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公平貿易」(Fair trade)是一個不算陌生的概念,雖然也不算常見。
一些有良心的富裕西方人在瘋狂消費之餘,也開始反思他們購買的商品,其原料的交易是否公平,大中盤商是否為了自身的利益,把給予農民等的收購價或勞工的薪資,比成本或生活所需還低到無法讓他們生存,讓少數霸佔通路的人荷包滿到溢出來,讓資訊不足而議價能力低落的農民和勞工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發展中國家造成一場又一場的人倫悲劇。
如果是廉價的東西也就算了,可是連星巴克(Starbuck)這類的高價咖啡,一杯拿鐵只有只有百分之一至二的價格是付給咖啡農的話,算是公平正義的作為嗎?即使星巴克仍可以口口聲聲說那些咖啡是公開市場的定價,他們並沒有用不法手段。
在歐美,標榜「公平貿易」認證的商品,價格雖然稍高(其實有時候價格反而沒比較高),可是CP值不見得比其他便宜的產品低。從前我在美國唸書嗜咖啡時,也儘量購買「公平貿易」的咖啡豆。
《香蕉戰爭與公平貿易》(Fighting the Banana Wars and other Fairtrade Battles)這本書要訴說公平貿易成為英國最具有活力的草根社會運動之艱辛過程。從香蕉、咖啡豆到棉花甚至巧克力,公平貿易已然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運動之一,也大大影響了現代人的消費模式,只是這項運動對絕大部分台灣人,甚至知識分子來說,還非常陌生。
香蕉放久了不是會變黑變爛嗎?我弟在留學英國唸大學,他說英國超市有一個很有創意的作法,就是把不同成熟程度的香蕉包裝起來賣,讓消費者可以不浪費地在幾天內分批把香蕉吃完。我跟他說,這種作法在美國根本不會看到,因為在美國超市,香蕉便宜到就算有幾根爛掉丟棄,都不會有啥感覺。美國就是這麼一個浪費的國家。還好,我博士班老闆的老婆喜歡吃熟到爛的香蕉,所以我吃不完的都拿去餵她……
經濟學家可以主張自由市場的供需法則,主張這樣便宜到起笑的價格是市場平衡造成的。可是在這種把食物的價格壓低到便宜到起笑的過程,我們的文明和社會,又要付出多少經濟學無法計算的代價?
有經濟學者批評公平貿易是不當的補貼和操作,可是我不明白的是,同樣是作為消費者可以選擇的品牌,為何沒有經濟學家批評LV和法拉利是價格操作?難道炫富比公平正義還合理?LV的包包或許真的品質特好,可是其品質有和其價格成正比嗎?一個十萬台幣的包包真的比一萬台幣的好用和耐用十倍嗎?或者那十倍的價格僅是一種財富或者品味的訊號。如果說那樣的訊號值十倍的價格,為何良心的訊號就不該值「合理」的價格?
我的朋友有篇好文〈給不起合理薪水的老闆,有什麼臉開公司?〉,同理,付不出至少能讓農民糊口價格的消費者,有什麼臉喝咖啡和吃香蕉?!
《香蕉戰爭與公平貿易》作者哈里特.蘭姆(Harriet Lamb)出生在英國,她小時候在印度的生活,讓她看見了失去土地的貧農、種姓制度下的不公平社會。她1997年領導世界發展運動(World Development Movement)時開始發現公平貿易的重要性,後來決定投身於此。哈里特.蘭姆在2001年開始擔任英國公平貿易基金會執行長,開發出4500種公平貿易商品,從咖啡、棉花、冰淇淋到化妝品。因為公平貿易的成就,2006年獲得英女王的封爵。2012年蘭姆女士升任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airtrade International,FLO)的執行長,成為全球公平貿易組織的掌舵者。
《香蕉戰爭與公平貿易》述說「公平貿易」在英國和歐洲推行時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艱難和困境,還有他們如何一一面對和克服。《香蕉戰爭與公平貿易》帶我們見識一個平常卻不公平的系統,揭露了我們對於便宜食物的需求所導致的驚人代價,除了讓農民破產,甚至還毒害他們的健康。
《香蕉戰爭與公平貿易》也探索公平貿易產品從農地到消費者手上的過程,讓我們理解公平貿易,如何是一項能讓農民和勞工都能獲得其所應得的模式。至少,公平貿易能夠確保我們盤中的食物或者身上穿的衣物不是從那些貧困的農民或勞工身上剝削而來的,特別是那些僅求溫飽的窮人。公平貿易並非一個完美的模式,現在也仍有許多階段尚待完成,可是公平貿易正在改變超過七百萬農民、勞工以及他們家人的生活。
《香蕉戰爭與公平貿易》譯者之一的余宛如小姐就是台灣公平貿易運動倡議先鋒,創立華文地區第一家公平貿易特許商生態綠。她曾榮獲許多獎項,創立生態綠後繼續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深造食物人類學碩士,研究全球糧食議題。她也兼任綠雜誌專欄作家、綠黨召集人、台灣公平貿易協會理事。
小弟有幸在今年一月在泛科學的M.I.C. VI「垃活」和Karen同台演講(請參見〈PanSci M.I.C. VI「垃活」心得〉):
M.I.C. VI「垃活」活動結束後,我從生態綠咖啡買了一包咖啡豆回去讓嗜咖啡的同事品嘗,他們原本對「公平貿易」有些偏見,因為「公平正義」和口味畢竟是兩回事。可是嘗過了咖啡,挑嘴的同事都覺得頗不錯的 :D
顯示詳細地圖
在台灣,「公平貿易」的產品並不常見,或者說是幾乎不存在。台灣已經開始步入進步的開發國家,雖然現在社會上22K議題漫延,可是台灣現在的生活水 準還是遠高非洲、中南美洲和東南亞的絕大部分國家。因此,在身為地球村的一分子,台灣要得到世界的認同和尊重,除了經濟和文化軟實力,也要意識到台灣對世 界社會發展的責任。
雖然《香蕉戰爭與公平貿易》這本書探討的僅是公平貿易這項運動,不過從書中揭露他們在倡導公平貿易的過程中,遭遇到又解決掉的各種種樣疑難雜症,我們更該見識到的,就是平凡人物的決心和毅力,為這個世界帶來更美好的不平凡事物!
本文原刊登於【GENE思書軒】,並同步刊登於泛科學。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咖啡館裡的香蕉戰爭與公平貿易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3 則留言:
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有賣公平貿易咖啡及巧克力。
LV那段舉例非常不恰當
因為商品的行銷、公關、設計都要很多錢
並不是只看商品本身耐不耐用,材質好不好
這是基本常識,我認為你應該知道
只是一時疏忽,打太快沒注意到
建議改掉比較好
@C Liu:謝謝您提供的資訊 :)
@匿名:商品的行銷、公關、設計等成本並非價格必定的決定因素,消費者買不買單才是關鍵,所以價格是市場供需決定的。否則HTC可以說因為他們供應鍵成本比蘋果高,所以賣得比iPhone貴嗎?這是經濟學法則的基本知識,所以並無不恰當。
「公平貿易」要成功,也要消費者肯買單,這和政府補貼完全不同,怎會有經濟學者混為一談呢?補貼是強制的,買不買公平貿易商品是消費者的自由。只是消費者買LV是因為有炫富的自由,買公平貿易商品是表現良心的自由,都是自由市場的運作耶~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