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7日 星期三

淺談科普書評

多年前被好友騙去參加金頭腦,雖然因為才疏學淺,不幸的沒幾集就出局,但胡言亂語還是被剪成了預告:




那次的主題是「文字工作者」,我是以部落客的身份參加的。在幕後化妝室等待時,好友原本要介紹一個作家給我認識的,他問我是寫啥部落格,好友說是寫書評的,那位作家居然立馬露出卑視的表情說「啍!書評⋯⋯」,然後就轉身跟其他人說話了。我事後才知道,原來我也有在看他部落格(他近年狂賣讀書技巧的課程等等),真沒想到會被原本欣賞的作家不留情面地奚落。

有一個我最近聽聞的說話很有趣,那就是,給你一大筆錢,讓你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旅行一百天,吃住都在頂級飯店和餐廳,還補貼你請假期間所有收入損失,可是條件是完全不準拍照打卡,也不許和任何人包括家人分享旅程,你只能一人保有整個旅程的記憶,請問你會答應嗎?估計不少人就不想去了,因為沒機會炫耀,旅行的意義何在?但如果還是想去,那就說明,旅行對個人的意義是整個過程,是出自內心深處的渴望。

我不斷地問我自己,如果我寫的書評都沒人在看了,讀的書也沒人想和我討論了,甚至還會被人瞧不起,我還會繼續寫書評嗎?我一再思考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只能是,我還是會寫的。現在在一個科普書評不受重視,我也知道文筆和學思不如人,也多次丟人現眼的狀況下,我還是想要默默的寫,因為這只是我想做的,僅此而已。換句話說,沒有人要讀,我寫爽的自嗨總可以吧?

這個問題,在某程度上,並不完全是想像的,而是真正發生的事實。相較於其他評論性文章,書評是吃力不討好的,因為要讀完一本書就很花時間,加上消化、構思和撰寫的時間,是單純評論性文章的好幾倍不止!其他評論性文章能集結成書,立馬從部落客蛻變成作家耶!可是有誰會去買書評集啊?有的話不要告訴我哦,去通知出版社好嗎?

文人相輕、自古皆然,在寫書評的過程中,受到的尊重和重視是很有限的。因為轉型所以其他科普文章少寫了,就被嘲諷現在只會寫書評啊;過去沒有稿費時被調侃吃飽太閒,有稿費時卻被嘰諷沒節操⋯⋯字數太少被批評沒內容,字數太多被譙不重視讀者感受⋯⋯寫得太平易近人被唾棄是膚淺,寫得太專業被嫌賣作學問⋯⋯各種酸言酸語難道我沒見識過嗎?

會寫這篇沒人想看的文章,是因為最近有朋友在社團內討論書評的價值的問題等等,有感而發。原本都以為沒人重視科普書評了,而事實也差不多如此這般,但只要有一個人在乎,我都覺得是賺到!所以在此,我想先闡述我對科普書評價值的看法,然後再說明自己為何專門寫書評,也算是給自己這十年來的辛酸作個交代吧!

書籍,是一個系統性知識和觀點的全套服務。比起在網路上片面地閱讀,書籍能夠培養的專注力和系統思維能力會更強。科普書評,也是一種最佳的知識分享方式,因為科普文章必要引用論文,而科普書就是把一整袋相關論文作了系統性的整理,並且在更能夠交待學科和事件的脈絡的情況下呈現,這一篇科普文章,也像引用了多篇學術論文的科普文章一樣,只是引用的是一大堆學術論文架構起來的書籍。

科普書,其實,是小眾市場。原先我也有協助出版社規劃科普書的出版,本以為可以大展身手,但其實花了時間交了不少學費。但後來平均銷售儘管不輸其他出版社的科普書,但卻遠不及該出版社其他書系,就謝謝再聯絡了。果然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台灣書市上的科普書主要是翻譯的,只有少數優異作品是本土創作。書評是本土創作,是讀者與書的對話,是一種很有意義的創作。

當市場上不存在科普書評時,哪怕是讀者的短評都好。如果沒了對話,那書籍可能就是以赤字模式為主要思維在傳播知識,那是認定平民百姓缺乏科學知識,因此必須「灌輸」與「教化」科學與科技之知識的一種單向溝通模式。儘信書不如無書,書籍需要被閱讀,也需要被回應、需要被評論,才能夠讓知識激發出新的想法!赤字模式是在單向灌輸時發生的,書評,就像我說過的,是讀者與書的對話,書評的讀者還可以用留言等方式回應,這會是有意義的互動。

在進行科普工作時,我們以為應該要避開立場,並且不該有主觀觀點。然而,在最嚴謹的學術期刊,都不會天真要這麼要求。因為,沒有立場和觀點的話,那麼該是去撰寫維基百科的條目,那樣就該保持中立,以呈現事實和知識為優先。然而,撰寫科普文章就不儘然如此,如果有人寫文章當XX流言終結者,即使表面上儘呈現客觀事實和知識,但是在選擇打擊什麼流言時,就已經選定了立場,認定流言是假的這件事是壞的,而正確的知識是好的,這就是價值判斷!不會有人寫科普文章時,也把偽科學理論並列,然後說好壞由讀者自行判斷吧?

沒有錯,寫評論包括書評,無可避免的是會有觀點的。國際學術期刊和科普雜誌的書評,也都有觀點,他們甚至不接受沒有觀點(opinions)的評論文章哦!只是他們嚴格要求,作者可以有主觀判斷,但論證要有邏輯性,不可以為了迎合自己的觀點之情況下,扭曲任何事實,否則就是觸犯大忌,會被學界當作過街老鼠。這在我出國念博士班時,教授對我們一再的教導。然而,我們的數理教育似乎要求我們對科學事件不要有觀點,要假裝客觀,但其實主流媒體都主觀得嫑嫑,沒有辦法區別事實和觀點的差異。

書評有觀點並不是問題,除了知識大百科那類的科普書,有哪本優異的科普書是沒有觀點的?就連科學教科書都有觀點哦,至少我在大學教的遺傳學和演化生物學的所有教科書都有觀點!細讀每一本科普書,作者都有許多科學議題上,作出價值上的判斷,而這判斷的好壞,是由讀者用批判性思維來分析再選擇相不相信,或者有沒有商榷或討論的必要。沒了對書籍的評論,反而可能是一種把書籍當權威的狀況!我們必須喚起讀者的觀點,不管是完全同意、部分同意、多數反對,這都是有意義的交流。

國外知識份子包括科學家,也非常重視書評,頂尖科學期刊如NatureScience都有書評。不少書評雜誌例如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London Review of Books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TLS)甚至是知識份子吸收養份的主要來源,影響力不下一般知性雜誌,甚至有些書評文章還成為經典。除了《紐約時報》,我個人也常讀《衛報》《金融時報》的書評。

台灣科普書評,老實說,極為衰弱,有些科普網站乾脆不發書評了。要不是有YouTuber如超級歪、踿踿鞋、囧星人、理科太太在推介一些科普書,恐怕只會雪上加霜。

當然,書評重不重要,和我的書評好不好是兩碼子事,但這也交由讀者來決定!最後來談個人經驗吧。

有不少朋友以為我常常爽拿出版社的公關書。我不否認是有收到不少公關書,但是書架上絕對有87%以上的書,都是自掏腰包買的,許多讀墨的電子書也是。我敢說,我的書評不會受到出版社的任何影響!買一本書才多少錢?就算有稿費,以讀書、消化、構思加寫作的時間來算,其實微薄得很可以。

歐洲中世紀有所謂的什一稅,就是人民有十分之一的收入是要奉獻教會的。我不是教徒,但我也有繳什一稅給心靈上的教會,就是用來購買書籍。從大學開始到現在,我還是有十分之一的收入是用來購買書籍或文化活動的,每次搬家都為那些書感到十分頭痛,有些書這二十年內,跟著我從台灣到馬來西亞到美國又回到台灣。

秀一下辦公室和家裡書房沒時間好好整理的書架吧:






愛讀書和寫書評是回碼子事。既然寫書評吃力不討好,那為何我還在寫?其實,我也不是沒有糾結過乾脆不要寫書評。為何如此?一本書讀完,消化、構思加上撰寫一篇兩三千字文章,少則三四個小時跑不掉,這些時間用來讀書不是更好嗎?

很多人以為我讀書速度很有效率,但其實不然。我也知道一些朋友讀的書比我多不少,因為他們不僅讀書速度更快,又不必把讀過的大部分書都寫成書評。因此,我以前也不是沒有想過,是否要放棄寫書評,把空出來的時間多讀書。但是,我還是寫了,即使很長的時間都完全沒有稿費。

最早,我是在大學的系刊上寫科普書評的,後來陸陸續續幾個月寫一篇,博士班時讀了一些好書,只是想分享一下,大部分書評早期就是純粹寫好玩的而已,根本沒多人在看。後來經彭明輝老師在他的部落格介紹,才有更多一些讀者,然後經朋友介紹,到讀墨的閱讀・最前線開專欄寫文章,八年來除了春節放假,隔週一篇書評沒間斷過,真的感謝閱讀・最前線這八年來的不離不棄!

因為後來不少文章出現在專欄或其他平台,所以才弄了個粉絲專頁「GENE思書齋」。

我每每看到必讀好書,都會默默記在筆記裡,希望能儘快抽空來讀,但是書單愈來愈長,讀過的比例卻越來越短。像讀書加寫書評這種苦差事在未來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兼顧家庭與事業的情況下,還能維持多久,我真的不敢想,所以乾脆別想了,時間用來讀書寫作最實際吧!

6 則留言:

黃峻偉 提到...

感謝您的書評,雖然看完就去買的比例不高,但是您的書評讓我對某一個領域的知識又有多一點的了解!

Clark 提到...

版主的書評很有用,我個人從您的文章中找到了一些好書,若是自己去逛書店,或者是看線上書店的評論,就比較不容易鑑別書的優劣。

匿名 提到...

版主的書評很有用+1,自己收藏的科普書中有相當部分就是看過版主文章後產生興趣後所購買的。書評本身並無絕對優劣,而書的喜好也是相當主觀的事情,但是願意花時間將閱讀經驗轉為文字分享給大家,本身就是相當值得讚賞的。

duke 提到...

謝謝老師的書評!! 長久以來的忠實讀者,從閱讀版上評論引發興趣去買的書籍已經好幾本。台灣或者說中文網站,能以專業和自身觀點評論科普書的網站極少,有趣又平實的文字讓非科學工作者能更好吸收,真的收益良多! 相信我不是少數~

Gene Ng 提到...

感謝大家的支持,有機會來交流心得就更棒了 :)

Jel 提到...

物以類聚,我會看你的書評去買書,是因為我曾經看過而喜歡的書你也時常推薦過;並且您的社會評論觀點跟我也很接近.

正向循環.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