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2018年度十大好書




一年比一年忙,不過同往常一樣,還是推出我個人的十大好書評選,每本好書也都有書評。

這是個更需要讀書的時代。在出版業萎縮,愈來愈少人有耐心讀書的時代,可是如果還堅持透過一本本厚厚的好書和諸多有識之士溝通的話,就贏定了!正如股神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1930-)的名言: 「別人恐懼的時候,我們要貪婪; 別人貪婪的時候,我們要恐懼。」 當眾人都在滑手機,而你在讀書,那就是在紅海中創造了藍海!

另外,今年小弟也敗了台電子書閱讀器MooInk+,並寫了篇開箱文〈MooInk+開箱文〉  🙂

讀書肯定是件幸福愉快的活!書海無涯,每年還是有幾百本值得一讀的好書,我也只能從這些好書中撈到寶藏的冰山一角而已,沒讀到的好書仍如浩瀚繁星。

對我來說,這些書不僅要內容豐富精彩,文筆生動流暢、深入淺出地具有高可讀性,在讀過後還有一種「WOW」的感覺,即使沒有毀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也讓你對世界的認識又提升了一層!

除了十大必讀好書,今年也同時列出一些小弟手撰寫了推薦序的好書。我前年開始和馬可孛羅文化合作策劃選書出版,也希望來年能讀更多好書來和大家分享 ^_^

以下順序僅依書評刊出的時間排序:



《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禪修鍛鍊,如何改變身、心、大腦的科學與哲學》Altered Traits: Science Reveals How Meditation Changes Your Mind, Brain, and Body
書評:〈同時讓人更專注、更放鬆,還調整體質──這事的功效太神奇了!〉
簡介:
禪修究竟是好還是不好?禪修說好的效益又是怎麼一回事?科學上對禪修在身心的作用究竟瞭解了多少呢?想要真的瞭解這些有關禪修的問題,《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是本必讀好書!本書作者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EQ:決定一生幸福與成就的永恆力量》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兩位傑出的心理學家把科學界數十年的研究和知識結合在一起,編寫了這本高度可信且可讀的書,讓我們能夠去蕪存菁地認識科學家究竟瞭解什麼,還有什麼是有待進一步研究的。他們在《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非常科學且坦誠地探討了禪修研究的限制及矛盾之處,而非一味賣膏藥。 





《Life 3.0: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的蛻作變與重生》Life 3.0: 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書評:〈這不是科幻小說:人類只是更高生命型態演化中的過渡版本!?〉
簡介: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鐵馬克(Max Tegmark)創辦未來生命研究所,走訪許多人工智慧領域的頂尖人物,寫了這本《Life 3.0》。讀了這本好書,你會發現絕大部分科幻小說在想像力和劇情合理性上都差了一大截。為啥一本談人工智慧的科普書要叫作《Life 3.0》呢?人工智慧和生命又有何關係?雖然是要談人工智慧發展到極致,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但是這本書要不是由提出數學宇宙假說的物理學家來談,很可能又要落入人類中心主義的老窠臼。什麼是智慧?人工智慧的定義又是什麼?人類有可能打造出比自身更聰明的東西嗎?作為一個宇宙視角出發的大師,鐵馬克把超人工智慧視作第三版的生命體,認為超人工智慧已非像人類過去所有科技工具等的發明和改進,而是生命演化的一個全新階段。




《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掌握完美時機的科學祕密》When: The Scientific Secrets of Perfect Timing
推薦序:〈這時辰適合喬事情、那時辰適合看醫生──完美時機怎麼算?〉
簡介:
暢銷書作家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的好書《什麼時候是好時候》用心理學、生物學、神經科學和經濟學等等領域對見機行事的研究,每一章提供時間駭客指南,讓我們能夠直接駭進我們的時機系統中,給我們極為實用的建議。談「為什麼」(Why)還有「做什麼」(what)以及「怎麼做」(how)的書不少,但是談「啥時做」(when)的書卻不多,如果掌握了為啥在啥時怎麼做啥,那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了吧!《什麼時候是好時候》不僅是本很有趣的科普書,還超實用!不能只有幾個人知道這些科學秘密吧?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FACTFULNESS: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
書評:〈台灣人比日本人富裕、台灣治安也比多數國家優良!?〉
簡介:
我們要怎麼真真實實地認識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呢?我想,最有效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好好拜讀這本《真確》。做為一本談論世界真實狀況的好書,《真確》的可讀性高到違反直覺,不僅一丁點也不枯燥乏味,而且有趣到我只讀了前言,就超想找把劍來呑吞看,相信我,你也會有這個衝動的,如果沒有,我就把劍吞下去!這是本不僅真確,還很真誠的好書!作者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是臨床醫師、數據學家、全球公衛教授及世界級公共教育家,曾擔任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顧問,共同創辦無國界醫生的瑞典分部,也是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議程網路的成員。他在TED有不少演講,把人生最後的時光用來寫這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21世紀的21堂課》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書評:〈人類大歷史大命運之21世紀的21堂課〉
簡介:
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21世紀的21堂課》探討的是全球性議題,內容主要也是他回答讀者、記者和同事的提問以及討論,這本書討論的21個問題,並不是發生在過去,也不會是在未來,而是現在進行式。川普崛起,現在正和中國大打貿易戰,究竟會鹿死誰手?關西機場遇上颱風,台灣駐當地辦事處已有人被假新聞害死,我們能拿假新聞怎麼辦?在中國愈來愈專制獨裁下,各各民主國家也遇到大大小小、五花八門的問題,危機為何而來?我們人類是否就要面對另一場大戰了?哪個文明將主宰這個世界?歐洲該敞開大門讓移民涌入嗎?恐怖主義要怎麼有效對付?對於這些問題,他並沒有提出簡單的答案,而是提供材料讓讀者思考。




《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The Gene: An Intimate History
書評:〈人類最親密的基因史〉
簡介:
普立茲獎得主、英國衛報新人獎得主、暢銷書《萬病之王:一部癌症的傳記,以及我們與它搏鬥的故事》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作者辛達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的《基因》是他為了追尋眾多問題解答而寫的另一本傳記,探討基因的誕生、發展、影響和未來。穆克吉提醒我們,對基因的認知是科學史上最有力也是最危險的觀念。經過長久的瞎子摸象,我們愈來愈清楚基因是什麼,儘管中途對遺傳的本質出現過不少妄想誕生了納粹的優生學禍害千萬人,但今天我們已能在實驗室裡輕易操作基因。




《拚經濟:一本國民指南》Economics: The User’s Guide
書評:〈國民拚經濟指南〉
簡介:
《拚經濟》作者張夏準(Ha-Joon Chang)不是單單把主流經濟學教科書中的東西簡化給一般讀者看而已,他也客觀批判了許多主流經濟學教科書中都有的盲點等等。這和眾多只是想把大學課堂的經濟學課生活化,或者把艱澀的經濟學理論科普化,是很不一樣的。另外,《拚經濟》是宏觀地談論整個經濟學本身,和聚焦一個領域的經普書也很不同。儘管不是單單把經濟學說淺而已,張夏準的這本《拚經濟》,卻還是一本非常深入淺出的好書,完全沒有經濟學基礎的朋友讀起來也不吃力。另外,也可以把出版本書的顏擇雅的《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一起讀,來瞭解台灣的狀況哦!




《原則:生活和工作》Principles: Life and Work
書評:〈生活和工作的原則〉
簡介:
在眾多的成功人士中,有一位最近寫了一本和原則有關的書,在中美瘋狂熱賣到彷彿沒讀過,別說你懂得遵守原則的地步!這就是全球最大避險基金公司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利歐(Ray Dalio)的《原則》《原則》是本很宏偉的書,這本書如果是其他人來寫,至少都會寫成三本書,也都能本本都暢銷!第一部分讀起來就像本很精彩的自傳,第二部分是他的生活原則,第三部分是工作的原則。達利歐不僅詳細列出原則,也清楚說明背後的邏輯思考,是他人生的真知灼見。我覺得《原則》的內容已經是不可多得的了不起了,另外還有一個令人讚歎的是,《原則》的編排也極為用心,用了不少圖表和精心的排版來突顯重點內容。達利歐建議,生活的原則要仔細閱讀,他還超用心地把生活和工作的原則製作成摘要表,方便讀者翻查。而工作的原則是關於如何培育良好文化、如何選擇優秀人才以及如何打造和更新機器,則主要是做為參考。




《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普林斯頓大受歡迎的佛學與現代心理學》Why Buddhism is True: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edi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書評:〈為何佛學是真的?〉
簡介:
《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是用演化心理學來解釋為何佛學是真的。作者羅伯.賴特(Robert Wright)要用達爾文主義的天擇論來解釋佛學了!《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內容來自他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的「佛教與科學」課程,以及Coursera 大規模開放線上課堂平台,教授六週的公開課程「佛學與現代心理學」(Buddhism and Modern Psychology。他在課程和本書中以科學精神檢驗佛教教義與其推崇的靜坐力量。《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指出佛學就像《駭客任務》提供紅藥丸那樣,你的世界不是你的世界,透過佛學,我們能夠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然後又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才能最後真實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禪定荒野:行於道,醉於野,在青山中修行,與萬物平起平坐》The Practice of the Wild
書評:〈禪定荒野的修行〉
簡介:
《禪定荒野》是美國「垮世代」代表詩人之一、散文家、翻譯家、佛教徒、生態哲學家、環保主義者蓋瑞.斯奈德(Gary Snyder)的散文集,融合了自然寫作和禪宗意境,是他對荒野的各種思索,成書於1998年,修訂於2010年,是部歷久彌新的經典之作。他認為世界的本質乃是野性的荒野。他年輕時就曾接觸學習印弟安文化,在京都的佛寺生活過十年之久,回到美國後娶妻生子,可是仍不忘在凡塵俗世中修行。《禪定荒野》也並不只是純文學的舒發而已,也包含他的各種生態學思想。他也像學者一樣研習歷史及自然史,在世界各地和人討論生態學、瀕危物種、原始社群、東亞宗教和環境策略,深入探索荒野、野地生活、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同文化的比較等等,以語源、語義的角度探討,並且提出「深度生態學」的概念。


接下來要出場的是和大學同學冬陽合作在馬可孛羅文化策劃「Life & Science」書系出版的2018年好書:



《生命如何創新: 大自然的演化創新力從何而來?》Arrival of the Fittest: How Nature Innovates
導讀:〈生命的穩健創新力〉

簡介:安德里亞斯.華格納(Andreas Wagner)大膽地挑戰過去被忽視近百年的大哉問:演化是如何創新的?他的研究興趣和工作圍繞著生物系統的「穩健性」(robustness)以及創新力,探討生物如何創造出新的特性,幫助生存和繁殖。他認為,要解釋演化上的創新,單單用隨機的運氣是不夠的。他認為天擇能夠解釋適應性的存活,但無法解釋適應性的出現。安德里亞斯提出穩健性是創新力的關鍵,可以加速生物演化的創新,因為有助於生物體抵禦其他有害的突變,更能夠創造新的和有用的特徵。並且「創新力」(innovability),也就是生命系統創造創新的能力,是其穩健性的結果,而穩健性反過來又是由於曝露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所造成。


《毒特物種:從致命武器到救命解藥,看有毒生物如何成為地球上最出色的生化魔術師》Venomous: How Earth’s Deadliest Creatures Mastered Biochemistry
導讀:〈毒領風騷的毒特物種〉 

簡介:毒液對生物學家確實有毒特的魅力,而且還有很多精采絕倫的故事。要談這些毒液的優異毒家報導,非這本《毒特物種》莫屬,作者克莉絲蒂.威爾科克斯(Christie Wilcox)特立毒行地談了好多種毒液的毒具匠心,各種毒特物種在她的生花妙筆下毒來毒往,真的是毒開生面。來讀讀這本書吧,肯定讓你對毒特物種另眼相待!




《好奇心:從達文西、費曼等天才身上尋找好奇心的運作機制,其實你我都擁有無限潛能》WHY?: What Makes Us Curious
導讀:〈對好奇心感到好奇的好奇心〉

簡介:《好奇心》作者——天文物理學家兼暢銷科普作家馬里歐.李維歐就是個充滿好奇心的人,他甚至對偉大科學家的好奇心感到好奇,探索了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費曼(Richard P. Feynman,1918-1988)和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的好奇心。李維歐也對好奇心本身充滿好奇,雖然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非他本行專業,但長期對好奇心的好奇讓他來蹚了渾水,閱讀大量文獻並走訪各地專家,深入探討好奇心在學習和記憶中的作用。認識到了好奇心對學習和記憶的影響,還是難以說明好奇心如何造就傑出的創造力,因此除了爬梳歷史文獻和學術論文外,李維歐也想知道好奇心對成功人士的作用。他只有好奇心而沒有觀落陰的能力,所以無法造訪達文西、費曼和愛因斯坦,但是他訪問了他認為充滿好奇心的傑出人物。讀完這本書,我們也許還無法用好奇心來成就一番大業,但至少我們可以了解好奇心旺盛、對知識有渴求的欲望、花費時間精力去自我探索,並不是浪費時間的舉動。我們對「好奇心」本身所知仍有限,可是只要我們對好奇心有足夠的好奇,未來肯定能夠知道更多!


◎ 「Life & Science」書系.選書者序 ◎

整個網際網路,是一本超大的書本,所以何必再讀書呢?

我們這個資訊和知識爆炸的時代,怕的不是能讀的東西不夠多,怕的是堪讀的東西實在太多,但能稱得上精彩絕倫的,卻仍舊十分有限。我們不僅要耗費更多時間面對爆量的文本,更要虛擲光陰精挑細選。

人生苦短,為何要浪費在平庸的事物上呢?

為此,我們為你嚴選出這系列出類拔萃的好書!讓最富才華的科普作家,來為你說一個完整且優異的科學故事。

「Life & Science」,是與生命,也與生活相伴的科學,用感性的方式,遨遊理性的科學世界。

我們不僅引介了國外最富盛名的科普書,還要讓你認識努力不懈的本土科學家們的心血結晶。

這一本本好書都濃縮了知識和智慧的精華,還原科學最初的感動,讓你心無旁騖地遠離網路的塵囂,體驗心流的幸福感受,進入這紛亂世界中的寧靜綠洲,飲用知識的甘泉滋潤好奇的心。

你泡好了杯好茶或咖啡,來和見識不凡的科學家們天南地北地暢談了嗎?


再來,推薦小弟撰寫了推薦序的幾本好書:



《攀樹人:從剛果到祕魯,一個BBC生態攝影師在樹梢上的探險筆記》The Man Who Climbs Trees
推薦序:〈攀樹人的生態大探險〉

簡介:《攀樹人》作者艾爾德里德(James Aldred)小時候對樹產生特別的興趣,原先感覺是個好陌生、好罕見的愛好,可是讀完後卻有種不攀樹才是不正常的錯覺。艾爾德里德挑了十個最難忘的經驗和我們分享,這些故事的場景遍布各大洲,從故鄉英國出發,到了婆羅洲、剛果、哥斯大黎加、祕魯、澳洲、加彭、巴布亞新幾內亞、委內瑞拉、摩洛哥。這些經驗一個比一個離奇,他的文筆非常精彩,讓人感覺到那些黑猩猩、吼猴、大象、犀鳥、金剛鸚鵡、馬蠅、蟻群、蜂群、角鵰等等都能迎面而來。




《歡迎光臨森林祕境》Gebrauchsanweisung für den Wald
推薦序:〈森林祕境的守護者〉
簡介:
渥雷本的幾本好書,主要是由多篇優美的散文構成,他熱愛和關注森林的所有一切,從他這些散文中,可能很溫暖地感受到森林中無時無刻都有驚喜,遠離塵囂的生活不僅一點也不無聊,而且還更加多姿多彩。然而,森林裡的生活也並非總是抄了背包去探險那麼單純的浪漫,他心心念念也不忘凡塵俗事中和森林保育及狩獵的一切。 讀完這本書,肯定會想要接受渥雷本的邀請吧?讓我們好好重新發現森林,有機會也要好好沐浴在森林間清新的空氣,敞開五官感受森林的各種訊息,天啟或禪意會如樹間的陽光般灑落在我們的人生裡頭。




《科學素養:看清問題的本質、分辨真假,學會用科學思考和學習》(科学の考え方.学び方)
推薦序:〈我們更需要的科學素養〉
簡介:
《科學素養》雖然成書於二十幾年前,但仍適合今天有志科學的學生一讀,認真地在迷惘的時代指引出清晰的方向。現在的學子何其有幸,我也希望大學時就能讀到這本書。《科學素養》寫得非常的淺顯易懂,雖然可能有些專有名詞讓人感到陌生,可是高中生閱讀之後也可能很有收穫,尤其是在決定大學的求學方向時,認清科學家所追求的是否和自己的志趣相投,相信能夠讓人做出更好的決擇!讀了《科學素養》,仍不足以成為真正有科學素養的人,但至少會略知科學素養,並且想要成為有科學素養的人吧!?<




《發現時代:駕馭21世紀的機遇與風險,實現成就非凡的第二次文藝復興》Age of Discovery: Navigating the Risks and Rewards of Our New Renaissance
推薦序:〈理性樂觀的發現時代〉
簡介:
兩位作者伊恩・戈爾丁(Ian Goldin)及克里斯・庫塔納(Chris Kutarna)從多方面探討第一次文藝復興時代中,西方社會遭遇到的天翻地覆改變!當時的世界在古騰堡、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哥白尼和哥倫布的推動下,產生了一系列的飛躍,在藝術和科學上都有巨大的認知升級及重塑,而且新世界的發現帶來的衝擊比起登月是不遑多讓,可謂貨真價實的大躍進。戈爾丁及庫塔納認為,我們現在的狀況需要以史為鑒,而該把這個時代視作新的文藝復興,才能懂得處理現在面臨的問題。《發現時代》帶你進入兩個文藝復興時代的宏偉世界,探索曾經且正在發生的巨變,更理性樂觀地面對未來的世界!




《和動物說話的男人:《所羅門王的指環》作者的狗貓行為觀察學》So kam der Mensch auf den Hund
推薦序:〈遇見貓狗的男人〉
簡介:
科普經典《所羅門王的指環:與蟲魚鳥獸親密對話》Er redete mit dem Vieh, den Vogeln und den Fischen)作者——動物行為學的開山祖師、一九七三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超愛飼養動物,在奧地利家中養了各種各樣的動物,其中也有不少貓狗寵物。他在這本《和動物說話的男人》以多篇散文揭示了他和貓狗之間的感情與故事。勞倫茲和家人飼養了多隻愛犬和愛貓,他在書中暢談牠們的大小事蹟,用這些真情流露的故事闡述動物行為的不同面向。勞倫茲和家中愛犬之間的關係和情感也是五味雜陳,帶有各種喜怒哀樂,有些令人捧腹大笑,有的令人火冒三丈,有些則令人不勝唏噓。這位動物行為學大師在觀察貓狗和彼此的互動過程中,對牠們充滿無窮的好奇心,並思索出許多科學的道理。他描述人類和貓狗的初次邂逅,並討論貓狗的忠誠、個性、情感,以及許多有趣的行為及互動交流,同時也給予飼主訓練上的諸多建議等等,真是一本寓教於樂的好書。只要養過貓狗等伴侶動物的人,讀這本書時一定會有超多共鳴及感動。 




《狼的智慧:黃石公園的野狼觀察手記》Die Weisheit der Wölfe
推薦序:〈野狼的教科書〉
簡介:
《狼的智慧》作者愛莉•瑞丁格(Elli H. Radinger)是來自德國的野狼觀察員,她原本是學法律的,儘管媒體有時會用狼來比喻一些律師的貪婪和凶狠,但是瑞丁格寧可和野狼相處也不願意在辦公室裡和同行為伍,於是遠赴美國的田野去當志工觀察野狼。在十幾年在田野長期保持距離觀察狼的生活中,她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和乏味,甚至還從狼身上體悟到不少待人接物的道理。瑞丁格利用她的看狼本領,為我們寫下許多令人深省的故事與見聞。這些篇章,除了讓我們更瞭解狼在生態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也讓我們一窺狼的社會行為和家庭關係,甚至也有可能該我們更加瞭解人類自己。讓我們讀讀《狼的智慧》,見識狼在以家族為中心育幼時的團結和領導,還有驚心動魄的狩獵時展現的算計、勇氣和搏命等等精彩演出吧!




《龍鱗焰火》The Fireman
導讀:〈龍鱗焰火的燎原亂世〉 

簡介:也許現在正是一個最火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冰的時代;是一個赴湯蹈火的年代,也是一個殺人放火的年代;是一個隔岸觀火的季節,也是一個水火交融的季節;這是束蘊乞火之春,這是火上澆油之冬;人們面前不食煙火,人們面前水深火熱;人們正踏上洞若觀火之路,人們正走向煙消火滅之門。在全球勢如水火的恐怖時代,考驗著人性的智慧和醜惡。




《自然的奇妙網路》Das geheime Netzwerk der Natur))
推薦序:〈大自然的祕密社交網路〉
簡介:
彼得•渥雷本在這本《自然的奇妙網路》中,展現出他是位博學多聞的科學家,他更客觀並且用不失活潑生動的文筆為我們解說一個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生態奇觀。渥雷本用他長達幾十年的學養和觀察,帶我們見識到狼幫了黃石公園的樹一把、森林甚至幫助了海中的鮭魚、蚯蚓能操作野豬、樹木之間以化學物質溝通、灰鶴傷及西班牙的火腿產業,甚至連落葉樹木都影響了地球的自轉,還有針葉林能夠製造雨水等等。




《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認知心理學家解開大腦學習的運作結構,原來大腦喜歡這樣學》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 A Cognitive Scientist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How the Mind Works 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 Classroom
推薦序:〈學生喜歡怎麼學?〉
簡介:
幾十年來,認知科學家對人類行為模式有了愈來愈精確的了解和預測,那麼我們是否能夠利用這些認知科學的知識,設計出更理想的教學方式呢?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威靈漢(Daniel Willingham)接受了這個挑戰,用認知科學學的知識來研究分析學生究竟要如何更有效地學習,於是就有了這本《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威靈漢告訴我們,人類大腦的演化其實是儘量不思考,因為思考的速度太慢也太耗能了,這就是為何我們不喜歡學習。雖然教學是種專業,可是要讓學生更有效學習,僅僅讓學校教師負責,這種想法不太實際,很多時候家長的共同參與,同理教師面對的辛酸,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這也是一本關心小孩課業的家長需要好好研讀的好書!


最後,也推薦小弟掛外推薦的幾本好書(書評隨後補上) :)



《新生活判讀力:別讓科學偽新聞誤導你的人生》Critical Thinking in Living: Don’t Let Your Life be Misled by Fake Science News
書評:〈「認同請參與」,才是提升科學、挽救媒體的關鍵〉
簡介:
黃俊儒老師領導的「科學新聞解剖室」,藉著《新時代判讀力:教你一眼看穿科學新聞的真偽》《新生活判讀力》,就是要用各種有趣但值得懷疑的新聞案例,來告訴大家該如何用善用大腦的理性思考能力來判斷真偽是非。一旦談到臺灣主流媒體中的科學新聞,很難忍住不抱怨。不過單純抱怨並非是建設性的,也不需要發揮到優異的高階認知能力。更好的方式是透過自己的努力,打造一個更有利科學傳播的新媒體,很令人慶幸的,這樣的努力從十幾年前的科景到今天大受網民歡迎的泛科學,一群一心想要創造更好的科學傳播環境的朋友,一同努力從各種不同角度,用自己的專業來為網友們深入淺出地解說各種現代背後的原理。




《決斷的演算:預測、分析與好決定的11堂邏輯課》Algorithms to Live By: The Computer Science of Human Decisions
書評:〈宅到沒生活的工程師可能是最懂怎麼解決生活問題的人!?〉
簡介:
著名的電腦科學家布萊恩.克里斯汀(Brian Christian)和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認知心理學家湯姆.葛瑞菲斯(Tom Griffiths)卻合著的《決斷的演算》指出,跟電腦演算法學決策,不僅可能一點也不宅,而且還會讓人更善解人意,真是厲害了,我的演算法!兩位作者在《決斷的演算》中指出,生活中我們遇到的許多機車問題,其實和阿宅工程師面對的挑戰大同小異,都是想要在各種資源稀缺的情況下達成「多、快、好、省」;競爭之下,會有一些阿宅比另一些阿宅找到更佳的演算法來攻克難題。他們主張,這些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演算法,可以指導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宅以致用。




《打破大腦偽科學:右腦不會比左腦更有創意,男生的方向感也不會比女生好》Hirnrissig: Die 20,5 größten Neuromythen: und wie unser Gehirn wirklich tickt
書評:〈與其相信那些開發腦力的都市傳說,不如好好睡覺〉
簡介:
《打破大腦偽科學》要來破解坊間許多關於腦力開發的都市傳說,告訴我們:你的大腦不是你的大腦,這不是讓你有最強大腦的實用書籍,但是你該讀一讀、鬆口氣──原來我們真的大可不必陷入腦力開發競爭的殘酷軍備競賽,不必害怕輸在起跑點而成為腦殘智障了。《打破大腦偽科學》作者漢寧.貝克(Hennig Beck)是德國的神經生物學博士,也是科普作家。他熱愛關於腦的一切,恨不得把他所有知道的有關腦的一切,都用風趣幽默的方式告訴大家。讓大家能夠更瞭解我們頭顱裡軟如豆腐的腦,在科學上究竟已知多少,坊間又有多少謠言需要被終結。




《萬物視覺化 收藏大霹靂到小宇宙:人類與物質的科學資訊圖》The Origin of (almost) Everything
書評:〈從大霹靂到你肚臍裡的絨毛,這本書都能告訴你是怎麼來的!〉
簡介:
要解答各種因好奇心而生的問題,科學是有效方法。愈複雜的問題,有時因為條件明確而愈容易回答,愈能問倒人的,反而是愈簡單的問題。人們最感好奇的一種問題,就是萬事萬物的起源,小孩不就是最愛問「什麼跟什麼是怎麼來的?」嗎?要找到問題的答案,往往不容易,因為有許多研究還在進行,其中不少研究,科學家也只有模糊的方向。但是老牌英國科普雜誌《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執行編輯格雷恩.羅騰(Graham Lawton)在《萬物視覺化》中,仍很有野心地想要回答幾乎所有有關起源的問題。《萬物視覺化》並非單純用文字回答諸多的起源問題而已,而是和插畫家珍妮佛.丹尼爾(Jennifer Daniel)合作把資訊視覺化,配合精美的圖表呈現各種問題的答案。


《種子圖鑑: 天上飛、河裡游、偽裝欺敵搞心機......讓你意想不到的種子變身小劇場》(実とタネキャラクター図鑑 : 個性派植物たちの知恵と工夫がよくわかる)




《梭羅與樹的四時語言》Thoreau and the Language of Trees




《思考不過是一場即興演出,用行為心理學揭開深層心智的迷思》The Mind is Flat: The Illusion of Mental Depth and the Improvised Mind




《口感科學: 由食物質地解讀大腦到舌尖的風味之源(收錄50道無國界全方位料理)》Mouthfeel: How Texture Makes Taste) 書評:〈口感的秘密〉
簡介:
美食滿足人的食慾,並不僅僅在於五味俱全而已,同樣令人食指大動的還有千變萬化的口感,這也是為何美食節目愛用酥脆爽口、爆漿彈牙、入口即化、香Q軟嫩、油而不膩、鮮美多汁等等來形容美食。 這本《口感科學》就是要教我們更科學地認識及製作出令人回味無窮的口感,讓口齒留香的珍饈美食更加令人垂涎欲滴!



延伸閱讀:

MooInk+開箱文

The Sky of Gene: APP時代的讀書術

The Sky of Gene: 2017年度十大好書

The Sky of Gene: 2016年度十大好書

The Sky of Gene: 2015年度十大好書

The Sky of Gene: 2014年度十大好書

The Sky of Gene: 2013年度十大好書

The Sky of Gene: 2012年度十大好書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