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人類五萬年一再被發明的昨日






我中學時,最討厭的課之一,是歷史。原因很簡單,也跟許多朋友差不多,就是痛恨「背多分」。所以往理科的方向發展,希望再也不需要死背硬記那些人名、年代等等,反正考完就馬上還給老師,而且也覺得干我屁事?

然而,上大學要修一定學分的人文學科通識課,大多不必考試只需交報告,才開始覺得學習知識不需要用來考試是令人愉悅的。開始修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課和讀自己想讀的書後,漸漸發現,過去中學時沒好好背課文考試,是無比的正確!

對一般公民來說,讀歷史最大的意義是學習獨立思考和批判思維吧?要論斷歷史上的各各公案,需要透過各種間接的證據,這不就是邏輯推理嗎?許多教科書裡奉為圭臬的,學術界其實有更多精闢的不同觀點,甚至可以說,我那個年代的高中歷史課本,除了基本不變的事實,大多數對歷史事件的解讀,有很多根本就是大錯特錯。

那為何我後來又喜歡讀歷史的書呢?除了像是在讀推理小說一樣,可能只是很想真正認識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的由來吧!畢竟,沒有昨日,哪來今日呢?

然而,我們從歷史中讀到的,能夠還原和認識當時的狀況嗎?還是總是事後諸葛?有句流傳很廣的話,就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無論如何還原過去,我們還是用現代的知識來理解過去,不是嗎?如果真有阿宅不小心穿越到過去,甭說像我這樣考完就忘的壞學生,即使是歷史一百分的學霸,就能搞清楚其身處的年代將發生的大小事而能料事如神?說不定,還沒搞清楚當時的現實狀況,就無法和當時當地的人們溝通,而被搞死了吧?

歷史當然有所謂的真相,可是甭說我們現在要解讀遙遠的過去,就算是朋友或伴侶有了爭端,對同一句話都可以馬上有各自的解讀,更甭提再翻一翻舊帳。可是那重要嗎?如果伴侶和解了,對事物的理解有了共識,即使他們以為共同擁有的記憶其實錯得離譜的,但那重要嗎?

所謂的同一個民族也好,同一個國家,或者同一個文明,對於想像共同體發明的昨日,就是各種敍事線的匯編。我們都活在以各文明為中心的敘事中,用不同的故事建構出想像的共同體或歧視鏈。然而,拜科學和史學蓬勃發展所賜,現代社會終於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知識,能夠穿越上百萬年的時空,來仰望整個人類歷史的星空。

塔米.安薩里(Tamim Ansary)這位卓有見地的導師,在這本《被發明的昨日:人類五萬年歷史的衝突與連結》(The Invention of Yesterday: A 50,000-Year History of Human Culture, Conflict, and Connection),用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方式,讓我們愉快地見識到各文明中心之間如何形成不斷變動的星座──帝國、國家和民族互相深刻影響、唇齒相依,並且也相信我們全人類可以創造出彼此共榮共好的敘事。




最近,教育和出版界開始興起所謂的「大歷史」,例如大衛.克里斯欽(David Christian)的《Big History大歷史:跨越130億年時空,打破知識藩籬的時間旅圖》(Maps of Time: An Introduction to Big History)和《起源的故事》(Origin Story: A Big History of Everything),跨越自然與人文學科的藩籬,把人類歷史置於宇宙演化的宏大背景之下,以一種高屋建瓴的氣勢,俯瞰人類歷史發展全貌;並且還有伊恩.克羅夫頓(Ian Crofton)和傑瑞米.布雷克(Jeremy Black)的《簡明大歷史:從宇宙誕生、文明發展、西方崛起到現代世界,重點掌握138億年的關鍵紀事》(The Little Book of Big History: The Story of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近年來,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的《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更是在各國成了個文化現象。

《被發明的昨日》以優異的敍事,為這個大歷史星空增添了一個星座。嚴格來說,安薩里是位作家,並非歷史學家,也沒有要在學術界混飯吃,所以他在嚴謹治學之餘,比起學者還更多了一份靈活。我們歷史教科書中許多要強迫我們背下的事件,是不同群體的人們相遇時的相愛相殺。不同文明之間除了互相較勁,也進行了思想和文化上的交流。

安薩里讓我們認識到我們對自身文明、民族等的認同,建立在一個又一個的敍事架構中,各大文明透過各種方式相互依存,除此之外,安薩里恢諧風趣幽默的文筆就像補教名師的談笑風生,讓我們輕鬆無負擔地讀完《被發明的昨日》。安薩里出生於阿富汗喀布爾,之後才移民美國,因此和歐美學者很不一樣,他不時提出伊斯蘭文明的視角,儘管如此也不可能中立,但卻開拓了我們的視野。

從一開始,大約五萬年前,人類離開非洲並遷移到地球各地。大約一萬年前,他們開始在一些地方種植自己的食物,而不是依靠狩獵和採集。人類文明的發展,通常以主要河流為中心,於是埃及的尼羅河、美索不達米亞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印度的印度河、中國的黃河等等孕育出了諸古文明,各自發展著自己的敘事、世界觀和文化。最終,農業傳播到其他地方,文明隨之四處播種。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文明開始相互交易,於是思想、文化、技術等等透過工具、語言和自然環境編織成各自的敍事。我們的昨日都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但每個文明都以自己為中心,非我族類則其心必異。可是,我們各自的老祖宗不知道的是,遠在他方發生的大小事,都透過各種網路衝擊到自己的文明中心中。

當哥倫布前往大西洋尋找通向亞洲的航線而意外發現美洲後,兩個半球緊密連繫在了一起。歐洲作為世界大國的崛起,開啟了殖民化、貿易和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和機器、電力的發現和利用、世界大戰等等,塑造了現代世界的樣貌。

安薩里最後一章提到,人類現在擁有毀滅地球的力量,而我們似乎正朝著這個方向前進。但這令人費解,因為我們擁有放棄化石燃料、停止污染、養活每個人、控制失控的人口增長的技術實力,如果我們都能簽署一個單一的行動計畫,我們就可以解決我們物種面臨的所有問題。既然現在每個人都可以與其他人即時交流,為什麼我們作為一個單一的、綜合的人類社區如此難以運作?

假如各文明對於昨日的敍事是被發明的,那我們現在是否也能夠發明新敍事來把全球人類都團結起來呢?我想,述說完這幾萬年的人類大歷史後,《被發明的昨日》讓我們深切地體認到,全球人類本一家,我們既然讓自己文明和民族的敍事把我們彼此對立和疏離,理論上,我們當然也可以在面臨到全人類共同的危機之時,用全新的敍事把人類團結在一起。

《被發明的昨日》是一本觀點有趣、敍事宏大的歷史好書,非常適合作為我們在這個時代認識這個世界的優異入門書籍!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