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

寫給每個阿宅的地球簡史






很多科幻作品都愛把地球夷為平地,不是讓AI機器人接管全球,就是人類用核彈消滅自己這個物種,或者外星人視地球人為眼中釘等等,這肯定能激起讀者或觀眾激動的情緒,因為我們鍾愛的家園,就這樣消失破壞,當我們失去時,特別會懂得珍惜曾經擁有的一切。

沒錯,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很可惜的,我們在很長的時間裡眼光只放在周遭,其實甚少懂得地球上美好的一切從何而來,我們觀看到地球的衛星的次數,遠超過自己腳上踏著的星球,甚至連現在觀看人造衛星傳到小螢幕的內容所花的時間,都遠遠超過抬頭仰望星空了吧?

這可能就是魚在水中不知水吧?在地球歷史中很長的一段時間,是根本不適合現在的我們居住的,地球歷經了許許多多化學、物理和生物上長久逐漸的變化,才成為現在這個樣子,而我們人類卻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改變她。我們要怎麼理解古往今來這些變化對人類的意義呢?

為了回答這些大哉問,哈佛大學費舍爾自然史學和地球與行星科學研究教授安德魯.諾爾(Andrew H. Knoll)在《寫給每個人的地球簡史:八堂四十億年的極簡地理課》A Brief History of Earth: Four Billion Years in Eight Chapters),簡要地概述了地球的悠久歷史,把數十億年的時間壓縮成一個可讀且引人入勝的敘述。諾爾著有《年輕星球上的生命:地球前三十億年的進化》(Life on a Young Planet: The First Three Billion Years of Evolution on Earth),他最著名的事蹟之一,是在1997年在頂尖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發表了最古老動物的胚胎化石,當週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的李家維老師在頂尖科學期刊《科學》(Science),也發表了最古老的前寒武紀海綿化石。當時,這兩篇論文成了許多全球主流媒體的頭條新聞!







《寫給每個人的地球簡史》中,諾爾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敘述地球的悠久歷史,帶我們穿越地球四十億年,從地球的形成到生命的演化,每一章都充滿了令人驚奇的事實,讓我們也能輕鬆理解地球的演化。儘管只有八個章節,但書中相當全面地涵蓋了從地球形成到現代的所有主要地質和生物事件,即使不是科學背景,這本書的語言都非常易懂。

作為一位頂尖的地質學和古生物學家,諾爾結合了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知識,在《寫給每個人的地球簡史》提供了一個完整的地球歷史畫面,不僅僅是石頭和岩石,還有生命的發展。而且書中包含了大量的圖片和插圖,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想像古老的地球。透過地球的悠久歷史,我們可以思考人類在這漫長時光中的位置和影響,以及我們對未來的責任。

地球科學是門結合了化學、物理、生物、地質、大氣科學等等領域的學科,《寫給每個人的地球簡史》以化學的地球、物理的地球、生物的地球、氧氣的地球、動物的地球 、綠色的地球、災難的地球、人類的地球來命名八個章節,每一章的敍述重點依序放在地球誕生的八個時期,可是這八個章節中的重大事件,深遠地影響今天的地球,並且還持續地發揮作用中,並不是單純把地球切成八個時期來討論。

諾爾首先在〈化學的地球〉,介紹了地球的形成和早期演化。地球形成於約45億年前,當時太陽系中的一團塵埃和氣體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球體。隨著球體不斷冷卻,固態的地殼逐漸形成。地球最初是一個熾熱的熔岩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冷卻並形成了固態的地殼。早期的大氣層由火山氣體組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水蒸氣和氮氣。這些氣體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岩,以及隕石和彗星的撞擊。

《寫給每個人的地球簡史》的〈物理的地球〉,揭示了地球的地質構造和板塊運動。諾爾指出,地球的地殼是由多個板塊組成,這些板塊一直在不斷運動,這種地質無常算是地球這個行星的特色,因為火星和金星都沒有發現板塊運動。科學家花了好些力氣才理解到板塊運動的可能,推演出過去地球和現今很不同的樣貌。今天,板塊運動仍是造成地質災害(如地震、火山噴發和海嘯)的主要原因,也是塑造我們地球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諾爾在〈生物的地球〉中,介紹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早期的生命形式非常簡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多樣化。早期生命是怎麼誕生的,現在仍未有定論,他提供了我們好幾個假說,只是我們目前仍無法蓋棺論定。無論生命如何誕生,古生物學家的任務就是找到最早的生物化石,大約35億年前的地球就已經是顆生物行星了。

諾爾指出,早期的大氣層中幾乎沒有氧氣。西澳戴爾斯峽暴露出來的25億年老的條狀鐵層顯示出當時的大氣並不含氧氣,因為只有無氧的情況下,鐵才會那樣在海水中運送和沉積。生物改變了地球大氣層中氧氣含量的變化。氧氣是由光合細菌在海洋中產生的,大氣層中的氧氣含量逐漸上升,對地球的環境和生命演化產生了重大影響。氧氣的出現為多細胞生物的出現和繁榮奠定了基礎。

在生命誕生超過卅億年後,更多光合作用、更多食物、更多氧氣終於能夠養活多細胞、異營的動物了。在寒武紀(Cambrian)早期,就能見到各種各樣的動物化石,我也曾在中國雲南澄江的化石中親眼見過一些。其實早在前寒武紀的埃迪卡拉紀(Ediacaran),就留下了許多動物印痕化石,只是到了寒武紀,動物因為獵食的軍備競賽和氧氣的豐沛,演化出更大的體型,以及礦化骨骼,因此更容易留下化石,讓我們一窺當時的吉光片羽。

接者,動植物從海洋中登上了陸地。陸地植物的出現改變了地球的環境,成為綠色的地球,也為動物登陸陸地創造了條件,並且讓陸地動物的多樣性勝過祖先誕生的海洋,而登陸的動物和真菌也為植物創造出更適宜的土壤。植物登陸並且偏布全球,最需要解決的是水運輸的問題。於是一些植物演化出了維管束,讓水和養分能夠從地面向上輸送,同時把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運送到全身。

但地球的歷史轉變也時常發生災難性的變化。諾爾在〈災難的地球〉中介紹了地球歷史上發生的一些重大災難事件,如小行星撞擊、超級火山爆發和大規模物種滅絕。他指出,這些災難事件對地球的環境和生命演化產生了重大影響。最著名的災難殺死了恐龍並在中美洲北部的猶加敦半島(Península de Yucatán)留下了直徑約200公里的隕石坑,其實並不典型。 他解釋說,更具啟發性的是過去五億年(化石記錄所記錄的這段時期)中的其他四起重大滅絕事件,它們都是由地球化學變化引起的,是生物圈與岩石、風和水的物理世界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諾爾在〈人類的地球〉中討論了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响。他指出,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如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和資源枯竭。熱浪、乾旱、風暴的新聞報道越來越頻繁。我們活動不僅在地球造成了物理和化學變化,還有北美鳥類這五十年以來數量下降了三成,澳洲大堡礁珊瑚大量死亡,昆蟲數量減半等等

眾多化石讓我們知道,三葉蟲曾經稱霸古老海底的地方,恐龍在地表上縱橫,猛獁象曾經統治著寒冷的北方平原。牠們可能不需為自己的滅絕負責,也無力回天。我們人類和牠們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可以理解過去並展望未來。我們繼承的世界是祖先的共業,我們子孫會面臨怎麼樣的世界,那就是我們的責任了!

閱讀《寫給每個人的地球簡史》會讓你對我們的星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並重新思考人類在這廣大宇宙中的位置。讀完這本書後,會對地球的歷史和生命的演化會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夠擴展我們的視野,重新看待地球上的一切。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