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不甘寂寞的微生物






醫學再昌明,我們仍難逃微生物的蹂躪。我說的不僅是流行全球造成跨國旅行門檻大幅提高的冠狀病毒,還有現在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流行感冒而已,而是我們身上天天就帶著的微生物,它們就能讓我們很不舒服。

我自己就是受害者之一,幾個月前因為普通感冒,罹患了鼻竇炎,吃了一個多月的藥還未能根治,這幾個月一直反反覆覆發作,只要小感冒或睡眠不足就會加重病情,迄今可能都還留下病灶。另外,像是真菌感染的皮膚問題,還有一些女性朋友易感染的陰道炎、尿道炎等等,都很令人困擾。

近年,我們逐漸認識到微生物並不只是加害者──它們對我們無比重要,不少動植物在完全無菌的狀態下,甚至會一命嗚呼;拜日新月異的DNA定序技術所賜,科學家終於能夠在不需要培養出微生物的情況下,精準地分析各種環境的微生物相,辦認出大量的新物種,並且重新理解它們對生態環境以及我們的健康之重要性。科學家也提出了「衛生假說」(Hygiene-Hypothesis),認為如果在我們成長的過程,接觸的微生物太少,長大後可能容易罹患過敏或自體性免疫疾病。全球疫情肆虐下,不需要1111的加持,殺菌產品就賣得特別好,我們是否一再營造出了微生物不足的環境呢?

微生物究竟是敵是友,並非三言兩語就能道清,我們還是請專業的來吧,讀讀這本《少了微生物,我們連屁都放不出來:細菌病毒如何決定人類的生活,以及我們該如何自保?》(Ein Keim kommt selten allein: Wie Mikroben unser Leben bestimmen und wir uns vor ihnen schützen)。作者之一的馬庫斯.艾格特(Prof. Dr. Markus Egert),博士學位主攻分子微生物的生態學,他並非一直待在象牙塔裡的學者,而是在清潔衛生與藥妝產業工作了幾年之後,擔任德國富特旺根應用科學大學(HFU)微生物學與衛生學的專任教授,專門進行人體與居家環境微生物群的研究與教學。






近年台灣書市出版了大量關於微生物相關的科普書(請參見〈我包羅萬象〉〈我們生命共同體的巨大衝擊〉〈我也只有10%是人類〉),不過《少了微生物,我們連屁都放不出來》仍然相當與眾不同。艾格特有業界研發對付微生物的產品之經驗,最早研究體味和止汗劑,對此有不少著墨和建議,他後來也研發基改細菌的酵素用做洗衣精的添加,對洗衣衛生也有探討。因此他的視角和許多學者不太一樣,不僅提供大家有趣的微生物學知識,也著重在與人體衛生最息息相關的部分,並且討論了我們居家生活中最關心的問題。

很多人可能一直以為細菌是單細胞生物,這點當然沒有錯,但要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危脅,它們甚少單打獨鬥──不只是打群架,它們甚至有如古希臘、古羅馬士兵一樣會防守佈陣,形成極難對付的生物膜(biofilm),免疫細胞、藥物和傳統殺菌方法都難以突破。要徹底對付致病細菌,很可能得破壞其生物膜陣形,阻斷細菌間互通有無的訊號傳遞,才有可能讓它們潰不成軍。

艾格特列舉微生物界少數的犯罪份子的惡行惡狀,從中指導我們防範之道,以免惹病上身。它們分別是絞肉裡的敵人「沙門氏菌」、一中全中的「諾羅病毒」、雞身上的恐怖東西「曲狀桿菌」、可避免的「輪狀病毒」、變色龍「流感病毒」、僵屍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祕密致病者「黴菌」、噁心的寄生蟲「蟯蟲」、孕婦的惡夢「李斯特菌」和「弓蟲病」、歷史悠久的折磨「疥瘡」;他也討論了德國遠方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傳染病,並且提共了遠遊時預防傳染病的注意事項。

致病的細菌其實是極少數投機份子,我們的一生都和大量無害甚至有益的微生物為伍,單單身上的原核細胞數量,就是我們的真核細胞的好幾倍,我們也利用它們來幹不少髒活、累活。不管我們使用多少殺菌產品或者在家裡使用了多少清潔劑,都不可能把它們趕盡殺絕,甚至還會為致病菌清除阻礙它們做強做大的其他益菌。艾格特也列舉了一些不用消毒劑就能控制家中微生物不當滋長的簡單方法。

我們呱呱落地時理應從母親產道繼承來自媽媽的益生菌,因此剖腹產的新生兒較易罹患過敏或其他疾病。過去把母親陰道分泌物塗抹在剖腹產新生兒身上的作法被醫院視作邪門歪道,但近年在醫界已成了普通常識。拜愈來愈精緻的食物所賜,我們腸道內的微生物多樣性大不如古人,而微生物多樣性貧乏,很有可能和不少文明病有關,科學家近年也發現,一些藥物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方式,除了直接的藥理功效,也有可能是透過調節腸道微生物相的方式。

其實,艾格特並不太相信近年流行的衛生假說,他指出沒有證據顯示早年感染病菌能增強人的抵抗力,但他同意以強效化學藥劑大舉摧毀我們周圍的微生物,並非明智之舉,因為要對抗壞菌,好菌必不可少,但殺菌劑、消毒劑和抗生素卻是無差別攻擊。另外,我們居家人工製造出的環境,對微生物來說卻是極端逆境,很有可能因為施加這種強力天擇而演化出無人能擋的超級細菌。近年細菌的抗藥性就讓醫界超級頭痛,數以千計的人死於多種抗藥性細菌,我就有朋友的父親原本只是動個小手術,但院內感染讓他迅速因壞血性休克而逝世。

《少了微生物,我們連屁都放不出來》讓我們見識到居家環境中對微生物的一些迷思,例如家裡最多細菌的地方居然是廚房!相較之下,廁所可能反而因為較常清洗而更乾淨。光菜瓜布就有超過五百四十億隻細菌,即使使用清潔劑,也難以把它們全都殲滅,他在媒體上透露這消息,在歐美引起軒然大波。艾格特警告我們病從口入的危險,因此不厭其煩地指導我們要如何做好各種餐桌、冰箱、砧板、洗碗機的清潔工作。看到有些細菌如此堅韌不拔,真是令人敬而遠之。

艾格特在《少了微生物,我們連屁都放不出來》也談了那些年他們追的微生物。他大膽地收集了教堂的聖水,發現每毫升聖水的帶菌量可能高達十七萬隻,其中不少是會致病的。他也呼籲教堂要在聖水中加鹽,定時清潔容器並且避免讓聖水接觸傷口,否則會讓信徒提早去見上帝。他還提到,人會從事宗教活動,可能是微生物操控下的結果哦!

台灣現在在冠狀病毒疫情全球流行下暫時守住了陣地,但近來幾乎天天都有境外移入的案例,大部分是搭機回台的國人或前來工作的外籍移工。冠狀病毒在飛機內是否會大肆傳播,是大家關注的議題。艾格特就指出,SARS就有在飛機上傳播的紀錄。可是他卻也指出,因為氣流和空氣過濾的方式,流感病毒在飛機上其實並不容易傳播,希望冠狀病毒也是如此;飛機上的病毒、病菌是大家共同關心的,科學家要關心的還有微生物的星際旅行哦!人類要在長途太空旅行中如何和微生物和平共處,也考驗著我們對它們的理解是否足夠及正確!

《少了微生物,我們連屁都放不出來》也在如健身房衛生、兒童衛生、寵物衛生、雙手衛生上也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仔細參考哦!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