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不簡單的海洋生態驚悚小說--群(Der Schwarm)

Der Schwarm

花了大概三個星期,才把厚達近900頁的英文版德國科幻小說
The Swarm看完,超讚!

我從小就很愛科幻小說,最愛的是倪匡那上百本短小精悍的衛斯理系列,如果考試乾脆都考倪匡小說,我大概不會到放牛班去了。不過很可惜的,倪匡畢竟沒受過科學訓練,他的小說是想像力豐富有餘,小說中的真實科學知識卻幾乎是零。後來不小心看了 小說
《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才知道原來世界上是有嚴謹的科學知識和理論當背景的科幻小說。

不過因為在美國,科幻(Sci-Fiction)常和奇幻(Fantasy)搞混在一起,而且很多所謂的科幻小說是描寫未來世界,想像力的成份居多。
《侏羅紀公園》的作者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似乎不希望他那些有堅實科技背景的小說被歸類為科幻小說,而另創出了科技驚悚(Techno-Triller)的名堂,而這位科技驚悚小說之父,很不巧的,在我差不多把The Swarm看到三分之一,就因癌症過世了。(〈科技驚悚小說之父麥克‧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病逝〉
The Swarm差不多快看過時,發現原來台灣早就出版了中文版《群》,居然還是暢銷小說,據說在台灣已經賣出了十萬多冊。對一本厚得不得了的科技驚悚小說來說,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創舉啊!就算是電影紅透半邊天的
《侏羅紀公園》,以及其他改編成著名電影的麥可‧克萊頓的小說,在台灣都還一直維持在只有小眾小說的地位。《群》的成功,還讓出版社推出皮革精裝/10萬冊奇蹟紀念版

The Swarm

The Swarm
《群》的作者法蘭克.薛慶(Frank Schätzing)曾擔任過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作曲家、音樂製作人,他的首部小說《死神和魔鬼》(Death and the Devil),是15世紀為背景的歷史懸疑小說。法蘭克.薛慶大學學的是傳播學,大概也沒受過紮實的科學訓練吧。不過就以《群》的內容來說,這一部小說中提到的科學知識之深度和廣度,差不多相當於兩三本麥可‧克萊頓的小說!而麥可‧克萊頓可是哈佛醫學院畢業的,還在頂尖的沙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作過研究,大概沒有哪個科幻小說家有他那麼高的學歷了吧。

Frank Schaetzing


在撰寫
《群》Der Schwarm)的過程中,薛慶為這本書花了三年閱讀相關資料,包括海洋生物學、地質學、海底探勘等,並花了兩年時間書寫。這期間有31位科學家協助薛慶完成了這本厚達近一千頁的小說。《群》幾乎涵蓋了海洋科學的各層面,包括海洋生物學、海洋生態學、海洋地質學、海洋化學和海洋物理學等,還包括神經生物學、行為生態學、分子生物學、天文生物學和探油科技等,甚至連北美的印第安人文化都包括在內,可見其野心之大。

The Swarm


薛慶收集的海洋科學資料甚至只用了兩成,其他八成的資料,在科學編輯的鼓勵下,原本要寫成150頁的小冊,結果還是寫成了好幾百頁的科普書《海》Nachrichten aus einem unbekannten Universum)。
《群》的德文書名「Nachrichten aus einem unbekannten Universum」原意為「來自未知宇宙的訊息」。《海》在台灣有中文版,其實《海》甚至都還沒有英文版呢。

海

海


對於外太空,我們瞭解的,搞不好甚至比佔地球七成面積的海洋來得多吧。海洋在太多地方是人類到不了的,因為技術上的困難,人類探索過的區域,搞不好還遠不及月球,不過甭說海洋,人類連陸地上的生態及動植物等,也都沒搞清楚過多少。海洋世界幽深莫測,我連看了陰暗的海洋世界的照片或影片,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搞不好我前世是淹死在海裡的。


《群》的部頭真的有夠大,英文版和中文版上下冊都各共有近900頁厚,雖然和《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或《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等經典文學小說相比不算啥,不過大眾小說能寫得這麼厚,還能高居德國暢銷排行榜30週不下,在德國也榮獲了不少獎項,例如國際柯林文學類書獎,2005年獲頒德國Kurd-LaBwitz獎年度最佳科幻小說、德國科幻小說獎、德國出版金羽獎、德國犯罪小說獎等殊榮。連一向對科技驚悚小說冷感(從歐洲超暢銷的麥可‧克萊頓或湯姆‧克蘭西的著名作品在台灣的銷售可見一二)的台灣讀者都趨之若騖,可見作者的功力和魅力有多高。好萊塢女星塢瑪舒曼(Uma Thurman)也買下了《群》的版權,準備開拍電影,預計在2011年上映。

麥可‧克萊頓是個說故事的高手,可借他作品中的人物個性太多不生動,對白也常常平板彊硬,彷彿人物對白是為存在而存在的。而也因為
《群》的部頭夠大,能夠把人物個性刻畫得生動鮮明有趣些,人物之間的關係也較麥可‧克萊頓複雜,基本上薛慶的功力是較麥可‧克萊頓高的。《群》的作者法蘭克.薛慶是德國人,也不需要像絕大部分美國人寫的科技驚悚小說或電影一樣,把美國人描寫成救世主。《群》中的英雄主要是挪威人和加拿大人,主要的大反派反而是美國人。薛慶也藉機直接把大美國主義狠狠修理了一頓!

其實,把
《群》歸類為科技驚悚小說也不完全適當,因為和大部分科技驚悚小說不同的,闖禍的不是人為的科技,雖然人類工業活動污染環境是主因,但《群》中主要的災禍非某項新科技的濫用,而是大自然對人類無情的反撲!所以,如果能把《群》歸類為生態驚悚小說(Eco-Triller)可能更為恰當吧。

我是作科學研究的人,對科技驚悚小說的科學知識的要求也較一般讀者高吧。對於這點,
《群》並沒有讓我失望。作者雖然沒受過嚴謹的科學研究訓練,不過他對科學知識掌握得之廣又深,絕對不輸受過嚴謹醫學和科學訓練的麥可‧克萊頓。當然,大眾小說畢竟是用來娛樂的,並非用來教學的,而科技驚悚小說要能娛樂大眾,除了劇情張力之外,能否完美合情合理地結合科學知識及理論和想像力,也是一大關鍵。對於這點,《群》也讓我相當滿意。除了海洋地質學和海洋物理學的知識,作者薛慶很巧妙地結合了分類學、生態學、毒理學、微生物學、分子細胞生物學、動物行為學等各生物學門的知識和理論,以及豐富的想像力,編造了一個科學家也能夠信服的故事。

可能因為作者沒有進過真正的實驗室進行過科學研究吧,
《群》還是有一些誇張之處。其誇張之處不在於,那些科學家能夠在相當短的時間內掌握海洋神秘怪客的身份,而是他們在極短時間內,就搞清楚神秘怪客的分子細胞生物學運作原理,而能在利用極少的人力非常短時間內設計並合作對付牠的分子。我敢說,裡頭描述的工作,至少需要十幾個世界頂尖的分子細胞生物學實驗室,花費上百的人力,費時至少數個週甚至數個月才能完成吧。不過,對於大部分不需要瞭解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的讀者來說,那樣的快節奏可能會讓劇情更緊湊刺激些吧。

《群》對現今的能源危機甚有著墨,前陣子日本不是向聯合國申請延伸大陸棚嗎?目的是為了要開發深藏海底的甲烷冰,而很不巧的,甲烷冰也是《群》中的主角。《群》中還提到一種甲烷冰蟲(Methane ice worm),以下是牠們的長相,非生物相關科系的朋友可能會自得牠們長得蠻噁心的吧。

Methane Ice Worm


雖然
《群》大部分的科學知識堪稱嚴謹,不過還是有誤,因為《群》中提到甲烷有臭味,而事實上甲烷是無臭無味的。不過,Methane在英文中是有沼氣的意思,沼氣常帶有硫化物,是有臭味的。《群》中的Methane有可能指的是沼氣,也或許是翻譯上的問題吧。

作為一部生態驚悚小說,
《群》有相當的警世意味。《群》提出的觀點和麥可‧克萊頓的《恐懼之邦》State of Fear)大不同,而和《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不謀而合。《群》聚焦在海洋世界,控訴人類對大海的污染與生態破壞,以及人類必須與地球上其他物種共存的意義。西方文明對人類如果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甚少著墨,而東方文明似乎已無止盡地接受了西方文明的那一套,開始唾棄與大自然的和協,或許有一天要大自然像《群》裡頭描寫的一樣地反撲時,我們才能覺悟我們原來是在讓人類集體自殺?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NEXT:危基當前的鬧劇

The Sky of Gene - 不可思議的天外來菌(The Andromeda Strain)

The Sky of Gene - 科技驚悚小說之父麥克‧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病逝

The Sky of Gene - AIRFRAME

The Sky of Gene - 倪匡封筆了

The Sky of Gene - 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



相關文章:

◎ 群,八卦跟書一樣厚的小說‧出版症候「群」的四大難處與四大問號

商業周刊1039期:消失的海洋寶藏

群:海洋の逆襲!@■■■蜚蠊L&P之一號不落閣■■■


相關網站:

群+海- 樂多日誌

官網-中文版獨家

Der Schwarm official website (German)

10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在馬來西亞的書局找得到嗎

Gene Ng 提到...

我上次回馬來西亞已經是一年半前的事了,我不曉得耶。

匿名 提到...

找得到,雖然我的群是從臺灣買的...^^
我用不到七天時間就給他看完了...
拜讀了Gene的一些文章,發現口味相近,是否可以幫忙推薦一些書籍來看?我真苦悶找不到類似群的科幻題材來看呢!哦~我人是在馬來西亞,買不到的話還是可以到博客來買的...^^
對了,Gene推薦《海》嗎?我一直在考慮要不要看,擔心買來看會浪費時間......我是說個人口味問題啦~囧(我喜歡科幻題材,那種能夠讓人省思的作品哦~)

Gene Ng 提到...

麥克‧克萊頓和丹‧布朗的幾部小說是不錯啦,如果對軍事科技感興趣,湯姆‧克蘭西也可以考慮。

說真的,類似題材的小說還真不好找,改天有機會我幹脆自己來寫好了:p

其實《海》我並沒有讀過,不過《海》比較像是科普著作,不算是科幻小說,我下個月去台灣是有打算買來讀一讀,不過如果對海洋科學興趣不大,到可不必花時間詳讀吧。

高徒 提到...

我是先看海,另一個宇宙,的確文筆很有魅力。
我下一篇文章將會提到這本書,張貼後再來邀請各位閱讀。

高徒

高徒說
http://orgilvy.pixnet.net/blog

Gene Ng 提到...

我手邊有《海》,只有看了一章,還沒時間讀完,不過作者文筆真的很不錯,用了很多生動的比喻,值得好好學習。

您的部落格也有不少有趣的文章,我會好好拜讀的:)

Black.Little 提到...

原來電影還沒上映啊…(難怪找不到相關訊息)不是2006就買,預計2008上映,結果現在到2011了= =...難產中嗎?XD

Gene Ng 提到...

我想是因為是大製作吧?電影裡頭要玩的特效應該不少。

匿名 提到...

"群"小說中說甲烷是有臭味的,那一句是對話。
在注解的地方其實有說明,臭味的來源和甲烷其實是無臭味的。

Gene Ng 提到...

就像以甲烷為主的沼氣有臭味一樣嗎?我以為甲烷冰是無味無臭的。多謝指教:)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