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暢銷書作家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曾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因為他的書真的很引人入勝。可是,長大後卻發現,原來他真的很唬爛XD
儘管他很唬爛,可是他能夠把一堆乍看之下不相干且不起眼的事件互相連結起來,帶來讀客一場精彩的知性冒險!這讓他繼續穩坐超級暢銷作家的寶座。他的好幾本書,如《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決斷2秒間》(Blink: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和《大開眼界:葛拉威爾的奇想》(What the Dog Saw)都極為值得一看!(請參見〈如何成為超凡的異數?〉)
所以先別管唬爛了,你有聽過〈大衛與歌利亞〉(David and Goliath)這個故事嗎?
葛拉威爾在他的新書《以小勝大: 弱者如何找到優勢, 反敗為勝?》(David and Goliath: Underdogs, Misfits, and the Art of Battling Giants),繼續唬爛…哦不…繼續把許多看似不相干的故事寫成一個「以小勝大」的主題!
大衛(David,דָּוִד,未來的以色列國王)和歌利亞(Golyat,גָּלְיָת)的戰鬥的故事記載在《希伯來聖經》( Hebrew Bible ,תַּנַ"ךְ)中的《撒母耳記上》(Books of Samuel,ספר שמואל)第17章中,三千年前,在掃羅王(Saul,שָׁאוּל)和以色列人迎戰非利士人(Philistines, פלשתים)。 身高超過200公分的勇猛戰士歌利亞連續四十天,每天兩次向以色列人討戰,進行一對一的單挑決鬥,來決定戰役的勝負。掃羅和全體以色列人都非常剉屎。
在狀況外的年輕大衛為跟隨掃羅出征的三個哥哥送飯,聽見歌利亞的罵陣,和掃羅允諾的重金賞賜,無所畏懼,要擊敗歌利亞。大衛拒絕了掃羅提供的戰衣,手中拿杖和投石器,和從溪中挑選的五塊光滑的石子;和歌利亞對陣,歌利亞頭戴銅盔,身穿鎧甲。
「那非利士人就指著自己的神咒詛大衛。」 大衛回答說:「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裡;我必殺你,取下你的頭。我又要將非利士軍兵的屍首給空中的飛鳥、地上的野獸吃。全地就必知道以色列中有神;聚集在這裡的眾人也必知道耶和華施行拯救,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於耶和華。祂必將你們交在我們手裡。 」
大衛用投石器將石子擊中歌利亞的額,歌利亞就馬上仆街。大衛將歌利亞的刀從鞘中拔出來,用刀割了他的頭,將他殺死。非利士人逃避以色列人的追趕,「直到迦特和以革倫」。大衛將歌利亞的軍裝放在他自己的帳棚里,卻將他的頭拿到耶路撒冷。掃羅問元帥押尼珥(Abner,אבנר),是誰的兒子迎戰那非利士人。押尼珥領大衛到掃羅面前,掃羅問大衛是誰的兒子,「大衛說,我是你僕人伯利恆人耶西的兒子」。
大衛的勝利,是奇蹟嗎?葛拉威爾卻要告訴我們,大衛贏得理所當然!身為弱者,他並不膽怯,勇敢選擇了對自己有利的戰場和工具,巨人應聲而仆街。歌利亞不是打不敗的巨人,他其實只是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的病人而已XD 那是一種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由於生長激素(hGH)生產過量,導致患者體型脹大,生理功能異常。此病通常在中年時發病,若在發育前發病,則會不斷長高,令患者患上巨人症(gigantism)。超過九成患者是由於腦下垂體有腫瘤。腫瘤不但會令患者頭痛、視力減弱,還會導致額骨變薄,讓大衛能趁虛而入。
如果《以小勝大》只是舉了大衛與歌利亞的故事,就不夠唬爛…哦不…無法登上去年暢銷書榜首的寶座。葛拉威爾還透過在商界、學界、不同國界的真人真事,來質問:人生勝利組一定強過魯蛇?名校真的比較好?閱讀障礙症患者就沒出息?主流永遠是對的?艱辛創痛的童年竟然有益?天生的殘疾反而幫了大忙?
葛拉威爾表示,過去我們一直認為,大就是美、強就是好、富就是爽,高富帥、白富美必然對我們有利,沒含著金湯匙出世,不如就改含水銀湯匙。可是葛拉威爾結合科學、歷史與聖經的多重線索來唬爛…哦不…來破解了一個又一個的迷思,重新解構政治、社會、教育、創作領域的強弱法則。
《以小勝大》就是要用逆轉命運的弱者群像,帶出一個重要的人生啟示,強者未必強,弱者未必弱;我們以為的優勢可能是一個陷阱,我們以為的劣勢正蘊藏著機會!人生充滿逆轉勝的機會!
俗話說,強可強,非常強;說弱者,即非弱者,是名弱者。凡所有強,皆是虛妄。若見諸強非強,即見如來……
葛拉威爾在《以小勝大》第一部,舉了率領烏合之眾打勝仗的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為例,指出相信「強者必勝」,就是永遠的輸家。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上校(Thomas Edward Lawrence,1888-1935)沒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不打正規戰,才能異軍突起,協助阿拉伯起義對抗強大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還有外行的阿宅籃球教練只用了只會一招的球隊,就讓一群宅女幾乎走遍天下無敵手。可是為何弱者的不按牌理出牌的招式不常見呢?因為弱勢者的策略很艱辛,因為無所畏懼,所以毫無損失,標準的「Nothing to Lose」!
我們都是魯蛇,因為連連勝文的人生都高挫折XD 葛拉威爾用一個富豪的難辛成長為例,指出他錢多到爆之後,反而無法窮養下一代的人生勝利組,錢可以送我,讓我墮落吧XD。也提到小班制的學習效果比較好?沒這回事!人數減少,但老師會更用心嗎?有些研究發現,不見得。而且班上人數太少,反而難以帶動氣氛。葛拉威爾也提到,財富能買到的東西未必有益,人生勝利組的父母更難用支付不起來拒絕小孩的要求XD
台北又有一個莫內畫展,歷史博物館的「印象.經典-莫內特展」,當初要不是印象派畫家拒絕參加主流沙龍展,勇敢離開大池塘,到小池塘裡當大魚,自己籌辦畫展闖出名聲,我大概沒機會去看了XD 葛拉威爾用一個名校學生的故事,以及名校博士的論文為例,指出躋身大池塘的代價太高!因為相對剝奪感會放大負面感受,所以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在名校墊底的,就算資質比二流學校的第一名都還強,可是成就卻不一定了。
葛拉威爾在《以小勝大》第二部談有益的困境,他舉了打贏微軟反托拉斯案官司的閱讀障礙症律師為例,指出命運的逆境,讓人生可以「不只是這樣」。在現代社會,閱讀能力是一種關鍵能力,不過不少成就斐然的人卻有閱讀障礙症!例如英國維珍集團(Virgin Group)創辦人布蘭森爵士(Richard Branson),一直到了八歲都還不會識字,因此求學時期飽受欺侮(請參見〈不按牌理出牌的維珍顛覆學〉)。不僅是頂尖律師大衛‧波伊斯(David Boies),連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法學院,帶領新加坡脫貧成為東南亞的瑞士的李光耀(Lee Kuan Yew,1923-),也是閱讀障礙症患者!
閱讀障礙症患者,智力同一般人並無差別,但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卻與常人有較大差距。可是因為更困難,所以會更用心。打贏微軟反托拉斯案官司的大衛‧波伊斯是從建築工人變成頂尖律師的,他懂得更專心地聆聽,甚至能細心地察覺言語的細微變化而識出破綻。他也被迫練就的彌補性學習,甚至為了說服老師給他放水,而練就好口才。
葛拉威爾也舉了被迫長大的失親小孩,指出苦在起跑點的人,就能贏在終點!這次的故事主角是傑伊(Emil "Jay" Freiriech)的不堪童年。葛拉威爾先以英國倫敦在二戰遭受德軍空襲為例,指出九死一生和幸運躲過之差別。面對創痛經驗,不是只有負面反應,所以也不必對創痛經驗恐懼,年幼失親者,成就甚至可能更傑出。傑伊不畏反對,對幼童進行危險的雞尾酒療法。他力排眾議,治癒了兒童白血病。這個故事在《萬病之王》(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也有詳述(請參見〈癌症的人性傳記-萬病之王〉)。經歷苦難,才能免於苦難,要堅強或沈淪,決定權在你。
就像周星馳電影《西遊·降魔篇》說的:「曾經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曾經執著、才能放下執著;曾經牽掛、才能了無牽掛。」
葛拉威爾在《以小勝大》第三部,提出懷柔寬容力量是最強大的力量。以恩威並施取代絕對威權的紐約警察,指出正當性的權力,是以法管人,以情理服人!他用發生在北愛爾蘭大城貝爾法斯特(Belfast,Béal Feirste)的動亂,指出革命源自當權政府的愚蠢與殘暴,太多的法律和秩序會造成傷害。法律原本可以站在弱者這邊,可是霸王硬上弓造成走投無路的第三選擇,讓文明國家英國的北愛爾蘭陷入長達卅年的血腥暴亂!
還好台灣也有人懂得這個道理,今天就有則振奮人心的新聞:『彰化地方法院法官陳義忠,對彰化縣北斗鎮民眾阻擋台電工程車施工涉強制罪案判無罪,法官援引六四天安門事件一名北京民眾以肉身擋坦克為例,並斥「難道天安門擋坦克是強制罪犯?」認為台電挾其財大氣粗之勢,未經溝通就逕行施工,弱勢民眾只能團結逼台電軟化,且肢體訴求並無立即危險,是和平行為,應視為言論自由保障範圍,判決民眾無罪!』
接著,葛拉威爾用兩個喪女的真實事件,指出用寬恕代替報復的喪女雙親,選擇原諒與放下,才是真正的強者。加州一位不讓女兒的悲劇重演,提出讓加州兇殺案減少50%的三振出局法。可是嚴刑峻法真有效?多年來的研究,卻發現大量納稅人的稅金和罪犯的青春,換來的成效非常有限。在另一個事件中,喪女的家長繼續被傷痛折磨,還是走出傷痛?他們做出了以暴治暴之外的選擇,找到了寬恕的力量,拯救了友誼、婚姻和明智。
最後,葛拉威爾說的故事,是二戰時為正義而無視危險收容庇護猶太人的法國樂善邦(Le Chambon-sur-Lignon)。 這個村莊是猶太人逃向奧地利的必經之地,是非常寒冷的山區。村民們願意放下自己的舒適和遵守律法的心,對抗不公義的時代,他們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平安,幫助拯救那些逃難的猶太人,他們中有人因此被捕,被送進集中營死去,但沒有人放棄這些拯救的行動,每一家幾乎都收留幾個猶太人。
樂善邦居民的祖先,過去也因為宗教信仰而遭受當權者無情的迫害,可是那些苦難,卻讓他們更勇敢地協助弱者!樂善邦的故事,表明了邪惡與不幸能造成的傷害有其極限!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以小勝大,以弱制強!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則留言:
good book, I like it much
張貼留言