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文:អង្គរធំ
建造時代:約十二世紀
建造國王: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建築風格:巴揚寺式(Bayon)
出入方向:南門進入吳哥城
瀏覽時間:15至30分鐘
吳哥城(Angkor Thom)又稱「吳哥通」,「吳哥」意為城市或都城,而「通」字則為「大」,全名即為「大城市」,故也被人稱為「大吳哥」。
大吳哥城佔地約九平方公里,是國王闍耶跋摩七世所建的國都,也是吳哥文明光輝國力強盛時代結束前的最後國都。
吳哥城的平面圖:
(Map from essential architecture)
(Picture from アンコール遺跡群フォトギャラリーPhoto Gallery of Angkor Ruins)
(Picture from Angkor Guide)
闍耶跋摩七世是一位虔誠信奉大乘佛教的國王,他所留下的吳哥都城遺址緊臨著吳哥窟,是一處被長達12公里城池所包圍的城市。在進入都城前,遠遠便會見到高及七公尺的大石城門上頭,四面都刻著闍耶跋摩七世的面容,與印度教大梵天不同的是,此乃象徵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佛菩薩,代表的是佛家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在吳哥都城中央,仍依須彌山觀念建立起壯觀的巴揚寺(Bayon),其最特殊的設計,是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闍耶跋摩七世微笑面容,軒昂的眉宇、中穩的鼻樑、熱情的厚唇、慈祥的氣質,國王的微笑反而勝過建築本身的宏偉,而成為旅客最深的印象,無怪會被其後代子孫尊稱為「高棉的微笑」。
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記載,十三世紀末年的大吳哥城到處繁華熱鬧,建築物金碧輝煌,較當時元朝的都城也毫不遜色。
大吳哥城內散佈多處吳哥遺跡,較著名的有巴揚寺(Bayon)、巴芳寺(Bapuon)、空中宮殿(Phimeanakas)、鬥象台(Elephant Terrace)、痲瘋王台(Leper King Terrace)、十二生肖塔(Prasats Suor Prat)。
吳哥城南門,我們是第二次去的。可借天氣陰陰的,沒上次的時候好拍照。到入口前有一條護誠河,橋上兩旁雕的就是「乳海翻騰」,兩邊手執舍沙蛇神的分別是天神和阿修羅。
第二次去比較特別的是,有看到騎大象進城的遊客。
吳哥城南門(Angkor Thom South Gate)的整本相簿:
我老弟Steamfish第一次參觀的的相簿:
我老弟Steamfish第二次參觀的的相簿: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吳哥印象】吳哥城南門(Angkor Thom South Gat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