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我是個生物學家,如果要我出一題考題考學生,我會出這一題:

人類相較於其他生物,最獨特之處是?

A) 擁有發達的大腦。

B) 發動戰爭。

C) 改變氣候。

D) 製造並使用工具。

E) 以上皆是。

F) 以上皆非。




答案是?

F!以上皆非!


A不完全對,因為鯨豚也有發達的大腦,牠們的智力可能不會比人類差太多。

B不完全對,因為人類的近親黑猩猩就會發動戰爭,珍古德在非洲長達好幾十年的觀察,就多次發現野生黑猩猩會發動殘酷的戰爭,殘殺同類。

C不完全對,因為牛在消化食物產生的甲烷,也是一種溫定氣體,其效應還是二氧化碳的卅倍。植物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當然也能夠改變氣候。

D不完全對,因為黑猩猩就能夠製造工具,把樹技加以修飾用來釣白蟻吃,黑猩猩還會製作長矛來獵殺嬰猴來吃,黑猩猩使用工具的記錄甚至有4,300年之老。有研究顯示烏鴉會把核桃丟到汽車會經過的路面,待核桃被軏碎時再去食用。

E當然不對,所以答案是F。

那麼人類相較於其他生物,最獨特之處是?

我會給的答案是:

製造垃圾!!!


是的,人類應該是地球上唯一會製造垃圾的生物,只有人類會大量製造出沒有任何其他生物可以分解的廢棄物!

在自然界,一種生物的廢物,就是另一種生物的寶。要不然我們的屎尿怎麼能種出各種鮮美的蔬果呢?今人陶醉的美酒,基本上也就是酵母菌的尿液啊!

佛里曼新書的書名《世界又熱又平又擠》Hot, Flat, and Crowded),其實還沒把當地的環境問題道盡,因為少了一個「又髒」,所以世界是又熱、又平、又擠、又髒(hot, flat, crowded, and dirty)的。在一百年多年前工業革命後,人類就不斷地製造大量自然界無法分解的垃圾,多到未來世界很可能會變成電影《瓦力》WALL-E)中熟悉的景象。〔〈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可愛的瓦力〉

《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就是要試圖從工業設計的角度,來真正解決地球又髒的問題。除了提出地球環境問題的實際解決方案,《從搖籃到搖籃》《世界又熱又平又擠》兩書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在不傷及經濟成長的情況下徹底解決環境問題,這和過去許多環保團體極力主張的限制經濟發展非常不同。從美國金融風暴到歐美經濟衰退,以及台灣的政權更迭,還有中國印度的經濟發展,可以看到一個大問題,就是不管是在民主國家也好,極權國家也好,誰無法大力促進經濟發展,誰就等著下台。因此,為了環保而限制經濟發展,是完全行不通的!而且以限制發展的方式來拯救環境,也鐵定激發不起企業家和數以億計的上班族之熱情。總之,違背人性和經濟學原理的環保運動,只會事倍功半,很難達到具體的成效的!

Cradle To Cradle


《從搖籃到搖籃》去年初在台灣就有很好的譯本了(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中美可持續發展中心譯;野人出版),也在台灣產生了一股炫風。Michael Braungart在去年4月曾到台灣訪問及演講。《從搖籃到搖籃》提出的解決方式,是利用充滿巧思創意的方式,來改變傳統的工業設計,讓消費者在享受新產品之餘,廠商能夠有效地回收舊商品,把絕大部分原料充分回收使用來製造更新的產品,創造一個雙贏的局面。

Cradle To Cradle




《從搖籃到搖籃》並非空談,因為作者德國化學家Michael Braungart和美國建築師William McDonough實際參與了許多工業和建築設計的革新,並且在各合作案例生產出已成功上市的產品。

Michael Braungart曾經加入激進環保團體綠色合平組織,他曾組織過幾次大型抗議活動,對工廠排放有毒廢料進行過實際的抗爭。可是經過幾次抗議活動後,他意識到就算那些抗議活動有效,他們也不過是暫時性和局部性地阻止了工業污染而已,並沒有徹底解決問題。於是,他換了個方向,到大學任教,並且分別在德國和美國開設了兩家公司,從工業設計著手,希望能夠徹底改變工業使用有毒原料以及排放有毒廢料的一般製程。

William McDonough是建築師,曾擔任維吉尼亞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他和Michael Braungart在美國維吉尼亞州開創了一家公司MBDC McDonough Braungart Design Chemistry。他曾為芝加哥市政大廳以及福特汽車公司(Ford)工廠設計了綠化的屋頂,也為中國的農民設計了環保廉價的房屋。所以,以他們倆人的案例來說,他們在書中提出的論點,絕對並非是空談。1991年,他們為1992年地球高峰會的世界城市論壇共同撰寫了「漢諾威原則」(The Hannover Principles),提出「消除廢物的概念」,以做為2000年世界博覽會的設計指導原則。他們主張工業生產應有良好的設計,不應產生廢物,有別於目前大部分環保人士所提倡的工業減廢方案。

在工業革命之前,人類不管是吃的、住的,還是用的,都是取之於大自然,或人工改造的大自然,人類並未曾製造過地球上未曾出現過的有毒化合物。不過,在工業革命後,石化燃料及產品的使用,以及企業利潤的追求,讓人類一再合成,並且大規模製造出地球上未曾出現過的有毒化合物。對於這種大家皆已熟知的環境污染,經過長期的努力,環保專家提出許多減少工業危害的方法,例如減廢、再利用、回收、或甚至限制、規範等,可是Michael Braungart和William McDonough在書中要告訴大家的是,那樣「比較不壞」的方式,並非最佳的解決方案。

他們指出,所謂的「回收」,其實是降級再利用。「回收」是否對大自然有益則,也要視回收的項目而定。以最常見的紙類回收為例,一般高級用紙、報紙、雜誌等皆是印刷精美、顏色鮮豔,很少考慮到環保的原則。這些紙類回收後,往往需要加入大量的漂白劑與其他化學物質,才能產生可用的再生紙。另外,由於再生紙纖維較短,表面較粗糙,使用過程中較易釋出微粒而進入呼吸道,因而引發過敏。

Michael Braungart和William McDonough在書中提出一種全新的解決方式。例如利用一種耐撕防水的塑膠紙,用無毒的墨水印刷,待需要重新使用時,只需要用無害的溶劑,把墨水洗掉就好。那樣的設計,不僅能夠生產出更耐用的紙張,還能減低回收成本,同時在回收的過程中,不會產生有毒廢料。其本上,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的原文版,就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印製的。整本書用的是耐撕防水的塑膠紙,雖然和他們提出的方法還有段距離,可是在印書時就儘量用最接近他們理念的方法,足以見識作者的用心。

工業產品回收再利用往往只能製成較低階的產品。例如回收的塑膠品大部分用來製造深色的垃圾桶或公園座椅等。從汽車回收的鋼鐵,也因烤漆的污染,而成為品質較低的鋼材。從鋁罐回收的鋁,也受到塗料的污染。因此,為維持再利用時的品質水準,產品製程設計是最重要的關鍵,也是目前最不易克服的困難。

為了捉進消費而維持經濟成長,工業產品愈來愈不耐用,變成廢棄物的速率越來越高。可是把產品做得堅固耐用永久不壞又不附合經濟發展原理,所以作者提出「服務」產品,可能會是一實際可行的方法。企業出售「服務」,例如出租電視機的服務,使用十年後,電視機回收再製成高級的電視機,而顧客也可享受更新型的電視機。由於電視機要回收再利用,所以企業在設計電視機時會將回收的問題一併納入考慮。如此一來,企業和消費者可以在不損害環境的情況下,企業繼續提供喜新厭舊的消費者新產品,達到三贏的局面!

作者提出,地方性、多樣性的產品也應是必要的考量。產品的有效性往往因人、地而異。正如衣服、化妝品一樣,多樣化的產品提供相異體質和品味的人不同且合宜的選擇。作者提出原料地方化是企業永續經營,地球永續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日常用品清潔劑為例,各地的水質不一,洗衣服的方式也不同,對清潔劑的品質需求自有差別。然而,清潔劑廠商卻大量製造單一產品,銷往世界各地,造成不適用或甚至污染水源的情形。近年來流行使用的液體清潔劑,重量不輕,運輸它們非常增碳。若將其集中生產再運送世界各地,除了可能不合地方使用外,更因運輸成本提高而增加環境的負擔。若能由各地方自行生產,其洗潔效果將會較好,又可節省環境成本。

化學家Michael Braungart也提到一個他實際參與研究的案例。眾所皆知,一般的淋浴乳和洗髮精等含有不少對環境不友善的化合物,而添加那些化合物的目的,是因為某個添加物對皮膚有不良的效果,例如會讓皮膚乾燥,所以要添加保濕劑等。於是淋浴乳和洗髮精就多了一堆和它們的功用無關的化合物。Michael Braungart領導一個團隊研究,嘗圖設計出含有最少添加物的淋浴乳等,然後他們成功了。可是廠商剛開始卻不樂意生產那樣的產品,因為所使用的原料更貴。不過當Michael Braungart成功說服廠商一試之後,廠商開始生產產品時,卻發現使用了更貴的原料,成本卻降低了。原因是,生產傳統的產品使用的一堆添加物,不是有毒就是易燃等,所以要有特別的儲藏設備和空間,無形中增加了成本。而生產環保型產品,不再需要那些特別的儲藏設備和空間,無形中大幅降低了成本。這個案例再再說明,環境有利的產品,不見得是有錢人的專利,而且對環境、企業和消費者,可以是三贏的。

對了日常生活的產品,他們也提到建築的例子。現在的建築技術,讓世界不同地區都能用混凝土來快速建造房子,所以再也沒有考量到環境的問題,所以蓋出來的房子得要用大量的能源,才能維持房屋內的舒適。其實古人的房子在設計時,就考慮到自然節能的因素。事實上,它是古老傳統的技術,只是被現代人所遺忘而已。歐洲仍有許多舊的農莊,以石頭、木頭建造而成,屋頂種著草。在中國北方的房子,有面南的大窗子,冬天時白天會讓陽光進入,吸收熱量,待晚上再釋出。夏天晚上,讓涼風進入,降低室內溫度,並清潔屋裡的空氣。

古人無法隨便浪費能源,所以都會因地置宜來蓋房子,因此今後的綠建築也必然後考量到不同地區氣候的因素,參考地方古老智慧來蓋建築,以達到能源使用的最大效益。而且使用地方性的原料和建材往往最適合地方的需要,也能造福地方經濟。例如使用外來的木製地板常會有濕度不同的困擾,也容易因輸入木材而造成外來種生物入侵的問題,擾亂原生種,甚至造成生態不平衡而引發原生種的大量滅絕。

作者也提倡綠屋頂,讓屋頂覆蓋一層土壤,上面種花草,既可當蜂蝶昆蟲的家,又可吸收雨水,更可隔熱保溫。以自然的方式蓋屋子聽起來似乎很新奇,可是卻是人類幾千年以來使用的方式。作者William McDonough曾幫芝加哥市長理查‧戴立(Richard Daley)在市政大廳的屋頂蓋空中花園。戴立市長在欣賞之餘預測未來整個芝加哥市的屋頂都是綠色的,因它不僅涼爽,還可利用太陽能種植花草,提供繁忙的城市居民與無數鳥類、昆蟲一個良好的棲息地。舊金山金門公園內的加州科學館也是個好例子。〔〈加州科學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Chicago

Chicago City Hall

Chicago City Hall


Chicago City Hall

Chicago City Hall

Chicago City Hall


檢視較大的地圖


最後,作者提到一個成功的工業環境改造案例──福特汽車公司路居河廠區。1999年5月,福特汽車公司總裁,也是創辦人亨利‧福特的曾孫,威廉‧福特宣布重整福特汽車公司在密西根州狄爾波市(Dearborn, Michigan)的路居河(River Rouge)舊廠區,預估經費約需廿億美金。


檢視較大的地圖


路居河廠區是亨利‧福特於1920年中期所購置,當初是一大片沼澤地。廠區在亨利‧福特的經營下,成立全球第一個「裝配線」,產值傲視全球,把汽車從貴族的交通工具改造成平民交通工具。在美國大蕭條的年代,它又設立「拆卸線」,將舊車零件支解再使用,雖然過程還算粗糙,卻是「廢物即食物」的典型代表。可是歷經數十年的使用,廠區在上世紀末已呈現老態,曾經是觀光景點、藝術家靈感的廠區,土壤與水質因長期受污染,幾乎成了不毛之地。

要重新整治可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福特汽車沒選擇新土地重建新工廠,卻負責任地將生鏽的水管去除,清除污染的土地。要讓廠區重新成為可以讓人工作的環境不是一項容易下的決定。更不容易的是,福特接受作者William McDonough的生態有效性概念,且排除萬難,邀請William McDonough一起將其實現廠區整治。

對於已受到污染的土地,福特公司徵得當地政府的許可,採用創新的方式來處理。首先,將上層土壤移開分別處理,然後清理較深層的土壤。使用的方法包括栽種植物以清除土中的毒素,並使用細菌、真菌和藻類生物讓土壤重新恢復生機。對雨水的處理與排放亦融入生態的原理,新工廠有著綠色屋頂,可以涵容兩吋的雨水,停車場的地面使用格子磚,土壤可以吸收雨水,雨水流經蓋好的沼澤地,裡面種有植物,細菌、真菌和藻類,最後流經種滿原產植物的溝渠,最再流入河中。如此歷經三天的流程,雨水流入河川時已相當乾淨。

據福特公司的估計,若採用傳統的方法排放雨水,所需建造的新水管及處理廠約需美金4,800萬元。採用生態環保方法,不僅可清淨雨水,還可提供許多動、植物的棲息地,增加環境美觀,讓工廠成為令人愉快的工作環境,更可節省美金約3,500萬元。那是一個超大型的試驗場,如果全世界的工廠都好好用心地向福特學習,無論做為綠色屋頂或是裝置太陽能板,對生態環保的正面助益是非常巨大的。福特工廠環境的改善,成為一個愉快的工作環境,過去讓競爭對手給挖去的工人,也願意重回福特的懷抱。

最近大家都聽聞美國底特律搖搖欲墜的三大車廠經營不善,而向美國政府提出紓困的新聞。其實,真正需要紓困是兩大車廠-通用和克萊斯勒。福特算是較有遠見的美國車廠,所以儘管還是年年虧損,不過不需要美國政府的援助也還勉強能撐下去。不同於另外兩大車廠,福特很早就配合環境品質管制,他的工廠都經過ISO環境品質認證,同時也要求供應商做相同的配合。福特在底特律三大車廠中相對的健全,也就是因為他們比其他兩大車廠更早注意到環保的問題!

Ford

Ford

Ford

Ford

Ford

Ford


延伸閱讀:


The Sky of Gene - 綠色EQ

The Sky of Gene -【分享】地球很美有賴你-HOME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The Sky of Gene - 2009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The Sky of Gene - 危急中的地球(Planet in Peril: Environmental Coverage

The Sky of Gene - 第11個小時(The 11th Hour

The Sky of Gene - 加州科學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上)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

The Sky of Gene -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下)



相關網誌:

無限制的成長真的可以與環境生態共存嗎?(挑戰Cradle to Cradle書中的工業成長觀點)

下一波工業革命――《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

墳墓不是終點 是搖籃想法的開端

從搖籃到搖籃 慶祝新文明的誕生


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


MBDC | Cradle to Cradle Certification



3 則留言:

台灣聯盟到聯盟策略聯盟網站 提到...

您好 我們是台灣搖籃到搖籃策略聯盟平台
感謝您支持從搖籃到搖籃的理念
我們已經在台灣成立辦公室與策略聯盟
協助台灣以及亞洲地區走向搖籃到搖籃之路
這是我們的粉絲專業 需要您的支持與分享
http://www.facebook.com/C2CTaiwan
更多的資訊請參考策略聯盟網站
http://www.c2cplatform.tw/
感謝您!

匿名 提到...

您好;


我們是臺灣搖籃到搖籃知識平台 http://www.c2cplatform.tw/
為目前台灣最大的C2C知識平台,目前正在積極籌備新網站的架設,

希望屆時能夠轉載您這篇文章報導於我們的資訊中心內,
希望能得到您的同意,我會皆會附上來源網址與作者姓名,謝謝,

在此先感謝您的協助,並附上email,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我們聯絡。


Kerwin Chen / chen@mail.epea.com
搖籃到搖籃設計顧問公司


Gene Ng 提到...

好的,沒問題,謝謝分享 :)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