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

全球化的七個時代






在百年一遇的疫情中,除了病毒搭上人體無遠弗屆地流通全球,也讓我們見識到沒了暢行無阻的國際旅行有多麼不方便。

原本我去年五月要去希臘度蜜月,七月初到加拿大魁北克市參加學術研討會,八月底到印尼去大學參訪然後回馬來西亞補結婚登記註冊。就因這一場全球性的災難疫情,不僅這些行程全都夭折,我爸媽也無法按照原訂計畫四月中到台灣提親,我還不知道要在馬來西亞維持單身多久和繳多少罰款。總之,今年能夠從台灣出國旅遊的機會,應該還是不高吧?

國際旅行並不是去景點旅遊打卡而已,要支撐我們的日常生活,就要有大量的國際商貿活動。要對付冠狀病毒,許多藥品和疫苗,以及製造它們的原料,都來自世界各地。台灣是個幾乎沒有天然資源的國家,絕大部分能源和工業原材料都要進口。即使馬來西亞天然資源豐富,但也要靠把天然資源出口,換取許多生活必需品。像是簡單如一支鉛筆,製作使用到的木材、石墨、黏土、膠水、橡皮、顏料,還有窰具、機器設備等,都可能來自不同國家,運送到某地製造完成後配送到世界各地。

人類旅行的慾望根植在我們的基因中。與其說飛機和汽車的發明讓我們想要旅行,還不如說是因為我們想要旅行,所以才發明飛機和汽車。即使沒有飛機、汽車,我們的老祖宗還不是從非洲趴趴走到全世界了嗎?現在有哪個大陸沒有人類的足跡呢?科技和文明的發展若能持續,人類跨出地球星際旅行應該是早晚的事。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的這本《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從舊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地理、技術與制度如何改寫人類萬年的歷史》(The Ages of Globalization: Geography,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s)告訴我們,這一切雄心壯志,早在七萬年前就蓄勢待發,並且在人類族群跨越時空的競合中不斷加速前進!




這種有人要到陌生的地方探險的念頭從七萬年開始,迄今從未間斷──我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從中國南方遠渡重洋到南洋討生活,我大學時從馬來西亞到台灣唸書,然後去了美國又回到台灣;在資訊發達的現在,這都不算什麼冒險了,即使我的上上輩先人,多少都還能打聽一下遠方的狀況,並且和親友抱團取暖,可是石器時代的祖先,他們出走非洲的勇氣實在太可嘉了。

七萬年全球化的歷史,在薩克斯的妙筆生花下,讓人讀得津津有味。他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永續發展中心主任,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網絡(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主任,年僅二十八歲即獲聘為哈佛大學終身職教授,而後轉聘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主任。他的成就不限於在象牙塔內,擔任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顧問,並曾擔任聯合國三位秘書長的高級顧問。

近二十年來,全球化是一個受人矚目的議題。大量菁英得益於全球化,但歐美也有大量人民自覺受害,而把選票投給反全球化、反移民的政客。這不難理解,畢竟二十年前,亞洲地區的建設和歐美差了一大截,可是這二十年的發展,讓亞洲多國擁有比歐美更先進、漂亮、乾淨的機場、高樓和捷運,搞得有時候去歐美反而有種去落後國家的感覺。另外,亞洲多國不僅能享用和歐美一樣的科技產品,某些消費產品的設計和製造還趕超成為主導的地位。相較之下,許多歐美國家的底下層人民的生活品質和賺買力,甚至不如亞洲多國的中產階級。這都是在三十、四十年前大家難以想像的吧?

就在我們以為全球化會繼續讓許多落後國家窮苦人家脫貧時,美國的狂人總統川普一邊稱小熊維尼是他最好的朋友,一邊就開打貿易戰了。世界局勢風起雲湧時,居然來了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冠狀病毒病,俗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把歐美整得死去活來,只能期待疫苗明年能大規模上市,否則這場公衛和經濟的災難還不知要持續多久。加上極端氣候、重度汙染、貧富不均、戰爭風險,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還能夠永續嗎?

在亂局中,我們最需要把眼光放得長遠,才能夠知道人類如何在變局中安身立命。薩克斯把過去七萬年的人類全球化進程拆成七個時代,然後叩問在每一個時代中,是什麼造成了全球化?地理、技術與制度如何交互影響?一個地區的影響力如何向外擴張?這些變化如何影響全球局勢?我們有辦法從過往的全球化汲取教訓,並迎接當下的挑戰嗎?

這七個時代是:

一、舊石器時代(西元前70000~10000年):來自非洲的狩獵採集者,使用工具操縱自然,並且形成正式的部落社會,以適應各種棲地。

二、新石器時代(西元前10000~3000年):溫帶地區「幸運緯度」過渡到農業社會,飼養家畜的農業定居得以興起。

三、馬背時代(西元前3000~1000年):馬匹的馴化便利了運輸和旅行,書寫系統的發明,並伴隨著更先進的行政機構,產生了大型帝國。

四、古典時代(西元前1000年~西元1500年):「幸運緯度」內的亞洲、新月沃土和地中海帝國的興衰不斷,包括伊斯蘭教的興起。這是主要宗教興起的時期,其思想和制度在全球影響力擴大。

五、海洋時代(1500~1800年):印刷機傳播的知識激增,帆船發展為遠洋輪船,導致最有效率的國家,能將其力量擴展到美洲和東亞,從而擴大了資本主義的力量。

六、工業時代(1800年~2000年):蒸汽機,接著是內燃機的發明,以及糧食生產的大增導致全球人口增長,金融和政治結構日趨複雜,英國、美國、中國相繼崛起成為世界霸權。

七、數位時代(21世紀):全球資訊系統時代和高度一體化的經濟,帶來新型態的經濟、戰爭、與地緣政治關係。


對薩克斯來說,全球化意味相互依賴,長距離的相互依賴始終把我們定義為同一個物種。和大部分的歷史學家不同的,出身經濟學家的薩克斯極為重視量化的資訊,他擅長利用跨領域的統計資料佐證論點,加上長期服務於聯合國的經驗,他也更著重於主張在全球範圍內透過動態和適應的規劃過程,來實現永續的發展。

薩克斯很有條理地分析自然地理因素在人類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他也把技術和制度不斷堆疊出的複雜性解說得很清晰,忽略這些複雜性來說明人類在這七萬年的發展,是緣木求魚。這些動態的發展,將會帶領人類到何方呢?即使我們已發展出了上千萬人的超級城市,我們仍然停留在只能好好認識百來人的認知能力,並且用部落競爭的心態來理解我們的社會和政治,引起了許多不必要的爭端。

百年前俗稱「西班牙流感」的疫情,拜全球化所賜,在全球造成死傷無數。歐洲史上死傷最慘重的鼠疫「黑死病」,也是拜蒙古帝國控制了東西方商貿路線,商旅往來頻繁把可能源自中土的病菌一路擴散至歐洲,導致中世紀末期保守估計有三、四成人口慘死!病毒不理會國界、軍力和政治立場,如果當初中國沒有隱匿疫情,而各國能夠放下政治上的成見互相合作,並且屏棄政治對立讓台灣參與,疫情會這麼慘重嗎?這是不折不扣的人禍!比病毒的突變更惡毒!

和絕大多數好書一樣,薩克斯在《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的一些主張,不免有些侷限。例如,他對美國圍堵華為解讀為意氣之爭。可是姑且不論由美、英、加、澳、紐組成的五眼聯盟(Five Eyes)一致炮口對中,是否有情報上的根據,中國即便是製造業大國,其綜合科技實力仍和歐美日有一段差距,但其傾國之力大量投注發展成可以成為業界領頭羊的通訊科技和無人機產業,剛好都是能夠最便利於情報收集的,這不免有瓜田李下之嫌。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有時候棍棒確實比蘿蔔好用!面對自由、民主、法治、人權未來可能受到的侵害,學者更不該天真!

另外,在全球的這場原本就可以防堵的疫情中,聯合國的失職,是毋庸置疑的!世界衛生組織一直到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了,網站居然還是不建議限制旅行哦!然後在諸多證據已顯而易見時,仍一直拖延承認病毒可空氣傳播以及口罩的防疫效果,後知後覺到嫑嫑。而防疫最有成的國家,幾乎都是直接不理會WHO建議的!聯合國的腐敗問題,行之有年,加上中國的收買和控制,已儼然成為政治利益考量勝於解決問題的團體,因此是否要有更創新的國際合作才能解決危機,是有遠見的學者該好好考量的!只可惜薩克斯還是在框架內思考這問題。

不過瑕不掩瑜,許多經濟學家只注重眼前的現代世界,忽略在人類整個七萬年的發展中,所謂的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也不過是近百年才逐漸成熟的。在這七萬年的歷史中,自然地理、技術和制度的演化,造就了與現今相去甚遠的政經發展圖景。

在《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宏觀的時空背景下,我們應保持更開闊的心胸,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別只想著守舊地維護熟悉的生活方式,而忽視其他更好的可能性。現今人類有史上最壯觀的七十億人口,還有最日新月異的科技,我們的社會秩序仍會集合自然、技術和制度的動態交互作用繼續演化前進!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