化、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暖化,主辦單位挑選國內外 20 多部與「空氣污染防治」、「生態保育」議題有關的影片巡迴放映。

本週的『觀點 360 °』挑選了其中一部紀錄片『重返車諾比』,在今年車諾比事件發生二十週年,看看當年深受核爆之苦的人們,內在的創傷與痛苦。

2006 年四月 26 日是車諾比核電廠意外的二十週年,當時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爆炸,超過台灣面積四倍以上的土地永久污染,因救災善後死亡者至今已達數萬人以上,嬰兒畸形、民眾罹患癌症無數,核災至今仍在持續。

車諾比核爆事件已經經過許多年 , 一些倖存者再度回到核爆現場回顧塵封往事。然而核爆的威力跟時間所造成的破壞,僅存的只有滿目瘡痍,讓倖存者感到不勝唏噓。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平靜的廢墟好像已經沒有餘毒,但深藏在地底下的輻射危機卻是人們應該隨時警戒的危機 ,這個威脅雖是潛藏性看不見,但卻是不變的事實,只能等幾個世代後,才能完全清楚車諾比的貽害。

全球都在討論著這項影響當今公共安全甚劇的意外,從核電的興建、安全到思考核電之必要,『觀點 360 °』也將要請「綠色影展」的策展人 — 游惠貞小姐,及拍過『貢寮,你好嗎?』紀錄片導演崔愫欣,一起來討論『重返車諾比』。



觀點360° 第四十七集。探究達文西之謎 The Last Supper in New York(1:16:42)

因為小說『達文西密碼』暢銷全球,迄今銷售超過 5000 萬冊;讓達文西這位過世五百年的藝術家成為席捲全球的熱門人物。本週『觀點 360 °』也要破解『達文西密碼』,只是我們真的要回到達文西的畫作裡,藉著一群住在紐約的高中生,在專教藝術史的老師帶領下,看看『最後的晚餐』這幅畫,藉由自己的眼睛,親自感覺達文西藝術的魅力。

在達文西還在人世時,這幅『最後的晚餐』壁畫就開始損壞,經過這次的修復去除髒污後,由達文西親筆畫的部分已經所剩不多,壁畫大部分都消失了,『最後的晚餐』在剛完成時到底是什麼樣子?

拍攝本紀錄片的 NHK,參考此次修復而得知的各類資訊,為了畫這幅壁畫而留下來的素描,以及達文西的其他作品,用電腦繪圖技術重現了『最後的晚餐』,利用花費20年才完成的修復成果,加上現代的電腦技術,完成更鮮明的繪畫修復,無論是表情或身體動作都仔細描繪出來,重現原畫已經看不到達文西筆下世界。

『最後的晚餐』在藝術史上最大的成就,毋寧是畫家選擇了一個定格的畫面,呈現在歷史的瞬間;人性表情的精準,也使得這幅畫打敗了其他同樣描繪「最後晚餐」的作品,成為聖經名畫中的佳作。

「人常常會被莫名其妙的東西吸引住,這就是藝術的迷人之處,藝術能夠帶領我們進入未知的世界,就在這個時候,這幅畫已經屬於自己。」認為藝術很難,避之唯恐不及的朋友,本集『觀點 360°』,挑選的【探究達文西之謎】,利用解讀達文西名作--『最後的晚餐』,或許能讓您對藝術不再排斥抗拒,開始瞭解藝術欣賞的樂趣。



觀點360° 第四十八集。當建築變成小黃瓜 BUILDING THE GHERKIN(1:29:59)

一個都市如果出現一座突兀的建築物,往往會招致媒體民眾的批評聲浪,如果這座建築物在蓋好之後,群體的觀感從有褒有貶,到贏得大家的好感,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倫敦這棟被戲稱為『 THE GHERKIN 黃瓜』的建築物,由知名的設計師 — 諾曼佛斯特 Norman Foster 事務所設計,使用了很多節能招數,並盡可能地利用自然條件採光和通風。大樓配備有由電腦控制的百葉窗﹔樓外安裝有天氣傳感系統,可以監測氣溫、風速和光照強度。在必要的時候,自動開啟窗戶,引入新鮮空氣。

諾曼佛斯特作品特色,以精確建築細部,與簡潔流暢的外露結構,奠定其高科技建築師的領導地位。近期作品積極回應環保與能源課題,逐漸融入「人本關懷」與「環境生態」的設計理念。這棟瑞士再保大樓建築,最後贏得了兩項殊榮:最佳英國建築獎以及歐盟區內最佳英國建築師設計獎。頒發獎項的機構是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 (RIBA) ,這是九年以來評審人員首次意見完全一致,選出的最佳作品。

本週『觀點 360°』選播的紀錄片就是這棟建築物從無到有的建蓋過程。從2001年1月24日開始,倒數150週的建築工程。瑞士再保公司新樓施工主任--莎拉福克斯說:「有多少人能有機會建造一座可以改變倫敦天際線的建築物?可以永久傳世的建築精品?我打算把它打造成瑞士再保集團旗下最令人嘖嘖稱奇的一棟建築物,人生至此夫復何求?」也因為建築本身的綠色再生觀念,讓它從建蓋前的批評轉成現在是倫敦市的新地標。



觀點360° 第四十九集。矮男人的告白 SHORT(1:22:07)

上帝造人從沒公平過,「人比人、氣死人」即使同一個娘胎出生,仍然會產生武松、武大郎這兩種極端體型。「矮子矮一肚子拐」、「哈比人」、「藍色小精靈」、「七矮人」、「倭寇」從這些帶著調侃、貶抑態度的字眼,多少可以讀到社會對個頭不高的人頗不友善的態度。

現代人常會在不自覺間,流露出對於性別的歧視,例如許多服務業要求應徵的男性要身高在 170CM 以上,男友條件要高於 175CM ,這些身高數字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不代表任何意義,但是為一個矮個子的男人來說,都可能成為觸碰情緒低潮的地雷。

要求「身高」 -- 這樣的性別刻板印象,對許多男人來說,往往是成長中的壓力,【矮男人的告白】是由以色列導演 Idan Alterman 拍攝的紀錄片,影片以導演自身為矮個子男人的經驗出發,通過單獨面試、訪談,對象從來自社會的菁英人士,到面臨成長問題的青少年男孩, Idan Alterman 下決心追查「高度」對矮子們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身高矮的人真的耿耿於懷於自己的矮?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要面對什麼樣的痛苦?為了增高,他們做了什麼樣的努力?女性是否寧願挑選高個的男人約會?如果這樣,矮個子男人如何找到春天呢?影片中追蹤兩位還在學的男孩,看看他們不到平均身高的青春期,得面對來自哪些方面的成長壓力。

『觀點 360 °』的主持人蔡康永先生,自認自己不是個高個子的男人,他是否也面對了與影片中一樣的生活困題?如果是,又該如何解決自己長不高的問題?對於身高有疑惑的人,在看到第四台的增高機、健康食品、生長激素等產品廣告前,先看完本週『觀點 360 °』的影片,瞭解不管高矮,只要活出自己一片天,高人一等不見得是每個人的共同願望。



觀點360° 第五十集。魔鬼的銀礦 Devil's Miner(55:16)

傳說中,波利維亞的富山銀礦,已開採超過四百五十年,至今預估有超過八百萬人,死於這座銀礦中。現今仍有五千多名印地安人,在這座由礦工所擁有的合作社礦坑工作,尋找在富山銀礦裡剩下來的礦藏,人們把這座山稱為「吃人的山」。

在這裡,人們信仰上帝,可是一旦進入礦坑,就必需祭祀魔鬼 — 堤歐,對礦工來說,他們尋求雙重的保佑力量,外界光明的世界屬於上帝,在礦坑裡,十字架就留在礦坑外面,礦坑深處是屬於魔鬼 -- 堤歐的世界。

『觀點 360 °』挑選的【魔鬼的銀礦】,就是紀錄在南美洲玻利維亞的山區礦坑,一對沒有父親,必需挖銀礦為生的 14 歲及 12 歲兄弟的故事。

在礦坑裡工作的小主角,在幾年內他也可能長成一位挖礦工,但是礦工沒有未來,因為他們的生命很短暫,結局多是罹患末期肺矽病而早逝;目前在富山的礦坑裡,有八百名童工在此工作,多數的下場將永遠離不開礦坑。

『觀點 360 °』是個以紀錄片為主的電視節目,挑選過許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地區不同議題不同年代的紀錄片,目地就是要發揮紀錄片其中一個功用:紀錄政治、經濟、社會等實況,讓事情在公眾面前曝光發聲,使觀眾看後有所深思,甚至一起討論。

「礦坑」及「童工」的問題,在台灣都已經是上個世紀而被遺忘的題材,如今選播這支【魔鬼的銀礦】影片,讓人看到在世界的某些角落還存在著許多無可奈何的不公平現象。

如何解讀這樣一部紀錄片,本週『觀點 360 °』邀請兩位專家,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 焦興鎧,以國際童工問題研究專家,和知名影評人 — 藍祖蔚先生,以多年的觀影經驗,來和觀眾分享看完這部紀錄片後的心得。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壹)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貳)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叁)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肆)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陸)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柒)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捌)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觀點360°(玖)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峰迴路轉(Turning Point)

The Sky of Gene - 搶救公視‧全民連署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城市的遠見(The Vision of a City)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國家的遠見(Visions)


The Sky of Gene - 【分享】台灣公共電視台-制高點:世界經濟之戰(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


相關網站:

公共電視_觀點360°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