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經典《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嗎?即使沒有,許多人仍能夠琅琅上口說出「自私的基因」這名詞,甚至我還不只一次看到不學無術的部落客大言不慚地說,人是自私的,因為連基因都是自私的,卻不知「自私的基因」是為了解釋為何「人會演化過程中出現利他行為」而發展的概念。
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也提出了「迷因」(Meme)這個概念。從這個書名流傳的狀況來看,「自私的基因」也成了一種迷因,而「迷因」也成了種迷因。
究竟啥是迷因呢?簡單說,就是在你臉書動態牆上洗版的玩意兒。例如為了免費吃壽司郎的大餐而改名鮭魚的宅行為。為此,也爆出一堆迷因梗圖,甚至還有人早成立了「台灣迷因 taiwan meme」的粉絲專頁。這些迷因,可能過沒多久,就沒人認得了,像極了愛情。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會提高迷因的保存期限嗎?
《自私的基因》是本很有說服力的好書,把天擇挑選的單位化約成了基因,越能快速複製且擴散的基因,就越能夠獲得天擇的青睞,個體不過是基因的載體,只要能夠讓基因傳播得無遠弗屆,個人的犠牲又算得了什麼呢?這個自私的基因理論,能夠解釋我們人類的一些行為,而道金斯在這部讓他名聲大噪的作品中創造的「迷因」,用以傳達「文化傳遞單位」的概念。
厲害了,我的迷因!這個超脫基因的迷因,有多厲害呢?我個人覺得,最厲害之處,是連自私的基因都沒戲唱,基因打造了我們的身體和腦袋,是為了讓我們傳宗接代,然而台灣的出生率一再破新低的紀錄,基因再自私,比不過人的自私,快傳不下去了,而不婚不生的迷因,說不定有天會徹底打趴基因。
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完全沒任何道理可言,就只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做。迷因包羅萬象,包括音樂旋律、單詞、信仰、禮儀、發明、觀念、故事、食譜、宣傳語或是流行的服飾等等。就像基因一樣,迷因能爭取你的眼球和注意力,爭先恐後地把自己從一個大腦傳到另一個大腦。有些很宅的迷因,能夠在短時間傳播得很成功且迅速,但卻無法長久流傳,例如流行語、音樂,或最新流行的時尚風潮等等,有些則能夠成功地流傳數千年,例如猶太人的宗教律法等等。
迷因就是「複制子」,有些迷因硬是比另一些迷因更多產,傳播的過程中,也會跟著突變和演化。無論這想法是不是硬道理,只要夠多人相信,也就成了迷因,就像迷因的理論本身。不管我們相信與否,就有幾位作者,為迷因的理論著書立說,像英國心理學家蘇珊.布拉克莫(Susan Blackmore)就因為生重病時讀了篇有關迷因的文章,深受迷因著迷,因此寫了這本《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The Meme Machine)。
布拉克莫主張,人類獨有「模仿」這種社會學習機制,才能讓迷因在人類的一個大腦到另一個大腦之間傳播。我們人類正常上只能把基因傳遞給下一代,而迷因則能在世代中水平傳遞,也能跨世代交流。迷因也會在複製的過程中產生無意識的突變。
我們擅長、也喜愛模仿他人,迷因就這樣傳遞開來。人類的語言能力,讓迷因的傳播勢不可擋。在網路和手機年代,各種無奇不有的迷因現像,更是能夠舖天蓋地來席捲四方,而政客、網紅也能一夜爆紅,假新聞也能遍地開花。
跟基因一樣,迷因之間也會互相競爭,在很多X粉或X黑之間爭得你死我活、魚死網破、勢不兩立的對決中,大家都忘了,爭吵和廝殺再多也不過是迷因的奴隸,就像我們生養再多,也都是基因的奴隸一樣。
來談談我對迷因理論的看法。老實說,我不認為有什麼《迷因》中提到的例子,非得要用迷因理論才能解釋得通,而且迷因理論還有把事物過度化約之嫌,反而無法觸及事物的不同面向及複雜性。《迷因》最大的賣點,可能就是人類與獸不同的模仿能力吧。
因為迷因已經成了迷因,只要大家都繼續傳播這個迷因的迷因,迷因就會永垂不朽。迷因解釋了農耕的傳播?解釋了音樂旋律的流行?還有宗教的擴散?其實,不管是啥,只要全人類或相當一部分人類信奉和傳播的,就可以是迷因,川普和韓國瑜也可以是迷因,改名鮭魚也是迷因。人類渴求解釋的心理,自然把能夠自圓其說的解釋當作安身立命的道理。可是,當迷因可以解釋太多現象時,反而啥都解釋不了。儘管布拉克莫很清楚不能全都歸咎於迷因,可是她在書中卻一直如此。我真的看不出迷因理論的可證偽性在哪,如果我把迷因改成是「魔鬼的力量」,好像也不太違和。
另外,迷因對人類各種流行事物的解釋力,和自私的基因可解釋的現象之說服力,似乎不在同一個等級上。自私的基因解釋了利他行為等為何會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天擇下產生。基因的複製是有基本的生物規律可循的,不管是有性或無性生殖,還是水平基因轉移,基因的傳播也有跡可循,而基因突變在族群中頻律的上升或下降,也有數學公式可計算,並且有實驗室和田野的研究資料可驗證,可是迷因無論是流芳百世或曇花一現,似乎也只能說那是在大腦間複製能力的差別,那麼要怎麼定義且定量這種複製能力呢?
要事後諸葛,真的不太難。然而,布拉克莫在《迷因》其實也誠實地承認,迷因理論也搞不清楚,為何有些迷因特別成功,導致其預測力不佳。如果我知道該如何打造成功的迷因,就把我這迷因黑對迷因的質疑也弄成迷因好了,然後全世界都不相信有迷因,只有我才能傳播迷因,太迷因了!可惜這是癡心妄想。布拉克莫也無法否認,迷因理論也非書中所有案例的唯一解釋。我並非完全不相信迷因的存在,只是仍認為迷因理論實在太不嚴謹、紮實了,沒有必要過度追捧。
如果你在生活中聽到太多人家談的「迷因」,布拉克莫的《迷因》能讓你清楚知道,什麼是迷因?而學者試圖利用迷因來解釋啥?或許你會不同意我,那麼迷因的迷因,就再贏得了一個迷因粉。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迷因機器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