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6日 星期二

博物史上最不尋常的羽毛賊






我一直都認為,羽毛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生物結構之一!

作為最複雜的角質化皮膚附屬物,羽毛和哺乳動物的線性毛髮不同的是,它不僅是三維結構,也同時有二維的構圖,不僅在鳥身上不同部位的形態、構造、質地、功能各異,也讓鳥當畫布,用基因在其中作畫,然後又一根一根地在身上拼出更大的畫作,簡直奇妙絕倫!

並不是只有鳥才有羽毛,鳥類的獸腳類恐龍祖先,早就演化出了五花八門、繽紛多彩的羽毛。羽毛的功能,也隨著羽毛的變化愈來愈多而增加,包括保暖、保護、偽裝、求偶、飛翔、感知等等。中生代的白堊紀結束後,所有恐龍都滅絕了,只有演化成今鳥的獸腳類恐龍的後代存活了下來,還演化出近一萬種鳥類適應到各種各樣的生態棲位。

我沒想到自己居然在博士後研究開始,也成了一位羽毛的研究學者,利用鳥羽在身上的多樣性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調控,還有用家雞和虎皮鸚鵡為模式,研究同種的鳥羽突變如冠毛、絲羽、捲毛、毛腳等等,以及跨物種地探討雛鳥絨毛的演化。

就因為鳥羽太奇妙了,像《羽的奇蹟》(Feathers: The Evolution of a Natural Miracle)等科普書(請參見〈鳥羽之美:鳥為何有多彩多姿的羽毛?〉),就講述了人類對羽毛的迷戀,包括把羽毛用作時裝等時尚商品上,為此獵殺了許多美麗的鳥類,導致牠們滅亡。當我讀到這本高潮迭起的《羽毛賊:一樁由執念、貪婪、欲望所引發,博物史上最不尋常的竊案》The Feather Thief: Beauty, Obsession, and the Natural History Heist of the Century),下巴還是不禁地掉到地上!

《羽毛賊》的故事實在太奇葩了!任何對羽毛或自然史著迷的朋友,讀起這本記錄真實案例的書籍,還是會很有情緒吧!作者柯克.華萊士.強森(Kirk Wallace Johnson)不屈不撓地明查暗訪,才抽絲剝繭地還原這個離奇故事可能的真相,簡直比絕大多數推理小說更讓人義憤填膺、血脈賁張!要不是這是真實發生的犯罪事件,好萊塢和韓國的編劇大概也寫不出來這種劇本吧?






一切都要從一個叫做鮭魚毛鉤的小玩意談起。所謂的毛鉤,是釣一些淡水魚的工具,這些魚會突襲水面上的昆蟲等小動物來當作營養豐富的食物,鱒魚就是,所以有釣客就模仿了這些昆蟲做出唯妙唯肖的毛鉤,高手甚至還能依不同季節和地區製作出模仿當地當季昆蟲的毛鉤。

然而,釣鮭魚不太一樣。鮭魚不愛吃餌,但牠們易被挑釁,並主動追擊在水面上飛舞的生物。此時,羽毛派上用場了。為了讓釣鉤可以呈現水上飛舞的形象,鉤子上面必須綁上羽毛。而享受釣魚的富人們,也開始拿最稀奇、最昂貴、最叫人瞠目結舌的鳥羽,綁製一個又一個綺麗的毛鉤。鮭魚毛鉤演化到後來,甚至失去原本釣鮭魚的功能,成了綁製鮭魚毛鉤愛好者炫技的工藝品。




如果只是一小群阿宅用羽毛綁製出難度高超的炫技工藝品,那就是個小眾的嗜好娛樂而已,無傷大雅。可是他們其中有些害群之馬,居然打起珍稀鳥類羽毛的主意,競相標購非法盗獵得來的鳥皮鳥羽,這就成了種炫富的行為而已,和什麼手藝高不高超無關了,僅是滿足個人虛榮心和慾望的炫耀行為。

製作鮭魚毛鉤,對絕大多數台灣人,甚至亞洲人來說,是壓根兒完全沒聽說過的玩意兒,這當然也關係到西方的殖民歷史等等。西方各國剝削了他們在亞非美洲的殖民地後,一些富裕到不愁溫飽的西方人可以閒著沒事去釣鮭魚當嗜好。除此之外,西方列強在殖民地也搜刮了許多奇花異草、珍禽異獸到他們的博物館、動物園和植物園以及私人玩家的豪宅中,滿足西方民眾獵奇的好奇心,這也導致了許多當地物種的滅絕。維多利亞時代的羽毛熱,讓珍稀羽毛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鐵達尼號上羽毛的保除費用甚至還高過鑽石的。

後來,西方社會也漸漸興趣了保育的意識,許多有識之士發起各種社會運動,讓民眾瞭解到那些對大自然無休無止的殺戮是殺雞取卵甚至道德淪喪的行為,後來各國也簽訂了各種保育的協約如《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和《瀕危物種法案》(Endangered Species Act)等等,雖然盗採盗獵的行為在貧窮國家仍此起彼伏。

回到鮭魚毛鉤製作上。毛鉤釣社群的玩家們,許多人就是足不出戶的阿宅而已,他們很多人可能都沒真正釣過幾條魚,可是這群阿宅可以不眠不休地花上好幾天綁製毛鉤,還會大事周張地出席各種研討會,甚至有不少阿宅沉迷到所有閒暇時間和精力都獻給了毛鉤釣社群。

綁製鮭魚毛鉤可能對大家來說都很陌生,YouTube有不少教學影片,好奇的話可以隨便點選幾個來看一下:








有些阿宅玩家,在玩手藝玩到一定的境界後,就更渴望用珍貴的羽毛畫龍點睛。輪到毛鉤綁製天才愛德溫(Edwin Rist)出場了。這個阿宅在美國紐約州的一個小鎮克拉弗拉克(Claverack, NY)長大,十一歲的時候在電視上見識到鮭魚毛鉤的綁製,深深著迷,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於其中,後來成為了社群中眾所皆知的高手。



除了鮭魚毛鉤綁製,愛德溫也是位長笛手,參加了紐約青年交響樂團。他拿到哥倫比亞社區學院的副學士學位,申請了世界頂尖的紐約茱麗亞音樂學院(The Juilliard School)及英國倫敦的皇家音樂學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夢想是成為柏林愛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的首席長笛手。他在2007年被皇家音樂學院錄取,於是赴英求學。原本他想要暫時放下綁製毛鉤的嗜好以應付繁重的學業和課程,並且他也擔心攜帶一大堆珍貴的鳥羽赴英會讓他在海關遇上麻煩。



可是愛德溫在英國遇上一些鮭魚毛鉤的愛好者後,還是開始重操舊業。許多毛鉤綁製名家,都想要讓珍稀的鮮艷羽毛給自己的作品增光,但市場買得到的珍稀羽毛一根至少幾百美元起跳。他知道收藏有最多鳥類標本的,就是赫赫有名的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於是就上門探尋,結果在倫敦撲了個空,因為大多數鳥類標本,其實是在特陵的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at Tring),那裡原本是收藏富可敵國的羅斯柴爾德勳爵收藏品的,現在係由倫敦的自然史博物館管理。他於是偽造文書假裝是牛津大學做專題研究的學生,才混進特陵的自然史博物館。



那裡典藏著偉大的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1823-1913)在馬來群島費盡心力採集而來的各種鳥類,是科學史上非常重要的收藏。他見到那些珍稀鳥類標本後,順便摸清楚了博物館因經貴不足而貧弱的保全系統,於是就起了歹念,計劃了幾個月後,提了個大行李箱,搭火車從倫敦到特陵去,輕易地偷走了兩百九十九個鳥皮標本。

因為這個竊案實在太奇特了,英國警方毫無線索,後來被一個執法者誤打誤撞盯上在網路上販售的珍稀羽毛才被捉包,然後英國警察到愛德溫宿舍破門而入把他逮捕到案。雖然頗奇葩,但這不過就是個留英美國阿宅犯下的輕罪,但當《羽毛賊》的作者強森在新墨西哥州山區溪流玩毛鉤釣時,從釣魚嚮導史賓賽(Spencer Seim)那聽到這個竊案,突然有了興致。強森原本在伊拉克協調戰後的重建工作,後來成立非營利組織設法接送伊拉克難民到美國。

強森玩毛鉤釣是因為工作壓力極大,想要舒舒壓。但是他很快就被這個奇案給迷住了,親身把身家都押在調查此案上,自費試圖把整個案件的來龍去脈搞個清楚。當他自己參與了調查後,才發現這不是個阿宅一時興起犯案而已,而整個竊案背後的世界有多麼錯綜複雜。為了追討英國警方已放棄尋找、下落不明鳥皮標本,他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個人的查案中。過程中他也一再受到威脅、恐嚇、欺騙、誤導等等,也被毛鉤釣社群排斥,而抽絲剝繭的過程也一再柳暗花明、峰迴路轉。

雖然這本書是非虛構類的,可是整個查案過程簡直不輸大部分推理小說,真的十分精彩絕倫,為了不破壞大家的閱讀體驗,這裡就儘量避免爆雷。強森明查暗訪地追查真相不餘餘力,他帶著新婚妻子四處奔走,試圖潛入毛鉤釣社群中,也極力追查可能的共犯。除此之外,他也把自然史的發展、華萊士在馬來群島的研究以及綁製毛鉤的所有必要知識整理得非常清楚,簡直就是為我們開了多個世界之窗。

很可惜的,英國警方追討回的大部分鳥皮標本,不是因為愛德溫拔去鳥羽在網路上販售牟利,就是為了躲避追查而銷毀標籤,即使歸還博物館也無濟於事,因為已失去了研究價值。可是強森仍為了正義感而不懈調查,因為他認為那些鳥皮標本就是博物館的財產,無論如何就是得物歸原主!而且他也對那些不願歸還的鳥羽買家的主張很不屑,因為他們不過是找藉口說那些羽毛擺在博物館的抽屉中才會沒有利用的價值。

這其實是對自然史博物館最大的誤解。博物館許多保存在收藏庫的標本,是為了保存科學史上產生偉大科學思想的材料的尊重,例如華萊士的收集。如果對此否定,那人類所有考古遺物對現代人又有何意義?就該交由市場上的買家隨意處置?

許多有百年歷史的自然史博物館的標本確實可能近來幾十年乏人味津,但那是因為多國縮減公共支出壓縮了自然史相關的研究導致,並非博物館想要讓標本蒙塵,而是苦無預算好好研究;還有,有些科學構想是需要時間蘊釀的,博物館標本就像是存在銀行裡的錢一樣,不會有人說儲存現在不會用到的錢是蠢事吧?即使過去有,他們在金融風暴時都後悔了啊!另外,有許多研究是要待科學研究的技術突飛猛進後才有可能進行,例如在DNA定序技術成熟後,博物館標本的DNA就可能用作定序出完整基因體產生新的科學發現。

強森指出,很令人痛心的還有,大量珍稀羽毛仍在ebay這樣的平台販售,而他聯繫了ebay,得到的卻是公關消極的罐頭回應。而毛鉤釣社群一直不願面對的是,他們利用珍稀羽毛製作工藝品時,對羽毛的拔取和修剪其實就是不可逆的破壞,而使用鮮艷的珍稀鳥羽,他們用的是大自然百萬、千萬年演化出的基因製作的藝術品,而這些基因有不少早已隨這些鳥類在盗獵和生態破壞後就在世界上永遠消失了。可是現在大量鳥類仍可以提供許多變化多端的羽毛,他們反用珍稀羽毛製成毛鉤,我個人認為,就是柿子挑軟的吃!根本不配被認可為高手!

《羽毛賊》不僅有高潮迭起的情節,書中值得思考之處也真的很多。只要對推理作品和鳥類感到興趣,《羽毛賊》都是本不可錯過的好書!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