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1日 星期三

製造和設計嬰兒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2019年至今肆虐全球,除了影響國際經濟局勢與人口健康,世界各國普遍有出生率銳減現象。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近日公布2021年全球總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平均每位婦女一生中所生育之子女數)預測報告,台灣今年將在全球墊底,15至45歲育齡婦女平均每人僅生1.07名子女。倒數第二至五名則是南韓、新加坡、澳門、香港。

另一方面,台灣今年一至三月累計死亡數為4萬7626人,比去年同期多659人,增幅1.4%,且較出生數多出1萬2709人,已連續三個月呈現人口負成長,情況相當不樂觀。

台灣少子化其實早在廿年前就已是問題了,所以現在才會有不少約廿年前升格的大學要退場,這怎麼會是個新聞,遲到了整整廿年。我想這可能是因為狼來了吧?主流媒體日漸袁失公信力,把行車記綠器影片當正餐,一旦談到該正經的政策,卻只會追逐口水戰來衝流量,幾乎完全沒有完整和嚴謹的調查和報導可言,只能等到外來和尚會唸經,或者外媒也注意到了,全民才跟著嗨翻天!

我臉書已被各種少子化成因見解的分析洗了幾天板,有些是指說房價和育兒費用太高、有些是現代人花費更多時間在高等教育和打拼事業、有些是指婦女朋友已不願意飽受禮教的壓迫、有些是台灣育兒環境極不友善,無關的路人都可以莫名其妙對父母和小孩指指點點⋯⋯這些原因或多或少都對,而且每個人選擇生育與否,是個人自由,是多元價值觀,沒有標準答案,政府對此問題的低效近期恐怕也無法對症下藥。但這都不是我主要想要談的。公視和Netflix上有部影集《未來媽媽》,據說就很深入地探討台灣人面臨生育的困境。




即使想要生育,我們面對的,除了以上問題,還有更嚴重的問題,也就是在已開發國家,這半個世紀來,人類精子數量已打了超過五折,不孕症愈來愈常見,這可能要拜塑膠的過度使用所賜。過了35歲,生育能力更加會下降。

還好,在醫學科技日新月異下,生殖醫學還是有不少手段可以挽救人類的未來,問題只是付出的代價有多少。而這本《設計嬰兒:基因編輯將可根治基因突變所引發的任何疾病?》Designing Babies: How Technology is Changing the Ways We Create Children),就主要以英美的案例,探討生殖醫學各層面和角度的問題,很值得有需要朋友一讀。

羅伯特‧L‧克里茲曼醫師(Robert L. Klitzman, MD)係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以及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這本《設計嬰兒》中,他沒有要科普太多生殖醫學的進展和知識,而主要是要用眾多的訪談案例來給讀者自行思考,畢業個人的人生和後代,自己要負最大的責任。




如果可能,相信大多數朋友都想要遺傳自己和伴侶的基因,這是人性的本能。如果不在乎,只想要陪伴的話,養貓還更實際。只是,有些人可能不滿意自己的基因,想要改造嬰兒讓他們更完美。不過有趣的是,不管未來合不合法,安全地改造嬰兒基因,價格一定是高到富人才負擔得起。可是如果事業能成功到隨便都付得起,那有何必要懷疑的自己基因?即使是富二代,那好歹別懷疑老爸老媽吧?

甭說改造基因,因為現在有了基因編輯技術,有興趣的朋友可讀《基因編輯大革命:CRISPR如何改寫基因密碼、掌控演化、影響生命的未來》A CRACK IN CREATION: Gene Editing and the Unthinkable Power to Control Evolution)和《上帝的手術刀:基因編輯懸疑簡史》和(請參見〈上帝的基因手術刀〉〈基因編輯大革命〉)。或許有朋友就認為我們可以把人改造得更高大帥、白富美?或者更聰明?其實這個可能性並非沒有,但這些性狀都是多基因數量性狀,參與的基因上百個,每個都只有小小的貢獻,況且環境影響常常超過遺傳,基因編輯的意義真的不大。即使我們用基因轉殖鼠找到所謂的聰明基因,也沒人知道其副作用,畢竟老鼠不會告訴我們,牠們哪不適服,或者有沒有心理變態。

然而,重要遺傳疾病當然另當別論。在基因編輯技術能夠用在人類之前,我們的準父母,就會面臨到一系列的問題。當許多朋友得知我是學遺傳的,就會詢問我許多遺傳疾病的問題,即使遺傳疾病一般都很罕見,絕大多數人進醫院都不是因為遺傳疾病。可是想要保證嬰兒的健康,是許多準父母最大的心願。我已聽過太多父母,只希望小孩健健康康,懂得做人的道理,不需要大富大貴,就心滿意足了。

現在最常見的遺傳缺陷是染色體數量異常,但這個現在可以方便檢測了,拜DNA定序技術的日新月異所賜,只是得知檢測結果後,想要採取什麼行動,這個伴侶和雙方家長最好早點達成共識,比小孩和媽媽都比較好。

《設計嬰兒》就是要探討想要生兒育月的夢想,從挑選治療方式、診所、醫生,甚至需要捐精、捐卵、代理孕母、領養者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克里茲曼醫師也比較了英國和美國制度和法律的不同,而美國更複雜的是各別州法也有區別,經濟許可者可以跨州進行治療。甚至也有人跨國到法律更寬鬆的國家去,書中也提到有幾個例子是富裕國家的夫婦跨國找了代理孕國,但後來離婚導致小孩淪落孤兒院的悲劇。

另外,這本書也多次提到,其實有許多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在多元價值的社會,我們需要自己做出判斷和選擇,因此除了醫生,諮商心理師也是可以需求幫助的專業,更清楚自己的內心,對夫妻和家族做出抉擇也比較可行。

除了想要生育的朋友,可以各取所需地讀感興趣的章節,所有在生殖醫學和婦產科工作的朋友,這本《設計嬰兒》肯定也能夠更有深入地回答民眾的各種問題,也很推薦來一讀!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