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本校有學生在臉書上質疑為何實驗課中沒見到老師,很多學長姐吐槽他找死,結果老師出現了還兩度留言保證會每次實驗課都在,學長姐樂翻了嘲笑他等著中午進去實驗室,半夜才被放出來吧⋯⋯
只有一學分的物理實驗室,聽說有些系還真的是常常中午進去,半夜才被放出來。在第一堂實驗課的基本測量,通常就是最恐怖的震撼教育,我們以為不過是拿尺去量一量,結果卻被誤差的估算等搞得七葷八素。
我就是個物理不太行的理科生,當年的物理課都不知是怎麼混過的。 可能是那些記憶太可怕了,自動在腦海中被抹除。可是,只要是個科學研究工作者,對世界的各種現象或多或少還是有許多好奇,只要這些好奇心沒被複雜的數學公式馬上擊垮。
物理學家重用數學來理解物理世界,固然有其必要性,因為那是種高度抽象、高度簡潔的方式,也是物理學研究必備的。可是,身為普羅大眾,理解一些物理世界,數學能力不該是充分且必要的條件。
這本《茶杯裡的風暴:丟掉公式,從一杯茶開始看見科學的巧妙與奧祕》(Storm in a Teacup: The Physics of Everyday Life)就是一位長期投身科普教育的大學教師海倫‧齊爾斯基(Helen Czerski)用人話來講解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顯而易見的各種現象背後的物理學原理和意義。齊爾斯基在倫敦大學學院任教,專門研究在開闊大洋中、位於碎波下的氣泡,時常參與、主持BBC的電視節目。
在《茶杯裡的風暴》,不會看到黑洞、蟲洞、量子重力、重力波、相對論等等超酷炫的名詞,應該說,這本書幾乎沒有難澀的專有名詞,也沒有文言文,都是用白話文來介紹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我每天早餐必喝一杯厚奶茶,在茶杯中天天上演書中提到的風暴。
《茶杯裡的風暴》其實也談了原本難懂或離我們生活較遙遠的事物,例如太空望遠鏡、太空火箭、宇宙過熱現象、電磁學等等,可是齊爾斯基極為擅長善用比喻,她用咖啡漬、爆米花、茶杯、烤麵包機、生熟雞蛋、藍莓果醬、蕃茄醬、鴨子不怕冰冷的雙腳、披薩的餅皮等等來顯露出這些現象和原理之間的關聯。她在每一章都用一個生活的小故事開始開講,激發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英國大詩人濟慈(John Keats,1795-1821)以為牛頓(Sir Isaac Newton,1643-1727)的科學破壞了彩虹的美麗與詩意。其實,科學並非只有冷冰冰的公式和定理而已,還能發掘出大自然深刻而理性的美感,以及充滿探索未知而激發出更多無窮的想像力。《茶杯裡的風暴》就以身作則地帶領我們,在身旁習以為常的小事物裡遨遊物理的世界,讓平凡生活增添了許多奇妙的樂趣。
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
茶杯裡的風暴之巧妙與奧祕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