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4日 星期二

專家專業之死






當你生活遇上問題,是找本相關領域的書來研讀,還是用谷歌大神搜尋?是想要問專家,還是去PTT裡看看鄉民怎麼說?

我們不是不知道所謂的專家學者會怎麼說──每當有重大爭議事件,媒體就會去訪問那些所謂的專家學者,然後在即時新聞更新的時候抄一抄所謂的網友看法。媒體常常抄或訪問的所謂專家學者,通常原來是資訊科學家、神經科學家、氣象學家⋯⋯對社會議題的意見不是老生常談,就是讓真正的專家跳腳。

其實在很多台灣極為重要的公共議題上,例如核電、保育、死刑、食品安全、環境汙染、基改作物等等,正牌專家的意見常常是最弱勢的。有了谷歌大神,人人都自以為是專家,真是「厲害了,我的專業」。反正「你的專業不是你的專業」,即使正牌專家出來解釋,只要不合特定人士或團體之意,要嘛先被攻擊成有利益輸送,或者被指控懷著惡意而居心不良,要不然就是被要求做出難以辦到的保證等等。我的老天鵝啊,整個國家社會於是陷入囚徒困境,無法綜觀全局地最佳化全民福祉。

近年台灣在政治上的紛紛擾擾還不夠多嗎?最近還有假新聞來亂,甚至已經害死無辜的好人。假新聞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全民真的都把新聞當綜藝節目來看,或者乾脆完全不看新聞,於是不僅專家的意見不再被重視,真正認真關心重要議題的公民越來越少,任心懷不軌的即得利益者為所欲為地宰割而不自知。

台灣並不是唯一受到這類影響的國家,雖然我很多受高教育的朋友都愛說台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國家,彷彿只有中國更糟,但因為網路科技發達,所以許多國家都有類似狀況,連最強盛的美國也不例外。不相信的話,來讀讀這本針砭美國時事的《專業之死》(The Death of Expertise)吧!

當年我到美國唸書時,發現美國儘管有不少世界最頂尖的大學(只有在英國媒體的排名中輸英國的老牌名校),有全世界最嚮往的一流學術研究環境,可是美國民間的民粹和反智的風氣之盛,實在令人嘆為觀止,也難怪川普會當選(別再說是因為希拉蕊不得民心了,他可是輸了她近三百萬張普選票,要不是美國特殊的選舉人團制度,他離合法當選還遠了很!)。對照台灣,除了公共電視幾乎完全沒有正常的主流媒體,台灣的民粹和反智風氣還沒超過美國太多,我覺得台灣教育還算比美國成功!

《專業之死》作者湯姆.尼可斯(Tom Nichols)現任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與哈佛推廣教育學院兼任教授,對教學現場的幹譙多得很。他是蘇聯研究的專家、哥倫比亞大學哈里曼高等俄國研究所碩士、喬治城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蘇聯政局,也曾在美國參議院擔任過國會助理。這本書讀起來真是令人驚心動魄,雖然談的是美國,可是看看台灣,有不少狀況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身為大學菜鳥教勞,讀到《專業之死》談高等教育的第三章,相當心有戚戚焉。書中提到的所有美國高教問題,例如廣設大學和學生的各式奇葩行為,台灣不但幾乎是全疊打,而且程度更嚴重,還有不少美國高教沒有的特殊問題。身為資深教授,他對教學評鑑深痛惡絕,認為教授為了討好學生降低內容深度、在分數上灌水,是踐踏教育專業──學生的自尊似乎比能力重要,彷彿學生是顧客,而顧客永遠是對的。消費主義的時代,凡事皆可商品化,教育難道只是要販買自我感覺良好?

台灣廣設大學造成的惡果比美國更誇張,畢竟美國高教是國際產業,能夠吸引全世界的學生,而台灣少子化加上一味追求低成本的思維,讓低薪而教學負擔沉重的教師,擔負越來越重的教學責任,對很多大學而言,教授不再是資產而是負擔,加上過去擾民甚鉅的系所評鑑加上僵化的制度還鼓勵服務、教學、研究已爉燭多頭燒的教職員刻意變相造假灌水,在這種狀況下要如何培育有倫理道德和批判思維能力的人才?

《專業之死》對美國媒體大力批評,很多朋友以為像CNN這樣的媒體應該是優質媒體,事實不然,只要看過CNN和BBC就能清楚分辨,商業化的CNN和作為公共媒體的BBC差別就很大,CNN只比台灣主流媒體好一些些,他們不是只播YouTube的行車紀錄器影片,可是仍然天天搞噱頭,找人上電視吵架衝收視率,更甭提天天播假新聞的福斯新聞網了。

台灣第四台主流新聞媒體天天淨播不重要的小道消息,國際大事隨便亂播,已經成了台灣特色之一,我不少外國朋友或家鄉同胞都目瞪口呆。可是沒有政客想解決這問題,哦不,他們根本就希望如此,因為這麼一來,台灣公民只要不思考,他們就以為可以為所欲為,不惜犧牲台灣的國際競爭力;而公共電視只能獲得不成比例的極少資源勉強為生,在這種狀況下,要民眾不民粹、不反智都很難。

很多網友都聽說過所謂的「同溫層」,因為社群網站和搜尋引擎會優化你的動態或搜尋結果,讓你更常看到原本就想看到的資訊,結果導致你只活在有共同或類似信念、立場及主張的舒適圈中,於是越來越不容易聽聞異議,和社會真實狀況越來越脫節,越來越會誤判形勢。就因為如此,民粹和反智的言論無論多愚不可及,都能夠在社群網站中找到同仇敵愾的朋友一鼻孔出氣,自以為聲勢浩大,於是更變本加厲地反智。

即使臉書改變了動態顯示的演算法,也不一定能夠有所改善,因為還有「確認偏誤」落井下石,讓人們容易看見支持自己信念的證據,同時自動忽略不利或者相反的事實。近年我也發現,不少自認全台灣史上最理性最科學的公民團體,也有這種確認偏誤的狀況,好心提醒一下,有時候還會被批為敵人的同路人,被譙「你才不專業,你全家都不專業」,狗咬呂洞賓,真是覺得還不如自己多讀書別浪費時間去爭辯。

即使我們把自由民主視作圭臬,也不能任民意無限上綱。一個高效率、富裕的社會是需要高度分工合作的,很多專業領域的事不該靠全民投票來決定的。有一個超諷刺的短片對所謂的後真相時代有很有趣的嘲諷:




作者湯姆.尼可斯也不是說專家就一定萬無一失,他舉了不少專家犯錯的例子。專家犯錯最佳的例子,我想應該就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了吧?不過,即使是素人,也沒人準確預測出金融海嘯啊!學術圈強大的自我校正能力和機制,確實不是能夠三言兩語就解釋得清楚的。對大部分專家而言,核電也好,食安也好,都只是機率問題,不是非黑即白的。然而,選擇權還是在公民,因為沒有一個現代化民主國家,是由專家來專制獨裁的,因此公民必須也要有和專家溝通的能力。

在這個隔行如隔山的時代,如果我們的教育以扼殺學生的好奇心作為填鴨之便,教導學生的只是知識而不是學科的發展脈絡,只要不考試的東西都全部不教甚至禁止,專家學者做科普不僅不受到鼓勵甚至還被批為不務正業,追求創新知識的基礎研究被視作價值不如實用的應用領域,那不雪上加霜地落入囚徒困境才有鬼。如果我們的高官大佬也好,家長老師也好,都無法抛棄功利主義的心態和做法,那麼也不能怪社會瀰漫民粹主義和反智的氛圍。

最後談談這本《專業之死》的翻譯。翻譯作品,即使譯得很流暢和達意,但一般讀起來或多或少還是會有些隔閡,但是這本書的譯文不僅生動,還用大量台灣的鄉民梗和流行用語,如果不是在談美國的事,搞不好你還以為是台灣鄉民寫的呢!譯者應該是位資深鄉民吧?這讓這本幹譙之作的中文版讀起來有種難以言諭的爽度!

老實說,這篇書評堪稱是我寫過最痛苦的書評之一,因為是滿滿的負能量啊。要學尼可斯的風格寫篇書評不難,但要一路罵成一本書,這太難辦到了,真是佩服他。最後,也只能學學他說句「至少我這個專家是這麼想啦,你要當我在胡說八道也無妨。」




本文原刊登於閱讀‧最前線【GENE思書軒】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