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動物們青春的真正意義與祕密










當我還是個小正太的時候,最困惑的事之一,除了大人為什麼可以自信滿滿自己永遠是對的,還有他們為啥都無法理解小阿宅的行為和想法?歐巴桑和歐吉桑不也當過小正太、小蘿莉嗎?怎麼都把自己青少年時的種種都忘光了,彷彿所有大人小時候都沒犯過傻?那真是個整個世界與我們為敵的青澀歲月。

等到自己長大成大人了,才發現怎麼現在的小阿宅愈來愈荒謬?不像我小正太時那麼知書達理,果真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其實,連我似乎也無法理解過去的自己,彷彿青春期的自己活在另一個多重宇宙⋯⋯

可見,青春期真的是人生中很特殊的一個時期,甚至也有不少學者主張人類是唯一有青春期的動物。嗯,所以只有青春期,人才像人!?果然是人不癡狂枉少年啊!

然而,這本科普好書《動物們的青春:從動物到人類,醫師與動物行為學家打破物種隔閡,揭開青少年時期的真正意義與祕密》Wildhood: The Astounding Connections between Human and Animal Adolescents)卻告訴大家: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有青春期啦!沒有動物能夠一夜長大。青春期,或稱「野莽期」(Wildhood),很可能是所有動物的普遍現象哦!年少輕狂時期,並非需要急於擺脫的不良時期!在大人有更多話語權的世界,野莽期的青少年也值得被好好對待與理解。




《動物們的青春》兩位作者芭芭拉.奈特森赫洛維茲(Barbara Natterson-Horowitz)和凱瑟琳.鮑爾斯(Kathryn Bowers)合著的《共病時代:醫師、獸醫師、生態學家如何合力對抗新世代的健康難題》ZOOBIQUITY: What Animals Can Teach Us About Health and the Science of Healing)就是本令人腦洞大開的好書!書中各種生動有趣的案例和故事讓人讀起來廢寢忘食(請參見〈人獸同源的共病時代〉)。

奈特森赫洛維茲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療中心心臟科權威醫師暨洛杉磯動物園的心臟醫學顧問和哈佛大學生類演化系的訪問學者,她們在《共病時代》中探討了動物為何會生病,並且審視人類一些疾病和動物疾病的共通性,讓醫學和獸醫學都相互得到啟發。從中,我們也可以更認識到心臟病、癌症和肥胖症以及精神疾病——焦慮、抑鬱、飲食失調、自殘、藥物濫用和其他非人類獨有的情緒痛苦。

她們再接再厲地在《動物們的青春》讓我們再度見識到人類其實並沒有我們過去想像般特殊,不少動物學家早就觀察到了許多動物有所謂的野莽期。很多飼主可能也都觀察到,結紮後的貓狗,野莽期根本持續到中年吧。中二小阿宅的叛逆、愛冒險、不想長大,在野生動物身上,也都能觀察得到,只是不同動物的野莽期時間長短有異。我自己在田野工作時也親身见識到許多未成年的水鳥,在父母不在巢時外出趴趴走而遭遇的各種悲劇。

為了比較各種人類和動物青春期的相似性,她們在書中提供了很多詳細的案例,《動物們的青春》根本像是動物星球頻道那樣收集許多動物長大前的各種耍寶行為,舉凡單細胞生物、昆蟲、魚類、鳥類、恐龍、大貓熊等等都有,有不少看得令人不禁捏把冷汗。

回想起來,我們小正太、小蘿莉的青春期時,各種荒唐舉動,其實是在建立和塑造現在的自我,並且在試錯中學習各種未來生活的各種必備技能,那些中二的動物青春期也何嘗不是呢?神經科學的研究也發現動物在青春期會發生顯著的神經生物學變化。牠們也從生死教訓中學到如何保持安全,和同伴和長者的打鬧中學到建立地位、從血氣方剛的衝動中學到如何追求對象、從各種耍寶中學到獨立離巢生活的方法等等。

青春期就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時期。因為我中學時就離家念書,天高皇帝遠,長大後赫然發現,原來我青少年時期偷偷玩過的各種荒唐事,比三個宅在家的弟妹的總和都還多,也不知道是怎麼活到現在的,但這也讓相對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我,長期身處國外而處變不驚;青少年的霸凌事件層出不窮,我小正太時也因為太特立獨行了,常常被班上流氓同學照三餐開扁,被打到全身是傷醫治了好一陣子。為了能活到報仇雪恨之時,也學會了不少解讀人際訊息的應對能力;在感情上,我從小學到博士班畢了業也一直拿好人卡,直到快到了中年才得到真愛,過程中何嘗不是在吸取寶貴的經驗?

動物學家也觀察到,許多動物在長大成年前,更容易被獵殺、被成年動剝削也更常挨餓,真是個好不容易度過的艱難時期,因此牠們需要學會遠離天敵並且不被剝削,和其他同伴建立穩定的關係與地位並且力爭上游,正確地表逹自己的性慾和理解其他同伴的情慾以繁衍後代,而且要從成年動忽略的夾縫中尋找到食物以生存下來。

果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從《動物們的青春》中有許多案例,是中二的青春期動物衝進掠食者的地盤,然後見識到同伴領便當的慘況,因此產生了對牠們未來出生入死很重要的恐懼感,能夠更有效逃避天敵的捕捉。各種叛逆和冒險雖然頗致命,可是活下來更能面對殘酷的世界。已故的香港小說家倪匡道:「人類之所以有進步,主要原因是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動物何嘗不是?

《動物們的青春》有四位主角——國王企鵝烏蘇拉(Ursula)、斑點鬣狗史靈克(Shrink)、大翅鯨阿鹽(Salt)和灰狼斯拉夫茨(Slavc),她們詳細記錄了牠們青春期的各種叛逆和冒險,看得令人心有戚戚焉。動物學家不辭辛勞地長期追蹤了牠們的動向和行為,所以我們才能如臨現場一樣跟著牠們冒險。

《動物們的青春》,我們也能再回來反思人類青春期的各種現象,別急著對小阿宅們的各種行為進行不必要的評價,畢竟自己肯定經歷過那些犯傻、犯錯的歲月。並且,我們也能認識到人類在青春期這方面,其實是源自我們和其他動物的共同祖先!

雖然《動物們的青春》是本優異的科普好書,但是應該不是所有學者都能接受她們一再拿人類和動物相互比較的方式和見解,尤其許多訓練有素的動物行為學家的學術養成過程中被一再告誡要避免用人類中心主義來看待動物的各種行為。然而,一再避免談及動物和人類的相似之處,不也落入人類特殊論的誤區嗎?如果人類也是種動物,那麼真的特殊到要和其他動物們作切割嗎?

著名的動物行為學家法蘭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在《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聰明:動物思考的時候,人類能學到什麼?》(Are We Smart Enough to Know How Smart Animals Are?)和《瑪瑪的最後擁抱:我們所不知道的動物心事》Mama’s Last Hug: Animal Emotions and What They Tell Us about Ourselves)中也主張我們不該把人類和動物一刀切,以為人是人、禽獸是禽獸,因為我們不都演化自共同祖先嗎(請參見〈我們真的知道動物有多聰明嗎?〉〈瑪瑪最後的擁抱〉)?在小心避免過度投射和解讀時,謹慎地探索人類和其他動物在生理、病理、行為和神經生物學的共同性,不僅能提供許多新穎的發現,也是認真面對人類在演化上沒那麼特殊的科學態度吧?

除了對動物行為有興趣的朋友,家中有小阿宅的爸媽也可以拜讀《動物們的青春》,認識到小孩青春期的各種五花八門的「問題」,其實根本就是個生物學的問題,只要身為動物就不免會有。從對各種動物的觀察,來發現家中小阿宅的問題可能其實並不特殊,天下父母心也都不孤單!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