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士班研究果蠅的那些年,我每天埋首於顯微鏡,解析牠們千奇百怪的遺傳性狀,竟然時常忘記果蠅也是昆蟲!或許是因為長期沉浸在實驗資料裡,我不知不覺地只把牠們當成了冷冰冰的研究材料,而忘記了牠們也是大自然生機盎然的一部分。
偶然抬起頭,走出實驗室,放眼熱帶與亞熱帶的大自然,瞬間彷彿闖入了一個萬象森羅、目不暇給的昆蟲王國。這一刻,深深感受到自然界的生命力與多樣性,並意識到長期專注於實驗讓我忽略了昆蟲作為生態系統一部分的重要性。色彩斑斕的蝴蝶在花間翩翩起舞,彷彿上演著一場無聲的芭蕾;甲蟲閃耀著金屬般的光澤,猶如天工巧匠雕琢的藝術品;更有那些隱藏於樹葉間的螳螂與竹節蟲,以神出鬼沒、巧奪天工的偽裝技巧,展現著大自然的無限妙趣。
昆蟲的多樣性並不止於視覺上的震撼。牠們的行為與生態角色更是各司其職、環環相扣。然而,這樣一個豐富多彩、變化萬千的昆蟲世界,卻少有書籍能把牠們包羅萬象、條理分明地介紹清楚。這或許是因為昆蟲種類的數量過於龐大,牠們的行為與生態角色千變萬化,使得許多書籍往往難以全面且深入地呈現,甚至有時會偏重於某些特定物種或領域,缺乏整體性的視角。
幸運的是,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研究員、堪薩斯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名譽教授、昆蟲學博物館資深策展人麥可.恩格爾(Michael S. Engel)為我們帶來了一部兼具知識與藝術的好書──《蟲之道:昆蟲的構造、行為和習性訴說的生命史詩》(Innumerable Insects: The Story of the Most Diverse and Myriad Animals on Earth)。這本書宛如一座「紙上珍奇櫃」,以圖文並茂的方式揭示昆蟲世界的瑰麗與神秘。
《蟲之道》榮膺鸚鵡螺圖書獎(Nautilus Book Award)「動物與自然」及「青少年非小說類」兩大殊榮,實至名歸。恩格爾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帶領我們探究昆蟲的多樣性、生態價值及對人類生活的重要影響。這不是一本專為學者撰寫的艱深論著,而是一部為每一位對自然懷有好奇心的讀者量身打造的入門寶典。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場兼具藝術性與趣味性的視覺饗宴,讓人目不暇給、愛不釋手。
《蟲之道》中最令人驚豔的,是那些取材於美國自然史博物館館藏的珍稀插圖。這些插圖曾深藏閣樓,少有人知,如今被悉心整理,重現於世,化身為一場大放異彩、匠心獨具的視覺饗宴。翻開書頁,如同穿越時空的畫卷,把我們帶回自然科學的萌芽時代,感受藝術與科學交融的輝煌歲月。翻開《蟲之道》,你不僅能一窺昆蟲的多樣性與生命奧祕,更能感受到自然科學與藝術交織的輝煌時代。書中展現了細膩的昆蟲解剖圖,如蜜蜂的建築奇觀和蝴蝶的華麗鱗翅,這些視覺資料不僅滿足了科學的嚴謹需求,也讓我們領略到了藝術的美感。
透過這本《蟲之道》,你將重新認識昆蟲這些不起眼的動物。它們不僅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樣化的生命群體,還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最佳見證者。無論你是昆蟲學的新手,還是對自然充滿好奇的探索者,這本書都將是你走進昆蟲世界的最佳嚮導,帶你領略自然界的無限可能與瑰麗之美。牠們的生命故事,不僅蘊含著大自然的智慧,更展示了數億年的演化奇蹟。
恩格爾的筆觸輕快靈動,將昆蟲學的歷史與昆蟲的演化故事緊密結合,彷彿帶領我們置身於一場橫跨數億年的昆蟲學講堂。他娓娓道來,從最原始的跳鬃蟲談起,講述牠們如何從海洋登陸,又如何學會飛行,最終成為地球上物種最多、最成功的一個群體。
《蟲之道》中以昆蟲學的入門知識為序章,逐步深入介紹主要昆蟲類群,並揭示昆蟲如何與地球上其他生命相輔相成、共同演化。恩格爾帶我們從亞里斯多德的昆蟲分類理論開始,追溯到顯微鏡的發明,再到達爾文提出的天擇理論,最後引領我們進入現代昆蟲學的大門。
昆蟲的數量之龐大令人咋舌──目前已知的昆蟲物種達110萬種,佔地球已描述物種的一半以上!並且每年仍有成千上萬的新物種被發現,這一切讓昆蟲學的研究如滾滾長江,永不停歇。恩格爾在書中,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了昆蟲如何影響人類生活:從蜜蜂授粉到農業生產,從藥用研究到環境平衡,昆蟲的身影無處不在,舉足輕重。
昆蟲的身世竟然可以追溯到甲殼類動物,牠們早在1.7億年前 就學會了飛行,成為地球上最早翱翔天際的生物,比翼龍和鳥類還早了一個時代。牠們的翅膀設計更是一場自然界的精雕細琢,從蜉蝣目和蜻蛉目的祖先「古網翅目」結構,到蒼蠅和蜜蜂那能摺疊翅膀的巧妙演化,每一個細節都展現了生命的鬼斧神工。
昆蟲不僅在飛行技術上捷足先登,牠們的感官系統也令人拍案叫絕。《蟲之道》中提到,昆蟲的觸角內藏玄機:名為「弦音器官」的小結構,可以靈敏地捕捉極微小的振動,甚至辨識同伴的性別與族群。例如,飛蛾利用觸角感知費洛蒙來尋找伴侶,這種精準的化學感應讓牠們能在茫茫黑夜中成功相會。更讓人瞠目的是,昆蟲的「耳朵」位置千奇百怪——有的長在腿上,如蝗蟲利用前腿的鼓膜器感受聲音,有的螳螂甚至只有一隻耳朵,竟然位於胸部中央!這些匪夷所思的設計,無不讓人讚嘆大自然的巧奪天工。
而那些原始無翼的昆蟲──鬃尾與衣魚,則是地球上的「活化石」。牠們的生命歷程雖然低調,卻令人驚嘆:求偶儀式之繁複、性成熟所需時間之漫長,堪稱自然界的奇蹟。如此微小的生物,竟然能在四億年的演化長河中屹立不倒,無疑是大自然的頌歌之一。
《蟲之道》是一部結合科學、藝術與歷史的經典之作,宛如一座「紙上珍奇櫃」。它以深入淺出的筆觸,解開昆蟲多樣性的奧秘,串聯起昆蟲學的演化脈絡。無論你是初涉昆蟲的門外漢,還是對生態系統滿懷熱情的觀察者,《蟲之道》都能讓你收穫滿滿。這本書不僅適合作為個人收藏,更是一份絕佳的禮物。送給同事、親友,甚至那個喜歡在社群網站分享生物照片的朋友,都會讓他們愛不釋手、一讀再讀。
翻開這本《蟲之道》,你將重新認識那些看似渺小的昆蟲。牠們並非平凡無奇的生物,而是承載著宏大生命故事的自然奇蹟,更是我們與自然聯繫的重要橋樑。讀畢之後,你或許會發現,這些微小生靈的振翅聲,正訴說著地球的永恆生命之歌。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地球上最多樣化、最龐大的蟲之道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